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花样》,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会爬的动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并认识会爬的动物,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会爬的动物,如蚂蚁、蜘蛛、蜗牛等,知道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动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会爬的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动物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并让幼儿自由讨论这些动物的特点。

2. 讲解(10分钟):利用PPT和模型,详细讲解会爬的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蚂蚁、蜘蛛、蜗牛等。

3. 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蚂蚁和蜗牛的爬行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4.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如何用彩笔画出会爬的动物,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爬的动物》2. 板书内容:会爬的动物:蚂蚁、蜘蛛、蜗牛等特征:有脚、能爬行、生活在陆地上等生活习性:蚂蚁喜欢群居、蜘蛛结网捕食、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画出蚂蚁,并描述:蚂蚁有六条腿,喜欢群居,它们能搬动比自己身体重很多倍的食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会爬的动物的认识程度,针对幼儿在观察、描述、比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会爬的动物,如蚂蚁、蜗牛、蛇等,了解它们的爬行特点和生存环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爬的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爬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会爬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爬行特点和生存环境。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会爬的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模型或图片,相关动画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蚂蚁、蜗牛、蛇等动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2)通过动画片,让幼儿观察这些动物的爬行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画的动物,并与同伴分享。

4. 小组讨论(10分钟)(1)你会爬吗?你会怎么爬?(2)为什么这些动物会爬?(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会爬的动物?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蚂蚁、蜗牛、蛇等。

2. 爬行特点:蠕动、爬行、攀爬等。

3. 生存环境:地面、树木、水中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描述它的爬行特点。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动物是蚂蚁。

它有六条腿,身体很小,爬行速度很快。

它生活在地面上,喜欢吃甜食。

2.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看看有没有会爬的动物,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爬行特点。

答案示例:我在家里的花盆里发现了一只蜗牛。

它有硬壳,身体软软的,爬行速度很慢。

它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喜欢吃植物的叶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并了解了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会爬的动物,如蚂蚁、蜗牛、蛇等,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爬行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会爬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爬行动作。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爬行动作。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模型或图片,相关动画片,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模型或图片,引发幼儿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些动物是如何爬行的。

2. 讲解:详细介绍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爬行动作,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并模仿。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爬行动作。

4. 例题讲解:以蚂蚁为例,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爬行动作,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爬行方式。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会爬的动物,并模仿它们的爬行动作。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会爬的动物,并绘制一幅关于会爬的动物的画。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会爬的动物:蚂蚁、蜗牛、蛇等特点:身体结构、爬行动作观察实践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模仿爬行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介绍会爬的动物,绘制一幅关于会爬的动物的画。

2. 答案示例:会爬的动物:蚂蚁介绍:蚂蚁是一种昆虫,它们有六条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的爬行动作是依靠腿部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它们可以搬运比身体重很多倍的物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了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爬行动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世界》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认识会爬的动物,如蚂蚁、蜗牛、蛇等,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会爬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会爬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模型或图片,相关教学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或教室角落观察蚂蚁、蜗牛等会爬的动物,让幼儿亲身感受它们的生活环境。

2. 讲解与讨论(5分钟)教师展示蚂蚁、蜗牛、蛇等动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蚂蚁为例,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蚂蚁如何搬运食物、蚂蚁的家园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会爬的动物,通过观察、讨论,画出该动物的生活场景。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和讨论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蚂蚁:勤劳的搬运工,生活习性。

蜗牛:慢吞吞的行走,生活习性。

蛇:爬行动物,生活习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幼儿画出一幅蚂蚁搬运食物的场景,并写下:“蚂蚁是勤劳的搬运工,它们喜欢吃甜食,生活在地下洞穴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会爬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发言不积极,需加强引导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动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会爬动物》。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常见爬行动物,如蚂蚁、蜗牛、蛇、蜥蜴等,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幼儿解这些动物特点和爬行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爬行动物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动物特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和动物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不同爬行动物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动物特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爬行动物图片、实物模型、观察箱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爬行动物,观察并描述它们特点。

2. 例题讲解:a. 展示PPT,讲解蚂蚁、蜗牛、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特点。

b.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爬行动物及其特点。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分组观察实物模型,描述爬行动物特征。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会爬动物》2. 内容:a. 常见爬行动物:蚂蚁、蜗牛、蛇、蜥蜴等。

b. 动物特点:身体结构、爬行方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种自己喜欢爬行动物,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幼儿画一只蜥蜴,描述道:“蜥蜴有四条腿,长长尾巴,身体可以变色,爬行速度很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动物特点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幼儿对爬行动物认识仍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到动物园实地观察爬行动物。

b.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中宠物或户外爬行动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爬行动物种类和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核心。

