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思路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思路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实现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学校建筑老旧,教学设备不足。
因此,要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确保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等形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待遇和激励,提高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
三、推动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有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四、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
五、鼓励农村学生发展多元化兴趣爱好农村学生的发展机会相对有限,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需要鼓励农村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素质、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和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兴趣爱好等措施,我们将能够逐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的目标。
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与举措
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与举措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教育发展的不足,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与举措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政策和举措旨在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并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主要扶持政策与举措。
一、农村教师补贴政策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缺乏与薪资待遇低下的问题,政府推出了农村教师补贴政策。
这一政策通过对农村教师发放补贴,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力地鼓励了优秀的教师去农村地区从教。
此外,政府还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能力。
二、农村学校建设与改造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政府加大了农村学校的建设与改造力度。
政府投入资金和资源,重视农村学校的原有设施维护和新设备的引进,确保农村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备。
同时,政府还支持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确保农村学校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教育资源。
其次,政府增设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提高了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便利性。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调配,确保城乡教育均衡。
这些努力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四、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政府将农村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农村地区,确保农村教育能够与城市教育同步发展。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学生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政府还加强农村教育管理,完善农村教育评估体系,确保教育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和高效性。
五、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为了帮助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政府制定了农村教育扶贫政策。
政府通过提供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和生活补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鼓励贫困学生坚持接受教育。
多方联动_多措并举_精准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 . 12多方联动多措并举精准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自2015年国家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以来,每年对四年级和八年级开展监测,形成《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其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以全面客观的监测数据支撑教育决策、服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
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监测结果应用工作,积极探索监测结果应用机制及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用好国家监测结果,才能实现质量监测诊、咨、督、促、导的多重功能,充分发挥“体检仪”和“指挥棒”的关键作用。
道里区将“教育局、学校、家庭”三级联动,以一次报告解读、一份整改函、一张问题清单、一项整改方案、一场运用现场会、一次成效考核“六个一”为抓手,以第一步解读报告、归纳问题、分析原因;第二步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综合施策;第三步督导评估、阶段反思、形成机制;第四步回应关注、专题监测、持续推进的“四步走”策略为结果应用路径,全面推进道里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用活用好监测结果数据,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之初,我区就成立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组,领导和管理全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实施,成立了区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专家指导组,设立了质量监测专项经费,对区域内群力实验小学、新阳路小学、杨楚珊中学、第七中学这4所样本学校的质量监测进行业务指导和专家服务。
区监测办从组织协调、教师培训、监测研究、技术支持等方面通力协作,为质量监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强化保障机制,提供必要支持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离不开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更离不开教育局、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
只有不断强化保障机制的建立,才能确保质量监测顺利推进。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为保证质量监测顺利实施,我区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制定了推进质量监测工作的一系列方案,从思想层面和政策层面为新质量监测保驾护航。
教育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2期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记者从教育部举行的新春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不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从2010年起,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集中力量解决“教学装备短缺、县镇学校太挤、农村学校太弱”等突出问题。
为农村学校按照国家基本标准配齐图书、教育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就餐条件,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寄宿条件,逐步使县镇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改变了农村学校的面貌。
目前,该项计划已在中西部地区23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东部地区的福建、山东、辽宁3个困难省份顺利推进。
据介绍,该计划实施3年多来,已下达中央资金约618亿元,其中装备类资金约219亿元,校舍改造类资金约399亿元。
办好农村教育,关键在教师。
2012年,教育部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着力为农村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
为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打出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举措的“全方位组合拳”,从农村教师队伍补充、配备、培养、培训、交流、待遇保障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政策推进。
——全力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
一是会同相关部委对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退出、经费、培养、就业、专业发展等提出具体规定,推进地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
二是首次统筹各地与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同安排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
三是支持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四是做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乡村教育区域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以山东省为例
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乡村教育区域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以山东省为例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魏风云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乡村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广大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办好乡村教育,是全力服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乡村教育工作的现状,找准乡村教育改革发展存在问题,总结各地工作经验,破解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
