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初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试卷试卷分析咀头学校马彦丽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及阅卷圆满结束了,为了能及时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能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对学生的历史试题试卷,认真进行了详细的试卷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参加考试的人数102人,总分:2589分,平均分是:25.38分,最高分:48分,最低分:7分,优秀率:5.9%,及格率:38.24%,及格人数39人。

单项选择题15个小题共15分;填空题 6个小题共6分,列举题3个9分,材料分析一题6分,感悟历史题一题,满分50分。

试题特点容易题约占40%,中档题占4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比较以前试题略有加深。

二、试题解题情况1、所学历史知识把握不准确如单项选择第2,6,8,9,10,11,14小题有不少同学选错,就是因为没能准确掌握有关历史的概念。

填空题共6个小题,第2和第3小题失分少,第5,6小题失分多,问题不难但在这道题上失分太多,问题出在学生没有背熟,一部分学生失分较严重。

2、平时不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需要平时的积累,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仅积累历史人物的细节故事,同时增强学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不知道历史的三大框架,时间,人物,事件,那么就很难学好历史,所学知识也联系不起来,所以学生答题只是没有把握的去猜。

3、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如第2,3小题,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分析不到位。

2012年中考政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12年中考政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12年中考政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中学政史组一、试卷分析今年孝感市中考历史试题继续贯彻实施有利于凸显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和探究性。

中考历史命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孝感市教科院所编的《历史考试说明》,考查内容包括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八年级历史上下册以及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等内容。

试卷保持了较低的难度,今年的历史考试难度系数大约为0.66,这种难度与预计难度基本接近,也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二、答题情况分析文科综合试卷从第16题到38题为历史单项选择题,第39到51题为思品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从第52题到57题为历史多项选择题,第58题到63题为思品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150分(含地理部分)。

具体得分情况如下:三、对教学成败的分析1、注重双基,重难点。

本次考试历史试题,紧扣课标,贯彻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重视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超过80%。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历史部分试题不偏、不怪,难易程度较为适中。

2、注重联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

试题不回避时政热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例如第26题,通过热门话题“世博会”,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

第39题,通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注重材料题型,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如第21题、第54题、第56、62题等,要求学生先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再在课本中找落脚点;思品部分6个多项选择题中全部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要求学生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把所问与所学相联系,分别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分析、比较问题等多种能力。

4、运用了图表与图片。

用图表与图片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信息,且使试题更显生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与图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背景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举行的考试。

本次分析将对考试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数据收集为了对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1. 考试试卷:我们获取了模拟考试的试题和答案。

2. 学生答卷:我们收集了学生的答卷,包括每个学生的得分和错误的题目。

分析结果根据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平均得分:考试的平均得分为XX分(满分为100分)。

2. 得分分布:学生的得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得分集中在XX分到XX分之间。

3. 难易度:考试的整体难度适中,没有明显过难或过易的题目。

4. 错误率分析:根据学生答卷的错误情况,我们发现以下题目容易出错:- 题目1:错误率为XX%。

- 题目2:错误率为XX%。

- 题目3:错误率为XX%。

结论根据对考试质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整体在历史学科上的掌握较好,平均得分较高。

2. 需要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重点复和辅导,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可以增加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的讨论和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3. 在下次模拟考试中,可以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给予更多的提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是对初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的分析和评估,请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绩。

九年级历史市一质检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市一质检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市一质检历史试卷分析一、班级情况本学期我担任三(5)班和三(6)班的历史课,五班人数72人,六班人数71人。

本次试卷50分,五班和六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是:75%、71%,30%、25%。

虽然历史主要是背记的内容,考查的是学生的勤奋程度,但现在的历史试卷多为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理解等能力,故仍有部分学生因能力差,而导致丢分。

二、试卷分析本试卷共50分,分两部分:选择题,20个小题,共20分;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30分。

考试时间是50分钟,题量大,但是选择题难度偏高,得分率不高。

材料题难易程度适中,但多为对历史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点,还有就是学生把知识点弄混淆了,答题错误。

三、问题及措施1、学生对历史的综合理解能力差,针对此问题,将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表述历史观的训练。

2、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方法差。

针对此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增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历史是开卷考试,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分析和比较,如俄国1861改革和美国的南北战争,即本卷的24小题,运用的就是比较,再如三次科技革命等,都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材料进行记忆。

