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数列教案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让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3. 培养学生对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正确地数数。
2.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3.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
2. 数字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从1数到20。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20以内的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数,并说出数的顺序和大小。
3. 教师总结并板书20以内的数,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3. 学生分组比赛,看谁找得快。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2. 学生自己找一些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20以内的数。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对2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探究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的形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和记忆数是有帮助的。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
教案标题:第七单元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教材版本: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学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2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了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课的主题:20以内的数。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一数20以内的数。
2.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20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和顺序。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20以内的数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2.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数数题目,巩固对20以内数的认识。
3.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接力。
3. 教师根据游戏结果,总结学生的表现,并进行鼓励和表扬。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2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可以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数数游戏,巩固对20以内数的认识。
数列的概念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数列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定义;2. 能够判断一个数列的规律;3.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列规律,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4. 能够应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和定义;2. 数列的通项公式;3. 数列的前n项和;4. 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一些数的排列,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例如:1、2、3、4、5...;1、3、5、7、9...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的排列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有,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数列。
步骤二:引出数列的定义根据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引出数列的概念和定义。
数列是由一列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其中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用an表示,n表示项的位置。
步骤三: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引入引导学生在观察数列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得到数列中的每一项。
例如,对于数列1、2、3、4、5...,如果需要求第n个数,我们可以发现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1,所以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 = a1 + (n - 1)。
步骤四:数列的前n项和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
例如,对于数列1、2、3、4、5...,如果需要求前n项的和S,我们可以发现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1,所以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an) / 2 * n,其中an = a1 + (n - 1)。
步骤五: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应用数列的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序列数:1、3、5、7、9...,要求求出第n项的值并求前n 项和。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规律,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然后根据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计算出结果。
四、教学注意事项1. 引导学生在观察数列的过程中,思考数列的规律;2. 培养学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让其能够根据已知规律求解未知项或和;3.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然后应用数列的概念解决问题。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的第一章第四节,即20以内数的排列。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数的顺序,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学会用数序表示数,以及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用数序表示数。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2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用数序表示数,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学生数学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排列,发现座位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
2. 讲解数序:用数字卡片展示2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数序,并学会用数序表示数。
3. 排列规律:让学生观察数序,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4. 自然数大小比较: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自然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排列顺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 自然数大小比较:a. 10 < 12 b. 15 > 13 c. 18 = 18七、作业设计2. 答案:5、12、18、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尝试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数序表示数,以及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列的概念 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根据规律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3.能够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还是其他类型的数列。
