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影响度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 党协商 与 国家治 理具有 多重 关联性
注 重发挥政党 协商 的作 用。1 9 4 8 年 4月 3 0日, 中共 中央提 出 “ 五一” 口号 ,得到各民主党派 、
无 党派人 士 的热烈 响应 , 拉开 了协 商建 国 的序幕 。
国家治理是现代社会 的特有概念 ,其主体是
国家 政权 的所 有 者 、管 理 者 和利 益 相 关者 , 目的
会主义协商 民主建设 的意见 》,强调社会 主义协
商 民主是 中 国社会 主 义 民主政 治 的特有 形 式 和独
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造 ,以多方参与、 平等协商为主要特征 ,以化解矛盾 、达成共识为
主 要 目的 。无论 是 透视 概念 的 内涵 ,还 是纵 观 实
特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决定性 阶段 ,加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7 — 0 7 作者 简介 :方 敏 ,女 ,中共 中央统 战部 研究 室三 处副处 长 ;王宇 辰 ,男 ,中共 中央 统战部 研究 室三 处干 部 ;谭 小 龙 ,男 ,中共
中央统 战部 四局 四处 干部 。
l O
1 9 4 9 年 9月 2 1日, 中 国共 产党 与包 括各 民主党派 、 无 党 派人 士 在 内 的各界 人 士 , 共 同 召开 中 国人 民
种 制 度 实 践 ,为 提 高 国家 治 理 成效 提 供 了广泛
的共识 基础 和 强大 的智 力支持 。
量办事的 , 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 。”[ 2 ] 可以说 ,
政 党 协 商作 为协 商 民主 的 重要 形 式 ,既开 启 了 中 国共 产 党 国 家治 理 的崭 新 时代 ,更 开创 了 中 国共 产 党 国家 治 理 的道 路 ,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民主 政 治 发 展 奠定 了重 要 基 础 ,也 为世 界政 治 文 明 贡 献 了富有创 造性 的 民主模 式 。

关于政协在新形势下发挥主体作用的思考

关于政协在新形势下发挥主体作用的思考

2023-11-08•引言•政协在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政协在新形势下的能力建设目录•政协在新形势下的工作创新•政协在新形势下的未来展望•结语01引言政协的定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历史背景自1949年成立以来,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政协的定义和历史背景03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协需要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形势对政协提出的新要求01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协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发挥更大的作用。

02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政协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02政协在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作为社会协商的主渠道建立多层次协商机制01政协应通过定期会议、专题论坛、座谈交流等形式,建立多层次协商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推动协商民主02政协应积极推动协商民主,通过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促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增进社会共识。

发挥政协委员作用03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意,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

政协应通过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促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推动民主监督的重要力量参与民主监督政协可以组织专项监督活动,针对某一领域的突出问题或重大事项进行监督,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专项监督政协应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和评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民主评议政协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和协调。

发挥协调作用加强思想引领推动文化发展政协应通过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引导各界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政协应积极推动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提升参政党有效协商为例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提升参政党有效协商为例

