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代谢的联系(1)
生物化学讲义第十章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
生物化学讲义第十章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 【目的与要求】1.熟悉三大营养物质氧化供能的通常规律与相互关系。
2.熟悉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3.熟悉代谢调节的三种方式。
掌握代谢途径、关键酶(调节酶)的概念;掌握关键酶(调节酶)所催化反应的特点。
熟悉细胞内酶隔离分布的意义。
熟悉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4.掌握变构调节、变构酶、变构效应剂、调节亚基、催化亚基的概念;5.掌握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及要紧方式。
6.熟悉激素种类及其调节物质代谢的特点。
7.熟悉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代谢改变。
【本章重难点】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2.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及意义3.酶的变构调节、化学修饰、阻遏与诱导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学习内容第一节物质代谢的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联系一、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规律物质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是生命的本质特征,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与蛋白质是人体内的要紧供能物质。
它们的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联系糖、脂与氨基酸代谢的纽带。
通过一些枢纽性中间产物,能够联系及沟通几条不一致的代谢通路。
对糖、脂与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变的关系作简要说明:㈠糖可转变生成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除必需脂肪酸外),甘油三酯分解生成脂肪酸,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CoA,乙酰CoA或者进入三羧酸循环或者生成酮体,因此甘油三酯的脂肪酸成分不易生糖,但甘油部分能够转变为磷酸丙糖而生糖,但是甘油只有三个碳原子,只占甘油三酯的很小部分。
㈡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或者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因此氨基酸转变成糖较为容易。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只能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
㈢少数氨基酸能够生酮,生糖氨基酸生糖后,也可转变为脂肪酸(除必需脂肪酸外),因此氨基酸转变成脂类较为容易。
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即以CO2形式被分解。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控
第十四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控教学目标:1. 熟悉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掌握交叉点。
2. 了解代谢调节的方式和水平。
3. 熟悉酶水平调节的方式、原理(酶活性、酶量、酶的区域化分布)4. 了解激素和神经水平调节的特点。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物质代谢的特点1. 整体性 各类物质的代谢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下进行,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网络) 在能量供应上,糖、脂、蛋白质可以相互替代,相互制约。
一般情况下,糖是主要供能物质 (50%~70%),脂主要是储能(供能只占 10%~40%),蛋白质几乎不是供能形式;饥饿或某些 病理状态时,糖供能减少,脂和蛋白质分解供能增加。
物质代谢在个体和种属之间都具互补性,这是生态平衡的基础。
2. 代谢调节 正常情况下,机体各种物质代谢能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有序地进行。
这是由于机体存 在精细的调节机制, 不断调节各种物质代谢的强度、 方向和速度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
3. 生命物质的降解和合成有共同点 生命物质的降解是一个分子由大到小, 生成其单体的过程。
降解的方式有水解、 焦磷酸解、 硫解。
降解后的单体进入中间代谢进一步分解。
分解的作用一是获得能量,获得重要的中间物。
ATP 是生物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是机体最主要的能量载体和各种生 命活动能量的直接供体。
分解的最终产物是CO2 H2O NH3 H3PO4 S02等无机物,因种属 差异,各类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有所不同。
生命物质的合成是一个由小到大, 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分为半合成和从头合成。
蛋白 质 核酸 多糖和脂类的聚合是一种半合成。
自养生物可直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氨基 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是从无到有,即从头合成。
NAD PH 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物质代谢具共同的代谢池,处于动态平衡中。
4. 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物质代谢以及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途径有所不同,各 具特色。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CTP
血红素合成 ALA合成酶
血红素
(2)变构酶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变构酶常由多个亚基构成; 变构效应剂可通过非共价键与调节亚基结合,引起酶构
象改变(T态和R态)或亚基的聚合、分离从而影响酶 的活性; 变构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不符合米曼氏方程式; 变构效应剂常常是酶的底物、产物或其他小分子中间代 谢物。 变构调节过程不需要能量。
(CH2)4CO HS Co
OH
AO
CH
3
CO
P
丙酮酸脱氢 酶
O CH HC TT
S
二氢硫辛酸 转乙酰酶
C C S Co
H3
A
H SH
(CH2)4CO OH
2 3
HP
S
(CH2)4CO OH
S
S
FAD H2
二氢硫辛酸
脱氢酶 FA D
丙酮酸氧化脱羧
NFAA
D+
NADH +H+
乙酰 丙二酸单 β-酮脂酰转移酶 酰转移酶 合成酶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物质代谢的特点
