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导学案(精品)
合作 任务 2.探讨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 探究 任务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任务 4.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展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
展示 2.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交流
3. 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反馈 1. 小结信息的特征,并举出对应的实例。 小结 2.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单选题 1.交通信息既可以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的手势来传递。这主要体现了信 息的( ) 。 A、共享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压缩性 2.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时 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 中,体现了信息的(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老黄历”看不得。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误事,这说明了信息具有( ) 特性。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4.下列不属于信息传播方式的是( ) 。 A、光盘 B、因特网 C、电视 D、信号灯
达标检测
1.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 年。 2.键盘、鼠标、手写板、光电笔、话筒(麦克风) 、扫描仪属于 设备。 3.衡量中央处理器(CPU)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简称“ ” 。 4.主机里最大的部件是 ,是一块印刷电路板,有各种插槽和接口,用来安装 CPU 和 其他的板卡。 5.主机机箱上“RESET”的作用是( ) A.关闭计算机的电源 B.使计算机重新启动 C.设置计算机的参数 D.相当于鼠标左键 6.在下列设备中,哪能个属于输出设备(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微机系统 7.显示器的( )越高,显示的图象越清晰。 A.对比度 B.亮度 C.对比度和亮度 D.分辨率 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体系包括( ) 。 A.主机、键盘和显示器 B.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8.关于微型计算机的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存储器中的信息不能直接进入 CPU 进行处理 B.只有在一台计算机上将软盘格式化以后,它才可在各种计算机上使用。 C.软盘驱动器和软盘属于外部设备。 D.若将软磁盘的索引孔用不透光的胶带纸盖住,磁盘上的信息将只能“读”,不能“写”。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导学案第15周 1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导学案第15周 1----dea063cc-7154-11ec-
9abc-7cb59b590d7d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导学案第15周1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卷指导计划第15周(1)
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系列
静海实验中学导学案例研究
年级:七年级学科:信息技术主备:徐善栋审核:徐善栋课题:接入互联网络课型:新课授课时间:2021-2021第十五周(1)【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了解局域网的常用组件。
[学习要点]网络分类[学习难点]网络组件[学习提示]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80并完成以下练习。
1、计算机网络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了通信联系和资源共享。
2.根据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和。
局域网的常用组件
1.服务器:网络中向其他计算机提供服务的专用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4第1页器。
三、训练反馈局域网的网络构成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星状网2、环状网3、树形网4、网状网5、总线型网络。
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的特征》【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关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1、信息概念的理解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学习探究】:一、信息1、引入:用一段视频引出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它又有何特征?它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有何影响?(举例):古代:“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现代:(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2):(3):2、在做了上述举例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信息是。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1、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哪些信息?信息普遍存大于自然、人类社会之中。
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也向我们传递着各式各样的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的特性2、提出问题: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
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的特性。
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经验。
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因此对于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多种不同的载体之上。
3、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回答)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
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等。
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示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 操作练习: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文件管理。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方法。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
教学内容:1. 文件管理:创建、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2. 基本输入方法: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
3. 文字处理: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
4. 表格处理:使用Excel进行表格制作。
教学活动:1. 讲解文件管理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 讲解基本输入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讲解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评价:1. 操作练习:检查学生对文件管理的掌握。
2. 操作练习:检查学生对基本输入方法的掌握。
3. 操作练习:检查学生对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的掌握。
第三章:网络的基本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 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3.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浏览器的使用:打开网页、切换网页等。
3. 搜索引擎的使用:输入关键词、查看搜索结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七年级信息技术学案【五篇】
七年级信息技术学案【五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灰度传感器及其调节方法;◆掌握地面灰度检测;◆掌握机器人轨迹行走的三种方法;◆理解条件的“或”“与”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机器人上安装和使用灰度传感器;◆能应用灰度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
【教法选择】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启发式教学。
【教学重点】1.灰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节;2.三种机器人认路的方法;3.条件判断的嵌套以及“与”和“或"的使用。
【教学难点】灰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节,机器人认路程序的设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在上几节课中,我们曾经学习过“光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它们利用光的强弱来充当机器人的“眼睛”,完成机器人行走的任务,机器人能不能利用其他方法来行走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教师活动机器人可以利用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实现类似人眼的功能,此外,地面灰度传感器也是机器人一种眼睛,利用它可以检测环境颜色的灰度,从而可以认路。
