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合集下载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19年5月第5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5201979热解毒、温补气血脾胃为治则,创立了硬皮病方治疗本病方药组成:首乌、鸡血藤、元胡、乳香、没药、泽兰、丹参、双花、生地、夏枯草、元参、黄茂、桂枝、附子、肉桂:3典型医案患者.女,36岁.2017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颜面、上肢皮肤肿胀变硬2年: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上肢皮肤肿胀,皮损稍红.未予程视:渐渐皮肤发紫暗,变硬,皮损面积扩大.张口费力.病变处关节活动受限.肢端皮肤发凉乏力纳差.时有恶心胃肠顿餐检查符合硬皮病改变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脉沉细有力:西医诊断:系统性硬皮病中医诊断:皮痹中医辨证:血瘀毒热证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予硬皮病方,每日1剂,早晚温服处方如下:首乌15«、鸡血藤25g、元胡10g、郁金10g、乳香6g、没药6g、泽兰25g、丹参20g、金银花25g、夏枯茸15g、元参2()g2018年I月23H二诊:颜面及上肢皮肤明显变软.但食欲仍欠佳,手足怕冷,予上方加黄茂40g、桂枝9g2018年5月19LI三诊:皮损面积逐渐缩小.皮肤弹性可,张口及关节活动尚白如.食欲明显好转,仍稍感肢端发凉.用阳和汤加黄罠红花等配成丸药服用,巩固疗效.•按:本例属于系统性硬皮病.中青年女性多见,半数以上患者可累及消化道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此患者面部上肢皮肤肿胀变硬而色紫暗.张口费力.病变处关节活动受限.肢端皮肤发凉.乏力纳差.时有恶心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脉沉细有力。

辨证为血瘀毒热证.往往见于硬皮病早期「方中元参养阴清热,金银花清热解毒治其标;元胡、乳香、没药、泽弋、郁金活血破瘀;賞乌、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通痹;夏枯草散结消肿诸药共奏治其本.二诊、三诊临症加减.加强温补散寒通滞之功常年痼疾.改丸剂服用.缓缓攻补.以竞全功参考文献|1|栗战国,张奉春,曾小峰.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18-129.[2]孟赤,李家文.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小.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32-34.[3]卢桂玲.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边天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57.|4|安月鹏,王玉玺,李琛.王玉玺教授辨治硬皮病经验采撷[J|.四川中医,2018,36(4):1-3.[5]夏淑洁,王义军,柴小雨,等.胡荫奇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8,50(4):223-226.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司永朋(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070)摘要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尚无根除的方法中医治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临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虚论治以及从瘀论治四个方面对高血压的治疗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血压;中医经典理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 作为三高之一,高血压是临床非常常见的慢性病.最显著的特征为体循坏动脉血圧升高.临床表现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头晕、头痛以及乏力等"T如果对高血压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进一步引发多器官的病变和功能障碍文献报道我国有1.3亿高血圧患者.高血压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叫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属于“风眩”的范畴,主要是因为“肝肾阳亢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以眩晕、头痛、血压升高'脉弦等为主要症状的眩晕类疾病”Z基于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从眩晕、头痛等症状入手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基于中医经典辨证治疗理论.可以从风、从痰、从瘫以及从虚多个角度对高血压进行治疗-I从风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于风木,内藏相火,体阴用阳.肝阳上亢等均能致眩晕忙对于肝风初起致头晕目眩.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熄风和阳法,如果没有效果可以采用熄风潜阳法处方包括:菊花9g、半夏9g、天麻作者筒介:司永朋(1985-).男,大学本科冲级职称,研究方向冲医内科、全科,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5-0079-0210g、丹皮10g、夏枯草10g、钩藤10g、广I芍12g、牛膝12g、炒枣仁12g、生龙齿15g、生地15g、首乌藤15g、石决明30列水煎服用10余剂血压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各项症状.如头痛、眩晕、失眠等明显改善:2从痰论治《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乂有湿痰者,有火痰者”何尤其是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肥tt的饮食明显增多.体力活动量明显降低.人们体内的痰、湿、淤等浊邪逐渐增多.继而导致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症状叫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本着燥湿祛痰、健脾和胃的原则,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处方包括:砂仁6g、蔻仁6g、法半夏9g、石菖蒲I()g、陈皮10g、天麻10g、苍术10g、泽泻12g、丹参15g、茯苓15g、白术15g、生慧仁15g、全瓜萎15g、车前草15g、决明子20g水煎服治疗约3个月,血压恢复正常3从虚论治80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5月第5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52019《内经》记载:“上虚则眩「'也就是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因清阳岀上窍,而目在其中。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案举例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案举例

