本体的研究与发展之二-本体的映射和进化
本体研究内容概述(原创)
3 本体应用研究 (1)本体检索/浏览(Ontology Retrieval,Ontology 本体检索/浏览(Ontology Retrieval, Search, Search,Ontology Navigation) 语义网本体浏览(navigation, surfing)、 语义网本体浏览(navigation, surfing)、检索 (search)六种模型: (search)六种模型: 六种模型 语义网搜索引擎(Semantic Web search engines) 语义网搜索引擎(Semantic 语义网浏览工具(navigation 语义网浏览工具(navigation tools) 语义网知识库(Semantic 语义网知识库(Semantic Web repositories) 收集器(specialized RDF 收集器(specialized RDF data collections) 本体标注检索模型(ontology 本体标注检索模型(ontology annotation) 领域本体检索模型
当本体库某一个部分变动的时候,其他部分如何随之自动变动( 当本体库某一个部分变动的时候,其他部分如何随之自动变动(如 澳门那个项目就可以用这个解决) 还包括逻辑的不一致, 澳门那个项目就可以用这个解决), 还包括逻辑的不一致,或者逻辑冲 突等问题(但是又不是通过本体推理方法解决)。 突等问题(但是又不是通过本体推理方法解决)。
基于关系数据库数据的自动化/ ● 基于关系数据库数据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本体构建
(3)本体映射/整合(Ontology Mapping、Ontology 本体映射/整合(Ontology Mapping、 Alignment、 Merging、 Alignment、Ontology Merging、Semantic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实践本体论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涵盖了对实践、现实和存在的思考。
实践本体论的发源和演进受到了众多哲学思想家的关注和影响,包括康德、海德格尔、墨西哥和福柯等。
本文将从实践本体论的起源开始,一路追溯至其演进和发展的历程。
实践本体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康德的哲学思想中。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实践理性”的概念,强调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性不仅仅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于实践行为的引导和规范。
这一理论为后来实践本体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对实践的关注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化和延展。
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概念,认为存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本体。
在他看来,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且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解和把握存在的本质。
海德格尔的实践本体论强调了实践的存在性和根源性,对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后半叶,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瓜塔里发表了《反德勒兹》,进一步发展了实践本体论的概念。
他们认为,实践是一种力量和生产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并改变世界的行为。
他们提出了“术语学”和“露班图”等概念,试图理解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德勒兹和瓜塔里的实践本体论强调了实践的创造性和动力性,为后来后现代哲学和文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福柯是另一位对实践本体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家。
他在其著作《知识与权力》中提出了“真理权力”的概念,认为实践是权力关系和真理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福柯的实践本体论强调了实践和权力的关联,并对后来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践本体论的发展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实践”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了实践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他们提出了“实践的革命”、“人民行动”等概念,试图通过实践来改变社会和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变革和革命理论,成为了社会主义实践和建设的理论依据。
本体研究
The Classification of Ontology
•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本体有如下5 个: • Wordnet:Wordnet 是基于心理语言规则的英文词典,它以synsets 为单位组织信息。所谓synsets 是在特定的上下文环境中可互换的同 义词的集合。 • Framenet:Framenet 也是英文词典,采用称为Frame Semantics 的 描述框架, 提供很强的语义分析能力, 目前发展为FramenetII。 • GUM:支持多语种处理,包含基本的概念及独立于各种具体语言的 概念组织方式。 • ENSUS:为机器翻译提供概念结构,包括7 万多个概念。 • Mikrokmos:Mikromos也支持多语种处理,采用一种语言中立的中间 语言TMR 来表示知识。
•
(1) 本体可以在不同的建模方法、范式、语言和软件工具之间进行翻译和映射, 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继承。 (2) 从功能上来讲,本体和数据库有些相似。但是本体比数据库表达的知识丰 富得多。首先,定义本体的语言,在词法和语义上都比数据库所能表示的信 息丰富得多;最重要的,本体提供的是一个领域严谨丰富的理论,而不单单 是一个存放数据的结构。 (3) 本体是领域内重要实体、属性、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形式化描述的基础。这 种形式化的描述可成为软件系统中可重用和共享的组件。
The Modeling Primitive of Ontology
• 本体包含5个基本的建模元语(Modeling Primitive)或说是5个要素: • 类/概念(classes/concepts):概念的含义很广泛,可以指任何事物, 如工作描述、功能、行为、策略和推理过程等等。 • 关系(relations):关系代表了在领域中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形式 上定义为n 维笛卡儿乘积的子集: R : C1 ×C2×⋯×Cn 。如:子 类关系( subclass-of) 。 • 函数(functions):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前n - 1 个 元素可以惟一决定第n 个元素。形式化的定义如下: F : C1 ×C2 ×⋯×Cn-1 →Cn 。例如Mother-of 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其中Motherof ( x , y) 表示y 是x 的母亲,显然x 可以惟一确定他的母亲y 。 • 公理(axioms):公理代表永真断言,比如概念乙属于概念甲的范围。 • 实例(instances):实例代表元素。
本体的相关研究
本体的相关研究一、本体的内涵本体(Ontology)源于哲学概念,指事物的本身,用以描述事物的本质。
在哲学界,本体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描述”,即“存在论”“万有论”等。
本体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事物本质的研究[5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在对世界的研究中,将本体引入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领域研究中,给出了自己的研究、定义、理解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在信息科学、知识工程领域引入本体的概念。
