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弹性?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有弹性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弹性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弹性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弹性”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活动掌握弹性的特征和表现;
3.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设计并制作具有弹性的物品。

二、教学活动
1. 导入
老师先向学生介绍新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什么是“弹性”?有哪些具有弹性的物品?
2. 实验活动
实验1:探究弹簧的特征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和探究弹簧的特征和表现;
2.学生讨论和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成果。

实验2:自制橡皮泥
1.学生使用扯纸机将纸张剪成小片并混合在一起,制作出橡皮泥;
2.学生对制作出来的橡皮泥进行观察和测试,探究其弹性表现;
3.学生讨论和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3. 活动总结
1.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弹性的特征和表现;
2.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具有弹性的物品,比如可爱的弹力球;
3.学生在小组内制作并展示自己设计的具有弹性的物品。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涵盖了多种学习方式,包括实验、讨论和创造性制作。

在实验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测试,探究了弹性的表现和特征。

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弹性的本质,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和制作中。

同时,在本次教学中,教师也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探究深度也不尽相同。

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帮助方式,协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科学《弹性》说课稿

大班科学《弹性》说课稿

大班科学《弹性》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大班科学活动《弹性》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领域,《弹性》这一主题。

弹性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变化,外力取消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弹性,孩子们可以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培养观察、探索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说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弹性这一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具有弹性的物品及其用途。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学会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弹性差异,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尝试的科学精神。

三、说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弹性”的基本含义,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品。

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准确比较不同物体弹性大小,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情境创设法、实物演示法、探究实验法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学法: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从而理解弹性现象,形成对弹性概念的认识。

五、说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弹簧、橡皮筋、气球、海绵、塑料尺等多种有弹性的物品,以及记录表格等辅助工具。

2. 环境准备: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幼儿进行操作实验。

3. 心理准备:提前引发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故事或视频等形式引入弹性话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究环节:分发各类弹性材料,引导幼儿亲自拉伸、挤压,体验不同物体的弹性特点,并做好观察记录。

3. 分享交流环节: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讨论弹性大小的影响因素。

4. 总结提升环节:教师归纳总结弹性概念,强调生活中弹性物品的作用,并鼓励幼儿思考更多的弹性应用场景。

七、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和寻找具有弹性的物品,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弹性的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弹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弹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弹性》1.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弹性的定义和表现形式;2.掌握材料的弹性与形状的关系;3.学习如何进行弹性实验;4.发挥探究精神,探究物体的弹性特性。

2. 教学内容1.弹性的定义和表现形式;2.量化弹性的方法;3.弹性实验;4.弹力的计算;5.探究弹性特性。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的基本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引出弹性这个概念。

3.2 引入通过观察一块橡皮的变形来引出弹性的定义,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物体的弹性。

3.3 过程3.3.1 量化弹性的方法教师利用实物及图示,教授学生如何量化弹性,以更好地理解弹性特性。

3.3.2 弹性实验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进行弹性实验,了解弹性实验实现的方法。

3.3.3 弹力的计算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由教师讲授弹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3.4 探究弹性特性提供不同材质、形状的物体,并要求学生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探究。

提供相应工具,让学生成为玩家和探究者。

3.4 课堂巩固教师布置试验报告作业,并安排时间给予学生反馈,以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估进行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查学生对弹性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弹性的特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授课速度偏快、学生参与不够积极等,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加关注个别学生的情况,对于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应该采取更加有效和针对的教学策略。

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大班科学弹性教案

大班科学弹性教案教案:科学-弹性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什么是弹性及其特性。

2.认识不同材料的弹性特点,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

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弹性绳、橡皮球、橡胶带、纸杯等多种材料2.黑板、白板或投影仪3.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球等物体进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弹性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吗?你们身边有哪些具有弹性的物体?”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探究弹性(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弹性,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橡皮球、橡胶带、弹簧等。

然后,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有弹性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形状变化。

学生可以简单画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从学生的观察结果中引导讨论,让学生总结具有弹性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物体被强力拉开后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吗?-不同材料的具体弹性特点是什么?-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启示以引导他们思考,例如橡皮在不受力的时候会恢复原状,橡皮筋在受力后会返回原始长度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弹性材料的特点。

