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研究
对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输出状况的调研报告4篇
对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输出状况的调研报告4篇调研报告一: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输出情况调研一、调研目的通过对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的调研,了解她们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输出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选择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为调研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她们的就业情况、奔向城市工作的意愿以及外出务工的动因进行调查。
2. 实地访谈:选择几个富余女性劳动力较多的省份,在农村进行实地访谈,采访她们的就业经验、工资待遇、家庭影响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率较高,其中以外出务工为主。
在农村地区,她们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家政等工作。
2. 外出就业意愿:调研显示,大部分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对外出务工持积极态度,认为外出工作可以提高收入、开拓视野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一些家庭因素和家族传统观念等因素限制了她们的外出就业意愿。
3. 劳动力输出动因: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力输出主要源于经济压力和就业机会的吸引。
由于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家庭收入较低,加上城市工厂和企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四、调研结论1. 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需要注重培养其就业技能和提高职业水平。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提高农产品价格稳定性,减少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需求。
3. 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为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调研报告二: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的外出就业状况调研一、调研目的通过对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情况的调研,了解她们外出就业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及就业形式,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调阅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了解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基本情况。
2. 实地访谈:选择几个典型地区,采访外出就业的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了解她们的就业经验、工资待遇、生活状况等情况。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
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女劳动力占%;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女劳动力406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出路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出路随着农业机械和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人浮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潜藏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国家测算,到“十五”末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占总劳动力的一半,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大量劳力不能充分就业,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社会问题,因此,实现农村剩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
思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就是为了探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可从种植业转移出去从事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力。
由于长期以来农民负担沉重,农村生活水平落后,教育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农村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因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人数庞大,另一方面文化素质低。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现状我国的国情是国土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小,人多地少矛盾尤其突出。
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
据报道,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3.2亩,而贫困地区不足1.5亩。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农业生产现有装备水平条件下,一个劳动力可以新种7亩土地,据此推算,则现有劳动力中有79%的劳动力剩余。
这样我国农村到底有多少剩余劳动力人。
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解除了对农民经济活动的诸多限制,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将农民禁锢在农村的粮油副食品定量供给彻底改观,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
