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技术指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技术指南(征采建议稿)自然资源部2019年3月序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是领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为保证评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远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界限等空间管控界限,兼备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布局供给支撑,编制本技术指南。
本技术指南要点论述双评论的技术流程、评论方法和技术要点,主要内容包含:合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论目标与原则、评论工作流程、评论技术流程、成就表达形式、成就应用及附录9部分。
本技术指南草拟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领土勘察规划院、国家大海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检查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固原市自然资源局。
目录序言. (2)1 合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评论目标与原则 (2)评论目标....................................................................................................................................2...评论原则....................................................................................................................................3...5 评论工作流程 (4)拟订工作方案............................................................................................................................4...展开评论工作............................................................................................................................4...6 评论技术流程 (5)确定评论精度............................................................................................................................5...数据准备....................................................................................................................................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论.............................................................................................................6..资源环境因素单项评论. .....................................................................................................6..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论..............................................................................................7..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7..全域适合性评论..................................................................................................................7..结果校验修正......................................................................................................................7..适合区潜力评论..................................................................................................................8..综合剖析....................................................................................................................................8...资源环境天赋刻画..............................................................................................................8..空间格局特点剖析..............................................................................................................8..问题微风险辨别..................................................................................................................9..潜力剖析.............................................................................................................................9...7 成就表达形式 (10)评论报告..................................................................................................................................1..1.评论图件..................................................................................................................................1..1.评论数据表..............................................................................................................................1..2.8 成就应用 (12)附录A 资源环境因素单项评论方法 (14)附录A-1 土地资源评论. .................................................................................................................1..5 (1)评论方法............................................................................................................................1..5 (2)评论步骤............................................................................................................................1..5 (3)评论成就............................................................................................................................1..7I附录A-2 水资源评论. .....................................................................................................................1..8 (1)评论方法............................................................................................................................1..8 (2)评论步骤............................................................................................................................1..8 (3)可选指标............................................................................................................................2..0 (4)评论成就............................................................................................................................2..3 附录A-3 大海资源评论. .................................................................................................................2..4 (1)评论方法............................................................................................................................2..4 (2)评论步骤............................................................................................................................2..4 (3)市县层面可选指标............................................................................................................2..6 (4)评论成就............................................................................................................................2..6 附录A-4 环境评论..........................................................................................................................2..7 (1)评论方法............................................................................................................................2..7 (2)评论步骤............................................................................................................................3..1 (3)评论成就............................................................................................................................3..3 附录A-5 生态评论..........................................................................................................................3..4 (1)评论方法............................................................................................................................3..4 (2)评论步骤............................................................................................................................4..4 (3)评论成就............................................................................................................................4..5 (4)其余功能指向波及的生态评论附录A-6 灾祸评论..........................................................................................................................4..6 (1)评论方法............................................................................................................................4..6 (2)评论步骤............................................................................................................................4..7 2)地质灾祸危险性....................................................................................................................4..8 3)大海灾祸危险........................................................................................................................5..0 (3)评论成就............................................................................................................................5..1 附录B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论. (52)1.集成准则......................................................................................................................................5..2.2.集成方法与步骤...........................................................................................................................5..3(1)生态保护等级....................................................................................................................5..3 (2)农业功能指向的承载等级. ...............................................................................................5..3 (3)城镇功能指向的承载等级. ...............................................................................................5..5 3.集成结果......................................................................................................................................5..7. 附录C 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 (58)1.生态保护重要性评论..................................................................................................................5..8.(1)评论准则............................................................................................................................5..8 (2)评论指标及算法................................................................................................................5..9 (3)评论步骤............................................................................................................................5..9 (4)注意事项............................................................................................................................6..0 2.农业生产适合性评论..................................................................................................................6..1.(1)评论准则............................................................................................................................6..1 (2)评论指标及算法................................................................................................................6..2 (3)评论步骤............................................................................................................................6..3 (4)注意事项............................................................................................................................6..4II3.城镇建设适合性评论..................................................................................................................6..5.(1)评论准则............................................................................................................................6..5 (2)评论指标及算法................................................................................................................6..6 (3)评论步骤............................................................................................................................7..4 (4)注意事项............................................................................................................................7..6 附录D 聚共计算步骤. (77)附录E 文态评论 (79)1. 文态评论....................................................................................................................................7..9.(1)评论方法............................................................................................................................7..9 (2)评论步骤............................................................................................................................8..2 2. 文态保护等级评论.....................................................................................................................8..3 附录F 基础数据清单. (84)附录G 成就报告编写纲要 (89)附录H 图件制图规范 (91)附录I 主要数据表体例 (93)III1合用范围本指南合用于编制省级(地区)、市县级领土空间规划时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简称双评论)工作。