Step 4:实验弹性材料的力的作用(2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例如弹簧、测力计等,并解释如何进行实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每组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弹性的材料,比如弹簧,然后在弹簧上施加不同的力并观察弹簧的形状变化。

学生可以记录实验结果,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当力增加时,弹簧的形状变化是什么样的?-当力减少时,弹簧的形状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弹簧在不同大小的力下是否有不同的形状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验观察到弹簧的变形与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弹性的特点。

教师与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物体的弹性》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物体的弹性》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物体的弹性》教案名称:物体的弹性教案类型:科学适用对象:小学大班学生教案时长:3个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但是停止受力后可以恢复原状的性质。

2.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不同材料的弹性特点。

3.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物体的弹性。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物体的弹性是什么?1. 引入: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实物、图片或视频展示物体受力后的变形,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而有些物体则不能?2. 教学: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物体的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但是停止受力后可以恢复原状的性质。

并举例说明:弹簧、橡皮等物体都属于有弹性的物体。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行观察、摸索和讨论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体,总结其特点。

第二课时:观察和记录物体的弹性特点1. 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体的特点。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小球进行比较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的弹性特点,并提交书面报告。

第三课时:设计实验验证物体的弹性1. 引入:提问学生:如何验证一个物体是否有弹性?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可能的实验设计方法。

2. 实践: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弹性特点,并进行实验。

3.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课前的问题。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能否准确观察、描述和记录物体的弹性特点。

3.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物体的弹性。

教学资源:1. 实物:弹簧、橡皮等有弹性物体2. 图片或视频:展示物体受力后的变形3. 小球:不同材料制作的小球4. 实验器材:尺子、可测量弹性的材料等教学延伸:1. 复习物体的弹性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橡皮等材料为什么具有弹性。

大班科学说课稿弹性

大班科学说课稿弹性

大班科学说课稿弹性大班科学说课稿弹性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弹性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来广泛。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弹性物体,并且非常感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设计本次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弹性朋友。

活动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让幼儿主动操作,在玩中探索,发现弹性秘密,认识弹性的特点,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理解弹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因此,我确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了解有关弹性的特征和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教育蕴含的价值主要在于使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了解弹性物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主要表现为引导幼儿找出周围常见的有弹性的物体,认识它的使用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

二、说教学方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幼儿真正做科学。

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我运用尝试教学法,并融进提问法、记录法、发现法等教法诱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创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说活动准备: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所以我准备了许多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在操作实践中进行比较,获得进一步的感知,同时我还准备了大屏幕、投影仪,以备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弹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弹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弹性
活动主题:有趣的弹性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验观察弹性的变化;
3.培养孩子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适用年龄:大班(4-5岁)
活动准备:
1.气球、弹力球、绳子等具有弹性的物品;
2.杯子、容器等可测量水量的物品;
3.纸板、剪刀、彩笔等制作实验器材的工具;
4.活动说明和安全提示。

活动过程:
1.了解弹性
教师介绍弹性的概念和原理,并给孩子观看有关弹性的视频片段,了解弹性的类别和应用。

2.观察弹性
教师带领孩子观察不同材料的弹性体,如橡皮球、弹力球、气球等,让孩子用手感受它们的弹性差异,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实验探究
将气球吹大,放到地上,然后用绳子在气球顶端拉扯,观察气球的变化,并问孩子对此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接着,用剪刀将纸板状的塑料片剪成不同形状,制作成自制的弹簧并测试它们的弹性。

4.量化实验
利用杯子或容器等物品,测量不同体积的水对含有弹性的物品所产生的压力和移动变化,让孩子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和感受。

5.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孩子总结这次活动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小组互动问答的方式,评价他们的活动表现和学习成果。

活动安全提示:
1.孩子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行为;
2.居家环境中有易碎、尖锐或易燃的物品,要远离这些物品;
3.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剪刀等,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

