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pdf
数学名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11月)数学试题
C. 的最小值为 D. 的最小值为
10.如图是函数 的部分图象,A是图象的一个最高点,D是图象与y轴的交点,B,C是图象与x轴的交点,且 的面积等于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B.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C.函数 图象可由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D.函数 与 在 上有2个交点
11.已知函数 及其导函数 的定义域均为R,若 ,且 是奇函数,令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函数 是奇函数B.
C D.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幂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则 ______.
13.已知 ,且 ,则 ________.
14.设函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7.已知函数 , ,若 ,使得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8.已知正数x,y满足 ,则 的最小值为()
A.1B.2C.3D.4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18.记 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
(1)求A取值的范围;
(2)若 ,求 周长的最ຫໍສະໝຸດ 值;(3)若 ,求 的面积.
19.已知函数 ,其中 .
(1)当 时,求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2)判断函数 是否存在极值,若存在,请判断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讨论函数 在 上零点的个数.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思想政治学科试卷(含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思想政治学科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
交卷时需交答题纸,试卷不用上交。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42分,每题2分。
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
)1.5.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落实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A.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B.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C.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D.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
这一原则的实质在于要不要A.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B.坚持走和平统一道路的问题C.实行两种社会制度的问题 D.维护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的问题7.近一段时期以来,公共舆论出现了“被就业”“被增长”“被自愿”等“被”现象。
所谓“被增长”,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政府的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使我们都被统计数字“幸福”地笼罩着。
“被增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要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C.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D.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8.我国许多地区实行了人民代表定期向所在选区选民述职的制度。
这说明人大代表A.是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B.行使参政议政的职权C.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D.参与民主决策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历史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4700年的浙江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篓、篮、簸箕等竹编用具,饰有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等花纹。
这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C.生产劳动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社会分工与权力斗争的复杂2.汉景帝封第八子彭祖为赵王。
赵王立国六十余年,国相二千石(中央属官)无能满二年,辄以罪去,以故二千石莫敢治,而赵王擅权。
这()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B.说明推恩令的成效有限C.破坏了传统的宗法制度D.体现了礼法并施的迫切3.北魏民歌《李波小妹歌》传唱甚广:“李波小妹字雍容,赛(撩起)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诗歌中的李波所率宗族强盛,大量收容因抗租拒税逃亡的百姓,并武力对抗官军剿捕。
据此可知当时北魏()A.门阀士族威胁统治B.国家财政危机严重C.存在一定社会危机D.女性政治地位提升4.唐朝永徽年间,使臣多依赖天山廊道将关于大食征服中亚等信息带至朝廷,使朝廷得以及时调整西天山的防御战线。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西域()A.与中亚地区互动较频繁B.成为感知外界的信息廊道C.经贸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入侵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B.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C.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D.日俄战争影响俄国在华势力9.1927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共成立60多家金融机构,如福建省蛟洋农民银行、江西省东古平民银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等。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了解人类起源,你认为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 .文献记载 B .考古发现C .神话传说D .调查问卷2.以下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①烧骨②石器③洞穴中的灰烬④骨针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③3.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他们告别了原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集聚而居,形成了最初的聚落。
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 )A .磨制石器的出现 B .家畜饲养的出现 C .谋生方式的变化D .定居生活的出现4.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