测绘通报网站
测绘通报网站【篇一:测绘通报投稿须知】论文硬性要求:严格控制在a4纸,五号字,4页,5000字内。
《测绘通报》投稿要求如下:1.用e-mail投稿,请在主题注明“测绘通新投稿”或“测绘通报修改补项”以免稿件混淆。
2.文章附件请用word文档发送,请注明第一、二作者个人简介(出生年月,性别,职称,民族,籍贯,研究方向);作者单位(到室或系);单位详细地址(到街或号),以便作者能够及时收到编辑部书面刊用或退稿通知,并请明确此文章的联系作者(请留联系作者的电话)。
3.请列出参考文献5-10条,不能超10条。
(文章不需英文摘要,需留英文标题),参考文献最好引用一条《测绘学报》文章。
4.论文要求:严格控制在a4纸,五号字,4页,5000字内。
(正常的行距和页边距,图,表,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算在字数页数内)。
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放在文章后面。
5.《测绘通报》投稿邮箱:chtb@ chtb@如出现其它地址,请仔细鉴别。
6.鉴于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向本刊投稿视为同意授权本刊出版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
7.此文在没有收到《测绘通报》编辑部初审结果(退稿)通知前请勿投它刊!来稿多,一般情况下2-3个月有初审结果,敬请谅解。
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放在文章后面。
《测绘通报》编辑部北京复外三里河路50号 100045电话:68531319、6853134968531293、68531306(编辑)、68531192(投稿,出版费)传真:(010)68531317 白云 2011-8-9 19:22:46《测绘通报》投稿要求如下:1.用e-mail投稿,请在主题注明“测绘通新投稿”或“测绘通报修改补项”以免稿件混淆。
2.文章附件请用word文档发送,请注明第一、二作者个人简介(出生年月,性别,职称,民族,籍贯,研究方向);作者单位(到室或系);单位详细地址(到街或号),以便作者能够及时收到编辑部书面刊用或退稿通知,并请明确此文章的联系作者(请留联系作者的电话)。
民族认同感越强烈的旅游者越愿意重游吗——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摘要]寻求民族认同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旅游者前往特定黑色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动机之一,但在黑色旅游研究中对民族认同与重游意愿关系的关注还相对较少。
民族认同是否能够增强旅游者的重游意愿?促进和限制民族认同产生的因素又有哪些?针对此,文章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模型,构建了包括本真性、个体限制、民族认同和重游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428份问卷进行PLS -SEM 分析,对民族认同的不同维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以及影响民族认同塑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具有内部差异性,民族认同承诺对重游意愿有显著积极影响,而民族认同探求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却是消极的,虽然这种影响效应并不显著;(2)本真性感知对民族认同的各个维度和重游意愿有显著积极影响;(3)个体限制对旅游者的民族认同承诺和重游意愿有显著消极影响,对民族认同探求的消极影响则不显著。
该研究结论将为如何在黑色旅游地塑造积极的民族认同、提升旅游者重游意愿、增强黑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黑色旅游;民族认同;本真性;个体限制;重游意愿[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21)04-0083-13Doi:10.19765/ki.1002-5006.2021.04.010引言中华民族认同是动员各族人民在困难和挑战中奋力抗争、肩负历史使命的重要政治资源[1-2]。
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中华民族写入宪法,自此,中华民族认同有了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①。
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华民族认同通过对历史的记忆和诠释不断被构建和发展[1]。
每一次重大事件如海外撤侨、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都在激发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强化了民族认同。
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3]。
在新时期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也一直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全社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如发挥教育的功能,发掘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国 内总发 行
哈尔 滨市 邮政局
国内发行 代号
1— 2 4 15
国 内定 价 1.0元 00
国外总代理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 39信箱 ) 9
国外发行代号
Q 76 57
《 国土与 自然资源研究》 作者投稿须知
1 对 稿 件 的 具体 要 求 11 请 寄 清 晰 的打 印 稿 。 要 双 面打 印 . 和行 距 不 应过 小 。 . 不 字
不小于 0 衄 . . 2
18 引 用 他 人 已发 表 文 献 . 须 在 文 中 作 角 注 并 在 参 考 文 献 中 . 列 出 。引 文 要准 确 。参 考 文 献载 于期 刊 的 按 “f 号1 者 . 名 序 作 篇
12 标题 简明 , . 题文相符。正文论点明确 、 论据可靠 。 行文条理 清晰 、 层次分明、 文字精炼 。 篇幅 以不超 过 65 0字为宜 ( 图 0 连 表位置) 。
13 作 者署 名最 好 不 超 过 3位 , 所 在 单 位 、 、 ( 、 政 . 附 省 市 县)邮
Ⅱ 刊名 , , 期)起 止 页码 . 式列出 ; 1. 年 卷( : ” 格 属于专著 的按“『 序 号】 作者. 书名 1版本. .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 年. 起止页码. ” 格
项 目名称( 目编号) 而 。 1 正文层次的划分 。 . 5 一般不超过 4节 . 一律 采取阿拉伯数字
分 级 编 号 , 间加 下 圆 点 相 隔 , 号 皆 顶 左 侧取 齐 。 级 编
3 来稿一般不退 , 自留底稿 。本刊被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 请 并 已入 C KI 、 万方数 据——数 字化期刊方 阵” 中文科技 N 网 “ 和《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03.27•【字号】甘资规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资规发〔2021〕2号各市(州)、兰州新区自然资源局、财政局,甘肃矿区自然资源局:为建立健全我省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升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我们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财政厅2021年3月27日甘肃省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提升我省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生态环保资金管理推动建立项目储备制度的通知》(财资环〔2020〕7号)、《甘肃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甘政办发〔2020〕21号)、《甘肃省自然资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甘财资环〔2020〕110号)、《甘肃省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工作实施细则》(甘资发〔2020〕195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行政区域内利用中央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的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包括:国土综合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
利用其他资金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鼓励和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本着“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第三条项目管理遵循“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科学规范、注重绩效、省级统筹、分级管理”的原则。
《地理学报》投稿须知2
