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报告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报告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报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5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1(一)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逐步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经过先试验后推广,逐步形成了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的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

51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

51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坚实的足迹 辉煌的成就——新中国60年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坚实的足迹 辉煌的成就——新中国60年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国3 1个省 区市 中继北 京 、上海 之 后第 三个 人 均
新 中国成立 6 0年来 , 天津人 民在市委 、 市政 府
GP D 突破 7 0 00美元 的地 区。 财政实力 日益雄厚。全 市财政 收入 由 l 4 年 的 04亿 元 , 99 . 增加 到 2 0 0 8年 的 l 9 亿元 , 40 增长 了 3 8 倍 , 3 6 年均递增 1 .% 48 。发 展 质量在全 国名列前茅 。2 0 年 , 0 8 天津万元 G P D 能 耗 为 09吨标 准煤 ,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 O2吨标 准 . .
19 93年 , 天津 人均 G P D 突破 1 0 00美 元 , 根据 世界 银 行划分标准 , 已达到下 中等 收入 国家( 区 ) 地 发展 水平 ;0 3 20 年超过 30 00美元 , 当于上 中等 收入 国 相
2 . 倍 , 均递增 55 。以粮为主 的生产格局 发生 23 年 . % 根本性转变。种植业产值 比重 由 1 4 9年的 8 . , 9 49 % 下降为 2 0 年 的 4 .名 08 76 ,而养殖业 比重则 由 1 .名 15
煤, 下降 率连续 3 在全 国各省 ( 年 自治 区、 直辖市 )
的正确领导下 , 团结一 致 , 发图强 , 奋 顺利完成各个 历史时期确立 的主要 目标 ,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取 国 得 了前所未有 的辉煌成就 。特 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 , 天津市 紧紧抓住 时代机遇 , 深入贯彻加快滨 海新区
世纪以来 , 重点加快 了基础设施建设 , 对交通 邮电、 市政公 用事业等服务 业投资 力度逐步加大 , 投资规模已超千 年均 亿, 达到 1 2 亿 元。 3 6 城市 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城 市基础设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

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

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2770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主讲人:赵长茂大家好!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60年来我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这个变化的基础就是60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面我要讲的题目就是《建国六十年,我们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讲60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不能不讲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起点。

有了起点,就可以对比,只有对比才能真正把握6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我们知道旧中国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经济极其落后,人民生活苦困不堪。

194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179.56亿美元,钢产量为15.8万吨,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人均国民收入仅仅为27美元。

那么这个水平相当于亚洲平均水平的60%,印度的一半。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经济之落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非常低的。

可以说新中国经济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

我们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从60年的历史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发展是快的,整个社会变化是巨大的。

那么关于中国经济发展60年的历史,实际上我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从新中国宣告成立的1949年到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是30年,也就是第一个30年。

那么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78年底,我们开始决定实行改革开放,那么到现在。

这是第二个30年,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考察建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以这样两个阶段为坐标做出分析。

我们先看第一个30年。

那么第一个30年,我们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曲折折。

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文化大革命等诸多磨难和折腾,那么虽然我们经济发展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干扰,但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总体上是向上的。

那么全国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挫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经过这3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框架,独立完整的工业和科技体系已见雏形。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讨论稿)[摘要]巨大成就:成立头29年,在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同时,成立后31年,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显著。

根本原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60年,是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60年,是党和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60年。

全面认识60年来党和人民走过的道路,科学总结和运用获得伟大成就的主要经验,能够启迪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胜利。

一、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一)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奠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

同时,中国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建设起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十倍、上百倍地增长。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棉花等各类农产品成倍增产。

农业机械化有了初步基础。

成立后31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列举五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列举五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列举五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一)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头29年,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在60年代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奠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处于世界第10位,2008年提升到第3位。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五)围绕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所有制的改革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带来无限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单一公有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调动了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巨大财富。

(六)为了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从1978年起我国即实行逐步开放,在逐步开放中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开放的格局从沿海到内陆,从四个小地方到遍及直辖市、省会市,从极少数量的居民点到覆盖1 3亿各族人民,对我国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为了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党中央从对外开放总方针出发,从80年代中期起为入世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谈判,终于在200 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华诞,这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着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

中国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贫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的市场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一、对资本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留下了一个混乱不堪、生产力低下,贸易极不发达,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

