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恣意妄为(zì)B. 狂风暴雨(bào)风和日丽(rì)C. 豁然开朗(huò)恍若隔世(huǎng)D. 源远流长(yuán)雕梁画栋(li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优异,是因为他勤奋刻苦,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不仅取得了胜利,还增进了友谊。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得其所哉”(《论语》)中的“所”解释为“处所”。
B.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师表》)中的“拂”解释为“辅佐”。
C.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中的“劬劳”解释为“辛劳”。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中的“衿”解释为“衣领”。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雪花飘落,像天空洒下的精灵。
B. 他勤奋刻苦,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楷模。
C. 这本书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让人陶醉。
D. 他的发言慷慨激昂,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医疗诊断到教育辅导,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tuó)恣意妄为(zì)B. 雕梁画栋(diāo)震耳欲聋(zhèn)C. 沧海桑田(cāng)比比皆是(bǐ)D. 美轮美奂(lún)荡然无存(d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老师的辛勤教导。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一直上不去。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才能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C. 她的能力确实出类拔萃,是我们团队的中坚力量。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令人热血沸腾。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去了北京,明天又要去上海。
”B. “这个月我挣了三千元,还欠了五千元。
”C. “我想去图书馆,你呢?”D.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比喻)B.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拟人)C.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比喻)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夸张)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
”改句:“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是他。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 B. 原句:“他的成绩提高了。
”改句:“他的成绩被提高了。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C. 原句:“我们明天去公园。
”改句:“公园我们去明天。
”(定语后置)D. 原句:“他一直努力学习。
”改句:“努力学习他一直。
”(状语后置)7.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失利,感到非常沮丧。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仪式,这就必然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
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
解放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九改为老人节)。
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
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做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节日与文化》)材料二传统节日面临的冲击,来自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方面,主要是节日内容的独特性和明晰性被模糊了,因为传统节日很大一部分属于时令性的,与中华民族独特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联,例如元旦、春节、立春、寒食、冬至等,这一系列传统节日以农耕社会对时令变化的固有依赖为前提,在当代社会,这一依赖的固有性弱化了,甚至逐渐消失,这导致了以时令性为基础的传统节日在内容上弱化。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2B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C .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地搅在一起,在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
D.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以当、、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地在舞台上表演②勇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④③①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D.许多世界经典名着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散文家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
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了。
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下列关于鲁迅及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A.鲁迅是著名的电影表演家,有些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篇目。
B.鲁迅先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奠基人。
C.鲁迅的小说作品以嫁接西方文学风格而脱胎换骨而出,是我们的文学宝库中无法替代的经典之作。
D.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案: B2.只有飞翔的鸟儿懂得_____(“懂得”和“飞翔”成对)A.风中的流浪B.自由的意义C.天上的云朵D.飞翔的高度答案: B3.下列属于叙事文的文体特点是()A.有写实的成分,叙述人物的性格、行为和环境的变化。
B.写作者的个人感受或思想感情,重点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
C.以谈话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日记、便笺等。
D.试图通过比喻、夸张、畸变等手法表现某种精神内涵,并发挥文学与人生的高远意义。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
A. 司机大哥开车较慢,我便跟前打盹。
B. 听了王小浪的讲话,学生们纷纷涌上前去与他合了影。
C. 许多人认为学英语是难事,但小李每天坚持背100个单词。
D. 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明白,就请问教师。
答案: C5.以下区别加粗部分读音的一组是()A. 桥/qia/ 庆/ qing/B. 处/chu/ 竹/zhuzhu/C. 树/shu/ 数/ shu/D. 收/shou/ 受/shou/答案: C第二部分:填空题1.笑容满面,他迎上前来,对我亲切____________ 。
(填词,两字)答案:招呼2.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发达。
(一个名词)答案:交通3.看起来站直了,其实是在假装____________。
(三个字)答案:神气4.我们已经确定好了路线,就是____________,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下资料。
(一个国名)答案:巴西5.美食以____________见长,各种海鲜、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期中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18 分)注: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
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 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 ( 每小题 2 分, 共计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 .寥廓( kuò).B.漫溯( sù).C.瞩目( zhǔ).D.窒息( zhì).拊心( fǔ).执拗( niù).提防( dī).创伤( chuàng).峥嵘( zhēng).长篙( gāo).吮吸( shǔn).褴褛( làn).游说( shuì).青荇(xìng).雏菊( chú).弄堂( 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 .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 .清闲运用不仅是 /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 /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 /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力。
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新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融会贯通毫厘不爽B. 息息相关漠不关心C. 纷至沓来一丝不苟D. 惊心动魄风驰电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但工作努力,而且成绩优异。
B.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D.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公益事业。
3.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一鸣惊人”相近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一蹴而就C. 一鼓作气D. 一箭双雕5.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同的一项是:A. 妩媚妩丽B. 妩媚惹火C. 妩媚诱人D. 妩媚吸引6.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就像一只猛虎下山。
B. 他做事一丝不苟,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
C. 他聪明伶俐,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D. 他热情开朗,就像一缕春风。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雪花飘飘,仿佛在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B. 河水潺潺,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C. 树叶沙沙,仿佛在为落叶唱着挽歌。
D. 鸟儿啾啾,仿佛在为春天欢呼。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阳光明媚。
B. 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为人诚实。
C. 那片湖光山色,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人心醉。