“现阶段我国总的农村劳动力状况是:农村人口8 亿多,劳动力近5亿。
其中农业劳动力3.5亿。
全国现有耕地19.23 亿亩,若按人均耕种1 公顷的理想规模效益计算,只需劳动力1.3亿,再加上林牧渔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量仅为1.5 亿。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案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的问题逐渐凸显。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市打工或创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民外出务工并未获得成功,他们仍然处于贫困、失业和“回流农村”的状态。
为此,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提出并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案,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务工条件,实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梦想。
一、背景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源于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转型,以及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加快。
虽然我国近几十年来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并未能与城市居民持平。
同时,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来源受到限制,造成了一定规模的富余劳动力。
二、富余劳动力的表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年失业人员:指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因缺乏相关技能、资金和市场信息等原因,无法获得优质的就业机会;2、临时失业人员:指因气候、疫情、灾害等诸多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农业劳动期间闲置的人员;3、回流农村人员:指因城市繁荣腐化、户口管理等原因,较短时间内从城市回到农村地区的人员;4、务工不稳定人员:指由于市场竞争等因素,短期内频繁转换就业岗位的人员。
三、解决方案1、发挥创业带动力通过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扶持农民的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创业带动劳动力转移。
2、提供职业培训机会职业技能培训可帮助农民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社会贡献,促进就业稳定。
3、优化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优化社会保障、儿童教育、医疗卫生和居住环境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城乡生活条件和发展水平更加互补。
4、引导农村劳动者合理选择就业地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指导与帮扶,引导他们选择就业合适的区域,有序有利地进行劳动力转移。
5、促进网络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网络化还原了城农信息隔阂,它的广泛应用能让农村劳动力更加了解城市劳动市场的供求信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积极作用。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
生 了巨 大 变化 . 是 原存 在 的 剩 余 劳 动 力 问 题 直 接 影 响 着 农 但
村 社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这一 问题 究 竟 采 取 何 种 对 策 解 决 . 提 现
出 如 下思 考 :
一
、
采 用 多 元化 安 置 . 行 多 向分 流 实
一
是 建 立 城 市 劳 动力 调 节体 系 , 政府 和 民 间采 取 多 种 渠
具体措施 :
的 “ 次 转 移 ” “ 次 转 移 ” 但 “ 次 转 移 ” 有 许 多 局 限 性 一 和 二 。 一 具 和 问题 。实现 农 村 剩 余 劳 动力 的“ 次 转 移 ” 在 必 行 。改革 二 势
开放 以后 , 村 劳 动 力 大量 转移 , 增 加 了 农 民 收 人 , 农 既 叉促 进 了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但 是 , 种转 移 只是 就 业 空 间 的 简单 这 转 移 , 动 力性 质本 身 没 有 变 化 , 然 保 留 着 农 民身 份 , 劳 仍 是一
变 化 , 而 创 造 新 的就 业 空 间 和 机 会 。二 是 城镇 化 加 速 发展 . 进
民 收入 , 实现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合理 转 移 就是 农 民增 收 的好 而
办 法 。农 民要 想 实 现 劳 动力 自身 价 值 . 要 实 现农 村 劳 动力 就
将 带 来 城镇 产 业 体 系 的 加 快 发展 和就 业 空 间 的 拓展 。 是 农 三 民工 经 过 “ 次 转 移 ” 累 了一 定 的 资 金 、 术 和 经 验 . 业 一 积 技 创
意 识 、 市 意 识 和 学 习 意识 逐 渐 增 强 . 业 标 准 和 自身 发 展 城 择 的 期 望 值提 高 , 具有 “ 次 转 移 ” 主 观愿 望 和 客 观 条 件 。 推 二 的 进 “ 次 转 移 ” 采 取 如 下 新举 措 , 力 拓展 转 移 空 间 。 二 须 大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十篇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篇1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方法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方法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指农民在耕种、养殖等方面使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导致的劳动力过剩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下是几种途径:
1.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针对不同地区的条件和资源,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特色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