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纹饰,在当时的影响范围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这说明( )A .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B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C .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D .私有制和阶级出现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神话传说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 .农耕文明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B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 .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7.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伯益被推荐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伯益建立夏朝 B. 禅让制由此开始C 世袭制遭到破坏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8.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试题(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思想品德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其中历史部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A.完全摆脱封建统治B.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C.封建制度等级森严D.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贺国庆的《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记载:“在大多数中世纪大学里,神学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太理论化了。
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最受欢迎,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
”材料可以表明A.中世纪人们摆脱了神学的束缚B.大学得到了教会和国王的支持C.课程设置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D.大学有教育自主权等自治权利3.“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
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
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
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
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
”材料主要是在A.探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4.“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整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从0到9的计数法、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所传播,并进行完善、归纳和总结。
”材料中的宗教是指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5.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2023.1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材料反映出()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 B.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
据材料“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公卿等对天子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体现了原始民主的传统,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重视宗法血缘的宗法制,排除D项。
故选B项。
2.下图织锦出土于西域精绝古国遗址,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祥云瑞草等纹样。
该织锦代表了当时世界丝织工艺的顶级水平,有学者考证为汉代皇家织造官府的蜀锦。
以下叙述可能作为该观点理由的是()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织机模型,成为汉代成①都纺织业发达的重要见证。
②现今日本正仓院珍藏的传世蜀锦——四天王狩猎纹锦,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实证了蜀锦在域外的广泛传播。
出土于吐鲁番的7世纪文书有“益州半臂”等蜀锦名目,并标有上、中、下③三等价格,反映了蜀锦沿丝绸之路在西域的贸易情况。
汉代四川的蚕桑丝绸织造业十分发达,文献记载政府在成都设置锦官监督织④造蜀锦,成都又称锦官城、锦城。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答案
2023学年杭州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30分), 第23题20分, 第24题12分, 共52分)22. (20分)(1)类别:实物史料。
(2分)事件: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
(2分)原因:联合南单于、东乌桓等势力(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和支持);光武中兴后汉朝实力的增强(装备充足,国力增强);窦宪等将士英勇善战;南北匈奴分离,北匈奴力量日趋衰落。
(任意3点3分)(2)因素:左宗棠收复新疆(故土新纳);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有利于加强清朝对新疆的管理,巩固西北边疆;新疆地处边疆,战略位置重要。
(4分) 共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促进民族交融或巩固扩大疆域,各得1分)。
(2分)(3)历史影响:重塑亚洲和世界的战略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维护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世界和平和进步的事业;打破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势。
(任意4点4分)原因:巩固了人民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任意3点3分)23. (20分)(1)互动关系:契约租佃制下农业经营活动推动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商品的市场化发展(写出2个得2分);同时,农村市场的发展影响契约租佃制下农业的商品化生产和土地租佃的稳定性。
(2分)影响:人身依附关系趋向松弛,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政府对社会控制的相对放松(社会阶层分化,部分剩余劳动力向工商业阶层转化)。
(2分)(2)现象:地主和富农土地有所减少,原来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相应地增加了土地。
(2分)政策:减租减息政策。
(1分)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团结地主富农阶层,调动农民抗日积极性。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监测一分析(历史)
2024高三质量监测一考后分析(历史)一、考查范围及难度本次监测考查范围是五本教材内容(必修2本,选必3本),难度是0.57;2023届去年同期难度是0.59(包括南开中学),上学期期末难度是0.57(不包括南开中学);本次考试与去年同期和上学期期末对比,难度稍高。
二、监测数据诊断出的主要问题1、与去年同期和上学期期末的数据(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对比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本次一模56.6 1.42%42.73%去年同期58.6 2.72%53.29%上学期期末56.8 1.05%46.24%有的学校的优秀率过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作答情况反映的问题①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对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楚,反映在第2、8题。
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运用掌握不到位,反映在第1、5题。
对题干材料和选项的理解不准确,主要反映在第2、9、12、13题;对地图的读图分析能力欠缺,时空观念有待提升,主要反映在第7、10题。
②大题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第16题主要反映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和对历史问题的多角度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第17题反映出运用必修与选必教材内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是时空准确定位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第18题小论文题目,主要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写作格式、史论结合和逻辑分析能力还有欠缺,还存在该题没有作答的空白卷现象。