Neches 等在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给出了本体定义:本体是某个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用于定义术语和关系以定义词汇外延的规则[54]。
换句话说,本体是某个领域公认的概念集,该概念集包括确定的语义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Gruber给出的本体定义迄今为止引用最为广泛,本体是某个领域中概念模型的形式化和显示的规范说明[77]。
在Gruber研究的基础上,Guarino和Giaretta对本体定义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他们认为本体论是一套对某个领域概念做出清晰、局部说明的逻辑理论[55-56]。
Borst在Gruber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形式规范说明[57]。
Studer等人在Gruber和Borst基础上,提出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
Studer认为本体包括了“共享、概念化、明确、形式化”四个方面的内容[58]。
杜萍对本体“Ontology”在国外的发展过程做了较为完善的总结[59],如表2-1所示。
表2-1 本体定义的发展续表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本体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但究其根本,从本体的内涵上看,学者们对本体内涵的认识都是把本体当作某个领域不同主体之间交流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用本体定义明确的词汇,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得使用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68]。
二、本体的分类本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有本质、概念化、共享性等特征。
关于本体论的研究综述_顾金睿
·综 述·关于本体论的研究综述顾金睿,王 芳(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17)摘 要:本文是一篇关于本体论的综述性文章,介绍了本体的概念、本体的理论研究,包括本体的建模元语、分类、表示语言、构造规则以及目前研究本体的权威机构,对与本体相关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分别探讨了本体与语义网络,本体与语义网,本体与叙词表的关系,最后介绍了本体在信息检索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本体;语义网络;语义网;叙词表;信息检索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07)06-0949-08Overview of the Subject of OntologyG U Jin -rui ,W ANGFang(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A bstract :This is a comprehensive paper on the subject of ontology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e theory re -search of ontology ,including modeling 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demonstration languages ,construction rules ,and the authoritative agencies that engage in the ontology research recently .The ontology -related con -cepts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t separately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ntology and seman -tic network ,ontology and semantic web ,and ontology and thesaurus as well .Finally what unfolds is the ap -plication of ontology on the infor m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fields .Key words :ontology ;semantic network ;semantic web ;thesaur us ;infor mation retrieval 收稿日期:2006-09-18作者简介:顾金睿(1983-),女,天津人,本科生;王 芳(1970-),女,宁夏中宁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电子政务与信息经济学研究. 本体的概念起源于哲学领域。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之一:进化论。
从达尔文的观点开始,人们开始逐渐理解生命的起源、变化和适应力。
进化论不仅在现代科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等各个方面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进化论的基本概念1. 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进化论认为,所有现存的物种都从某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这个过程是长期而缓慢的。
在演化的过程中,物种会逐渐变化,产生新的品种,甚至出现新的物种。
变化和产生新品种的原因,在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遗传物质中有大量的变异,而且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能够引导生物群体的进化方向。
2. 自然选择和进化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的动力之一。
自然界资源有限,每个物种的生命活动都需要与其他物种、环境竞争。
有些个体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它们将代表更好的基因去繁衍后代,这样进化会继续向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
过程中,物种的适应性不断提高,新的品种也会不断出现。
3. 生物的适应性和特化生物的适应性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适应其特定的生存环境。
比如改变食性、生活习惯等。
这种变化可能表现为生物个体的特化,有利于其生存和繁殖,但这种特化也可能导致生物更难适应崭新的环境。
4. 基因和进化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性和进化方向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于生物个体是基本的遗传物质,它由不同的碱基序列组成。
这些不同的碱基序列决定了不同的表型(物种外在的生理特征)。
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会以不同的比例在种群中出现,这种基因的遗传规律是进化过程发生的基础。
二、进化论的研究方法1. 分类学方法分类学是系统地研究物种的命名、恢复物种的演化历史和分类演化关系的学科。
分类学是进化的本质,就是通过对物种的分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演化历史和关系。
分类学中经常使用一些标准化方法,比如分类层次提高、命名规则等。
本体论研究
关于本体论的研究一,定义1,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最早定义。
哲学上关于本体论的定义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沃尔夫,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其说如下: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如“是”以及“是”之成为一和善。
在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