比如山区适宜种植竹子,可以发展竹子加工产业;沿海地区适宜海产品养殖,可以加强养殖业的发展等等。
2.加强职业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政府应该加大农村职业培训力度,为农民提供各种技能培训课程,并为学员提供免费的培训费用和生活补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拓宽农村创业渠道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各种创业项目,如农村电商、养殖、种植、旅游等,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从而提高就业机会,降低农村富余劳动力率。
4.发展乡村旅游业
农村地域优势明显,发展农村旅游业可以使得当地经济更加繁荣,吸
引更多外来游客,同时也可以挖掘农民潜在的劳动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新途径降低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
5.提高畜牧业配套设施
在畜牧业养殖方面,配套设施的完善对于减轻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加强畜牧业交流,对于一些优秀的养殖管理人员进行考察和学习,传授先进的养殖技能和知识,为和畜牧业创造更好的设计师环境和板块搭建。
总之,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掘农民的潜力并助力推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统计分析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统计分析伍芳河海大学行政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8)E-mail:fanger122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日渐增多,也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本文针对几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说明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近几年的变动情况与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趋势;而且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近几年的行业分布特点;同时本文指出,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我们必须加大对他们的教育投资力度;最后,本文简要地提出了几点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析1.引言我国存在着大量廉价劳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争先恐后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民工潮”的独特景象。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减少农民,让进城的农民迅速转化成产业工人,是中国走上全面小康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不容质疑的是,大量闲置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给城市的秩序、管理、卫生医疗等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麻烦。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边缘群体而对他们实施防范型管理,而应该切实维护和考虑他们的权益。
如果我们撼动了如此规模庞大的群体维持基本生存条件的根基,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将无从谈起。
那么,这一群体在近几年来发展的态势如何,未来又将以什么样的趋势变动呢?他们在近些年内就业分布呈现出什么特点呢?针对他们文化素质过低的现实,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措施去应对呢?本文将针对几组有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近几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存量、供给趋势、就业分布和文化素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合理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
2.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关数据分析以下将分别分析我国近年农村富余劳动力供给存量、供给趋势、就业分布和文化素质这四组数据。
2.1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供给存量分析2001-2005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总体上呈现波浪式上升态势,仍维持供大于求的局面。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与分析
因为丧失 劳动资
。
分 突 出 就 我 们 已 经 讨 论 过 的 唐 山 地 区 的农 民 工 的 基 本 状 况 来 分 析
。
,
源 条 件 而 陷 于 赋 闲 状 态 不 得 不 采 取 自发 性 的 务 工 流 动 然 而 这 种 自
,
3 2 0 0 6 年 整 个 唐 山 地 区 总 流 动 人 口 已 经 达 到 16 . 万 人
,
。
从 200 8 年全
发 性 的劳务 输 出发 生 回流 的 比例是最 大 的 他们 人数 多 流动 性 大
,
、
、
3 国农 民 工 回 流 情 况 来 看 唐 山 地 区 这 16 . 万 流 动 人 口 大 量 地 回 流 到
给社 会 造 成 的压 力也 大
。
原输 出地
。
提升农业 生 产原 料 的商 品化进 度
200 9 年 4 月 (下 )
总 第 19 1 期
对 农 村 富 余劳 动 力 转 移 的研 究 与 分 析
唐 山 市就 业 服 务 局 张树 玉
解 决农 村 富余 劳动力 在农 业 人
,
口
集 中 的地 区 这 个 问题 显 得 十
,
的农业 原料 大量 的外流
,
而 当地 富余 的 劳 动 力 人
口
,
材 料 向 多 元 商 品 的转 移
.
.
从而 促进 农业 人
。
口
实现 新产业 化人
VI
的转
我 国是
强国
一
一
个 农 业 大 国而 不 是
口
,
一
个农业 强 国
。
.
更不 是 现 代化农 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概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概要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如下:首先,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