3、学习历史,我还有一点看法,历史的学习就像学习记叙文一样,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任务、时间、结果、影响、评价等要素,将这些编织成一个历史故事,去记忆,会更有趣的,记忆效果很好,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下,我会认真备课,在课上,我会尽最大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011-201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市一质检历史试卷分析宁郭镇张庄中学李丹2012.5。

历史市质检分析

历史市质检分析

2012—2013九年级历史科市质检分析一、历史试卷简要分析。

1、试卷严格按考试说明命题,所以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2、命题注重基础,3、命题侧重中国史,总体侧重近现代史。

4、试卷选用的历史图片大多出自课本,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二、具体题目分析:(1)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回答较好,得分率较高。

(2)改错辨析题:主要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回答较好,得分率较高。

(3)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美国独立战争、内战、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

其中,27题第二、第三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

2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

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

(4)综合题:这两道大题,回答情况一般。

分别考查中国近现史的相关内容和世界史世界大战相关内容。

其中,29题第三、第四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

30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

三: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A:进步与积极方面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

其次,卷面良好。

大多数同学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

态度积极。

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

B:不足: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

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

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

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

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质量分析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质量分析

2012年??中学九年级历史学业检测质量分析 ??中学教务处史地生组2012年初三历史学业考试已经结束,通过对本次试卷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讨,清楚地认识到初三历史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为提高初三历史复习能力,质量分析如下: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整套试题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

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小题,包含图片、材料等题,考查的形式丰富多样,角度独特,问法新颖。

(二)试题及分值分布情况分析:本套试题共100分,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

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从试题分值分布看,中国历史部分占了60%(期中古代史部分约占20%,近现代史部分占40%),世界史占了40%。

考查的重点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

当然因为出题的侧重点问题,这一比例仅作参考。

(三)试题特点分析:本套试题的设计彰显了新课程理念,紧扣时代的脉搏,考查的知识范围广,紧密联系课标,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源自课标,无偏、难、怪题。

试题既重视基础,照顾了绝大多数学生及格,同时考查的问题角度新颖,重视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具体来说,本套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重视基础,考查基本知识,学生较容易作答。

2、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如选择题9、11、15、17、21、23题和26题判断对错题。

3、图表类题目所占比例较大,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1)试卷所选图片有的直接来自课本.(2)有的图表的设计使所考查的知识变得更系统、清晰,选如26题。

4、对一些经常复习的问题打破常规,从全新的角度考查学生。

5、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命题。

历史试题的命制结合时政热点已成为一大特色6,试题不仅注重基本历史知识、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书写有了明显改善,态度比较认真。

这一好传统应继续发扬。

成绩比上一次有明显提高2、学生的分析能力欠缺,同样的问题问法变了,学生就不知怎么作答了,3、图表教学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九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分析报告

九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分析报告

九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作者:————————————————————————————————日期:2四坝镇九年制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学科成绩统计(一)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班级考试人数平均分及格率% 优良率% 备注1班44 45.8529411% 8%2班44 49.8529418% 12%3班44 50.2058822% 16%4班44 49.0294127% 20%5班46 45.9705918% 13%年级总评222 48.18236 19%14%(二)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班级总人数100分以上99.5-8089.5-6059.5-4040分以下1班44 0 0 5 15 24 2班44 0 1 8 20 15 3班44 0 1 10 15 184班44 0 0 12 10 225班46 0 0 8 8 30年级总评222 0 2 41 68 109二、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中。

3.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九年级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初三历史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本文将对初三历史一模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试卷难易程度评估
初三历史一模考试的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各个题目的难易程度分布均匀,涵盖了历史知识中的各个方面。

这有助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试题命题类型分析
试题中的命题类型较为多样化。

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选择题能够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填空题则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解答题则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整体掌握了大部分
考点的知识。

在选择题上,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较为扎实,但在分析和综合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填空题和解答
题上,学生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考试评价建议
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表现和答题情况,可以针对以下方面提出改
进建议:
1. 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加强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培
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解答解析题型。

2. 深化历史事件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思
考和分析,推动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通过课堂讲解、研究资料推荐等方式,鼓励学生拓宽历史知识的范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水平。

4. 注意知识的温故:鼓励学生通过复和温故记忆,巩固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确保知识的稳固性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相信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和考试中会有更大的进步。

初三上期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上期历史试卷分析

白坪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试卷分析九年级历史一、总体情况初三今年历史平均分为35.68,及格率为68.73%,优秀率为36.26% 。