《弹性技巧》教学设计完美版

《弹性技巧》教学设计完美版

《弹性技巧》教学设计完美版弹性技巧教学设计完美版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美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教授弹性技巧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弹性技巧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对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2. 教学目标
- 了解弹性技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掌握弹性技巧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 提升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3. 教学内容
3.1 弹性技巧基础知识
- 弹性技巧的定义和作用;
- 弹性技巧对身体的好处;
- 弹性技巧的分类和要点。

3.2 弹性技巧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 弹跳和蹦床技巧;
- 手脚协调技巧;
- 柔韧度和伸展技巧。

3.3 弹性技巧的综合运用
- 组合动作设计;
- 创造性运用弹性技巧。

4. 教学策略
- 分段教学:将内容分成小的部分,每次讲解完一个部分后进行实践练;
- 实践演示: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对弹性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 情景设计:将弹性技巧应用于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和展示,增强合作能力。

5.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练中的表现;
- 参考学生的进步和反馈意见;
- 设立合适的测试题目,以检验学生对弹性技巧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
- 弹簧床或蹦床;
- 视频资料或教学视频;
- 图片或示意图。

7. 结束语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弹性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希望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弹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弹性》教学目的1.了解弹性概念;2.掌握弹性物体的特点;3.实验感受弹性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1.弹性的概念介绍2.弹性物体的特点讲解3.实验操作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弹性物体的运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弹性物体的实物材料;3.小型弹性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桌上的橡皮筋,让他们看到橡皮筋拉得更长,松掉时又变回原来的形状,并让孩子们尝试一下拉松橡皮筋的过程。

现场讨论一下橡皮筋的特点和这种变形的现象,引出今天的主题——弹性。

学习内容1.弹性的概念介绍弹性是物体向形状发生改变的方向施加力后,物体尝试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举个例子,在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中,弹簧就是一个具有弹性的物体,当我们挤压弹簧时,它会尝试恢复原来的形状。

2.弹性物体的特点讲解我们把可以扭弯、拉长等变形,当力作用消失时可以自行恢复原状的物体称为“弹性体”,而弹性体又可以分为:•拉伸弹性体:比如橡皮筋、绳子等。

•压缩弹性体:比如气球、弹簧等。

我们会简要地讲解这些物体的特点,以及当物体的形状被改变时如何进行适当的计算。

3.实验操作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天性,我们将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环节,让孩子们动手实验,感受弹性物体的运动和特点。

例如:•将橡皮筋用竹签或餐叉固定在桌子两端,让孩子们拉扯橡皮筋,观察变形过程;•安排一个小型气球压缩机器,在孩子们的操作下让气球慢慢被压扁,然后放开气球,观察它的运动;结束环节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商议当今天的主题已经,再次总结今天讲述的内容,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弹性物体,并尝试理解其运动和特点。

教学效果本课用有趣的实验操作和生动的例子,让孩子们感受和理解弹性物体的运动和特点。

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孩子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科学活动主题:弹性科学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的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2.探索不同材料的弹性特性,并了解其应用。

3.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活动步骤: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开启学生对弹性的思考。

例如:“你们对弹簧和橡胶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吗?”“有没有看到自己周围有弹性的物体?”等等。

实验探究:1.实验一:弹性比较材料:橡皮球、小木块、橡皮筋、皮球等步骤:-将每种材料逐一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材质,然后询问学生每种材料是否具有弹性。

-让学生提出预测并逐个测试这些材料的弹性。

学生可以用手指按压或拉伸这些材料来观察它们的弹性特点。

-学生记录每种材料的弹性表现,并在比较实验后总结出结果。

2.实验二:橡皮球弹力测试材料:橡皮球、测量尺、笔和纸步骤:-学生先测量一个放松状态的橡皮球的直径,并记录数据。

-学生用手指按压橡皮球,然后逐渐逐渐加压,直到球形变形。

学生记录下变形前和变形后的直径。

-将橡皮球放松和恢复其原状,再次测量直径,并记录数据。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并总结如何利用实验数据来判断橡皮球的弹性特点。

实验分析:1.基于实验一的结果,学生可以总结不同材料具有的弹性特点,并讨论不同材料的弹性对不同应用的适用性。

2.基于实验二的结果,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橡皮球的弹性特点,并探究恢复力与变形程度的关系。