D. 她美丽大方,聪明伶俐,善良可爱,热情开朗。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开口,就像打雷一样。
B. 那本书厚得像一块砖。
C. 她笑得像一朵花。
D. 他跑得像一阵风。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阳光明媚。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骄阳似火纤尘不染B. 翻箱倒柜畏首畏尾水滴石穿C. 青出于蓝欣欣向荣红颜薄命D. 破釜沉舟雕梁画栋惊弓之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使她更加自信了。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他非常骄傲。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发言掷地有声,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B. 她的舞蹈柔美如水,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不断提高,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D. 这个方案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是可行的。
4.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从未见过他如此激动。
B. 你再这样下去,只会一事无成。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让人爱不释手。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条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在山间。
B. 他辛勤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C. 那个男孩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她的美丽如同春天里的花朵,盛开在人们的心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的下一句是什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下列词语的拼音是什么?(1)瑰丽()(2)憧憬()(3)磅礴()8. 下列句子的翻译是什么?(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B. 恣意(zì yì)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毅力(yì lì)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D. 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使我们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兴趣小组。
C. 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D.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感到身体疲惫不堪。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悦耳动听。
B. 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嚼蜡。
D. 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勇气可嘉,敢于攀登高峰。
B. 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举起千斤重物。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简直像坐火箭一样。
D. 她的美丽令人陶醉,仿佛是仙子下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爱民、爱家,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勿忘初心。
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月明风清,柳暗花明。
C.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蕴含(yùn hán)蕴蓄(yùn xù)蕴藏(yùn cáng)B. 蕴蓄(yùn xù)蕴含(yùn hán)蕴藏(yùn cáng)C. 蕴含(yùn hán)蕴蓄(yùn xù)蕴藏(yùn zàng)D. 蕴藏(yùn cáng)蕴蓄(yùn xù)蕴含(yùn hán)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加大阅读课的比重。
B. 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养,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
C. 他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得了掌声。
D. 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答案:B3. 下列诗句中,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C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部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以宋江、吴用等梁山好汉的故事为主线。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
答案:B5. 下列关于写作手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描写手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B. 议论手法包括议论和抒情。
C. 说明手法包括举例子和列数据。
D. 叙述手法包括顺叙和倒叙。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鸿篇巨制畏首畏尾C. 风和日丽沦为笑柄D. 面面俱到亘古不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由于连续降雨,这场运动会不得不推迟。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时。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
B. 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打篮球。
C. 他昨天去了北京,今天下午回来。
D. 他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跑得快,像离弦的箭一样。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捧腹大笑。
B. (非常)喜欢音乐,他每天都会弹奏吉他。
C. (非常)努力学习,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非常)辛苦了一整天,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是:()A. 博大精深B. 无边无际C. 高深莫测D. 漫无边际8. 下列成语中,形容事物非常多的成语是:()A. 漫天要价B. 人山人海C. 美轮美奂D. 鱼龙混杂9.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
B. 他工作认真,像蜜蜂一样勤劳。
C.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D. 这条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生活简朴。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惊愕(jīng è)沉默(chén mò)B. 漫步(màn bù)稳健(wěn jiàn)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C. 精湛(jīng zhàn)磅礴(páng bó)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D. 纤夫(xiān fū)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艳阳高照(yàn yáng gāo zh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所以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B. 近来,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使得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使我们深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B. 她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待同事热情周到,深受大家的喜爱。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为人却非常谦虚,从不张扬。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这次的成绩提高了。
变换后:他的成绩这次提高了。
B. 原句:我们都认识他。
变换后:他我们都认识。
C. 原句:这个消息令人震惊。
变换后: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消息。
D. 原句: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变换后:我有自己对这个问题看法。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草稿本质精湛B. 美轮美奂毫不犹豫美中不足C. 纸醉金迷振聋发聩遥相呼应D. 面面俱到妄自菲薄奋发图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考试顺利,他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C. 这种新型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重量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D.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3.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那条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群山之间。
B. 父亲的爱如山,深沉而厚重。
C. 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庭院。
D.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讲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
5.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他们”是代词,作主语。
B. “很”是副词,作状语。
C. “的”是助词,用于修饰名词。
D. “在”是介词,用于表示时间、地点。
6. 下列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的韵律是由平仄、押韵、对仗等构成的。
B. 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的。
C. 诗歌的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D.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形象。