《地理学报》投稿须知地理学报, 须知, 投稿《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
本刊欢迎国内外地理工作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
《地理学报》审稿原则:审稿人与作者不在一个单位、不在同一课题、没有师生关系;编辑不向作者和审稿人透露对方的姓名和单位;交叉学科稿件分送不同学科的专家审稿;二审后由相关专业编委审定。
编辑严格遵守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准则,公正处理稿件。
一般稿件可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得到审稿意见。
(1)撰稿人应在写稿前广泛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的文献,以保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文章要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练。
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应包括新近的。
(2)来稿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二份。
来稿(包括图、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个版面(10 000字)。
稿件格式请参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
用电子信箱投稿者需将附图文件分别附上,发送前请务必杀毒。
(3)内容摘要200字左右,包括采集使用的数据、分析研究的方法、所得主要的结论等。
关键词3 ~ 7 个,包括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研究方法、研究学科等。
(4)论文的1、2、3、4级标题分别按1,1.1,1.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5)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称和编号。
(6)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
如“m”、“m2”、“t”等。
各种专业术语按国家标准使用。
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7)表格格式为三线格(在Word软件中选: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简明1)。
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能源局•【公布日期】2021.09.26•【字号】鲁财资环〔2021〕32号•【施行日期】2021.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局)、能源局,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局)、能源局:为进一步规范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省级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能源局2021年9月2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三章预算执行第四章资金管理监督第五章附则山东省省级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省级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山东省土地整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用于开展国土勘探和治理相关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地质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利用和使用,基础测绘,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资源能力建设等支出。
第四条专项资金由省级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省财政厅负责组织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对支出政策进行审核,牵头预算绩效管理,下达拨付资金等。
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研究制定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和任务清单,对资金支出进度、使用绩效以及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负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征稿
较依赖煤炭资源,而且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高41%,所以也就说明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需要依靠煤炭能源,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度也会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是一个煤多、油少、气缺的国家,所以在总能源的占比中情节能源的占有量非常有限,这种情况就导致我国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3.3低碳技术水平低下低碳技术包括清洁能源的开发、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有害气体的回收再利用等[5]。
现阶段,关于清洁煤的煤炭加工、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废弃物处理等四个方面我国一共获得了十四项技术[6]。
并且掌握了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技术;太阳能现在我国也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通过以上这些技术可以看出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设备相对都比较落后,所以从技术的研发、推广到普遍使用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同时也需要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3.4法律和各项政策不完善由于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还是初学者,所以在政策和法律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
而且没有针对一些重要的领域和环节进行规定和立法,所以很多问题不能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即使建立了部分法律法规,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所欠缺,考虑的不够到位,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严谨,从多个方面出发。
4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低碳产业的全方位发展,生产价值高的产品,让低碳经济成为一条产业链;在相同条件下,不一样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对于三大产业的比重应该加强重视,让第三产业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从而减少对工业的依赖。
4.2优化能源结构由于中国的能源结构很难得到改变,所以在近些年,加强对水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清洁能源的开发,让中国成为清洁中国;由于发达国家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据中国的4/5,所以为了让中国加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要在能源开发,资源使用率上加大管理力度,从本质上减少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污染;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应该应用到煤炭处理当中来,同时采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存技术。
双评价技术指南--自然资源部(汇报论证稿)20190401
6.4 综合分析.........................................................................................................................................7 6.4.1 资源环境禀赋特点................................................................................................................. 7 6.4.2 问题和风险识别..................................................................................................................... 8 6.4.3 潜力分析................................................................................................................................. 8 6.4.4 情景分析................................................................................................................................. 9
陡河水库水源地水质脆弱性评价与建议
