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审批稿

合集下载

人教选修 中外传记选读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绩的“诗圣”课件(43张)

人教选修 中外传记选读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绩的“诗圣”课件(43张)

① ③ ⑤ ⑦ ⑨
豁免(ℎ������ò) 豁口(ℎ������ō) 慰藉(������������è) 狼藉(������í) 隐埋(������á������) 埋怨(������á������) 泥泞(������í) 拘泥(������ì) 裨将(������í) 裨益(������ì)
② ④ ⑥ ⑧ ⑩
������ī������������(泾)渭难分 (2) 不������ì������������(胫)而走 曲������ì������������(径)通幽 斑������á������(斓) (4) ������á������(谰)言 波������á������(澜) ������í������(嫔)妃 (6) ������ì������(摈)弃 ������ī������������(槟)榔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钗钏 (chuà n) . 氤氲 ( yīn yūn) .. 伶俜 (lí ng pīng) ..
香醪 (lá o) . 医筮 (shì ) . 园畦 (qí ) .
禁掖 ( yè ) . 支绌 (chù ) .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2)多音字
精 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境,以及传记中人、诗、史三者 有机结合的特点。 2.领会传记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够从时代背景 入手,分析杜甫生活时代的特点;能够从杜甫的诗歌入手,分析诗人、 情感、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能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被称为“诗 圣”的原因。 3.学习杜甫关注国计民生的精神,感悟杜甫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 生价值的抱负和承受苦难的人格。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三《杜甫诗选》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三《杜甫诗选》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三《杜甫诗选》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三《杜甫诗选》课件杜甫,唐代文学巨匠,被誉为"诗史之王",他的诗作以雄奇壮丽、豪情激昂、风格多变而闻名于世。

本课件将为大家介绍杜甫的部分代表作,并解读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时代意义。

1. 介绍杜甫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出生在盛唐时期,这段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然而,受到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影响,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流亡。

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中反映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批判。

2. 选读杜甫的代表作品2.1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登高时的豪情壮志,以及他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摆脱困境、修复社会的期盼。

2.2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天阁星河转,画楼金井冷。

渠门封狼籍,草色入渔舟。

正是河豚欲上时,遥望家乡思欲狂。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远在外地的弟弟的回忆之作。

他抒发了思乡之情,同时表达了对战乱和困苦生活的批判。

2.3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岳阳楼时的壮美景色,展现了杜甫眼中的世界变迁和个人的彷徨与忧伤。

3. 解读杜甫诗作的人生哲理和时代意义杜甫的诗作充满倾诉和批判,他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揭示社会弊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倡导为民请命、呼吁社会改革,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忧虑。

杜甫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4. 杜甫诗作的艺术特点4.1 真实与写实杜甫的诗作注重真实性和写实性,他通过对景物的准确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使作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 2.5《杜甫诗三首》史传论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2.5《杜甫诗三首》史传论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史传论述《新唐书·杜甫传》作者:欧阳修宋祁摘自《新唐书·艺文传》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三第1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三第1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 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 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 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 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 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 诗人的岗位上。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整体预知
长安十年:仕途坎坷,生活窘迫 杜甫
→执着生活,关注现实 ↓
诗圣

流亡:经历险恶,命运多舛 →关心国事,感时忧国 侍奉皇帝:生活平定,视野狭窄
杜诗 →思想庸俗,认识浅陋 ↓
走向人民:思想矛盾,内心痛苦
诗史 →同情人民,痛心国事
课堂互动探究
1.在节选的这几段文章中,杜甫的思想发生了 怎样的重大转折? 【点拨】“长安十年”,杜甫开始想在政府里谋 个一官半职,但因政治腐化,皇帝昏庸,奸臣当 道,他的仕途经历坎坷,生活因此困顿不堪,由 此使他认识到了现实黑暗,写了一些反映人民生 活困苦,表达自己同情百姓的诗篇。“流亡”, 使杜甫更进一步接近了人民,他既“慨世”又 “慨身”,大部分诗篇充溢着感时伤国的情感。
(2)多音字 坊牌坊.fānɡ
磨坊.fánɡ
塞边塞.sài 阻塞.sè
涨暴涨.zhǎnɡ 头昏脑涨.zhànɡ
●字形 饬整饬