其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再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狭窄。
由于农村劳动力不具备城市就业所需的技能和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很难获得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最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后,农村地区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承担富余劳动力的后续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支持力度。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加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就业介绍和服务等工作,提高信息和资源的对接效率。
最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会导致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抚养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怀,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综上所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
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劳动力流动管理以及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等,可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安置,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政策调整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政策调整尽管中国农村人口逐年减少,但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仍然很大。
这是一项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农村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同时,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也日益突显。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农村富余劳动力指的是农村劳动人口中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人力资源,包括无业、下岗、下放等。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已经超过2亿人。
这些人力资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不仅导致农村就业问题,也会对城市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源和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在导致当地就业机会不足。
很多农村居民因缺乏足够的收入来源,不得不选择到城市打工或者到外地打工。
这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也对城市产生了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在还会对城市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很多农民在城市找工作后,往往因为文化程度较低,无法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导致了城市社会安全问题的出现。
政策调整与应对之策为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一方面,政府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鼓励企业、社会投资在农村农业生产中,制定对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等支持政策,促进农产品高效、高质量生产和销售。
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确保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政府实施农村人才政策,引导人才回归农村发展。
通过提高农村待遇、创新农村工作方式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在农村创业就业。
同时,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吸引力。
除了发展农村经济,政府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
例如,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安置工作,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等。
通过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努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
结语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城乡经济布局的转型都产生了影响。
富余劳动力的调研报告 富余劳动力
富余劳动力的调研报告富余劳动力摆脱“富余”变“富裕”—关于****富余劳动力的调研报告【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笔者为客观地分析**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3月底开始,我对**富余劳动力进行了专题调研。
本文针对当前**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调查问卷得到的统计数据,找出了制约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就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制约因素对策一、**劳动力现状及促进就业措施 1.劳动力现状 **劳动年龄段(男性18-55周岁、女性18-50周岁)内总人数为1344人,其中农业户口人数为1135人,非农业户口人数为199人。
农村富裕劳动力总人数309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27.22%。
