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说明: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叨天(dāo)恓惶(qīhuáng)夤缘(yín)相濡以沫(r ú)B、戕灭(qiāng)聒噪(guō)戏谑(xuè)蜚声国际(f ēi)C、夙昔(sù)衣袂(jué)云翳(yì)含情脉脉(màim ài)D、亘古(gèn)熨帖(yù)桎梏(gù)烟波浩淼(miǎ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他的外表整洁和内心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燥不安的表情。

B、纵观世界文学,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免。

C、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辨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D、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B、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

C、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希为贵。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4、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耿耿于怀的家。

B、仿古建筑虽然也是雕梁画栋、黄瓦红墙,但是缺少基本的古建筑常识,不伦不类,令人贻笑大方。

C、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D、当一名人质实在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三暮四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第一卷(30分)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嫉妒(jí) 怜悯(mǐn)脑髓(suí) 分崩离析(xī)B、譬如(pì) 扭不过(niù) 奇迹(jì) 苍劲有力(jìn)C、裹挟(xié) 混沌(hùn) 荒谬(miù) 锱铢必较(zī)D、潜在(qiǎn)胚胎(pēi)逻辑(jí) 畏葸不前(xǐ、2.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着人们的思维方法: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着人们的情感抒发:着人们的审美趣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支配制约控制规定左右悬置B.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悬置C.制约左右控制支配悬置规定D.支配制约左右控制悬置规定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北京高一(上)期中语文(答案在最后)(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酩.酊míng牛虻.méng嘀.咕dí刚劲.jìnB.挟.持xié枸.杞gǒu倾轧.yà瓜蔓.wànC.混淆.xiáo叶.韵xié遂.心suí模.样móD.酗.酒xù扒.窃bā亚.洲yǎ弄.堂lò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搽.粉chá拂.袖fú誊.印téng浩浩汤.汤shāngB.澎湃.pài凫.水fú髀.骨bì金蝉脱壳.qiàoC.簸.箕bò滂.沱páng挨.打āi风雨如晦.huìD.恫吓.hè笤.帚tiáo雪霰.xiàn战乱频仍.ré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振耳欲聋小恩小惠涵洞幅射B.姗姗来迟歌舞声平摩挲霄夜C.契而不舍工于心计肆业恳托D.前仆后继无坚不摧部署帐篷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A.破釜沉舟合盘托出珠联璧合穷兵渎武B.按步就班当仁不让呕心沥血不径而走C.首曲一指群贤必至谈笑风声反弋一击D.铤而走险鞭辟入理竭泽而鱼如雷贯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除夕将至,小明终于买到回家的车票了,虽然是站票,但聊胜于无....。

B.这些珍贵的测绘资料在普通人眼里不名一文....,不过是论斤卖的废纸。

C.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弹冠相庆....。

D.小李犯的错误不足为训....,不用过多批评,提醒他下次注意细节即可。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是(2分)A.律诗对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要求,四联当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语文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8分)注: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2分,共计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

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

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

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

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

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下列关于鲁迅及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A.鲁迅是著名的电影表演家,有些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篇目。

B.鲁迅先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奠基人。

C.鲁迅的小说作品以嫁接西方文学风格而脱胎换骨而出,是我们的文学宝库中无法替代的经典之作。

D.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案: B2.只有飞翔的鸟儿懂得_____(“懂得”和“飞翔”成对)A.风中的流浪B.自由的意义C.天上的云朵D.飞翔的高度答案: B3.下列属于叙事文的文体特点是()A.有写实的成分,叙述人物的性格、行为和环境的变化。

B.写作者的个人感受或思想感情,重点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

C.以谈话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日记、便笺等。

D.试图通过比喻、夸张、畸变等手法表现某种精神内涵,并发挥文学与人生的高远意义。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

A. 司机大哥开车较慢,我便跟前打盹。

B. 听了王小浪的讲话,学生们纷纷涌上前去与他合了影。

C. 许多人认为学英语是难事,但小李每天坚持背100个单词。

D. 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明白,就请问教师。

答案: C5.以下区别加粗部分读音的一组是()A. 桥/qia/ 庆/ qing/B. 处/chu/ 竹/zhuzhu/C. 树/shu/ 数/ shu/D. 收/shou/ 受/shou/答案: C第二部分:填空题1.笑容满面,他迎上前来,对我亲切____________ 。

(填词,两字)答案:招呼2.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发达。

(一个名词)答案:交通3.看起来站直了,其实是在假装____________。

(三个字)答案:神气4.我们已经确定好了路线,就是____________,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下资料。

(一个国名)答案:巴西5.美食以____________见长,各种海鲜、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期中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18 分)注: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

