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可编辑Word)
《荷塘月色》阅读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荷塘月色》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加粗的词语极富表现力。
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
B.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
C.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
D.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3.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Word文档]
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Word文档] 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021-2022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后习题:9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散文(1)9荷塘月色课时训练9荷塘月色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船棹./悼.念惦.记/掂.量曲.折/曲.意逢迎B.裙裾./倨.傲幽僻./辟.邪差.错/参差.不齐C.末梢./陡峭.嬉.游/熹.微脉.脉/一脉.相承D.独处./妙处.袅娜./婀娜.纤.夫/纤.尘不染:A项,zhào/dào,diàn/diān,qū;B项,jū/jù,pì/bì,chā/cī;C项,shāo/qiào,xī,mò/mài;D 项,chǔ/chù,nuó,qiàn/xiān。
2.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奇特的。
哪些树木当植当伐;哪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全部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认真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认真别有洞天饱满“认真”,①集中留意力,多认真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此处写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奇特”,应用“匠心”。
“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此处写园林设计,应用“别有洞天”。
“饱满”指丰满,充分。
“浑成”在这里是“浑然天成”的意思。
前半句写“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故此处应用“浑成”。
3.(2021·全国Ⅲ)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57950040)A.今日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概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状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存、心情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力量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word版本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让课堂融洽,使师生和谐我想我是幸运的。
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2009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
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
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
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
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
最终我陈旧的思想才发生了一点艰难的转变,狠下心来,依旧将其按两课时进行,此为第一课时,只讲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品读语言,将听、说、读、写充分融入课堂,感受意境美。
荷塘月色朱自清课文原文
荷塘月色朱自清课文原文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的经典课文之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色。
这篇文章充满了诗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和人性的和谐共处。
小时候,我住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庄,家门前就有一片温润如玉的荷塘。
每当夏日的夜晚来临,荷塘中的荷叶舒展开来,像一朵朵巨大的莲花,仿佛要把整个荷塘铺满。
在淡淡的月光照射下,荷塘星光闪烁,宛如仙境一般。
夜晚的荷塘是一个安静的世界,只有微风轻拂着荷叶的声音。
荷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如诗如画。
这时,倒映在荷塘水面上的月亮就像一块银盘,泛起层层涟漪,与星光交相辉映。
天空中的明月倒映在荷叶上,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仰望天空,仿佛能够看到仙境中的月宫。
荷塘月色下的景色更加迷人,引人入胜。
曾经有一位文人曾在此创作了一首《荷塘月色》的诗歌,歌颂了这一美景。
他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描绘了荷塘月色下的如诗如画的场景,抒发了他内心的感受。
夜幕降临时,小船停靠在荷塘的岸边。
砂石铺就的小路伸向荷塘深处,仿佛通往一个神秘的世界。
荷花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吸引着蜻蜓和蜜蜂来蜜汁。
蛙声从远处传来,似乎在让人入睡。
荷叶上的露珠像精灵一样闪烁着,令人陶醉。
人们在荷塘边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他们享受这片纯净的土地带来的宁静和舒适。
荷塘的景色和湖泊的反射使人们感到宁静和放松,忘记了都市的喧嚣和压力。
荷塘月色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人们应该保护荷塘的生态环境,让它永远保持美丽和纯净。
我们应该向荷塘借鉴,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荷塘月色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好的愿景。
它让人们感受到宁静和纯净,让人们忘记繁忙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让我们珍惜荷塘月色带给我们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荷塘月色,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的追求。
让我们一起享受荷塘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一丝宁静与美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荷塘月色教案》word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美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成果。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荷塘月色》。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知识。
3.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色。