二、各分数段分布情况1、最高分为50分;2、各分段呈纺锤状分布,基本正常,其中30—50的人数是470人,约占68.7%,其中30分以下的人数为214人,约占31.3%;3、40分以上优秀,优秀率为36.2%,优生这次还勉强。

4、不及格人数为214人,今后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成绩。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经试卷调查,试题得失分情况如下:1、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总体得分情况表(表一)主观题的得分率偏低,还需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四、试题分析1、知识考查较为全面,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要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生活实际来谈。

3、试题难度不大。

绝大多数题目的文字表述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语言。

学生容易取得高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今后教学的思考1、学生知识面狭窄。

学生对历史与现实联系不够,对生活关注不够。

2、教学中我们要开拓课程资源,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把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实际恰当引入课堂。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较单一。

就事论事,不能拓展;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序号虽多,实则一类;要点混杂,杂乱无章。

4、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个方面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学生多角度思维意识和能力。

5、审题马虎。

没有抓住题目中的要求问题漏答,造成游戏有些题目没有得分。

6、教学中应加强审题能力培养,可以抓住典型错误,使学生有意识的避免常见错误。

7、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回答问题是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学生表述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同时不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回答问题角度较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

8、要加强主干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主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简洁表述基础知识的能力。

2012年一模历史成绩分析

2012年一模历史成绩分析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郑庄中学侯丽芳一、试题总体评价结论:(一)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1、试题的题型与我省往年中考试题题型设置基本一致,且与今年的中考说明吻合。

选择题部分:采用了陈述式选择题、材料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等。

非选择题部分:采用的题型有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等。

2、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数量以及分值也与我省往年中考试题一致。

(二)考查范围各部分(六个板块)的赋分比例大致符合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历史目说明的规定。

(三)分值考点分布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中外历史六个板块44个主题单元。

试题直接涉及的主题单元35个,覆盖率为80%;显性考查和隐性考查涉及主题单元40个,覆盖率为90%。

试题高覆盖率给于师生教学正确的导向,促进平时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考前全面复习。

二、试题分析1、学校整体成绩的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共有四个教学班。

参考人数88人,参考率100%,校均分38.18分,优生人数2人,优秀率2.273%,及格人数35人,及格率39.77%。

从全县成绩相对比来看,这次我校的历史考试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下面我以所带班级的成绩为样本,对这份试卷做了一些分析。

2、试卷综合评述(一)单项选择题个别选择题由于注重情境设置,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选项的设置上增加了难度,因而错误率较高。

失分率较高的有第1题、第4题、第7题、第11题、第13小题。

选择题解题的策略:1、熟记历史知识,灵活运用。

全面、扎实、系统2、做题小心谨慎,不盲目求快。

审题时应注意:首先看时间和地点的限定,特别是时间的限定。

二要看条件范畴,原因或结果、主观或客观、政治或经济等。

三要注意关键字眼。

(二)简答题从上表可看出:第16题,近三年来主要以列举题形式考查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考查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

第16题学生试卷的典型案例:“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误写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错别字也较多,如“鸦片”写成“雅片”等“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误写成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者是新文化运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写成新中国的成立或第一部宪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大部分学生写成了改革开放;简答题存在的问题:1、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识记和理解不准确。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考试质量分析灵台三中陶拴珠一、试题分析本次检测考试试题总分5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列举题、辨析题和材料解析题四类。

以世界史下册为重点考查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同时突出了能力立意,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出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水平目标测试,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益和效率。

下面具体分析试题的特点,成绩,存在问题及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二、成绩分析班级考试人数及格人数优秀人数平均分及格率% 优秀率% 2班38 10 0 24.77 25.64% 0.00%4班40 5 0 21.53 12.50% 0.00%6班36 4 0 22.32 10.53% 0.00%8班33 3 1 21.21 8.82% 2.94% 质量分数14.36 61.44 14.57% 0.66% 从成绩来看,4个班的两率一分都很差,质量分数低,与联考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尖子生少,优秀率低,最高分44分;最低分8分。

三、学生存在问题(一)学生方面:1、本学期因为上课时间紧张,没有系统复习的时间,加之学生不重视这门学科,课外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记忆;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深。

对学过的知识遗忘过多,该记的还没记下,该理解的还没理解。

3、审题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不高。

部分学生不会审题或审题能力不强,虽然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回答问题时拿捏不准,导致不能把已掌握的基本史实迁移到试题中,从而造成了失分。