二、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2.辨别数列类型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列?请大家思考一分钟,并回答问题。
Step 2 探究数列的概念和特点教师板书“数列”的定义并解释:数列是由一系列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例如,1,3,5,7,9就是一个数列。
提问:根据这个定义,你能举出几个数列的例子?引导学生提供多个数列的例子,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教师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特点: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之差都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叫作等差数列的公差。
例如,2,4,6,8,10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教师板书“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特点: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之比都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叫作等比数列的公比。
例如,2,4,8,16,32就是一个等比数列。
教师让学生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并进行讲解。
Step 3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提问:如何求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请大家思考一分钟,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给予指导和提示。
举例说明如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2,求第n项的通项公式。
解: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首项是a1,公差是d。
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有a2 = a1 + d,a3 = a2 + d,...,an = a(n-1) + d。
将首项代入,有a2 = a1 + d,即a1 + 2d = a1 + d,整理得d = a2 - a1。
将公差代入通项公式,得an = a1 + (n-1)d。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以内的数列(1)
20以内的数列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53设计意图:本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知识的结构,在知识的生长上设疑导思。
通过动手操作,促进思维。
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已对2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识,也能按一定的规律数数,所以,整节课的设计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能够灵活认识在2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1. 将数名与数位配对起来。
2.将数与数列中被遮盖的数连起来。
写出被遮盖的数。
将竖杠与数列中相应的数连起来。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为数射线的拓展作准备。
找邻数。
教学难点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20数板、翻转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阶段———创设情景,诱发参与师:小朋友,今天先请大家做数字接龙的游戏:(分4大组接龙)从1数到20数出1到20的双数数出1到20的单数(师出示1—20数列,能力弱的可看着数,能力强的可以不看)师:小朋友数得都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0以内的数列“(出示课题)。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
新课开始是通过数字接龙的游戏。
】二、探究阶段——自主探索,揭示规律(一) P53/1 将数与数列中被遮盖的数连起来。
师:哎,这里有一条数列,你看到了什么?(师出示P53/1中间的一行)(生:好多数都被红色的小圆片盖住了,看不见了)师:啊!来了好多的数,可是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师:2的座位在哪里呢?(生:在第二个座位上)为什么呀?(生:因为第一个是1,1的后面是2)师:10的座位在哪里?(生:上台指出所在位置)你怎么知道在这里?(生:我是从1开始一个一个数到10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小组讨论让学生介绍不同的方法(可以从看得到的6开始数到10;可以从11倒过来数)师:下面要请每位小朋友自己来给剩下的数找座位了,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反馈结果。
师生共同小结:原来1到20这些数都有它们自己的位子,千万别把它们弄错了。
数列教案范文
数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发展规律;②掌握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公式与方法;③了解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①能够熟练地运用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求解问题;②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态度目标: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求和公式以及应用;2.难点:应用实例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2)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3)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4)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求和公式及应用,通过例题演示方法,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
(2)归纳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归纳、规律总结,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3)练习法:开展各类型的例题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4)探究法:利用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讲述数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
3.介绍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让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4.介绍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物流运输中的时间问题。
5.介绍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让学生对等比数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6.介绍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传输中的问题。
7.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8.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学应用实际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能在学生生活中讲述数学的应用,并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能在学生心中形成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3.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实例上更加熟练。
四、教学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应用广泛,它既是数学教育的基石,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数列及其应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 认识20以内的数复习(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十认识20以内的数复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20以内的数数学术语。
2.能够正确读和写20以内的数字。
3.能够使用20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
4.能够认识20以内的数和生活实际情境的联系。
二、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20以内的数数学术语。
2.能够准确快速地读和写20以内的数字。