六、教学策略: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荷塘月色 Microsoft Word 文档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那时年轻的你和你水中的模样依然不变的仰望
漫天迷人的星光
谁能走进你的心房采下一朵莲是那夜的芬芳还是你的发香荷塘呀荷塘你慢慢慢慢唱哟月光呀月光你慢慢慢慢听哟鱼儿呀鱼儿你慢慢慢慢游哟淡淡的淡淡的淡淡的月光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等你宛在水中央。
【最新推荐】《荷塘月色》词语解释-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荷塘月色》词语解释
【满月】
圆月。
【幽僻】
幽深僻静。
【受用】
享受。
【弥望】
满眼。
弥,满。
【袅娜】
柔美的样子。
【颤动】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霎时】
极短时间。
【凝碧】
青翠欲滴的样子。
【脉脉】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文中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田田】
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之句。
【蓊蓊郁郁】
树木茂盛的样子。
【宛然】
仿佛。
【风致】
美的姿态。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斑驳】
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是深浅不一的意思。
也写作“斑驳”。
【倩影】
美丽的影子。
倩,美丽。
【均匀】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旋律】
也称曲调,指若干高低、强弱、长短不同的乐音的有节奏的、和谐的运动。
【和谐】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一例】
一律,一概。
【丰姿】
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也写作“风姿”。
【艳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第一单元 第1课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荷塘月色朱自清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1)把握思路,体会情感;(2)鉴赏本文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激趣导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教授,他在极为贫困、自己一身重病的情况下,宁愿饿死,也不去领取美国的“救济粮”,他以对生命的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于外侮的铮铮铁骨,他以对权贵的蔑视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伟岸人格。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的美文家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先生不仅有铁骨,是个有骨气的人,他的高尚品格就如同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同时饱含柔情,他的笔下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文情并茂的美文——《荷塘月色》。
下面是本文的思想内容框架图,读完思考后面两个问题。
(1)最能揭示散文主题、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被称为“文眼”,请将本文文眼填入图中间的小圆环内。
(2)在图中的③、⑤、⑦~⑨处分别填上表示作者独步所见所感的四字短语。
答案(1)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③感受独处⑤塘上月色⑦~⑨联想采莲微任务活动一把握思路,体会情感1.文章的开头为什么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写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心里“颇不宁静”才要漫步来排遣烦乱心绪,才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颇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章第二、三段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环境的特点是“幽静”。
作者的心情恰好与环境吻合,从容、安闲、超脱,在没有人事纷扰的“另一世界”里自由自在,获得了暂时的宁静。
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二讲义:第一单元 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荷塘月色(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求真的朱自清1927年7月,朱自清发表了写景散文《荷塘月色》,其中有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描写:“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文章以优美秀丽的风格,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930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了一位名叫陈少白的读者来信,毫不客气地对朱自清指出,那段“月下荷塘”的描写严重失真,树上的蝉在夜里是从来不叫的。
对于这位普通读者的质疑,朱自清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非常重视,并决心要把此事的真相弄个清楚。
他在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无果后,又询问了很多朋友,大家都赞成那位读者的看法。
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又写信请教昆虫学教授刘崇乐。
接到求援信的刘崇乐也很重视,翻阅了大量书籍后,抄了一本书上的话拿给朱自清,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一段儿。
”该书的作者说,蝉一般夜里不叫,但也有叫的时候,作者本人就亲耳听到过月夜蝉鸣。
朱自清看到这段文字后,为找到了蝉在夜晚会叫的证据很高兴。
就在他准备给陈少白回信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刘崇乐教授是位治学非常严谨的科学家,他虽然拿来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记录,自己其实并没有表态。
如此看来,书上那一段记录也许是个例外。
于是,朱自清在给陈少白回信时说,自己请教了昆虫学专家,专家和你的看法一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
并表示如果以后《荷塘月色》再版时,要删掉月夜蝉声那句子。
朱自清寄信后很长时间。
没有得到陈少白的回音,直到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才在正中书局出版的《新学生》月刊上,看到陈少白发表的一篇针对蝉在夜晚是否会叫的专文。
文中不但引用了朱自清的回信,还引用了北宋诗人王安石《葛溪驿》中的诗句“鸣蝉更乱行人耳”,更正了此前对朱自清描写夜晚蝉叫的质疑。
荷塘月色-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
(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袅娜(nuó)倩影(qiàn)独处(chù)蓊蓊郁郁(wěng)B.脉脉(mò)悄悄(qiāo)曲折(qū)妖童媛女(yuán)C.颤动(chàn)霎时(chà)乍看(zhà)不绝如缕(lǚ)D.羞涩(sâ)琐屑(xiâ)踱步(duó)参差斑驳(cī)【答案】D【解析】A项,“处”应读chǔ;B项,“媛”应读yuàn;C项,“霎”应读shà。
2.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嬉游渺茫阴森森迷迷糊糊B.斑驳旋律梵婀玲蓊蓊郁郁C.约略风致峭楞楞没精打彩D.丰姿羞涩西洲曲妖童媛女【答案】C【解析】彩—采。
