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杭州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书画家在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时刻,如果受到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破坏了兴会,往往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
这类事情,在文学艺术史的记载中,在实际生活中,都并不罕见。
作为欣赏把玩对象的书法绘画作品,最精致的摹本也赶不上最朴拙的真迹,后者所具有的自然灵气是精工巧匠和先进技术无法复制的,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灵气的存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使它的知音每一次欣赏都能获得新的乐趣。
②为了合理充分地解释类似现象,需要注意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③在艺术创造、科学研究中,一个新颖而深刻的构思的萌生,一个开创性观点之闪露端倪,常常有着或长或短的将出而又隐的微妙曲折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主体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胸中骚动涌起、挣扎折腾,好像只要稍微伸伸手就可以采撷到一颗最硕美的思维之果。
可是,当他热情亢奋、兴高采烈地抬手举足,想要把心之所思确定下来,物化为可视可闻、可传达可交流的实体的时候,忽然又觉得身躯绵软、视界模糊。
他这才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飘渺恍惚、迷离闪烁的影子。
那个影子的存在是如此之真确,正以不可抗拒的强大磁力吸引着他,使他梦魂牵绕、寝食不安。
那个影子的存在又是如此虚幻,他一次又一次地抓握,却总是两手空空。
④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主体对其内心状态的一种自我觉知,是找不到确定对象的觉知,是对于“空”、对于“不存在”、对于“缺口”的觉知;同时,又是强烈的具有很大能量的心理之流。
我们把这心理状态称之为有意义的空白。
⑤“有意义的空白”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心理现象,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自己内心“空缺”的感觉的敏锐程度,以及突破“空缺”的愿望的强烈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而思维的创造性的大小高低正与此相关联。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tuó)恣意妄为(zì)B. 雕梁画栋(diāo)震耳欲聋(zhèn)C. 沧海桑田(cāng)比比皆是(bǐ)D. 美轮美奂(lún)荡然无存(d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老师的辛勤教导。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一直上不去。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才能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C. 她的能力确实出类拔萃,是我们团队的中坚力量。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令人热血沸腾。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去了北京,明天又要去上海。
”B. “这个月我挣了三千元,还欠了五千元。
”C. “我想去图书馆,你呢?”D.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比喻)B.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拟人)C.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比喻)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夸张)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
”改句:“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是他。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 B. 原句:“他的成绩提高了。
”改句:“他的成绩被提高了。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C. 原句:“我们明天去公园。
”改句:“公园我们去明天。
”(定语后置)D. 原句:“他一直努力学习。
”改句:“努力学习他一直。
”(状语后置)7.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失利,感到非常沮丧。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2023-2024学年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年级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9道大题,34道小题;答题纸共3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命题人:邢永利审题人:汪文龙Ⅰ卷模块检测(50分)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红烛》)(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峨日朵雪峰之侧》)(3)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致云雀》)(4)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百合花》)A.zhǐqìbìng jiànB.zhīxiēbìng jiānC.zhīxiēbìn jiànD.zhǐqìbìn jiā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B.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辩。
(《致云雀》)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篷松松的刘海。
(《百合花》)D.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哦,香雪》)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遏:阻止。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霜天:霜雪降临的冬日。
C.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
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huàn)沦为笑柄(bǐng)B. 鸿篇巨制(zhì)翻箱倒柜(gài)C. 纵横捭阖(bǎi)融会贯通(huì)D. 瞒天过海(mán)风驰电掣(ch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问世。
B. 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D. 由于天气的原因,原定于明天的比赛推迟到下周。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宛如一座七彩的桥梁。
B. 他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中辛勤地采集。
C. 那笑声,如同一串串银铃,在山谷中回荡。
D.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踌躇满志,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B. 这本书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
C. 她虚怀若谷,从不自满。
D. 那位专家娓娓道来,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就是行动林清玄爱,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说:“爱就是包容。
”我认为,包容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爱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奶奶提着很多东西,行动不便。
车到站了,老奶奶还没有下来,车上的乘客都开始抱怨。
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主动帮老奶奶拿东西,然后搀扶她下车。
他的行动让车厢里充满了温暖。
爱,就是帮助别人。
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这就是爱。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膝盖破了。
我立刻上前,帮他包扎伤口,并送他回家。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帮助,但我相信,这份爱会传递下去。
爱,就是关心。
关心他人,关注他们的需求,这就是爱。
24学年七宝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每空1分)(1)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动静结合,体现秋日生机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大学学生会主席在迎新仪式上的发言片段,以下4处画线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甲】B. 【乙】C. 【丙】D. 【丁】3.下列各句中的“多少”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中的“多少”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在江边,风吹来江心的气息,也传来历史的况味。