作者:孔伯华名家研究室 李志更博士高血压 病又称原发性 高血压 ,是常见病、慢性病、高发病。

我们通常所说的 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 高血压 。

高血压 有“三高三低”的特点,所谓三高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

据调查,我国目前大概有2亿 高血压患者,而北京地区45岁以上居民约一半以上具有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 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约有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 高血压 就是其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的危害性就在于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容易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

所谓三低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许多人自己得了原发性 高血压竞一点不知道,更不用说药物治疗了。

还有些 高血压 病患者,出于害怕西药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够坚持治疗,加之该病不容易治愈,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 高血压 ,研究 高血压 ,预防 高血压 ,控制 高血压 。

高血压病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遗传和基因因素。

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子女患 高血压病的机率是3%,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 高血压的机率是25-28%,而双亲均为 高血压 者,其子女患 高血压的机率是45-55%。

远远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但是 高血压 的发病还需要环境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精神情绪。

情绪紧张、激动容易造成血压的波动,所以 高血压 患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还有一些人的职业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医生、会计,精神常紧张,交感神经就兴奋,容易得 高血压 。

(3)膳食营养。

高血压 病患者要避免高盐、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我们每天只需要摄取6克食盐就够了。

在食用油的选择上,多吃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等,少食用猪油、牛油之类。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主要基于症状和脉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辩证类型及其对应症状:
1. 阴阳两虚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气促、下肢浮肿、夜尿增多等症状。

2. 肝阳上亢型:症状包括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

3. 冲任不调:这种情况常见于妇女经期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面红出汗、血压波动等症状。

4. 肝肾阴虚型:患者可能会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状。

5. 痰浊阻滞型:心悸嗜卧、呕恶痰涎、头重如蒙等症状可能与痰浊阻滞有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仅就文献的论述与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1病因病机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肝脏的特性,前人的描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

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见《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足见肝脏之阴阳能相对的平衡则无病,而肝脏的阴阳得以平衡,又与其他各脏有密切的关系。

2 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部分高血压病病程长、反复迁延,久病必瘀。

如叶天士所说:“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

临床主要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3 鉴别诊断3.1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痛,面自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3.2 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4 辩证施治4.1 肝阳上亢症状:血压升高,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72例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72例

疗 高血压疗效 明显 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 词 : 高血压病 ; 辨证分型 ; 中医药疗法 高血压 病是严重 危害人类 身体健康 的一类综合 征 , 期 长 控制不当的高血压可对 心 、 、 脑 肾等靶器 官产生 严重损 害 , 笔 者 自2 0 0 3年 6月 ~ 0 6年 6月采用 中医辨证分 型合常规 西 20 药治疗高血压 7 2例 , 并于 单纯西 医常规 治疗 7 8例 做对 照研
究, 结果报 道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例, 3 女 3例 ; 两组 在 年 龄 、 性别 等方 面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13 中医辨证 分型 中医辨证 分 为肝 火亢盛 型 、 虚 阳亢 . 阴
型 、 阳 两 虚 型 和 痰 湿 壅 盛 型 共 4型 。 阴
p n i r p r f a e t mmu o itc e c t d e n e e dx: e o to c s swi i 4 h n h se h mia su is a d a r - l
差异均有显著性 (
其 中男 4 2例 , 3 女 0例 ; 对照组 7 8例 患者 中, 收缩 压为 15~ 3
20 m H , 2 m g 舒张压为 8 5~15m g 病程 7月 ~2 2 mH , 5年 , 平均 7 8 年 。年 龄 4 — 8岁 , .1 3 7 平均 (7 9 4 3 ) ; 中男 4 5 .8± .7 岁 其 5
维普资讯