3.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情态、样子)【答案】C【解析】乍看:刚一看去,初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答案】D【解析】D项是比喻,A、B、C三项都是通感。
5.下列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高中语文必修二重点课文突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讲荷塘月色(朱自清)+Word版含解析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幼随家迁居扬州,故又自称“我是扬州人”。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主义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而引起文坛关注,1924年出版了诗和散文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奠定了他作为杰出散文家的基础。
27岁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该校中文系主任,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和建树。
1948年拒绝食用美国‘嗟来之食’的救济粮而在贫病交加中倒下了,年仅50岁,“宁愿饿死,也不去领美国救济粉”的气节被毛泽东誉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别了,司徒雷登》)。
2、主要作品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
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其次,览胜记游散文。
《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
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其三,书怀抒情散文。
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背影》、《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
即兴书怀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声》、《荷塘月色》、《择偶记》、《飞》等等。
其四,感悟觉世散文。
朱自清还是一个不断思索着现实人生的现代作家和教育家,他每每将自我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与读者共分享。
他笔下的人生感悟,扎实而不玄虚,真切而不做作,常常将觉悟到的宝贵的人生奥秘,通过语言文字搭建的话语平台,尽量地向读者展示出来。
【优质文档】荷塘月色-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
学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一、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二、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课前: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②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②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②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四、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
第 1课荷塘月色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瞬时 ()煤屑 ()..倩影 ()弥望 ()..交口称赞 ()蓊蓊郁郁 ()..婀娜多姿 ()()..风光旖旎 ()()..答案: shà xi è qi àn mí kuài wěnɡ ē nuó yǐ nǐ2.辨形组词。
斑缀班辍倩掂靓玷花纹点缀倩影衡量答案:班级辍学靓丽玷辱3.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荷塘四周,长着很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垂头丧气的,是渴睡人的眼。
....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惋惜我们此刻早已无福消受了。
..消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形容树木旺盛的样子。
(2)形容不快乐,不抖擞。
(3)享受,多用于否认。
4.文学文化知识填空。
______,朱自清,中国现代有名散文家。
字佩弦,号秋实,______成员。
1923 年发布长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
著有诗文集__________ ,散文集 ________、 ______等。
答案:文学研究会《毁坏》《踪影》《背影》《欧游杂记》5.将以下空缺处增补完好。
(1)采莲南塘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头弄莲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西洲曲》 )(2)接天莲叶无量碧,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荷塘月色》word说课稿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荷塘月色》word说课稿 (一)一、教材介绍本课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七课《荷塘月色》,是一篇唯美的散文。
本文描写了作者夜观荷塘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悠远,旨在让读者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丽和神韵。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本文的词汇、句型和语言风格,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描述文章的情境、意义和主题,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及语言运用,掌握常用的写景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阅读和欣赏,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图片或短文、音频等途径,让学生感知月亮、荷塘和夜色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感受性,帮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
2.阅读(25分钟)1)第一遍阅读:全文拼音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和结构。
2)第二遍阅读:分段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情景和主题。
3)第三遍阅读:全文阅读,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主题、语言特点等方面。
3.分析(20分钟)1)文章结构分析:将全文分为四段,让学生了解每一段的主旨和关系,并掌握整篇文章的结构。
2)语言特点分析:通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型,探讨语言的逼真传神和诗意内涵。