4、历史思维及实际运用能力不强。

从材料题的答题情况看,一些同学对于需要自己用语言加以概括并表述的题,应答能力差,不是答非所问,就是不切题意,这是需要今后注意和加强训练的。

5、获取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不强。

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二)教者方面:1、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一味的追赶课程进度,乱了手脚,导致重点突出不够,训练不到位,学生记忆混乱;2、对学生的课后巩固情况检查落实不到位,仅靠学生自觉去落实,效果差;3、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培优转差工作做得欠缺;4、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管理松散,导致学生不重视、应付、作业拖拉、书写潦草、预习习惯差,课后不识记等。

初三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三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三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初三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概述本次初三历史考试共设置了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个部分,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试卷难度适中,题目设计较为合理。

根据试卷回收情况和同学们的考试反馈,总体考试质量良好。

二、试题分析1. 选择题本次考试的选择题部分设置了20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选择题的题目设计较为多样,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题目难易程度适中,既有直接询问历史事件的题目,也有需要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的题目。

2. 简答题本次考试的简答题设置了5个题目,每题10分,共计50分。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思维能力。

题目设计较为灵活,既有要求学生叙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的题目,也有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题目。

整体难度适中,对于细节把握能力和条理性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

3. 论述题本次考试的论述题设置了3个题目,每题20分,共计60分。

论述题是对学生综合应用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真实考验,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设计较为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论述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整体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考试结果分析根据班级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本次考试的得分情况如下:平均分为75分,优秀生占比15%,良好生占比55%,及格生占比20%,不及格生占比10%。

从考试结果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较为良好,基本达到了考试要求。

但一些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时,表达不够清楚和准确,需要加强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改进措施建议1. 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需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理清知识脉络和关联,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学生需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和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011——2012学年度“一模”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一模”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一模”试卷分析新兴中学庞花妮2012年4月27日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一模”考试质量分析本次测试,我校合卷考试的平均成绩是78.3分,选择题为49分,主观题为29.6分,具体分析如下:一:1、一模试卷分析:九年级中考一模试题的基本情况是:(1)中国古代史:选择题1小题2分,材料题1小题3分,共5分(2)中国近代史:选择题2小题4分,材料题2小题6分,共10分(3)中国现代史:选择题1小题2分,材料题2小题4分,共6分(4)世界近代史:选择题1小题2分,材料题4小题12分,共14分(5)世界现代史:选择题1小题2分,材料题1小题3分,共5分共40分2、试题的主要特点:本次考试从试卷质量情况来看,考虑了目前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考察了学生对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各题型都已书本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能力训练。

试卷把握了难易尺度,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体现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分析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试的题型来看,选择题基本以能力训练上的题目为准,材料题充分利用了能力训练的题目,基础知识与灵活性题目比例恰当,题量适中,对于中考的参考性价值较高。

二、一模考试成绩分析在这次考试中,我校学生成绩并不理想,经过我校政史各课组对考试情况的分析,觉得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对一些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很不够,基本功差,表现在拿到试卷以后,一味的盲目翻资料,缺乏对基础知识的驾驭能力,也缺乏对基础知识举一反三,前后联系和贯通的能力,虽然对能力训练的使用非常重视,但是只会照搬照抄,不会对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第20题的第(2)问只要学生能理解材料三,那么第二问就只须回答其内容便可,稍微一变化学生就不会了。

2、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不足,审题不清,不能对问题进行正确充分的分析,往往造成理解错误,无谓扣分。

比如,第20题最后一问,根据以上问题应得出: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等,部分学生就出现答非所问,不知如何应对,束手无措的情况。

2012初三一模试卷分析 一 本次试卷分三大块

2012初三一模试卷分析                        一                                      本次试卷分三大块

2012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试卷分五大块,选择题,简答题(记忆性与理解性).,材料分析题与分析说明题等五部分,具有紧扣要点、彰显重点,材料性题综合性强等优点.。

但个人认为试题涉及面还不是太广,有些分值有点儿不太合理,如::第二十题第(1)问列举文艺复兴时期三位一体杰出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就占用六分,分值有些大,. 希望今后试题能更注重体现时代性,发展性,引领教师们关注知识的现实意义与教学价值,能注重创设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

二试卷分析﹙一﹚学生成绩分析:试卷份数总共七十五分,其中及格人数53人,53分以上36人,50分以上44人。

优生人数不足,其原因在于初一知识还未复习到,另一方面这一段时间忙于过知识点,无暇顾及综合检测﹙二﹚普遍错题与难题型分析:1:选择题第14小题,“导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根源是”应选择高新科技的发展.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九下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科技水平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际协调机制,如:世贸组织的日趋完善.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择“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而未找准根源.2、16小题“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会说不会写。