物质代谢的整体性 物质代谢的可调节性 组织器官代谢的特色性 不同来源代谢物代谢的共同性 能量储存的特殊性 NADPH为合成代谢提供还原当量
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 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现出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根据激素作用受体部位不同,激素可分为:细胞膜受
体激素和细胞内受体激素。
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1.应激状态下的代谢调节
应激是机体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感染、中 毒、剧烈的情绪变化等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专业知识讲解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物质代谢的基本概念 • 物质代谢的联系 • 物质代谢的调节 • 物质代谢异常与疾病 • 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 物质代谢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展
望
01
物质代谢的基本概念
物质代谢的定义
物质代谢
指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类。
合成代谢
指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其转化 为自身组成成分,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分解代谢
指生物体将自身组成成分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物质代谢的过程
消化吸收
食物经过物理和化学方式被分解为可被细胞吸 收的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转运
吸收的小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进入细胞内部 。
物质代谢与细胞信号转导的联系
激素调节物质代谢
激素作为细胞信号分子,可以调节细胞内酶的活性或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 节物质代谢的速度和方向。
物质代谢影响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可以产生一些小分子信号分子,如cAMP、Ca2+等,这些信 号分子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03
物质代谢的调节
05
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是通过生物化学手段来研究物质代谢的过 程。这些手段包括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分析和生物化学 技术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 和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 、分解和转化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机制。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机制 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10.3)--作业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附答案)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名词解释物质代谢(metabolism)限速酶(1imitingvelocityenzymes)变构酶(Allostericenzyme)与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酶的化学修饰(chemicalmodifacation)泛素(Ubiquitin反馈控制(feedback)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酶的诱导剂(enzymeinducer)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调节酶(regulatoryenzyme)问答题1. 简述丙酮酸在代谢中的作用。
2. 试述乙酰CoA在代谢中的作用。
3. 脂肪能否进行糖异生?4. 简述甘氨酸的生化作用。
5. 列出至少8种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其参与的生化代谢。
6. 简述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
7 简述人体在长期饥饿状态下,物质代谢有何变化。
8. 体内脂肪酸可否转变为葡萄糖?为什么?9. 糖、脂、蛋白质在机体内是否可以相互转变?简要说明其转变的途径或不能转变的原因。
10. 为何称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中枢,有何生理意义?11. 讨论下列物质能否相互转变?简述其理由。
12. 试述体内草酰乙酸在物质代谢中有什么作用?13. 试述丙酮酸在体内物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14. 三大营养物质,即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机体内可以相互转变吗?简述其理由。
15. 为什么减肥的人也要限制糖类的摄入量?试从营养物质代谢的角度加以解释。
16. 请列举5种肝脏特有的代谢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其他组织器官很难或很少进行的代谢过程),并分别说明其主要生理意义。
17. 比较脑、肝、骨骼肌在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上的主要特点。
18. 短期饥饿时,机体如何进行三级水平调节的?19. 试述人体在短期饥饿和长期饥饿情况下,糖、脂、蛋白质代谢有何特点?20. 试比较酶的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的不同。
参考答案:名词解释物质代谢(metabolism)[答案]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摄人O2及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中间代谢,同时不断排出CO2及代谢废物,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包括分解、合成和能量代谢。
生物化学基础第08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糖 ▲生酮氨基酸
脂肪
三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未标记为生糖氨基酸
磷酸丙糖 α —磷酸甘油 脂肪酸
、
三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大 物 质
丙氨 酸 半胱氨酸 甘氨 酸 苏氨 酸 ○ 色氨酸
丙酮酸 乙酰CoA
▲亮氨酸 ○ 异亮氨酸 酮体 ○ 色氨酸
乙酰 乙酰CoA
代
天冬酰胺 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谢
柠檬 酸
▲亮氨酸 ▲赖氨酸 ○ 异亮氨酸
之
间
○ 苯丙氨酸 ○ 酪氨酸
延胡索酸 三羧酸循环
○ 色氨酸 ○ 苯丙氨酸 ○ 酪氨酸
的
联
缬氨 酸 苏氨酸
系
蛋氨酸 ○ 异亮氨酸