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 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 ( 每小题 2 分, 共计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 .寥廓( kuò).B.漫溯( sù).C.瞩目( zhǔ).D.窒息( zhì).拊心( fǔ).执拗( niù).提防( dī).创伤( chuàng).峥嵘( zhēng).长篙( gāo).吮吸( shǔn).褴褛( làn).游说( shuì).青荇(xìng).雏菊( chú).弄堂( 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 .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 .清闲运用不仅是 /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 /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 /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力。

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八省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八省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含解析)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4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阳光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我独自坐在草地上,望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我的童年是在这片麦田边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麦田里捉迷藏,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看着那一片片麦浪随风摇曳。

夏天,麦田里的蝴蝶翩翩起舞,吸引着我们追逐嬉戏;秋天,麦穗金黄,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收割,体验着丰收的喜悦。

那些日子,我们从未想过未来,只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长大,离开了这片熟悉的麦田。

各自奔赴了不同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每当节假日,我们都会回到这里,寻找那逝去的童年时光。

如今,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看着那一片片麦田,心中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小伙伴们。

他们如今都过得怎么样呢?是否也像我一样,时常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乙】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和小伙伴们已经毕业多年。

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

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每当我们聚会时,总会聊起那些在麦田里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一起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

而如今,我们各自为了生活而忙碌,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已经渐渐淡去。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我的一个好朋友因为一场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我。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麦田边的夏天,我们一起嬉戏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我意识到,那些美好的时光是多么珍贵,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

于是,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那些美好的回忆,让它们永远留在心中。

我希望,当我再次回到麦田边时,能够找到那些曾经的欢笑,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友谊。

阅读上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作者坐在草地上,看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情忧伤,是因为离开家乡多年。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里的温暖》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让人感到宁静与平和的季节。

当夏日的炎热逐渐退去,凉爽的秋风带着一丝丝的凉意,轻轻拂过人们的脸颊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安静而美好起来。

在这样的季节里,有一个故事,它关于爱、关于成长,也关于生命的意义。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又宁静的生活。

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位老奶奶,她叫李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

李奶奶的丈夫早年去世,留下她一个人独自生活。

尽管如此,她却从未感到孤独,因为她的周围总有一群孩子陪伴着她。

这些孩子都是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

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会来到李奶奶的小院里玩耍。

李奶奶会给他们准备一些简单的点心,还会给他们讲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是她年轻时的经历,有的是她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还有的是她自己编的小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温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奶奶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她仍然坚持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

有一天,李奶奶突然病倒了,孩子们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到了她的床前。

他们轮流照顾李奶奶,给她喂药、讲故事,就像李奶奶曾经对他们做的一样。

几天后,李奶奶的病情渐渐好转,她紧紧地握着孩子们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些孩子的陪伴,李奶奶不再感到寒冷;而孩子们,也在这个秋天学会了什么是爱与责任。

题目: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李奶奶的丈夫还在世,他们一起生活。

B. 村里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少回家。

C. 孩子们每天都会给李奶奶做饭吃。

D. 李奶奶生病后,孩子们没有来看望她。

2.文章中提到的“爱与责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3分)3.文中画线句子“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些孩子的陪伴,李奶奶不再感到寒冷”中的“寒冷”一词有什么深层含义?(2分)4.作者为什么选择秋天作为背景来讲述这个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 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 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课内知识考查(每题2分,12小题共计24分)1.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食野之苹苹:青草②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洲B.①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②如今有谁堪摘?堪:可以,能够。

D.①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②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望2.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契阔谈讌契阔:久别重逢②落木:落叶B.①户庭无尘杂尘杂:灰尘杂物②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②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蓝色单衣,唐代地方官员的服色D.①虚室有余闲虚室:静室。

潦倒:漂泊沦落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从容自然的样子②水澹澹兮生烟澹澹:水波平静的样子B.①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内心悲伤的样子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C.①云青青兮欲雨青青:黑沉沉的样子②凄凄惨惨戚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形容风声4.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①低眉信手续续弹,C.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②出类拔萃5.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B.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C.①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①秧根未牢莳未匝②绕树三匝,何枝可依?6.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未若柳絮因风起C.①忽魂悸以魄动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初为《霓裳》后《六幺》7.下列选项中全为通假字一项是()①契阔谈讌②樯橹灰飞烟灭③曲终收拨当心画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⑤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⑥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8.下列各项两句中划线的词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B.C.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①乌鹊南飞②浔阳江头夜送客9.下列各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②渌水荡漾清猿啼B.①失向来之烟霞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C.①整顿衣裳起敛容②梦啼妆泪红阑干D.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0.下列各项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①唯有杜康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B.①身登青云梯②主人下马客在船C.①一夜飞度镜湖月。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郭沫若和惠特曼的诗歌意象群中,“海洋”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者是以影响关系存在的,惠特曼海洋诗的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提及海洋时的情感。