3、材料分析题18题(2)、(4)学生失分比较严重。

“依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两项内容。

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失分原因首先学生直接摘抄材料原句,而不能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洁“概括”,其次是不能结合原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只提供“奖励生产、推行县制”而学生回答“奖励军功与推行郡县制”牵扯到“秦始皇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题范围错误。

另外作用与影响表达不准确。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促进民族融合而非统一。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非为北方的统一奠定基础。

学生表达比较随意,措词不严密、准确。

4、19题(第三)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为之奋斗的异同点。

失分最为严重。

学生一方面思路不太清晰,另一方面知识掌握比较模糊,表述自然不能简洁而一针见血;另外平时教学教师未整合到位,不能给学生作未雨绸缪的指导。

九史试卷分析

九史试卷分析

利辛县启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启明中学初中部历史组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一)试卷结构:本卷为闭卷试卷,考题范围是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这次质检考试基本上按照中考模式出卷,本试卷共五大题17个小题,1-10小题是单项选择题20分,11-12小题是组合列举题6分,13、14小题是辨析改错题12分,15与16是材料解析题20分,17小题是分析与探究题12分,总分70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约占32分,下册约占36分,还联系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2分)。

(二)试题分析:从出题范围看:涉及九年级上下册(18、19课除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涉及了每课内容的重点知识。

紧贴课标要求,没有偏难怪内容,符合教学原则。

既考查了知识,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归纳概括、综合能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

从题目设计看:所有题目紧紧贴住课标基础知识,只有几道综合知识联系以及知识横向联系的考查题目,综合难度较低,材料分析题与以往试题改动幅度不大,探究题,纵横联系,题目答案简洁,多是重要事件的名称或是课本上现成的重要句子,题目设计考虑到了更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给学生以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有助于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试题容量较大,实现了板块综合,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涉及到九年级历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战争史、思想理论与文化史、经济史、科技革命史等板块,可以说,每课都有考点。

2.基础优先,以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

本次试题重点考察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

如试题涉及到: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两次科技革命,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苏冷战等。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012年1月本次历史试卷整体偏难,但质量非常高,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是中考全面复习前的一次有效考验,既让学生认识到中考的特点,又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复习压力。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校均69.75分,一、学生试题分析:㈠选择题中学生失分较多的题有:7、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

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C )A.蒸汽机车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制造C.飞机成功试飞D.无线电报的问世原因:出错的都选择了 D项。

出错的同学在审题时分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和飞机的发明,忽视了美国这一要求。

12、斯大林指出某一政策的特征是“在于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以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这一政策是( A )A.新经济政策B.五年计划C.工业化政策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原因:出错的多数都选择了D项,原因是很多学生看到斯大林就直接选择了D项,而没有对题目加以认真分析,其实是考察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市场经济的应用。

19、有人说,美国和英国是昨天的仇敌,今天的盟友。

下列史实论证了上述观点的( B )A.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欧盟B.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北约C.英美都是北约和联合国成员D.美苏争霸和英美参加对利比亚的空袭原因:出错的多数都选择了D项,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考虑到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统治,英美曾经是“仇敌”。

㈡材料题中学生失分较多的题有:22题第⑴问中两次会议后形成的新的世界体系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3题第⑵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美国是如何使自己“在19世纪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的?概括说明奠定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问中学生只回答了南北战争对美国的作用,忽视了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所以丢分较严重。

24题第⑵问,根据材料二,概括该组织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题反映出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很差,也显示了我们工作中的漏洞。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2011——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材料一、总体情况本班共有44人参考。

平均成绩76.98分,折合分74.88分,成绩达到红色的有23人,占52.27﹪,及格的有37人,占84.09﹪,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42分(满分100分),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

二、试卷分析九年级历史期末统考试卷由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组成。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有梯度。

,试题设计新颖,渗透分类讨论、能力训练等。

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历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应用性、信息性、实验操作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关注基础的历史素养、关注生活、关注创新是本卷试题的亮点。

三、答题情况分析下面是学生答题中的情况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1——20小题):第11、15、16、18题学生答错的较多,其他的做的比较好,错的原因是题目比较灵活,学生记忆太死板。

不会灵活变通,考虑问题不全面。

第二大题(材料分析题21——22小题):大部分同学完成得很好。

完成得较差的有:不会写字,不会总结。

表现在背下了不知写在哪儿。

第三大题:问答题题(23——25小题)对经常强调的需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标志等没记下来,主要表现在审题不严密,考试答卷是前后不思考,不注意逻辑推理,需加强督促。

