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压力:由于教育制度的竞争性质,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如考试压力、作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等人交往,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如沟通障碍、冲突解决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形成自我认同,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产生怀疑,导致自我认同问题。
4.情绪波动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变化和挑战,如青春期、考试失败、家庭变故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情绪波动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
5.网络与手机依赖:现代社会中,网络和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学生对网络和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沉迷游戏、社交障碍等。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课下,与同事们在一起交流,发现现在的问题孩子比较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教师、学校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才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所以,现在我们应针对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协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缺乏合作意识。
2、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
4、爱玩网络游戏5、对学习没兴趣。
(一)家庭原因1、亲人的溺爱当前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父母从小娇惯,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
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
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有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或者欺骗爷爷奶奶,问他们要钱出去上网。
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自己身体有残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形成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4、家长的素质水平有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 依赖心理:很多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缺少独立意识、环境适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自己是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不能面对事实,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因为成长过程中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嫉妒和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当自己不在父母家人的宠爱下生活真正涉足社会时,发现自己的素质、智力、能力不是“天下第一”时,自我产生的悲观、失落等情绪逐步转化成自卑,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 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情感内敛,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压抑、苦闷。
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适应性反应。
最为常见的是考试焦虑,当考试即将来临时,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的预感。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第二讲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初稿)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一)小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1、学习适应问题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亦称学习适应不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进行身心调整,导致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水平的学习干扰现象。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幼儿园的生活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的生活以学习为主,而学习活动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小学生进入小学以后,当他们度过最初的新鲜与好奇期以后,面对的是陌生的物理环境与人际环境,加之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习负担的加重,小学生面临着艰难的心理适应。
新入学儿童容易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加之初次与父母分离,面临陌生的新环境,心理不适应,显得敏感脆弱。
因此对老师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老师能像家长一样既慈祥又有耐心,且容易滋生出对老师的深切的尊敬与崇拜之情。
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观察和体会每一个儿童的内心变化,倾注满腔的爱心与热忱,以春风化雨的热情,细致入微的工作使学生消除对新环境的疑虑与恐怖,体验到学校与集体生活的温暖和乐趣,逐渐对学校生活产生依恋和兴趣,克服儿童的依赖、脆弱心理,代之以培养独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但也要注意把热爱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避免偏爱与放任纵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适应是有差别的。
为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适应良好,教师应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开“小灶",增加学习深度,使其能“吃得饱";对基础差,学得慢者,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查缺补漏,以使其能“吃得了"2、厌学症问题(1)厌学症的表现与特点厌学症又称为学习抑郁症,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无能为力,看不到目标与希望。
有四个特点:第一,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缺乏敏感与好奇心,丧失了自发的学习动力;第二,学习无目标、无计划、得过且过;第三,缺乏意志与毅力,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第四,产生了消极的学习体验,逃避学习情境。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排除中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学校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老师的具体操作技巧可参考如下: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1. 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3.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4. 失落:中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5.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6. 叛逆: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
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针对以上问题,老师的应对技巧可参考如下:1、巧妙暗示,树立自信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3、善于疏导,培养情感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中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中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包括人际交流障碍、品性障碍、行为障碍、心理障碍等。
1.人际交流障碍:表现为与老师或者是同学的交流减少,甚至是不愿交流,多单独行动,不与同学合群。
2.品性障碍:患者会有习惯性的撒谎与偷拿东西等行为。
3.行为障碍:表现为多动症或抽动症等,患者会不由自主的运动,有时可以控制,有时无法控制。