2 2‘ 4
安 徽 医 药
A h i d a n hr cui l ora 2 0 a;2 3 n u Mei l dP amaeta un l 0 8M r1 ( ) c a c J

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肝肾阴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阳 上亢日久,耗伤肝阴,损及肾水。素体 肾阴不足或纵欲伤精,水不涵木,阳亢 于上,而作眩晕、头痛。
肾阳虚衰:
多因病久体虚,累及肾阳,肾阳受 损或阴虚日久,阴损及阳,造成髓海失 于涵养,而见眩晕等。
高血压一病,主要病理环节为风、火、 痰、瘀、虚,与肝、脾、心、肾等脏腑 关系亲密。
肝阳上亢证 肝阳化风证 肝肾阴虚证 肾阳虚衰证 痰湿壅盛证
平肝潜阳 镇肝熄风 滋补肝肾 补肾温阳 化痰渗湿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杞菊地黄丸 济生肾气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阳上亢型 :
本型多见于高血压I级、低、中危组患者,其他 各级亦可兼见。
主症:眩晕、头痛且胀、面红、暴躁易怒。
次症:目赤、耳鸣、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
怎样测血压
测血压前,至少平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 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一般取坐位,测右手 房间温度为20℃左右 选择符合计量原则旳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国际原
则(BHS和AAMI)检验合格旳电子血压计
袖带对准肱动脉搏动下缘,离肘窝2-3cm 听诊器不放在袖带下 袖带不觉过松或过紧 手臂平放与心脏位置平 应相隔1-2分钟反复测量,取2次读数旳平均值统
主症:眩晕、头痛、手足麻木、口唇发绀。 次症:胸闷、胸痛、失眠、耳鸣、舌质暗或有 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治则:活血化瘀。 基本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松龄血脉康。 西药:根据II级高血压选择用药,提议首选钙拮
抗剂。在其他高血压分级中出现旳瘀血内停证, 按其有关分级选用药物。 主要检验:眼底检验、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血糖、血脂 、血粘度、血儿茶酚胺、肾 脏B超、甲状腺指标、 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

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风眩【定义】风眩指因肝肾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

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

【病因病机】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但其因常与肝肾阴虚阳亢有关。

素体阳盛,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诊断要点】 1.以中老年发病为多,起病一般较缓慢,可有家族史。

2.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感,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

3.面赤,血压增高,成人高于 140/90mmhg。

4.能除外症状性高血压,如风水、肾水、厥头痛等所致血压增高者。

【类病鉴别】 l、厥头痛:突出剧烈头痛,面白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2、虚眩:1/ 12以眩晕、疲乏,脉弱等为主症,血压不高反低。

3、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耳赤,急躁易怒,口苦。

脉象:舌红,苔黄。

脉象: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后下)、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针灸:主穴太冲、曲池、合谷、太阳,泻法。

耳针: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肝。

中药穴位敷贴:降压膏(吴茱萸、附子)敷神阙、双涌泉。

2 风痰上扰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舌象:---------------------------------------------------------------最新资料推荐------------------------------------------------------ 苔白腻。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份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以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篇1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6 岁职业:干部初诊时间:2019 年 6 月 1 日就诊地点:某中医医院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腰酸腿软等症状,血压高。

现病史:患者于 2 年前检查出血压高,一直服用降压药物,但症状仍有反复。

近日症状加重,故来就诊。

既往史:无重大疾病史,有吸烟史和饮酒史。

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病史。

中医诊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疗计划:1. 中药治疗: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养肝,平肝潜阳。

