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供配电系统电击防护1

合集下载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所有二次设备,包括变电站、配电房、开关站等二次设备。

第三条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

第四条二次设备的安全防护管理责任由设备所在单位负责,相关人员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防护管理职责。

第五条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的具体技术标准、要求和方法等,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修订,并进行定期宣传、培训。

第二章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第六条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来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安全定位标识:在二次设备的发点、备用点、母线、断路器等位置醒目标示安全重点区域。

(二)安全警示标志:在电源进线、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等设备附近,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警示人员注意安全。

(三)电气专业防护措施:采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套管、绝缘板等进行电气设备的绝缘和防护。

(四)火灾防护措施:采用阻燃材料和防火墙等措施,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五)防护装置的安装:按照安全要求,合理安装电气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

第七条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并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第八条设备所在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设备所在单位应每年至少一次进行电力二次系统的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第十条设备所在单位应与消防、安全监督、电力管理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维护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责任第十一条设备所在单位应制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二条设备所在单位的主要责任人负有最直接的安全管理责任,应切实履行安全防护工作的领导责任。

电击防护知识及急救方法

电击防护知识及急救方法

电击防护知识及急救方法1绝缘法用不导电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如普通电线、电缆等。

2屏护法采用遮拦、护照、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3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利用漏电时线路上的电压或电流异,自动切断故障部分的电源。

4接地、接零保护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

5安全电压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接触电压限值(相当于安全电压)为50V、并规定25V以下不需考虑防止电击的安全措施。

6防雷措施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设备小知识:个人如何防雷?不宜停留在空旷地带、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紧闭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雷侵入不宜使用淋浴器7防静电措施A 使用防静电地面/ 防静电鞋/ 袜(静电从脚导到大地)B 佩戴防静电腕带并接地(静电从手导到大地)二电击急救如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2.1 低压触电时脱离电源的方法A 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切断电源。

B 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人触电者身下,隔断电源。

C 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D 可用手抓住触电者的衣服,拉离电源。

2.2 高压触电时脱离电源的方法A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报警。

B 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C 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抛掷金属线前,应注意先将金属线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被抛掷的一端切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1、处理步骤1.1 立即切断电源,尽快使伤者脱离电源。

1.2 轻者神志清醒,但感心慌﹑乏力﹑四肢麻木者,应就地休息1-2小时,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招致危险。

1.3 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生命,并且要注意伤者可能出现的假死状态,如无确切死亡证据不要随便放弃积极的抢救。

防电击教案: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保障家庭电气设施安全

防电击教案: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保障家庭电气设施安全

为了保障家庭电气设施的安全,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了解电气安全知识并采取预防措施。

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份防电击教案,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安全使用电气设施。

一、电气安全知识点1.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是引起电伤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电流越大,危险越大。

同时,电压为220V时会产生致命伤害,在接触电气设施时应保持警惕。

2.接地系统构成了家庭电气设施的主要防护措施。

当电器内部发生漏电或者接触人体时,接地系统能够将电流导向地面,从而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

3.频繁插拔插头容易造成插座损坏,导致漏电等危险。

应该避免频繁插拔插头,而是应使用插座内置的开关控制电器的开关。

4.长时间使用过载电器会导致电线加热,容易引起火灾等意外。

在家中应该使用低功率、高效率的电器以保证安全使用。

二、电气安全预防措施1.使用有认证的电器产品。

在购买电器时,应该选择具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并在使用时按照说明书注意使用方法。

2.避免将电线接触到水或湿气。

在洗手间、浴室等潮湿的地方应使用符合防水标准的插座和开关。

同时,在使用电器时不能将电器置于外露的场所,如门廊等。

3.保持电器与地面的良好接触。

避免电器接触到金属等导电材料,并确保电器内部电路的接地良好。

4.定期检查电气设施。

定期检查电器插头、电线等部件,并及时更换修复不良的电器设施以保证安全使用。

5.电器使用时,不应轻易拔掉插头。

拔掉插头时,应该先将电器开关打到关闭状态,等待一段时间再拔掉插头,避免电气设施损坏。

三、家庭电气设施安全检查1.检查电源插座。

电源插座是否有破损等现象,是否能够稳定插拔。

2.检查电线。

电线是否接触良好,是否有局部损坏现象。

3.检查插头。

插头是否良好使用,是否有松动等现象。

4.检查开关。

开关是否使用正常,是否接触良好。

5.清洁电气设施。

定期清理电器插头、插座等部件,避免积灰、结垢等影响使用。

防电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

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需要时刻提高自身的意识,保障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与电击防护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与电击防护

额定电流
Ic≤ Ir ≤Ial
约定动作电流 I2≤1.45Ial
对熔断器,一般 I2=1.6Ir 对断路器,一般 I2=1.3Ir
突然断电比过负荷而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如消 防水泵、消防电梯等线路),其过负荷保护应作用于信 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 配电线路宜采用同一保护电器作短路保护与过负荷保护。
对于TT系统和TN系 统,当电气装置中存在 大量谐波电流时,会引 起相导体及中性导体的 过负荷,而中性导体的 过负荷是最常见的。
此时,中性导体应根 据其载流量检测过电流, 当检测到过电流时可动作 于切断相导体,但不必切 断中性导体。
二、接地故障电气火灾防护
接地故障——指带电导体和大地之间意外出现导电通路。 包括相导体与大地、PE导体、PEN导体、电气装置的外露可 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等之间意外出现的导电通路。导 电路径可能通过有瑕疵的绝缘,通过结构物或通过植物,并具 有显著的阻抗。
对三相四线制电路 对三相三线制电路 对单相两线制电路
iR iA iB iC iN iR iA iB iC iR iL iN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 当剩余电流达到或超过整定值时能自动分断电路的机械开关 电器或组合电器。剩余电流保护电器也可以由用来检测和判 别剩余电流以及接通和分断电流的各种独立元件组成。
人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称为直接接触。 人与故障情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 分的电接触称为间接接触。
电击防护——减小电击危险的防护措施,包括:直接接触 防护、间接接触防护和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两者兼有的防护。
一、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
(一)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 GB/T13870.1-2008 电流通过人体和家畜的效应 第一部分: 常用部分 感知电流阈值——人体能感知的流过其身体的最小电流值,通 用值为0.5mA,此值与电流通过的时间长短无关; 摆脱电流阈值——人体能自主摆脱的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值, 此值因人而异,平均值为10mA; 心室纤维性颤动电流阈值——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值,而心室纤维性颤动是电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电流阈值 与通电时间长短有关,也与人体条件、心脏功能状况、电流在人 体内通过的路径有关。