4.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和抑郁,焦虑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抑郁有心情低落,对周围的人或者事失去兴趣。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与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引导患者,避免疾病的加重,必要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专家总结了大学生常见的几大心理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调试的具体方法,我们心理委员可以过用这些方法帮助同学们对一些问题做出初级干预。
当然,当学生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一些心理问题或者苦恼时,专家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一、学习问题与心理健康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考试是学生的关卡。
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不仅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而且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
1、学习动机缺乏及其调适表现:学习动机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求知欲望,不愿意上课,学习没有目的;(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3)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4)情绪出现问题。
当然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他的表现远不止这四种,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一些异常表现,如个别学生不是过着紧张有序的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如同一个局外人,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学业无法完成,也很容易让其心理沿着非健康的轨道发展下去。
调适: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的外部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流学习方法等。
2、学习动机过强及其调适表现:学习动机过强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表现:(1)成就动机过强,急于成功担心失败,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2)奖励动机过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奖励,以考试为中心,学习方式呆板;(3)学习强度过大,不善于劳逸结合,常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调适:(1)提高学习层次,正确对奋斗目标;(2)正确认识外部自己的潜力,量力而行,制定合理的目标,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娱乐活动;(4)克服虚荣心理,学会调整情绪保持旺盛的学习斗志。
学习动机过强与动机缺乏一样,同样会降低效率,甚至还可能导致心理的困扰和生理的不适,有关研究指出“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动机也不利”。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分析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分析近年来,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一、压力过大现代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着成绩竞争、升学压力和时间管理困难等问题,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他们出现以下表现:1. 学习焦虑:学生因为害怕在学业上失败而产生焦虑情绪,常常表现为思维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2. 体验倦怠: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感到疲倦和厌倦,出现疲劳、睡眠不足等身体症状。
3. 社交退缩:面对学业压力,一些学生可能会主动回避社交活动,选择孤独地面对问题,甚至产生社交焦虑。
二、焦虑焦虑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忧、情绪波动等。
学生在面临考试、演讲、社交等场合时容易出现焦虑,具体表现如下:1. 身体不适:学生可能会出现心慌、气促、手汗等身体不适症状,甚至感到胸闷、头晕等。
2. 思维困扰: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可能变得混乱、杂乱,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消极情绪:焦虑情绪会导致学生出现自卑、沮丧、易怒等消极情绪,使他们与他人产生隔阂。
三、抑郁抑郁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
学生在面对学业挫折、人际关系问题等时容易出现抑郁,以下是抑郁症状的具体表现:1. 情绪低落:学生常常感到无助、消极和沮丧,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2. 自责和自卑:因为抑郁情绪的困扰,学生容易产生自责和自卑的想法,觉得自己无能和无价值。
3. 社交障碍:抑郁情绪会使学生回避社交活动,与他人保持距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孤独感加重。
综上所述,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压力过大、焦虑和抑郁等。
面对这些问题,关键在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辅导能力,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逆反心理: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由于大脑发育已趋于成熟,有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
从童年期单纯的正向思维逐渐发展为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在接受教育和社会文化交往中,也掌握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同时也就产生了逆反心理,表现为对父母的再三叮嘱话反感。
2、焦虑抑郁状态:青少年从儿童期转型到青少年期,从依恋父母转向同学和朋友,逐渐接受社会适应性,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表现为:①经常头痛、肚子痛;②多梦,梦见家中发生了不幸;③食欲下降,胃痛;④害怕上学,和同学说话时紧张;⑤担忧、胆怯;⑥担心不能把事情做好;⑦遇到高兴的事也不快乐;⑧手脚发颤、发麻、多汗;⑨注意力不集中;⑩觉得生活没价值,感到自卑,经常内疚自责。
3、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扩展资料:基本辅导:1、门诊辅导即在心理咨询室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一周集中固定时间进行。
若在咨询时间外有来仿者,也接受咨询。
2、书信辅导即通过书信交流形式进行心理辅导。
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人群,这种咨询方式随时进行,及时回复。
3、电话辅导公布办公室电话、与辅导对象通过电话进行沟通。
4、专栏辅导专栏咨询是结合实际,通过广播、报纸等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辅导进行解答。
这可充分调动辅导对象共同完成。
广播则可根据实际随时进行。
5、开展心理讲座即针对团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
结合群体对象的实际开展团体辅导项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理问题你好(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学生常见的心里问题及其调适
学生常见的心里问题及其调适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如下:
缺乏学习动力。
主要表现为逃避学习、注意力分散、有厌倦冷漠的情绪、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应学会注意力转移,适当强化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
考试焦虑。
主要表现为考生的头脑不清醒、情绪不稳定。
应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
人际关系敏感。
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
应掌握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个性修养,增强自信与勇气。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1、学习心理问题(厌学、学习低效、考试焦虑等)
2、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3、情绪情感问题(焦虑、自卑、郁闷、不稳定等)
4、性心理问题(困惑、失恋、变态等)
5、行为问题(品德不良、不文明行为、不良生活习惯等)
6、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原因(教育目标不适当、教育方法不正确、父母身教缺失、家庭结构裂变、家庭经济贫困)