7. 下列关于作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B. 作文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C. 作文要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D. 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8.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9.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10. 《阿Q正传》中,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11.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2.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月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13. 《小狗包弟》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小狗包弟的故事,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1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15. 《简·爱》中,简·爱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三、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蹉跎(cuō)C. 踌躇(chóu)D. 箴言(zhēn)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C.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
D.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
答案:D4-10. (类似题目,每题3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这篇小说的标题是《________》。
答案:阿Q正传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
答案:唐代4-10. (类似题目,每空2分)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分析)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10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并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解释)2. 翻译下列句子。
(5分)答案:(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分析)五、作文(共15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高中生活》要求:1. 真实反映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合理想象;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
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
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
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
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
“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
倍速播放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而且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
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
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
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
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已经具备了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形成潮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
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
在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
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
高一期中考试卷带答案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毕恭毕敬B. 精卫填海遒劲有力C. 红颜薄命舞文弄墨D. 精神焕发烟花易冷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深受大家的喜爱。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使我受益匪浅。
C. 我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安心地看课外书了。
D. 为了这次考试,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3.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奋进、奋发B. 繁荣、富强C. 诚实、诚恳D. 恬静、宁静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条河流如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山间。
B. 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C. 他的笑声像春天的歌声一样悦耳。
D. 我看到他的眼神,就知道他正在思考。
5. 下列成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畏首畏尾B. 贪天之功C. 纸醉金迷D. 精卫填海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中的花朵,低垂着头,仿佛在哭泣。
B.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C. 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像无数的眼睛在注视着大地。
D.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反义词的一项是()A. 高兴、悲伤B. 美丽、丑陋C. 智慧、愚笨D. 诚实、虚伪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开满园。
C. 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趣,让人百看不厌。
D. 他的笑容、他的眼神、他的举止,都让人感到亲切。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很快,像一阵风一样。
B.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让人百读不厌。
C. 他的声音很大,仿佛能震碎玻璃。
D. 她的笑容很灿烂,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这次比赛,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
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
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
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
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
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
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
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
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
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
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
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
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
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
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
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
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
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
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
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
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
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
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
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
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
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
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夫晋,何厌之有?B.大王来何操?C.群臣侍殿上者。
D.不然,籍何以至此。
5.下列划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距关,毋内诸侯。
6.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杀人如不能举(举:举起)B.因人之力而敝之(因:趁机)C.荆轲顾笑舞阳(顾:回头看)D.若入前为寿(若:如果)7.下列划线字词类活用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常以身翼蔽沛公若不阙秦B.沛公欲王关中樊於期乃前曰与郑人盟C.进兵北略地发尽上指冠函封之D.太子迟之烛之武退秦师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下列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漆身为厉(lài,赖),吞炭为哑: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
厉,同“癞”。
癞疮。
吞炭为了使声音变得嘶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襄子最怨智伯怨:痛恨B.卒释去之去:使……离开C.何乃残身苦形苦:痛苦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数:责备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③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④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⑥遂伏剑自杀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
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5分)(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5分)13.默写(5分)(1)怅寥廓,,谁主沉浮?(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3)流言,。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5)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3分)清刘建超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
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
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