2. 针灸治疗:选取太冲、太溪、风池、曲池等穴位,平补平泻,调节阴阳平衡。

3.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4. 西医治疗: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

随访计划:每周一次,共治疗 4 周。

疗效评估:1. 症状改善: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腰酸腿软等症状明显减轻。

2. 血压控制:治疗后血压平稳下降,降至正常范围内。

3.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状态良好。

本病历范文展示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方案,症状和疗效评估等内容。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篇2标题: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5 岁职业:干部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就诊日期:2023 年 2 月 15 日一、主诉患者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一周。

二、现病史患者一周前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无明显诱因。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西药降压治疗,症状略有缓解,但仍有反复。

今来我院就诊,要求中医治疗。

三、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5 年,曾服用多种西药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

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和手术史。

四、家族史患者父母均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高血压中医辩证施治

高血压中医辩证施治

高血压中医辩证施治高血压中医名为眩晕,头痛,心悸,胸痹,中风,水肿。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指迄今尚未阐明其原因的高血压病,而高血压则明确定义为动脉血压持久升高。

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键性特征为动脉血压升高和持久,并且原因未明。

之一、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座谈会制订高血压(动脉)是指收缩期及/或舒张期动脉(血)压的增高。

“正常”与“高”血压之间缺乏清楚的界限。

指定某一个血压水平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只能是人为的。

为了便于对各组病人和各个人群进行比较估计预后及疗效,建议应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高血压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按血压水平;按器官损害程度;按病因。

一、按血压水平分类为临床分类,需采用在至少两次检查所测的3个血压值的平均数。

1.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采用第5期,即声音消失时)90mmHg或以下。

2.高血压(成人):收缩压160mmHg或以上及/或舒张压95mmHg或以上。

3.“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与高血压之间。

对“轻”“中”与“重”度高血压主张不下精确的定义。

儿童期诊断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应较成人为低。

二、按器官损害程度分类虽然血压升高的程度是决定器官损害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者之间并无完全平行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按器官受损程度进行分类或分期。

1.Ⅰ期:无明显的器官病变征象。

2.Ⅱ期:下列器官受累的征象中至少有一个:(1)左心室肥大的各种表现;(2)视网膜动脉的普遍或局限性变窄;(3)蛋白尿或血浆肌酐轻度增高。

3.Ⅲ期:出现各器官受高血压损害的症状和征象。

包括:(1)心脏:左心室衰竭;(2)脑:脑卒中、高血压脑病;(3)眼底: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物,可有或无乳头水肿。

其它较常见的但不一定直接由高血压所引起的情况包括:冠心病,颅内动脉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疾病,肾功能衰竭等。

三、按病因分类1.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的器质性原因。

2.继发性高血压:可找到明确原因。

眩晕病(高血压病)诊疗方案

眩晕病(高血压病)诊疗方案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版本)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的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为主要病机,以眩晕,头痛为主证的病症.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多认为眩晕病因病机与风、火、痰、瘀、虚相关,病位在清窍,与肝脏最为密切,与脾、肾相关,脏腑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皆可致病,或为清窍失养,或为邪扰清窍。

一、本案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编码:BNG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编码:I10.X0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一)头晕、头疼、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二)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三)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四)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眼底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五)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指定的《高血压病诊疗指南》表1.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分类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值130-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表2.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的临床情况I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脑血管疾病因素超声心动图或X线)●缺血性中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脑出血1-3级)●蛋白尿和/或血浆●短暂性脑缺血●男性>55岁肌酐浓度轻度升高发作(TIA)●女性>65岁160-177mmol/L(1.2-2.0 心脏疾病●吸烟mg/dl) ●心肌梗死●总胆固醇>5.72m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心绞痛●糖尿病粥样硬化斑块(颈、髂、●冠状动脉血运●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家族股或主动脉重建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肾脏疾病<65岁)狭窄II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HDL-C降低●肾功能衰竭(●VLDL-C升高血Cr>177mmol/L●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或2.0mg/dl) ●葡萄糖耐量减低血管疾病●肥胖●夹层动脉瘤●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症状性动脉●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疾病高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三、治疗方案1、分型论治(一)肝火上炎型症候: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祛风定眩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12g,柴胡12g,泽泻12g,栀子9g,黄芩15g,天麻15g,钩藤30g(后入),丹皮15g,桑叶10g,菊花10g,葛根20g,甘草6g。