3)写景方法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景手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描写景物、如何抒发情感、如何传达思想,并通过比较不同的写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4.运用(25分钟)1)口语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语言,通过对话、朗读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欣赏赏析:让学生通过文本教学和资源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品味课文的写景技巧、文学风格和人情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3)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景方法和语言技巧,以荷塘月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李镇西《荷塘月色》案例评议MicrosoftWord文档
李镇西《荷塘月色》案例评议MicrosoftWord文档
然而,Microsoft Word在对排版和格式的处理上存在一些不足。
《荷塘月色》在描述荷塘的美景时,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在用词和段落的分布上都需要一定的排版处理。
然而,在Microsoft Word中,这些排版操作的灵活度相对较低。
尽管软件提供了
一些基础的格式设置功能,如加粗、倾斜等,但对于特定的排版需求,就
需要用户额外编写代码或导入其他软件,改变排版效果。
另外,对于图片的处理,《荷塘月色》中的插图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荷
塘的美景。
然而,在Microsoft Word中,对于图片的插入和处理相对较
为复杂。
用户需要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和文字环绕等,这些操作都需要
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对于高质量的图片,其分辨率可能会大大
超过Microsoft Word能够处理的范围,导致插入的图片质量下降。
因此,在处理大量图片的情况下,Microsoft Word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1 第1课 荷塘月色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单元错误!课时优案1对应学生用书P11.读准字音①煤屑.( )②蓊.郁()③踱.步( )④弥.望( )⑤霎.时( ) ⑥敛裾.()⑦媛.女( ) ⑧梵.婀玲() ⑨峭楞.楞( )答案①xiè②wěng③duó④mí⑤shà⑥jū⑦yuàn ⑧fàn⑨léng2.词语辨用(1)风致·丰姿穿着这件衣服参加晚会显得不拘谨,在轻松随意中更见,同学们都说他真是飒爽。
(2)约略·大约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2019年经济增长的大体走势,有80%的网民赞成这种分析.(3)清净·清静①张老将军退休以后就回到了在湖南的农村老家,过着的日子.②长假来临,市民不妨避开人潮,选择一些的出行路线。
答案(1)风致丰姿(2)约略大约(3)①清净②清静解析(1)“风致”形容姿态美好,一般不作主语;“丰姿"也写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可以作主语。
(2)“约略”:副词,表示感觉隐约粗略。
一般不用在数字前面.“大约”:大致,大体,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或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可以用在数字前面,用于对数量的推测.(3)二者都有“安静、不喧闹”的意思.“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清静”指安静、不嘈杂.如:环境非常清静.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由于天气原因,最近一段时间,感冒患者比较多,就连年富力强的青年男女也变得没精打采.....()解释:(2)如今,漫步城市的每个角落,亭亭玉立....的高楼,宽敞笔直的大道,商贾云集的市场,生活越来越便捷了。
( )解释:(3)入夏,蓊蓊郁郁....的青枝绿叶遮盖了地表那些凹陷、残缺部分,连裸露的岩石也披上由青藤和绿苔连缀起来的夏装。
()解释:(4)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也变得隐隐约...约.了,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
办公自动化基础荷塘月色WORD排版.docx
荷塘月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基本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荷塘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作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文章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结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作者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描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抒发沉郁的心情。
此文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因收入中国大陆地区及香港的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
但也有人质疑此文的价值。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事件之时。
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一、基本信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夜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基础过关练1.(2020天津南开区模拟)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有时候在深夜,湫隘的小巷之中,万籁俱寂,只有自己的足音,橐橐地回响着,沉重地敲在心上,叫人惊悸不安;窸窸窣窣的衣裾,仿佛有谁尾随在背后似的,更令人惶悚。
然而这种静寂,在过惯了喧阗生活的我看来,是大有风趣的。
我会丢开一切的杂念,专心致志欣赏当前的静境,担忧不测的遭逢——我觉得这些都是夜行的乐趣。
有时候结伴同行,那我更会放大了胆,恣肆地一切叫我害怕的声音,似的证明自己的无畏精神;然而只要有一声犬吠,一阵枭鸣,我都会蓦然震骇起来。
A.急走于荒芜谛听自欺欺人B.急走于芜乱谛听掩耳盗铃C.漫步于芜乱聆听掩耳盗铃D.漫步于荒芜聆听自欺欺人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
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于①。
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②,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
尤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
因此,不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许会③。
3.(2019江西临川一中月考)下面几句诗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
请根据诗句描写的对象和营造的意境(可参考图片画面)将其扩写成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个字。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4.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个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5.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注:漫画中人物为一对母子),并试着阐述作者创作这幅漫画的用意。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仍以“年”为话题,将语段补充完整。
小时候,年是一碗香气四溢的猪肉,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长大后,,,;年老了,,,。
7.下面哪几句话与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心境较相吻合?请写出句子序号并指出哪里吻合。