(见中文本贺麟,王安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189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由此而可以看出在沃尔夫的定义中,本体论最初是西哲史上的一种形态。
2,百科全书上关于本体论的定义。
(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关于本体论的定义。
全部引述如下:本体论:关于“是”本身,即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和研究,这个术语直到17世纪时才首次拼造出来,然而本体论痛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所界定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是同义的,由于后来形而上学也包括其他的研究,例如,哲学的宇宙论和心理学,本体论就毋宁指对“是”的研究了,本体论在近代哲学中成为显学,是由于德国理性主义者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依他的看法,本体论是走向关于诸是者之本质的必然真理的演绎的学说,然而,他的伟大的后继者康德却对作为演绎体系的本体论,以及作为对上帝的必然存在(当做最高最完善的“是”)所作的本体论证明作了有重大影响的拒斥,由于20世纪队形而上学的革新,本体论火本体论的思想又变得重要起来,这主要表现在现象学家以及存在主义者中,其中包括了马丁·海德格尔。
(2)《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则认为,“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含义,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定性的学说。
”又说:“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还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跟论’”等等。
在我国哲学界,还有许多关于本体论的说法,它们大体都可包括在我们上面所引到的几条说法中。
而且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本体论的说法比之沃尔夫关于对本体论的定义更为被大众接受。
本体的构建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本体的构建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知识传播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平台。
而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本体论的应用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本体的构建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以期为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本体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概述,明确本体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性。
接着,将详细介绍本体的构建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定义、关系建立以及本体评价等关键环节,为后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本体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场景,如知识组织、信息检索、语义互操作等,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对本体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数字图书馆在信息组织、知识服务以及语义互操作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二、本体理论及其构建方法本体(Ontology)源自哲学领域,是对事物存在本质和规律的探索。
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中,本体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应用,特别是在知识表示、语义网、信息集成和智能代理等领域。
简而言之,本体是一种对概念模型的明确规范,它描述了概念、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特定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可扩展性:本体应支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展,以适应新知识和新需求。
最小承诺:对本体中概念的描述应尽可能独立,减少对其他外部因素的依赖。
需求分析:明确本体构建的目的和应用场景,确定需要表示的领域知识范围。
关系定义: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实例关系等。
本体评价:通过专家评审、用户反馈等方式,对构建的本体进行评价和修正。
本体实现:将定义好的本体转换为计算机可理解的格式,如RDF、OWL等。
在数字图书馆中,本体为知识组织、信息检索和语义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中西方哲学 本体论
第二讲本体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2008年10月◎第二讲,本体论(3周:10月7、23日;10月28、30日、11月4日、6日)一、西方形而上学(本体论)及其发展史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三、马哲诞生之后西方本体论哲学的进展四、中国哲学(老子、易学)对本体论问题的解决五、人类新哲学本体论建设任务从幻灯片“渺小”中,我们能体会到我们人在宇宙中是如何的渺小。
《苏菲的世界》:“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
你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样敏感.而大多数成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一、西方形而上学(本体论)发展史简介(一)概念.“形而上学”与“本体论”等概念及其关系◎“形而上学"这个词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第一指对终极实在(ultimate reality)本性、本源、和存在状态的理性思考,形而上学即本体论,与价值论、认识论并列相对而言(狭义)。
这里我们是在狭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词的。
对于本体论的误解。
1,从本体论是关于超验或先验的原理的系统,导出“这种哲学当然应归入客观唯心主义”的推论。
(上海俞宣孟《本体论研究》);2,将研究经验存在具体内容的学问,冠之以“本体论”之名.这与20世纪语言哲学的强势崛起有关。
“形而上学”的第二种用法是广义的用法,与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开创的哲学传统一致,是指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去把握超验的,比经验知识更为深刻、更为普遍的本质性、规律性的内容。
在此意义上,形而上学就是大哲学,被理解为包括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
第三种用法是从黑格尔之后,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出来的,即相对于辩证思维方式的一种机械主义的思维方式,即在方法论意义上使用这个词。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起源于公元前70年的罗马,希腊漫游哲学家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在亚里士多德逝世300年后编纂他的著作时,把他归为“第一哲学”的论著放在了物理学论著之后,叫“meta (ta) physica”, or “following (the)Physics”,后来简化成Metaphysics,“meta”既有“后”的意思,又有“超”的意思,更由于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内容使这个词渐渐地明确地有了“超越可感觉经验实在的内容”这样一种内涵.◎本体论ONTOLOGY(《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在西方哲学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来自拉丁文ON(存在、有、是)和ONTOS(存在物)。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存在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即探讨存在的本质、结构、分类和关系。
