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7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区级公开课)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
2.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测、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1.判断下列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课件出示)2.学生说出奇偶数时提问:那你知道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吗(适当时候可以提示)小结: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今天我们将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二、探索发现1.小游戏同桌两人从5.6.7.8四张牌中,摸出两张牌,如果两张牌上的数字之和是奇数,甲方胜,如果是偶数,乙方胜。
每人各摸3次,出现重复的重新再摸。
①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②你能将上面6道题目进行分类吗?(颜色)小组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黑板演示)类型①分两种:按和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类型②分三种:按加数的奇偶性分。
分完说说是怎样想的?2.运用发现的规律:一学生报算式,一学生口答奇偶性。
(3到4人)(1)学生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2)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两个算式。
同桌相互说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通过讨论发言(加上教师的总结整理)①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②一个奇数或偶数相加,和是奇数③和是奇数或是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和偶数有关(4)你能举例验证一下自己的发现吗?看看你们举的例子是不是都能符合自己的发现。
(可以提醒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和,相邻自然数的和)想一想:下列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40+34 264+151531+325 531+325(5)填空20+()结果是奇数262+()结果是偶数31+()结果是奇数27 +()结果是偶数2. 探索多个加数和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目标: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可是对于两个数或者多个数和的奇偶性也许会有一些直观的数学经验支撑。
但是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两个数和的奇偶性的三条规律和多个数加相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规律存在的必然性,从众多的规律中提炼出一条本质规律: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并能运用这种探索规律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和的奇偶性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积累探索活动经验。
2、学生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的奇偶性规律存在的道理,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
教学用具:PPT课件、板贴、学习单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2、教学活动一、初步探究,引入主题师:同学,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就能够提出和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奇数和偶数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生: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师:如果你的学号是偶数,请举起你的左手,如果你的学号是奇数,请举起你的右手。
有没有没举手的?有没有举两只手的?师:看来一个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原来我们研究的是一个数的奇偶性,那么,几个数相加,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反思: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奇数、偶数的概念,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铺垫,同时,能过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引发探索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学习需求。
】二、合作研究,明其数因1.游戏激趣,引发猜想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鸡蛋撞地球的游戏吗?那这节课我们来玩一把。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教学目标:1.通过结构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在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结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唤醒旧知,回忆以前的规律研究,突出“找”字。
2.抛出问题,激发思考:奇数还是偶数?接着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可以通过手写例子的方式,观察有什么规律。
3.研究两个数相加的情况,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数的奇偶性与和的奇偶性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己在自备本上写下3个例子,然后观察、比较,找出特点、归纳出规律。
4.拓展到任意个数相加的情况,观察、比较中找出特点、归纳出规律。
5.出示1+2+3+……+99和是偶数的例子,追问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说出和是偶数吗?通过交流、板书,将部分学生举桌交流,再面向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两数相加的奇偶性情况。
6.小结: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经过观察、比较、归纳,找出规律,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结、板书:在加法中,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系。
具体来说,偶数加偶数得偶数,奇数加奇数得偶数,奇数加偶数得奇数。
在连乘中,积的奇偶性与因数中有没有偶数有关系。
具体来说,如果因数中有偶数,则积为偶数;如果因数全是奇数,则积为奇数。
通过简单的例子找出规律,可以解决复杂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
提出问题、引出方法:出示一个复杂的问题: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引导学生从简单的例子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实例。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与积的奇偶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进行操练,验证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增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研究重点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转盘游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转盘(出示转盘),师生进行摸奖游戏:快速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有奖,速度慢的没奖!(师当场发奖品)(第一次尝试)2.提问:为什么你判断的这么快?生1:我是口算的。
(师:哦,看来你的心算本领很不错)生2:我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的。
(师:你选择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的)生3:我是看奇数+奇数=偶数。
(师:你能选择一个例子具体说说看吗?)预设:如果说不到和的奇偶性,师:大家都是用算的,那还有没去其他的办法呢?如果学生说到和的奇偶性,师:你真善于发现,刚才的同学都在关注结果,你关注到了两个加数的特点。
(板书学生说的)是像他说的那样吗?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发现,(打问号),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如何来验证?(举例)是啊,举例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板书:举例)师:我们不如再多举些例子来看看。
(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同桌两先互相说说,也可以在本子上写写。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了……,(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2:我们举得例子是:……(师: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发现的例子引导: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和是偶数呢?设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演绎解释进而理解:生1:我发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和的奇偶性;二是积的奇偶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以及积的奇偶性规律,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偶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加法和乘法运算。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能够运用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实例,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偶数个苹果和奇数个香蕉,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进一步理解数学的规律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复杂的数的运算和奇偶性规律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难点: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数卡或者练习题,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卡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发现和的奇偶性。
例如,拿两张数卡,一张奇数一张偶数,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发现和是奇数或者偶数。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和与积的奇偶性,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奇偶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的理解。
2.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发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奇偶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性质。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发现其中的规律。
4.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奇偶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奇数与偶数的概念3.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4.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5. 应用举例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奇偶性质。