2、学校原因(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素质问题、学校科学管理问题)
3、社会原因(不良文化、社会竞争、不良朋友、独生子女)
4、个人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作为生活委员,应该及时了解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隐患,并及时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指导,至少应该在就业方面做出一定的指导教育,使他们能够正视当前的状况,更能适应当前的状况。
少年常见的四个心理问题
少年常见的四个心理问题
1. 学习问题:常见的有学习困难、被动学习、丧失学习兴趣、厌学、逃学等。
随着课业内容及难度的增加,有些青少年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厌学等问题。
2. 网瘾问题:有些青少年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对虚拟世界产生强烈的依赖,意志力又比较薄弱,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出现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3. 情绪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惹、有敌意等。
4. 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青少年开始建立与家庭分离的自我认同,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而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内心有不安全性。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上常出现各种问题。
有些问题较为常见,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和帮助。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初中生在学习上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应对海量的知识点、大量的作业、严格的考试等。
一些学生由于对成绩的追求过高,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厌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校教育的单一性也让一些学生感到压抑,缺乏学习的乐趣。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习并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而是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增加学科多元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潜能,提供更多的选择。
学校和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二、自我认知在青春期,初中生对自己的认知逐渐成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身材等存在着过高的期待和不满意,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而另一些学生则存在自我放任,自大自负等问题。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应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在自己的领域内获得成就感。
学校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积极的心态。
学校和家庭可进行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其内在的自我价值。
三、人际关系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他们面对着来自家庭、学校中的老师和同学以及社会的各种关系。
一些学生面临着来自同学之间的欺凌、排斥等负面的人际交往,让他们产生抑郁和自卑情绪。
有些学生在面对父母的期望时会感到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沟通方式,导致沟通不畅,产生家庭矛盾。
解决方法: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防止同学之间的欺凌现象的发生。
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辅导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
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四、焦虑和抑郁初中生因身心发育不成熟和面对各种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学习压力问题:由于学业繁重、竞争激烈以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初中生常常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学习焦虑、考试紧张、成绩下降等问题。
2.
人际关系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他们可能面临与同龄人、家长、老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导致孤独感、自卑感、社交焦虑等问题。
3.
自我认知问题: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可能产生困惑和迷茫,导致自卑、自负、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4.
情绪管理问题:初中生情绪波动较大,可能面临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问题,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5.
叛逆行为问题:部分初中生可能出现叛逆行为,如逃学、离家出走、与家长对着干等,这可能与他们的自我认同、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因素有关。
6.
网络成瘾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部分初中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障碍等问题。
7.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性知识的好奇和探索可能导致性困惑、性焦虑等心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加强沟通、关注情绪变化、提供心理咨询等,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应对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依赖依赖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依靠别人而不能自立的心理特征。
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 (2)自私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3)自卑自卑也称“自卑感”,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
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4)孤僻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
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5)焦虑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学习、生活事件都可能诱发过度焦虑. (6)妒忌妒忌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7)逆反“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以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8)厌学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1)依赖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依赖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与长辈的溺爱。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受一点儿委屈,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蒋雅菁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也从而影响了这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辅导
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辅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既涉及到学习方面,也包括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和建议。
一、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学生普遍面临的一种心理问题。
学生在考试前常常产生焦虑,并且由于记忆力不佳、思维混乱等原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此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辅导方法:1.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2. 分解任务: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的、可管理的部分,让学生逐步完成,减轻学习压力。