参考文献:[1]张霞,朱庆.基于数码城市GIS的视觉分析方法[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66-67.[2]Benedikt,Michael.ToTakeHoldofSpace:IsovistsandIsovistFields.EnvironmentandPlanningB:PlanningandDesign.1979,(6):47-65.[3]万文利,胡加佩,刘学军.基于UDEM对城市的3DGIS可视化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1,(37):376-378.[4]应申.一种城市形态中的空间可视分析方法[J].测绘学报,2006,(35):386-388.[5]贺文慧.基于UrbanDEM的三维开阔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6-42.[6]贺文慧,杨昕,汤国安.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城市地表开阔度研究———以南京老城区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95-97.[7]FisherGewirtsman.EnvironmentandPlanningB:PlanningandDesign[J].2003,(30):37-49.[8]陈彦光.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J].地理研究,2009,28(6):1449-1450.[9]方智果,宋昆,叶青.芦原义信街道宽高比理论之再思考[J].新建筑,2014,(5):138-139.作者简介:张复山(1993-),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GIS开发、应用研究。
通信作者:王方雄。
(2018-12-26收稿刘晓佳编辑)《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1对稿件的具体要求1.1标题简明,题文相符。
1.2作者署名最好不超过3位,附所在单位、省、市(县)、邮政编码和作者单位的英文译名。
文末附第一作者简介。
1.3附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3-5个中英文关键词。
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要注明基金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与自然资源专项调查融合的探讨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与自然资源专项调查融合的探讨发布时间:2022-08-26T06:00:55.56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2期作者:潘婷[导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明确要求要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潘婷陕西自然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明确要求要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及自然资源变化情况,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修复,实现自然资源体制改革及统一确权登记等各项建设的需要。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修改过程中,着重添加了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并且要将自然资源的调查成果整合进三调成果中,这就意味着,“山水林田湖草”已经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
自然资源资产调查是摸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已有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数据和行政管理数据基础上,确定指标构建的原则,围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融合展开分析。
关键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专项调查的融合引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重要部署。
做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决策机制,需要加强基础数据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撑。
自然资源资产统计是“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基础,也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项调查,一方面可以反映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及其变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统计信息服务,促进自然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概念界定1.1 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资产是指其中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产权明确的自然资源。
期刊目录
噪声与振动控制 大学物理 高压物理学报 光散射学报 波谱学杂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应用声学 计算物理 量子光学学报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物理 低温物理学报 真空与低温 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色谱 分析化学 分析测试学报 质谱学报 化学进展 大学化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催化学报 化学学报 高分子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分析科学学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化学研究 高分子通报 光谱实验室 无机化学学报 有机化学 分子催化 化学通报 功能高分子学报 人工晶体学报 中国科学:化学 时间频率学报 天文学报 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 天文学进展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经济地理 干旱区地理 地理科学进展
第 2 页,共 44 页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31-1346/TB 11-1910/O4 51-1147/04 51-1395/O4 42-1180/04 51-1311/O4 11-2121/O4 11-2011/O4 14-1187/O4 51-1151/TL 11-1957/O4 34-1053/O4 62-1125/O4 62-1131/O4 51-1199/O4 21-1185/O6 22-1125/O6 44-1318/TH 11-2979/TH 11-3383/O6 11-1815/O6 11-6005/O6 21-1195/O6 31-1320/O6 11-1857/O6 11-1892/06 42-1338/O 31-1337/TB 22-1131/06 41-1083/06 11-2051/O6 11-3157/04 32-1185/06 31-1321/O6 62-1039/O6 11-1804/O6 31-1633/O6 11-2637/O7 11-5838/O6 61-1405/P 32-1113/P 53-1189/P 31-1340/P 11-1856/P 11-1848/P 22-1124/P 43-1126/K 65-1103/X 11-3858/P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编辑委员会
Manipulatively Sponsor:
Heilongjiang Society of Wetland Biodiversity
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 空间技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Wetlands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总发行处:哈尔滨市邮政局
Distributed by: Harbin Post Office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Foreign: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
北京 399 信箱 100044
P.o.Box 399,Beijing 100044,P.R.China
刘群立 Liu Qunli
张伟 Zhang Wei
高玉慧★ Gao Yuhui
雷国平 Lei Guoping
王宏韬★ Wang Hongtao
宋玉玲★ Song Yuling
苗前军 Miao Qianjun
倪红伟★ Ni Hongwei
赫俊峰★ He Junfeng
王德利 Wang Deli
张 悦★ Zhang Yue
编 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编委会
Editor: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地 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哈平路 103 号,150040
电 话: (0451)86683614 邮 箱: guotuyanjiu@ 主 编: 倪红伟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承办单位:黑龙江省湿地生物多样性学会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
《自然资源学报》稿件基本格式要求(共11条)每篇论文请勿超12页(每个页码为38字×39行,字体5宋,包括页下地脚、图、表、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下列各项须齐全。
1 题名20字内。
2 作者姓名、单位例: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州510070)3 中文摘要:300字内(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有实际数据等支撑,忌指示性)。