本体论的概念在哲学领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学派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本体论的发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的《范畴论》和亚里士多德的《论篇》。
柏拉图认为,存在是真理和实在的基础,他提出了一系列范畴,描述了不同存在的本质和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论篇》中进一步发展了本体论的思想,提出了“形而上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存在的层次结构和因果关系。
随着哲学的不断发展,本体论的思想也逐渐丰富和演变。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斯将本体论与神学相结合,他认为存在本身是上帝的属性,并用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来探索上帝的存在和本质。
在现代哲学中,本体论的思想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他的“批判哲学”,他认为我们只能知道现象世界,而无法认识存在本身。
这一观点引发了后续哲学家的思考和争议,推动了本体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本体论在20世纪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
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存在成为了哲学的中心问题。
法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了他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强调存在的直接体验和感知。
存在主义哲学家如海德格尔和索特勒也提出了对存在本身的独特见解,将本体论的研究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联系在一起。
近代一些跨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也开始应用本体论的思想。
在计算机科学中,本体论被用于描述和组织知识,帮助计算机理解和处理复杂的信息。
本体论的应用也得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利用本体论来构建知识库,提高机器的推理和决策能力。
本体论的概念的发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进,在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学派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本体论的思想在哲学、神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西方本体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本体哲学的发展历程一、古希腊时期的本体哲学探索古希腊时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也是本体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人提出了物质本体论,将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物质。
而柏拉图则提出了理念本体论,认为理念是真实世界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本体论,提出了形式本体论,认为事物的本质在于其所具备的形式。
二、中世纪的本体哲学思考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使得本体哲学的研究转向了神学领域。
圣奥古斯丁提出了一种神学本体论,认为上帝是世界的本质。
而阿奎那则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发展了神学哲学,将上帝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相统一。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本体哲学复兴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本质和存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笛卡尔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存在主义观点,将人类的本质归结为思维。
休谟则对笛卡尔的观点进行了质疑,认为人类本体的认识是基于经验的。
四、现代哲学中的本体论思考在现代哲学中,本体哲学的思考依然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康德提出了先验判断和经验判断的区分,强调了人类认识的限制和本体的无法知觉性。
尼采则推崇生命的本体,认为人类应该追求自身的力量和存在的意义。
五、20世纪的本体哲学转向在20世纪,本体哲学的研究转向了语言学和存在主义的领域。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基础。
海德格尔则提出了存在本体论,认为存在是人类的根本特征。
六、当代本体哲学的发展在当代,本体哲学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分析哲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对本体哲学进行了各种不同的解读和扩展。
本体哲学的研究也与科学、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入的交叉和互动。
西方本体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探索,经历了中世纪的神学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兴、现代哲学的思辨和20世纪的转向,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当代本体哲学研究。
本体哲学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世界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也与社会、文化和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本体论研究综述
本体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本体论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和深入探讨。
本体论作为哲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关注于研究存在、实体、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问题。
通过回顾和分析本体论的历史发展、主要观点以及当前的研究动态,本文力求呈现本体论研究的全貌和最新进展。
在本体论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哲学家提出了各自独特的本体论观点。
古典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存在和实体的理解,为后来的本体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哲学家则试图通过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传统本体论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本体论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我们将回顾本体论的历史发展,探讨各个时期本体论观点的演变和变革。
我们将分析不同哲学家对于存在、实体和本质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构建各自的本体论体系。
