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学生民主课堂
构筑和谐民主课堂氛围,优化历史教学
构筑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优化历史教学构建历史课的“和谐课堂”就是要改变以往机械、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代之以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产生最佳效益。
在历史教育教学中也不例外,我结合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体验,就如何构筑和谐民主的历史课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构筑和谐民主的历史课堂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师爱是构筑历史课堂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广泛接触各种媒体,头脑中的历史知识真的有些时候比教师还要丰富,经常会提一些让你想不到的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不应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情,真诚热爱学生,并用各种爱去造就学生,把他们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
其次,理解是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只有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给予正确的疏导。
要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
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有亲切感。
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受。
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关爱。
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再次,尊重学生人格,严格要求学生,是构筑历史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因势利导,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健康成长。
初三老师需要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的有效方法
初三老师需要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民主意识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为此,初三老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为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选举班干部,让学生通过选举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领导者,体验到民主过程的公正性。
此外,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二、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意见和建议学生的民主意识需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来培养。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此外,在一些重要问题决策上,老师可以开设听众留言箱,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培养,他们会更加主动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民主管理中去。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实践环节。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民主运行的场景。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环境保护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民主、公平和自由的重要性。
四、开展班级民主教育活动班级民主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手段。
老师可以开展班会主题讨论,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辩论,并形成民主决策。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民主选举的过程,了解选举背后的民主原则。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民主意识得以培养和提升。
五、塑造民主的教师形象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需要塑造民主的教师形象。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平等和民主参与,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民主意识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理解并习得民主精神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几种有效的方法,初三老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学校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中的民主教育
教育中的民主教育民主教育是指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参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中实施民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民主教育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民主教育的重要性民主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通过民主教育,学生可以体验到追求公平和正义的过程。
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听取多样的声音,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民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民主教育的环境中,学生被鼓励提问、思考和质疑。
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信息,形成独立见解。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长远的影响。
最后,民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领导能力。
在民主教育的实践中,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和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实际参与,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增强他们作为公民的自信心。
二、实施民主教育的方法在实施民主教育时,教师和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和策略,以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民主的学习环境。
下面是一些实施民主教育的方法:A. 学生参与决策: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过程,组织学生议会或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B. 推崇平等和尊重: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平等和尊重他人观点的氛围,鼓励学生与他人讨论、交流和合作。
教师和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声音给予重视和回应,确保学生意见的参与性和实质性。
C. 引导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帮助他们分析信息和形成独立见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和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D. 推广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背景,培养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能力,促进心智的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民主和谐;教学氛围;主体作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下面就此谈谈点滴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兴趣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一直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与学习兴趣很相近的另一个情感因素是动机。
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因素。