»政治法律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提升参政党有效协商为例蒙㊀慧㊀卫小妮摘㊀要㊀协商能力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关键内容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ꎬ有效协商是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ꎮ目前我国参政党有效协商能力依然薄弱ꎮ探究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现状和存在困境ꎬ提出加强参政党有效协商的路径ꎬ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入新境界ꎬ对进一步发挥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ꎮ关键词㊀国家治理现代化㊀执政党㊀参政党㊀协商能力㊀有效协商中国图书分类号㊀D665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671-4741(2018)03-0036-07㊀㊀协商能力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关键内容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ꎬ有效协商是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ꎮ目前我国参政党有效协商能力依然薄弱ꎮ探究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现状和存在困境ꎬ提出加强参政党有效协商的路径ꎬ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入新境界ꎬ对进一步发挥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ꎮ一㊁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承担重要角色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概念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ꎬ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重要补充ꎬ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探索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ꎬ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建设既关系到参政党政治合法性ꎬ也必将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产生影响ꎮ参政党立足于我国中国共产党执政㊁八个民主党派参政的政党政治格局ꎬ通过政治协商参与国家事务ꎮ(一)参政议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ꎬ 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㊁多层㊁制度化发展ꎬ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力 ꎬ这表明党中央对参政党的政治协商的高度重视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参政党在参政议政中的社会性质㊁工作范围㊁基本职能等内容进行了全面㊁明确的划分ꎮ提出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的参政党ꎬ与中国共产党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ꎬ也就是日常所说的长期共存㊁互相监督㊁肝胆相照㊁荣辱与共 的通力合作的友好关系ꎮ政治协商㊁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就是参政党实现政治功能和政治诉求的具体路径ꎮ因而ꎬ基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㊁作用和职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中的体现ꎬ充分显示了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ꎮ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来说ꎬ国家治理现代化63∗[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2017~2018年度招标课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参政党协商能力研究(ZB2017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ꎮ㊀[作者简介]蒙慧ꎬ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ꎬ教授ꎻ卫小妮ꎬ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ꎮ的推进需要各个民主党派坚持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的政治站位ꎬ实现 一个参加㊁三个参与 ①ꎬ因此ꎬ参政党是在此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ꎮ同时ꎬ我们需要注意到ꎬ参政党的人员构成基本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ꎬ能充分收集和向政府传递社会各界的诉求ꎬ从而实现自身功能ꎮ近年来ꎬ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2018年 两会 的召开ꎬ参政党对关乎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积极献言献策ꎮ根据民革中央全国两会新闻通气会报道ꎬ各民主党派中央拟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党派提案数量如下:民革中央拟提交提案28件㊁民盟中央拟提交提案40件㊁民建中央拟提交提案38件㊁民进中央拟提交提案44件㊁农工党中央拟提交提案40件㊁致公党中央拟提交提案35件㊁九三学社中央拟提交提案44件㊁台盟中央拟提交提案24件ꎮ(二)凝聚共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推动者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ꎬ因此ꎬ主导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理应是全体人民ꎮ全体人民ꎬ实际上指的是多元主体ꎬ包括各个阶级㊁民族和行业等ꎮ参政党自然也是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ꎮ伴随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