我们还将关注当前本体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探讨新兴理论和方法对于本体论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本体论研究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体论的基本问题和最新进展。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于本体论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推动本体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二、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作为哲学的一个核心领域,其哲学基础深厚且多元。
从古至今,哲学家们对于本体论的理解和研究,始终离不开对存在、本质、实在等基本问题的探讨。
这些基本问题构成了本体论研究的核心,也为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可以说是本体论哲学基础的初步形成。
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而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实体的存在,认为实体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存在的本质。
进入中世纪,经院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奥古斯丁、阿奎那等哲学家,在继承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引入了神学的视角,将上帝作为存在的最高本体,认为上帝是世界的本质和根源。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变革,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也经历了重大的转变。
本体演化研究进展
用户的需求, 本体做 出的适 当变化 。有 多种原因会 而对
导致本体的演化 ,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2 1领域的 : 变化 。领域的改变 非常普遍 。例如 ,当有新的茶树 虫
害知识添加入茶树 虫害本体当中时 ,描述该领域 的本 体就需要变更 以反映这种变 化。() 2共享概 念模型 的变 化。概念模型 的变化是 由于领域视 图或使用角度 的改 变而 引起 的, 即上下文语义的变化。当本体应用于新的
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的变化就要求本体也要 进行及时的变更 以满足用 户对其需求,通过对 本体演 化的研 究找出能很好地对本 体进 行更新和 完善 的理论 和方法 。因此对本体演化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2 本 体演化理论
本 体演化 的 目的, 是为 了使 得本 体更好 的满足 就
2t 0 1年 第 2 0卷 第 7期
h :w . S .gc 印 l wwc — o . l ・a r n
计 算 机 系 Βιβλιοθήκη 应 用 本体演化研 究进展①
刘金花 ,张友华 ,李绍稳 ,辜丽川,朱
( 安徽农业大 学 信息与计算机 学院 ,合肥 2 0 3) 3 0 6
诚 ,朱
麟
摘
要:知 识无 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为 了使本体能够 吸收和融合新 的知识, 就需要对本体 中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 次概述 ,重 点介绍本 体演化过程 、关键技术 以及支 持本 体演化的主要工 具,为本体演 化的进 一步研 究奠定理
信 息检索 、信 息集成 、信息交换 、知识管理和软件工 程等领域而 言,在 词法和语义上都 比数据库所 能表示 的信息丰 富的多 ,并且它不单单是一个存放数据的结 构 ,而是定位于提供一个领域严谨丰富的理论 ,描述 事物或概念的运动和变化 。 目前 ,对本体的研究包括多个方面,如本体建 模、 本体学习、本体融合、本体映射等 ,其 中本体演 化的 研究也越来越成 为一个热点。本体演化 即进化。 就是本
论述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发展过程
论述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发展过程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他对哲学、逻辑、
伦理学、物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体论是亚里士
多德哲学思想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本体
的本质。
在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定义本体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本
体论的基本概念,即存在的种类。
他认为所有存在都可以归为物质和
形式两类。
物质是所有物质体现象的本体,而形式则是性质、状态和
关系等组成的本体。
第二阶段是探索本体的属性。
在这个阶段,亚里士多德进一步研
究了本体的属性。
他认为本体有三个主要属性:存在、本质和数量。
本质是本体的内在属性,是物体最根本的特征。
数量则是本体的可数
和不可数属性。
第三阶段是分析实际存在的本质。
在这个阶段,亚里士多德着重
研究实际存在的本质。
他认为实际存在的本质是由物质和形式两个部
分组成的。
在这个阶段,他发展了“形而上学”学派。
第四阶段是扩展本体论的应用。
在这个阶段,亚里士多德将本体
论的观点应用到伦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他主张人类可以通过追求人
类本质的完美来达到幸福,这一观点成为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
定义本体概念到扩展到伦理学和政治学等方面。
他对本体论的贡献极大,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实践本体论是指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理论,它探讨了实践的本质、意义和存在方式。
实践本体论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关于实践和行为的重要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本体论在哲学领域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演进,影响了许多领域如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
本文将对实践本体论的发源和演进进行探讨,希望为读者们带来对这一重要哲学概念的更深入理解。
实践本体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对实践的重要思考。
他认为实践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将实践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种形式,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他看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而实践是为了达到理论的目标。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本体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哲学体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阿奎那通过对实践和行为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人的幸福与善的关系,奠定了实践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实践本体论的概念逐渐得到了深化和扩展。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实践本体论进行了重要的阐释和发展。
他提出了“存在即实践”的思想,强调了实践对人类存在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实践性存在,实践是人的根本特征,人通过实践来建构自己的世界。
