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六次月考试卷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调皮捣蛋奋不顾身B. 恍若隔世娇生惯养C. 风和日丽贵宾临门D. 惊心动魄碧空如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B.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C.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否则我们的家园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D. 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当前社会现象,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月光如水,洒在窗棂上,静静地流淌。
B.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C. 星星点点,犹如夜空中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D. 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佼佼者。
B.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C.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花儿争相绽放。
B. 夜晚的星空,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C.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D.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庐山谣》中“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7.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9. 《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10.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25届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
何谓“山”?山者,宣也。
宣气散,万物生。
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水者,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
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命题、审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理想和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
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评判标准。
曹丕把“辞义典雅”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刘勰将文章分成八种基本风格,其中居于首位的即为“典雅”;王昌龄把诗分为五种风格,其中“古雅”也是位列第二;南宋诗词评论家张炎极力提倡“雅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南宋诗论家严羽也提出“去俗求雅”的审美追求。
“求雅”的审美旨趣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这种“求雅”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被汉语言文字学学者戴昭铭概括为“雅正”的语言规范观,追求一种从现实语文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理想化的语文标准,具有一种语文审美的倾向,即力求维护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合乎标准的语文形式,它概括和体现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语文传统。
“雅”与“俗”相对,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从来都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
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当今语言生活主体平民化、草根化的某种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
但是,言语行为的“俗雅”要区分人群和场合,不能全民皆俗,不能全方位皆俗,应该给“雅语”留下一定的时空语境,在社会大潮中,需要有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追求,需要“雅”的言语行为规范理想。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考语文试卷·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
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
”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
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的艺术。
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纳提供了有利条件。
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
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
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
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文)试卷
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文)试卷语文卷12.12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B.从目前情况看,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商业运作、立项与设计审批、施工监理等方面,是否都有一个健全法制、细化标准、严格执法的问题?C.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D.在印度软件工程师培训公司的帮助下,青岛软件开发公司培养、建设和储备了一批职业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惹事生非轰堂大笑瘦骨伶仃雕梁画栋B.貌合神离标新立异迫不及待相形见拙C.莫可名状和颜悦色凤毛麟角赴汤蹈火D.直接了当发扬光大漠不关心分崩离析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傍晚, a , b , c ,这时候的大川河真是具有无法比拟的绝妙色调。
我凭着渡船的舷,无意中举目眺望着那 d 的河面上, e ,在黑糊糊的房子上空,看到 f ,我禁不住流下泪水。
①夜幕徐徐降临②夜雾渐合③晚霞余辉未尽④一轮明月徐升⑤在那深暗的绿波远处⑥河面上的水气冉冉而上A.a②b⑤c④d①e③f⑥B.a①b⑥c③d②e⑤f④C.a②b④c③d⑤e①f⑥D.a①b④c⑤d③e②f⑥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广州仲裁委员会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仲裁机构之一,从1995年至今,仲裁员队伍已发展到400多人,由高级法官、知名律师、法学教授以及工商、财经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B.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C.周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质检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杜荀鹤只共寒灯坐到明,塞鸿冲雪一声声。
乱时为客无人识,废寺吟诗有鬼惊。
且把酒杯添志气,已将身事托公卿。
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塞外寒夜里下着雪,鸿雁发出一声声的哀鸣,这场景为诗歌营造了凄凉氛围。
B.“有鬼惊”渲染了废寺的荒凉,暗示“乱后”的社会背景,烘托出诗人悲凄心境。
C.古人常借酒浇愁,诗人却说喝酒“添志气”,表现出诗人特立独行的人格形象。
D.这首诗言浅意深,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巧妙结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河南省重点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宋使君见诒①张九龄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顾已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
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遭遇李林甫排挤罢相担任荆州长史之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点题,感谢宋使君前来,并认为这是向皇上献策的好时机。
B.虽遭到贬黜,诗人依然感念君恩,但也借助神明委婉表达怨愤之情。
C.“乌鸟”表忠君之心,“素丝”慨叹年纪老迈,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D.诗歌韵律合辙,如“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等,显示出极高的造诣。