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足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体谅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消除了彼此心理障碍和压力,能使双方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心情舒畅、热情高涨,有利于形成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教师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必要的,一个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不仅要业务精通、敬业爱岗,还必须要待人热情、态度和蔼。
三、运用情景教学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的情景、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教学的效果。
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氛围
如 何 营 造 和 谐 民 主 的 语 文 课 堂 氛 围
姜 福 运
( 黄骅 市 常 郭 镇 后 王 桥 小 学 , 河北 黄骅 摘 要 :小 学语 文 课 堂要 体 现 人 文 性 特 点 , 和 谐 民主 的 气氛 显 得 尤 为重 要 教 师要 充 分 发 挥教 师 的 主 导作 用 . 重视 学 生 的主体作 用. 结 合 语 文 学科 的 特 点 、 教 学对象 、 教 学 环 境 等 因素 . 灵 活 采取 适 合 的 教 学模 式 , 营 造 良好 的课 堂 气 氛 , 提高 教 学效 率 。 关键词: 小 学语 文教 学 课 堂 气氛 学 习效 率 探 究新 知 0 6 1 1 0 0 能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教 学 。 语 文答 案是 丰富 多 彩 的, 语 文 的魅 力 就 在 于此 , 语 文 课 堂 的 活 力 也 在 于 此 。 同一 问 题, 由于 学生 的生 活 经 历 、 知识素养 、 心理 状 况 等不 同 , 得 出的 答 案 可 能是 千 差 万 别 、 异彩纷呈 的 , 这 就是创造力 的表现 . 也 正 是 我 们 要 悉 心 呵 护 和 着 意 培 养 的 。 教 师 要 放 下 唯 师 是 从 的 尊严 , 尊重学 生的人格和个性 , 建 立 新 型 的 民 主交 流 、 教 学 相 长的师生关系 , 多 给 学 生 展 开想 象 的 时 间 和空 间 . 多 给 学 生 发 表意见的机会和 自由: 重 视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氛 围 的 营造 方 法 , 学 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 又 是 学 习 的 主体 。 因此 , 创 造 良好 的 课 堂 气氛 , 关 键 在 于教 师 能 否 切 实 调 动学 生 学 习 的 主观 能动 性 , 使 学 生 真 正 成 为 教 学 的 主体 、 学 习 的 主人 。 1 . 让 学 生保 持 最佳 学 习心 态 任 何 学 习 过 程 都 存 在 复 杂 的 心 理 活 动 .在 不 同 的心 理 状 态下 , 学 生 的学 习表 现 与 效 果 截 然不 同 。 当 学 生 处 于 最佳 心 理 状态 时 , 学 习情绪高涨 , 专心致志 , 课 堂 气 氛 热 烈 而 愉 悦 。为 此, 教师应注意 : ( 1 ) 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 笑 能 够 沟通 师生 之 间 的感 情 , 微笑 可 以 征 服 学生 的 心 灵 。 当 学 生 思 想 走 神 、 思 绪 信 马 由缰 时 , 充 满 理 智 和 期待 的微 笑 能 使 学 生 “ 迷途知返 ” ; 当学 生 答 问 受 挫 时 。满 怀 鼓 励 和 依 赖 的微 笑 能 使 学 生 心 安 智 生 、 “ 柳暗花明” : 当学 生 板 演 成 功 时 . 饱 含 肯 定 和 赞 赏 的 微 笑 能 使
开发学生资源,构建民主课堂
开发学生资源,构建民主课堂摘要: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民主意识。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民主课堂。
那么,如何构建民主课堂?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是关键。
教育的对象是人,要使课堂真正民主,必须以人为主。
要充分利用学生经验与兴趣,营造民主氛围;用心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多方式、多渠道地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对老师或同学的观点大胆质疑。
关键词:学生资源;民主课堂;平等交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等,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民主意识,必须构建民主课堂。
那么,如何构建民主课堂?本文认为,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是关键。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主角”,是开发潜力最大、应用价值最高的课堂教学资源。
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利用学生经验与兴趣,营造民主氛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程选择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在历史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例如,我在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这节课时,为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设计了南宁人的生活巨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课前分组调查收集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宁人衣食住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代表向大家展示成果,然后师生讨论交流。
学生对衣食住行比较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兴趣比较浓,找到的图片与文字史料很丰富,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通过社会生活这个小切口透视社会的变迁,深刻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民主氛围的营造,除了让每个学生都自愿参与课堂学习相关的民主决策与民主意识之外,最关键的是通过民主课堂文化的熏陶,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其熏染最为重要。
创设民主课堂让生成更精彩
创设民主课堂让生成更精彩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生成的重要条件。
当学生处在一种安全感的环境里,处在轻松愉悦的情绪氛围下,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思维最活跃,学习效果最好,从而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课堂将不断出现精彩的生成,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要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呢?一、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并肯定学生的课堂提问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最富有成效的问题都是始于好奇心。
如教朱自清的《春》时,学生反映小学六年级刚学过,我就只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比较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时,有一个学生坐在位子上好奇地问:“‘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里的‘腰脚’在小学课本里是‘腿脚’,到底哪一个好呢?”其他学生也都附和着。
我吃惊了,这篇文章教过那么多次,以前学生都没提出过,我记得的也都是“腰脚”,感觉“腰脚”比“腿脚”好。
想就这么告诉学生,可想到这正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的好机会,就大大表扬了刚才提问的同学说:“你读得真细心,能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
”考虑到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已经处于学习的主动位置了,而且他们渴望老师解答。
但是,教师不应急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立即予以解答,而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的火花继续闪烁,以至汇成思想的火炬。
所以我就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经过思考和讨论肯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开了:“我觉得‘腰脚’比‘腿脚’ 好,因为‘腰脚’表现的范围要广,更能体现健壮的特点。
”大部分的学生都同意这观点。
也有小一部分的同学认为“腿脚”比“腰脚”好,理由是前面的词是“胳膊”,用“腿脚”相称,再说“腿”和“脚”相连。
这时,我才认识到刚才的想法多么武断。
于是进行引导:“刚才两位说的理由都很充分,不过还要看看句子里词语的搭配,再想想看,有什么发现?”“前面的修饰语‘铁一般’修饰‘腿脚’很恰当,可修饰‘腰’就不恰当。
创建民主型班级 让学生敢说敢做
创建民主型班级让学生敢说敢做民主是指人民通过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来实行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确保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的政治体制。