电气安全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电击防护

第三章: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1、生理效应: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女性为,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摆脱阈也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6mA,女性为通常取10mA,其值与时间无关,在20-150hz频率范围内与f无关;(3)室颤阈: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值,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该值与作用时间及心脏搏动周期密切相关,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大的电流500mA才能引起心室颤动,当大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小的电流50mA即可;(4)反应阈: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该电流不会产生有害生理效应,但会引起二次伤害,该值通常为.2、工程标准:115-100Hz正弦交流电通过人体效应:P52图3-3及P52表3-11室颤电流与时间的关系a、达尔基尔研究结果:I2t=K D有效范围δ数Kd按%最大不引起室颤电流曲线为1162mA2·S结论:若电击发生时I2t<1162mA2·S则发生室颤的可能性在%以下;b、柯宾研究结果:It=Kk 式中δ数Kk取为50mA·St<1s2、室颤电流与电流途径的关系:室颤电流δ“左手到双脚”通道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若从别的通道流过,则室颤电流值不同;不同电流通路的心脏电流系数见表P53 3-2. 2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直流电的电流—时间效应区域的划分见P54图3-4;三、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1、人体阻抗的构成:人体阻抗由皮肤阻抗与人体内阻抗构成,其总阻抗呈阻容性;(1)皮肤阻抗Zp:该阻抗与电流大小、频率、接触面积、温度、是否受伤等因素有关;(2)人体内阻抗Zi:人体内阻抗基本上是阻性的,其数值由电流通路决定;按接触面积所占成分较小;2、人体总阻抗极其特性:人体总阻抗由电流通路,接触电压,通电时间、频率,皮肤温度,接触面积,施加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共同确定;人体总阻抗呈阻容性,活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关系见P55图3-6,当接触电压为220V 时,5%的人Zt小于1000欧姆,90%的人Zt在1000-2125欧姆之间,综上所述:正常环境下,人体总阻抗典型值可取为1000欧姆,而且接触电压瞬间典型值可取为500欧姆;3、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电压为25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如机床照明一般采用36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路灯的电压不应超过36V,特别是潮湿场所应为12V;补充:触电急救人体触电后,往往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呈昏迷不醒的状态,但实际上是出于假死状态;触电死亡者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血管硬化4身上出现尸斑5尸僵;若以上特性中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作为假死,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有触电者经过四小时现场急救脱离危险的案例,因此,每个电气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一、解脱电源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介绍如下:1、脱离低压电源:1切断电源2用绝缘工具设法解脱触电者3拉开电源4垫绝缘板5分相剪短电源2、脱离高压电源:因电压高、电源远,不易切断电源,措施如下: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穿戴绝缘防护工具,用绝缘工具拉开电路或熔断器或高压断路器等方式切断电源,注意安全距离3、在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中应注意一下事项:(1)不采用金属式受潮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2)为采取任何绝缘措施,救护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触碰衣服(3)在使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身触电;(4)若触电者站立式处于方位时,防止脱离电源后摔跤;(5)夜晚发生触电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以利救护二、迅速诊断电源脱离后,若症状较轻,触电者只需要安静休息,并严密观察即可,若触电者触电时间较长,通过电流较大,出现“假死”症状,必须迅速判断并进行紧急救护;三、心肺复苏心肺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医院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现介绍几种徒手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如下:1、通畅气道:抢救呼吸停止人员重要环节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救护人员用手指捏住伤员鼻翼,先连续大口呼气两次,每次秒,若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3、胸外按压:其原理是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或替心脏跳动,以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凡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的颤动可立即用此方法;步骤:1朝天仰卧,后背着实着地2救护者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口稍高,两乳头间稍低; 3两臂伸直,带冲击的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3-5厘米;4压到位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掌根不得离开胸壁;5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按压、放松时间相等6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节奏: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以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1秒后应再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判定;2、若已有脉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接着5秒吹气1次,若2项全无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不超过5-7秒,在医护人员未接替抢救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移动与转院1、现场急救不得为方便而随意一到那个伤员,确需要移动,抢救中断不应超过30秒2、移动伤员或送医院时应平躺在担架上,并应继续抢救;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碎冰屑作成帽状包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胸外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安全复苏六、触电伤员好转后处理:若经抢救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恢复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注意安静;补充题:人体触电后死亡的特征是什么何为假死如何进行触电急救第二节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主要有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中绝缘是电气设备的主要电击防护措施,屏护和间距则主要针对电气装置而言的;这些措施均为力图消除接触到带电体的可能性,属于直接电击防护措施,是预防而非补救措施;一、用电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1、类别划分低压电气设备按其电击防护方式可分为四类,分别为:O、Ⅰ、Ⅱ、Ⅲ类; 1O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无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仅依靠基本绝缘,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有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与保护接地相连接;3、适用场合:IT、TT、TN等系统,设备端的保护线连接方式都是针对Ⅰ类设备而言;在我国日常使用的电器中,Ⅰ类设备占大多数,因此,作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双重绝缘或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加强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手段;2、安全措施:不需要3、适用场合:Ⅱ类设备的电击防护全靠设备本身的技术措施,电击防护完全不依赖于供配电系统,也不依赖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是一种安全性能很好的设备类别;4、Ⅲ类设备:1、特征: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设备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2、安全措施:接于安全特低电压;3、适用场合:具备并能提供安全特低电压环境;注:分类只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并不代表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2、类别划分与电击防护的关系以上设备均有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但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和途径各有不同;1 O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属于电击防护条件较差的一种,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基本绝缘和附加安全措施,日常使用电器中Ⅰ类设备占绝大多数,做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设有附加安全措施;4Ⅲ类设备:使用安全特低电压;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1、外壳与外壳防护的概念:1、外壳及外壳防护:电气设备的“外壳”是指与电气设备直接相关联的界定设备空间范围的壳体;外壳防护是电气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又是保护设备自身安全的措施;2、外壳防护的两种形式:1第一种防护形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的防护形式;2第二种防护形式: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2、等级的代号及划分1、代号:表示外壳防护等级的代号由素引正字母“IP”和附加左后位的两个素引数字组成;写作:IP××,其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素引数字的含义见P58表3-4、3-5;例如:IP30、IPⅹ、IP2ⅹ等;2、试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是通过相关的试验来确定的;注:电气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只是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而并不表明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而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是以“级”来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性能有高低之分;3、外壳防护与电击防护的关系1保护设备免受外界危害2使人免受设备伤害三、屏护除通过绝缘实现直接电击防护外,屏护与间距也是常用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屏护:是一种对直接接触带电导体的可能性进行机械隔离手段;主要用于不便于绝缘如开关电器的可能部分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如高压设备的场合1、阻隔屏蔽:罩盖式外壳2、障碍:障碍只提供局部的直接接触防护,不具备防止故意接触带电体行为的功能;四、间距间距是通过保持带不同电位导体间的空间距离,使人不能同时触及二者以避免电击事故的技术措施;人的伸臂范围规定为,因此带电体距地面应在以上;小结:绝缘,屏护与间距都是防止直接电击的基础保护手段,是直接在设备或装置上采取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作为补充,剩余电流保护具有直接电击防护功能,是在直接电击防护失效后的补充,后面将讨论补充:安全距离:电压等级: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距离m: 1第三节低压系统自身的电击防护性能分析除雷击或静电等少数情况外,电击发生时流过人体的电流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供配电系统提供,因此系统电击防护措施就是通过实施在供配电系统上的技术手段,在电击或电击可能性发生的时候,切断这个电流供应的通道,或降低这个电流的大小,从而保障人身安全;本节主要讨论不同接地形式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间接电击防护问题,因讨论的各种措施都涉及设备外壳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故都仅针对Ⅰ类设备;若讨论中无特别说明,均按正常环境条件下安全电压V L=50V,人体阻抗为纯电阻,且电阻值R M为1000欧姆进行分析计算;一、低电压系统接地故障1.