伤伤脑筋
谒参谒

渴渴求
缀点缀

掇拾掇 祟作祟

崇崇山峻岭
仔细比较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 《北征》。如同冯至的评价:前者论述了大乱 前人民的痛苦,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后者表现 了他对于当前局势的意见。杜甫对战乱给百姓 带来的苦难有着切身的体验,杜甫本人又深受 济世救民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杜甫战乱 中的诗歌往往把自己的苦难与国家的命运连在 一起,真诚地表达了对君主和国家的忧虑与期 望,故后人说“每饭未尝忘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1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系列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1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系列一)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杜甫(712—770),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杜少陵、杜草堂,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与晚唐时的“小杜”杜牧区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其生平经历主要有:(一)读书游历阶段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12-745年①自幼好学,7岁能作诗。

②19岁起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③736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又开始齐赵之游。

其间与李白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二)困居长安十年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46-755年①赴长安应试,因权相李林甫弄权而不第。

为实现政治理想,转走于权贵之门却依然不得志,过着“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的贫困生活。

②天宝十四年,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十一月,省家奉先,刚进家门便遭小儿饿死之痛《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三)战乱流离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6-757年①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潼关失守,杜甫率家人逃离。

②闻肃宗即位,即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③757年,冒死逃脱,被肃宗授为左拾遗。

后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春望》《月夜》《瘦马行》华州司功参军,宣告其政治理想的破灭《悲陈陶》等(四)漂泊西南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8-770年①随着九节度使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②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二〉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1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共5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1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共51张PPT)

加点字
氤.氲. 采撷. 禁掖. 谄.媚 胼.胝. 咫.尺 霪.雨 阆.苑 支绌. 贬谪.
读音 yīn yūn xié yè chǎn pián zhī zhǐ yín lànɡ chù zhé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加点字

监.视 国子监.

钥.匙 锁钥.

开辟. 复辟.
2.写汉字
词语
间 dié 光 dié 通 dié lì精图治 磨 lì 再接再 lì è制 拜 yè jì子 疏 jùn
易错字
谍 碟 牒 励 砺 厉 遏 谒 偈 浚
词语
穷兵 dú武 shú罪 亵 dú 案 dú fù辙 lǚ 历 木 jī 杀 lù chuō 穿 lù力同心
易错字
黩 赎 渎 牍 覆 履 屐 戮 戳 勠
读音 chì bō wéi zhuàn táo xū xī yán jīng qí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加点字
绯.红 伶俜. 回纥. 钗钏. 府邸. 不啻. 帝胄. 澧.水 云鬟. 庸懦.
读音 fēi pīnɡ hé chuàn dǐ chì zhòu lǐ huán nuò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时 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诗歌内容
751 年
玄宗过分推崇道 教,举行了三个 盛典
写成三篇③《大礼赋》 进献,一时声名大 噪。李林甫从中作 祟仕途仍无望
吸取④ 方言口语
751 年
穷,身体也渐渐衰弱 向朋友诉说他的病和


饥寒,诗更为新鲜有

乱世征象出现, 751 边将挑动战争。 年 残酷剥削人民,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4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4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在“万方多难”中经受了哪些磨难,这些磨难对杜甫一步步走向诗圣起到了哪些作用。

(解读成“圣“外因)2深入探究杜甫成为诗圣的思想成因。

(解读成“圣“内因)3通过解读冯至写作《杜甫传》的原因,上升思想高度,懂得诗人们传播思想精神的自觉性与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传记虽未在教材中直接出现,但《史记》亦颇具传记特点,并且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也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书桌上,如李开复、马云、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等。

因此,传记写作的基本规律学生基本了解。

学生在学习这篇传记前已接触过不少杜甫的诗歌,基本了解了杜甫的人生经历,掌握了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初步感知了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但是并不能主动探究他思想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杜甫身上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才被称作诗圣。

因此将这一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重点难点1深入探究杜甫成为诗圣的思想原因。

2解读冯至写作《杜甫传》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配乐诵读冯至的十四行诗《杜甫》。

(在此完成作者及背景的简介)冯至(1905—1993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

从青年时代,冯至就极为热爱杜甫,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杜甫传》的写作始于1946年,历时三年完成。

设置问题“为什么冯至对杜甫倾注了如此大的热情?”进行导入2复习回顾,再现传主杜甫生平简单回顾。

3预习导学,初步感知完成预习题一:请同学们概括出本课三个章节中“个人、朝廷、人民”分别遭受了哪些苦难?并找出杜甫在这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题意在梳理和把握文本。

顺势提出下一个问题,杜甫在“万方多难”中经受了哪些磨难?这些磨难对杜甫一步步走向诗圣起到了哪些作用。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杜甫 万方多难 中成就的 诗圣 》ppt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杜甫  万方多难 中成就的 诗圣 》ppt