在班级中,创建民主型班级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敢说敢做,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并积极发挥作用。
一、建立学生代表制度学生代表是学生与班级或学校沟通的桥梁和连接点,他们代表全体同学的利益、需求和声音。
学生代表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班级选举产生一至两名学生代表,代表同学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并与班主任和校方沟通解决问题。
二、开展班级民主会议班级民主会议是班级内学生讨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班级民主会议,让学生课间时间或放学后集中在教室开会。
学生在会上可以就班级事务、教学环境、学习内容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由学生代表向班主任和校方反映。
三、组建班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协调班级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班级委员会由班级民主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或半年,委员会成员轮流担任班级委员会主席,主持班级会议和活动。
班级委员会可以根据班级需求设立不同的职务,如学习委员、班级文化委员、班级体育委员等。
四、倡导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学校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
通过学生自治的思想引导和实践,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班级可以让学生分组自主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让学生自主组织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创造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评议班级评议是对班级教学、管理和学生行为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在班级评议中匿名对班级教学、班主任和同学们提出看法和建议。
班主任可以根据评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提升班级整体发展水平。
评议结果也可以作为学生表现的依据,鼓励他们参与班级事务和改进自己。
在创建民主型班级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让班级成为一个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
通过民主教育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页精选文档
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研究表明,紧张的教学氛围,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严厉粗暴,容易使学生变的胆怯,学生的心理易受狭隘的拘束和限制,从而产生紧张隋绪,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一、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有的教师喜欢把华丽的外表当作威慑学生的必要条件,其实穿戴整洁,有一种朴素自然的美,会使学生心生敬意,不觉得教师“华而不实”。
教师不光要具备朴素大方的外在美,更要具备一颗朴实、真诚的爱心。
对每个学生充满爱心,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
学生更喜欢接近老师,有什么事喜欢向老师反映。
有利于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深入学生当中调查、了解情况。
教师的语言应该讲究,不能随心所欲,粗暴严厉。
语言温婉亲切,学生能克服胆怯心理,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课堂教学中用尊重、赞美去打动学生学生的心灵很敏感。
他们总是用疑惑的眼光审视周围的老师。
教师评价不当,会在他心里引起很大的矛盾冲突。
教师应在教学中使他们受到尊重、激励。
我在教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位学生上课胆小,总是不敢回答问题,每次回答完问题。
我总要对他的优点褒奖一番。
或者说:“你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难得可贵。
”或者说:“老师最爱听你回答问题,你要能再大声一点就更好了。
”日子久了,每次我提问他时,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爱抢在别人的前面回答问题。
在教学中我从不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学生,而是赞美、鼓励。
课上课下多和学生商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多听听他们的探讨,征求他们的意见。
商量商量就和学生的心贴近了,和学生走到了一起,学生的主人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工作仅仅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对学生倾注一片真情。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班级管理民主离不开课堂民主,课堂民主是班级管理民主的腾飞点。
著名教育家、班主任魏书生上课经常与学生“商量”,就是课堂民主的典范。
课堂民主离不开课堂环境,课堂环境制约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处于安全、舒适、受到尊重、能满足个体基本需要的课堂环境中,就会努力学习,做出得体的行为,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做出惹是生非的行为。
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民主气氛?班主任在此大有可为。
具体可做:1.努力优化课堂的心理环境班主任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协调、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尽量构筑一个宽容、理解、和谐的课堂环境。
知识的获得,经常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
教师要有充分耐心、充分的宽容。
只有在这样的心理气场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世界上有许多硅谷,但真正的硅谷在美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其宽容,美国的硅谷是鼓励失败,仅此一点,就令其他各国的硅谷黯然失色。
教师应有一颗极为宽容的心,要知道,即使一个小小的习惯的改变,学生的内心也会进历复杂的、激烈的思想斗争!2.班主任要将情感溶入教学中民主是一种真诚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不是“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很难想象,充满说教味的课堂会有民主。
班主任如果很专制,像老板一样老板着脸,教室里就会死气沉沉。
学生心情压抑,课堂上就不会有民主。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融入了自己强烈的情感。
在课堂上,班主任应不怕真情流露、真事泄露、真实暴露,把自己的喜怒哀惧都溶入到课堂上吧!因为只有真情才能唤醒真情。
3.班主任要努力保持建设性课堂环境课堂要保持整洁、秩序与优雅,要在自修课、班队课合理安排课堂活动,要控制学生的疲劳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座位。
因为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民主的实现。
钱理群先生曾说: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又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
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
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营造开放、包容、互动、创新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营造开放、包容、互动、创新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调节和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第三,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最后,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激励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
总之,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营造开放、包容、互动、创新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初中教学方法优化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