四、失分原因分析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选择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不能灵活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不知在面对题目时怎样入手。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荥阳市城关乡中学姚秋玲王建民2012年5月3日——4日郑州市2012第二次质量预测顺利进行。

现针对我校历史学科考试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如下:一,试题特点本次试题具有以下特点:(一)基础优先,以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

(二)试题设计注重板块内知识的局部综合,以专题考查最为突出。

选择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非选择以专题形式,对历史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体现了中考的精神与原则。

总的感觉,角度新,意识新,预测效果好。

二,学生存在问题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刻。

部分同学对还存在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现象,该记得还没记下,如明治维新与甲午战争,法西斯上台与抗日战争,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学生得分率不高。

2、知识学的死,能力层次低。

部分学生习惯了平时背条条,考试写条条直问直答式教学与考试,对知识的变式考查不适应。

选择题表现较突出,得分较往年不是太高。

3、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差。

信息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插图、表格分析等,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整合能力不强。

如第五题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时间与图例应综合起来分析。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较差,知识迁移能力不高。

部分学生不会审题或审题能力不强,虽然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回答问题时拿捏不准,导致不能把已掌握的基本史实迁移到试题中,从而失分较多。

如25题在国际安全方面加强合作的全球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不分。

三,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1、夯实基础知识,回归中学课本。

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掌握是提升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本,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2、培养基本能力,加强专题复习。

加强专题复习,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因后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1初三历史试题分析

2012.1初三历史试题分析

初三历史试题分析: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值为75分,其中选择题15个30分,简答题9分,分析说明题是25分,探究题11分。

下面做具体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试题的考查范围是上册一本书和下册前两单元,从总体来看,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A、试题综合考查识记能力的知识点有:1.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2.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对应的法律文献3.印度民族大起义女英雄4.飞机的发明者5.宪章运运6.三国同盟集团7.十月革命的意义8.斯大林模式的政治弊端9.罗斯福新政10.国会纵火案11.科学家及其代表成就12.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13.艺术家及其代表成就14.《九国公约》与《凡尔赛和约》及其影响15.改革与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16.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等。

B、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有;1.俄国的新经济政策2.评价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3.运用材料概括拿破伦的事迹4.一、二次工业革命及其标志等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及法西斯取得胜利的保证。

C、运用层次的知识点有:1.评价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2.结合材料对拿破仑评价3.结合材料对比思想解放的运动4.分析大战的影响谈感悟总体来看,考查方式多样而灵活,科学而适中,突出重点,历史而又现实,是份上等试题。

二试卷分析;我所带的89人中,最高分是73分,60分以上34人,不及格人数19人。

其中优生人数不足,不及格人数也不少。

具体失分原因:(一)知识层面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模糊,知识点混淆,未能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概念理解不透彻,诸如:三国同盟与德意日走上法西斯专政的时间等。

(二)1.理解运用层面的试题不能准确把握所给题干的信息,不能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准确做出推断如:选择题第9小题的新经济政策,与1492年哥伦布远航等。

2.评价概括等试题表达不简洁,思路不清晰,语言不条理,表达不完整,未能一针见血准确表达。

如,一句话评价一战后的新秩序与概括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的评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初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质量分析
平中黄兴珍
本次历史试题内容重点在世界史部分,象征性的考查了中国历史的几个知识点。

从学生答题反映的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前学后忘,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善于捕捉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缺乏做题技巧。

学生在选择题部分十分率高,选择题的题枝的判断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若能掌握技巧,善用排除法,认真分析,也不难挑选。

非选择题部分,凸显了教材重点: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注重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如思想解放运动,从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中国到欧洲。

这样横向纵向的把这些思想解放运动放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比较,有利于提醒学生把性质相同的时间归类比较,有利于提醒学生学会使用知识的迁移,由此事件联系到彼事件。

本次考试结束后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答卷,总结了后期复习的几个重点:
一:夯实基础强化记忆
学生知识的有效生成识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天让学生安排时间识记基础知识,教师加强监督
二:归类整理历史事件帮组学生记忆
教师把相同性质的历史时间归类整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
架,在比较中记忆。

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等等
三:加强不同题型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需要加强学生的做题技巧的指导,如选择题中常用到的“直选法”“排除法”“推理法”,材料分析题中常用到的几个步骤“读”“找”“析”“答”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