我选择蚂蚁、蜗牛、蛇、蜥蜴等幼儿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爬行动物,这样能更好地引起他们兴趣和共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章节为《动物世界》中的《会爬的动物》。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了解各种会爬的动物,如蛇、蜥蜴、乌龟等,以及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会爬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了解各种会爬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会爬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会爬的动物。

2. 知识讲解: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爬的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会爬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的宠物,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会爬的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家人或朋友的宠物,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画出来。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宠物,画出它的形象,并简单描述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会爬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对实物的认知度较低,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物教学。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会爬的动物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动物的选择:应选择幼儿园中班孩子已知的、具有一定形象特征的动物,以便于孩子观察和认知。

例如,选择孩子们常见的蜥蜴、乌龟等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1. 认识会爬的动物,如蛇、蜥蜴、乌龟、蜗牛等;2. 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爬行的方式;3. 探讨这些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这些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一些会爬的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爬行的方式;2. 观察和了解:通过视频展示会爬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动物;3. 操作和实践:让幼儿亲手制作这些动物的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4. 讨论和分享:让幼儿分组讨论这些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分享自己的观点;6. 作业布置: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会爬的动物1. 蛇:身体细长,没有脚,用腹部爬行;2. 蜥蜴:身体覆盖鳞片,四肢发达,用四肢爬行;3. 乌龟:身体硬壳保护,四肢短而有力,用四肢爬行;4. 蜗牛:身体柔软,用腹足爬行,速度较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会爬的动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会爬的动物,如蚂蚁、蜗牛、蛇等;2. 了解会爬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3. 学习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会爬的动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会爬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PPT等;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观察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2)讲述一个关于会爬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展示,讲解会爬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2)结合图片和模型,让幼儿观察、讨论会爬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会爬的动物,用画笔、彩泥等学具进行创作;(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展示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会爬动物的认识;(2)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会爬的动物:蚂蚁、蜗牛、蛇等;生存环境:陆地、树上、水中等;动物特点: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会爬动物,并介绍它的特点;(2)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让家人了解会爬的动物。

2. 答案:(1)幼儿作品;(2)家人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实地观察会爬的动物,加深了解;(2)开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世界》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会爬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会爬动物的代表种类,如蚂蚁、蜗牛、蛇等;通过观察、模仿和游戏,培养幼儿对会爬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会爬动物的特点、习性和生活环境,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模仿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会爬动物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模仿和表达能力,以及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会爬动物的图片、模型、视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会爬动物的图片、模型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蚂蚁为例,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关注会爬动物的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模仿会爬动物的动作,进行趣味表演,增强幼儿对会爬动物的认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会爬动物的特点和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互动游戏(10分钟)设计“寻找会爬动物”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表达与创作(10分钟)让幼儿用彩笔、画纸和手工材料,创作一幅关于会爬动物的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会爬动物的特点:如蚂蚁、蜗牛、蛇等;会爬动物的习性:生活在陆地、善于爬行等;会爬动物的生活环境:树林、草地、池塘等;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会爬动物,并介绍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会爬动物是蜗牛。

它的特点是身体柔软,有一个硬壳保护自己;生活习性是慢慢爬行,喜欢吃树叶和果实。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课程,围绕“会爬的动物”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动物的运动方式》中的第二、三小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会爬行的动物、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会爬行的动物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会爬行的动物,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视频、会爬行的动物模型、观察记录表。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爬行动物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让他们说出这些动物的特点。

2. 讲解与探究(10分钟)结合挂图和PPT,讲解会爬行的动物的特点,如蛇、蚂蚁、蜗牛等。

通过观察模型,让幼儿分组讨论爬行动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分析爬行动物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表,记录下会爬行的动物的特点。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爬行动物特点:身体柔软、用腹部爬行、适应多种环境等。

常见爬行动物:蛇、蚂蚁、蜗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2. 答案示例:爬行动物:蚂蚁特点:身体小,六条腿,善于爬行,生活在土壤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爬行动物,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爬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探索爬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生活环境。

2. 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爬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提高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运动方式的掌握。

重点:认识常见的爬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学会模仿爬行动物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爬行动物图片、视频、模型、卡片。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爬行动物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导幼儿关注爬行动物的特点。

2. 讲解爬行动物的特征(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爬行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3. 模仿爬行动物的运动(5分钟)组织幼儿模仿爬行动物的运动,体验爬行的乐趣,加深对爬行动物的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a. 这个动物是什么?b. 它是怎么爬行的?c.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爬行动物图片,用彩泥、画笔等学具进行创作,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a. 常见爬行动物:蛇、蜥蜴、鳄鱼、乌龟等。

b. 爬行动物特征:身体细长、四肢短小、用腹部爬行等。

c. 爬行动物生活环境:陆地、水中、树上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爬行动物,并描述它的特征和运动方式。