3. 教授学习技巧: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地阅读、记笔记和复习。
4. 进行放松训练:教授学生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慢慢数数等,以减轻焦虑感。
5.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安静、干净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社交困难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面临社交困难。
他们可能会感到害羞、自卑,不敢与他人交流。
这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心理辅导方法:1. 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2. 培养交流技巧: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发起对话,倾听他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 鼓励参加社交活动:推荐学生参加适合他们的社交活动,如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以锻炼社交能力。
4. 调整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转变对社交的消极态度,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情绪管理困难学生在面临压力和负面情绪时常常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可能导致情绪爆发、情绪消沉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对应的心理辅导方法:1. 情绪认知训练:教授学生辨别和认知不同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2. 情绪调节技巧: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正向思考等,帮助他们平衡情绪。
3. 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减轻负面情绪的合适方式。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一、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份,其主要问题有: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进而导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据有关调查数据称: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
3、考试焦虑。
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的现象。
二、人际关系问题: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因师对生的不理解,不关爱。
造成学生的一种对抗心理,甚至师生问题发生冲突。
表现为学生的压抑感,消极情绪感,师生关系日益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表现为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就流露出孤独感,迷茫感(想和同学恢复关系却不知如何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不和谐的家庭,不健全的家庭(单亲、离异),有问题的家庭给未成年人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很大,生活在这些家庭里的学生,“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暴力……还常常使之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因为他们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在其心目中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主要表现是趋于闭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这种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但还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
中学生若在消极情况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2、情绪情感激荡。
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这种激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
然而他们内心是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都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理解,便会表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行为异常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行为退缩。例如与同学交往减少,不愿意参加文体活 动,课堂不爱发言,游离于班集体之外。 二是行为倒退。有些学生留恋儿童时期的游戏,喜欢童稚 性游戏,与同龄人产生距离,玩不到一块儿,谈不到一起, 学习无目的,行动无计划,甚至害怕长大。 三是行为紊乱。初中阶段是行为紊乱的高发期,一些学生 违反与年龄相符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如打架斗殴、逃 学说谎、离家出走等等。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不能很好 的约束自己,如沉迷于电子游戏或某些业余爱好,这些都 属于行为异常的表现。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冲动型。表现为忍耐性极差,好冲动、缺乏自制能力,做事不考 虑后果。常常出现违反校规、攻击别人、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 二是表演型。有些学生平时表现过分情绪化,表情夸张如同演戏,但 是情感体验肤浅,自我中心,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渴求表扬和同情, 说话办事显得幼稚可笑。 三是偏执型。表现为毫无根据的怀疑别人、过分的自我保护、病态的 妒嫉别人,固执己见、缺少热情、缺乏幽默感,不重视别人的感受。
4、人格异常。 高中生群体常见的病态人格类型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1)、偏执性人格。过于敏感,多疑、妒忌、思想行为固 执呆板,自我评价过高,爱自卑和加罪于人,人际关系紧 张。 (2)、分离型人格。a、情感冷淡,沉默寡言,不爱交际。 b、乖戾古怪、多幻想,以自我为中心,想入非非,做白 日梦。c、思维欠逻辑性。 (3)、情感型人格。情绪变化大,有时持续性的情绪高涨、 热情、不知疲倦、好交往;有时情绪低落、抑郁、烦恼、 精神不振,做事往往虎头蛇尾,缺乏深思熟虑。
四是强迫型。表现为过渡的严肃、谨慎,注意细节忽视全局,遇事犹 豫不决常有不安全感,往往身不由己的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4、学习心理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学习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干预建议
一、主要表现
1、学习方法不良
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计划性,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低下。
2、出现学习疲劳
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心理现象。
3、厌学情绪严重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欲望低下,丧失学习兴趣,不能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不能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甚至迟到、早退、旷课,直至最终辍学流失。
4、.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
具体表现为考前高度紧张焦虑,日常生活受较大影响,考试时情绪紧张,心慌意乱,出现感知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混乱等,甚至伴随躯体反应,如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头昏等。
二、干预建议
1、增强学习责任感
教师可通过心理讲座或团体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涯规划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责任感,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
2、增强学习成就感
教师应注意体会积极关注的内涵,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用多元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其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找到学生的上进点和积极因素,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努力中获得成功体验。
3、增强自我效能感
教师可以为缺乏信心的学生安排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使其获得成功机会,同时学习迁移成功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还可以采用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