他的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使实践本体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当代的政治哲学中也充满了实践本体论的思考。
一些政治哲学家如海德格尔、亨利·拉康等,通过对实践的思考,提出了对政治权力、伦理价值等重要议题的新见解,引领了政治哲学理论的新潮流。
实践本体论的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不断发展和演进。
它在一系列关键思想家的阐释和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对今天的哲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等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体性知识点总结
本体性知识点总结本体性知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本体”这一概念,并将之作为他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重要内容。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本体是一种实在存在,是一种独立于认识主体而存在的实在性。
从此可以看出,本体性知识主要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及其特性、实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哲学研究领域。
在现代哲学中,本体性知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西方哲学中,尤其是存在主义、现象学、实在论等诸多哲学流派都对本体性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东方哲学中,诸如佛学、道家、儒家等传统哲学都对本体性知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些哲学流派的探索下,本体性知识逐渐成为了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体性知识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它涉及到诸多哲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首先,本体性知识涉及到存在论的问题。
在哲学中,存在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主要是研究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存在的特性是什么,存在有多少种类别,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区别等一系列问题。
本体性知识作为哲学的一部分,也涉及到这些重要的存在论问题,探讨了实在的构成、实在的特性、实在的种类等问题。
其次,本体性知识还涉及到实在性的问题。
在哲学中,实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实在性主要是指实在存在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永恒性。
在本体性知识的研究中,人们探讨了这些实在性的特性及其在实在存在中的体现,探讨了实在性与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实在性在实在存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此外,本体性知识还涉及到本体论的问题。
在哲学中,本体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领域,它主要探讨的是存在的本体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构成的,他们之间是如何关联的等问题。
在本体论的研究中,人们探讨了本体存在的本质、本体存在的关联方式、本体存在的区分等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体性知识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哲学领域,它主要是研究实在存在的本性及其特性、实在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本体性知识在哲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认识世界、理解实在、认识自己等问题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学本体论引论
文学本体论引论
文学本体论引论
文学本体论是本体论的一分支,专门研究文学和言语作品的本体性和结构。
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欧洲哲学家和文学学者们就发展出了以这一论断为基础的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对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本体论捕获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因,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文学结构和文学现实联系的实验,加深对作品本体的内涵和真正意义的理解。
文学本体论专注于把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特殊的实体,它们的表现不受运用在其本体之外的特定的环境的影响。
若要理解文学作品,我们必须建立对它们的整体结构、主题和意义的分析,并将它们与文学家有效创作的文学世界联系起来。
本体论探究当下赋予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题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形成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和文学思想。
文学本体论承认文学对阅读者的作用,它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考虑潜在的受众群体,最重要的是,研究思想互动的有价值的内容,它提供一种自觉的思考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家的思想探究,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而不是单一的表面现象。
总而言之,文学本体论致力于研究文学作品的本体形态,有助于扩大文学的视野,提升文学研究的水平,更加深刻地领悟文学作品的真实意义,也能加强文学这一文化现象的艺术性和人文特性。
文学本体论在文学领域就像一根纽带,把文学世界带入现实之中,它是一种用来理解文学本体性的有效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
雪山脚下的音韵——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及其传承现状
的研究寥寥无几。
本文就肃北蒙古族祝赞词流传至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搜集整理词谱并对其传承现状和目前传承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意义进行详实的记录及整理,力图通过最真实可靠的资料来审视和解读肃北蒙古族祝赞词传承现状所呈现出来的音乐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非遗之乐,领略祝赞之美。
二、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的历史沿革与流布“祝赞词”一般是蒙古族人民对祝词、赞词以及召唤词的统称,最早是由萨满祭祀演变而来,产生于蒙古族游牧生产劳动。
古时,蒙古族人民每次在集会、人生礼仪、狩猎、出征之前,都要将预期达到的目的及愿望通过祝词吟诵来表达真诚的期盼。
最初人们跪在地上叩头祈祷,随后演变为语言表达,而现如今的祝赞词是蒙古族人民在一些重大节日、喜庆仪式或庄严肃穆的场合所吟诵的一种讲究韵律的民间文学形式,也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口头说唱文学。
长短不一、一气呵成的祝词配上一定的曲调,由特定的祝赞人对一件事物进行祝颂。
古时的祝赞词大多是对天地万物的赞颂,对牲畜生产的祈福,而当代祝赞词则对美好生活的直接描述和赞美更多。
酒泉市肃北县是甘肃省唯一以蒙古族为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南靠四时大雪、千古不消的祁连山脉,常年生活在雪山之下的蒙古族同胞,因此也有雪山蒙古族之称。