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15人,占37.22%,女劳动力194人,占62.78%;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 18~40周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141人(男性48人,女性93人),占45.63%, 40周岁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68人(男性67人、女性101人),占54.37%;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大专或以上学历的人数仅为3人,占0.97%;中专职校学历人数为28人,占9.06%;初中学历人数为265人,占85.76%;小学毕业、文盲、半文盲13人,占4.21%。
**现有较大型工业企业6个(裕生企业、电磁线厂、铜材厂、合金厂、天禾厂、齿轮厂),涉及轻工、制药等行业。
本村大约有300人在这6家企业中就业。
2.现有措施我村当前促进就业的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是依靠就业援助员,建立了县农村劳动力人才库,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工作平台的作用,实行用工情况联系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向全村每户人家发放了就业宣传资料,帮助村民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三是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私人职业介绍所提供就业岗位;四是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如成立免税的经营型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或合作成立生产性企业(合作社)等;四是以**成人学校为依托建立了培训基地开展非农技能培训;五是镇政府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初级绿化工126人。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 - 城 镇 吸 纳 劳 动 力 的 能 力 在 不 断 下 .2 2
降 城 镇 每 年 需 要 安 笠 大 量 下 岗职 工 和 政 府 机 关 事 业 单 位 分 流 人 员 .大 学 扩 招
后 就 业 高 峰 的到 来 也 加 剧 了城 镇 就 业 压
了农 民 进 城 对 城 市 发 展 的 积 极 作 用 . 甚 至 出 现 了 全 社 会 关 爱 农 民 工 的 可 喜 局
国 经 济 持 续 、健 康 、 高速 发 展 的 现 实 选
择 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对 劳 动 者 素 质 提
移 的 有 利 因素 l . 举 国上 下 对 农 民进 城 的 态 度 明 显 -1 3 好 转 在 早 期 , 但 城 镇 居 民对 农 民进 城 不 持 排 斥 心 理 . 且 一 些 地 方 政 府 , 至 中 而 甚 央 政 府 也 对农 民 进 城 持 排 斥 心 理 和 堵 阻 态 度 . 格 限 制 农 民进 城 务 工 。 严 当前 从 中
进 程
1 我 国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转 移 的 现 状 及
影 响 因素 分 析
1 我 国 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现 状 。 . 1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 已经 转 移 农 村 富 余
劳动力 1 . 人 在 外 出 打 工 的 劳 动 大 7亿 军 中 . 西 部 是 主 要 输 出地 . 省 流 动 输 中 跨 入 地 主要 集 中 在 东 南 沿 海 外 出务 工 农 民 主 要 以 年轻 人 为 主 .主 要 集 中在 第 三 产业 近 年来 .随 着 粮 食 价 格 的 不 断 走 低 . 民收 人 增 长 趋 缓 . 乡居 民 收 人 差 农 城 距 进 一 步 拉 大 .外 出务 工 成 为农 民 增 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摘要:在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下,本文对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首先,从我国自身的角度出发,认清形势,找好渠道,注重方法;其次,从国外的成功案例中,寻找出与我国目前状况相通的地方,借鉴他们的成功举措;最后,从政府政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制度创新和劳动力素质高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的作用出发,提出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乡镇企业的布局调整、向非农产业转移等个人拙见。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过剩转移制度调整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
具体定义是指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的那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即使不增减投入也不至于影响哪个农业产品的总量。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面积少,工业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3.4%,从总量上看,全国农村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
要将其顺利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可谓任重道远。
而从事农业人口中贫困地区人口3597万人,占农村人口5.04%,这些农村贫困人口其中一部分生活在民族地区。
目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将面临一系列难题。
为庞大的劳动力队伍、特别是数量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是这些难题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
很难设想,在城市劳动力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宣称中国不存在就业问题、中国没有就业压力。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研究