通过机器人认路学习实现机器人循迹行走的三种方法。
1.地面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灰度传感器的调节;3.三种实现方法的分析。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随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教师活动1.布置学习任务一:动手调节灰度传感器的数值,观察机器人的改变;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
教师给以引导启示,指点制作关键步骤:3.布置学习任务二:根据不同的实现方法搭建机器人,比较三种方案的异同。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布置,完成任务,积累学习经验。
教师活动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完成“各显神通”的内容;2.总结条件判断中的所学到的语句。
学生活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导学案(全册)一、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研究效果。
二、导学步骤1. 课程概述- 介绍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安排。
-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明确研究目标。
2. 课程导入- 利用问题、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为本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3. 研究重点与难点- 分析本课的研究内容,明确研究重点和难点。
- 提醒学生注意关键概念和操作技巧,预估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供解决思路。
4. 研究任务- 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按照教材的研究顺序逐步完成。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信息搜索和整理的能力。
5. 研究检测- 设计相关练或小测,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 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批评意见。
6. 课程总结与拓展- 进行本课的总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 提供一些拓展资源,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
三、导学效果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研究态度、思维方法和研究成果等。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补救。
四、教学反思及优化对本次导学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同时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导学案(全册)》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和课时进行详细设计与安排。
信息技术七年级导学案(导学课)
执笔:初审:审核:授课人:
使用时间2017年9月日班级:七()
导学课累计1节次
班级:姓名:小组: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了解信息技术课堂小组的安排和预习来自展示规范;【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回顾:1.预习和了解课本的整体情况。
2.预习和掌握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二、预习指导:1.全面了解课本的相关内容。
2.掌握课堂要求。
【课内探究案】
一、明确目标(2分钟)
让学生自行阅读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独学10分钟)
学生自行看书和课堂要求的内容。
三、小组预习,合作交流(5分钟)
查看各小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小组交流展示(20分钟)
安排随机提问小组,让小组展示预习情况,按小组展示情况给小组量化打分。
展示要求:小组长要组织好组员,节约时间;组内补充不加分,外组补充加1分。
【能力提升案】
【自主反思】
七、达标测评(知识盘点)
信息技术课堂的八点要求是: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心得感悟: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等;(4)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信息素养;(2)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信息资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关爱他人隐私。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 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4. 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4)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入应用;(2)常用软件的高级功能;(3)网络资源的筛选与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如作品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等;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 第3-4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 第5-6周: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4. 第7-8周: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5. 第9-10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6. 第11-12周: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7. 第13-14周:实践活动与作品展示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实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2. 讲解与演示:清晰讲解知识点,并进行操作演示;3.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初一信息技术学案【三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使学生初步了解窗口的组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情感念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窗口的操作。
【教法选择】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法。
【教学难点】窗口的操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设置情景展示一个学生邋到问题时的动画。
2.引入课题引出本节课课题——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聆听教师活动明确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教师活动打开让学生观察桌面。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回答桌面上的内容。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教师活动1.布置学习任务一以我的电脑为例,说出窗口的组成。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3.布置学习任务二,对窗口的操作。
学生活动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
2.结合教材及网上教程完成任务二。
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对窗口操作的各种方法。
2.引导学生说出对我的文档等其他的窗口进行操作。
学生活动动手实践,遇到问题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教师活动1.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2.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1.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资源管理器》【教学目标】1.知以与技能◆认识资源管理器,了解计算机命名资源管理器,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相关定义、规则和概念;◆学会根据需要对文件及文件夹进行相关操作;◆提高,学生分类管理资源的能力。
2.过程与办法◆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技能与常用技巧,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文件、文件夹,并学习资源管理器工具的使用,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分类,将无序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1)
2判断
1、信息可通过人的身体器官感受到,有的信息可通过仪器间接感受到。()
2、信息不必依附某种载体、可以单独存在。()
3、信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有信息意识。()
4、凡是信息,都是真的。()
5、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遥感技术等。()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学会用语言描述所了解的知识。
3、通过网络或课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重、难点
二、课堂学习:(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一)新课导入:
从当今学生关注的上海世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新知: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看书等来了解或掌握以下内容
1、理解“信息”是什么?