课题组几个成员通过查看现场、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山东省乡村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调研发现,目前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撤点并校”余波、城镇化进程推进、当地经济状况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人、财、物各种优质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有效解决区域内优质资源的不均衡问题,是破解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教育发展振兴的突破口。
一、山东省乡村教育现状山东省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
2018年,全省共有幼儿园20231所,其中镇区幼儿园5996所,乡村幼儿园8053所,总体占比为69.44%;普通小学9674所,其中镇区学校2877所,乡村学校4774所,总体占比为79.1%;普通初中3051所,其中镇区学校1633所,乡村学校416所,总体占比为67.16%。
幼儿园在园幼儿307.55万人,其中镇区幼儿园115.12万,乡村幼儿园70.34万人,总体占比为60.3%;小学教育在校生725.97万人,其中镇区学校285.26万人,乡村学校170.7万人,总体占比为62.81%;初中教育在校生345.72万人,其中镇区学校174.99万人,乡村学校28.96万人,总体占比为58.99%。
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为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要推动农村教育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地区享有更多优质资源和资金支持,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校舍设施简陋等问题。
因此,领导应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拨款,并且要确保这些经费真正用于学校建设、师资培训和学生福利等方面。
此外,在投入方面还需要注重优先发展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
这些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着更大困难。
为了保障这些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益,领导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二、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除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外,还应该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首先,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
目前,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领导应该制定相应,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且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其次,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目前许多农村学校设施简陋、设备落后、图书资源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领导应该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在保证基本办学条件下,逐步改善和完善学校设施,并且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图书资源。
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也需要注重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农村教育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农村教育的有效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领导应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指导。
同时,还要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和教育质量的监督。
乡村教育创新举措
乡村教育创新举措近年来,乡村教育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面对人口流失、师资不足等诸多困难,各地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一、优化师资队伍为了解决乡村师资不足的问题,许多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鼓励高素质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为乡村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推行多元化教育为了满足乡村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乡村学校大力推行多元化教育。
除了传统学科,还引入了音乐、美术、体育等丰富的课程,开展各类兴趣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信息技术助力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乡村学校资源匮乏的问题。
通过与城市学校的远程教学互动,乡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资源,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四、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了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环境,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和建设。
修建新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打造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身处优美的学习氛围中。
五、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发展家校合作是乡村教育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提高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度,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六、设立资助计划考虑到乡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许多地方设立了乡村学生资助计划。
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生活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助,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保障他们正常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教育创新举措旨在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通过优化师资队伍、推行多元化教育、信息技术助力、建设良好教育环境、家校合作以及设立资助计划等一系列措施,我们有信心让乡村教育焕发新的活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途径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途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提高教育质量更是关乎农村孩子的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然而,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方法陈旧等。
为了让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途径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往往相对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
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让农村学校能够接入互联网,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
此外,还应完善学校的生活设施,如食堂、宿舍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条件、提供职称晋升机会等措施,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心从教。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到农村学校讲学,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让农村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此外,还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带动农村教师的成长。
同时,也可以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素质。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要根据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对于一些生源较少的学校,可以采取合并或设立教学点的方式,集中资源办好中心学校。
同时,要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共享图书、仪器设备、教学课件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农村学校能够获取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未来。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在质量方面与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那么,如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教育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修建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设图书馆和实验室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核心。
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通过提供优厚的薪资、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让教师能够安心在农村任教。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使他们能够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优化教育课程设置也是重要的一环。
农村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传授,还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增加一些具有农村特色和实用价值的课程。
比如,农业技术、手工艺制作、乡村文化等方面的课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农村学校能够获取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试题等。
同时,还可以开展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在农村教育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要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巧,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多措并举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问 题 。 县 是 农 业 大 县 , 出务 工 农 民多 . 子 女 大都 留在 家 里 我 外 其