ꎬ社会治理主体逐渐由单一的政府治理发展为多治理主体ꎬ如何实现多元主体协调合作㊁减少主体之间矛盾摩擦㊁最终实现凝聚主体间共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ꎮ这就是说ꎬ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凝聚多元主体的共识ꎮ基于此ꎬ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相一致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ꎬ参政党利用自身组织机制作为有效载体ꎬ履行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凝聚共识的职能ꎮ其一ꎬ参政党发挥自身人才和智力优势凝聚社会共识ꎮ据统计ꎬ截至2016年底ꎬ各民主党派共有成员110余万人ꎬ地方组织2433个ꎬ基层组织45363个ꎬ同时ꎬ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政府配备党外副省长(副主席㊁副市长)ꎮ②在数量上较十八大以前有明显增长ꎮ同时ꎬ参政党的组成人员一般为社会精英或者不同领域的专家ꎬ再加上参政党的 特殊 政治角色ꎬ能以客观㊁科学和理性的视角通过各种研究方式发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现状㊁问题及原因ꎬ通过自身与群众的亲密联系搭建沟通桥梁ꎬ创新国家治理方式ꎬ进而成为凝聚共识的重要力量ꎮ其二ꎬ参政党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凝聚社会共识ꎮ从政党关系来看ꎬ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作为亲密友党ꎬ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及时发现并修正自身建设中的不足ꎬ实现与其他民主党派共同进步ꎬ共同营造政党环境良好格局ꎮ从权力制约来看ꎬ参政党可以促进公权力的公开化和透明化ꎬ从各个环节有效制约权力ꎬ抵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ꎬ最终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ꎮ二、衡量参政党协商能力有效性的标准(一)参政党发起协商的能力参政党具有发起协商的能力是开展政治协商的基本前提ꎬ这也就意味着参政党必须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发起协商ꎮ参政党发起协商的能力主要可以分为有形能力和潜在能力ꎮ就有形能力而言ꎬ参政党需要具备基于社会热点㊁公众关心焦点以及自身政党背景等因素提出高质量提案的能力ꎮ参政党向执政党提交的提案是参政党发起协商能力的最终表现ꎬ在形成提案的过程中需要参政党利用自身组织机构条件ꎬ具备在组织内部形成合力㊁在组织外部加强合作的组织协调能力ꎮ需要参政党通过召开会议和座谈会等方式与公众进行理性对话ꎬ搭建信息收集桥梁ꎬ也就是具备信息收集和资源整合的能力ꎮ另外ꎬ分析能力也是有效协商的重要基础ꎬ对已收集的信息进行明智判断和科学处理对参政党发起协商影响重大ꎮ就潜在能力而言ꎬ主要指的是参政党的政治把握力ꎬ体现在三方面ꎬ一是参政党明确在政党体系中自身的政治定位和节点ꎬ二是参政党的政治敏感性和协商民主性ꎬ三是在参与协商民主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政治定力和正确的政治方向ꎮ(二)参政党有效讨论的能力协商并非是单一主体活动ꎬ而是多个主体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合作ꎮ但是ꎬ不同的主体由于代表利益㊁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立场对立是不可避免的ꎮ因而ꎬ参政党在开展协商民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组织者的角色具备以下两种能力ꎮ一方面ꎬ参政党作为协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73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ꎬ具体为准确理解对话主体的表达意向的能力㊁对提案进行科学评估的能力㊁保持倾听和交流热情的能力以及把握政治方向㊁输送价值观念的能力等ꎮ另一方面ꎬ在协商过程中ꎬ参政党作为组织者和协商主体更应当具有协调分歧㊁达成共识的能力ꎬ具有包容不同意见表达的能力㊁妥善处理不同主体意志的能力以及面对协商过程中突发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等ꎮ上述协商的能力可统称为参政党的协商技巧ꎮ同时ꎬ灵活使用协商技巧的过程中ꎬ参政党在思想上要保持平和㊁包容和负责的心态ꎬ遵循科学㊁可行和适当的协商原则ꎬ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基础上兼顾他人的权益ꎮ(三)参政党转化协商结果的能力在有效讨论的基础上实现协商结果的转化是参政党开展政治协商的最终目的ꎬ也是评价参政党协商能力的至关重要的标准ꎮ协商成果是否被采用是对参政党协商能力的有力证明和重要体现ꎮ参政党协商成果转换能力的评价标准主要可以从协商成果的影响力和协商成果的收支比两方面出发ꎮ就前者而言ꎬ更加注重对协商成果后期产生的效力的衡量ꎮ这就要就参政党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依靠自身组织或者领导者的影响力而提升协商成果影响力的能力㊁将协商过程中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实际执行行动的能力㊁监督协商成果完整准确地上报至执政党的能力以及不断对协商成果进行修正和完善的能力等ꎮ三、目前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情况及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ꎬ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ꎬ参政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角色定位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ꎬ参政党参政制度化㊁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ꎬ协助执政党科学执政㊁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逐步凸显ꎮ仅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为例ꎬ政协委员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ꎬ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ꎬ为全面做好稳增长㊁促改革㊁调结构㊁惠民生㊁防风险各项工作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ꎬ通过提案积极建言献策ꎮ以2018月3月9日17时为节点ꎬ政协共收到提案5360件ꎬ经过审查ꎬ立案4438件ꎬ占到总数的82.8%ꎬ其中ꎬ转为 意见和建议 的有777件ꎮ在立案提案中ꎬ共有4049名委员提出提案ꎬ占委员总数的91.2%ꎮ其中ꎬ就立案提案的关注点由高到低依次是ꎬ经济建设方面提案1613件ꎬ占立案总数的36.35%ꎻ社会建设方面提案1446件ꎬ占32.58%ꎻ政治建设方面提案437件ꎬ占9.85%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案403件ꎬ占9.08%ꎻ文化建设方面提案336件ꎬ占7.57%ꎻ其他提案203件ꎬ占4.57%ꎮ③诚然ꎬ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ꎬ但是ꎬ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方面的一些短板也不断凸显ꎬ限制参政党有效协商的落实ꎮ本文根据参政党民主协商的不同阶段以及在各阶段影响协商的能力要素ꎬ分析目前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现状及原因ꎮ(一)参政党发起协商能力的制约因素1.