雪山蒙古族的先民,从藏文化腹地一路北上迁至河西走廊最西端驻牧后,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肃北蒙古族文化。
祝赞词在成吉思汗时期运用非常广泛,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在保留原萨满文化的基础上,以历史为根据,以民俗文化为根基,融入藏传佛教文化,全面系统地反映和描述了一个民族或一个部落群体的时代历史特征。
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
肃北蒙古族祝赞词是由历代民间艺人用蒙古语口口相传而来,语言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结合形成显著的肃北地方特色,其节奏、曲调、韵律均不同于青海、内蒙古、新疆的祝赞词,相比其他地方偏向于唱,肃北祝赞词更注重吟。
肃北蒙古人的祝赞种类丰富,赞颂天地万物、生产生活以祈求人民平安喜乐、民族振兴、国家繁荣昌盛。
本体的研究与发展之二-本体的映射和进化
1. 介绍 (2)2. 本体映射 (2)3. 本体映射工程 (3)3.1. InfoSleuth的参考本体 (4)3.2. 斯坦福大学的本体代数 (4)3.3. AIFB的形式概念分析 (5)3.4. ECAI2000的方法 (5)3.5. ISI的OntoMorph (6)3.6. KRAFT的本体聚类 (6)3.7. 异构数据的集成 (7)3.8. 其他本体映射方法 (7)3.9. 本体映射:资料总结 (8)4. 本体进化(维护) (10)4.1. 斯坦福大学的代数方法 (10)4.2. AIFB的方法 (10)4.3. ECAI2000 (10)4.4. 本体服务器 (11)4.5. 本体进化:资料总结 (12)5. 讨论:本体及它在语义网辉煌前景中扮演的角色 (13)6. 结论 (13)参考文献 (14)本体的研究与发展之二——本体映射和进化摘要这是回顾本体研究与发展论文的第二部分,本体的映射和进化。
本体是共享概念的规范、精确的描述。
本体本身并不是静态的模型,所以它必须能够捕获意思和关系的变化。
这样,本体的映射和进化就成为本体学习和发展的一个基本任务。
本体映射就是重用已存在的本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展开和组合,集成不同领域的本体以实现一个更大的信息和知识池从而支持新的交流和使用。
同样地,本体进化就是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时适当地维护和扩充已有本体。
显然,迄今为止在全部三个方面——本体构建、本体映射和本体进化——的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研究取得的成就十分有限。
几乎所有的案例中采用的都是专家人工输入。
一些辅助工具倒是有很大的进展。
这一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挑战,这是将来下一代语义网变成现实之前,我们必须解决的。
关键词:本体、本体映射、本体进化、本体学习1.介绍本体是共享概念的规范、精确的描述(Gruber,1993)。
它为某一领域的人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种通用的知识共享。
因为本体必须能够捕获意思的改变(Fensel,2001),它本身不是静态的模型。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摘要】实践本体论概念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实践本体论的定义和起源、主要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影响和发展历程以及在当代哲学的地位进行探讨,全面分析了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过程。
首先介绍了实践本体论在哲学领域中的起源和定义,然后重点介绍了实践本体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接着分析了实践本体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发展历程。
通过对实践本体论在当代哲学的地位进行评述,总结了实践本体论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哲学概念的本质及其在思想史上的价值。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概念、发源、演进、定义、起源、主要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影响、发展历程、当代哲学的地位。
1. 引言1.1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源于对传统本体论和实践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传统本体论强调对存在的本质或本原性的探讨,而实践哲学则强调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实践本体论试图将这两者融合,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理解存在的关键。
实践本体论的发源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二者都强调历史和实践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实践本体论的演进则在于各个哲学家对其核心观点的深化和拓展,如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福柯的权力知识论等。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哲学思潮的不断更新,实践本体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延伸,探索更为丰富的哲学视野。
实践本体论的发展历程表明人类对于真理和存在的探寻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丰富的过程,而实践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当代哲学领域,实践本体论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框架,同时也在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为哲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实践本体论的定义和起源实践本体论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实践活动在人类认识、价值和存在方面的重要性。
实践本体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但正式确立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介绍 (2)2. 本体映射 (2)3. 本体映射工程 (3)3.1. InfoSleuth的参考本体 (4)3.2. 斯坦福大学的本体代数 (4)3.3. AIFB的形式概念分析 (5)3.4. ECAI2000的方法 (5)3.5. ISI的OntoMorph (6)3.6. KRAFT的本体聚类 (6)3.7. 异构数据的集成 (7)3.8. 其他本体映射方法 (7)3.9. 本体映射:资料总结 (8)4. 本体进化(维护) (10)4.1. 斯坦福大学的代数方法 (10)4.2. AIFB的方法 (10)4.3. ECAI2000 (10)4.4. 本体服务器 (11)4.5. 本体进化:资料总结 (12)5. 讨论:本体及它在语义网辉煌前景中扮演的角色 (13)6. 结论 (13)参考文献 (14)本体的研究与发展之二——本体映射和进化摘要这是回顾本体研究与发展论文的第二部分,本体的映射和进化。
本体是共享概念的规范、精确的描述。
本体本身并不是静态的模型,所以它必须能够捕获意思和关系的变化。
这样,本体的映射和进化就成为本体学习和发展的一个基本任务。
本体映射就是重用已存在的本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展开和组合,集成不同领域的本体以实现一个更大的信息和知识池从而支持新的交流和使用。
同样地,本体进化就是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时适当地维护和扩充已有本体。
显然,迄今为止在全部三个方面——本体构建、本体映射和本体进化——的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研究取得的成就十分有限。
几乎所有的案例中采用的都是专家人工输入。
一些辅助工具倒是有很大的进展。
这一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挑战,这是将来下一代语义网变成现实之前,我们必须解决的。
关键词:本体、本体映射、本体进化、本体学习1.介绍本体是共享概念的规范、精确的描述(Gruber,1993)。