2. 答案示例:a. 画出一条蛇。

b. 描述:蛇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细长,没有四肢,靠腹部肌肉蠕动前进。

它生活在陆地、水中和树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爬行动物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实地观察爬行动物,加深对爬行动物的了解。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会爬的动物》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探究爬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的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至少三种爬行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爬行动物运动方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爬行动物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爬行动物的运动原理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重点:爬行动物的名称、特征、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爬行动物图片、模型、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爬行动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解:介绍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3. 例题讲解:以变色龙为例,讲解它如何适应环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爬行动物的适应方式。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爬行动物,描述其特征、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6. 创作环节:学生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爬行动物的手工作品。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列出爬行动物的名称、特征、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种爬行动物,画一幅它的生活场景,并简要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画一只在树上爬行的变色龙,描述变色龙的特征为“身体柔软,可以改变颜色”,生活习性为“生活在树上,善于捕捉昆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对爬行动物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动物,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和适应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爬行动物,如蛇、蜗牛、蚂蚁等;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常见的爬行动物,能够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爬行动物特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爬行动物,能够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爬行动物的图片、模型、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爬行动物,如蚂蚁、蜗牛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活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模型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这些动物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观察到的爬行动物,进行回答。

5. 创作环节(15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进行创作。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常见的爬行动物:蛇、蜗牛、蚂蚁等爬行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爬行动物。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最喜欢的爬行动物进行绘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动物园实地观察爬行动物,增强他们的直观体验。

开展关于爬行动物的科普知识讲座,提高幼儿对爬行动物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趣味性6. 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拓展延伸的实践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爬的动物精品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爬的动物精品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爬的动物精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会爬的动物》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常见的爬行动物如蚂蚁、蜗牛、蛇、蜥蜴等,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爬行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爬行动物习性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爬行动物习性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爬行动物图片、爬行动物模型、爬行动物生活场景图、教学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爬行动物生活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认识的爬行动物,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讲解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引导幼儿关注爬行动物的爬行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组织幼儿观察爬行动物模型,记录爬行动物的特征和爬行方式。

4. 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记录,让幼儿描述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爬的动物》2. 板书内容:爬行动物特征:身体分节、有足、爬行速度等。

爬行动物种类:蚂蚁、蜗牛、蛇、蜥蜴等。

爬行动物生活习性:生活在陆地、适应各种环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记录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爬行动物的爬行方式,加深对爬行动物的认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爬行动物,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1.提供丰富的描述词汇,如“蠕动、快速、慢慢、灵活”等,帮助幼儿表达。
2.示例作业答案,让幼儿参考,降低作业难度。
3.在评价幼儿作业时,关注他们的描述是否准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日常教学中,多组织一些语言表达活动,如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随堂练习(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中动物爬行的特点。
(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动作和语言描述其爬行特点。
4.制作动物爬行卡片(10分钟)
(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动物爬行卡片。
(2)幼儿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用文字或符号描述其爬行动作。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活动紧凑、有趣。
2.例题讲解环节控制在10分钟内,注重讲解的简洁明了。
3.随堂练习和制作动物爬行卡片环节共15分钟,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和创作。
三、课堂提问
1.提问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观察。
2.针对不同幼儿的掌握程度,提问难度适当调整。
3.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爬行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会爬的动物,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爬行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展示会爬的动物及它们爬行的特点。
2.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供幼儿制作动物爬行卡片。
四、情景导入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会爬的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着重介绍蜥蜴、蚂蚁和蜗牛三种动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爬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会爬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会爬的动物图片、模型、爬行动物生活场景视频、观察箱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会爬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模仿爬行动物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蜥蜴、蚂蚁和蜗牛的特点、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结合图片和模型,让幼儿观察、触摸,加深对会爬的动物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会爬的动物的特点。

播放爬行动物生活场景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4.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爬行动物手工作品。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蜥蜴:身体细长,有四肢,会爬行。

蚂蚁:身体小巧,六条腿,善于爬行和搬运食物。

蜗牛:身体柔软,有壳,行动缓慢,靠腹足爬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爬行动物,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蜥蜴,因为它有细长的身体和四肢,可以在地上爬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模仿、制作和分享等方式,让幼儿对会爬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会爬的动物,如蚂蚁、蜗牛、蛇等,了解它们的爬行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爬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会爬的动物的爬行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会爬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蚂蚁、蜗牛、蛇等会爬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会爬的动物的外形特征、爬行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3. 随堂练习(5分钟)4. 实践操作(10分钟)发给幼儿画纸、彩笔等材料,让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分享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会爬的动物:蚂蚁、蜗牛、蛇等外形特征:身体结构、爬行器官等生活习性:食物、生活环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简单介绍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画出的动物:蚂蚁特点:蚂蚁有六条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生活在地下洞穴中,善于搬运食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会爬的动物。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类型的动物,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会爬的动物的爬行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的动物。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幼儿知识掌握程度的关注和教学策略的调整。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1)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1)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会爬的动物,如蚂蚁、蜗牛、蛇等,了解它们的爬行动作和特点,同时探究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会爬的动物的基本特点,能正确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2. 观察和模仿爬行动物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了解会爬的动物,学会描述它们的特点。