3.懂得使用20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
三、教学重点1.认识20以内的数字。
2.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让学生回忆一下在之前的课堂上我们学了哪些数字。
2.介绍20以内的数字。
3.询问学生:20以内的数字有哪些?步骤二:引入新知1.引入数学术语:数字。
2.立即跟着引导老师读数字:1,2,3,……19,20。
3.让学生跟读数字。
步骤三:掌握新知1.分别出示数字1-5的卡片,让学生回忆读这些数字的方法。
2.逐个出示数字卡片,要求学生读出数字。
3.学生认真听课、理解所学。
步骤四:加法的教学1.出示两个数字的卡片,例如:3+2=。
2.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回答答案:5。
3.对学生答案进行肯定,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口算实践。
步骤五:减法的教学1.出示两个数字的卡片,例如:5-3=。
2.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回答答案:2。
3.对学生答案进行肯定,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口算实践。
步骤六:运用生活情境1.出示一些现实生活场景的图片。
2.让学生说出图片上的数字,例如:公交车上的数字、杯子上的数字等等。
3.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感知身边的数字。
五、教学后记1.教学的重点不要过多放在数字的读写上,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2.需要特别注重数字的加减口算,因为这是学生数学发展的关键节点。
3.注意教学中的启发式语言、设计问题和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数列的概念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能够识别数列中的常数项和通项;3. 能够根据规律确定数列的公式;4. 能够应用数列的特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马克笔;2. 数列的示例题目。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入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项。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例子:例如1,3,5,7,9是一个数列,其中的每个数都按加2的规律依次递增。
3. 提出问题:学生们有没有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如何确定数列的下一个数?探究:(15分钟)1. 给出示例数列:2,4,6,8,10,...2. 让学生观察数列,推测规律并列出下一个数。
3. 学生演示推理过程,例如: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所以下一个数是12。
4. 引导学生总结: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这个规律被称为数列的公式或通项公式。
5. 引入数列的常数项:数列中的某个特定项,如数列2,4,6,8,10,...中的10。
6. 引导学生区分常数项和通项。
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给出新的数列示例,如2,4,8,16,32,...2. 让学生观察数列,思考常数项和通项的确定。
3.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提示,例如: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以2,所以通项公式为An = 2^n。
4. 让学生尝试应用通项公式计算数列的其他项。
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给出更复杂的数列示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确定规律和通项公式。
2. 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与总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数列概念、特征和运用方法。
2. 教师总结并强调数列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题的形式进行评价。
2. 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列的性质和应用。
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数列教案篇一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式教学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和要点的有效载体,是教学目标理念展现的重要途径,是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
长期以来,问题教学活动方略的实施,一直以来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但在传统问题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片面的将问题教学看作是知识内容、解题方法传授的“工具”,在问题内容的设置和问题解答的传授中,不能精心准备,有的放矢,导致问题教学的效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指出:“要注重发挥数学问题承载知识内涵的重要载体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特性”,“设置‘少而精’的数学问题,实现学生知识内涵有效掌握和能力品质的有效提升。
”可见,传统“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题海式”问题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少而精”的“典型性”的案例式教学模式,以其在反映教学内涵要义上的精准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功能性等特征,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本人就如何做好案例式教学活动进行了尝试,现就如何选取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问题案例应凸显“精”字,体现精辟性,使学生在感知问题内涵中领会设计意图案例1 已知A(-2,-3),B(4,1),延长AB至点P,使AP的绝对值等于PB绝对值的三倍,求点P的坐标。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知识内容,在讲解“向量定比分点的几何运用”考察点时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该问题是考查学生向量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应用。
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方法的探索,通过对问题条件关系的分析,发现该问题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种是利用向量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求,考虑P为分点,应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求点P的坐标。
第二种是把向量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看做是一个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的思想处理问题。
学生在上述问题解答过程中,对向量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运用有较为准确和深刻的掌握,并对如何运用该知识点内容做到“胸中有数”。
34.数的排列,20以内的数列
6.P53/3找朋友
四、总结。
学生活动
集体数数。
动手操作。
同桌互说。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教后心得
板书设计
2003学年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浦东新区临沂二村小学教师:谢静
数的排列,20以内的数列
教学目标:
1.按规定计数。
2.讲数名与数位配起来。
3.快速计数,图列继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数和排列”与“20以内的数列”。
二、新授
1.请小朋友数1数到20顺数,倒数,单数,双数。
2.请小朋友拿出数列图。
用翻转片把数遮盖起来,遍盖遍读书。
师说一个书生把这个数上盖着的圆片移开,若有错的,师问应该移在哪里?
3.是按规则说出被遮盖住的最初几个,生猜出规则,并继续下去。
例:2、4、6(依次大2)
1、4、7(依次大3)
4.在盖住的20数例图上,按规则揭开数
20、18、16……(依次少2)
1、20、2、19……(前后交错揭开)
三、练习
1.看书问(主题图):小巧和小亚在干什么?
小巧从1开始揭开遮盖住的20数列图,小亚从20开始往回揭开遮盖住的20数列图。
2.这题如何做,找朋友连线。
3.按规律涂数。
4.P53/1,要求高了,数列图这一部分顶住能找到朋友吗?
一年级数列规律教案
一年级数列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知道数列的基本性质。
2. 能够找出数列中的规律,进一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能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数列中的规律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1. 数列中的规律和通项公式的推导。
2. 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讨论法。