据说明朝崇祯年间,夏口修拦水长堤,有艺人胡某在挑工、船夫、农人中说书。
湖北评书多说三国故事、水浒英雄、隋唐好汉、岳家将,尤善于诉说草莽英雄的事迹。
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百姓听评书,每每听到刘备败走便暗自垂泪,听到曹操大败则喜不自禁。
其中有“风”,古风。
古风亦好风也。
A.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
(17分)材料一:①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黑神话:悟空》是一款单机动作冒险游戏,由中国游戏开发商游戏科学于2018年立项,足足历时6年开发完成。
游戏上市首日,热度迅速破圈,相关话题在抖音、微博等多个平台榜单上均位居前列。
②玩家的游戏体验如何? 网友“某梁”的游戏体验可以代表不少人的心声:中式美学音画体验,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优美的自然风景、随着光线呈现不同色泽的怪物毛发、炫酷的法术特效,让玩家感叹:“妥妥的电影大片级享受。
”战斗时激昂的鼓点、旅行时如同流水淙淙的配乐,高品质的游戏配乐让玩家直观感受到中式音乐美学的魅力。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5分)(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
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B. 恣意(zì yì)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毅力(yì lì)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D. 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使我们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兴趣小组。
C. 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D.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感到身体疲惫不堪。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悦耳动听。
B. 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嚼蜡。
D. 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勇气可嘉,敢于攀登高峰。
B. 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举起千斤重物。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简直像坐火箭一样。
D. 她的美丽令人陶醉,仿佛是仙子下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爱民、爱家,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勿忘初心。
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月明风清,柳暗花明。
C.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用法与现在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暮去朝来颜色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不齿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吾尝终日而思矣C.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可怪也欤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②枉用相存(保存,保留)B.①而绝江河(横渡)②冰泉冷涩弦凝绝(断,停顿)C.①圣人无常师(老师)②吾师道也(学习)D.①其皆出于此乎(产生,发生)②其出人也远矣(超过)4.下列选项中,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下列各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士,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教他们书法,帮助他们学习断句。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己所作,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韩愈,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尊为“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 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课内知识考查(每题2分,12小题共计24分)1.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食野之苹苹:青草②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洲B.①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②如今有谁堪摘?堪:可以,能够。
D.①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②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望2.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契阔谈讌契阔:久别重逢②落木:落叶B.①户庭无尘杂尘杂:灰尘杂物②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②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蓝色单衣,唐代地方官员的服色D.①虚室有余闲虚室:静室。
潦倒:漂泊沦落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从容自然的样子②水澹澹兮生烟澹澹:水波平静的样子B.①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内心悲伤的样子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C.①云青青兮欲雨青青:黑沉沉的样子②凄凄惨惨戚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形容风声4.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①低眉信手续续弹,C.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②出类拔萃5.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B.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C.①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①秧根未牢莳未匝②绕树三匝,何枝可依?6.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未若柳絮因风起C.①忽魂悸以魄动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初为《霓裳》后《六幺》7.下列选项中全为通假字一项是()①契阔谈讌②樯橹灰飞烟灭③曲终收拨当心画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⑤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⑥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8.下列各项两句中划线的词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B.C.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①乌鹊南飞②浔阳江头夜送客9.下列各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②渌水荡漾清猿啼B.①失向来之烟霞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C.①整顿衣裳起敛容②梦啼妆泪红阑干D.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0.下列各项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①唯有杜康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B.①身登青云梯②主人下马客在船C.①一夜飞度镜湖月。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郑州一中2021—2022学年上期中考24届高一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这个字人人敬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
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
《诗经》有一句:“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中“睆”的意思是明亮。
“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
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骍"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鸿篇巨制畏首畏尾C. 风和日丽沦为笑柄D. 面面俱到亘古不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由于连续降雨,这场运动会不得不推迟。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时。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