对旧市场进行改造,建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着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私营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国营工商业,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使其逐步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

到1957年底,全国接受改造的商业达到188.9万户,占当时私营商业户数的比重达到82%,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新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58-1978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

在这一期间,虽然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改革和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但总体上看,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仍然是快速的和稳步的。

三、市场快速发展时期(1979-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

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2009年我们迎来了她60华诞。

这六十年来,她的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使她一直处于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这是中国社会文明大幅提升的六十年,国际地位提高,科技发展。

人们都看到了她的风发意气,昂扬精神。

人们被她所折服。

经济体制完善实力增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跨苏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展成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小康社会。

经过不断探索和积极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历史性贡献。

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加快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全面推进计划,财税,今年光荣体制改革,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

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短短60年间,一个农业国家迅速变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有无数的中国人怀揣着忠诚,理想、期许,离开了家乡,艰苦奋斗,艰难求生。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对中国能力的肯定。

中国入世标志着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入WTO,从改革开放的逻辑上讲,可以借助外资和外在的推动力,促进改革进一步发展,突破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成功入世,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入世有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以一个有巨大潜力和庞大的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GATT/WTO这样一个世界性经贸组织,可以在运作规则上发挥影响力,参与规则的制定,而不仅仅是被动地予以执行,从而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讨价还价中的分量,促其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加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和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与此同时,有助于打破国内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促进借鉴各成员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加速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治建设。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13-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姚灵丽西华师范大学摘要: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可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在曲折中前进,改革开放后则迅猛发展。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国;经济;成就建国60多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我们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致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总体还是向前的。

实行改革开放后,将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建国60年来经济发展状况 (一)改革开放前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从经济发展方式上看,呈现一种粗放型,内向型,高投入,高消耗,低消费的特点。

由于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技术和管理极为落后,劳动力素质也不高,难以采用科技进步和先进管理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加之优先发展重工业,赶英超美,必须加快速度,只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增加产量。

从经济成分上看,中国经历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否定一切私有制的过程。

在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

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形势险恶,因此,“在这一时期,我党正确地坚持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政策纲领,在所有制问题上,实行的是彻底消灭封建地主经济、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和个体私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则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

”从1953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由建国初期的“领导作用”上升为“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向前行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中国成立前,海南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极为缓慢,装备破旧、落后,大量使用的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民间运输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逐步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60年的建设,海南交通运输业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海南经济发展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海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海南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纵横成网的公路建国六十年,海南的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运输成为海南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受地理环境、经济落后、多年战乱等因素的影响,解放前,海南公路建设一直相当缓慢,从1919年海南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至1949年,全岛可供通车的公路仅有1045公里,而且多是路基狭窄、视线不良、破烂不堪、颠簸不平的等外公路。

1950年5月,海南岛全境解放,海南公路管理局成立,海南公路建设迎来第一次大的发展机遇。

先后全面修复了海榆东线,新建了296公里的海榆中线,相继修建完善了海榆西干线,修建了社、乡公路。

到197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2641公里,为解放初期的12.1倍。

但是公路总体路面条件较差,86.8%为未铺装路面。

那时,从海南北端的海口市到南面的崖县(现在的三亚市),300多公里路程,竟要颠簸10多个小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公路路面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建设相继实施。

到海南建省前的1987年底,全岛通车里程达12794公里,有铺装路面占46.2%。

公路密度达到37公里/百平方公里。

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后,海南公路建设驶上快车道。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和西线高速公路分别于1995年和1999年全线竣工通车,环岛东、西线高速公路基本贯通,海南成为全国至今唯一高速公路环省的省份。

2002年和2008年,海文高速公路和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又先后建成通车。

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数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60年来,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大跨越,推动我国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全球的制造基地。

新中国工业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工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固定资产原值比1952年的149亿元增长738倍。

60年来,工业生产基本行驶在快车道上。

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19.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9112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446倍,年均增长11.5%。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从1952年的28.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7155亿元,增长959倍。

据测算,2008年一天创造的工业增加值比1952年全年工业增加值还多2倍;2007年一天实现的利润总额比1952年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还多1.6倍。

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加强。

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2.9%,比1952年17.6%的比重增加了25.3个百分点。