它为某一领域的人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种通用的知识共享。
因为本体必须能够捕获意思的改变(Fensel,2001),它本身不是静态的模型。
本体的发展是为了给代理之间的交流提供通用语义。
当两个代理间需要交流或交换信息时,它们必须事先达成一致。
这就必须在两个本体间实现映射。
例如,在B2B的电子商务应用中,不同分类标准(如UNSPSC1和ecl@ss2)的映射就变得十分必要。
这篇论文是本体研究与发展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本体研究的主题、本体技术的状态、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的本体构建,同时还有这些研究所面临的问题(Ding and Foo,2001)。
这一部分,我们把重点放在本体映射和进化的研究上。
我们首先简要介绍本体映射,接下来介绍不同的本体映射工程从而说明不同的方法、技术及相关的问题;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框架介绍本体进化的相关工作。
2.本体映射知识的有效地使用和重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于是,这就促使组织、企业和个人实现对知识的更加有效而高效地管理。
简单地组合完全不同领域的知识就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不同的知识表达方式、语义矛盾等等。
这就要用到本体引擎。
在已建立的本体上,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怎样重用已存在的本体、不同本体间怎样进行映射以便在已存在的和新的领域间交流时能用通用的接口、有共同的理解。
Sofia Pinto, Gomez-Perez & Martins (1999)给出了一个框架,并解释了“本体集成”的概念,包括本体重用、本体合并、本体修正,及相关的工具、方法学和应用,如表 1 所示。
表1 本体集成的技术和应用的例子1/unspsc/2http://www.eclass.de/注:表中提到的工具、本体和方法都将在后面的相关部分进行讨论。
Noy&Musen (1999)区分了本体修正(Ontology Alignment )和本体合并(Ontology Merging )的不同,并指出“本体合并,它生成了一个新的本体,即为原来本体的合并版本(两个本体合为一个);对于本体修正而言,两个原来的本体仍存在,只是在它们间建立起了联系。
”如映射结果描述的方法一样,有几种方法来进行映射。
映射可以被描述为条件规则(Chang & Garcia-Molina, 1998)、函数(Chawathe et. al., 1994)、逻辑(Guha ,1991)或者表和关系的集合(Weinstein& Birmingham, 1998),等等。
本体的映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One -One 的方法,即为每一个本体提供一组转换函数使得它在没有中介本体的情况下直接跟其它本体交流。
这个方法的问题是计算的复杂度(e.g., OBSERVER (Mena, et al., 1999))。
♦ 一个共享本体的方法。
共享一个本体的方法的缺点和任何标准一样(Visser & Cui,1998)。
♦ 本体聚类的方法,由于资源的相似性而聚类。
本体簇可以按层次进行组织。
(Visser& Tamma, 1999)图 1 是一个简单的本体映射的例子,它说明来自同一个公司不同部门的Employee 本体和Personnel 本体之间的映射。
两个本体中存在不同的UnitOfMeasure ,因而UnitConversion 的映射规则是本体准确映射的保证。
图 1 本体映射的简单例子3. 本体映射工程很多已存在的本体映射工程都已经实现并在相关的文献中有阐述。
接下来通过这些工程对本体映射的发展状态做进一步了解。
每个工程中的重要特点信息都会被突出。
3.1. InfoSleuth的参考本体InfoSleuth(Fowler et al, 1999)能够支持由小的组成本体组成复杂本体,因而一个小的组成本体可以在多个应用领域使用。
例如重用的本体包括测量单元、化学知识、地理元数据等。
本体间的映射是一个本体的terms和另一些本体的相关terms之间的关系。
本体的映射由一个特殊的被称为“资源代理”的类来完成。
一个资源代理封装了本体映射规则集,通过一个基于代理的系统涉及一到多个本体(参考本体)来展现这些信息。
所有映射都被封装在一个资源代理中。
所有本体通过OKBC(Open Knowledge Base Connectivity)来表达,并通过一类特殊的被称为本体代理的类把它们保存在一个OKBC Server中。
本体代理能为用户(为查询)和资源代理(用于映射)提供本体描述。
3.2. 斯坦福大学的本体代数在这一应用中,本体的映射由本体代数来执行(Wiederhold, 1994)。
它包括三个操作符,即集合交、集合并和集合差。
本体代数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力用来咨询那些存在大量语义且互斥的知识资源。
这里将建立关联(跨领域链接的规则)以实现知识的互操作。
定义由一些属性的抽象数学实体组成的上下文,即为有良好结构的本体封装单元(McCarthy,1993)。
它们能为它们输出的知识提供保证,其中包括它们之间进行推理的可行性。
两个源本体间映射得到的结果本体只有在它们的上下文中才被假设为一致的,称为关联上下文(Jannink 等,1998)。
相似的工作也可以在McCarthy和CYC3(Cycorp’s Cyc knowledge base)中看到。
例如,McCarthy(1993)定义简单的数学实体上下文用于特殊断言有效的情形。
他提出,使用支持公理来声明:在知识库上下文关系中的命题或断言在另一个知识库的上下文关系中也是有效的。
CYC(Guha,1991)中使用微理论实现类似于上下文定义的功能。
CYC中的每个微理论都是对事物进行简单假设的一个上下文。
CYC中的微理论是按继承关系的层次结构进行组织的,因此,在父微理论中的断言在子微理论中也是成立的。
Mitra,Wiederhold & Kersten (2000)使用本体代数通过关联本体实现本体间的互操作。
它的输入是本体的图。
其一元操作符包括过滤、抽取,二元操作符包括集合并、集合交、集合差(……):♦集合并操作符通过关联链接两个源本体图生成一个统一本体图,集合并体现了统一本体的一致性、连接和语义。
♦集合交生成关联本体图,它包括关联生成器根据两个本体间的关联规则生成的结点和边。
集合交决定了知识库处理相似概念的部分。
♦集合差操作符,辨识两个本体之间的差别(O1-O2),定义一个本体的条目和关系,它们不受另一个本体中的条目和关系的影响。
这一操作允许局部本体维护器来决定一个本体的范围,使得它和别的领域本体间的映射关系是独立的,从而可以在不更新其他映射关系的情况下可以独立操作。
他们还做了一个被称为ONION(Ontology compositION)的系统,这是一种基于合理形式的架构,用于支持本体集成的可伸缩框架。
其前景是,逻辑推论引擎尽可能从本体表现模型中分离。
这使得不同推论引擎要进行协调。
该系统的组成构件如下:♦数据层,管理本体表现、用到的关联关系和规则集及查询过程所需的规则。
♦表示层(这主要是一个图形用户接口)。
3/♦查询系统。
♦关联代理,它负责生成关联本体,以及关联本体和源本体的语义桥。
系统中关联关系的生成是半自动化的。
ONION中的本体是用概念图来表示的,因此,本体的映射就是基于图的映射。
同时,领域专家可以定义各种各样的模糊匹配。
ONION的主要创新就是,它使用本体的关联关系来进行本体间的互操作,而且它图形化表示本体,这样有助于把数据层和推论引擎分离。
Mitra, Wiederhold & Jannink (1999)开发了SKAT (Semantic Knowledge Articulation Tool) 通过一个模板图来抽取web站点上的信息。
并且它能够抽取本体的结构化信息用于生成一个新的本体。
Noy & Musen (1999) 开发了SMART,这是一个算法,它为本体合并和修正的半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方法。
SMART还辅助本体引擎提示to-do列表、执行一致性校验。
3.3. AIFB的形式概念分析AIFB的本体学习小组(Institute of Applied Informatics and Formal Description Methods,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Germany)通过Stumme, Studer &Sure (2000)就本体维护和合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前期讨论,联系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怎样提供本体合并过程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为了合并本体应该怎样校验一致性环境?♦本体合并能否描述为在本体集合上的一种带参数的操作?♦怎样集成除了is-a以外的其他关系?♦一种交互式的知识获取过程怎样支持修正函数的构造?♦公理所提供的关于概念和关系的元知识怎样应用于本体修正过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