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3)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创作的背景;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与手法;2. 诗人的情感变化;3. 诗歌的背景与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把握;2. 作者情感的剖析;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诗歌原文;3. 相关资料卡片;4. 课堂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拟行路难》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行路难”、“江湖”、“明月”等;(2)解读诗歌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等;(3)剖析作者情感,理解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矛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及文化价值。
6. 课后作业(1)背诵《拟行路难》;(2)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描写“行路难”的诗歌,如《登高》、《行路难·其四》等,进行比较阅读;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拟行路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行路难”。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诗歌内容,完成填空题:(1)《拟行路难》的作者是____;(2)诗歌主题是____;(3)诗歌中的意象有____、____、____等。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拟行路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初中学过的一首诗,李白的《行路难》,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本是乐府杂曲,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提问:这里的行路难指的是什么?是交通堵塞吗?明确:还指人生道路,具体说坎坷就是作者做官、施展抱负的政治之路不平。
提问:面对此种境况,作者也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忧郁悲愤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豪迈可是作者最终的选择是什么?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困境,仍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相信未来可以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同样是写怀才不遇,鲍照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情。
二、《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三、读诗:1、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写标题)酌酒踯躅2、请同学们齐读四、分析诗歌内容:1、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哪句诗直言诗人之“愁”?“安能行叹复坐愁”·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这个“愁”字。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
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
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
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有《鲍参军集》传世。
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
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
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
拟行路难教案6篇
拟行路难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拟行路难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拟行路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拟行路难》。
(2)理解《拟行路难》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拟行路难》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拟行路难》。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鲍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拟行路难》的诗意和主题。
2. 《拟行路难》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拟行路难》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诗歌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拟行路难》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鲍照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拟行路难》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拟行路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拟行路难》的主题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拟行路难》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拟行路难》。
(2)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鲍照的其他作品,如《芜城赋》、《玉台新咏》等,探讨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拟行路难》在古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七、课堂互动1. 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提问并解答关于《拟行路难》的问题。
2. 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教案(精选3篇)
《拟行路难》教案(精选3篇)《拟行路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成人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一、读懂大意要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二、知人论诗1、联想比较,就全诗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2、示范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①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
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拟行路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拟行路难》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认识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拟行路难》的文意,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教学难点: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拟行路难》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理解文意,体会作品情感。
3. 讲解:分析《拟行路难》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达技巧,解读作品中的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拟行路难》的文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拟行路难》,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3. 选择一首古文诗歌,进行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拟行路难》的文意、技巧和主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权威的信息来源。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文。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情感和哲理的深入剖析。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技巧。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4. 运用启发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1.2 提问:同学们对“行路难”有什么理解和感悟?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2 布置思考题: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
3.2 各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4.1 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翻译。
4.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进行剖析。
5. 课堂练习5.1 让学生运用所学,自行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5.2 分享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拓展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拟行路难”的理解和感悟。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的诗篇;(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3)能够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3)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读;(2)诗中深层次情感和哲理的把握;(3)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进入诗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韵律和意象;(2)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拟行路难》;2. 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心境。
2. 互动提问: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共3篇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共3篇《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1《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拟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全篇采用“比兴”手法,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天上云霞、人物情感等,来展现出作者思乡之情、壮志凌云的激情和拼搏奋斗的决心,是唐诗中的一件精品佳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之李白及其诗歌创作风貌。
2.通过分析《拟行路难》的篇章结构,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
3.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4.读懂《拟行路难》这篇唐诗,领略其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 欣赏李白所作《将进酒》全篇,并对李白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第二步: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步: 讲述《拟行路难》的创作环境和意义,以及其中的比兴手法。
第四步: 分析《拟行路难》的篇章结构,为孩子们组织阅读提供指引。
第五步: 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别负责该诗某一篇章部分的分析,让学生在与同伴间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进一步深化对诗歌艺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以互动体验为主要特点的情境化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英语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领悟它传达的思想情感。