政治把握力是参政党有效协商的首要内容ꎬ主要体现在参政党明确自身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职能和定位㊁对党中央宏观战略布局的发挥和领悟㊁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ꎬ以及在协商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保持政治定力ꎮ参政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ꎬ主要扮演就重大问题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的角色ꎬ并不需要作出决策ꎮ从现实情况来看ꎬ在长期的协商民主中出现了参政党对国家大局把握相对较弱的局面ꎮ除此之外ꎬ参政党除了在主动组织和参加协商活动之余ꎬ也鲜少通过其他实践活动和渠道参与协商活动ꎬ同时ꎬ参政党内部领导人与普通成员沟通较少ꎬ参与民主协商实践活动的人也局限于主要领导㊁关键人物和少数骨干ꎬ而大多数成员则很少参与其中ꎬ使得参政党在协商过程中的政治把握力不强ꎮ2.组织协调力是参政党有效协商的构成基础ꎮ协商民主作为一项多主体参与度的程序性和规范性的活动ꎬ需要参政党有相应的组织和协调能力ꎮ其中ꎬ参政党的组织协调力中ꎬ领导能力是核心ꎬ组织协调能力是关键ꎬ组织动员能力是基础ꎮ就组织领导力而言ꎬ主要问题表现在参政党的基层组织较为涣散ꎬ组织领导力较弱ꎮ这一方面是因为参政党对基层党组织和成员的控制力和指挥力量较弱ꎬ基层组织较为涣散ꎬ另一方面也在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83长期被经费和人员问题所困扰ꎮ而参政党的协调组织能力主要指的是通过协调沟通的方式化解组织内部矛盾ꎬ凝聚组织成员共识ꎮ在实际的操作中ꎬ部分参政党成员提出协商议题的积极性不高ꎬ缺乏对协商议题展开调研的积极性ꎬ造成此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参政党协商意识的缺乏ꎬ而协商意识的弱化对参政党协商能力的损耗极大ꎮ参政党组织协调能力旨在凝聚成员共识ꎬ而组织动员力偏向于提升成员参与度ꎮ目前ꎬ部分参政党在组织中增设研究室和联络室负责日常组织成员的动员和协调工作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织动员力ꎬ但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ꎮ主要原因为ꎬ一是参政信息通报渠道不畅通㊁更新不及时ꎬ制约组织成员参与民主协商ꎻ二是参政党的组织成员大多缺乏民主协商的知识ꎬ造成组织成员协商能力不足ꎻ三是参政党基层组织涣散且成员大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ꎬ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参与协商ꎮ3.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是参政党有效协商的重要部分ꎮ改革开放以来ꎬ参政党在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方面作出大量的努力ꎬ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ꎬ参政党的提案内容就是最直接的证明ꎮ就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到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对参政党提案质量的特点进行的总结分别是: 提案质量进一步提高ꎮ政协委员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ꎬ反映群众呼声ꎬ讲真话㊁进诤言㊁出实招㊁谋良策ꎬ提出的意见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ꎬ 更加注重提案质量ꎬ不追求数量ꎮ大部分提案坚持问题导向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ꎬ提出的意见建议中肯实在㊁富有建设性 ꎬ 提案数量略有下降ꎬ质量有所提升ꎮ选题准㊁调研深㊁情况明㊁分析透㊁建议实的提案明显增多 ꎬ 提案重视质量㊁不比数量ꎬ注重一事一案ꎬ围绕中心选题准ꎬ反映民意接地气 ꎬ等等ꎮ由此可以反映出参政党提案能力的不断提升ꎬ这均是建立在参政党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上ꎮ然而ꎬ分析历年参政党的提案目录可发现ꎬ提案过于宏观㊁内容过于空泛和对于职能部门界限不清的问题依然严重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ꎬ目前我国参政党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方面有待提升ꎮ从主观上看ꎬ参政党协作意识的削减导致基层民主党派成员没有充分召开调研ꎬ数据的真实性和详尽性存在提升空间ꎮ从客观上看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以一定的载体和资源作为支撑ꎬ但是从总体上看ꎬ目前参政党在这两方面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ꎮ(二)参政党进行有效协商的制约因素1.协商沟通能力是参政党有效协商的核心环节ꎮ协商民主的本质是平等沟通与理性对话ꎮ根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ꎬ参政党可以通过协商座谈㊁约谈和书面沟通的形式进行民主协商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ꎬ目前协商会议依然是协商民主主要的实践形式ꎮ在这一过程中ꎬ协商沟通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ꎬ同时ꎬ协商沟通能力也是复杂多样的ꎮ一是参政党的利益表达能力ꎮ参政党作为社会各基层的利益群体的代表ꎬ需要在协商过程中充分表达自身代表的社会阶级的利益诉求ꎮ然而ꎬ在实践中ꎬ部分参政党ꎬ特别是参政党的基层组织表现出与其代表的利益群体联系度不紧密的情况ꎬ据相关学者研究ꎬ目前ꎬ参政党难以有效反映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ꎮ二是参政党的沟通对话能力ꎮ就参政党而言ꎬ沟通对话能力呈现出多层次的要求ꎬ如针对不同的对象沟通方式要有差异和面对不同的场合沟通形式要有区别ꎮ但目前参政党由于协商沟通能力的不足ꎬ即使其出发点正确ꎬ但囿于沟通对话能力较弱ꎬ在政治协商过程中依然存在忠言逆耳和良药苦口的局面ꎬ难以实现有效协商ꎮ2.