受儒道自然观的影响,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大海往往只是人们观赏的景象,诗人大都是借景抒情,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发乎情、止乎礼”的诗歌教义往往限制着古代诗人想要酣畅淋漓地抒情达意的愿望。

《唐诗三百首》里有很多嵌有海的诗句,如白居易写“忽闻海上有仙山”,李白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等,但海洋在这些诗里,没有像日、花、江、河那样成为诗人讴歌的正面对象,它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地理遥远的概念。

“五四”的时代精神呼唤着狂飙突进的诗风,只有充满高于人类力量的自然物象才能和这一时代精神契合。

于是,新诗的先驱们从惠特曼诗歌中汲取精神,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实践进行大胆改造。

这种创造体现在主体对大海的态度上,就是从畏惧向渴望征服转变。

古诗中海的形象表现出慷慨悲凉的在少数,表现变幻莫测、诡异奇绝居多,这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即对大海的神秘莫测的恐惧情感与隔膜态度。

惠特曼诗中满是由气势恢宏的大海激发而出的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毅力,给了郭沫若等很多现代诗人以很深的启发。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展现出海洋的博大神秘、势不可挡的气势。

相比于古诗中温柔婉转、发乎情止乎礼的抒情,郭沫若诗中的海洋之形、声、味以直观真切的感受洗涤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高一语文第一册期中考试试卷、答题卷、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册期中考试试卷、答题卷、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册期中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宿.(sù)命漪.(yǐ)沦隽.(jùn)永拜谒.(yè)B.一幢.(dòng) 绽.(zhàn)放拙.(zhuó)劣迥.(jiǒng)异C.蝉.蜕(chán) 横亘.(gèn) 纤.腰(qiān) 恪.(kè)守不渝D.梦寐.(mèi) 翌.(yì)日禁锢.(gù) 殉.(xùn)情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母亲的脚印也踏遍了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

B.下午放学后,几个校电视台的小记者来高一年级就此问题采访了年级组长。

C.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在研究是否批准在我国仅存的两条自然生态河流之一——怒江上修筑众多大坝。

D.《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台湾作家李乐薇的著名散文作品。

4.下面一段话,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山是不动的②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③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④那是光线加强了⑤当花瓣微微收拢⑥是早晨来到了山中⑦那就是夜晚临了⑧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A.②⑧③①④⑥⑤⑦ B. ①②④⑥⑤⑧⑦③C. ①②⑧⑦⑤⑥④③D. ④③①②⑤⑦⑧⑥二、科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B.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C. 鹿死谁手(lù sǐ shéi shǒu)D. 鸡犬升天(jī quǎn shēng t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

C. 她为了考试复习,每天熬夜到很晚,结果身体变得非常虚弱。

D.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得了满分,可以说是“一鸣惊人”。

B. 他性格内向,总是“沉默寡言”,不太善于与人交往。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这次考试却“一落千丈”。

D. 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总是“勇往直前”。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

B. 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非常快乐。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 我看到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便不打扰他。

5. 下列各句中,下列字音、字形、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荷塘月色(hé táng yuè sè)B. 漫步沙滩(màn bù shā tān)C. 碧波荡漾(bì bō dàng yàng)D. 水天相接(shuǐ tiān xiāng jiē)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7. 下列成语出自哪部作品?()8. 下列词语中,下列字音、字形、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9. 下列句子中,下列字音、字形、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0. 下列句子中,下列字音、字形、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庐山谣》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题含答案

第一册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端倪.(nì)寥.落(liáo)赁.屋(lìn) 不行估量.(liǎnɡ)B、砥.砺(dǐ)踌躇.(chú) 攒.射(cuán) 殒.身不恤(yǔn)C、向往..(chōnɡ)桀骜.(áo) 儆.戒(jǐnɡ) 毛骨悚.然 (sǒnɡ)D、气馁.(něi) 不惮.(dān) 蹂.躏(róu)言简意赅.(ɡā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戮没莫明其妙呕歌惆怅而归B、嗔目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迟顿气概磅薄彳亍人事沧桑D、寥廓星辉斑斓宽阔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养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凹凸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在我的四周。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充溢违反B、创立弥留违反C、创新弥留违犯D、创立充溢违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种首饰的款式特别新奇、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