中医内科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则称高血压病;后者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脏、内分泌等病变所引起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等病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关系。

发病原因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复加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而致心肝阳亢或肝肾阴虚,两者互为因果,并可发生化火、动风、生痰等病理变化。

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为多;中期多属阴虚阳亢,虚实错杂;后期多见阴虚,甚则阴伤及阳或以阳虚为主。

【诊断】1.常见症状有:头昏、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慌、四肢麻木、面红、烦躁、失眠等。

2 .成人收缩压MO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90mmHg以上者,可诊断为高血压O3 .病程较久,出现心慌、心悸、气急或夜间呼吸困难等症时,应检查心脏。

如发现心脏向左扩大、心尖区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或心率增快等,提示高血压心脏病。

4 .如发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心率增快、异常兴奋、皮肤潮红、出汗、剧烈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气急、心悸等症状,提示高血压危象;如并见意识障碍、抽搐、昏迷,或暂时性偏瘫、失语等症状,提示高血压脑病,均属高血压病的特殊表现,提示病情严重。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首当分别标本虚实。

标实为风阳上亢,治以潜阳熄风为主,夹有痰火的,佐以清火化痰。

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为主,必要时当标本兼顾;如阴虚及阳者,又需注意补阳。

1.风阳上亢头眩晕,目花,耳鸣,颗顶抽掣痛,头重脚轻,肌肉跳动,手抖,唇舌、肢体麻木,或有手足抽搐,项强,语言不利,苔薄白,舌尖红,脉弦劲。

治法:潜阳熄风。

方药举例: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6〜IOg,钩藤(后下)15g,白装藜12g,菊花10g,夏枯草12g,躲益草10〜15g,臭梧桐10g,地龙10g,生牡蛎30g,珍珠母30g或石决明15go 加减:如头痛较甚,目赤面红,烦躁易怒,口苦,苔黄者,去新签草、臭梧桐;酌配龙胆草5g,黄苓10g,牡丹皮10g。

高血压(血压升高)中医临床路径

高血压(血压升高)中医临床路径

高血压(血压升高)中医临床路径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帮助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导。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1. 高血压的中医病因观点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的病因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肾阴虚、脾虚湿困等。

中医将高血压归为“病名”,并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2. 中医病机分析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所致。

治疗应通过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来改善病机,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1. 诊断过程中医诊断高血压时,除了常规生物医学指标的测量,还应结合中医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等,对患者体质、舌苔、脉搏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因和病机。

2.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是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中药使用、针灸、艾灸、推拿等,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疗效。

3. 疗程管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持续进行。

中医强调疗程管理,包括调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复诊等,以维持治疗效果和预防病情恶化。

三、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根据病因和病机的不同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调理中医强调调整全身阴阳平衡、气血循环,综合调理身体,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3. 少副作用中药治疗和中医理疗方法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少,可以降低患者的药物负担和不良反应。

结论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供个体化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健康状况。

然而,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1] 张明,李丽. 中医阴阳理论现代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1(4): 261-264.[2] 谭纯杰. 中医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88): 91-92.[3] 雷光银. 肝郁气滞证与高血压的关系探究[J]. 医学综述,2018,24(10):1871-1872.。

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导致阴阳失调而引起的。

与西医的降压药物治疗相比,中医的诊疗方案更加注重整体调理,通过综合治疗,达到减轻症状、控制血压以及延缓并发症发展的目的。

一、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方法中医诊断高血压主要依靠四诊合参和望闻问切的方法:1.四诊合参:- 望: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舌质、舌苔、脉象等进行判断。