还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学习。
交往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干预建议
一、主要表现
1、退缩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过分担心、紧张,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不愿或不敢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退缩、孤僻,人际交往受到较大局限。
严重者可表现出社交恐怖。
2、自傲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自高自大,自傲强势。
不善体察对方情绪,移情
能力较差。
往往自觉人际关系良好,或是自觉人际关系不佳但不愿或不善从自身出发分析原因。
3、异性交往心理
由于性生理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对异性感到好奇,渴望接触和了解,但可能在与异性交往中行为不当,或过于压抑或过于放任。
二、干预建议
1、调整认知观念
人际交往中的退缩心理与自傲心理,往往与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缺乏正确认知有关。
教师在辅导中应注意帮助学生端正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和他人,既不过度退缩,也不过于自傲。
2、培养交往技能
有些人际交往问题是由于个体缺乏交往技能而产生的。
教师可通过自信训练、敏感性训练、拒绝训练等帮助学生了解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改善人际关系。
3、指导两性交往
教师可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开设性别心理教育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性别认识。
此外,举办适合中学生的两性交往团体活动,如教跳交谊舞、集体舞,进行小组拓展训练等,为学生开展公开的两性交往提供平台。
另外,引导学生妥善处理青春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挫折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干预建议
一、主要表现
1、环境适应
表现为不能顺利适应新环境,在升学、就业等转折关口不能有效调适自己,在较长时期内仍无法积极主动适应,并由此给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带来影响。
2、学业挫折适应
有些青少年相对缺乏心理弹性,不能理性面对自己偶尔的失败,无法接纳自己暂时的落后或退步,由此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全面否定自我。
或因自己擅长的学业领域没有充分表现,而感到苦恼烦闷。
3、情感挫折适应
青少年闭锁性与开放性的心理矛盾使得他们在交往中一方面感到和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大家似乎各忙各的,一方面又格外看重自己的知心至交,一旦友谊出现问题,很容易感到情感受挫,产生悲观失望、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体验。
4、自我发展适应
由于在人际交往、学习方面遇到困惑,甚或是不能接纳自己在青春期所发生的面相、外形的变化,部分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过程中感到困惑,在自我概念、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体验等方面不能有机整合,甚至发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二、干预建议
1、端正自我认知
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自我认知,通过“我是谁”等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充分全面认识自我,建立完整和谐的自我概念,纠正自我偏差。
特别关注部分自我意识发展较早、较快的学生,避免学生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2、指导情绪疏泄
教师应通过心理讲座等教给学生疏泄情绪的具体方法,如调整认知,转换视角,利用音乐、活动等形式疏导情绪,善于将挫折转换为动力等。
3、增强心理弹性
教师可通过认知改变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还可通过团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看待和应对挫折,主动随环境变化调整自我,增强适应能力。
意志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干预建议
一、主要表现
1、从众心理
表现为人云亦云,缺乏主见,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或团体影响,盲目地追求流行标准,轻率地改变行为的方向。
2、倔强固执
表现为脾气倔强,固执己见,不善于听取他人合理意见或建议,自以为是,行为偏执。
3、冒失冲动
表现为懒于思考,贸然抉择,草率行事,轻举妄动,不分析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行为后果。
4、缺乏坚持性
表现为对待工作、学习刚开始热情高涨,稍遇困难即选择放弃。
热情有余,干劲不足,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水平较低。
二、干预建议
1、了解意志水平
教师可通过日常观察、专业测评等方式了解中学生意志发展水平,明确薄弱环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2、加强自我管理
教师可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具体方法,如制定计划,加强执行力,自我评估等,也可进行行为训练。
3、增强自我控制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日记等形式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暗示,通过自我强化等行为训练增强自我控制力。
4、指导具体方法
教师可教给学生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如练习注意力集中术、制定自我管理表格、进行自我强化等。
情绪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干预建议
一、主要表现
1、孤独
伴随自我的发展和闭锁心理的出现,很多青少年常会体验到孤独感。
适当的孤独体验有助于个体丰富情绪感知,而常常体验到孤独则易使个体情绪低落,疏远人群,强化集体疏离感。
2、抑郁
抑郁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一种复合性情绪。
抑郁在女性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有部分女性会伴随生理周期而出现周期性情感抑郁,感到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失去兴趣。
抑郁大多经自我调适而得到缓解。
个别可能会陷入较长期的抑郁状态,严重者可发展为抑郁症。
3、焦虑
适度焦虑有助于个体提高应激水平,过度焦虑则是一种不良情绪,有害个体身心健康。
部分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或人际交往产生焦虑感,时常忧心忡忡,神经高度紧张,甚至胡思乱想。
可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明显的躯体症状。
严重者可发展为焦虑症。
4、恐惧
加里森曾把青少年恐惧的对象汇总为三点,即对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的恐惧,对与自我有关的如死亡、学业失败、能力低劣、社会评价的恐惧,对社会事件如团体交流、与人约会等的恐惧。
恐惧是逃避危险、自我保护的本能。
而无端惧怕某些本身不具有威胁性的事物或场所则是不正常的,严重者可发展为恐怖症,如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物体恐怖症等。
5、嫉妒
嫉妒是对他人获得胜利、成功时所持的不满态度,并伴随苦涩难言的内心体验。
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更易产生嫉妒感。
研究者曾把嫉妒心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由羡
慕到嫉妒,由嫉妒到嫌忌,由嫌忌到嫌害。
在第一阶段个体可能会由嫉妒而产生压力和动力,而在第三阶段个体可能会公开或隐秘地采取不道德行为,表达自己的敌视情绪。
二、干预建议
1、调整认知观念
在中学生咨询实践中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困惑不在孤独、抑郁、恐惧、焦虑、嫉妒等情绪体验本身,而在于对其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的。
如自我夸大抑郁体验,联想为抑郁症;自我不能原谅自己内心的嫉妒感,一味谴责、批判自己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情绪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这些情绪的产生大多时候是正常的,只要端正认知,自我调适,大多可自行克服。
2、教给操作技术
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调试情绪的简便易行的技术,如进行放松训练,通过脱敏技术克服焦虑、恐惧;通过活动调节、音乐调节、环境调节、交流倾诉等方法克服抑郁情绪等。
3、进行行为指导
当学生为孤独感、嫉妒心等苦恼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具体行为指导,如引导学生参加团体活动,善于化嫉妒为动力,激发学生上进心,学会从这些负面情绪中体会积极因素,促使自我成长等。
不良个性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干预建议
一、主要表现
1、过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