近年 来 , 县 坚 持 将 教 育 摆 在 优 先 发 展 的地 位 , 我 以科 学 发 让 爷 爷 、 奶 或 佬 爷 、 奶 佬佬 照管 。2o 年 底 , 县 义务 教 育 阶段 O7 全 展 观 为指 导 . 以办 好 人 民满 意教 育 和 服 务社 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设 学 校 共 有 留 守 学 生 4 5 7 , 中初 中 1 4 3 , 学 2 1 4 。 19 人 其 6o 人 小 59 人 为 出发 点 , 坚持 “ 固成 果 , 化 改 革 , 高 质 量 , 续 发 展 ” 巩 深 提 持 的 为加 强 对 农 村 “ 守 学 生 ” “ 困 生 ” 教 育 和管 理 , 留 和 学 的 办好 让 人 方针 , 深化 教育 改革 , 强 教 育 管 理 , 化 教 育 结 构 , 断 提 高 民满 意 的教 育 , 教 育 局 下 发 了文 件 , 定 了 方 案 . 积极 创 造 加 优 不 县 制 并
教 育 均 衡 发展 缺 乏 基 础设 施 保 障 。 据 上 级 危 房改 造 四年 任 务 标准 . 分 农 村 中学 分 组 实 验教 学 不 能进 行 . 谈 不 上 教 育 信 根 部 更
三 年 完 成 的要 求 , 委 、 县 县政 府 审 时 度 势 , 布局 调 整 和 危 房 改 息化 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些 情 况 严 重 阻滞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的进 程 。县 教 育 局 把 这 造 工 作 作 为 践 行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和 落 实 科学 发 展 观 的 民 认 真研 究 , 定 了《 于 在 全 县 中 小 学 开 展 规 范 化 学 校创 建 活 三 重 制 关 心 工 程 来 抓 . 消 除 危房 列 入 年 度 考 核 目标 。县教 育 局 抓 住 这 动 的 意见 》 召 开 创 建 规范 化 学 校 动 员会 和现 场 会 , 究 制 定 创 把 , 研
政府支持农村教育扶持政策助力乡村教育
政府支持农村教育扶持政策助力乡村教育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政府开始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
农村教育扶持政策的出台不仅改善了乡村教育条件,也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政府支持农村教育扶持政策如何助力乡村教育。
一、优化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提高了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拨款,用以改善校舍、购买教育设施和器材。
其次,政府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捐赠资金和物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这些投入不仅改善了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提升农村教育人才培养政府通过完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数量,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另一方面,政府还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提供住房补贴和奖励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的水平,为乡村教育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扩大农村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政府致力于扩大农村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确保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政府加大了农村学校的建设速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政府还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就读政策,减轻了贫困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动农村学校与优质城市学校的互通有无,通过师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四、改革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优化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一方面,政府推行了农村学校校长由专职管理的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注重培养农村学校的管理骨干力量,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实现农村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盼,现就提升我省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全面落实《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工作部署,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以乡村温馨校园、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为主要抓手,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
将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相关经费,加快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镇寄宿制学校,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十四五”期间要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不断抬高乡村教育底部,确保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措施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措施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进入新世纪,随着顺义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出现了新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农村学校师资不断外流,城乡办学质量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危险。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价值选择和发展取向。
1.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软、硬件建设,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教育投入倾斜农村。
从xx年起,不足500人的学校,按500人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农村规模过小学校有充足的经费。
优先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具体包括:购置教师班车解决上下班交通问题;改造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午休室、洗浴室;为农村学校教师购置健身器材;新建、改建农村学校教师食堂,更新配备高标准的厨具;给予农村教师专项补贴,距离城区中心3公里以外的学校,每增加1公里,每人每月增加12元专项补贴。
二是均衡城乡办学条件。
通过实施三个工程,即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校舍安全改造工程,90%以上的中小学校基本建设得到更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化全面提升。
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部分新建教室安装了以触摸式液晶屏为标志的高配置多媒体设备。
三是优化农村学校规模。
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顺义区重点解决农村规模过小学校不适宜办学的矛盾,在城区周边和重点镇规划建设3所寄宿制中学和3所半寄宿小学,使农村中小学达到适宜规模,保证教育质量。
四是扩大农村教师骨干总量。
与北师大进行全方位教育改革实验合作,高校专家零距离指导学校和教师发展;11所学校与首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展优质校建设项目;建立农村中学数学、物理教师研修工作站;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一带三”培训;开展“以校组班”专题培训20余项。
目前,我区不论城区还是农村地区,校校都有骨干教师。
五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农村学生见识偏少,视野不够开阔的状况,顺义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高标准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顺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乎着农村孩子的未来和农村的发展。
然而,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
首先,建设坚固、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确保教室的通风、采光良好,桌椅等教学设备齐全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育需求。
其次,配备完善的实验室,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再者,丰富图书馆的藏书,涵盖各个学科和领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另外,修建标准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
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提供住房补贴、改善工作条件等措施,让教师能够安心在农村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包括教育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带到农村;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三、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在保证国家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农业知识、农村文化、手工艺制作等。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此外,丰富教学内容,将现代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融入教学中,让农村学生也能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差距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经济、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明显较低,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此,如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弥补城乡教育差距,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例如,建设更多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应通过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打破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
二、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