初中教学方法优化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成为当代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优化初中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优化初中教学方法的方式,以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或现场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以及互相尊重和信任的互动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团队合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赋予学生发言权和选择权在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言权和选择权。
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和活动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进行选择,提高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四、提倡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在优化初中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在构建学生参与感强的民主课堂中,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评价手段。
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的应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
教师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在初三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
一、建设民主课堂创建民主课堂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能被尊重和听取。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和筹划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话语权。
3. 鼓励团队合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协商、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培养合作精神。
二、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学校管理:1. 学生会选举:组织学生参与学生会选举,并在选举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决策的权力,鼓励学生通过选举来推选代表自己利益的学生干部。
2. 学生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反馈,并积极采纳合理建议。
三、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加强道德教育:1. 做好榜样: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榜样。
2. 设计生活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审视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一些现实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思考并提高他们价值观问题的认识水平。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表时间:2009-10-15T15:28:16.543Z 来源:《赤子》第16期供稿作者:韩颖杰[导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八中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摘要:在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现状,历史学科的“教与学综合改革实践”势在必行。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改;课堂氛围;创新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中小学校教师自修教程的推广学习,各种教学改革也随之蓬勃发展。
基于此,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现状,历史学科的“教与学综合改革实践”势在必行。
结合教学实际及学科特点,我确立了历史学科教改课题——《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证明: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优途径。
教学中要想创设情境,开阔学生思路,诱发灵感,启迪创新,必须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方面的优势,适度把握每个教学环节,减轻学生负担,实行讨论、启发、表演等方式,突破课堂狭小空间,增强课堂的丰富性,提高教学效率。
遵循这一教研思路,我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1 注重师生感情的交流上课前五分钟决不批评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优的学习途径,这是创设情境,建立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条件。
设计难易不同的复习题提问内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予表扬,捕捉学生求上进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定向激趣,自读创新课上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联想,开阔学生思路,诱发灵感,启发学生积极创新,促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兴趣,从而创设一个情感的民主参与课堂,减轻学生对于知识陌生的心理负担。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民主课堂的构建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民主课堂的构建语文民主课堂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课堂,是能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课堂,是给学生心灵自由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那就是被人尊重的需要。
尊重他人就意味着在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上,要做到民主。
要充分地尊重每个论断和观点,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行凌驾于对方之上。
语文民主课堂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每一位学生。
因为“真教育是心人相应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达到心灵的深处”(陶行知语)。
构建语文民主课堂,应当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传递单向的、静态的信息传递的模式,就是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教法,甚至是浅显的“启发式”的教学。
民主课堂应当是师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一、构建民主课堂,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环境中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的构述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展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从教学中提炼教学艺术,以平等的眼光审视课堂,给学生以平等的关爱,走进学生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现角色的转变,积极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二、构建民主课堂,要确立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
换句话说,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情境中的相遇。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对话环境”,这里的“对话”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教师既要作为一个和学生同样有着求知欲的成年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
构筑理想课堂,践行参与教学
构筑理想课堂,践行参与教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而构筑理想课堂,践行参与教学正是教育者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今天,我们将共同探讨如何构筑理想课堂,践行参与教学。
构筑理想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扮演者主导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教育。
而在构筑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决策中来。