灵活 在一 定 程度 上 阻碍 了劳动 力 的 自由转 移。虽然近几 年国家强调农 民所 有土地承包 经营权 、流转权 ,但是 与之相关的市场 体系 与运行机制还 没有建立完备 。在农村富余劳 动力得不到将 经营权 、流 转权以等价交换形 式顺利换取在 城市生活所 需要的生产要素 的 前提下 ,当前 土地制度对 农民的 “ 社会保 障 功能”却使一些农 民以 “ 候鸟 ”的迁移流动, 边打工 ,一 边务农 ,降低 了劳动力 的转移 速度。 ( 三) 现行社 会保 障制度 的不完善使进 城农民介于两难境地 受各种原 因的影 响,我 国现社会保 障制 度还存在着 二元结构和 城乡巨大差异 。从农 村来讲 ,如 果把农 民工还 是纳入农村社会保 障范 围缺乏 其实际操作 性。首先 ,农村 的社 会保障 体系发育层 次低 ,覆盖面窄 ,农民本 身参保 率比较低 。其 次, 由于部分进城 农民 长期居 住在城市 ,与来源地的联系 也越来越 少 ,把他们 纳入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 是不现实 的。从 城市来讲 ,受计划经济体制 的影响, 城市 社会保障制度 与城市户籍挂钩 ,这对进 城农 民有显著的排斥性。 ( 四)我 国城镇 化发展水平 不高,落后
要过 程 ,是衡量经 济发展水平 ,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情况 ,城 乡社会统筹发 展的重要指 标 。虽然近年来我 国城镇化水平 发展势头较 好,但还是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 。 大城 市数量少 ,中小城市发展瓶颈 重重 ,经 济发展协调指 数低 ,偏离 了世 界平均水平 , 影 响着农 民问题 的根本 解 决城 乡 的统 筹发
优 化 资 源 配 置 在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等基 本保障
于工 业 化 水 平 城镇化 是农业社 会向工业社会 发展的重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研究
、
近 几 年 来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的 现 状 及 转 移 的 总 体
情 况 据 劳 动 部 资 料 显 示 ,o O年 我 国 有 4 6亿 农 村 劳 动 2o .
力 。 且 今 后 平 均 每 年 还 将 新 增 10 而 0 0万 人 。 据 人 口增 依
长 趋势 预 测 ,农村 劳 动 力总 供给 规模 到 2 1 0 0年 才 会 停 止 扩 大 。据 初 步 匡 算 , 目前 , 国 三 分 之 一 农 村 劳 动 力 处 我 于 就 业 极 不 充 分 状 态 , 有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总 数 已达 到 现
维普资讯
农 业 经 济 ・ 0 2 1 20 /0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问 题 ,是 世 界 各 国政 府 报 为 关 注 的 问 题 。 国作 为世 界 上 农 业 富 余 劳 动 力 最 多 的 国 我 家 ,如 何 能 促 进 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 的 有 序 转 移 ,是 关 系 到
1 5亿 左 右 。据 预 测 。 0 l 2 l . 2 0 一 0 0年 全 国农 村 将 新 增 劳
方 法 , 在 平 原 地 区 , 业 生 产 条 件 已 经 得 到 了改 善 , 但 农 逐
步 走 上 了 机 械 化 、 水 力 化 、 电 气 化 的 道 路 。 19 9 7年 与 15 9 2年 相 比 ,农 业 生 产 总 动 力 由 l 8万 千 瓦 增 到 4 0 6 27 万 瓦 。与此 同时 , 、 、 灌 、 割 、 输 等实行 一条龙 耕 种 排 收 运 机 械 化 作 业 的 面 积 也 逐 年 增 加 。随 着 农 业 生 产 力 水 平 的 提 高 , 地 上 所 能 容 纳 的劳 动 力 大 大 减 少 。据 估 计 , 国 耕 我 因 农 业 用 地 减 少 和 农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不 断 提 高 。每 年 新 产 生 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6 o万 人 。随 着 农 业 科 学 技 术 水 平 o 的 提 高 , 一 现 象 将 变 得 越 来 越 严 重 。同 时 , 庭 联 产 承 这 家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问题研究与策略选择
国务 院 农 普 办 和 国 家 统计 局 20 0 8年 2月 2 日发 布 的 7 农业普查数据显示 , 至 20 截 0 6年 末 , 国 农 村 劳 动 力 资 源 我
达 国 家 , 业 化 与 农 村 人 口的 转 移 几 乎 是 同 时 进 行 的 。 然 工 而 , 国农 村 劳 动 力 大 规 模 转 移 的 起 步 时 间大 大滞 后 于 工 我 业 , 的是 一 条 农 民 非 农 化 与 国家 工 业 化 脱 节 、 同步 的 走 不
均衡特征 , 中韩 国、 其 中国台湾 省都 是成功 的范例 , 而印度
则 进 展 比较 缓 慢 。与 农 村 富 裕 劳 动 力 转 移 比 较 快 的 国 家
相 比, 国农村富 裕劳动力 转移 主要呈 以下几个 特点 : 我 一 是与工业化脱节。工业化是农 民脱 离农村 的加速器 , 在发
农村人 口转化为城市 人 口时, 不存 在那 么多的 限制 , 民 农
一
、
中外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模 式 比 较 分析
比较 顺 利 地 改 变 了 自 己 的身 份 。 而 对 我 国来 说 , 然 有 1 虽 亿 多 的农 村 人 口转 向 了 非 农 业 , 多 半 只 是 一 种 职 业 转 但
移 的 战 略意 义 , 力谋 划 转 移 路 径 和 加 快 政 策保 障体 系建 设 , 学推 进 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 的有 效 转 移 。 着 科 关 键 词 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 有 效 转 移
【 中图分类号 】 33 6 F 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 3 3 20 )2— 0 0— 3 10 6 2 (09 0 0 8 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探讨
一
己劳动 的支配权 ,由于这 种制 度的实 行使 得土 地保 障功 能弱化 并导致 深藏在 农村 人 口与 土地 之间 的矛
、
农村 富余 劳动力转 移的 原因分 析
农村 富余 劳动力 是指农 业劳动力 的供 给超 过 了 盾暴 露 出来 , 得压 抑在农 村 , 使 守着土 地过 日子 的农 在一定 区域 、 时期 、 生活水 平 和技术 条件 下 村 劳动力 大规模 地转移 出来 ,必然会 出现 劳动 力 由 一定 一定 耕 地对 劳动力 的需求 ,它是 人 口和劳动 力之 间 的差 农村 向城 市 的持 续大 规模迁 移 。 额 , 成这 种现象 的 因素是 多方 面 的。 造
“ 三农 ” 问题 自 2 世纪 8 从 0 0年代后 期被 我 国政 在 14 9 9年一 l 5 的 8年 间 , 9 7年 净增 10 4 0万公 顷 , 这
府 提 出后 , 就一 直倍 受 中国和世 界各 国 的关 注 , 而且 主要 是几 大垦 区开荒 的结 果 。从 15 9 8年开 始 , 国 全
04年 l 月 底 的 l. 0 8 7亿亩 ,耕 地净 减 少 1 4 3 . 亿 1 中国农业 的最大 问题莫 过于农业 富余 劳动 力 的转 移 20
问题 , 这是发 展 中国家在发 展 中的必然 现象 , 与我 国 亩 , 人均 耕地 由 1 9亩 降为 l l 。城 乡 区域 间经 . 5 - 亩 4