六、家庭作业1.阅读李白代表性的一首诗歌,对其进行分析。
2.在《拟行路难》的比兴手法中,挑选其中两三个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意思。
3.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撰写一篇文章。
4.背诵《拟行路难》的某一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拟行路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古诗词美的艺术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体验中,拓展自身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理解和运用比兴手法来研究诗歌,为学生今后的文化学习和应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拟行路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在教师帮助下,更加深入认识古代文学,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古诗词艺术魅力的独特之处。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篇一」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李白《行路难》教案。
二、教学要求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3.背诵本诗三、李白生平及其创作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
”——北宋徐积《李太白杂言》1.李白的生平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长安时期(42至45岁);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11年内,“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应邀参加永王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不久流放夜郎。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准备北上讨伐安史叛军,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当涂病逝。
2. 李白的思想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赏析《拟行路难》)一、导入。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鲍照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拟行路难》,看一看这些庶族寒士的心态。
二、作者作品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
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清新俊逸。
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三、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四、题解拟:仿照、摹拟《行路难》乐府旧题,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即:仿照《行路难》言仕途艰难,抒怀才不遇愤懑之情的乐府诗。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五、鉴赏诗歌原诗意译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拟行路难》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拟行路难》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诗歌感受作者“愁”情。
2、比较阅读,体会李白鲍照的人生困惑和面对现实不同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感受作者作者“愁”情,体会面对人生困惑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鲍照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
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元嘉期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
孝武帝即位后,任临海王刘子项的前军参车、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
后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有《拟行路难》18首。
(二)题目解说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
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
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此诗是第四首。
(三)写作背景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二、学习过程任务一:诵读诗歌感受“愁”情任务设计:1、诵读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读诗,用诗中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愁3、诗歌开头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说“人生亦有命”,似乎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①诗歌开头两句由泻水于平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引人感悟。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鲍照的一首诗作。
鲍照这位诗人我们可能觉得很陌生,但是杜甫、李白我们很熟悉了吧。
我们来看一首诗——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其中称赞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用鲍照诗作的成就来赞扬李白,可见对鲍照诗作评价之高。
那么,鲍照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何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青史留名、为人们所熟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鲍照的《拟行路难》,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情。
诵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学习目标】1.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 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学习过程】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掌握相关资料预习检测(自主学习)1. 给下列重点字注音:鲍()酌()踯躅()2. 解题:《行路难》是(),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首,歌咏()。
本文是第四首。
3. 了解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认真阅读“资料链接”,用一句话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可以用“虽然??但是??”的句型。
)鲍照一生虽然才华横溢、诗文有盛名,且少有壮志,思求报国,但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
所谓“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4.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大意。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的命运也是既定的,怎么能总是这样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一曲《行路难》,歌唱声又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多说什么了。
二、精读,披文入情,咀嚼文字,体悟情感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前面,我们已经扫清了文字障碍,初步把握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揣摩诗歌的语言,深入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一)自由诵读诗文,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人情感:“愁”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这个“愁”字。
拟行路难(其四)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选题背景《拟行路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大型长诗,全诗共1077字,体现了诗人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的失意与苦闷。
诗中诗人决定出行,却遭遇重重困难,最终选择放弃出行的主旨也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失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叙述《拟行路难》的主旨和情节。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与当今社会的联系。
3. 能够感受并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4. 能够通过诗歌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通过课前朗诵《拟行路难》,让学生先感受一下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语感和文化审美能力。
2. 教师讲授通过PowerPoint或黑板、白板等工具,结合学生已知的常识和语言表述方式,让学生先了解背景及文化内涵,再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语言技巧、结构和艺术特色等。
3. 课外拓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默写和朗诵,以及结合古诗评析训练,在阅读和学习中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场景设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加强感性体验。
2. 交际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讨论,增强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3. 体验教学法:通过诗歌朗诵和默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艺术魅力,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将课前布置好的预习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理解背景及文化内涵,并准备好诗歌朗诵。
2. 情景体验教师通过讲解唐代的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背景及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情境,加强感性体验。
3. 交际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互动,交流每个人对于诗歌中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抗争精神;(2)认识到了解历史背景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把握;(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分析;(3)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 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适当引入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拟行路难》;3. 了解作者鲍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推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拟行路难》,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了解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能够深入解读诗文,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这本书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文艺审美能力。
赏析指导部分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准备微课,传授思维导图制作技巧,布置预习任务