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继续探究其他材料的弹性特性,例如橡胶带、弹簧等。

2.学生可以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弹性材料,然后测试和比较其弹性。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例如:“你们能在生活中找到哪些具有弹性的物体?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到弹性材料?”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弹性》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弹性》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弹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与形状、材质等因素的关系。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弹力球若干,测压尺子,实验记录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讲台前背景板,纸、铅笔、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幼儿的兴趣,如:展示一个弹力球并让幼儿试着把它压扁,然后观察它恢复原状的过程。

问:弹力球为什么会恢复原状呢?2.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问:为什么弹力球能恢复原状?有哪些其他物体也有弹性呢?3.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探究,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弹性。

步骤:①让孩子按小组自行摆放好实验材料。

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如:橡皮、皮球、纸团等)进行实验。

③记录下各个物体的特点、实验结果等。

4.实验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引导幼儿总结物体的形状、材质与弹性之间的关系。

5.引导学习(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具体问题:“为什么橡皮擦具有较好的弹性?”,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并尝试给出答案。

6.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图示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重温幼儿所学的内容。

7.总结反思: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或小组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可以逐渐认识到物体的弹性与其形状、材质等因素有关,培养了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弹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灵敏调整教学步骤、促进学习者自我探索等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更轻松、更活跃、更有趣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弹性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重以学生的思想、能力、兴趣和个性为主线,免除单一式教育,强化教学多元化,使学生在更为活跃、实践熟练和情感深刻的环境中获得乐趣,发扬创新精神。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优点。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注重弹性设计,即以学生为主体的,闭合性、开放性、个性化的多元化教学。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通过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集体中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同时,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着重考虑学习过程中情感、心理方面的独特性,充分发掘课程内在的弹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注重生活和实践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强调互动、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集体和个人双重意义上进行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有这样几个优点:一、它注重学生的发展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抛弃了单一、刻板、机械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它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辅助学生发掘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具有新颖、有趣和有用的特点,学习内容形式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借鉴和互相学习,在共同的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发展。

二、它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活力四射的弹性教案设计主要体现在其教学内容上,以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和思想发展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传达知识,而且发掘实际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深刻领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管理和独立思考能力。

理科教案:学生动手探究弹性运动

理科教案:学生动手探究弹性运动

弹性运动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许多领域。

学生在学习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弹性运动,我们提倡学生动手探究的方法。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弹性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
选取一根长度为2m左右,直径约为1cm的弹性棒,将其中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悬空。

2. 实验过程
让学生轻轻地将弹性棒向下拉,拉动弹性棒,快速松开。

这时,弹性棒会发生弹性运动。

让学生观察弹性棒在运动中的变化,以及它与桌面的相互作用。

3. 实验记录
让学生用笔和纸记录弹性棒的运动轨迹,以及它的形状变化。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弹性棒在拉动时,存储了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在松开时被释放,使弹性棒发生弹性运动。

(2)弹性棒的弯曲程度越大,储存的弹性能量也越大。

(3)弹性棒在弹性运动中,会不断地反弹,每次反弹的幅度会逐渐减小。

(4)弹性棒与桌面之间互相作用,使弹性棒的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其不能无限制地反弹下去。

5. 实验拓展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弹性运动的特点,比如通过变换弹性棒的材质和直径,观察弹性运动的差异。

学生动手探究弹性运动,不仅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验证,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弹性运动的规律,掌握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弹性力量》教学设计完美版

《弹性力量》教学设计完美版

《弹性力量》教学设计完美版弹性力量教学设计完美版
前言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弹性力量的概念,并提供实践机会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 理解弹性力量的定义和作用
- 掌握弹性力量的计算方法
- 运用弹性力量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背景
在介绍弹性力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1. 力量:力量是物体相互作用时的表现,它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2. 弹性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能力,即物体在受到力量作用后能够恢复到原始状态。

3. Hooke定律:对于弹性体,它们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而弹性力量则是由Hooke定律所描述的。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概念
- 向学生介绍弹性力量的概念和作用。