4 中文关键词:不少于4个(第1个:该文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2个: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3个: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或所用方法的名称;第4个:前3个关键词中未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在文题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各词间用“;”分隔)。
5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
6 文献标志码: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7 篇首页地脚下按序排收稿日期:例:1998-06-09;修订日期1998-12-20基金项目: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370561);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5-004-05-06)。
(第一)作者简介:100字内,按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等顺序列出。
例:李永遂(1956- ),男,河南武陡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和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欢迎订阅2020年《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ISSN 1672-6995CN 11-5172/F 刊号:《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和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自然资源经济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会刊。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创刊于1983年,已连续出版发行300余期。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和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先后四易其名,2004年元月定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本刊2004—2008年被评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990年,正式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3年4月,荣获首届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3年7月,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并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6年,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8年加入“国研网”;2009年加入“重庆维普资讯网”;2016年,先后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和“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2018年1月,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2018年11月被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2018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2020年加入“国家科学技术期刊开放平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创刊三十多年来,刊载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地勘单位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改革、发展、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大量对策建议,为广大科研人员和基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发表学术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高度赞誉,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多位部级领导在本刊发表重要文章,对本刊的工作给予高度关注。
现刊名由孙文盛同志亲笔题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紧跟时代步伐,刊载范围在逐步扩大,当前刊载内容除地质矿产经济方面的论文外,还涵盖了土地、海洋及其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论文。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概论》评介
第37卷 第12期2023年12月Vol.37 No.12Dec.,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强度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等活动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战略任务[1-2]。
中共十九大报告将生态保护修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3]。
近年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4],研究领域包括生态修复分区研究[5-8]、生态修复政策实施与效益评价[9-12]、生态修复技术方法[13-15]等。
基于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生态修复工作、引领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等工作需要,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着手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履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这一重构性任务的重要抓手,是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引导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投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
该规划自此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种规划类型,并因不同层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而受社会各界关注[16],学术界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法等[17-20]开展了相关研究,实践方面当前全国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作为“多规合一”改革后新部署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在落实并细化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面临着规划理念、规划任务、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规划逻辑的全新探索,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有效的方法、可操作的实施机制,解决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刘新卫研究员及其团队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撰写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准确把握政策_强化过程管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政
16政策解读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有哪些规范要求?地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问:《通知》适用对象和范围是什么答:《通知》已明确,“就加强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并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提出要求。
目前财政资金支持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两大类,涉及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其中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有一整套现行管理规范。
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和结合当前管理实际需要,《通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聚焦由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并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目前主要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项目,着力提高项目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进一步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示范效益。
问:如何扎实做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项目前期工作?答:该负责人介绍,做好生态修复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是确保项目设立科学合理、项目实施顺利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项目实施中的大部分问题基本是由项目前期工作基础相对较弱、成熟度较低等源头性问题引发的。
