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班级:姓名:【教学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重点】按生产要素分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导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为主体(1) 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探究一: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力产品也没有极大的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中,那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性和性,体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4)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究二:.阅读教材59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说一说,小吴的姑姑和爸爸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参与分配的制度。
1、主要形式有: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的利息、购买股票所的股息和红利、购买债券所的利息、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收入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收入分派与社会公正目题 ( 一 )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1.什么是收入分派公正?为什么要收入分派公正?(1)收入分派公正,要求收入分派相对同样,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够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派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丰饶的表现。
2.怎样实现社会公正?(1)坚持和完满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正、形成合理有序的公民收入分派格局供应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重视保护劳动所得,激励勤劳守纪致富,坚持在经济增加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酬金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
(3)要促进收入分派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集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治过高收入,撤消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派调治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派差距。
[ 思想纠偏 ]( 判断正误并说明原由)1.收入分派公正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够存在差距。
( ×)辨析:收入分派公正要求收入分派的相对同样,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够过大,而不是没有收入差距。
2.实现社会公正要提高劳动酬金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
( ×)辨析:实现社会公正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
1.提高“两个比重”的必要性和意义(1)“两个比重”是指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和劳动酬金在初次分派中的比重。
(2)我国收入分派中存在“两个偏低”的问题,即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偏低、劳动酬金在初次分派中的比重偏低。
(3)提高“两个比重”,保护了劳动者获取劳动酬金的权益,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
(4)收入是花销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扩大花销,发挥花销拉动经济增加、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解决我国多年来投资率连续偏高、花销增加缓慢、花销率偏低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doc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复习目标1.一个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
2.两大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3.两大重要举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一对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复习要点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精析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拓展升华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温馨提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
但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2.正确认识各种收入温馨提示:(1)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3)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
(2016·高考上海)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
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动要素分配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D.按惯例要素分配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分配方式。
“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具体而言是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的分配,故C符合题意;AB项的分配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D项的分配方式,D项不选,故选C。
考点精析考点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1)内涵: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
难点
重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和主要因素;3.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及其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其社会问题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和主要因素;2.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及其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中个人所获得的收入在各个层面上的分布情况。
个人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稳定。
2. 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个人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劳动收入:个人通过劳动所得到的报酬;•资本收入:个人通过资本(如股票、房产等)所获得的收益;•转移收入:个人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非货币收入:个人通过非货币形式(如食物、住房等)所获得的收入。
3. 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个人收入的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影响其获得的收入水平;•职业选择:不同职业的报酬水平有所差异,个人的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其收入;•工作经验:个人的工作经验对其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经验丰富的个人通常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性别差异:在一些社会中,性别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不均衡;•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的差异。
4. 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着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差异是正常的,体现了个人努力和能力的不同。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制度问题,一部分人的收入过低,而少数人的收入过高,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5. 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
个人收入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贫困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和现状;3.掌握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收入观念和合理的消费理念。
二、教学内容1.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2.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解释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经济收益。
2.提问学生个人收入的来源,引导他们思考个人收入的多样性。
第二步:学习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0分钟)1.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劳动创造收入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成正比。
–能力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成正比。
–贡献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成正比。
–福利原则:个人收入与社会福利的分配成正比。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各个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步:了解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45分钟)1.分析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包括收入差距的存在和社会阶层的形成。
2.探讨不同收入分配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各自对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和影响的认识,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收入观念和消费观念进行反思和调整,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
3.提供有关个人收入分配和消费理财的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了解。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问题的回答、讨论的参与度等。
2.收集和评估学生撰写的小组讨论总结和个人思考反馈。
3.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word教案
【教学设计】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
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高一政治教案个人收入的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目标】:1、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地位 4、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课前预习】【知识点梳理】(必做部分)一、基础落实(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①(生产力角度)
②(基本经济制度角度)(市场经济角度)
2、什么是按劳分配?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1)必要性①(由谁决定?)。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word教案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I部分【自主预习学案】一.【高考导航】二.【考点梳理】————你能默写准确吗三.【知识整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第II部分【课堂探究学案】要求:一、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二、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思考与理解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2.如何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五.【热点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
这说明在“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名词解释:包容性增长,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声场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分析当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分配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尝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床罩及发展生产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四、教学过程导入请几位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师: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板书课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授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既看劳动的数量,也看劳动的质量)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对象:个人消费品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各项必要扣除”是指扣除成本、企业留成和上缴国家财政的部门,也就是指个人生活消费品部分,而非企业全部的生产总值。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是指现在的劳动,劳动者离开公有制经济或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属于按劳分配,退休金属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
高一新课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个人收入分配
高一新课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问题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课本的重要内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新课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对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举措;两种重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判断出生活中的各种分配方式;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教学难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三、教学方法课前调查、自主复习,课上小组内互动讨论与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归纳相结合,探究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学案导学法。
四、教具:导学案、多媒体、展台五、课型:复习课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自主复习1.运用“查、划、写、记、练、思”预习六字诀预习本课,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2.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家庭收入构成属于何种分配方式(二)创设情景、导入本课(3分钟)教师:课前要求同学们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表格的填写,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试着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
教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预习评价、小组展示(7分钟)教师: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你都记住了哪些问题,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doc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一、高考主要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3)按劳分配的意义和地位。
例1、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3452019-03-14一、高考主要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2.详细讲解每种分配形式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分配制度背后的经济原理。
3.分析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和趋势,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4.讲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a.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和运用经济理论;
b.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c.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d.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本章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地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客观、理性的看待收入分配问题的视角,为今后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接着,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收入差距?”“如何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疑问,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欲望。
高一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欢迎参考! ⾼⼀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 (⼀)知识⽬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按⽣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前存在的多种分配⽅式,并确认按⽣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标 培养学⽣全⾯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活中的收⼊分配差距,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收⼊分配的主体 多种分配⽅式并存 第七课:个⼈收⼊的分配 第⼀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导⼊:利⽤MTV动画《1234567多劳多得》歌曲以及卡通⼈物猪太的动画将课题展⽰出来,并在播放动画前提⽰:请留意歌词,猪太告诉我们什么呢?猪太的收⼊⽅式是属于哪种分配⽅式呢?(学⽣都可以指出猪太告诉我们要多劳才能多得,要勤劳致富,但是有少数学⽣把多劳多得等同于按劳分配,及时发现学⽣的思维误区并给予指正。
) (本框题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所谓经济制度是⼀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的分配⽅式。
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个⽅⾯。
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宏观把握: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主干知识整合】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是什么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分配制度?①生产决定分配,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3、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友情提示: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高三政治教案:《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教案:《个人收入的分配》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下面小编为您推荐高三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提高经济利益的保障。
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在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
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教师活动: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教师总结: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教师活动:既然按劳分配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样的地位?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总结:(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
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
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到底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教师活动: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为主,多种并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里劳动者充当了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漫画与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在我国为什么允许这些要素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三)课堂总结、点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课余作业】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7.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难点】1、效率优先的必要性;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1、坚持效率优先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大李迅速致富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富的热情。
当然,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5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计算会议成本,能使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时刻有效率意识和效率观念;减少开会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这家公司的做法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对效率有影响吗?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
教师活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必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经济建设中,要不要讲究效率优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