16.诗歌结尾写道:“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答题卡
【考生信息】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科目】高三语文【考试时间】考试时长:120分钟【注意事项】1.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卡范围的答案无效。
2.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作文题40分。
3. 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4.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上交。
【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漫不经意B. 妙手偶得妙手回春C. 碌碌无为碌碌无奇D. 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开设阅读课。
C. 通过这次比赛,使他的篮球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 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我国的科技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野史记载,这位皇帝年轻时曾是个侠客。
B. 她的歌声如丝如缕,悠扬动听。
C.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吸引了众多游客。
D. 他自认为才高八斗,目空一切。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准备复习准备。
B.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C. 他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心情非常激动。
D. 他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参加培训。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
B. 那个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他的讲话条理清晰,引人入胜。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草长莺飞(草长,指草木茂盛;莺飞,指鸟儿飞翔)B. 红颜薄命(红颜,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薄命,指寿命短暂)C.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天下,指整个世界)D. 雕梁画栋(雕梁,指雕刻精美的屋梁;画栋,指彩绘的屋脊)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英勇无畏,冲锋陷阵。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月考试卷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突出了教学重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部分本文1)选择题部分本次考试中,选择题得分情况一般,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失分。
其中错别字和读音错误的较多,这反映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本文2)古文翻译部分古文翻译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古文的句式和用词,导致翻译出现错误。
这部分失分较多的主要是对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关键词语理解不准确。
本文3)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是本次考试中学生的一个得分点,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出现了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2、写作部分写作部分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思路狭窄、语言平淡、结构混乱等问题。
本次考试中,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一般,主要问题在于审题不准确、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畅。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建议根据本次考试的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和语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加强古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在古文教学中,要注重对特殊句式和关键词语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含义。
3、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月考试卷命题原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高二语文检测题 2015-06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A、劲爆 / 痉挛 谄媚/颤抖 瞠目/澄净 伺候/肆无忌惮 B、押解 / 解数 压轴/妯娌 隽永/俊秀 憧憬/忧心忡忡 C、瓜蔓/蔓延 埋怨/阴霾 应届/应和 裨益/稗官野史 D、佣金/佣工 渐染/歼灭 创伤/怆痛 巷道/沆瀣一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幡然 针砭 流线型 一愁莫展 B、 部署 望 老两口 人情事故 C、 蛰伏 笔杆 录像机 恣意妄为 D、 凋敝 坐阵 暴发户 再接再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家庭只有靠减少生活费用才能将___________下来的资金用于子女教育。
②山腰里有一泓__________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顿时消除了旅途的疲劳。
③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被建议撤职,并被处以留党_________等处分。
A.结余 清静 查看 B.结余 清净 察看 C.节余 清净 察看 D.节余 清静 查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醛、工业盐、塑化剂,这些原本与民众食品有一搭没一搭的东西,在2012年却实实在在地上了百姓的餐桌,成了议论的常见词。
B.有些大学生非常不理智,一言不合往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看见辅导员来了,口血未干却又握手拥抱,似乎什么矛盾都没有。
C.今年冬天,世界各国遭遇极寒天气,降雪地区的雪灾更是空前绝后。
俄罗斯气象专家认为,地球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是主要原因。
D.“2012中国动漫流行词汇”的揭晓形式别开生面,组委会特别邀请跨界艺术家黑马大叔现场挥毫绘制出备受瞩目的年度关键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外企老总办公室。
B.把目前流行的中式服装称为唐装,严格地讲是不确切的,它其实是清朝马褂的一种延续。
山东省齐鲁名校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
山东省齐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考生留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东方戏剧虽然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其内部具有广泛歧义的内涵构成,但相对于西方戏剧来说,它仍可说是较为明确的界定。
这种界定既带有文化区分的意义,也含有传统的内蕴。
从历史概念来讲,西方戏剧对应于欧洲技术革命以来所建立起来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东方戏剧则对应于传统文明。
从文化范域来讲,西方戏剧勃生于基督教文化领地,东方戏剧则繁衍于佛教文化圈。
历史与文化的交合作用,将世界戏剧定型为东西两大基本范畴,二者具有不同的传统渊源和艺术发展轨迹,形成了不同的形式规则与美学风范。
东方戏剧具有相同的近代命运:西方文明的崛起,在它与过去以及与东方之间划出了一条明显的鸿沟,并以其强力把世界纳入了全球化的轨道,与传统生存方式相联系的东方文明从今被归结为传统,划归与现代相隔离的概念。
受到这一强势的冲击,东方文明渐渐萎缩和衰落,而西方文化则成为东部的法本。
置身于这一涡流中的东方戏剧,它的自由衍生状态被打破,舞台起先向西方倾斜,而异质戏剧的作用导致它走向式微与变异。
东方戏剧的命运受到了挑战。
更多的东方国家,特殊是保存了悠久戏剧传统的中国和日本,当它们受到西方戏剧文化辐射以后,虽然其民族戏剧面貌有极大改观,但不足以使传统戏剧样式发生整体蜕变,而只把其中一些蜕变较大的部分分别而使之独立出去,造成戏剧的传统样式与蜕变形式并存的局面。
这些国家对于西方戏剧的接受,通常都从翻译和介绍经典作品起先,最初的留意点是内容而非形式。
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语文及答案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论权力的人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