2. 观察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让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奇偶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难点能否突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对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有所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和与积的奇偶性》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实例、动画演示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卡片等学习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成一个数学乐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动画演示,呈现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奇偶性规律进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组练习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对奇偶性规律的掌握。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讲解和与积的奇偶性,通过举例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同时,还介绍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偶数、奇数乘偶数等情况下的奇偶性。
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例如:2+3=5,2×3=6,让学生发现和是奇数,积是偶数。
2.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分享归纳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偶数、奇数乘偶数等情况下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规律。
本次活动旨在探索数学规律,适合学生已经掌握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并积累了一定的探索数学特征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对奇数、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材分为四段内容,分别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几个数和的奇偶性、几个数积的奇偶性以及回顾和反思。
在第一段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三个环节的活动。
第一环节,让学生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并求出它们的和,再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将这些例子集中填入一张表中。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前面得到的若干例子,初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猜想。
第三环节,则要求学生通过进一步的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想,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段、第三段的活动内容与第一段相仿,也大致安排了举例、猜想、验证等探索性活动。
但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经验,因此在相关环节的编排上有所不同。
例如,在探究几个数和的奇偶性时,学生任选几个数列出连加算式后,直接要求他们根据前面探究的结论和体会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让他们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接下来,通过精心设计的两个讨论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决定几个数连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原因,从而透彻地理解隐藏于上述现象中的数学规律。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第 50~51 页 )1.试试运用举例和考证等方法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渐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2.经历探索加法与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 ,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 ,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活动中 ,能组织学生踊跃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用我的感情塑造学生的感情。
要点 :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剖析和解说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件。
师 :同学们 ,你们喜爱做游戏吗 ?( 喜爱 )下边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 ?第一是手心向下 ,而后翻过来手心向上 ,再翻过去手心向下这样频频 , 谁知道 , 翻过 5 次后手心向哪 ?学生进行试试后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 :当翻过第 6 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第 19 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 :当翻过 20 次后呢 ?学生仍是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 :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很多半学知识,你留意了吗 ?生 :当翻过的次数是奇数时,手心向上 ; 当翻过的次数是偶数时,手心向下。
师 :今日我们就要看谁仔细察看,能发现并获取相关奇偶性的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设计企图 :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开课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 , 看谁能仔细察看 ,获取数学规律】师 :你能谈谈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色吗?生 :奇数都是单数,不是 2 的倍数 ;偶数都是双数,是 2 的倍数。
师 :随意选两个不是 0 的自然数 ,求出它们的和 ,填在课本第 50 页的表格中。
再看看和是奇数仍是偶数。
学生试试达成练习;教师巡视认识状况。
组织学生报告沟通,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达成表格并用课件展现结果。
师 :察看填好的表格 ,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能够跟小组的同学议论。
生 1: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蚌埠第二实验小学:金峰2015年3月28日和与积的奇偶性执教者金峰年级五单位蚌埠第二实验小学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时间2015.3.28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在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结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唤醒旧知1、板书:找规律2、谈话: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找规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经验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找规律。
学生回忆以前的规律学习,突出“找”字。
直接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后续学习作一定的铺垫。
经历过程、归纳规律1、抛出问题,激发思考 (1)出示:1+2+3+……+99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追问: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3)小结: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看看有什么规律。
2、简单问题,初步感受 (1)问题:2个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自己写下3组两个非0的任意自然数相加的例子,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学生举例:(3)交流、板书:将部分学生举的例子中和是偶数与奇数的分开。
(4)讨论:仔细观察这些例子,你有什么发现?与同桌讨论讨论,然后交流。
(5)小结、板书:明确: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系。
板书: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6)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验证:★ 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的页 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 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深化认识、找出规律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能够计算出和,说出是偶数;二是学生凭感觉说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
《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3. 巩固练习(1)PPT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教学内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3. 教学目标: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提高题: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1-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和与积的奇偶性1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性质。
2.掌握奇偶数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和与积的奇偶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奇偶性质的概念和应用。
三、课前准备1.教师应准备好教案、教具、科学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料。
2.学生应预习相关课文并做好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复习与导入在开始新课内容之前,需要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奇偶性质的概念首先,教师应对奇偶数的概念进行简单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以及它们的特点。
通过教师画图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3. 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质在学生掌握了奇偶数的基本概念后,应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质进行讲解。
教师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数学公式等方式,让学生具体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质。
4. 练习和巩固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在课程中穿插相关应用题及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理解奇偶性质的应用方法。