2、区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媒体)
3、信息有哪些基本形式
4、知道信息对人类社会所起到的作用
5、学会正确辨认信息的真伪,培养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
和信息素养。
6、了解目前常见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的方法
7、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历及应用
8、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
学习的影响。
(三)目标检测:(当堂检测,及时批改。5—10分钟)
1单选:
1、下面是信息的选项是。
A报刊B报刊中的文字C报刊中的图片D新闻
2、声音形式的信息可通过以下载体进行传递。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内容:教案名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感受。
Step 2: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记录关键信息。
Step 3: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自主学习情况,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Step 4:实例分析1.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Step 6: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二、教案内容:教案名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2. PPT课件。
3. 计算机操作实践。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信息技术上册6
2、小王学习成绩很好,他的经验之一是每次考试后对自己的解答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掌握的不够好,在之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予以补救。这个例子说明了信息具有()
A.可处理性B.时效性C.真伪性D.传递性
3、下面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例子是()
①远程教育②IP电话③电子警察④GPS全球定位⑤民航联网售票
刚才我所讲的四点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只是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注意的,而且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做到的.做到了这四点,同学们以后在使用因特网时就会减少由计算机病毒带来的许多麻烦和苦恼,但是,就像一切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一样,我们都知道因特网在为人们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因特网时要注意做到:
(3)定期用杀毒软件查毒养成隔一定时间用杀毒软件检查系统的习惯.但是必须认识到,没有万能的杀毒软件.同时,要注意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4)安装病毒监视软件现在有不少杀毒软件都提供了这种功能,它能够在系统中安装一个监视器,时刻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即会自动报警并运行查毒软件.
(二)网络上的道德规范
1.上网要有节制,不应终日沉湎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选择能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有益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3.培养高尚的情趣,不发表低级趣味的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4.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三)选择
1、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首次打破了信息存储和传递的时间、空间限制的是()
A.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B.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课 题
第六课:信息社会与计算机病毒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郭健
组员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导学案第4周(2)
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系列第1页第2页1静海实验中学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信息技术主备:徐善栋审核:徐善栋课题:初始电子表格课型:新课授课时间:2015-2016 第四周(2)【学习目标】1、知道工作簿、工作表与单元格的概念,理解相互关系。
2、会选择单元格,能够复制、移动、插入和删除单元格。
【学习重点】单元格的操作【学习难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学法提示】【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教材P25“技术支持”,说一说工作簿、工作表与单元格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①WPS表格创建的文件是,其文件格式为、、和.pdf。
②一个工作簿包含多个工作簿,一个工作簿默认有个工作表,至少有个工作表,最多有个工作表。
③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
一个工作表最多有行列。
(提示:按Ctrl+光标键,就可以定位到最左、右、上和下的单元格,就可以看到行和列的最大值)2、观看视频资料“单元格操作”,知道选择、复制、移动、插入和删除单元格的方法.二、问题解决如何选择单元格?我们可以用鼠标,可以用键鼠组合,也可以通过在“名称框”中引用单元格地址来选择。
请你使用适当的方法在“七年级体育抽测项目标准表.xls”中完成下列操作。
1、选择一行请把60分所在行选择出来2、选择一列请把跳绳项目所在列选择出来3、连续多个单元格请把各项目的优秀分标准选择出来4、不连续的单元格请把不及格的立定跳远和实心球的标准和对应得分选择出来。
5、整个工作表三、训练反馈1、单元格的复制完成“练习”工作表的练习一和练习二。
2、单元格的移动将“练习三”表一变成表二所示的结果。
3、插入单元格①在“练习四”工作表中,在87~84分之间插入一行。
②在50米跑与实心球之间插入一列。
4、删除单元格①在“练习五”工作表中,删除得分为78分所在行。
②删除立定跳远所在列。
四、联想变通自制课程表。
观察一下,删除单元格、合并单元格,表格数据的变化。
【教学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等。