- 闻:听患者的言辞、声音、音调等,以了解其情绪状况和气血状况。

- 问: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

- 切:通过按摩患者的腧穴,判断其脉象的变化。

2.望闻问切:- 望: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红润或苍白,有无目赤、目痛等症状。

- 闻:听患者的言辞,了解其精神状态是否紧张、烦躁等。

- 问: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心慌、口渴等症状。

- 切:通过按摩患者的腧穴,了解其脉象是否有偏快、偏数等。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案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

以下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芪、丹参等,功效是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

-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降压的效果。

-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药处方:黄连、黄芪、丹参、天麻、决明子、菟丝子、海藻、冬瓜、茶梅等。

2.生活调理:- 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低盐食物等。

- 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

-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 定期锻炼: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久坐。

三、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不同,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一、概述1.1 高血压病的定义1.2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1.3 高血压的分类①原发性高血压②继发性高血压1.4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1.5 高血压的病因分析二、中医病机及证候分类2.1 中医病机分析2.2 中医证候分类①肝阳上亢证②肝肾阴虚证③肝胃湿热证④脾胃气虚证⑤痰湿中阻证⑥血瘀阻络证2.2.7 肝郁气滞证2.2.8 痰火上冲证三、中医诊断与辨证3.1 中医诊断要点3.2 中医辨证要点①望诊②问诊③搏诊④切诊四、中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1 中医治疗原则4.2 中医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②针灸治疗③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④食疗调理⑤养生保健附件:1.本文档附带的病例分析2.相关中医药方剂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病: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定义,成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有高血压病的诊断依据。

2.原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病因,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95%。

3.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4.肝阳上亢证:肝阳上升,血压升高,常伴有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

5.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肝肾失养,上升不及,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目赤、夜尿增多等症状。

6.脾胃气虚证:脾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血液运行异常,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7.痰湿中阻证:痰湿阻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胸闷、沉重等症状。

8.血瘀阻络证:血液凝滞,影响血液流通,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胸痛、动悸等症状。

9.肝郁气滞证: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影响血液运行,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胸闷、脘腹胀痛等症状。

10.痰火上冲证:痰火上腾,阻塞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头晕、烦躁等症状。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第一章:高血压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高血压?
1.2 高血压的分类和分级
1.3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4 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
第二章: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2.1 中医理论中的高血压概念
2.2 中医认为的高血压病因
2.3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方法
2.4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
第三章:中医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3.1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
3.2 针灸和推拿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3.3 饮食调理对高血压的影响
3.4 其他中医疗法的应用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综合方法4.1 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的优势4.2 中西医结合下的临床路径和治疗方案4.3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评价指标
4.4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案例分享
第五章:高血压的预防和健康管理
5.1 如何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5.2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
5.3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5.4 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和健康评估
附件:
附件1:中医高血压病病历模板
附件2: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附件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针灸穴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高血压:指在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90mmHg。

2. 中药:指以草、木、矿、动物、矿物等天然材料为原料,通过中药制剂技术加工制成并供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3. 针灸: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将针刺入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治疗疾病。

4. 推拿: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及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中医医案——高血压

中医医案——高血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眩晕病史:罗某三年前因外感出现头晕,身冷畏寒,心悸,失眠少寐,便溏,脘胀,乏力,时胸闷不适,气短,自汗出。

曾先后在数家医院治疗,效果不显,所服汤药不外解表、散寒、温阳等,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自述服用上述之药后,全身无力,感觉不适,血压不稳,经常波动在160/95mmHg左右,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初诊:头晕,身冷畏寒,尤其是怕冷,感觉上半身畏寒尤甚,集中在双上肢的外侧,心悸,少寐,便溏,脘胀,乏力,时胸闷不适,气短,口干苦,自汗出,舌质暗,苔薄,脉象弦细。