接地故障定义相导体与大地或与大地有联系的导体之间的非正常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故障;如:相线与接地的PE线、PEN线、建筑物金属构件的电气连接,相线跌落大地等;2、接地故障与电击事故的关系对电击防护Ⅰ类用电设备而言,在TT,TN,IT系统中,设备外壳都通过PE 线与大地相连,设备相导体碰壳漏电故障即相导体与PE线电气连接,因此均为接地故障;换句话说,在以上接地系统中,间接电击危险性都是由接地故障产生的;站立在地面的人发生直接电击,也是接地故障;3、接地故障与单相短路故障的区别与联系在工频交流系统中,接地与单相短路的共同特征是故障点处与另一导体发生了非正常电气连接,形成故障回路;若故障回路阻抗只包含电网阻抗,则是单相短路故障;若另一导体与大地有电气联系,则为接地故障;这两种故障是按不同标准命名的,两者之间可能有交叉的情况;具体就TT,TN,IT系统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1TT,TN,IT系统中,相线与中性线如果有的话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单相短路故障,但只有TT、TN系统中同时又是接地故障;2TT,TN,IT系统中,相线与PE线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接地故障,但只有TN系统中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若接地故障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则故障电流很大,但非短路性质的接地故障电流一般很小,很多时候甚至小于计算电流;二、TT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TT系统即系统电源和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各自独立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由于设备接地装置就在设备附近,因此连接设备外壳和接地装置的PE 线断线的几率小,一旦断线也容易被发现,安全措施可靠性高;另外,TT系统正常运行时用电设备外壳不带电,漏电接地故障时外壳高电位不会沿着PE线传导至其它设备处,使其在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低压公共电网和户外电气装置等处有技术优势,其应用范围渐趋广泛;1、原理分析: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Vt= R E Vφ/R N + R EVt-人体预期接触电压 R N-系统接地电阻 R E-设备接地电阻Vφ-故障相电压当人体接触外漏可导电部分时,则安全条件:Vφ= 220V ,R M=4欧姆,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可见:设备外壳接地能有效降低接触电压,但要低于安全限值以下难度较大2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假设R N=R E=4欧姆,接地电流Id=,如此小电流不易让保护装置动作;如对于固定设备,电击防护要求过流保护电器在5s内切断电流,若用熔断器保护,则要求故障电流Id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5倍,而为防误动,要求熔体额定电流为计算电流的倍,则计算电流不大于,即只有计算电流在5A以下设备,单相碰壳用熔断器保护才能有效,若为手握式电器,要求内动作,则允许计算电流更小,可见保护有很大局限性2、相关问题:1中性点的对地电位偏移:正常运行:中性点人与保护接地E电位相同,两点重合;故障时N点不变,E点发生偏移:若R E=R N则中心点上将带110v对地电压若降低R E使Vve=50v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2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3TT系统与TN系统不得混用原因可上课提问3、T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 TT系统通过降低接触电压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2 TT系统通过接地故障电流驱动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大多数情况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3 TT系统在电击防护性能上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防止故障设备外壳危险电压向其他设备外壳传导;4 剩余电流保护是TT系统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没有此措施,绝大多数保护是安全性不合格的三、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虽然TN系统在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T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单相短路电流大或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电流值小,对电流电击防护是有利的;TN系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系统;1、原理分析:以TN-S系统为例,分析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原理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TN系统发生单相碰壳时单相接地电流为:Id=V因此时R N上无电流流过,系统中性点仍保持地电位,设备外φ/|Z1+Zt+Zpe|,壳对地电压预期接触电压为:Vt=Id|Zpe|=|Zpe|Vφ/|Z1+Zt+Zpe|可见Vt大小取决于Z1+Zt/Zpe,在TN系统中,当截面较小时线路很长时,Zt<<Z1,故人体预期接触电压通常会大于110v;结论:尽管TN系统在碰壳故障发生后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一般不能将接触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不能有效防止电击;2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TN系统间接电击防护主要是将碰壳转为单相接地故障,通过保护装置切断电流实现电击防护;切断电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能可靠地切断;二是应在规定时间内切断,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回路阻抗越大,电流越小, 程度会下降,但仍要求在切断时间不变前提下可靠动作,故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越远,对电击防护越不利2线路阻抗的影响:降低线路阻抗;对电击防护是有利的,因为Id增大不仅有利于可靠动作,降低PE线阻抗,还可以降低Ut,可见加大导线截面不仅可降低电能损耗,电压损失,还有利于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及电击防护水平3变压器计算阻抗Zt的影响:Zt与变压器零序阻抗有关,选择适当的联结组别如Dyn11可大幅降低Zt的大小,对电击防护有利2、相关问题:1TN—C系统存在的问题:1正常运行时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三相 TN-C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不平衡电流、3n次谐波电流等都会流过PEN线,并在PEN线上产生压降,从中性点电位为零到沿PEN线越远则电压越高有指示最高120v,对于单相TN-C系统PEN线上电流为相线电流,在PEN线上产生电压也会导致设备外壳上,可见无论单相,还是三相TN-C系统,正常运行时设备外壳带电是不可避免的2 PEN线断线会使设备外壳带上危险电压:以单相TN-C系统为例2、TN—C系及TN—C—S系统的重复接地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为了使保护导体在故障时尽量接近大地电位而在工作接地点以外其他点的接地;作用:显着提高TN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地点:电缆与架定线路交接处;电缆、架定线路引入建筑物处;1 TN-C系统:a 降低正常工作时PEN线的电压见P66图3-15b 有效防止PEN线断线时的危险,降低断线点后的接触电压P67图3-16 2)TN-C-S系统:重复接地对TN-C部分作用仍然有效,同时使故障设备到电源中性点阻抗变小,使设备外壳部分电压减小,从而既降低了接触电压,又增大了短路电流;见P67图3-173、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尽管TN系统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不能低到安全电压的水平;(2)T 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即将单相碰壳故障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并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现电击防护;(3)单相短路电流的大小对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四、I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分析IT系统即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的配电系统;IT系统特点:供电可靠性高,供电连续性好,主要应用于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如矿井,医院手术室等;1、原理分析:1正常运行状态分析:正常运行分析见P68图3-18所示,三相对地电容电流平衡,无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每相对地电容电流见P68式3-8;2碰壳接地故障分析:若系统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接地故障如V相碰壳,则线路L1对地电压Uue大幅降低,忽略R E上压降,则 Uue=0V ,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至线电压,三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再平衡,则相电流之和不再为零,有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且为正常泄露电流的三倍,接地故障电流通过R E流回电源,此时若有人触及设备外漏可导电部分,形成人体电阻Rt与Re分流,流过人体电流为, ,若设备不接地,则流过人体电流为I CE,可见设备外壳将大大降低人体流过电流;假定R E=0, 可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入大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单相对地电容电流3倍;流过人体的电流I M=R E I CE/R E +Rt其中:I CE-系统接地电容电流,I M-流过人体电流,R E-接地电阻 ,Rt-人体接触电阻包括人体电阻R M,鞋袜及与地板电阻;结论:流过人体的电流I M一般远小于人体能够承受的电流,故IT系统自身电击防护性能非常出色;2、相关问题:1一次接地与二次接地:1 一次接地:IT系统某一相发生接地称为一次接地,若Vt=I CE R E<50V,则无电击危险,系统可继续运行;2二次接地:若发生一次接地后,系统另一设备与一次接地不同相又发生接地故障,则称为二次接地,此时类似相间短路故障,应立即断电,否则会因电流过大烧坏设备及线路;若忽略线路及变压器计算阻抗,则短路电流为:见P70式3-11,3-12;此时,保护装置应立即动作切断故障电流否则过电流可使设备损坏或引发火,对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外壳将带190v50v电压,将威胁到人体安全;2中性线装置与相电压获取IT系统可设置中性线,但一般不推荐,IEC强烈建议不设置,原因是IT系统多用于易发生单相接地场所,中性线一旦接地则成为TT系统,针对IT系统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可能失效且连续供电能力,防护水平均受影响相电压获取:1用10kv/变压器直接以10kv电源取得2通过380v/220v变压器从IT系统线电压取得3多回路IT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当IT系统有若干路馈出回路时,接地电容电流应是所有回路电容电流之和;见P71式3-13,和图3-22.3、I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