妥协能力是参政党有效协商的必备能力ꎮ民主协商就是通过协商平台和利益表达渠道充分表达主体的立场和观点ꎬ整合所联系群众的利益诉求而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ꎮ协商是多主体之间的互动ꎬ所以ꎬ参政党在这一过程中所具备的妥协能力是实现协商主体之间的综合性妥协ꎮ这一过程要求各方在实行利益分区和让步的基础上促进参与意愿和达到彼此满意的协议ꎮ但是在现实协商过程中ꎬ参政党难以打破利益主体之间的藩篱ꎬ有效说服不同利益代表者在某些部分上让步ꎬ以换取另一部分利益的满足ꎮ然而ꎬ在协商的过程中达到满足各方利益和令各方都满意是少有的情况ꎮ甚至ꎬ当利益对立的双方不存在妥协和商榷的余地时ꎬ会直接导致协商民主难以推进ꎬ更勿谈有效协商ꎮ主要原因归结93为ꎬ一方面ꎬ参政党自身把握能力不足ꎬ对寻找各利益代表者共同利益点存在缺陷ꎬ或者亦可以理解为不能将各方利益有效统一到一个共同的利益格局ꎻ另一方面ꎬ参政党作为协商民主的主要参与者ꎬ在妥协的过程中坚持宽容㊁互利和适度的协商原则有待于进一步落实ꎮ3.参政党协商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和程序机制关系到参政党有效协商的落实ꎬ进而关系到其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效能ꎮ就制度化而言ꎬ近年来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ꎬ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ꎮ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ꎬ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重要标志ꎮ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而言ꎬ制度化水平依然不高ꎮ主要表现为ꎬ一是«意见»未对协商内容进行区分ꎬ即没有对大政方针㊁重大问题和重要事务进行分类ꎬ导致在协商过程中出现混淆ꎮ二是«意见»中对协商形式的规定虽然明显细化ꎬ在实际的操作中依然存在过于宏观的问题ꎮ就协商过程的程序机制而言ꎬ中央没有为不同协商内容和协商形式出台配套的具体操作程序ꎬ导致在协商实践过程中不规范和不统一现象严重ꎬ进而组织的领导个人的主观偏好主导了参政过程ꎮ另外ꎬ协商程序机制的不健全限制了组织成员获取信息能力和协商能力的提升ꎬ致使协商流于形式ꎬ有效协商更是无从谈起ꎮ(三)参政党转化协商成果的限制条件1.参政党提出的提案是否被执政党所重视和采纳ꎬ是对其协商成果转化和有效协商的直观判断ꎮ参政党的提案即使选题新颖㊁内容详实ꎬ但不被执政党采纳或者重视ꎬ其就只能停留在 发言 的凑热闹层面ꎬ无法在实质层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作用ꎮ从参政党政协提案情况看:政协十二届第三次会议共提交提案5857件ꎬ作为 意见和建议 728件ꎬ占到总数的12.42%ꎻ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共提交提案5375件ꎬ作为 意见和建议 824件ꎬ占到总数的15.33%: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共提交提案5360件ꎬ作为 意见和建议 777件ꎬ占到总数的14.50%ꎬ虽然提案数量略有下降ꎬ但是立案数量和 意见和建议 数量则呈现稳步上升ꎮ这表明ꎬ参政党转化协商成果的能力不断增强ꎮ但是ꎬ这一比值依然较低ꎬ除提案自身缺陷ꎬ我们更多考虑到提案的上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ꎮ目前民主党派大多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担任副职ꎬ决策权限有限ꎬ若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配合ꎬ协商成果的转化就会遇到壁垒ꎮ同时ꎬ从参政党自身而言ꎬ缺乏监督提案办理的能力ꎬ相比于参政党对于提案的提出的重视较于提案的上传和落实监督要多的多ꎬ这是由参政党自身监督意识不强和监督方式单一等因素造成的ꎮ2.参政党后期对提案的修正和完善对参政党有效协商发挥重要作用ꎮ这里我们将参政党对提案的修正和完善能力分为采纳的提案和尚未采纳的提案两种情况ꎮ参政党普遍认为自己提案得到立案讨论或者转为意见和建议ꎬ则表明提案的质量得到执政党的认可ꎮ但是ꎬ必须注意到ꎬ参政党由于自身职能的局限ꎬ其所得到信息与真实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差ꎬ因而ꎬ提案中所说明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设路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情况和要求存在差距ꎮ这就需要参政党对已经采纳或者转为意见和建议的提案进行修正ꎬ但是ꎬ介于参政党与执政党对于提案的对接ꎬ完善执纪体制不健全和参政党自身对已提交提案的后续追踪意识较弱ꎬ致使参政党的有效协商在该环节受到限制ꎮ而对于不予立案的提案ꎬ参政党的态度目前值得商榷ꎮ根据每年公布的两会提案审查报告可发现ꎬ每年都有因为过于宏观㊁短期内难以实践㊁学术研讨性㊁内容相同等原因被建议推后或者没有立案的提案ꎮ参政党对这一部分的提案的处理态度是完善处理ꎬ还是放弃提案ꎬ也是衡量参政党有效协商的重要指标之一ꎮ对于这一现状ꎬ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参政党自身提案过于理想化导致提案难以吸收和落实ꎬ也可以认为ꎬ目前我国参政党自身鉴别能力较弱ꎬ导致提出提案依然存在内容和关注点相近的现象ꎮ除此之外ꎬ参政党征集提案建议主要采用 项目立项 ꎬ这一方式度通过详细的论证增加了提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ꎬ但是ꎬ这样不仅增加参政党工作量ꎬ加大不擅长学术文体的党派成员难以胜出ꎬ而且造成提案偏向于学术性ꎬ协商成果可操作性弱ꎬ难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践措施ꎮ04。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作者:谌炎许奕锋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2年第03期[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丰富人民民主形式、拓宽人民民主渠道和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激发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创造力量;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关键词]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2-0032-07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下简称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普遍真理与我国历史文化、政治传统和实际需要等相结合,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逐步发展而来的伟大创造。