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达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构筑理想课堂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在构筑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创设一个积极、丰富、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实验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也需要注意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构筑理想课堂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在构筑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成长的目的。
我们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构筑理想课堂需要倡导合作共建的教学理念。
合作共建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有效手段。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坚持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因此,它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确立一个“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民主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确立民主课堂前提。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民主课堂的前提,所以要实现民主,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首先要透彻地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发挥学生主体性应从何入手、怎么发挥,才能更好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学生的主体性究竟是什么呢?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
其含义包含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
教师明确了学生主体性的含义以后,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才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和发挥。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如在日常的班集体管理中,教师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管理者。
如果班主任习惯于事必躬亲,不敢放手大胆地让全班学生都来参加管理,害怕因此乱套,就不能将学生从被动的客体转变成能动的主体。
如何构建民主的英语课堂
如何构建民主的英语课堂民主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参与、自由发展的权利,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关注。
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深深体会到:构建民主的课堂,有助于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观念,改善师生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上的权利,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注意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多发言,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不压制学生发言,总是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对问题的意见,我总是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心情愉快,为了让学生更加随意和自由,我告诉学生可以不用举手和站起来也能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
为了鼓励学生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允许学生讲错话,学生回答问题偏颇,甚至离题千里,我也决不讽刺挖苦,并且不允许其它学生嘲笑他们。
二、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
同时还可以创建一种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
例如在讲到FUNWITHENGLISH7AUnit 1中的like doing sth.时,让学生来造句。
有位学生站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S:I don't like eating meat, because I think I'mtoo fat.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很难为情,我当时想一定不能让这位学生有自卑心理并且要让学生们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于是我说:T: 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too fat.You are just strong.Meat is good for our health. We should eat meat every day. Do you agree with me?Ss: Yes.T: Do you think he is fat or strong?Ss: He is strong.这位学生听到这里,面带微笑很骄傲地坐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筑学生民主课堂改善学生课堂生活——乌金山中心校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一.合作学习小组内涵的理解1.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合作学习小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不仅是小组学习中认知层面的互助互学,更强调的是为学习者提供不同对象的不同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微型课堂,同一小组的学习目标、效果评价、成员之间的任务分工、角色扮演等都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目标结构、课堂组织结构、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结构,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度的一次超越。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原则1.组间同质,实力均衡。
组间同质就是小组之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各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组与组之间要做到基本的实力均衡,小组内的男女生人数也应做到均衡分布,这样就有利于每个小组能进行充分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形成竞争态势。
2.组内异质、同质结对。
组内异质就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至六个人左右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的心理性格、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是不同层次的,有优秀生、中等生、希望生之分。
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成为合作互助,独立运行的团队。
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的学生结对,组合成AA、BB、CC对子,体现交流的平等对话。
另外,把优秀生和中等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把中等生与希望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便于进行“对学”和“异质帮扶”,达到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学习效果。
3.适时调整,动态管理。
一个学习小组确立后,不能一成不变,在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的调整,也包括组名、组规及小组发展目标的变化。
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1.确立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
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
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
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每班以6-8个小组为宜,班级人数较少的至少2-4个组,每组4-6人,采取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协商方式进行划分。
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4-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