配电室防触电及安全用电

配电室防触电及安全用电

02
内或潮湿的场所工
04
地面明设,并应避免
作时,行灯电压不
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得超过12伏
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
位标志 ,在生产区
域内敷设时采取防护
措施
临时用电管理
室外使用的临时用电
设备须有防水措施和
防止被高空落物砸伤
的措施。容易被人触
06
及的电气设备,周围
08
配电箱、开关箱必
10
应设围栏,并挂“止
缺乏安全用电常识,不正确 使用操作电气设备。
03 防止触电的措施
防止触电措施
01 思想重视
自觉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和觉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生命
和财产安全,从内心真正的重视安全,促进安全生产。
防止触电措施
02 不私自拉线与违章使用
不可令电源超负荷工作
防止触电措施
03 保持绝缘部位干燥
大。这种触电形式称为雷击触电。
触电的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人体接触电 气设备的带电部分。
高 压 线 (220kV、 110kV、 35kV、 10kV等 )的 接 地 点 、 短路点、跨步电压形成的对 人体的伤害。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原因四
由于设备绝缘损坏,设备金 属外壳带电,人体无意接触 外壳。
等待维修完毕后的试车。
11 熟悉自己生产现场或宿舍主空气断路器(俗称总闸)位置(如
车间、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等),一旦发生火灾、触电或 其它电气事故时,应第一时间切断电源,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 失和人身伤亡事故。
12 珍惜电力资源,养成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当要长 时间离开或不使用时,要确定切断电源(特别是电热电器)的 情况下才能离开。