三、教学改进措施及建议1、二轮复习要注重综合性主题复习,把必修和选必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升历史认识。
同时,对五本教材的主干知识还要加强检测,持续巩固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天津历史等级考试题和其他地区的历史高考试题,准确把握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和命题趋势,要精选符合新课程素养考查的习题进行练习。
3、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着力提升学生史料阅读、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能力。
练习题的题型要多样化,可以分类(如时空观念类、小论文类等)进行练习,使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课上做好限时训练,使学生掌握好答题时间;教师做好习题讲解和复批复改,督促学生及时修订答案,提高练习的质量。
上海市三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一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三林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一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化学2024年10月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共14分)1.(单选)若将水作为研究的系统,相同压强下,下列选项中内能最大的是(A) 273K 时1.0g 冰(B) 273K 时10.0g 水(C) 373 K时1.0 mol 水蒸气(D) 373K 时10.0g 水蒸气2.(单选)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48gC(s)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的热量为-1574 kJB. 2C(s)+O2(g) = 2CO(g) △H= -110.5kJ·mol- 1C.2CO2(g) = 2CO(g)+O2(g) △H= +283.0kJ·mol-1D.C(s)+O2(g)= CO2(g) △H= -393.5kJ·mol-13.(单选)已知P4(白磷,s) = 4P(红磷,s) △H= -29.2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白磷B. 红磷比白磷更稳定C. 相等质量的白磷和红磷完全燃烧时,放热是相等的D. 白磷和红磷互为同分异构体4.已知:2 mol H2与足量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2 kJ 热量。
(1)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填字母)表示。
图a 图b(2)写出H2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5.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H—N键的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₂(g)+3H₂ (g)2NH₃ (g) △H= -92.4kJ ·mol-1。
(1)请计算出氮氮叁键的键能为。
(2)若向处于上述热化学方程式相同温度和体积一定的容器中,通入1 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时放出的热量92.4kJ(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共18分)6.(单选)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H<0,所以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B. 因为△S<0,所以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 在高温下进行是为了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 生产中在考虑动力和设备材料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压强越大转化率越大7.(单选)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 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B. K 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 K 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D. K 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8.(单选)对于反应N 2(g)+3H 2(g)2NH 3(g) △H= -92 kJ·mol -¹,若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一定能增大正反应速率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升高温度B.增大容器容积C. 降低 c(NH₃)D.将三种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到原来的2倍9.(单选)下列有关活化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B. 增大体系的压强一定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的能量D. 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10.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分钟各物质的量的变 化情况如图所示(A 、B 、C 均为气体):(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须知: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公元前50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中国北部的丰产促进了若干新石器文化的形成,它们在陶器生产和建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下列对应的文化成就与题意相符的是()A.仰韶文化——猪纹陶钵B.良渚文化——砖木结构民居C.龙山文化——蛋壳陶D.红山文化——干栏式民居2.“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
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此语最有可能出自()A.朱熹B.王守仁C.黄宗羲D.王夫之3.秦汉之后,在类似同心圆的“差序格局”中,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分为几个层面(见右图)。
下列中国古代的事件中属于“第二层面”的是()①“长庆会盟”②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③设置奴儿干都司④签订《尼布楚条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地主士绅为逃避编审丁役,大多与官吏相互勾结,通同作弊”……在许多地方都是“田连阡陌而载丁甚少,家无寸土而丁额倍多”,而“有地之家,田连阡陌,所输丁银无几;贫民粮仅升合,所输丁银独多”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施了()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5.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内容。
该条约的签订()A.推动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标志着宗藩关系的开始解体D.促使清政府改革学制广设学堂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即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日期:2016年5月24日出处:长海高中编辑:chgzlw 阅读:72次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一历史备课组刘蔚本次期中考试采用岫岫岩高中试卷,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一、考试成绩统计:本次期中考试年段最高分90分,及格人及格率%;年段平均分分。
各班详情见教务处的质量分析表(excel)。
二、命题设计:考试范围为必修2第一、二、三、单元。
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并有旧教材的知识点。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
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考试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教学建议: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统考试题,把握教学复习备考的大方向。