化教 育制度 等多方 面 。 有耕地 中低 产 田所 占比重 较大 。再 次是从 往 年土地 15 在 对全 国 2 个 省 ( 1 区市 ). 68万个 农 村住 户 和 变 更 调 查 结 果 来 看 ,9 5年 全 国人 均 耕 地 面 积 为 .7 19 .8 19 70 10个行政 村 的抽样 调 查 中发现 , 村 外 出务工 劳 01 9公 顷 ,9 0年 下降 到 00 4公 顷 ,9 5年 则 为 农 动力 在 以每 年近 l 百分点 的 比例 递增 , 出务 工 00 9公 顷 ,0年 间人均耕 地 面积下 降了 5 %。全 国 0个 外 ,7 4 6 的劳动力 占据 了农村 劳动力 的 2 %左右 , 就是说 , 耕 地 面积 由 19 5 这 9 6年 l 0月底 的 l .l 亩 ,减 少 为 95 亿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使农 民家庭供养关 系仍然处于 比较原始问互相供养 状 态 。人 口的 自然增 长 率很 高 , 之城 市化 进程 缓慢 , 加 农转非 的限制太多 ,使得农村人 口的迁出率较低 , 从
而造成农村大批 富余劳动力的出现 。 ( )城 市及 乡镇 企 业 生产 力水 平 提 高 而导 致 吸 二 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 造成我 国农村劳动力 过剩 的根本原 因在于城 乡人 口结构和就业结构 未能 随 国民经济 的发 展做 出相 应调 整 。随着 我 国农村 经济 51 改 革 的进 一步 深入 , 植业 劳动 力 在农 村产 业 中所 占 种 的比例逐渐缩小 , 农民务农 比较利益下降。由于企业 农村 富余 劳动 力转 移 的界定 2 世 纪 8年代 以来 , 国正 经 历着 重 大 的社 会 转 管理水平和整体 素质 的提高 , 0 0 我 加上各种新技术 、 新工 型, 经济 持续 快 速增 长 , 均 收入 水平 大 幅度 提 高 , 人 城 艺在 农 业 的大 量 应用 ,农 业 生 产 机 械 化 程度 越 来 越 乡 的二元 结 构渐 渐有 所 松动 , 口迁 移 与农 村 劳动 力 高 , 人 势必大量缩减劳动力的使用 。这是我 国农村富余 流动 日趋 活 跃 。但 到 了9 年代 中后期 , O 劳动 力 迁移 的 劳动力 转移 存在 的一 个重 要 问题 。 趋势进入 了趋缓 阶段 , 而同时农村经济仍保持较高速 ( ) 三 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 , 富余劳动力素质 增 长 , 而导致 我 国农村 的大 量 富余 劳动力 的出现 。 从 偏低。 素质的核心是文化程度。 据有关资料显示 ,96 19 那么 , 如何才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呢?刘 年我 国农村劳动力 中 , 文盲半文盲 占1. %, 学文 58 小 8 易 斯认 为 , 村 富余 劳动 力转 移 是 指农 村 劳 动力 从 土 化 程 度 占4 .4 , 中文 化程 度 3 . % , 中及 以上 农 02 % 初 77 高 2 地 上 分离 出来 , 向非农 业 劳 动力 转 化 的劳 动 力 资源 再 文 化程 度 仅为 66% ,在农 村受 到 职业 教 育和 培 训 的 .1 配 置 过程 。农 村 富余 劳 动力 转移 需 要 三个 前 提条 件 : 占劳动 力总数 的5 %。到2 0年 , 国农 业从 业人 员 中 04 我 是 工 业 部 门的 制度 工资 要 比农 业 部 门的 收入 水 平 小 学及 以下 文 化 程度 还 占3 .%, 中 占4 .%, 中 8 2 初 93 高 高 出一 定 比例 ; 是工 业 部 门 的积 累 和投 资要 持 续扩 及 以上 学历 的 占 1. 受 过 专业 技能 培训 的有91 二 25 %, . %。 张 ;三是 由于隐蔽失业而导致的富余劳动力的存在。 初 中及 以下 的 占8 .%, 高 中及 以上 人 数 的7 。人 7 5 是 倍 基 于这 三个 条 件 , 村 劳 动力 就 会 源源 不 断地 流 向工 力 资源 的这 种低 文 化层 次 结构 , 然 影 响到 我 国农 业 农 必 业 部 门。因此 , 研究 农村 劳 动力转 移 问题 , 要 我们 就应 的发 展 , 特别是 科技 兴农 政 策及非 农化 进程 。 该 首先 明确 何为农 村 富余 劳动 力 。 ( 农 民工劳动报酬低 , 四) 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 根据 经 济学 家拉 格 纳 ・ 克 斯 的解 释 ,农 村 富余 护。 纳 据调查 , 出打工的农民工 , 外 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劳 劳 动力 是指 那 部分 可 以从 农业 部 门抽走 , 而又 不 影 响 动力 , 大都缺 乏 相应 的劳动 技 能 , 劳动 报 酬低 、 会 保 社 农业总产量 的农业劳动人 口。也就是说 , 农村富余 劳 险制度不健全 ,对进城务工就业农 民工参加养老 、 失 动力 是 指超 过农 村 产业 需 求 的那 部 分劳 动 力 , 将他 们 业 、 伤 、 工 医疗 等社会 保 险没 有规 范性 措施 。他们 开 始 从 农 村 中转 移 出去 , 不会 减 少 现 有 的产 量 , 并 而且 很 进入 市 场 , 懂 法 、 不 不知 法 、 用法 成 为他 们 致 富奔 小 不 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康的~大障碍 , 给他们在公平 、 公正 、 公开 的市场竞争 农 村 富余劳 动力 转移 存在 的 问题 中增 加 困惑 和难度 , 甚至 造成 经 济损失 。 ( ) 业人力资源丰富 , 一 农 数量 巨大 , 劳动力过剩 ( ) 村 富余 劳动 力转 移存 在不 规范 现象 。 地 五 农 从 现象 严重 。 村 人 口增 长 过快 。 农 在我 国农 村 , 由于 经济 域看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 富余劳动力 的转移 形势较 比较 落后 , 早婚 、 育 , 早 多生 和 不 生儿 子不 罢 休 的现 象 好 ,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存在许
富余劳动力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就业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富余劳动力问题进行总结。
一、富余劳动力的现状1. 数量庞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已超过 1.5亿人。
其中,80%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0%分布在内地和西部地区。
2. 结构失衡:从年龄结构来看,富余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但老龄化趋势明显;从技能结构来看,低技能劳动力占比高,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匮乏。
3. 地域分布不均:富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
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强烈,但受限于基础设施、就业信息等条件,转移就业难度较大。