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

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

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一、前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电力是不可或缺的能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配电系统中,触电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制定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的必要性。

1. 人身安全,触电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因此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保障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2. 设备保护,触电事故还会对设备造成严重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和运行,因此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也是为了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配电系统设计防护。

在配电系统的设计中,应该合理设置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短路保护器等设备,以防止电流过大或者短路时造成触电事故。

2. 安全警示标识。

在配电箱、开关箱等设备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触电危险,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对配电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触电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员工培训。

对配电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5. 应急预案。

制定配电系统触电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触电事故,减少损失。

四、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的落实和监督。

1. 落实责任。

明确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落实到位,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2. 监督检查。

建立配电系统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配电系统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3.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培养全员的安全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

五、结语。

配电防触电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配电系统触电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电力行业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

电力行业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

电力行业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电力行业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一、引言电力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电击防护是保障电力行业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在电力设备维护过程中的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以规范电力行业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二、工作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电力行业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电击防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各个环节。

三、维护前准备1. 工作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帽等。

2. 确保工作区域已经切断电源并贴上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止误操作导致电击事故。

3. 工作人员应检查维护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并保持工具的绝缘性能。

四、维护操作1. 在维护前,工作人员应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要求。

2. 工作人员在进行维护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严禁擅自修改或忽略维护步骤。

3. 在进行设备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严禁将裸露的手或金属工具接触到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

4. 在维护操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应清理现场,确保不留下维护工具或其他杂物,防止影响设备运行或引发安全事故。

五、应急处理措施1. 在发生电击事故或其他安全事故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上级报告,同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 对于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应及时记录事故信息,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考核1. 对电力行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知识,应定期进行培训。

2. 培训过程中,应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通过定期考核,评估工作人员在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方面的工作能力,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和考核。

七、总结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是电力行业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本安全操作规程从工作范围、维护前准备、维护操作、应急处理措施和培训考核等方面对电气设备维护与电击防护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电力系统及电气防护课件

电力系统及电气防护课件
3、中、中小 10kV
4、中小型 0.4kV以下
变电室(所)和配电室(所)的区别?
一般来说变电室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等级不同。 配电室是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等级相同,只是将 同一电压等级的电分配到不同的地方。但划分 不是很严格,如高压配电所都有所用电变压器, 就是说本来该配电所主要是将高压电分配到各 个地方去,但是加了一个所用变压器将高压电 变为低压电供配电所和附近的低压用户使用。 该配电所有配电、变电两种功能。
电力系统及电气防护
概率为 50% 时, 成年男性:
16mA 成年女性:
10.5mA 概率为 99.5% 时, 成年男性:
22.5mA 成年女性:
15mA。
摆脱电流概电率力系曲统线及电气防护
③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 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室颤电 流的最小值称为室颤阈值。 室颤电流受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 人体生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 约为50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搏动周期时, 人的室颤电流约为数百毫安;当电流持续时间在 0.1s 以下时,在电击发生在心脏易损期时,500mA 以上 的电流可引起心室颤动。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 关系大致如图示。
电力系统及电气防护
交流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带域划分
电力系统及电气防护
(2)伤害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通过人体的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 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这主要因为:
①能量积聚。电流持续时间越长,能量积累愈多, 室颤电流减小,危险性增加。
当持续时间在0.01~ 5 s 范围内时,心室颤动电流 和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雷电的本质也是静电(前者是生产静电)。是自 然界中的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现象。是一种 自然现象,当放电在云层和地面之间进行并造成地面 设施损坏、人畜伤亡等事故时,称为雷击事故。电气 安全中所说的雷电事故主要是指雷击通过电力系统继 发出的各类事故。

电击及电器安全防范应急处置措施

电击及电器安全防范应急处置措施

电击及电器安全防范应急处置措施
电击是指人体接触带电导体或触电物体时,电流从身体部位进
入人体内部,引起机体生理反应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为了保障人身
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应确保电器设备安全可靠,如电线电缆是否老化破损、带电部位是否存在漏电现象,用电设备及配电装置是否符合要求等,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使用电器时,不得随意拆卸、改变、加装设备;禁止在潮湿
环境下使用电器;禁止用手触摸电器开关或插头等;禁止拔电器插
头时拉电线。

3. 在进行电器检修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穿绝缘鞋、手套,并
采取可靠的漏电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

4. 一旦发生电击事故,应立即采取处置措施。

如果被害人还意
识清醒,应迅速切断电源或利用绝缘物将被害人与电源隔离;如果
被害人意识不清或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通过上述几点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电击事故的发生,并
在发生电击事故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地
减少人身伤害。

因此,认真学习掌握电器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措施,对每个人都非常必要。

电击防护

电击防护

电击防护电击防护的设计,可以理解为一种安全设计。

所谓的安全,应该是指设备的安全和人身的安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身安全是首要的,这也就是有了内容完整的安全标准后,在设计时往往还要结合产品的情况,加以细致的讨论。

电击防护和外壳防护等级设计似乎有相似的地方,但却是不尽相同的。

针对设备使用环境时,外壳防护等级设计主要是防止物体(固体,或小到尘埃)和水的侵入,而电击防护设计应用防护等级的概念时,是为了防止人有可能触及带电部件引起的危险,也有技术资料称电击危险的防护。

设计按直接接触防护、间接接触的防护的顺序进行,也就是说,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采取直接接触防护。

电击防护的设计往往是多重的,至少在机械上和电气上都要考虑电击防护措施,在人易于触及到的带电部件的周围,如果允许采取一种以上的措施时,也应该采取不少与两种防护措施。

设计不考虑用安全超低压防护。

对于直接接触的防护:除非用户(工程)给出条件,或可不考虑的因素外,应按人(包括经批准的人)可能触及带电部件设计。

这些设计包括:1、用绝缘材料(应采用能够承受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机械、电和热应力的材料)将带电部件完全包住,并且绝缘材料只有在被破坏后才能去掉。