2024-202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益阳市2025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量:75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夏至早商时期,王室的大型祭祀活动集中于宫殿区,以沟、坑等遗存(祭祀自然神)为主,晚商时期,王室的大型祭祀活动集中于宗庙和王陵区,并发展出王室专有的祭品和礼仪。
这一变化说明( )A. 专制王权不断强化B. 宗法、分封制确立与发展C. 人文主义思想出现D. 祭祀活动遵循天人合一思想2. 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时期,朝廷官员曾展开一场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争论。
双方的观点如下表,据此可知( )儒生(贤良、文学之士) 主张桑弘羊 (御使大夫) 主张昔齐桓公内附百姓,外绥诸侯,存亡接绝,而天下从风……诚上观三王之所以昌,下论秦之所以亡,中述齐桓所以兴,去武行文,废力尚德,罢关梁,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则北垂无寇虏之忧,中国无干戈之事矣……夫汉之有匈奴,譬若木之有蠹,如人有疾,不治则浸以深。
故谋臣以为击夺以困极之。
诸生言以德怀之,此有其语而不可行也。
诸生上无以似三王,下无以似近秦,令有司可举而行当世,安蒸庶而宁边境者乎?A. 朝中分歧一定程度影响边疆治理B. 争论为武帝解决边患提供支持C. 东汉时期监察机构权力日益衰落D. 朝廷之中的朋党之争日趋严重3. 花蕊夫人(约886——926),五代十国女诗人、后蜀后主孟昶妃子,一生创作了大量宫词(以宫廷日常生活琐事为题材诗)。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含答案)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
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交融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2.《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
《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史书官私性质差异C.史实因年代久远无法辨别D.历史解释准确性取决于史家的学术修养3.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
这些考核标准()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4.元武宗时一个蒙古大臣占有江南田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
泰定帝在做晋王时,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
顺帝把公主奴伦的土地分拨给伯颜,一次就达五千顷。
大都的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顺帝时前后两次被赐予的土地达三十二万余顷。
这表明元朝中后期()A.租佃经济发达B.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土地兼并严重D.寺院是最大土地占有者5.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
这反映出该地区()A.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B.徽商垄断了货币流通C.明朝中国白银产量剧增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6.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寰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期十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1.下表为不同古籍中关于大禹时期“万国”的描述,据表可知,大禹时期(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左传》(大禹)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战国·《庄子》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西汉·《战国策》A.分封制度盛行B.内外服制确立C.打破禅让传统D.王权初步形成2.秦郡置“守”“尉”分掌民政、军事之权。
到西汉末期,就出现“守”“尉”互兼的事例。
东汉时期大部分郡都废“尉”而并其职于“守”。
这一变化( )A.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C.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D.体现了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演变3.隋炀帝时期,开通江南河,使余杭(今杭州)能凭船只沿运河直抵北方。
同时,炀帝又特意下诏废弃了陈朝故都丹阳(今属南京)与余杭地区之间耗资巨大才打通的水道。
隋炀帝的做法( )A.旨在强化对江南的管控B.厉行专制导致施政混乱C.提高了运河的运输效能D.遏止了南方经济的发展4.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颁布《显庆姓氏录》,规定只要做官进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
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权威名录,被列入名录的有245姓、287家,较之唐太宗时减少48姓、1364家。
此举旨在( )A.强化中央权威B.巩固统治基础C.推进科举改革D.平衡派别利益5.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
据此推测,当时( )A.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瓦解B.税制变化推动家庭结构变迁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不断完善6.北魏孝文帝曾诏“六月庚午,禁杀牛马”、孝明帝亦重申“杀牛禁”。
《辽史·太祖纪》也曾载“太祖……置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
这能够反映该时期这些少数民族( )A.牛耕技术的发展B.统治思想的异变C.政权更迭的频繁D.经济结构的变化7.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为维持驿站的运行,特设站户。
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丽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
湖州、衢州、丽水2024年11月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高三思想政治考生注意: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6页,有3大题,28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马克思的发现揭示了()①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③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材料所述的第一阶段的革命()A.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制度基础C.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D.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以下是部分会议的中心议题。
会议中心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析这些中心议题,可以看出()①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②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③改革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现代化建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2022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2022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历史2022.1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
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
这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2.汉初通过严密的关禁制度监视诸侯与中央的来往,后来汉文帝为彰显“天下一家”的理念,将这一制度废除。
