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优质教案1(2课时)

合集下载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散文诗一:月下漫步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散文诗,理解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2. 掌握抒情散文诗的写作技巧。

3.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散文诗《月下漫步》的全文复印件3. 笔、纸和书法/绘画工具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散文诗的定义,并解释其与散文和诗歌的异同。

2. 分享一两首经典散文诗的名篇,引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1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散文诗《月下漫步》。

2. 学生个人默读,然后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以群体的形式讨论《月下漫步》这首散文诗。

2.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语言和节奏等方面,思考诗歌带给他们的感受和情感。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写作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月下漫步》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散文诗。

2.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充满节奏感的句子,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3. 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于自己喜欢的书法/绘画工具,用艺术的方式展现诗的意境。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散文诗,并分享创作的初衷和感受。

2. 学生可以小组内互相欣赏和评价,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总结(5分钟):1.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散文诗的独特之处。

2.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散文诗,培养他们的诗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散文诗二:春梦教学目标:1. 理解和感悟散文诗《春梦》中表达的主题与情感。

2. 学习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手法。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散文诗《春梦》的全文复印件3. 笔、纸和书法/绘画工具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介绍散文诗的特点,并邀请学生分享对散文诗的理解与感悟。

2.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想象,引导他们思考春天的美好和梦幻。

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个人朗读散文诗《春梦》。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两首散文诗,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两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1. 课文:《散文诗二首》2. 参考资料:关于散文诗的介绍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对散文诗的认识,如果有同学曾经写过散文诗,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2. 简要介绍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是一种既有散文的自由形式,又有诗歌的音乐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散文诗,注意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和情感两个方面来理解诗歌。

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从韵律和节奏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诗歌的音乐特点。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尝试运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主题和情感两个方面去理解散文诗,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散文诗的音乐韵律。

在写作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诗的阅读与赏析。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散文诗的美,理解并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分析两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修辞手法的运用:讲解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学生掌握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举例:《春》一文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教学,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修辞手法识别: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和区分课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对比等方式进行详细讲解。
-写作技巧:在仿写散文诗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示例。
另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语言表达还不够丰富。这说明他们在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方面还需要加强。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词汇积累和句子仿写的练习,帮助他们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散文诗《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散文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能够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欣赏散文诗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生词、难点解析等内容。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料。

3.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散文诗二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两首散文诗,学生跟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美感。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篇一:《散文诗两首》的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二、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课前准备: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课题: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

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

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

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

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7散文诗二首教学详案
(第2课时)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天之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可以说是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

从古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翅膀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段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二、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菡.萏(hàn)并蒂.(dì)荫.蔽(yīn)
zǐ(姊)妹fù(覆)盖莲peng(蓬)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③攲斜:倾斜,歪斜。

3.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合作探究
(一)诗文诵读。

1.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第一篇:《散文诗二首》教案《散文诗二首》教案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诗二首》教案1一、教材《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四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亲情,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进一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情况下不同家庭表现出来的至纯亲情,也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品味把握或直白或含蓄的人间真情。

《散文诗二首》这个篇目实际上包含两篇散文诗,散文诗虽然是刚上初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体裁,但这两篇文章从内容上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的。

泰戈尔的《金色花》通过一个美丽的假设——孩子变成金色花,生动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亲密与关爱的情感;冰心的《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关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之情。

二、目标本课两篇短文都属于散文诗,而散文诗的本质还是诗,诗歌有强烈的抒情性。

所以,要想走进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好诗歌,进入情景。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要深入体会中外诗人各自文章里表现出的具体情感,我们必须透过具体的语言去品味,找到不同文章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各自特色。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二:品味词句,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抒情这种独特手法,而初中学生有必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建立对这种手法的认识。

我因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三:体会借物抒情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效果。

三、教法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

《散文诗两首》教案(最终5篇)

《散文诗两首》教案(最终5篇)

《散文诗两首》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散文诗两首》教案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

检查生字词。

(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整体感知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呢?(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案1(第2课时)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案1(第2课时)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案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荷叶·母亲》,读完后回想一下,文中哪几个地方写到了莲花、荷叶?明确: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九年前“我”和祖父在故乡园里赏莲;半夜里凋谢的白莲,被大雨打得左右攲斜的红莲,被大荷叶倾侧覆盖的红莲。

2.再读诗歌,借助课后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文章标题为什么把“荷叶”与“母亲”并列在一起?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里表明,诗歌直接把母亲比作在雨中覆盖红莲的大荷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培养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

二、研读诗歌,领会主旨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想想“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预设:“觉得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地受了感动”。