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 酸 谷氨 酰胺 精氨 酸 组氨 酸 脯氨 酸
四、核酸与其他物质代谢的联系
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
氨基酸
(蛋、丝、组、甘、色)
分解代谢
主要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对代谢进行整体调节。 整体调节中,中枢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它可
直接影响组织、器官代谢,如运动神经兴奋时, 肌细胞内ADP与无机磷酸浓度增加,促进糖氧 化分解。
饥饿的整体调节
1~3天不进食,肝糖原减少,血糖趋于降低, 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由此引起肌蛋白分解加快,糖异生作用增强, 脂肪动员和分解增加,酮体生成增多。肌蛋白分 解的氨基酸增多,其中大部分转变为丙氨酸和谷 氨酰胺,成为糖异生的主要原料。脂肪动员的脂 肪酸约有25%在肝生成酮体,脂肪酸和酮体成为 心肌、骨骼肌和肾皮质的重要燃料。
《生物化学基础》
电子课件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系 湖北省黄 冈 卫 生学校
第十五章物质代谢的讲义相互联系和基因表达的调节
(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也称负反馈,这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调 节机制,反馈抑制是指反应终产物对自身合成途 径中的酶活力起抑制作用,大多是对第一个酶的 活力起抑制作用。
反馈抑制在代谢中见了很多,特别是在氨基酸和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这类例子更多。
(2)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基本要点:
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相邻,并且共同受同一个操纵基因和启 动子所控制。
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和操纵基因 (operator)、启动子(promoter)组成了一个操纵子(operon) 。
➢为什么称它们为一个操纵子呢?因为它们又共同受一个调节基
因(regulator gene)所调节。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启动子 操纵基因 A B C
操纵子(operon)
结构基因:决定酶蛋白或蛋白质的基因。 操纵基因:转录的开关,可打开或关闭结构基因的转录。 启动子:专管转录起始,上面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调节基因:为阻遏蛋白编码。
酶合成的诱导:诱导物:乳糖或乳糖类似物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
亦称化学修饰,就是在调节酶分子上以共价键连上 与或脱下某种特殊的化学基团,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这类酶称共价修饰酶。
自从1955年Krebs和Sutherland等有关糖原磷酸化酶 的研究以来,到目前已经知道的有100多种酶在它被翻译 后进行共价修饰。
目前已知有6种类型的共价修饰酶
① 磷酸化/脱磷酸化 ② 腺苷酰化/脱腺苷酰化 ③ 乙酰化/脱乙酰化 ④ 尿苷酰化/脱尿苷酰化 ⑤ 甲基化/脱甲基化 ⑥ S-S/SH相互转变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
(无活性) 磷酸化酶激酶(活性)
104
ATP ADP
5
106
Ⅲ 、举例:糖原磷酸化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去磷酸化
磷酸化
Ⅳ 、特点:
①快速调节(比别构调节慢);
②酶促、共价修饰;
③被修饰的酶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活性形式, 另一种为非活性形式。
④对调节信号有放大效应,调节效率比别构 调节高;
酶级联系统 调控示意图
肾上腺素或 胰高血糖素
1、腺苷酸环化酶
(无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三、脂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脂肪转化为蛋白质
甘油 脂肪
磷酸二羟丙酮
脂肪酸 乙酰CoA 氨基酸碳架 氨基酸 蛋白质
有限
2、蛋白质转化为脂肪
生酮AA α-酮酸
乙酰乙酸 乙酰辅酶A
蛋白质 生糖AA
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
脂肪酸 脂肪
α-磷酸甘油
四、核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脂肪、蛋白质为核酸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
Ⅲ、别构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 ——前馈和反馈调节
前馈:意思是“输入对输出的影响”。 底物对代谢过程的调节作用。
反馈:意思是“输出对输入的影响”。 代谢产物对代谢过程的调节作用。
前馈和反正馈调控(+):使代谢过程加快。 负调控(-):使代谢过程减慢。
其调节机理是通过酶的变构效应来实现的。
+ 或—
前馈 S0 E0 S1 E1 S2
2.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是相互关联的
(殊途同归——TCA)
3.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相互联系(转化)
1、糖转化为脂肪
⑴糖
有氧氧化乙酰CoA,NADPH 从头合成 脂肪酸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
生命体都是由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大类基本物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构成的。
虽然这些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影响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机体代谢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生命之所以能够健康延续,并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体内、外环境,除了具备完整的糖、脂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苷酸与核酸代谢和与之偶联的能量代谢以外,机体还存在着复杂完善的代谢调节网络,以保证各种代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类、脂类及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均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尽管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乙酰CoA是它们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是它们代谢的共同途径,而且都能生成可利用的化学能ATP。
从能量供给的角度来看,三大营养物质的利用可相互替代。
一般情况下,机体利用能源物质的次序是糖(或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主要为肌肉蛋白),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占总热量50%~70%),脂肪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肥胖者可多达30%~40%)。