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2. 缓解就业压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
3. 改善民生: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利程度,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 优化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
3. 提高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富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 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提供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
5. 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服务业等领域转移,促进就业多元化。
总之,富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就业服务、提高技能培训等手段,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LOGO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阻碍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加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基本思路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机制 运用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加快农村劳地 陈晓艳 109092011077
LOGO
制度障碍
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面 临的阻碍
农村劳动力自身产生的障碍
其他障碍
LOGO
制度障碍
1
我国所建立的劳务输出机制还不完整。据了解,国家制 • Click to add Text • Click to add Text 定的就业政策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特别是把解决国有 • Click to add Text 企业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农民的就业往往被 • Click to add Text • Click to add Text 忽视。其次,农民工务工缺失正规的劳动合同,其劳动权 益难以得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劳动 合同的缺失会让他们在就业中难免处于被动的局势。
LOGO
Contents
1
2 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阻碍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LOGO
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我国近年来城镇化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农民 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土地资源的大量减少,农村人口 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逐年减少,但随着生产力的 提高,农村中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从农村向中小 城镇转移的人口越来越多,虽然在改革开放的指引 下一部分青、中年人外出务工,但在一些中小乡镇 中根本不难看到“闲置”劳动力的存在。
2
LOGO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阻碍
其他障碍
3
例如:一些社会因素。一方面表现为城市的容纳能力也 是有限的,很多城市人口的流入速度以及规模都远远的超过 了自身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特有的 优越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 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 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还有一些障碍, 比如政策制定上的缺陷等等。
• Click to add Text
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阻碍 LOGO
农村劳动力自身产生的障碍
2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心理素质较差,文化层次低 ,基本技能缺乏,严重制约了他们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机 会。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使其在转移过程中面临 重重障碍,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只能在低层次产业中 形成过渡性就业竞争,即只能干脏、苦、累、出力型的、劳 动强度大的工作,既造成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出现结构失衡 的矛盾,又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增大、效率低下, 同时,可以选择的转移和安置的空间相对狭小。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研究
11基地
陈晓艳
109092011077
LOGO
摘要:
现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在 ”三农”,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 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 递减,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促使农村富余劳 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农村富余 劳动力数量大,与企业用工需求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 要真正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大转移,必须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供需矛盾,才能最终实 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再就业,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