2.自读课文一般都有旁批和阅读提示,课文后的阅读提示说:“他们的作品,善于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丰富的情感。

”再次朗读诗歌,想一想文中“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体现在哪里?预设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预设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明确:荷叶覆盖雨中的红莲,本是自然景象。

“忽然看见”,体现了作者捕捉了刹那间的灵感: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把“我”人生经历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比作“心中的雨点”。

诗歌连用多个比喻,采用了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雨中的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永远庇护,象征伟大无私的母爱。

三、比较阅读,感知散文诗的特点1.对比阅读两首散文诗,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2.小组归纳总结散文诗的特点,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明确: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既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也是从散文和诗中蜕化、分裂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07《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07《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3.感受人间的至爱亲情,学会感恩,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结合散文诗的内容,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两首散文诗的异同。

2.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中写母亲的诗句,带领学生吟诵。

学生背诵其他写母亲的诗句,说说对这些诗句的感受。

进入课题。

新知探究一、解读人物【活动内容】分析两篇作品中出现的形象,一个是《金色花》中的“孩子”,一个是《荷叶·母亲》中的“母亲”。

《金色花》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从孩子和母亲的互动来思考;《荷叶·母亲》从荷叶的象征意义上来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作品想象丰富、富有童趣和意蕴丰富的写作特点,把握文中塑造的形象特点,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

二、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分组朗读两篇作品,制作对比表格,让学生小组合作填写。

通过自主学习做文本分析,得出对两篇课文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从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艺术手法、构思角度、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方面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两篇作品,让学生感受两篇作品的异同,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提供比较的维度,作为学习的支点。

三、拓展提升【活动内容】自主练习朗读。

根据自主学习的成果,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融入朗读中,反复练习,尽量读出课文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标画朗读符号,写提示语。

朗读学习成果展示。

可同桌互读,互相借鉴和提出不足之处;也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挑选几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同学点评、建议,教师给予指导和评判。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巩固朗读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体会散文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活动内容】教师先结合课件出示的内容讲解散文诗的特点,以及和诗、散文的不同之处。

《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设计(2课时)

《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设计(2课时)

《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教学建议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但不限于亲情。

本课中作者们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本课的两篇诗文,语言精美,均出自大家之手,但是作为自读课文,不宜过多深究,而应该以朗读、感受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情感。

“散文诗”的概念界定和文体特征比较复杂,冰心的《荷叶.母亲》是否属于散文诗也有不同意见。

对此,初一的学生不必深究,教师作简单介绍即可。

只要学生能把握两首诗的基本主题,能感受到两首诗的优美意境即可,教师应尽量节制对学生的强制性影响,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联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为什么说《金色花》描写的是一种“神性的日常生活”“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我们如何面对学生处理这种宗教内涵?作者给母亲的生活又特设了一个宗教生活场景——她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去牛棚。

印度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

《罗摩衍那》在印度被看作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的圣典,牛在印度,被当作神灵受到崇拜。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发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种爱润泽而空灵,神秘、恬淡而悠远。

在这个家庭里,孩子快乐、自由,无时无刻不在母亲身边,就像一个爱的精灵,始终活跃在母亲的周围,让自己的芬芳环绕着母亲。

母亲沉静、安详而又美丽、慈爱,即使对孩子调皮的责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也有百般的疼爱。

在这个家庭里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自然、和谐,虽然这种生活本身浸透了宗教气息,但是这又何妨?因为这种充满诗意和神性的爱,让这个家庭以及这个家庭中成员的生命变得富足,这正是现代文明的发展中,感情逐渐物化,信仰日益迷失的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所以我们需要引领我们的学生去享受这种精神生活,让学生的心灵诗意地栖居。

2.如何理解《金色花》最后一句“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要”字。

7 人教版七上《散文诗二首》(教案)

7 人教版七上《散文诗二首》(教案)

七、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能力目标: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难点)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真挚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第1课时《金色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重点)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

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

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1.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称为“诗圣”。

2.字词积累罗摩衍那匿笑祷告沐浴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回答: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明确: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

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

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第一篇: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7* 散文诗二首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PPT演示文稿。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

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散文诗二首的教案(1)

散文诗二首的教案(1)

2017年秋学期初一语文教案(06)课题:《散文诗二首》编写:徐源审定:龚远、谢薇日期:2019.09.09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的优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的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标引学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二、自学反馈nìbàn mùdǎo xiùmóyǎn xī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嗅到罗摩衍那膝上姊妹zǐ花瑞ruì菡萏hàn dàn 并蒂dì徘徊pái huái梗gěng 荫蔽bì遮zhē蔽欹qī斜心绪xù三、整体感知1、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内与妈妈三次嬉戏。