它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

”[1]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协商民主凭借完备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形式和逐渐完善的制度支撑,紧密结合人民民主主题,持续发挥其在强化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提升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把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亦是我国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十四条路径,其中首要就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2]。

强化党的领导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保障,同时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1. 引言1.1 概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崛起的必然选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首先,通过概念解析,阐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分别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及特征。

其次,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关系,并突出它们共同促进国家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接下来,文章将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以科学决策、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为核心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产生的影响。

最后,文章将从另一个角度讨论辩证关系,并突出指出具体要求和支撑作用在于如何推动现代化的修养提高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层面上的治理能力。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通过研究对比以及实证分析,进一步明确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背景2.1 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和特征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在政府领导下运行的整体框架和机制。

它由政府、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组成,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管理。

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国家治理体系是多层次、多参与主体的。

其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国家治理体系是系统性的。

它不仅包含了经济、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还涉及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并且这些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张道宏(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北京100006)摘要: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位置特殊、优势独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辅助决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促进和谐,不断汇聚推动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畅通渠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面对国情、世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人民政协应该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继续拓展形式、拓宽渠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政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政协平台积极建言献策,不断将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人民政协;国家治理;协商民主;政治参与;民主党派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19(2020)04-0088-06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①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既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

特别是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政协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进行经常性商量,从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凝聚强大力量。

收稿日期:2020-04-10作者简介:张道宏,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00,http: ////politics/2019-09/20/c_l125020851.ht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完善的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是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政党之间的协商合作,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决策过程中的广泛民主、群众参与和社会各方面的智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使国家治理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还包括依法治国、政府公信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各个方面。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政府的公信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廉洁度和公正性,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信任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特点,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委员的协商合作,实现国家的和谐发展。

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划,推动国家的整体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政府治理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推行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建设法治化政府,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同时,政府还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形象。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在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 治理效率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公民参与不足
公民参与是治理的重要基础,如 何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04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途径
强化法治建设
01
02
03
0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确保国家 治理有法可依。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目录
• 引言 • 国家治理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挑战 •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
径 • 案例分析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主题。
02
它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提 高国家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
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 发展,鼓励公民参与社 会治理,形成政府与社 会共同参与、协同共治 的良好局面。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 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 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为推进国家治理能 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 供有益借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结论和建议
结论
01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 努力。
02
当前我国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 战和问题。
03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 强制度建设,推进法治建设, 促进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要求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要求和时代意义

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和时代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深入认识,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路径连续性的整体思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把握。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我国的治理现代化是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发展历史,借鉴各国治理经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探索而来,既具备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科学性,又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念的民族性,还具备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能政府集中管理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改变了国家工业空白的状况,逐步解决人民基本的温饱问题,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但是,国家社会各方面的管理以行政命令为主,管理方式相对单一,形成了权力相对集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调控体制,具有显著的全能性特征。

必须辩证地看待全能型政府集中管理体制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要求和时代意义张翠吉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与发展,治理成为当代政党和政府获取、巩固与维护政权需要回答的关键议题,是各国思考、规划和建设本国发展道路需要研究的重大议题,也是当代世界反思、总结和探索人类整体命运需要回答的基本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和方法。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我国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1-0015-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发展研究”(19JJD710005)。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摘要】民主制度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主制度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广泛民意的参与和监督,政府可以更加客观和科学地制定决策。