首先,要注重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学校的教学督导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此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推行兴趣课程、丰富课外活动等,让学生在积极、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加强农村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农村教育管理和监督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及时解决和反馈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要完善农村教育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方法,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力度,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义务教育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义务教育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发展以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农村学校在教育质量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如教学设备简陋、图书资料匮乏、信息化水平低下等。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很多教师一人兼任多门课程,且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再者,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家庭辅导和支持。
此外,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是首要任务。
政府应增加财政拨款,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
为学校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脑等,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同时,丰富学校的图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
比如提供住房补贴、提高工资水平等,让教师在农村能够安心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可以组织定期的集中培训、网络培训,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还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优化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不可或缺。
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农业知识、乡土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2随着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学校成为了农村地区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环境,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
本文将探讨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的措施与效果。
一、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条件为了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加大了力度。
首先,政府提高了乡村学校教育项目的资金拨款额度,确保农村学校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乡村学校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用于改善教育条件,不被挪作他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村学校得以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改善教学设施、提升硬件设备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乡村学校教育条件的改善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城区教育机构派驻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授课,帮助乡村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定期的培训机会和资金支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政府不仅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提高了乡村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弥补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还体现在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以弥补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
政府通过加大力度建设并配套设施,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给乡村学校,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教材和学习资源的供应,确保农村学校能够获得与城市学校相匹配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们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四、加强对乡村学校的整体规划与管理为了进一步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政府加强了对乡村学校的整体规划与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系列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对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并对乡村学校进行督查和评估,确保其达到规定的办学标准。
教育部门重点支持乡村学校的力度加大
教育部门重点支持乡村学校的力度加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学校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旨在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保障农村学生接受公平而良好的教育。
本文将从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升乡村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论述教育部门重点支持乡村学校的力度加大。
一、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乡村学校相对城市学校来说,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的倾斜力度。
首先,教育部门加大对乡村学校的经费投入。
通过向乡村学校增拨教育资金,保障乡村学校基本的运行和发展。
此外,针对特殊困难地区的乡村学校,教育部门还会单独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育部门加大对乡村学校教材的供应。
教育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材供应政策,确保乡村学校能够及时获取教材资源。
此外,教育部门也会推动教材内容的优化,使之更贴合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育部门对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教育部门还鼓励乡村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教育部门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乡村学校工作,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教育部门还会加大对优秀乡村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其教育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提升乡村学校硬件设施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乡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
首先,教育部门加大对乡村学校校舍的改造和修缮。
针对乡村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功能陈旧等问题,教育部门会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确保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安全、舒适。
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与扶持政策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
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与扶持政策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状况明显不平衡,尤其是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较为落后。
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与扶持政策,旨在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环境,促进教育公平。
本文将重点探讨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与扶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乡村学校教育条件改善的作用。
一、农村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
首先,在财政预算中增加了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拨款,用于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学校的发展和改善,例如用于购买教学设备、提供校园安全保障、提供学生的营养餐等。
这些资金的增加使得农村学校得以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农村教师培训与支持教师是农村学校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了改善教育条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与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提高了培训师资的水平,使得农村教师能够接受更高质量的培训。
其次,政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引入优质的师资力量。
此外,政府还对农村教师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增强了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举措,政府旨在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首先,政府修建了更多的校舍,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