3. 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
2. 让学生观察这组数字,思考它们之间是否有什么规律。
3. 让学生说出规律,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组数字的规律,即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组数字的规律,即如何写出这组数字的通项公式。
6.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这组数字的通项公式:an=2n-1。
二、讲解新知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最后一个数称为末项。
2. 数列的基本性质(1)数列中的项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等。
(2)数列中的项可以有限个,也可以无限个。
(3)数列中的项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是加减乘除等运算,也可以是函数关系。
(4)数列中的项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也可以是随机排列。
三、练习1. 让学生自己找出以下数列的规律,并写出它们的通项公式。
(1)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49,52,55,58,61。
(2)2,4,8,16,32,64,128,256,512,1024。
(3)1,3,6,10,15,21,28,36,45,55。
2. 让学生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每天早上跑步,第一天跑了1公里,第二天跑了2公里,第三天跑了3公里,以此类推,第30天跑了多少公里?(2)小明每天早上跑步,第一天跑了1公里,第二天跑了2公里,第三天跑了4公里,以此类推,第30天跑了多少公里?四、总结1. 学生总结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0以内的数教案(精选11篇)
20以内的数教案20以内的数教案(精选11篇)20以内的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P116第1、2题,P118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全册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的整体印象。
2、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用数描述现实世界。
3、使学生能更熟练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进一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
教学准备:教具:计数器、小棒、练习题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
1、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2、学生汇报,师总结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解决问题。
3、交待课题: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二、复习。
(一)、数数、读数、写数。
1、有10个基本的数,任何数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请猜一猜、写一写。
2、举例:它们是数字也是数,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
如教室里有几展灯,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数字卡片10~20,读出卡片上的数。
4、分别拿出13、20根小棒,并说说是怎样拿的?5、出示0~20(数轴形式),看这列数,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问题?(复习数的大小比较、相邻数等。
)6、(课件出示)找规律填数:A ()9()()()13 14 B 10 12()() 18()C 0 5()()() D () 14()()()10()。
7、P116第1题。
独立完成。
(二)、基数、序数。
1、P116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圈一圈:数出14颗连续的珠子,把它们圈起来。
3、比一比:“圈出的珠子”和“涂上色的第14颗珠子”有什么不同?(前者表示所圈珠子的全部数量;后者表示这一颗珠子按顺序排列的位置。
)(三)、数的'组成。
1、说一说:谁能很快说出5的组成?有什么窍门吗?2、出示计数器,提问:我们认识了计数器上的哪些数位?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3、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6、10、17、20,请说出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思。
数列的概念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3. 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4. 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3.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4.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数列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数字:2,4,6,8,10,12,...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有什么规律。
2. 学生思考并回答。
3.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数列的概念。
4. 教师讲解数列的特点: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数与数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第二节: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观察的数列。
2. 教师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
3. 教师给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表示方法,分别是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4.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
2. 教师讲解如何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
4. 教师讲解如何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5.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
第四节: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与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应用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案。
3. 学生报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五节: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以及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提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列、讲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以及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以及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数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数列教案优秀3篇
数列教案优秀3篇数列教案篇一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身边的一个事例为背景,创设一个数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师引进著名数学家高斯十岁时所做的一道计算题,通过此题的解法让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探索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个过程反映了数学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从学生丰富多彩的解答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背景】所授班级为普通班,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高低不一,所以,教师在问题探究的设置上要体现出知识的层次,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各种问题的探究。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苏教版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其实学生已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高斯求和法等相关知识。
对本节的研究,为学习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求和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过程。