用互联网查阅陆游的相关知识,查阅《书愤》的相关知识。自主阅读,学习批注读书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微课、ind思维导图软件。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PPT、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作业及评价
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文;(2)了解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拟行路难》全文;(2)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作者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2. 运用对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 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生动形象地阐述诗文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拟行路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实践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拟行路难》,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拟行路难》;2.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列举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3.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人生道路探索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拟行路难》的背诵和默写情况,评估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2023年拟行路难课件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3篇)
拟行路难课件拟行路难教学设计篇一《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围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这一单元共有十首诗歌,这一节课我定的题目是《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意思是通过《拟行路难》这首诗歌的学习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在当时,门阀世族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虽较两晋有所削弱,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维护着本阶层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鲍照出身寒素,自称“孤门贱生”(《解褐谢侍郎表》)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王国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的小官尽管他的才华在当时已经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死后无传,可见其地位的卑微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鲍照的拟作,多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抗争精神,代表了寒士的呼声《拟行路难》其四就是其中的代表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但满腔的悲愁岂能是区区杯酒所能驱散?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人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人将怨愤不平,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抗争,以及备遭压抑后无可奈何的矛盾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大部分学生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不浓,欣赏诗词的`能力停留在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这一层面,不懂得如何挖掘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欣赏诗词的方法所知甚少这一节课,我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知人论世,提高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阅读诗词的兴趣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拟行路难》的欣赏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围绕这一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了解诗歌的内容(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4)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激情走进课堂(2)突出教学重点,从《孟子·万章》中强调“知人论世”,从学生收集的材料汇总中强调鲍照生平,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强化“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3)诵读法,小组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准确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重点]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设备的参与中找到成就感,找到阅读的乐趣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有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己理解诗歌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读诗歌,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挖掘诗歌内涵课后,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方法阅读其它诗歌作品,锻炼自己阅读诗歌的能力1.导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抱怨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可见机会之难求!在现实生活中,机遇同样是稍纵即逝,难以追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能把握住吗?【多媒体显示】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从注解中诗人所处时代寻找答题角度,导入欣赏诗歌之方法知人论世2.运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以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多媒体显示】(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赏析能力3.术语解释知人论世【多媒体显示】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一些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多媒体显示】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在当时,门阀世族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虽较晋代有所削弱,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维护着本阶层在政治上的垄断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的,他出身寒素,自称“孤门贱生”(《解褐谢侍郎表》)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始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王国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的小官尽管他的才华在当时已经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死后无传,可见其地位的卑微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鲍照的拟作,多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神,代表了寒士的呼声《拟行路难》其四就是其中的代表5.赏析诗歌(2)用小组讨论法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四)》①整体把握:探讨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世界?讨论后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不屈的抗争精神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后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3)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讨论后明确:以非常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4)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我们该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强烈的苦闷、不屈的抗争精神、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讨论后明确:源于罪恶的门阀制度寒族士人普遍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激,决不仅仅是鲍照的个人牢骚和私愤,而是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3)总结本节课教学要点并布置课堂作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鲍照《拟行路难(六)》【多媒体显示】《拟行路难(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幕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6.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诗(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写一段500字的赏析文字【多媒体显示】行路难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拟行路难课件拟行路难教学设计篇二下午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拟行路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六大板块来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夫人为我们讲了一个苦恋的故事,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下面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看看他烦恼的是什么,(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 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文题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三、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播放伴奏,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
四、诗歌鉴赏
1.师问: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
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师问: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3.师问: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
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师问: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5.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明确: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1)作者情况:;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
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拓展: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抨击悲愤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