5.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小结所学内容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奇偶性质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参考书目1.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课笔记和所完成作业等。
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并掌握偶数与奇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和与积的奇偶性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案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偶数和奇数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买卖双方支付的钱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偶数和奇数的组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2 +3 = 5,2 × 3 = 6。
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实例、游戏和练习题。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学生迅速判断卡片上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和以及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奇偶性概念,对基本的奇偶性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到和与积的奇偶性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卡片、骰子等。
3.教学环境:布置舒适、安静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发现价格的奇偶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存在的奇偶性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操练(10分钟)设计相关游戏,如“奇偶性大比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南京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公开课教案
南京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奇数与偶数相加、相乘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进行理解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相加、相乘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奇数与偶数相加、相乘的性质。
2.难点: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的编号、比赛的编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编号的奇偶性,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编号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奇数与偶数的例子,如2、4、6、7、8等,并提问:“你们知道奇数和偶数有什么性质吗?”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奇数与偶数的算式,如2+3、4×5等,让学生计算并判断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判断题,如“3+4的积是奇数吗?”“6×7的和是偶数吗?”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回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吗?”让学生举例说明。
最新4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0、51页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在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结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怎样的数是奇数,你们还记得吗?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是奇数。
怎样的数是偶数呢?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是偶数。
2、过渡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老师有一个问题,看屏幕:1一直加到99,这些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3、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把和算出来,这样做可行吗?4、设疑:除了用计算,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可以快速作出判断?过渡:99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从简单想起,先来研究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问题。
(板书:和的奇偶性)二、探究和的奇偶性(一)两个数相加1、师:请你写出两个自然数相加的算式,并求出它们的和。
写出这样的三个算式。
2、合作:把你们小组内同学写的算式,放在一起,然后分分类。
3、交流:a、你们小组分成了几类?是怎样分类的?b、这几个加法算式的和都是奇数,请你仔细观察,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板书:奇数+偶数=奇数)c、这几个加法算式的和都是偶数,你还能把这几个算式再分一下类么?d、请你仔细观察,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4、质疑:刚刚我们发现的规律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分组举例验证)5、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两个自然相加,和的奇偶性问题。
如果是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如果是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7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第50~51页)
1. 尝试运用举例和验证等方法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步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2. 经历探索加法与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 在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用我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
重点: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首先是手心向下,然后翻过来手心向上,再翻过去手心向下……如此反复,谁知道,翻过5次后手心向哪?
学生进行尝试后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当翻过第6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第19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当翻过20次后呢?
学生还是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
生:当翻过的次数是奇数时,手心向上;当翻过的次数是偶数时,手心向下。
师:今天我们就要看谁细心观察,能发现并获得有关奇偶性的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开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看谁能细心观察,获得数学规律】
师: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奇数都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偶数都是双数,是2的倍数。
师: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填在课本第50页的表格中。
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尝试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并用课件展示结果。
师:观察填好的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讨论。
生1: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
生2: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
生3: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系。
师: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是奇数。
师:左右两边的页码有什么特点?
生:是相邻的自然数。
师: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因为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
和仍然是奇数。
师: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之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你写的连加算式,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
②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派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加数中各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师: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生:它们的和是奇数,因为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5个奇数相加),所以和一定是奇数。
师: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与小组同学一起寻找探究的方法,并相互交流想法。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吧。
生1:我们写的算式是1×3×5=15,8×4×10×2=640,从中知道,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生2:我们写的算式是1×2×3=6,3×5×7×2=210,从中可以知道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
师:回顾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多写一些算式,并进行比较,才能发现规律。
·要注意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
·举例和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方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你们说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畅谈收获和体会,主要是让学生总结知识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结论,让学生学会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的奇偶性: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积的奇偶性: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A类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
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考查知识点:数的奇偶性;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考查知识点:数的奇偶性;能力要求:运用所学找规律的方法灵活解决一些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灯亮着;假若按了201次开关,来电时灯不亮。
B类:
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发现:当减法计算中被减数和减数都是奇数时,减数个数是奇数,那么结果就是偶数;减数个数是偶数,那么结果就是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