其次,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等,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另外,政府还在乡村学校周边建设了更多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农村学校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作者:张至昊李彩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第01期摘要:义务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国家的兴衰,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研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对策,真正的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施,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经济发展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经费、师资、课程设置、生源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贯彻执行,依赖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高国民素质,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国家鼓励并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投身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
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温家宝曾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
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量大县的支持力度。
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
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支农投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及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都要有所增长。
积极发展农业的保险事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
首先通过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科技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次,要加大对农民的法制教育。
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积极履职尽责,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用法律手段驾驭管理市场经济的本领;最后要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素。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
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
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所以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管理和投入责任。
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的财力状况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进行统一筹措、全面管理,依据财政实力的不同,合理确定各省、地(市)、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财政分担比例,对不足部分,国家也就是中央政府应全额补齐。
同时,依据地理条件和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的不同,规定各省教学点的多少和师生比的高低,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政府的“大视野”下进行管理和投资,确保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大致平衡。
明确义务教育的实施主体,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义务教育是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国民教育,国家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主体,依次为地方政府、学校和家庭。
实行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然后才是义务教育的接受主体的法定监护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义务教育。
合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义务教育责任的基础上,应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通过强化中央宏观调控的手段,首先要确定一个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一般性标准,再以县级人均收入或人均财力水平作为衡量标准,确定其间的差额,以此作为教育转移支付的基本依据,然后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状况,在一般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地区不同的地方义务教育投入比例。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以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为主要对象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办法,使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能真正到达最需要资金、资源的地区,最终实现均等化投入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全同性教育发展基金,在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基建维修等费用方面实行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摊,中央或省级政府保大头的政策。
三、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1.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工资发放不及时。
“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教师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
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及时发放教师的工资,“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解决教师住房难、求医难等问题,使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2.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推行教师聘任制,对不合格的教师给予辞退;健全培养机制,确保师资来源,师范院校要为农村定向培养师资,尤其是当前广大农村学校紧缺的计算机、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教师,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够开齐开满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还可以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城乡教师“轮岗制”,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定期服务制度。
3.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
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
比如制定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
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
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
四、多措并举,减轻农村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
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
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将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
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政策并要落到实处。
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
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
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
2005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
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0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
到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
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使农村学生入学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入学程序化。
相关部门应做好学生入学档案的建立工作,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
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各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与当地政府部门密切联系,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另一方面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优秀学生组成宣传团,深入到每个村庄张贴、分发、讲解以上法律、法规,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实行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形成农村义务教育的良性教育运行机制。
六、认真落实农民工子女就读政策,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针对目前留守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应该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
鼓励“留守子女”随父母一道外出到父母务工地就读,并保证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同类学生享受同等教育。
各城镇中小学校要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让农民工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
因此,解决留守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
农村的义务教育,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寻求出一种适合中国农村的教育发展模式。
这样农村义务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人才,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何双梅.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8).[3]张占宇.关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建议[J].意见与建议,2008,(9).[4]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