西医检查:血压165/90mmHg,心电,胸片,心脏彩超,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级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审机:脾虚湿蕴,中焦不振,肝气不舒。

治法:健脾利湿,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党参30克甘草5克干姜10克桂枝15克牡蛎20克天花粉15克枳实15克龙骨20克生姜3片大枣5枚二诊:头晕好转,心悸减轻,仍感觉脘胀,上身怕冷,便溏,乏力,时值冬天,如果屋里温度低于20度,就感觉身冷甚,汗出不多,心悸,失眠,辨证为卫阳不足,心阳不振,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3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党参30克枳壳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茯苓30克三诊:症状好转,继服三十余剂病情完全好转,血压稳定,脘胀不适消失。

按语该患者为公职人员,出差到新疆后外感引起此病,主要是感觉上半身怕冷,汗出不甚,头晕,心悸加重,原有高血压病亦加重,来我处就诊前,已经过数位医生诊治,效果不显,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为脾虚肝郁证兼以外感,乏力、便溏、胸闷气短为脾虚所致,脘胀为肝气郁结,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子盗母气,故见心悸、失眠少寐,中阳不振则见上半身怕冷,湿气重则遇风尤甚,因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怕冷,卫气源于下焦,充养于中焦,布散于上焦,现在中焦阳气受损,生化无源故见寒象,方选伤寒论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脘胀减,肝气舒则用桂枝加龙骨牡汤温中阳,兼以安神定志,数剂而解。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

原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的 95%以上;在不足 5%的患者中,血压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为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

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1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缓进型高血压多数患者无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

若血压长期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

急进型高血压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明显,如头痛剧烈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血压迅速升高,常于数月至 1-2 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明,最后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危象: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易怒、视力模糊、腹痛腹胀、尿频尿少、排尿困难等,有的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发热口干、出汗兴奋、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等;严重者,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迅速缓解。

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蠓,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理化检查常规检查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

高血压中医案例

高血压中医案例

高血压中医案例
患者情况:
性别:男性
年龄:55岁
主诉:长期发现血压高,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已有10年,使用西药控制,但一直不稳

中医诊断:
肝阳上亢,肝火上扰,肾阴不足
治疗方案: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主要药物组成:
龙胆草、栀子、柴胡、生山楂、山荷叶、地龙、甘草、黄芩等
治疗原则:
清热泻火,平肝降压,补益肾阴
处方解析:
1. 龙胆草、栀子、柴胡等为清热泻火药物,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清理肝胆火热。

2. 地龙具有补肾阴的功效,可改善肾虚情况,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3. 甘草具有调和药方各种成分的作用,可加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治疗过程:
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后,每天2次,每次服用30毫升。

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后,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后继续定期复诊,并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

总结:
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整体调理,通过清热泻火、平肝降压、补益肾阴等方面对症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并减轻症状。

但需结合个体情况,因此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不同。

重要的是坚持按时服药,并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达到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效果。