B. 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打篮球。
C. 他昨天去了北京,今天下午回来。
D. 他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跑得快,像离弦的箭一样。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捧腹大笑。
B. (非常)喜欢音乐,他每天都会弹奏吉他。
C. (非常)努力学习,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非常)辛苦了一整天,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是:()A. 博大精深B. 无边无际C. 高深莫测D. 漫无边际8. 下列成语中,形容事物非常多的成语是:()A. 漫天要价B. 人山人海C. 美轮美奂D. 鱼龙混杂9.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
B. 他工作认真,像蜜蜂一样勤劳。
C.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D. 这条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生活简朴。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情深意重(zhòng)C. 赏心悦目(yù)D. 满载而归(z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为了使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C. 这篇文章虽然观点鲜明,但论证不够充分。
D.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观众和教练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妙手回春C. 精卫填海D. 喜出望外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匹黑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田野间。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改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
B. 原句: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改句:脸色变得苍白的是他。
C. 原句:我们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改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这是我们的义务。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改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难找到。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看见老师正在讲台上讲着课。
B.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C. 我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喜欢旅行。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产品已经上市,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C. 他身体不好,需要好好休息。
D. 那个画家画了一幅很美的画。
8.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勇敢无畏,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B. 那个班级的纪律很好,同学们都很有礼貌。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杭州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③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如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如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
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
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⑤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广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说明: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试卷类型、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若我们分析一个农村社会组织,在一般人民,文字的用处是很有限的。
在天天见面的团体中,知识的传递,言语自然比文字为简便而切实。
人口流动率低,因地域上的隔膜而利用文字来传递消息的需要当然亦少,所以信札在农村是不常见的。
社会不在激变之中,在时间上所发生需要记忆的事非但少而且需要记着的时间亦短,需借文字帮忙之处因之不多。
若是“文盲”比“不文盲”的人在生活上并不吃亏时,当然不愿费本钱来“治盲”了。
我并不是说在乡村中文字没有用处,只是普通人民用着文字的地方很少。
一乡的领袖则需要较深的文字知识,因为他是一乡的顾问,有重要的信札须由他代笔。
以前的私塾制度是在这种社会需要之下发生的。
那些贵族性质的“西席”式私塾是专门造就成一乡的领袖。
所以在学的时期较长,那平民性质的“开门聚徒”式私塾,年限随学生自己决定,平时若工作忙碌尽可随意不去上学,识几个字就算了。
到民国二年私塾被学校代替了,在这个时期,教育制度并没有标准化,小学教员可以独出心裁来决定教材。
江村的小学就由一位做过“西席”又受过“师范”训练的乡绅主持。
他和我追述他当时的教材说:“我觉得一个小学毕业生一定得会应付社会上普通文字的需要,至少要会打算盘,会写红白份子,会记账,会写条子。
所以我到小学三四年级就专门教他们这些实用的事。
”到民国十七年,江村的小学教员换了位新式师范的毕业生。
一个在新式师范毕业的人,连自己都不会算账,不会写份子,这是无可讳饰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本地”社会组织中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正确答案: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赁屋诧异百折不绕民不聊生B诚絷不惮砥厉品格一事无成C辗转旗帜突飞猛进干练坚决D尸骸宏流陨身不恤竭诚奉献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芜杂诽谤豁然开郎轻轻抹去B纷繁敷浅卓有成效尊敬爱载C藏蜇楔子夜啼达旦隐居修道D擂同春暮悦耳动听鹃而啼瘦3、下列词语加点字字音、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yǔ夸耀)矫.正(jiǎo )嫉.恨(jǐ)豁.然开朗(hè开阔通达)B信赖.(lài )宿.愿(sù素有的)吝啬.(shè吝惜)临风陨.泪(yūn陨落、落下)C诅咒.(zhòu)国粹.(cuì)玄.虚(xián)参差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D俏.皮(qiào)蹩.进(bié)芜.杂(wú)阴功(迷信称属于死人和死后的)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
③积极人民革命运动的洪流。
④北京大学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成为的著名学府。
A必需印象投身享誉中外B必须影响投身享誉中外C必须印象投生名扬四海D必需影响投生名扬四海5、课文中虽然两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可是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是为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A因为“所住的并非人间”——反动派凶残白色恐怖严重,所以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B因为觉得与死者毫不相干,所以迟迟未写。
C沉默是最大的蔑视,是最大的愤怒,也是最大的悲哀,所以他说不出话,也写不出文。
D因为对死难烈士的极度悲痛,又对反动派卑劣凶残的“出离愤怒”,感到一时难以表达这悲痛的感情。
6、对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运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②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A“捧”表示郑重、敬慕。
“挂”用得很准确。
但只有几张画却要一路地“挂”过去,显得寒碜可怜。
对照之下,就揭露了所谓“发扬国光”实际是自欺欺人,是非常可笑的。
行文有讽刺意味。
B“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一句反语。
它主要是讽刺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媚外求荣、欺世惑众方面又出了新花招,可算愈演愈烈了。
C在课文里,“丰富”、“大度”是说东西多而又慷慨大方。
鲁迅在这里实际尖锐指出某些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带有讽刺的意味。
D“摩登”是“现代”、“时髦”的意思,是一个反语,意在揭露国民党政府所作所为十分丑陋,令世人嗤笑。
7、没有语病的一项是①桌子上放着一只精致的茶叶盒。
②欢送会已经昨天在礼堂里隆重地召开。