机体以糖、脂供能为主,能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因为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
由于糖、脂、蛋白质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途径限制了进入该代谢途径的代谢物的总量,因而各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又相互制约,并根据机体的不同状态来调整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代谢速度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若任一种供能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强,通常能代谢调节抑制和节约其它供能物质的降解,如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而脂肪动员及蛋白质分解往往受到抑制;在饥饿状态时,由于糖供应不足,则需动员脂肪或动用蛋白质而获得能量。
第12章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
信
息
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
传
递
细胞内信号转换
表现效应
配体与受体结合 交换GTP/GDP(G蛋白活化) 结合并激活AC(腺苷酸环化酶)
生成cAMP(第二信使) 激活PKA
发挥生理作用
cAMP-蛋白激酶A的信息转导过程
细胞膜
Gs
AC
ATP cAMP
底物蛋白磷酸化
CR CR
Pi Pi Pi
C C
R 2cAMP R 2cAMP
2 高等生物: 三级水平代谢调节
(1)细胞水平代谢调节 (2)激素水平代谢调节 (3)整体水平代谢调节
(1)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① 酶分布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酶结构调节
② 酶活性的调节 酶数量的调节
③ 基因表达的调节
① 区域化分布:物质代谢互不干扰
多酶体系 分布
糖酵解
胞液
磷酸戊糖途径 胞液பைடு நூலகம்
糖原合成 胞液
脂肪酸合成 胞液
糖异生
胞液
β-氧化
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
酮体生成
肝细胞线粒 体
多酶体系 分布
胆固醇合成 胞液和内质网
磷脂合成 内质网
尿素合成 线粒体和胞液
蛋白质合成 胞液和内质网
核酸合成 细胞核
多种水解酶 溶酶体
呼吸链
线粒体
细胞质:酵解;磷 戊糖途径;糖原合 成;脂肪酸合成;
细胞核:核酸合成
生糖氨基酸
丙氨酸
脱氨基
糖异生
丙酮酸
葡萄糖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 非必需氨基酸(转氨基作用)
丙氨酸
天冬氨酸
糖
丙酮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实验第二次讨论
一、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
糖异生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有氧或无氧)
糖酵解
丙酮酸
(无氧)
乳酸
乙醇
脱 羧 (有氧)
乙酰 CoA
磷酸戊糖 途径
三羧酸 循环
糖酵解
葡萄糖 → 己糖 激酶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激酶-1
1,6-二磷酸果糖
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 酸激酶 产能:2分子ATP
⒉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⑴三羧酸循环是乙酰辅酶A的彻底氧化过程。草酰乙酸在 反应前后并无量的变化。⑵三羧酸循环是能量的产生过 程,1分子乙酰CoA通过TCA经历了4次脱氢(3次脱氢生 成NADH+H+,1次脱氢生成FADH2)、2次脱羧生成 CO2,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⑶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合 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反应的 关脂肪 脂肪酸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
氧 化
合 成
丙酮 酸
磷酸烯醇丙酮酸
乙酰 CoA
草酰乙酸
植物或微 生物
苹果酸
三羧酸 循环
乙醛酸 循环
延胡索酸
琥珀酸
谢谢观看!
----16班生化第三小组
三、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
有氧氧化
乙酰CoA
糖
糖酵解
NADPH( + 磷酸戊糖 途径)
从头合成
脂肪酸 脂肪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二羟丙酮
-氧化
α-磷酸甘油 糖代谢
了解即可
甘油 脂肪 脂肪酸
乙酰CoA
TCA
乙醛酸 循环
琥 珀 酸
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糖可以在生物体内变成脂肪。脂肪转变为糖有一定的限 制。 脂肪→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 * 脂肪→脂肪酸→乙酰 CoA→(在植物体内通过乙醛酸循 环)琥珀酸→糖 *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脂肪酸→琥珀酸→糖
1.甘油二酯途径(人体主要)
葡萄糖→3-磷酸甘油→1-脂酰-3-磷酸甘油→磷脂酸→1,2-甘
(起始物)
油二脂→甘油三酯
2.甘油三酯的分解(脂肪动员)
甘油三酯
↓
甘油
↓
+
脂肪酸
↓
甘油磷酸
↓
脂酰CoA
↓ 肉碱脂酰转移酶I(进入 线粒体)
磷酸二羟丙酮
β-氧化
↓
乙酰CoA+FADH2+NADH (β-氧化)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 酮
2× 1,3-二磷酸甘油 酸 2× 2× 2× 3-磷酸甘油 酸 2-磷酸甘油 酸 磷酸烯醇丙酮 酸 丙酮酸激酶
2×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TCA)
⒈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合酶]→顺乌 头酸→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中第一次氧化 脱羧) [异柠檬酸脱氢酶]→琥珀酰辅酶A[α-酮戊二酸脱氢 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中第二次氧化脱羧)→琥珀酸(三 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GTP) →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
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途径中相对独立 的单向反应
糖原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己糖激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2 磷酸烯醇丙酮酸 丙酮酸 激酶
................←
PEP羧激酶
2 草酰乙酸
丙酮酸羧化酶
2 丙酮酸
二、甘油三酯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