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肾阳虚衰:
多因病久体虚,累及肾阳,肾阳受 损或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髓海失 于涵养,而见眩晕等。
21
高血压一病,主要病理环节为风、火、 痰、瘀、虚,与肝、脾、心、肾等脏腑 关系密切。
病机除上述五个方面外,还有冲任失 调、气阴两虚、心肾不交、阴阳两虚等, 在临床中可参照辨证。
22
冲任失调:
其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 血内停、肝肾阴虚、肾阳虚衰等。
16
肝阳上亢:
素体阳亢阴虚之人,阴亏于下,阳 亢于上,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长期精神 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失调达,肝气郁 结,气郁化火伤阴,肝阴耗伤,风阳上 扰头目而出现眩晕、头痛。
17
痰湿内阻:
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损伤脾胃,或 忧思劳倦伤脾,以致脾虚健运失职,聚 湿生痰;或肝气郁结,气郁湿滞生痰。 痰浊上扰,蒙蔽清窍,则表现头痛、脘 闷、眩晕欲仆等。
现代病种“高血压病” 中医结合诊断
1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是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一组以动脉血压升 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2
据统计,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平均发 病率为11%。
35~74 岁高血压患者的调查资料显示: 知晓率为44.7% 治疗率为28.2% 控制率( <140/90mmHg)仅8.1% 。
13
高血压患者往往由于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 虚阳亢或阴阳两虚使血行不畅,而反映在舌象 上。专家分析了1000例高血压病人的舌象,注 意到可有7种舌质相,即淡红、边尖红、绛、 紫、淡及胖。一般高血压Ⅰ期多属肝火上扰, 在舌诊上多表现为舌质红苔薄黄;高血压Ⅱ、 Ⅲ期偏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在舌诊上多表 现为舌质红或绛红少苔;偏于阴阳两虚证,可 见舌质淡;气阴两虚者舌质往往偏胖,有齿痕, 舌质较淡;形体肥胖的高血压者可表现为痰浊 中阻的舌象,也即舌质淡红苔白腻或黄腻;高 血压病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者,表现 为心血淤阻的舌象,舌质紫或暗红,有淤斑。
11
中医诊断依据
根据相关的的高血压病国标和地方诊 断标准,我们提出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依据为 :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 病,或反复发作。可见有头晕目眩,视 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 甚则仆倒,或见头痛,可伴恶心呕吐, 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 白等。
12
一.舌象特点 舌的血管非常丰富,血流供应相当充足,舌乳
6
袖带对准肱动脉搏动下缘,离肘窝2-3cm 听诊器不放在袖带下 袖带不觉过松或过紧 手臂平放与心脏位置平 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
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 的平均值记录。
7
高血压中医防治的 理论渊源
8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14
根据相关的的高血压病国标和地方 诊断标准,我们提出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依据为 :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 反复发作。可见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或见头痛,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15
中医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包括情志 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过劳及先天禀赋 不足四个方面。
以高血压为原发病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已成为人类死因之首。
3
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
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
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 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 转耳鸣”。
元《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
明 《景岳全书》:“眩运一证,虚者 居其八九……” ,“当以治虚”。
9
明·虞抟 “因瘀致眩”
气虚 气滞 痰湿 阴虚 阳虚 外伤
瘀血
脑窍阻滞 髓海失养
眩晕
10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及归属
根据539例病例的调查结果,结合国家 标准和地方标准,我们认为高血压病中 医病名为“风眩”,可归属于“眩晕”、 “头痛”、“中风”等范畴。
18
瘀血内阻: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初病 在气,久病入血”、“气病累血,血病 则累气”。随着病情的迁延不愈,久病 入络,殃及血分,血行不畅,瘀血内停, 清窍失养,发为眩晕。
19
肝肾阴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阳 上亢日久,耗伤肝阴,损及肾水。素体 肾阴不足或纵欲伤精,水不涵木,阳亢 于上,而作眩晕、头痛。
头变化极其灵敏。舌为心之苗窍,脏腑的精气 都荣于舌,所以对体内五脏的盛衰,气血运行 的状态反映甚为敏感。舌诊主要看舌质又叫舌 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 的一层苔状物,舌苔主要由胃气上蒸而成,而 病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可反映邪气之盛 衰。正常情况下,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 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 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上,揩之不去,其 下有根,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简称“舌淡红, 苔薄白”。
4
分类
SBP(mmHg) DBP(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高血压I级(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高血压II级(中度) 160~179 100~109
高血压III级(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
5
如何测血压
测血压前,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 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一般取坐位,测右手 房间温度为20℃左右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国际标
准(BHS和AAMI)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
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 又因其病位在冲任,而冲任属经脉,气 血行于经脉之中,由于肾气不足致水不 涵木,心火上炎,皆为阴阳失衡,气血 失于冲和之气,冲任失调,而发为眩晕。
23
气阴两虚: 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正气;
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久病不 愈,耗伤气血,阴津亏损,气虚则清阳 不升,阴血亏虚则脑失所养,从而发为 眩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