民主制度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与问责制,减少了腐败现象,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民主制度提高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效率,促进了政府的民生工作。

民主制度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国家治理,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民主制度激发了人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关键。

民主不仅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民主制度、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决策、透明度、问责制、互动沟通、社会力量、创新创造力、必由之路、关键、重要性、民主是关键1. 引言1.1 民主制度的重要性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人民主权、政府服务、法治保障和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

民主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民主制度能够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让人民参与政治决策,实现政府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有效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

民主制度还能够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广泛民意调查和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民主制度增强政府的透明度与问责制,让政府的工作更加贴近民生,更加公正公开,有效遏制官员腐败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民主制度是保障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更加先进和科学的手段来解决。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益,还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4500字

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4500字

我国协商治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启示4500字摘要:协商治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特定形式,其理论来源于协商民主,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如今,协商治理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实践形式多种多样。

本文在对协商治理理论进行初步梳理和探讨的同时,尝试着总结协商治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裨益于协商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协商治理;民主形式;理论;实践一、序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利益矛盾深化,各利益主体之间分化严重,社会冲突不断加剧,协商民主理论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进行批判和反思,认为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破坏了民主的核心价值,使社会流于一种私人化倾向严重的民主形式,导致民主逐渐丧失其真实性。

协商民主是为了应对选举民主与多元化利益格局而提出来的。

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于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理念在治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协商治理强调民众的广泛参与,而这正契合了民主的真实性,因此,协商治理是对民主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中国的协商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理,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被运用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有学者指出,协商治理将成为一种新型公共治理范式,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治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二、协商治理概述笔者认为,协商治理是指自由平等的政治主体,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通过对话和协商的话语交往方式,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民主治理形式。

中国的协商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治理,遵循党的宗旨,坚持人民主权,进行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并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吸纳民主治理的各种要素,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优势。

我国的协商治理以最为宽广的胸怀和最为包容的态度,接纳所有热爱祖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团体、组织和公民。

我国的协商治理体现着政府自上而下的治理与公民自下而上的治理的有机结合。

由于社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急剧分化,矛盾突出,政府的管理也面对一系列问题。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者:梁立敏来源:《乡音》 2019年第12期梁立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要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确保政治方向上的正确性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人民政协开展协商工作的最大规矩和根本原则,这是由人民政协发展历史决定的,是由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决定的。

人民政协必须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包括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落实到协商实践中,推动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前进。

二、准确把握性质定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提升政协与党委政府工作的协同性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章程履行决策前协商的政治功能,辅助党委、政府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要把发挥政协制度优势,放在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大框架下来谋划,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论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

论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

论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论证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很
重要的角色,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过程。

论证协商民主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
政治方式,既可以建立公民社会,也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首先,论证协商民主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政治氛围,帮助政府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
式向民众传达政策和规定,以促进公民参与政治表达和参与。

此外,论证协商民主可以为
政府提供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地监督政府服务,落实宪法、法律和政策等措施,使其更加切实可行。

其次,论证协商民主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宪法支持,不仅可以促进民主和法治,还可以建
立一个必要的制度框架,从而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此外,论证协商民主还可以协助政府处理当前难以解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促进民众积极参
与其中,从而使现代化国家治理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实现。

最后,论证协商民主也可以强化公民参与政治的社会意识,帮助政府建立全民参与的政治
制度,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对正确的国家治理观念的共识。

总之,论证协商民主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重视论
证协商民主的实施,以便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人民政协制度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人民政协制度

三、探索政协与人大功能对接 1954年底,毛泽东指出,政协可以向人大 常委会和国务院提“建设性的意见”。 后来政协《章程》规定,政协的各单位和 个人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 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现行政协《章程》规定:“通过调研报告、 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 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国家权关”应包 括人大及其常委会。
二、完善与发展人民政协制度 官方: — 2006年中央5号文件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两种形式,即,“人民通过选举、投 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 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 意见 ”。 引起学界与政界热议。 — 2007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政党制度》白 皮书首次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 中国社会主义的两种形式。
三、探索政协与人大功能对接 积极探索人大与政协的功能对接,有利 于从理顺制度间关系,有利于多元主体合作治 理,有利于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似可通过修改人大 组织法明确规定,将政协这一极富中国特色的 重要组织,列为可向人大提出相关议案的主体 之一。 ★赠言三句: 慎言……;不言……;常言……。
二、完善与发展人民政协制度
★学界、政界有观点认为: “协商民主”等同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 协商民主”应该是中国民主发展的重点。