制造业产品是出口商品的主体,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工业。

2008年,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就达8100万,解决了大量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工业品短缺局面,市场供应由匮乏走向充裕。

粗钢生产能力由1957年的648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57045万吨,增长87倍;水泥生产能力由1957年的78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8.34亿吨,增长234倍;化肥生产能力由1957年的2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8230万吨,增长411倍;化学纤维由1957年的0.0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042万吨;洗衣机由1980年的60.7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5119万台。

中国成立 周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中国成立 周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回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建国初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实力十分弱小。

6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

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

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

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

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

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

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

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

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

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

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

中国成立0周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中国成立0周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回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建国初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实力十分弱小。

6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

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个百分点。

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日本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倍,年均增长%,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2770美元。

简述新中国建立六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简述新中国建立六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爱你中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外交教育小康社会历史的风,吹过社会主义海面,吹走了落叶,带来了希冀,旭日东升,东方之红,新中国已走过滔滔六十载,在即将到来祖国母亲六十岁生日之际,华夏儿女,用不同方式纪念祖国母亲六十岁生日,用诗意般的韵味阐述我们对她的爱,歌曲一般的旋律表明我们的心,六十岁的记忆,六十岁的歌声,有过低迷曲调,也有雄壮高昂的旋律。

中华儿女用青春和热血做画笔,来描绘这辽阔的画卷,以时间为纵线,以空间为横线,点缀历史长廊。

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宇宙中,歌唱亲爱的母亲。

做为儿女,我用自己的歌,送给母亲,祝她生快乐日。

建国六十年,成就辉煌:1、经济建设方面:用不变价汇率计算,中国经济从1950年197亿美元到2007年3.3万亿美元,增长167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13年就跨越10万亿元台阶,国家实力显著增强。

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

在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整政策指引下,农业基础产业大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和能源工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银河巨型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激光技术、以及核发电、风力水力发电、太阳能等进入应用领域,改造了传统工业产业。

2、政治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真正当上了国家的主人。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中国妇女获得彻底解放成为社会半边天,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成为人民爱戴拥护为民服务的执政党。

3、科技文化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原动力。

【中国航天事业“两弹一星”取得长足进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著名“两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宣告中国进入航空时代。

两弹一星被载入史册。

经10多年努力,根据航天需要,我国成功研制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四种系列火箭,后又发展九种型号的火箭。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

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又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汶川8.0级的大地震,中华儿女都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2002年11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工作都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

新中国6年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6年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一、回首看历史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连年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失业现象严重,广大劳动人民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1949年,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当时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维持在最低的生存水平上。

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以安定人民生活。

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

这在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对自己当家做主充满了自豪和热情。

“一五”时期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但是,由于已知的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人民生活几起几落,在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人民生活虽有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匮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都需要凭票证购买。

正是在这个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35倍如今,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国一样,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主体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到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45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与1981年相比,增长了35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断增加的,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非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占60%以上,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次,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78年,中国开启了开放的大门,摒弃了过去封闭的经济模式,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鼓励外商投资,激发民间经济活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90.03万亿元,人均收入也大幅提高。

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国不断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了人民的全面发展。

中国开展了诸多惠民政策,通过扶贫、教育、医疗等措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让民众感受到了更加公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中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拓宽国际交往,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积极主张和平与和解,提倡多边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成功举办了2024年北京奥运会和2024年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展示了中国的崛起和国力增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和认可。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外交政策的调整等多方面的努力和付出。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全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辉的历程宏伟的篇章
——10组数据见证新中国6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
为全面展示新中国60年来的辉煌成就,新华社从7日起根据国家统计局连续发布的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开设“数据见证60年辉煌”专栏,以统计数据梳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取得的伟大进步。

新华社记者刘铮
经济总量实际增加77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贫困发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
国家统计局7日发布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首篇。

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GDP年均增长8.1% 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DP为3.8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

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收入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的重要基础。

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

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8年达到61317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

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52871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08年的58472万公顷,农机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82190万千瓦。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工业是现代化的脊梁。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

2008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16万吨增长到50092万吨,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

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开放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对外贸易大国。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

“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07亿美元。

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2008年为19460亿美元。

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 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城乡结构经历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盲率降至6.67%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研发经费已占GDP1.52%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GDP1.52%,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科技成果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前,我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

近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报告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

经过60年建设,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年末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而1949年为0.15张。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