而一般的漆层、搪瓷或类似物品的绝缘强度不够,不能作为正常使用时的触电防护材料。

2、利用挡板或外壳进行防护,这是在设计中需要周密考虑的措施之一。

应遵守的要求有:(1)所有外壳的直接接触防护等级至少应为IP2X或IPXXB。

除非外壳是绝缘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与被保护的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所规定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2)为了保证规定的电气间隙,所有挡板和外壳均应安全地固定在其位置上。

在考虑它们的特性、尺寸和排列的同时,应使它们有足够的稳固性和耐久性,以承受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变形和应力。

(3)在有必要移动挡板、打开外壳或拆卸外壳的部件(门、护套、覆板和同类物)时,应满足下述条件之一:a)移动、打开或折卸必需使用钥匙或工具,即不能用手就可以直接打开。

2018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

2018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

2018 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二节触电防备技术第二节触电防备技术1、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2、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3、其余电击预防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关闭起来。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切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余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印迹,表面光彩,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损坏,弹性不得消逝 ;运转时不得有异味。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假如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用兆欧表丈量。

任何状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应切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屏护屏护是采纳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

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该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 设备不宜小于0.35m。

屏护装置应安装坚固。

金属资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靠谱接地 (或接零 )。

遮栏、栅栏应依据需要挂标示牌。

遮栏进出口的门上应依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

3.间距间距是将可能涉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涉及的范围以外。

其安全作用与屏护的安全作用基真同样。

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间、带电体与其余设备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应保持必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种类、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要素。

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该小于 0.1m。

在高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应满足表 2--3 所列各项最小距离的要求。

表 2— 3 高压作业的最小距离类型电压等级10 kV35 kV无遮栏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①无遮栏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用绝缘杆操作线路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②带电水冲刷,小型喷嘴与带电体之间喷灯或气焊火焰与带电体之间③0.70.41.00.41.51.00.62.50.63.0注:①距离不足时,应装设暂时遮栏。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与电击防护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与电击防护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与电击防护引言低压配电线路是指电压在低于1000V的配电线路,它们广泛应用于民用、商业和工业领域。

然而,低压配电线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电压过负荷、短路故障以及电击等。

本文将介绍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措施和电击防护措施,以帮助确保低压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保护低压配电线路的目的是确保电路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低压配电线路保护措施:过负荷保护过负荷是指电流超过了线路或设备的额定负荷能力。

过负荷可能导致线路发热、电气设备损坏甚至火灾。

因此,过负荷保护是保护低压配电线路的关键。

常见的过负荷保护方法包括:•热过载保护器:热过载保护器是一种根据电流大小和时间特性来实现过负荷保护的装置。

当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设定值时,热过载保护器会自动切断电路,从而保护线路和设备。

•电子保护装置:电子保护装置通常由微处理器控制,能够监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并根据设定的保护参数进行过负荷保护。

短路保护短路是指两个或多个电路相间发生直接连接,形成低电阻路径,导致电流急剧增加。

短路可能导致线路损坏、设备故障甚至火灾。

短路保护的目标是迅速切断电路,以减少损坏和危险。

常见的短路保护措施包括:•熔断器:熔断器是一种通过熔化导电材料来切断电路的保护装置。

当短路发生时,熔断器会迅速熔化,中断电流,从而保护线路和设备。

•断路器:断路器是一种通过空气开关或真空开关来切断电路的保护装置。

断路器通常具有快速断开和重合功能,它可以迅速切断电路,并在故障解除后重新接通。

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指在系统中建立可靠的接地连接,以确保人员在电气故障时可以安全地放电。

接地保护的目标是减少电压危险,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接地保护措施包括:•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将设备或电路的接地连接到地下的可靠的接地系统,以降低接触电压。

保护接地通常与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结合使用。

•人身接地保护:人身接地保护是通过将人体接地来降低电流的流经人体的可能性。

电气安全教材-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教材-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底子防护原那么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局部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本章所介绍的是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办法,即绝缘、屏护和间距。

这些办法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需考虑的通用安然办法,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变乱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变乱。

第一节绝缘绝缘是指操纵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电变乱的重要办法,良好的绝缘也是包管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底子条件。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 Ω·m 。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成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成品,绝缘云母成品,电工用薄膜、复合成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成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暗示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

它们别离以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及击穿强度E B四个参数来暗示。

本节暂先介绍前三个参数。

1.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任何电介质都不成能是绝对的绝缘体,总存在一些带电质点,主要为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可作有标的目的的运动,形成漏导电流,通常又称为泄漏电流。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材料的等效电路如图 2-1a 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流如图2-1b 所示。

图中,电阻支路的电流 Ii 即为漏导电流;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Ia 称为吸收电流,是由迟缓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 I C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构成的电流。

预防电击和电气安全教育

预防电击和电气安全教育

预防电击和电气安全教育为了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安全,预防电击和电气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电气设备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然而,电气设备的不当使用或存在的安全隐患会导致电击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提高人们对电击事故的认识,学习正确的电气安全知识,掌握预防电击的方法,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首先,了解电击危险,知晓电气覆盖区域。

电气设备的危险性是大家普遍认识的,但是很多人对电气覆盖区域的概念并不清晰。

电气覆盖区域包括低压、高压和超高压区域。

低压区域是指电压在1000伏以下的区域,包括家庭用电、工商业用电等;高压区域是指电压在1000~10000伏之间的区域,如变电站、电力线路等;超高压区域是指电压在10000伏以上的区域,如高压变电站、电力输电线路等。

在这些区域内,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更大,所以我们在这些区域的时候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其次,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做到电气设备的正确接地和漏电保护。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各类电气设备,如电灯、电热水壶、电风扇等。

虽然这些设备看似普通,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要将电气设备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要用湿手触摸电气设备。

同时,要确保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可靠的,接地线不得断裂,以免在电击事故发生时无法发挥保护作用。

此外,漏电保护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安全设备,在电气设备漏电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预防电击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要确保漏电保护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再次,了解电击事故的预防方法。