- 提供具体示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弹性力量。

步骤二:计算弹性力量
- 解释Hooke定律的公式(F = kx)以及其中的各个变量的含义。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解决一些计算弹性力量的问题。

-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步骤三:实践机会
- 在实验室或户外环境中设置若干实践场景。

- 学生根据所学的弹性力量知识,设计实验并记录数据。

- 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结论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掌握弹性力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请记得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进行调整,以确
保最佳教学效果。

祝教学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弹性?理论阐述:《标准》在“教学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教学设计也要体现一定的弹性。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进行选择、安排与规划。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

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它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不少教师围绕媒体而展开课堂教学的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业非常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因而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看,制定教学目标和实施评价在教学系统中分别具有前瞻和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说:弹性,“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如弹性立场、弹性外交、弹性工作制……”,可见,弹性就是一种灵活性。

“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也是一种选择性;可选择多,也可选择少。

弹性意识,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因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

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课堂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弹性呢?1、深刻理解《标准》,教学目标具有伸缩性新课程总体目标要求课程设计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立足于基本知识的形成与掌握、能力的提升、情感的体验,丹学生知识的形成有快慢,获取的途径可以是自主学习,可以是合作交流领悟,也可能是师者点拨——因为学习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知识的掌握有深浅,能力的提升有高低,情感的体验有多少,所以目标的制定宜粗线条,为大致的框架,具有伸缩性。

2、融会贯通教材单元内容,知识结构具有互动性这里的单元内容,主要指相关知识的前伸与后延内容。

它是跨年级的,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跨越知识与生活界限的。

教师只有知道前面教过什么,后面要学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其它学科有没有相关内容,生活中如何应用,等等,整个知识体系脉络清晰了,才能整体把握并有机联系。

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严密而又严谨,教师只有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断搜集、整理、深入跨领域,课程设计才更符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更能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3、宏观调控知识落点,流程设计具有层次性不同的学生,知识的起点是不相同的,他吸纳知识的容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所以,教学起点应大众化,再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安排内容,把握好知识的落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带动与提拔,达到以基础知识不变而应万变的境界。

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资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能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开放情境问题,操作活动具有自主性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源于需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问题,易于学生接纳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

课堂上,无论是知识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策略,还是问题结果,适时留有余地,给予学生自发探索的空间、自主思考的时间、自我选择的机会;在“是否”之间的充分辨别与辩论,是学生透彻掌握知识的最好时机。

5、充分把握课堂发展,知识生成具有预见性文本教材是呆板的,学生却是灵动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念与不同的思考方式,同一知识的获取、反馈的信息是各不相同的。

作为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纵观学生知识获取的各种变化从而做出敏锐的反应,动态的课堂考验的就是教师的教育机智灵活与否。

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换位思考、周密地预设、模拟操作,让教学高潮得来全不费工夫。

6、多元了解学生状态,整体评价具有全面性我们的课堂,主要是学生探索知识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挣扎、共同获得灵感的过程,是教师巧妙设计、点拨创造的过程;在多元交织中,更显学生常态:学生的知识把握、习惯培养、为人处世、个性特点、精神面貌、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显露无遗。

只要有学生活动,就要有规范的观察、计划与考核;生生之间加强了解,师生之间更需要加深认识,这样的评价有片面性,更利于和学生做交流工作——这一切都决定着他的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应处处“以生为本”,体现弹性,意即灵活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境界;捆住了手和脚的课堂,知识是能成功灌输的,而作为人的体验却是无法替代的;因为人的精神动力所在,恰好就是发自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弹性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这种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案例1“如果你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片段赏析核心环节1(1)实际问题一:11月中旬,学校将组织同学们秋游,其中一种方案每人需要49元。

请算一算,我们班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元钱?①明确班级人数共52人;②学生自行列式49×52解答;③集体交流算法:第一种方法:49≈50得49×52≈2600(元)第二种方法:52≈50得49×52≈2450(元)第三种方法:49≈50且52≈50,得49×52≈2500(元)第四种方法:49×52=2548(元)(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的方法是怎样的?小结估算技巧与方法:就是把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当做口算乘法去做。