这一举措A.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B.是“汉承秦制”的体现C.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D.奉行了尊崇儒术的政策3.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匈奴与其他民族交融的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图1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A.关键在于文化认同B.在复杂形势下的趋同性C.在过程中的互动性D.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4.安史之乱后,“太仓空虚,雀鼠犹饿”,宰相刘晏改革盐政,政府只掌握采购和批发两个环节,又整理税务,如旧例须加二等征收户税的“邸店行铺及炉冶”等,一律按原本户等纳税,分夏秋两季纳税等。
后来部分措施被宰相杨炎废除。
据此可知,刘晏改革A.强化国家经济管控B.基本消除财政困难C.为两税法提供条件D.贯彻了抑商的理念5.郑成功后人投降后,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归荷兰”,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
A.人性本恶B.人性本善C.先贤思想D.礼乐制度
2.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服制D.行省制度
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冯友兰此处评价针对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4.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
B.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
C.该书介绍了西方社会学说
D.严复也主张推行维新变法
5.历史学家齐思和《民族与种族》中说:“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种族思想”在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中的体现是
A.反对帝国主义B.创立民国政府
C.驱除鞑虏专制D.实现五族共和
6.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
A.梁启超《开明专制论》B.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D.鲁迅《狂人日记》
7.在7—9世纪的264年里,它曾十几次派出使团到中国学习。
20世纪初,它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国家。
“它”是
A.朝鲜B.日本C.英国D.美国
8.陈独秀称:“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他这样说的用意是提倡
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9.下列史学家中以进化论史观为导向阐述中国历史演变的是
A.司马迁B.司马光C.刘知幾D.梁启超
10.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料宝库”,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是
A.《时报》B.《申报》C.《新报》D.《苏报》
11.甲午战争后,在西方“群学”影响下,民间社团兴起。
以下开启了立会之风的社团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社
12.20世纪初中国性别秩序从“男率女从”逐渐走向“男女平等”,导致这一变化原因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文明交融B.政治革命,移风易俗
C.思想解放,教育推广D.工业革命,经济转型
13.“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
C.社会契约D.君主立宪
14.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的棉布贸易直线上升。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16.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战争一再遭受到失败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
C.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D.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
17.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国家权力掌握在军部和官僚手中,由此A.确立了当今日本的政治制度B.建立起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
C.便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D.建立起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
18.右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
世,决定革除权倾一时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
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A.议会行使了弹劾权
B.德皇有充分统治权
C.德国军国主义浓厚
D.德国仍是君主专制
19.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材料表明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20.下表反映了1920~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
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政治理想与古代中国
儒、法、道是在乱世求治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三个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流派,他们通过多角度观察人类个体与群体的永恒矛盾和处在这种矛盾中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不同的政治理想。
或赞赏“洪荒无君”时代;或从“法先王”视角出发,赞赏“三皇五帝与三代”时代;或从“法后王”视角出发,赞赏“后世”时代。
其思想成为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2.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两个人:孔子、秦始皇,前者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后者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问题:
(1)孔子和秦始皇各自奠定了怎样的中国文化主调和中国政治制度基石?(8分)
(2)请从不同视角,结合史实谈谈汉以后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分)
(二)向现代文明社会迈进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
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
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
”……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
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材料三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25日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作为美国宪法的补充条款,并于1791年12月15日得到当时9个州批准开始生效。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法国受欢迎的原因。
(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 (6分)(2)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8分)
(三)“体”与“用”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1824-1884)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
——《张靖达公奏议》卷8 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
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
“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
——《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6分)
2.概述材料中“体”、“用”观变化的历史背景。
(6分)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