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2、找出文中集中感受到母爱的句子?它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对母亲感激、赞美之情)四、交流合作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在中国,人们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在印度也一样。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课题:7.散文诗二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展示】【导学导练】一、新课导入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自由朗读课文,感知美扫清障碍,并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3.学生自己朗读。

注意以下句子。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1)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1)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

4.文章表面是写荷叶对红莲的庇护,其实
是写母亲对“我”的呵护,可以这样理解的
理由是什么?
红莲、荷叶之间的关系与“我"和母亲之间 的关系有相似点,这种写法叫“以花喻 人”。
二、语言赏析
1.“攲斜”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攲斜"即“倾斜、歪斜"之意。“攲斜” 形象地写出红莲被雨点打击后无处躲藏、东 倒西歪的情状,为后文荷叶护红莲做了铺垫.
度,作为学习支点。
2。结合实践练习标画朗读提示符号,
过 程 与 注意不要将朗读与理解割裂开来,而要 方法 互相促进。
3。教师提供一些同类题材、同类主 题的散文与诗歌,让学生基于作品直接 感知散文诗的特点,尝试发现散文诗与 散文、诗歌的差异。
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情感、 态度
与价值 观
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 情。
过虚拟之境, 表现动人的 母爱和童 真。
己对母亲 的感情。
人物 形象
母亲:贤淑
温良、有文
化修养,对
母亲:母爱 孩子温柔怜
的化身。 爱的妇女形
孩子:对 象。(具体、
母亲的依 鲜活,具有
恋.
鲜明的印度
文化特色)
孩子:活泼 可爱、快乐 天真,热爱 母亲,对母 亲很亲昵.
母亲:对 女儿的庇 护。(用象 征来表 现)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7 散文诗二首
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
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
方面的异同。
知识与
教 技能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

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二、教学课时2 课时。

/ 第 1 课时/三、教学过程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

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两位大师笔下的母爱,看看他们是如何描绘母爱的。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两首散文诗,圈点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分享。

2.整体理解。

两首散文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借助课后提示,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研读课文,品味诗意1.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标画朗读符号,如停连,重读等,在自己认为必要的地方写上朗读提示语。

明确:这首诗朗读的语速应“舒缓”,以“喜悦、欢快、温馨、深情”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对应的关键词句有“笑嘻嘻地”“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我不告诉你,妈妈”等。

2.再读《金色花》,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这三个场景,适当补充内容,然后用文字描述成生动的画面。

明确:课文中写到了三处场景,提示语分别是“当你沐浴后”“当你吃过中饭”“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预设:早晨,当你沐浴后,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院时,你正准备祈祷,突然空中送来一缕缕金色花的清香。

咦,这香气从哪来的呀?我偷偷地笑了,但马上屏住气息,一声不响……3.选择这首诗中的一个场景,根据刚才的想象补充画面,设计“我”与“妈妈”的角色对话,练习后分小组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大,尤其女生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们充分朗读,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金色花一、新课导入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3.学生自己朗读。

注意以下句子。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调皮,撒娇)(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四、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

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

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

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

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得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五、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

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

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

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母亲←→孩子)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六、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_____”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结束语: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亲昵,那么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所以: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板书设计】金色花(泰戈尔)⎩⎪⎨⎪⎧ 妈妈 “我”做祷告时 散发花香读书时 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时 恢复原形(爱孩子)——爱——(调皮可爱、孝顺)荷叶·母亲一、新课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母爱的语句。

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也用文字赞美母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去感受母爱的芬芳。

二、读“荷”,说印象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全文。

《荷叶·母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由雷雨中荷叶对红莲的覆盖、遮挡,联想到自己被母亲关爱、呵护,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

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谈触动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1.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

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作者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学生讨论后归纳列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雷声大作,雨愈下愈大雨肆意地下着,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水珠红莲开满亭亭左右攲斜被大荷叶覆盖不摇动心情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受感动2.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得美?找出来赏析一下。

如:①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得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繁密”写出了雨下得急,“攲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教师总结: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而更美,情因景而更真。

3.体会“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几句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四、悟“荷”,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

于是,作者在文中不由地发出了深情的呼喊,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心中的雨点就如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五、仿“荷”,抒真情用“母亲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示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结束语: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板书设计】荷叶·母亲⎭⎪⎬⎪⎫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子女借物喻人 对母爱的赞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