对此,《通知》明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项目应按照已有规定,做好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项目的前期工作程序,《通知》首次对三个环节和两方面重要事项提出要求。
一是科学提出项目建议。
要求各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规划,针对本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
其中,对涉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项目,已列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国家级相关专项规划、行动计划的,视为已同意项目建议;对涉及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已纳入本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生态修复相关规划的,视为已同意项目建议。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佚名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1对稿件的具体要求1.1标题简明,题文相符。
1.2作者署名最好不超过3位,附所在单位、省、市(县)、邮政编码和作者单位的英文译名。
文末附第一作者简介。
1.3附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3-5个中英文关键词。
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要注明基金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1.4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须在文中作角注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不得引用非公开出版的文献。
【总页数】1页(P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J],
2.《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J],
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J],
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J],
5.《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投稿须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资源新形势下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现状及其问题与对策研究
自然资源新形势下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现状及其问题与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08-31T03:44:25.76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4月8期作者:查小森,毛娟娟,高强国,田茂密[导读] 在自然资源新形势下,国土变更调查的技术也在逐渐的完善,从而提高国土变更调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更有助于发挥国土资源的高效管理作用,查小森,毛娟娟,高强国,田茂密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渝北 401120)摘要:在自然资源新形势下,国土变更调查的技术也在逐渐的完善,从而提高国土变更调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更有助于发挥国土资源的高效管理作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意义、调查内容以及方法,随后探讨了国土变更调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有关专业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然资源;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现状国土变更调查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查清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1]。
通过分析可知,出现土地利用情况变更的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经济作物改变、新修交通运输、人口迁移分布等都可以是造成土地利用情况变更的因素。
其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会对土地利用情况产生影响。
气候条件变化、洪水泛滥、地质灾害等均会影响土地利用情况变更。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掌握本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维护更新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保持国土调查成果现势性。
本文主要围绕自然资源新形势下加强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
1. 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意义开展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是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保持“三调”数据成果现势性、准确性、连续性的根本手段,是履行“两统一”职能的根本保障,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需求。
同时,通过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可以及时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进而实现国土“一张图”,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提供数据支撑,是支撑自然资源业务建设的重要手段,兼顾了中央关切、地方关注和管理需求,虽是基础,却影响全局,责任重大。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据规范(试行)》来了!——文件内容解读与后续使用探讨
《国⼟空间⽤途管制数据规范(试⾏)》来了!——⽂件内容解读与后续使⽤探讨导语近⽇,为规范开展国⼟空间⽤途管制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命周期”的⽤途管制数据体系,按照“统⼀底图、统⼀标准、统⼀规划、统⼀平台”的要求,⾃然资源部研究制定了《国⼟空间⽤途管制数据规范(试⾏)》(以下简称《规范》),并确定了9个省(⾃治区)和11个城市作为⽰范单位按照《规范》开展相关⼯作。
该规范旨在推进国⼟空间⽤途管制数字化、智能化、⽹络化建设,切实提⾼国⼟空间治理现代化⽔平和服务效能。
那开展国⼟空间⽤途管制信息化建设⼯作重点内容是什么?如何⽤好《规范》,⾼效指导国⼟空间⽤途管制信息化建设⼯作?《规范》内容要点《规范》就其适⽤范围、相关应⽤,国⼟空间⽤途管制数据总体要求、数据主要内容、数据要素分类编码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1适⽤范围《规范》适⽤于国⼟空间⽤途管制五⼤阶段,在乡村地区,可按规定包含乡村建设规划许可;也适⽤于国⼟空间⽤途管制相关的各类数据库、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数据交换,各地可结合管理实际进⾏扩展。
2总体要求坐标系统:汇交要求CGCS2000坐标系。
地图投影与分带:“⾼斯-克吕格投影”,3度标准分带。
⾼程基准:1985国家⾼程基准。
PDF参数要求:扫描模式:彩⾊;分辨率:150dpi。
电⼦监管号编制规则:全国统⼀编号,5层17位码结构。
字段类型说明:各字段的实际含义。
⽤途分类的说明:注:各地可在该分类基础上细化拓展, 并在过渡期建⽴以上分类与现⾏⽤途分类对照关系。
3数据内容《规范》贯穿国⼟空间⽤途管制全周期,在时间序列上体现了建设项⽬按照国⼟空间规划在空间单元上的逐步落地过程,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实施空间治理、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的统⼀时空数据标准。
按时间顺序先后可包括建设项⽬规划选址与⽤地预审、农⽤地转⽤与⼟地征收、建设⽤地规划许可、建设⼯程规划许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地核验与规划核实,与投资项⽬审批等其他部门业务共享信息,与专项管理、⼟地征收、⼟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等业务横向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马茜 茜 , 元海 丹 , 叶利 , 等. 不 同 草苁蓉 提取 物 中化 学成 分及 药 理作 用 的研 究进展 [ J ] . 安徽农 业科学 , 2 0 1 5 , 4 3 ( 7 ) : 1 1 — 1 4 .
《 国土 与 自然资 源研 究》 作 者投 稿须 知
[ 5 】 于英 , 都 风华 , 刘 敏莉 , 等. 珍 稀植 物草从蓉 的开 发与保 护【 J ] . 2编辑部 将对拟 用稿件作 必要 的修正 和删节 , 若需较 大改 动 , 则与 作 者
协 商。如作 者有特殊 要求 , 请在投 稿时声 明 。 ( 光盘版 ) ; 万方数 据一数 字化期 刊 群收 录。来 稿采 用后 将 以多种 方式
株数
株数
率( %)株数
株数
率( %)株数
株数
率( %)株数
株数
率( %)
表 3 草 苁 蓉 生 长 发 育 状 况 调 查 表
年度 月 份
地 上球茎
0 . 1  ̄ 0 . 4小 米 粒 1. O~1 . 5
地上植 株
无 无 无
请 自留底稿 。本刊被 已被 中国期 刊 网、 中国学术 期 刊 [ 6 ] 楚 玉南 , 戴续 红 , 吴 华新 . 草 苁蓉 生物学 特性 初探 [ J ] . 中 国林 3来稿一 般不退 ,
副 特产 , 2 0 0 9 ( 3 ) : 1 0 .