A类学生我们称作希望生,B类学生称作中等生,C类学生称作优秀生。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C教B、B教A的目的,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佳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每个小组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
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注意:一年级座位形式不变,同样要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
每组4人,同桌对学。
2.选举学习小组组长。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
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的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良好;④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学科组长、督察员等。
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编写学生的学习代码。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
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
以6人小组为例,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A类学生我们称作希望生,B类学生称作中等生,C类学生称作优秀生。
);也可以是1- 6号(1、2号为希望生,3、4号为中等生,5、6号为优秀生)。
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
4.学习小组的座位排列。
一般情况下,在四人小组中1号和2号同质,3号和4号同质,也就是学习能力和水平接近。
教师可以安排1号和3号同桌,2号和4号同桌;让2号、4号分别坐在1号和3号的对面。
需要帮扶时或互考时,可以同桌之间合作;需要讨论和交流时,4人小组就可以进行合作。
六人小组座位的排列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生和希望生坐在两边,这样可以多向交流,自然会提高合作的效率。
四.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1.创建组名——由各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议定,一般要有一定的内涵,或者能代表该组成员的思想、观念、目标、意愿等,使本学习小组成员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
一定要有新意,避免俗气的名称。
2.凝炼口号——由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小组的口号,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如,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挑战自我,团结第一等。
3.设计标志——由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情况,制作出能体现本小组个性的标志,例如,有绘画创作特长的小组可以尝试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4.确定目标——由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周目标和月目标。
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5.制定公约——由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公约,公约必须结合本组实际,起到规范小组行为的作用。
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小组牌,学校统一规格,正反两面,一面印制内容,一面贴小组成员的“平时学习表现”评价表,利于组与组的识别。
五.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1.明确学习小组分工。
组长负责汇总工作,副组长侧重于“课堂”“检测”两个项目的评价,学科组长负责“作业”“习惯”两个项目的评价。
督察员负责对子组以及其他组同学的得分记录。
2.建立学习小组制度。
(1)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
组长、副组长为轮换制(任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由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协商决定)。
(2)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要学会大胆、礼让;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3)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弄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
(4)限制机会制度:对优秀生进行发言限制,优秀生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希望生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如优秀生和希望生同时起立,优秀生应请希望生优先发言,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希望生。
3.完善学习小组培训。
(1)对组长、副组长的培训① 明确职责和作用。
提高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② 定期召开学习会议。
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③ 享有一定的权利。
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④ 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
他们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实现。
(2)对学科组长的培训对不同的学科组长进行分类培训,让他们明确在帮助希望生、教会希望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加强记忆的过程。
(3)对督察员的培训展示组在汇报的过程中,对子组可以优先质疑、补充,如果还有异议,其他组才能进行交流。
督察员负责对子组以及其他组同学的得分记录。
(4)对小组成员的培训① 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
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秀生帮扶希望生的积极性;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从而培养团队意识。
② 给希望生更多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
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让他们勇于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③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来。
④ 培养学生质疑、评价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
能恰当地进行评价,就能更好地付诸实践。
质疑、评价会得到较大的分值,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更有效。
⑤ 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
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
4.开展评优奖励活动。
定期学校对各班的小组建设进行评选,对“优秀小组长”、“金牌小组”等进行表彰。
小组要相对稳定,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不做大范围调整,各班要把分级的花名送教导处、政教处备案,以对小组展开竞赛活动。
六.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学习流程1. 自主学习学生明确目标后,教师呈现学习任务(可以白板出示,可以任务单呈现)。
每一位学生围绕提示的话题或任务,先进行独立学习,勾画出疑难之处。
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并结合独立学中生成的问题或疑点,展开小组的“对子”学,解决该层次范围能解决的问题。
然后,根据学习需要再进行群体学,组内学员齐上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究、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组内异质帮扶,组员对学习任务中的问题形成共识。
小组长做好合作探究学习结果的记录,推荐出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探究、体验的成果和发言人,用于下一个环节“展示交流”。
2. 展示交流小组讨论结束后,由任课老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主要由A、B层次学生展示)。
小组展示过程的要求是:全面、完整、条理,口头展示要指向清楚,声音洪亮;学习成果展示(可以白板呈现、可以黑板展示)。
负责展示的小组成员就像是一位小老师,引领着全体学生把任务完成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
同时,还要召唤其他小组参与其中。
先让对子组优先发言,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做好补充、点评的准备。
展示后的点评工作主要由C层次学生负责完成。
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然后讲解其展示的思路,同步做出总结和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