电击事故往往是由于不正确的操作或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只要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就可以避免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首先,要尽量避免在电气设备故障时自行修理,应该请专业人士进行修理。

其次,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电气设备,以免由于潮湿导致电流泄漏,发生漏电事故。

此外,还要注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开关等电气设备,不盲目购买便宜、质量低劣、未经认证的电气设备,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电击基本与防护措施概述

电击基本与防护措施概述

注册电气工程师技术资质测验辅导教材(二)14.2 电击底子常识和防护办法.电击的机理如上节所述,电击所发生的电击电畅通过人体或动物躯体将发生病理性生理效应,轻者受到伤害,重者将会死亡,所以必需采纳防护办法。

触电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所造成的电击别离称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

为了防止电击,必需先了解电击机理,然后对直接电击、间接电击以及兼有该两者的电击采纳适当的防护办法,以包管人、畜及设备的安然。

14.2.1.1 人体阻抗的组成电击电流大小由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所决定。

人体阻抗主要与电流路径、皮肤潮湿程度、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以及频率等有关。

人体阻抗的组成如下列图。

如将两个电极接触人体的两个局部,并将电极下的皮肤去掉,那么该两电极问的阻抗为人体内阻抗Zi。

皮肤上电极与皮肤下导电组织之间的阻抗即为皮肤阻抗ZPl和ZP2 。

Zi、ZP1、Z P2的矢量和为人体总阻抗ZT。

现将这些阻抗的特征说明如下:①人体内阻抗Zi按照IEC测定的成果,Zi主要是电阻,只有少量电容,如图中虚线所示,其数值主要决定于电流路径,一般与接触面积关系不大,但当接触面积小到几平方毫米数量级时,内阻抗才增大。

②皮肤阻抗ZP1、ZP2ZP1、ZP2是由半绝缘层和小的导电元件〔如毛孔构成的电阻电容网络〕组成,见图。

接触电压在50V 及以下时,皮肤阻抗值随外表接触面积、温度、呼吸等显著变化;50~100V 时,皮肤阻抗降低很多;频率增高时,皮肤阻抗也随之降低;皮肤破损时,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

③人体总阻抗ZT ZT由电阻分量及电容分量组成。

当接触电压在500V 及以下时,ZT 值主要决定于皮肤阻抗值;接触电压越高,ZT与皮肤阻抗关系越少;当皮肤破损后,ZT值接近于人体内阻抗。

④人体初始电阻Ri在接触电压呈现的瞬间,人体的电容还未充电,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这时的电阻值称为人体初始电阻。

该值限制短时脉冲电流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壳上提供的保护可能。指金属外壳上是否 预置电气连接环节,以使外壳可以与地、固定布 线系统或别的设备、设备外可导电部分等进行电 气连接,作为电击防护用。 预置的电气连接环节一般是一个PE接线端子, 或引出的一根一端已与外壳相连的PE线。该PE线 通常与电源线(相线、中性线)一同引出。 3)设备额定电压。可以使用低的额定电压来换 取电击防护安全性,前提是固定布线系统(即工 作场所的电网)能够提供这种低电压。
3、中性点对地电压偏移问题
L1 N
d
L2 L3 N U V W N
RN UN U RE RN
UN
=
d
~
T
FU N
t d N E N
L
外壳
FU
E t
E b)
E a)
UN即系统中性点对地电位电压。三个后果:(1) N线带较高电压;(2)系统接地点处跨步电压。 (3)各相对地电压变化,有的高于相电压。
N
~
Id ZT ZL
FU a
RN
E
RN上无电流、无压降!
接地故障电流为:
1、降低接触电压分析
PE线阻抗不可能小于相线阻抗(why?),故 Ut不会小于相电压的一半,因此: TN系统有降低碰壳故障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 但通常不可能将预期接触电压降低到安全电压以 内。
2、自动切断电源分析 (1)接地故障电流大小分析。TN系统相端子 碰壳接地故障电流即相保单相短路电流,按系统 过电流保护设计要求,过流保护电器(QF、FU) 应能灵敏地感知故障并可靠切断。 (2)切断时间分析。电击防护有确定的切断时 间要求,如TN系统典型值为0.4s。但过电流保护 切断时间是按热稳定要求制定的,不一定满足电 击防护要求。按热稳定要求的切断时间为:
3)电流-时间分区图/表(IEC及GB)。
ms
10000 5000
a
b
L c1
c2 c3 AC-4-1 AC-4-2 AC-4-3
2000 1000
电流持续的时间 t
500
AC-1
200 100 50
AC-2
AC-3
AC-4
20 10 0.1 0.2 0.5 1 2 5 10 20 50 100 200 500 1000 2000 5000 10000
2)外壳防护的表征方式 用IPXX来表示. IP——表征字母; XX——表征数字,第一位表示第一种防护方式 等级,第二位表示第二种防护方式等级。 3)外壳防护等级 将第一种防护方式分为0~6级,数字越大,能 防止进入的固体异物尺寸越小,防护越严密。 将第二种防护方式分为0~8级。数字越大,对 水的防护越严密,最高可防潜水影响。 例:IP20防护的外壳,可防止大于12mm的固 体异物进入,但不防水。
第3节 各类低压接地系统自身的间接电 击防护原理与性能分析
• 低压接地系统系指低压TT、TN和IT系统。接地系 统本身的电击防护途径主要有两个: (1)降低接触电压; (2)切断电源。 接地系统自身只对I类设备因碰壳故障产生的 间接电击有防护作用。
• 2.3.1 TT系统的电击防护分析
L1 N
d
2、按电击防护方式划分的四类设备 0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的设备。 外壳上无保护连接环节。 I类设备:具有基本绝缘、且金属外壳上提供 保护连接环节的设备。 II类设备: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设备。 外壳上无保护连接环节。 III类设备: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设备。
3、设备分类与电击防护的关系 (1)0类设备现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 (2)I类设备用于正常电压供电的TT、TN、IT 系统,不仅靠设备本身提供电击防护,一旦发生 碰壳漏电故障,还可通过系统进行间接电击防护。 (3)II类设备用于正常电压供电的系统,完全 靠设备自身进行电击防护。从工程角度看,不考 虑该类设备发生绝缘损坏的可能。 (4)III类设备用于特低电压(ELV)系统,若 满足一系列的相关条件,即可不考虑电击发生的 可能。
2)障碍。只能防止无意识接近带电导体的行为, 一般只用于专业场所。 常见如栅栏等。 从法律角度看,阻隔和障碍有明显的差异。在 非专业场所,仅靠障碍(包括警示标志)防护, 不能规避事故责任。尤其是对行为能力受限的人, 如幼儿、残障人等,可能出现有意识地越过障碍 物接触到带电导体的行为。
• 2.2.4 间距 通过保持带不同电位导体间足够的空间距离, 使人不能同时触碰带不同电位的导体,从而避免 电击。 足够的空间距离一般情况下为2.5m,系指人 的伸臂长度加上一定的安全裕量。但对于站立面 以下的空间,伸臂距离有所变化。
高灵敏度型
50
100
200
500 1000 2000
5000 10000 mA
通过人体的电流
柯宾和达尔基尔界限(交流50或60HZ)
• 1.2.3 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
6000 5500