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 目

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 接 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 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角度点击:国昌必反腐;对国家忠诚就要敢于和丑恶现象作斗争; 浩气必然长存)
_的__使__用__范__围__有__所__不__同__,__“__爆__发__”__的__使__用__范__围__比__“__暴__发__”__宽__。__
_暴__发__:__①__指__突__然__发__财__或__得__势__,__多__含__有__贬__义__。__例__如__,__前__几__年__,__
(5)泾渭分明: _____泾__河__水__清__,__渭__河__水__浑__,__泾__河__的__水__流__入__渭__河__时__,__清__浊_____ __不__混__。__比__喻__界__限__清__楚__或__是__非__分__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他__靠__投__机__倒__把__成__了__暴__发__户__,__没__想__到__这__几__年__摇__身__一__变__,__成__了__农__
_民__企__业__家__。__他__很__善__于_走__上__层__路__线__,__果__然__没__几__年__就__暴__发__起__来__。___

史,忧国忧民,开拓了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完成了人民诗人的 接
使命。“杜甫在社会实际生活的体验中,逐步地从个人的小天地里解
放出来,走向人民,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刘大杰《杜甫的道路》)
栏 目 链 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含答案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64年9月调任现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工作。

1982年辞去所长职务,改任名誉所长。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诗风格“沉郁顿挫”,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了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串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公元712-745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捉弄,没能考中。

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望岳》《房兵曹胡马》《赠李白》等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公元746-755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公元756-757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

2023年《读杜甫诗歌、品杜甫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3年《读杜甫诗歌、品杜甫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3年《读杜甫诗歌、品杜甫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收拾教学要求:1、养育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背景,使之更爱慕古诗,养育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具决定: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堆积杜甫诗歌制作杜甫诗歌小报活动决定:1、课前开展“走进杜甫”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杜甫诗意图、杜甫头像、杜甫诗歌名句集锦等)及古典音乐。

3、学生自制有关“杜甫诗歌小报”。

活动过程: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教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在刚刚结束的“杜甫诗歌阅读”活动中,学生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闻名诗人杜甫。

(课件出示杜甫头像特写]一个学期,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

今天,在此时、此地,教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杜甫诗歌、品杜甫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杜甫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互相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可附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胜利的愉悦。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既让全体学生采纳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胜利的乐趣,提高其综合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赞赏古诗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演唱《江南逢李龟年》、《绝句1》、《绝句2》、《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让学生欢笑、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这对陶冶性情、养育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益处,同时养育学生的创作能力。

接着学生利用《外婆的彭勃湾》乐曲编《江畔独步寻花》来表演唱,让学生再次感触诗文的美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发明能力。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看出学生对诗意及意境有了深刻的领略,才干如此入情入境地诵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 第一课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 第一课 杜甫_“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三、近义辨析 (1)遏制 扼制 抑制 答案:“遏”是“阻止”的意思,“扼”是“用力掐住” 的意思。所以,“遏制”重在阻止,“扼制”重在把守、控 制。例如,“遏制这种势头”是说阻止某种势头,“扼制这种 势头”是说控制住某种势头。“抑制”表控制、约束。“抑 制”虽然有时也用于事物,例如“抑制通货膨胀”等,但跟 “遏制”“扼制”比较起来,更常用于思想感情方面。例如: 我再也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
(4)偶然 偶尔 答案:偶然:①副词。表示某种动作不是必然地发生。例 如:偶然犯了个错误,改正就好。②有时候。例如:在这林海 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偶尔:①间或,有时候。例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 写诗。②偶然发生的。例如:偶尔的事。
(5)揭示 揭露 答案:揭示: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例如:国 家统计局三大数据揭示出我国面临着住房过剩的风险。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例如:台湾媒体揭露陈水扁家 庭特权。
互动 ·探究室
一、整体悟读 1.说说本传记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传记讲求忠于真实,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 据,但又不作烦琐的考据。作品所展现的杜甫形象生动,性格 心理发掘深入。作品达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的结合,是 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
评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 价 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传主名片
简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左拾 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其杜工部。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 篇,比如“三吏”和“三别”(“三吏”为《石壕吏》、