发表, 若作 者有异 议 , 请 勿投稿 。 【 7 】 李彩 峰 , 王 晓琴 , 刘勇 , 等. 草 苁 蓉化 学成 分及药 理活 性研究 4如有 下列情况 者本 刊拒绝发 表 : 进展[ J ] . 中草药 , 2 0 1 4 , 4 5 ( 7 ) : 1 0 1 6 — 1 0 2 3 . 4 . 1待发文章 与发表在 前的且 待发 文章 未注 明引用 的其 它文 献 的文 字
5 6 皂 月
2 0 0 6 年 采种 , 当 年 8月 中 旬人 … — 工接 一● 一
出 土 鹜 多 篓 釜 草 苁 蓉 植 株 藿
,
张玉龙 ( 1 9 8 1 ~) 男, 助 理工程师 , 研究方 向为 种苗 。 9 3 . 3 %。 春天直接接种尚不成功 , 可能是种子休眠未能 作者 简介 : 通讯 作者 : 张悦 【 1 9 6 2 ~) 男 。 研究 员 , 研究方 向为植 物资 源。 打破 , 或 赤杨根 生理代谢 弱 , 未能充分提供 良好 的寄 ( 2 0 1 5 . - 0 5 — 1 6收稿 M 编辑 ) 生 环境条件 , 需以后进一步研究 。
[ 2 ] S h y r M H, T s a i T H, L i n T H. R o s s i c a s i n s A , B a n d r o s i c a s i d e 1对稿件 的具体 要求 F , t h r e e n e w p h e . y l p r o p a n o i d g l y c o s i d e s f r o m B o s e h n i a k i a r o s s i c a [ J ] , 1 . 1标题 简明 , 题 文相符 。
[ 4 】 费瑞 , 迟 立超 , 杜建 石 , 等. 草 苁蓉 多糖 的毒 性实验 研究 [ J ] . 东 1 . 4引用 他人 已发表文献 , 须在 文 中作 角注 并在 参考 文献 中列 出 , 不 得
引 用非公开 出版 的文 献 。
1 . 3附英 文标 题 、 中英文 摘要 、 3 ~ 5个 中英 文关 键词 。获 得 基金 资 助产 生 的文章要 注明基金 项 目名称 ( 项 目编 号 ) 。
・
9 0 ・
张玉龙等 草苁蓉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辅助寄生技术研究
表 2 草苁 蓉人工接 种情况调 查表 2 0 0 6年 8月上 中旬接种
+
2 0 0 7年 4月下旬接 种
一
人工林 天然林 人工林 天然林 接 种 长 出 成 功 接 种 长 出 成 功 接 种 长 出 成 功 接 种 长 出 成 功
备注
2 。 0 7 i
7月 8月 9月
20 08
1 . 6 - 3 . 4 2 . 5 - 4 . 0
2 0 0 9 :
球茎表 面形成 I - 3个 不等 凸起 凸起生 长伸长 1 ~ 2 c m 7月上 旬 凸起伸 长 3 - 5 c m, 有 的已发育成 芽体 多个 7月 中 下 旬 芽体 顶端在 土 中发育成带 叶 和花 的株体 , 生长 旺盛 , 开花 ~ 一 芽体 发育不整 齐 植 株出土较少 , 生长缓慢 , 开花 8月上 中旬 小 的球 茎继续 发育成 芽体 , 待出土 8月 下 旬 球茎 , 芽体继续生 长发育 种 子成熟 飞散 , 植株腐烂 或干 枯 球茎 、 芽体停止 生长发育 , 在 土中休眠越 冬 干枯植株不倒 伏 根状茎腐 烂 , 但仍 有残存 已长出草苁 蓉的赤杨 寄生根未发 现新 的寄 生 上 年干枯植 株 、
1 . 2作者 署名最好 不超 过 3位 , 附所在 单位 、 省、 市( 县) 、 邮政 编码 和作 C h e m P h a r m B u l l , 2 0 0 6 , 5 4( 2 ) : 2 5 2  ̄ 2 5 4 . 者单 位 的英文 译名 。文末 附第 一作 者简介 。 【 3 】 侯元 , 霍 德胜 , 魏艳 君 , 等. 草苁 蓉多糖 的抗 肿瘤作 用及 免疫
调 节作 用[ J ] . 吉林 大学学 报 ( 医学 版 ) , 2 0 0 7 , 3 3 ( 6 ) : 1 0 2 2 ~ 1 0 2 5 .
北 师大 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 2 0 0 8 , 4 0 ( 2 ) : 9 8 — 1 0 0 . 中 国林 副特 产 , 1 9 9 7 ( 2 ) : 5 1 —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