②你认为那种方法最好?核心环节2(1)实际问题一扩展:照样子请算一算,我们年级大约要准备多少元钱?①根据预习情况明确各班级人数:8班53人,9班52人,10班47人,11班52人;计算本校四年级总人数为204人。

②学生自行列式49×204解答;③集体交流算法:第一种方法:49≈50且204≈200,得49×204≈10000(元)第二种方法:49≈50得49×204≈10200(元)第三种方法:204≈200得49×204≈9800(元)(2)引导学生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方法是怎样的?再增加位数呢?哪种估算方法最好?10000元够吗?方法:将因数四舍五入看做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整千数等再去乘;回顾所学加减乘除法估算,实质类似于口算。

用精算49×204=9996(元)。

结果比对,10000元够了。

(3)讨论:根据你的实际生活经验,你认为四年级应准备多少元钱最合理?(4)归纳估算原则:计算简便,符合实际。

强调:钱数问题一般多估。

核心环节3(1)实际问题二:我们全校都饮用了纯净水,我调查发现饮用水公司一天大约平均给每个班送3桶水。

请同学们算一算:全校一天需要多少桶?一个月呢?一年呢?①小组探究交流:根据预习情况明确学校班级总数:共7层楼,每层楼4个班,共28个班。

学生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解答。

②集体汇报交流:因4×7=28(个),28×3=84(桶),所以列式为:84×31,84×30,84×29,84×28集体交流算法。

(2)提问:如果你是校长或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会怎么估算?你是学生呢?(3)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总结:估无定法!估算时尽可能变动大树而不动小数,这样估算的结果比较接近准确值。

(4)试试:一年呢?84×365,84×366或在上题基础上乘以12.案例1评析“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方法;二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方法;三是拓展,合理地解释结果的存在性。

本案例核心环节1旨在解决第一个内容。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生感兴趣的秋游本班准备钱数内容着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的交流对比,使学生掌握估算技巧与方法,渗透优选法。

核心环节2旨在解决第2个内容。

实际问题一延伸,通过解决学生秋游四年级准备钱数问题中不同解法对比,总结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方法并推广;进一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探究问题合理化结果后,归纳出估算的原则。

核心环节3旨在解决第3个内容。

饮用水公司月送水数量估算问题,从一天至一个月、一年量的系列计算,综合性极强,学生自主操作性也强。

这题融合了对一个月日期总数的把握,如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均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只有思考力特别周全且细心的同学才能完整解答,故特意安排小组探究活动再集体汇报交流;一旦答案不完整、又有不同的人不同的解法与解释补充,争辩越激烈越好,激发高潮!又从“如果你是”不同角色转换,每种估算结果都有存在的理由,换位思考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更是加深了对结果合理化存在的解释与估无定法的认识,也找出了估算中差别大的原因以及避免该情况发生的解决方法。

而一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照上述类推,迎刃而解!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弹性,上述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可取之处。

(1)紧扣《标准》,真正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分层教学,真正让新课堂理念落实到位。

本课教学目标起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活点为交流实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亮点为讨论估算结果存在性及合理化。

具有伸缩性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课堂真实的探究活动,决定了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学习收获;教师真正起主导作用。

(2)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有数学的味道。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方法与所学含两位数乘法、一位数乘法等估算方法对接并延伸,估算与本章刚学完的口算、笔算紧密结合,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感,体现了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掌握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原了数学的本质。

(3)开放情境问题的设置,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操作空间。

一切的数据来源于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真实可靠,更加强了学生对班级、年级和学校的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关怀。

知识获取的过程学生既具有自主性,又有学习他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亲身经历形成的知识,才是学生能有效理解与掌握的知识。

充分了解了教法与学法,师生与文本定位恰到好处,知识预设与生成很精彩!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思想,体现了对人评价的开放性。

分数不是决定人才的唯一,课堂中打造的每一个学生的亮点都可能成为改变他们人生的动力!总之,思想决定行动!精心的教学弹性设计师课堂实施成功的前提与保障,是新课程改革成功奏响的第一乐章,需要教师的用心思考与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