《杜甫传》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杜甫传》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归纳小结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总结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强调杜甫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杜甫的精神传承下去
07
作业布置
必做题
背诵《杜甫传》中的重要篇章
完成《杜甫传》中的相关练习题
撰写一篇关于杜甫的读后感
收集并整理杜甫的诗作及其创作背景
选做题
杜甫诗歌朗诵
杜甫诗歌艺术 特色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 杜甫的人格魅 力,培养爱国
情怀
培养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关注 社会现实,增 强社会责任感
和使命感
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03
教学内容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杜甫的生平和 诗歌创作
杜甫的诗歌主 题和思想内涵
杜甫的诗歌风 格和特点
杜甫的诗歌艺 术成就和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 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指导学生掌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表演,培养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杜甫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杜甫的生平和诗 歌创作历程
杜甫的诗歌风格 和特点
杜甫的成就和影 响
杜甫的诗歌主题 和思想内涵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杜甫诗歌的艺术 风格
杜甫诗歌的思想 内涵
杜甫诗歌与其他 文学作品的比较
杜甫诗歌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意义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这篇冯至所写的传记,展现了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杜甫传》原有13节,大约3万字,限于篇幅,本文只选了其中的"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三节,局部段落有删节。

传记文体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长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根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写作背景。

2021杜甫诗三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教案

2021杜甫诗三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教案

2021杜甫诗三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教案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古诗五步教学法。

3.诗歌境界教学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三、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dài ) (2)决眦入归鸟眦(zì )(3)白头搔更短搔( sāo ) (4)浑欲不胜簪簪(zān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这篇冯至所写的传记,展现了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杜甫传》原有13节,大约3万字,限于篇幅,本文只选了其中的"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三节,部分段落有删节。

传记文体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6年,历时三年。

冯至从青年时代就非常热爱杜甫。

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1945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

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

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

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学习指导这篇传记文学性较强,牵涉到的历史事件较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本文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能够做一些笔记和摘录。

内容分析1、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提示:杜甫的诗之所主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2、冯至在写《杜甫传》的时候,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具体描写,看看作者是如何实现自己这一要求的。

提示: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冯至在他的作品中写道:"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

""从这里我们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贫困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40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这样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很多。

冯至在他的作品中,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杜甫。

在长安的十年中,他努力想博得权贵的青睐,谋求仕进的途径,因此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很多歌功颂德、酬酢唱和的诗篇,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更多的关注个人的荣辱,他的目光还没有投向广大的人民。

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

冯至在阐述这一点时,又真实地刻画了杜甫内心的矛盾,同时从个人的不幸中,杜甫也开始看出时代的危机,这一切都预示着他创作方向或者人生道路的转变即将到来。

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封建统治者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作者如实地写出了杜甫的局限性,并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3、作者在文章中选取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长安十年""流亡生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在每一个时期,都有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等方面的表述,请同学们自己作一些总结。

示例:长安十年时间:746社会状况: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

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杜甫经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

流亡生活时间:755社会状况: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

杜甫经历: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

诗歌: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使脱去了浪漫主义斑谰的衣裳,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时间:757社会状况: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

杜甫经历: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

诗歌: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兴奋的心情。

问题思考1、从杜诗入手,分析一下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一下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3、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一下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课外拓展一、了解杜甫的生平。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

六月,又自白水往州。

闻肃宗即位,自羸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

疏救房,上怒,诏三司推问。

宰相张镐救之,获免。

八月,墨制放还州省家。

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

六月,出为华州司功。

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

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

十月,往同谷。

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

七月,送严武还朝。

未几,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

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

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公在梓州。

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

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

四月,严武卒。

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

六月至忠州。

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767)公在夔州。

春,迁居赤甲。

三月,迁西。

秋,迁东屯。

未几,复自东屯归西。

大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峡。

三月,至江陵。

秋,移居公安。

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大历四年(769)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未几,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

夏,畏热,复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

春,在潭州。

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

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

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能力训练一、阅读宋祁的《新唐书•杜甫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载,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为布衣交,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书,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推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

时论许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

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nǜ),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jié)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

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下列加红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邕奇其材奇:对……感到惊奇B、若令执先臣故事故事:曾经发生的事情C、数上赋颂数:屡次D、会禄山乱会:正赶上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杜甫曾经考过进士,只是没有考上,他因此贫困。

B、杜甫给皇帝写过多篇赋,目的是希望能够引起皇帝的关注,得到一些照顾。

C、因为上书皇帝,给房馆说情,杜甫触怒皇帝。

D、杜甫一生虽多次做官,但都是一些小官,在仕途上是极不得意的。

3、翻译下列语句。

(1)然帝自是不甚省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A3、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