(2)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发现与交流。
四、教学活动设计1.新课引入创设情境: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
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问题就是(板书)“1+2+3+4+…+100=?”设计意图:利用实际,生活引入新课,形象直观。
20以内数的排列 教案
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20以内数的排列执教:严晓来教学内容:书p42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数的排序。
2、认识单数、双数。
3、会几个几个的数数。
教学重点:1、通过数数认识20以内的数。
2、排列20以内的数。
3、认识20以内的倒数。
4、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教学难点:找出数列规律,数列继续。
教学准备:练习纸、颜色笔教学过程:一、学会20以内数的排序。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数字王国,去找一找数和数之间有什么秘密?1、这是5、3、1、2、4,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2、那5后面又是几呢?谁能数出后面的5个数?3、你们发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秘密吗?(一个比一个大1)4、对呀,老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又往后数了10个数。
11 12 ○14 ○16 17 ○○20猜一猜这里的小动物们表示几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交流机动)出示课题: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
今天我们就来对20以内数的排列来作一下研究。
(齐声读:“20以内数的排列”)二、发现数列规律1、小朋友瞧,这时小巧和小亚已经在研究数学问题了?谁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2、那你会怎样涂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交流)3、小朋友可真聪明,请大家在数学书的第42页第3大题上数一数,涂一涂。
4、谁来汇报答案。
做对的小朋友,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把书本合上。
你发现你涂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吗?5、对呀,我们把1、3、5、7、9、11、13、15、17、19这些数叫做单数。
出示:单数。
把2、4、6、8、10、12、14、16、18、20这些数叫做双数。
出示:双数。
6、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单数和双数。
比如:课桌的四只脚是双数?人的一个鼻子是单数。
也请你来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呢?(四人小组交流)7、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请大家来看单数,你发现这些单数有什么特点吗?那双数呢?老师把双数和单数合在了一起,现在这些数是一个比一个大一。
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顺数和倒数
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顺数和倒数教案标题:大班数学教案-20以内顺数和倒数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顺数和倒数20以内的数字。
2. 能够理解和运用顺数和倒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20。
2. 游戏道具:如小球、积木等。
3. 黑板或白板。
4. 教学画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可以播放一段与数学相关的视频或歌曲,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导入:2. 准备好数字卡片1-20,并将其随机排列在黑板或白板上。
请学生观察数字的顺序,并鼓励他们尝试顺数和倒数数到20。
教学主体:3. 游戏1:数数接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条直线上。
- 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拿一个小球,从1开始顺数,将球传给下一个学生。
- 下一个学生接过球后,要继续顺数下去,直到数到20。
- 第一个完成数到20的小组获胜。
4. 游戏2:顺数和倒数找朋友- 将学生分成两排,一排面向前方,另一排背对着前一排。
- 老师或学生喊出一个数字,例如“12”,学生们要找到与该数字相对应的朋友。
- 当找到朋友后,两个学生一起喊出数字的顺序或倒数,例如“12,11,10”或“12,13,14”。
- 继续进行,直到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的朋友。
5. 游戏3:数字排序- 将数字卡片1-20打乱,发给学生。
- 学生们根据数字的大小顺序将卡片排列在桌面上。
-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数字的顺序和倒数的问题。
巩固练习:6. 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份练习册上关于顺数和倒数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7. 结束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数数的能力。
教学延伸:- 可以使用数学教具如数轴、计数棒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顺数和倒数的概念。
- 可以设计更多的游戏和活动,如数数接龙、数数跳绳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数数的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顺数和倒数20以内的数字。
小学数学教案数列
小学数学教案数列【小学数学教案】数列引言:数列作为数学中的基础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篇教案将以数列为主题,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初步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背景知识: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字。
2. 数列的要素:数列的要素包括首项、公差和项数。
- 首项: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字。
- 公差: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 项数:数列中的数字个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性。
2. 能够准确判断数列的首项、公差和项数。
3. 能够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完成相应的计算和变形。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游戏引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
- 游戏规则:教师给出一个数字序列,学生需要观察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猜对的同学将获得奖励。
- 游戏实施:教师出示数列:"2, 4, 6, 8, 10, ?",学生参与猜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2. 讲解数列的定义与要素。
- 让学生回顾游戏中的数列,引导他们发现数列的规律,进一步认识数列的概念。
- 介绍数列的要素,并讲解首项、公差、项数等概念的具体含义。
3. 数列的判断与计算。
- 指导学生根据数列的要素判断下面数列的特点:"3, 6, 9, 12,15, ..."。
- 引导学生计算下面数列的首项、公差和项数:"1, 4, 7, 10, 13, ..."。
- 给予学生一些类似的练习,让他们熟悉数列的判断和计算过程。
4. 数列的变形与运算。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加减乘除改变数列的规律。
- 引导学生计算下面数列的首项、公差和项数:"2, 5, 10, 17,26, ...",并求出下一项的值。
-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数列变形,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5. 拓展应用:- 提供更复杂的数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0以内的数列教案
[课题] P41 20以内的数列[目标体系]教学要求目标定位1、会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2、认识单数、双数,并会一组一组地数。
知识与技能3、会将图形按要求继续画下去过程与方法4、在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良好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切入点]重点:数列排序难点:找出数列规律,数列继续[教学媒体使用]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计算机√挂图其他[教学过程]第 1 教时教案修改及说明一、数一数,学会20以内数的排序。
1、请请小朋友把这些数卡按顺序排列。
(1、2、3、4、5)2、请小朋友按此顺序再接着数5个数。