(1)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2)真正的天堂是已失去的天堂。
(普鲁斯特)(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7)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李清照)(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佚名)片段读写练一、阅读朱自清《冬天》的片段,完成1—2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1.()语段中对“父亲”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二、参照示例,对下面句子中的用词进行点评。
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点评:“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描绘出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倾泻,但又绝无声响的幽静。
3.()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4.()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5.()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老舍《济南的冬天》)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最后的飞翔宫玺一只受伤被缚的鹰,终于挣脱绳索,奋力冲上了天空!可是绳索撕去它一条腿,鲜血淋漓,心肝如迸!为了重获自由,即使只有片刻,它也甘愿付出被缚的生命;为了最后的飞翔,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盘旋着,盘旋着,一圈,一圈,一圈……向大地倾洒无尽的柔情!啊!……山河收留了它的羽毛和血肉,蓝天拥抱了它不死的魂灵!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一节极力营造一种悲凉沉郁的氛围,写一只鹰受伤而又被缚,让这只鹰的命运显得凄惨而令人唏嘘。
B.“绳索撕去它一条腿”运用比拟的手法,化被动为主动,展现了“绳索”对鹰的阻碍和摧残,同时体现出鹰为了飞翔,付出了惨重代价。
C.挣脱绳索的鹰的最终结局是,其残躯被山河收留,其魂灵被蓝天拥抱,体现了山河、蓝天对鹰的怜悯。
D.本诗中的鹰,之所以能强忍身体剧痛,挣脱绳索,一圈一圈地翱翔于蓝天,根本原因是它对禁锢自己的绳索的控诉。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四、微写作。
8.()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你的家乡有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让你流连忘返,思绪万千?请选择一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借鉴《荷塘月色》中景物描写的技巧,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不超过350字。
三年模拟练(2020江苏南通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分)材料一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
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纪评苏诗》在句旁抹了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矣。
”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四:“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
”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
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
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
培根曾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浮动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
那可以算是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的描写。
(摘编自钱锺书《通感》)材料二《荷塘月色》富有诗情画意。
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灵敏的触觉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摩,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
《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是多样的。
有鲜明的比喻,有明显的对比,有强烈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
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即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荷塘月色》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
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
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朱自清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又有两回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
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之令人“惊异”之美。
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是诗,花和光以外也还有诗”“山水田野里固然有诗……任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
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
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荷塘月色》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
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
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炼。
《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
《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
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使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摘编自刘泰隆《荷香月色,诗情画意》)材料三1920年以后,朱自清的家境已经非常惨淡,因为贫穷,家庭失和。
1922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
1927年暑假中,朱自清想回扬州,但是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因而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语。
这证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这样的解释,如果不是更加切近朱自清的本意,至少也是揭示了比较深刻的心理和艺术的奥秘。
朱自清自己也曾表示“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但是他“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