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
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但是武力的阶段过去了,被支配的一方已认了输,屈服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
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
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
——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
社会分工的结果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
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
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地安于其位地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
同样地,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
这样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
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
可是这有什么保障呢?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里发生共同授予的权力了。
山东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4.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今日荒凉的景象——尽荠麦青青。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 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 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6.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C作者写杜枚是为了反衬扬州今日的残破。
15. C16. ①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
②意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
③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别林景思尤袤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黑龙江202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测验免费检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規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语文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 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语文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语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1. (6分) (2017高三下·西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二元化”的路线,公权力和自治权长期共存,其中以唐宋乡官职役化为分界彼此消长,这种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甚至对乡村的近代化过程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国家对乡村的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基层社会已经存在早期自治组织。
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被学界概称为“唐宋之变”。
在乡村治理上,这种转变就表现为:其一,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会地位很低,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上为士大夫鄙视,受上级盘剥,下又徘徊于是否侵渔乡里之间,这种两难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其二,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
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在唐宋之际渐渐成为现实或者完成了制度准备。
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的必然。
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帝国人口不断增加,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
以农业税为收入主体的传统国家不可能负担如此庞大的官僚系统。
因此,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与此同时,乡村治理的难度却在增加。
中唐以后从两税法开始了征税原则由“税丁”向“税产”的转变,财产的隐匿比起人丁的隐匿更难发现,乡村催征赋税参与管理的乡役人数和工作量大增。
地方政府职役人数、工作量的变化,同时其地位愈来愈低,从秦汉时期的有望跻身卿相,到明清时期的被视为“至因至贱”之役。
高三下学期语文联考试卷
高三下学期语文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淮南模拟) 阅读选段膨胀土是一类遇水膨胀变形、失水收缩开裂。
民间将其形象描述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
它在环境干湿交替的作用下,体积会明显,强度会急剧衰减,性质极不稳定。
()。
从气候分布上看,膨胀土主要出现在赤道两侧从低纬度到中等纬度的气候区,并限于热带和温带气候区域的半干旱地区。
从地理分布上看,在欧亚、非洲和美洲大陆更为集中。
我国是世界上膨胀土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国家,总分布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几乎了除南海以外的所有陆地。
膨胀土被称为工程中的“癌症”。
对控制膨胀土这一技术性维题,世界学界和工程界已坛研究有80年左右的历史。
近日,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再传佳讯。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建立了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路基毫米级变形控制,并全面应用于10余条高速铁路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复明也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掌握控制膨胀土的的技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黏性土变化遍及立竿见影B . 湿性土变化遍及行之有效C . 湿性土胀缩涉及立竿见影D . 黏性土胀缩涉及行之有效(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膨胀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气候分带性和地理分带性B . 膨胀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带性和气候分带性C . 具有地理分带性和气候分带性是膨胀土的分布特点D . 具有气候分带性和地理分带性是膨胀土的分布特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对控制膨胀土这一技术难题的研究,世界学界和工程界已经历80年左右历史。
B . 对控制膨胀上这一技术难题,世界学界和工程界已经有研究80年左右的历史。
C . 对控制膨胀上这一技术难题,世界学界和工程界的研究已有80年左右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六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东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据调查,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
近日,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
从就业上看,“95后”有着更多不同于前辈的个性。
有的“95后”约了面试时间,却“放鸽子”,有的不愿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时间长的流水线工作,有的刚工作两天就“闪辞”。
这让用人单位叫苦不堪。
这份报告给出的一组数据更加直观:“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到“90后”骤降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辞职。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9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不长,沿线各国对它并不一定了解,甚至还可能会产生误解、曲解。
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健康话语,以消除对“一带一路”的各种误解、曲解。