人体总阻抗
Z P1
5000
4500
Zi
ZT
Z P2
人 体 阻 抗 为 阻 、 容 性
人体电阻为电压的函数 还与接触面积、压力等有关
2、自动切断电源分析 TT系统为保证系统本身安全,必须设置过电 流保护(如熔断器、低压断路器等)。碰壳(也 即接地)故障电流Id能否驱动过电流保护电器按 时动作,通过切断电源来保证安全呢?假设RN、 RE均为4Ω,则
如此小的电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使过电 流保护电器动作。因此: TT系统基本不能靠切断电源保证安全。
通过人体的电流 I B 15~100HZ正弦交流电的时间-电流效应区域的划分
mA
区域代号
区域界限
生理效应
AC-1
AC-2 AC-3
一直到线a0.5mA
自线a0.5mA至线b1) 自线b至曲线c1
通常无反应
通常无有害的生理效应 通常不会发生器质性损伤。可能发生肌肉痉 挛似的收缩,当通电超过2s时呼吸困难。随着 电流量和通电时间增加,使心脏内心电冲动 的形成和传导有可以恢复的紊乱,包括心房 纤维性颤动和心脏短暂停搏。但不发生心室 纤维性颤动。 电流量和通电时间再增加,除出现区域3效应 外,还可出现如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停止、 呼吸停止、严重烧伤等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 心室纤维性颤动概率可增加到5% 心室纤维性颤动概率可增加到约5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95% 1500 50% 1000 5%
人体阻抗的等效电路
Zi --体内阻抗;Z P1,Z P2 --皮肤阻抗 Z T --人体总阻抗
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V
接触电压
由以上曲线换算出接 触电压与允许接触时间 的关系。 结论:正常环境条件 下,人体阻抗取1000Ω (近似纯阻性);工频 安全电压取50V。 一般潮湿环境下工频 安全电压取25V。 其他特殊环境条件下 安全电压取值应非常谨 慎。
AC-4
在曲线c1以右
AC-4-1 AC-4-2
c1至c2 c2至c3
AC-4-3
超过曲线c3
心室纤维性颤动概率超过50%
10000 5000 乘以安全系数后的柯宾界限 柯宾界限 达尔基尔界限
2000 1000
电流持续的时间
500
200 100 50
20 10 0.1 0.2 0.5 1 2 5 10 20
4、TT、TN系统混用的危险
L1 N L2 L3 PEN
1FU U V W N 2FU PE U V W N 3FU PE U N
RN
RE
E
设备外壳全部带电
• 2.3.2 TN系统的电击防护分析
L1 N L2 L3 N PE FU U a V W N
RN Z PE UUN = U
故障模型与等效电路
L2 L3 N U V W
故障模型与等效电路
UN
=
d
N
~
T
FU N
t d N E N
L
外壳
FU
E t
E b)
E a)
设备外壳上预期接触电压: 系统接地电阻与设备接地电阻对相电 压分压,设备接地电阻所分得的部分
1、降低接触电压分析 对220/380V系统接地电阻RN按4Ω计算,当设 备接地电阻RE也低达4Ω(这很难)时,设备外壳 上的预期接触电压Ut为110V。 要使设备外壳上的预期接触电压Ut降低到安全 电压50V以下,计算得设备接地电阻RE不能超过 1.18Ω。 工程上,要将RE做到4Ω以下是非常困难的,做 到1.18Ω基本上不可能。 因此,TT系统有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但 通常不能将其降低到安全电压以下。
第2章 供配电系统电击防护
• 本章重点讨论以下问题。 1、人体对低压工频交流电的承受能力。 2、电击产生的途径与强度计算。 3、工程上常用的电击防护措施。 4、工程设计中电击防护措施的综合应用。
第1节 电流的人体效应
• 2.1.1 电击形式 1、直接电击 人或动物触及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导体所产生 的电击。 特点:电击强度为线电压或相电压。 2、间接电击 人或动物触及到正常工作时本不带电、但却因 故异常带电的导体所产生的电击。 特点:点击强度差异很大。
• 2.2.1 用电设备按电击防护方式的分类 1、分类所考虑的因素 绝缘、外壳上提供的保护可能、电压值。 1)绝缘的作用 (1)工作绝缘:防止不同电位导体间发生电气 接触,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又称功能性绝缘。如 三相设备的相间绝缘。 (2)保护绝缘:防止发生电击。 保护绝缘失效是发生间接电击的主要原因。保 护绝缘失效的直接结果是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 电,因此常将其称为“碰壳”故障。
1、外壳防护的形式、代号与等级 1)外壳防护形式 (1)第一种防护形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 内带电部分及触及运动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 外壳内部。 (2)第二种防护形式: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 对其他一些有害因素的防范,外壳可能作为 措施之一考虑进去,但不是唯一措施,这些情况 不属于此处外壳防护讨论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