(3)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桌面、菜单、窗口、文件管理等。
3. 教学方法:(1)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2)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及关系。
(2)Windows 7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有哪些组成?2. 讲解与演示:(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
(2)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等。
(3)讲解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桌面、菜单、窗口、文件管理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提问:你们还能想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哪些应用?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措施?4. 针对学生的差异,如何调整教学策略?5. 如何在下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第六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互联网、IP地址、域名等。
[导学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3
[导学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购置一台计算机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组员学习目标1、了解购买计算机时需要的计算机基本配置信息。
2、了解计算机关键硬件的作用、品牌和相关参数。
3、知道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重点能识别计算机配置单中的相关信息难点能分辨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1、小明的爸爸带他去买计算机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可是来到玉溪的电子商城一看,计算机品牌繁多,小明也看不懂商家提供的计算机配置表,你能帮他参考参考吗?从配置单你能看出这台电脑室哪个厂家生产的,性能如何,能满足你学习的需要吗?电脑型号联想扬天M4680N 台式电脑操作系统 Windows732位处理器英特尔 Pentium(奔腾)双核 E5400 @2、70GHz 主板联想主板内存2 GB ( 记忆科技 DDR2800MHz )主硬盘希捷 STAS (250 GB )显卡 ATI Radeon HD4350 (512 MB)显示器联想 LEN1086 (19、1 英寸液晶 )光驱三星 DVD-ROM光驱二次备课自学检测课堂探究阅读:1、计算机的硬件就是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零部件或(物理部件)。
从外观上来看:微型计算机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①主机、②显示器、③键盘、④鼠标⑤音箱、⑥打印机等组成。
打开主机,里面有:CPU、主板、显卡、内存、声卡、网卡、硬盘、光驱等硬件。
按功能来看,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部分硬件的作用特点:(1)、主板(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是主机箱中最大的矩形电路板,是联接计算机其它硬件的重要部件。
主板是与CPU相匹配的,人们总是根据所选择的CPU来选相应接口的主板。
(2)、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个部件构成的一块芯片,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被比喻为计算机的“心脏”或“大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
世界最著名的CPU生产商都在美国,即Inter公司和AMD 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总第1课时
课
题
第一章 迈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简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和信息处理第二节信息技术简介
教学目标
(思想、知识、能力)
1.正确把握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简单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方法,完成“个人信息卡片”制作。
2.结合课堂教学,查阅有关资料,完成命题作文:“从烽火台到因特网”,并展开讨论。
教学后记
对小学阶段未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学生,要分层进行讲解正确的开机、关机方法。必要的资料查询、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3.会开机、关机操作
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概念信息技术简介
教法、学法
师:讲演辅结合 生:边学边练,自主探究
教学程序
认知
操作
一、复习提问
1.统计在小学学过计算机的人数?
2.怎样开机,关机你还记得吗?
二、新知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了解信息,认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5、信息技术展望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结:
1.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运用各类信息及其载体,探索广阔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自觉、高效的信息意识是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
2.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和分析。
四、思考与练习:P7、13
一.练习开机操作
二.练习登录入网操作
三.练习关机操作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需要感知的,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它为人所感知,并理解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
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2、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方法
3、信息社会
4、信息技术初步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简介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