那么,什么是健康话语?健康的话语必须有利于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中国的一揽子经济计划,而是一个开放性合作性的经济发展倡议。
因此,要推进“一带一路”,必须要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
中国所构建的“一带一路”话语应该是沿线各国都能接受的话语,而且不能建立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战略资源的争夺和利用之上。
如果把某些国家视为“战略支点”,而“支点”就意味着是被利用的工具,利用者和被利用者显然是不平等的。
在这种情形下,这些国家不仅会反对“一带一路”,甚至还会对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的围堵。
健康话语要有利于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和误会。
“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不是中国一国的话语,应该是沿线国家共同的话语。
因此,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当考虑沿线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
沿线各国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非常复杂,仅从中国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来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很有可能造成一些国家在历史传统上的对抗和文化上的冲突。
“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建立在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多样习俗的基础上。
健康话语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
“一带一路”的话语不能从中国获利的角度来构建,而要从共同受益的角度来构建。
不少人往往会强调中国在沿线各国的投资情况,很少甚至不会谈到沿线各国在中国的投资情况。
实际上,在“一带一路”既有合作的项目中,既有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也有中国从其他国家引进的项目。
尤其是在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更多的是中国的高科技项目。
相反,那些低端产业的合作非常少。
然而,我们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而看到的大多数是关于中国对一些国家的资源型产业的投资。
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世界舆论。
实际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所有项目合作,秉承着共赢的原则,而不是充满了竞争性零和博弈的大棋局。
只有健康的话语才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反之则无助于“一带一路”在实践中的落实。
(摘编自胡键《“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构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支点”突显的是不平等性,把某些国家视为“战略支点”构建话语有可能激起沿线国对“一带一路”的坚决反对。
B . 造成沿线国对“一带一路”产生对抗、冲突的因素,就是我们在构建话语时完全脱离沿线国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习俗。
C . 低端产业的投资对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经济发展没有益处,因此中国与沿线国低端产业项目的合作非常少。
D . 零和博弈的大棋局充满着竞争性,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所有项目合作,实际上不是充满了竞争性零和博弈的大棋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由构建“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迫切性引出设问,然后从三个角度对如何构建健康话语作出解读。
B . 文章以沿线国对“一带一路”可能不了解,甚至误解、曲解为立论前提,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立论目的。
C . 主体三段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健康话语展开论述,说理较透彻,并透露着一种国家责任感。
D . 文章立脚点高,不仅阐述了中国构建“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也指出了沿线各国在构建健康话语中应尽的责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揽子经济计划,是封闭性的,如果推行此类计划,将不利于处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
B . 如想达到促进与各国合作之效,则不能以中国获利为目的,而应本着共同受益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路”战略。
C . 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研究文章是关于中国对一些国家的资源型产业的投资,这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世界舆论,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健康话语。
D . 只有健康的话语才能更好地被“一带一路”沿线国接受,才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反之则无助于“一带一路”在实践中的落实。
3. (9分) (2019高一上·辽源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
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
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
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材料二:“十三五”期间,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需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需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2015年在线旅游市场迅速扩张,市场交易规模为4273.2亿元,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大爆发的背景下,旅游行业迎来“新春天”,新业态的文化旅游业也随着蓬勃发展。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2015年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的人数越来越多。
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
不同年龄段的选择文化体验游的用户占在线自由行用户总数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2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9.7%,21~30岁的用户占20.5%,31~40岁的用户占15.8%,41~50岁的中年人占4.7%,远远高于同类型用户参加海岛度假游、疯狂购物游的比例。
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摘编自《中投顾问·文化旅游专题》)材料三: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
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
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
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
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定位得当。
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
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材料四: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
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B . 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 . 从2015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
D . 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 .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
C . 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D . 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3)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半张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