B、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灵敏,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志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5、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最恰当?()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二、(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八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夯实基础(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 )A.拊.心(fǔ)寥.廓(liáo)峥.嵘(zhēng)以药淬.之(cuì)B.颓.圮(tí) 阙.秦(quē)彷.徨(pánɡ) 以飨.士卒(xiǎng)C.河畔.(bàn) 漫溯.(sù)刀俎.(zǔ)星辉斑斓.(lán)D.火钵.(bō) 瞋.目(chēn)长篙.(hāo)夜缒.而出(zh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沧茫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B.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C.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D.荆棘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切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来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5.依次填入下列句后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____ ,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䓍在水底晃动A 、②④⑤③①B 、②④①③⑤C 、③①⑤④②D 、③⑤①②④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C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发现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 7.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 .失其所与,不知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B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C .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D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行李之.往来 B.⎩⎪⎨⎪⎧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倚柱而.笑C.⎩⎪⎨⎪⎧①君为.我呼入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10.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 .此亡秦之续耳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11-13题。

(每小题3分,共计9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

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B.赵王让李牧让:指使C.王必用臣必:一定要D.悉勒习战勒:统率、组织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②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③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④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⑤牧杜门不出⑥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⑥D.②③⑥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

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

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三、课堂运用与实践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5分,共10分)1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荆轲刺秦王》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16.默写下列句子(9分,每空格1分)(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3)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4)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再别康桥》(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7)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四、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博客语文:性情展销会黄集伟“博客语文”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

这也就是说,当博客恢复了全国人民写日记的优良传统后,老中少文青、愤青、白领间的交流又有了一个新渠道,而较之被好事者称为“博客元年”的2003,2004年的博客语文已渐次成为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的一个新舞台。

它对一个都市年轻人的影响还不只是一夜之间忽然拥有了无数本公开的日记、公开的情书、公开的私生活细节展销会那么简单。

形象地说,一个有博客的人已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LOGO”,自此,尽管每天星星还是那天星星,但那个越是上不去越想上、再困再累也要“更新”的夜晚却被完全“刷新”。

一般而言,“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

近五六年间,应对“读图时代”、“影像文化”冲击,报人出版人筋疲力尽,有关纯文字信息传播方式必将崩盘的危言耸听也日渐真切,在如此语境中,展示个人文字魅力的无穷高手忽以博客方式风起云涌,也真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意外。

个人博客是一个长于展示私密的空间、一个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可其实,它更是一间个人语文写作实验室,一场引发鲜花或臭鸡蛋的语文写作研讨会……在这里,比内容表述更重要的,是博客主人的独唱以及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所组成的语文大合唱。

有一个网友在留言中写:“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发骚”……这句肺腑之言刚好道出了博客语文中独唱、合唱交替混杂、混乱、混沌、混合的真实情景,生动莫名,真切莫名。

“博客语文”说到底最像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在这个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组成的合唱背景中,原本孤单的精神得以滋养、鼓励。

它所仰仗的除了个人的语文修养及感觉外,语文的试验精神似乎更显重要。

甚至哪怕即兴涂鸦、写流水账,也是考验作者语文的想象与天赋———说迷恋酗酒,某博客写:“喝醉睡觉,喝死埋掉”;说减肥失败腰围扩张,某博客写:“对不起,最近我的腰部缺乏表情”;说心情欠佳感慨人生无常,某博客写:“只是生命不能另起一行”;说第一次下厨菜被做得一塌糊涂,某博客写:“蚂蚁都死在路上,树都糊在锅底”(蚂蚁上树)……由此可见,在博客语文中,不仅老经验、新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就算写吃喝拉撒,也需风情万种——而那种八股十足、俨然十足的博客恐怕连喝倒彩的人也没有。

从本质上说,“博客语文”是一种自恋的语文,炫技的语文,一种较少佩戴面具的语文,一种任性撒娇与率性直陈兼容杂糅的语文。

一个自称“颓废”的博客说他已“颓废得露出骨头”,而另外一个博客说她的写小说的用意在于“用文字向文字脱帽”;一个阅读别人博客上瘾的博客说她自己坚持每日花大量时间阅读他人博客,无非是“我在偷看她在不在偷看”,而另一个读完“连载小说”的博客则留言说:“我对你的故事吐痰”……在如此率性、个性、任性的表述中,海量新鲜的语文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诞生。

说实话,博客确是一个自恋集中营。

但比这更值得嘉许的,是在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里,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些混乱喧嚣之中,它尤其考验我们筛选、甄别的耐心与包容。

17.根据文章,下列对“博客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博语客文”是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的一个新舞台。

形象地说,一个有博客的人已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LO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