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一、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entrepreneurship)在西方经典文献中又称作“企业家精神”。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马歇尔将其视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之外的第四生产要素。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

创业教育广义上说就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活动。美国考夫曼领导力开发中心定义的创业教育是:向个体传授创新理念和技能,使其能识别他人忽略的机会、勇于做他人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认知、风险性资源的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

根据《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的调查表明:创业教育不仅对培养创业精神效果明显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变迁以及改善创业者福利,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可见,创业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受教育的对象创办自己的企业,而是培养赋予创业精神的管理人才。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业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国家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后备力量,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大学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创业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创业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著名经济学家熊皮特说:“创业者在创新和市场之间扮演着搭建桥梁的关键角色。”

2.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面对“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高校应该做出深刻的反思,高等教育该何去何从?耶鲁大学校长莱文(R.Levin)曾毫不客气地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第一缺乏学科的广度;第二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创业教育不同于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而是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贯穿的一种素质教育。2015年国务院发布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导向上存有偏差

我国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一项重要的就业政策的层面认识和执行,目的在于解决当下高校扩招和社会结构调整转型等因素带来的就业困境。对于创业和创业教育,高校和高校教师的观念仍相对落后,理解片面。在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影响下,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比较淡薄,仍然将公务员、金融机构、垄断部门作为理想职业方向的首选,而创业则成为不得已的被动选择,对创业缺乏来自内心的向往和冲动。

2.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

实施创业教育要有完善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否则无法开展,并且完善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形式和内容。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尚不完善、不系统。课程设置形式化, 课程设置上来看主要是设置一些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对象少数化,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没有形成。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开办了零星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形式有举办创业大赛,开展创业讲座。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具备经济企业管理相关专业理论背景的教师,主要进行创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从事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团委学生工作的老师,开展创业通识教育。整个师资队伍缺乏创业体验,缺少创业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及创业教育名师。据《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蓝皮书》显示,“对目前创业教育最不满意哪些方面”和“认为自己所在高校创业教育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的回答中,排名第一的都是师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除应具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特定的、适应创新的创业性素质,并具有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我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缺乏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综合性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

4.创业教育的社会保障支撑体系尚待健全

创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成创业活动的成功,而创业活动则需要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聚合。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主要囿于校园,并且只有创业教育,没有创业支援,基于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外部社会资源并未形成有机整合,从而导致创业教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贵阳学院 陈 娅

摘 要:高校创业教育不仅仅关系大学生就业,更关系整个国家的活力和未来。大学生创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 动力之一。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大学 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高校必须在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不断推进高校就业制度改革,最终实现大学 生自主创业的目标。

关键词:创业 创业教育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6-0136

·136·

·实习就业导航·

育流于形式,投入大,收效微。

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高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整体变革,包括“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健全的人格心态、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价值观 ”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整体上的提升。高校要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来抓,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年度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去,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使命和地位。要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观念,转变那些妨碍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去。要统一思想,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统筹安排专门的创业教育经费,确保创业教育有序开展。

2.确立合理的创业教育目标,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校创业教育应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角度出发,明确三个基本目标,即“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与拓宽就业渠道”“介绍创业知识与提高创业能力”。基于上述三个基本目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围绕四个中心内容展开:第一,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这是创业教育的起点,通过营造创业氛围,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创业意识和精神,激发创业的内心驱动。第二,相关创业知识的传授。这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的商业知识、有关企业管理知识、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第三,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创业能力的具备与创业成功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创业能力的高低强弱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创业成功的概率及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是创业意志力和情感调节方面,这是创业教育的必要保障。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均衡性、地域性等差异,我们无法提出一套具体的创业教育课程安排,可由教育部或权威教育机构给出创业教育指导性大纲,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和办学特色等差异化因素设置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培育富有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创业教育的最终实施者,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创业实践和经验。高校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商界工作。有资料表明,美国高校创业教师队伍中,有三成的教师参与过或正在参于各种新兴投资冒险活动,这些教师从自身创业体验中体会创业中存在的困难,了解解决各种困难所应具备的相应知识和技能,从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2)对教师进行基于创业教育的专门化培训。高校应当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社会各界举办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比较有影响力的如“普莱斯——白森伙伴项目”,该项目从1984年发起至今已经培训了五十多国家五百多个学术机构、政府组织和基金会的2000多名和学术人员创业者。每年全球有五万多学生直接或间接受惠于该项目,大大“改变了创业教育的面貌”;由教育部引导的“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KAB”项目等。

(3)建立交流机制,引进外来力量。聘请成功创业者或行业专家、企业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经济理论家等社会人士对高校的师资或学生进行企业实战、创业体验、相关行业前沿动态进行交流和培训。

4.全方位构建创业教育保障支撑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全面配合的全方位创业教育保障支撑体系。

国家层面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关键是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框架和体制机制,政府还应在法律法规、资金上给与大学生创业及教育给与倾斜和保障。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要不断更新创业理念,加强软件与硬件的配合,开设交叉学科,通过学习政府政策,加强与企业交流,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与行业、协会、企业、银行的联系,创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或自办企业,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邀请社会创业成功的人士或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话,分享经验教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解决课堂疑问。

参考文献:

[1]徐小洲等.大学生创业技能发展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14

[2]张昊明,马 君.搞笑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世界主要国家创业教育

情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候慧君,林光彬.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蓝皮书[M].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12

[5]王 锋.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

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

[6]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7]易玉梅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

研究与评估),2011

[8]关晓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

育,2010

·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