难点:理解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爬行动物图片、模型、视频、PPT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蚂蚁,引发幼儿对爬行动物的兴趣。

(2)讨论:除了蚂蚁,大家还知道哪些会爬的动物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爬行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讲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如身体结构、爬行动作等。

(3)通过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能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爬行动物。

(2)邀请幼儿模仿爬行动物的动作,进行互动游戏。

(1)回顾所学内容,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会爬的动物的特点。

(2)讨论如何保护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1)爬行动物的名字和图片(2)爬行动物的特点(3)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爬行动物,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爬行动物是蛇。

它身体细长,没有脚,可以爬行。

它生活在草丛、树林等地方,适应能力很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模仿、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会爬的动物,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爬行动物,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教案及反思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动物世界第三册,第9页。

2. 详细内容:介绍会爬的动物,如蛇、蜥蜴、乌龟等,并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爬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会爬的动物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描述会爬的动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板,想象如果地板是草原,会有哪些会爬的动物出现。

2. 展示图片和PPT:展示会爬的动物如蛇、蜥蜴、乌龟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实物模型观察:拿出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会爬的动物的形态和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会爬的动物,讨论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5.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会爬的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动物,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蛇:无足、冷血、鳞片覆盖3. 蜥蜴:四足、冷血、鳞片覆盖4. 乌龟:有壳、四足、冷血、鳞片覆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他们最喜欢的会爬的动物,并写上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会爬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分享成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加强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会爬的动物的相关资料,进行课堂分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爬的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动物的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三节《会爬的动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会爬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会爬的动物,如蛇、蚂蚁、蜗牛等,掌握它们的特点和爬行动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世界的探究欲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会爬的动物,掌握它们的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如蚂蚁、蜗牛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PPT,展示各种会爬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邀请幼儿模仿爬行动物,活跃课堂气氛。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蚂蚁为例,讲解蚂蚁的特点、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蚂蚁的爬行动作。

通过观察实物蚂蚁,让幼儿深入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爬行方式。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观察到的会爬的动物,鼓励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拓展环节:讨论如何保护这些动物,提高幼儿的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会爬的动物》2. 内容:会爬的动物:蛇、蚂蚁、蜗牛等动物特点:身体结构、爬行动作、生活习性保护动物:关注生活环境、关爱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会爬动物,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幼儿画出一幅蚂蚁的画,描述蚂蚁的特点:“蚂蚁有六条腿,爬得很快,喜欢排队搬运食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对会爬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幼儿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班科学《会爬的动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意图:
本周是学习“爬呀爬”这个主题,孩子们开始对于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产生了好奇与浓厚的兴趣,此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孩子比较熟悉的三种爬行动物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既让孩子们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各种爬行动物的兴趣与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爬行动物,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

2.通过游戏,感知体验爬行类动物不同的爬行方式。

3.模仿动物的爬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乌龟、螃蟹、蛇等爬行动物的图片。

2.乌龟、蛇爬行的视频。

3.冬眠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题激趣
1.师幼复习《小手爬》
师:我们学过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小手爬》,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唱一遍吧!
2.说一说会爬的动物(出示图片)
师:我们人的小手真灵活,可以爬来爬去,那你知道那些小动物也会爬?
(总结幼儿说出的小动物)
二、动物是怎样爬行的
1.观察认识乌龟(观看视频+游戏)
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你还知道乌
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小结:
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马上会缩进壳里去。

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

乌龟的行动很慢,消化也比较慢,
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2.知道螃蟹的爬行方式
师:谁知道螃蟹是怎么爬的?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模仿一下。

小结:螃蟹爬行方式很特别,它不像其他的小动物一样向前爬,它是横着爬的。

3.观看视频——蛇的爬行
a.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蛇?在哪里见到过?(对蛇的生活习性稍微说一说)
b.蛇是怎么爬行的?它有脚么?那是用什么来爬行的?
小结:
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身体向前爬行游动。

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

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

三、学一学动物的爬行
1.爬行动物的特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中谁需要冬眠?把它贴到背景图上吧。

小结:大部分的爬行动物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

2.游戏:爬呀爬。

出示乌龟、螃蟹、蛇三种动物让幼儿自主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模仿其爬行。

活动延伸
去图书角看关于爬行动物的书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