③由于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刘庄的粮食平均亩产量比去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④天赋对人的发展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
⑤这封群众来信提出的问题很及时,很重要。
⑥我在后院的一个大花坛里种了一棵牡丹花。
⑦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头盖骨大约在1930年左右神秘地失踪了。
A①③④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③⑤⑦8、下边句子应插入句中何处才衔接的最好“唱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①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②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③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④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代表作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足迹》、《背影》以及《荷塘月色》等。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文坛著名的散文作家。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故乡》、《孔乙几》、《藤野先生》都选自《呐喊》。
C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颓废的文艺流派。
鲁迅先生曾撰文斥责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胡说。
D尼采,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
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
10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鸽子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A诗人把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比作自由翱翔的鸽子,表达了他们投身新文化运动的自豪感。
B全诗句子长短不论,音节参差不齐,也不讲究平仄,明显地冲破了旧体格律诗的束缚。
C全诗语言平白如话,十分口语化,不留一点文言痕迹,正体现了新诗的语言特点。
D诗人把笔墨集中在描绘洁白的鸽子在蓝天中“回环往来”,“翻身映日”的鲜明画面上,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和丰富的联想。
11解释句中加点词含义,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礼,礼遇;贰,从属二主)越王勾贱栖.于会稽之上(栖,本指居住,此指退守)B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厌,同“餍”,满足;前一个“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后一个“封”与前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资,资助)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这里作动词用;远,指郑国)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释,解除,这里可理解为“减免”;政,通“征”,征税)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推测,估计;伏,埋伏)子苟赦.越国之罪(赦,宽恕)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B晋军.函陵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1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
(我听说:大陆人在大陆居住,水边人在水边居住。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C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
(越人购买了八个美女,送给太宰。
)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1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以乱易整,不武。
D失其所与,不知。
15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君知其.难也失其.所与,不知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二、填空:1、《拿来主义》选自。
《纪念刘和珍君》选自,是鲁迅先生为而写的一篇杂文。
2、《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字,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散文。
3、《左传》亦称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主要记载了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题目是。
4、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
5、《勾贱灭吴》节选自《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三、默写:1、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2、,不仁;,不知;,不武。
3、寡人闻古之贤君,,。
4、,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向亭亭的舞女的裙。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③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④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这短文字描写的内容及景物特点是A月光下的荷塘淡雅朦胧B荷塘上的月色清晰如画C月下荷塘的荷与风虚无飘渺D月下荷塘的荷与水浓淡相宜2、这短文字的结尾写景的顺序是:→→→。
3、这段文字的结尾在描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好处是()A写出流水含情,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B写出流水悄然,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含情,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D写出流水悄然,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4、把微风送来的缕缕荷香比作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样写突出了荷香的什么特点()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5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A托物言志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文段二:①我实在无话可说。
②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③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能有什么言语?④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⑤而此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⑥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⑦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针对“长歌当哭”说的不对的一项是()A用引吭高歌或写文章、诗歌代替哭泣,抒发心中的悲愤。
B“当”应读dàng。
C“当”应读dāngD“长歌”本文指写文章,“当”是当作的意思。
2、“我已经出离愤怒了”的“出离”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超出B远离C摆脱D强忍3、对“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中的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不用“他们”,是因为这里是指社会,不是指人。
B“它们”不用“他们”,是表明反动派下劣凶残,失去人性。
C“快意”这里是形容词,“快乐”的意思。
D“快意”这里是动词,是使“我的苦痛”感到快乐的意思。
4、“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的“这”指代的是()A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B《纪念刘和珍君》一文C悲愤之情D我的最大哀痛5、这段文字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文段三:杜鹃郭沫若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相思,血是满山踯躅;可怜,哀婉,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中成了爱的象征。
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属于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善于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