3、师: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差几呢?师:按这样的规律和顺序,接着往下数出10个数放数卡4、汇报。
请小组同学接力赛,一起数一数。
(从大到小数,从小到大数)5、引出课题:20以内的数列二、摆一摆,将数名和数位配起来。
1、书P41/2连一连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连1、小组学习⑴从9往后数,数到15,从17往前数,数到12。
⑵比12大比18小的数,比20小比15大的数⑶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巩固数列书P41/3四、认识单数和双数1、书P41/4,2个2个数出示1、3、5,请你接着数一数,学生边数。
(教师演示教学平台) 出示2、4、6,请你接着数一数,学生边数。
(教师演示教学平台)2、师:我们把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叫做单数。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叫做双数。
说一说你知道的单数和双数。
3、在生活中,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可以2个2个数,也可以5个5个数。
4、师: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这两列数,你能找一找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吗?5、象这样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列。
四、发现规律,数列继续。
1、交换两个数的位置,使它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数的排列,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会一组一组地数如2个一数,5个一数。
3、通过观察数列中数与数的关系,找出数列的规律,从数列的变化,感受到数学的美。
重点难点:1、按规则计数。
2、将数与数位(该数在20数列中的位置)对应起来。
3、快速计数。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谁能把这些数从小到大的排一排?生:略。
师:这20个数排列好以后就是一张20数列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20数列图上有什么?师:20数列图是由20个排成直线的圆圈组成,每个圆都表示一个相应的'数。
这些数是怎么排列的?(每5个排成一组,组与组之间有空隙。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20数列图,接着大家来看这里遮住的数是几呢二、新课探索探究一师:这里遮住的数是几呢?生:1和5之间是2、3、4,5和8之间是6、7,8的后面是9和10。
生:11后面是12,13和17之间是14、15、16,18后面是19、2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想20数列图知道的。
师:真好,那你能很快找到8、12、19和20的位置吗?师:怎样才能很快的找到8的位置?生:8是一位数,在上面一排,它的后面还有9和10,所以8在10倒数的第三个数。
师:真是一个好办法,那12、19、20的位置和你同桌说说。
生:略。
师:知道了数板上数的位置,那你知道这些图形代表什么数吗?生:菱形是13,因为它在12的后面。
生:三角形是14,因为它在12后面第二个数,而且还在15的前面。
生:五角星是16,因为在17的前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P41 20以内的数列
[目标体系]
教学要求
目标定位
1、会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
2、认识单数、双数,并会一组一组地数。
知识与技能
3、会将图形按要求继续画下去
过程与方法
4、在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良好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切入点]
重点:数列排序
难点:找出数列规律,数列继续
[教学媒体使用]
录音机
录像机
投影仪
√
计算机
√
挂图
其他
[教学过程]
第 1 教时
教案
修改及说明
一、数一数,学会20以内数的排序。
1、请请小朋友把这些数卡按顺序排列。
(1、
2、
3、
4、5)
2、请小朋友按此顺序再接着数5个数。
3、师: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差几呢?
师:按这样的规律和顺序,接着往下数出10个数放数卡
4、汇报。
请小组同学接力赛,一起数一数。
(从大到小数,从小到大数)
5、引出课题:20以内的数列
二、摆一摆,将数名和数位配起来。
1、书P41/2连一连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连
1、小组学习
⑴从9往后数,数到15,从17往前数,数到12。
⑵比12大比18小的数,比20小比15大的数
⑶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巩固数列书P41/3
四、认识单数和双数
1、书P41/4,2个2个数出示1、3、5,请你接着数一数,学生边数。
(教师演示教学平台) 出示
2、4、6,请你接着数一数,学生边数。
(教师演示教学平台)
2、师:我们把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叫做单数。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叫做双数。
说一说你知道的单数和双数。
3、在生活中,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可以2个2个数,也可以5个5个数。
4、师: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这两列数,你能找一找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5、象这样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列。
四、发现规律,数列继续。
1、交换两个数的位置,使它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11、13、()、()、19
14、()、()、8、6、
20、15、()、()
6、9、12、()、()
2、找出下列一列数中不符合规律的数,并说说理由。
11、13、15、17 ()
18 16 14 12 ()
13 15 17 19 ()
12 14 16 18 ()
3、大显身手
()、()、12、()()
1、10、
2、9、
3、8()()()()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开火车,一人报一个调动积极性
汇报交流
加深知识点单数双数的认识
找规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板书]
20以内数的排列
()、()、12()、()
()、()、12()、()
()、()、12()、()……
[一课一练]
练习册P24、25
[教后随笔]
通过这课的教学,,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恰当,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练习也比较实,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完成了制订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也很活跃。
现在新课程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非常关注,都主张留给学生更多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是单看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有多少,而且还要看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什么?本着这样的教学追求,我就设计了上面这样的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过程,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自由地对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去发现那种抽象的概念,使抽象变为具体。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初步会数、会读写了,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20以内数的顺序从10以内数的排序引入,学生能够很快从10以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
在数的过程中,感知从小到大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从大到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从20以内的任何一个数开始,向前数一数,向后数一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
存在的问题:练习中第二题“数列继续”有一部分学生3个数列都不会做,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老师在教学找规律填数时讲解还不到位,没有抓住一位讲到的做加法,也就是前面的数加3等于后面的数,来告诉学生这就是规律;②找规律填数只讲解了一道题太少了,要让学生再练习几题;③数列的编号和数列混淆,使学生找不出规律;④有一些学生
还不懂得找规律,看不懂题目。
⑤找规律填数是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有困难。
一个一个小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帮助孩子解决,我们知道学生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学生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同时又在乐趣中学会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