★不同观点认为: deliberative democracy可译为“审慎民主”、 “审议民主”(台);日本称“熟虑民主”。 中国“协商民主”并不仅有政治协商; 人大民主才是中国民主发展的重点。
“三联动”(内循环)——>“四联动”(外循环)
“自然联系”与“自觉联系” “精英意识”与“大众情怀” “下沉基层”与“政协特点” “联系群众”与“寻找委员” ◎ 助力:政协工作志愿者?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综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综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综述作者:孙岩王瑶来源:《党政论坛》 2017年第11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内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界定、价值意义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多样化的分析研究态势。

一、概念与内涵: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界定概念与内涵是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起点。

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阐释和分析,形成了一批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成果。

1.关于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是“制度论”,把国家治理体系定义为制度体系。

持这一看法的学者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它涵盖了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可以说,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包括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等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

这一制度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整套国家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

二是“系统论”,把国家治理体系界定为综合系统。

这一观点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

对于这一阐述学者们有以下几种解释: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以目标体系为追求,以制度体系为支撑,以价值体系为基础的结构性功能系统;是社会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和公民权利关系相互联系、整体构成的有机系统;是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由政治权力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宪法法律系统、思想文化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组织和治理方式四个层次。

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研究,学者们也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立足于现代社会条件,国家治理体系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现代变革的本质要求而对自身所进行的现代化。

政治协商:基本内涵与实践探索——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为例的研究

政治协商:基本内涵与实践探索——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为例的研究

程序 支撑、文化 氛围等方 面加 以完善 ,将有 助于人 民政协更好地发挥作用 ,有助 于我 国协商 民主和政治文明建设 。
关键词 :人 民政协 ;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88(2018)10—0049—07
在 当代 中国 的政治 结构 中 ,中 国人 民政治 协商 会议 (简称 人 民政协 )是 我 国民主政 治 建设 的 重要 形 式 和实 践平 台。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进人 新 时代 ,人 们对 人 民政 协 在新 的发 展 阶段更 好 履 行“政治协商”职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期盼。党 的十九大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 排 ,是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 民政协在新时代有了新 的定位 、新的使 命。梳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制度规定和运行逻辑 ,立足当代 中国改革开 放的实际,科学规范人 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涵 、边界 ,并不断推动制度完善和制度实践 ,对于坚持 和完 善我 国的政治 协商制 度 、深化 协商 民主制度建 设 、发展 社会 主义政治 文明具有 重要 的意义 。
(一 )执政党 的政策法 规 、人 民政 协 的章程 ,以及有关 规章制度 ,是政治协 商的重要规 范性依据 在 不 同 的历史 时期 ,中共 中 央及有 关 部 门 出台和 印发 了诸 多有 关 “人 民政协 ”的重 要 文 献 , 就其职能边界作 出了明确的规范。1954年周恩来在 阐释毛泽东归纳的政协五项任务时指出,政 协的主要任务是 :“协商国际问题 ;协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地方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 候选名单 ;协助国家机关 ,推动社会力量 ,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协商和处理政协内部和党派 团体之间的合作 问题 ;学习马列主义和努力思想改造。”[41(p2o6-2co)在这五大任务中,有三大任务都与 政治协商有关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成立初期的最主要职能。198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详细列举了政治协商职能的内容 :“国家 在 社会 主 义物 质文 明建设 、社 会 主义 精神 文 明建 设 、社 会 主义 民主法 治 建设 和改 革 开放 中的重 要方针政策及重要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财政预算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政治生活方 面的重大事项 ,国家的重要法律草案 ,中共 中央提出的国家领导人人选 ,国家省级行政区划 的变 动 ,外交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 ,关于统一祖国的重要方针政策 ,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 ,各党派之 间的共 同性事 务 ,政 协 内部 的重要事 务 以及有关 爱 国统一 战线 的其他 重要 问题 。 ”[4]Ca466)政 治协 商 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细化和具体化 。2006年中共 中央印发的《关 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 见》再次对政治协商 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不同类型的制度性文献对政治协商职能的界定 ,既反映 了人民政协 自身的发展实际 ,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 。政治协商的范畴由最初时期 的针对性 的规 定逐 渐扩 大到 国家政 治生 活 的各 个方 面 。 《章程》也对人 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给出了最规范的界定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 方针以及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 重要 问题进行协商。”[1](g795)由此可以看出,执政党的文献为政治协商规定了性质和方向,《章程》则 是人 民政协履职的基本遵循 ,虽然这个关于“政治协商”的界定侧重于说明协商的内容 、环节 ,但协 商的主体显然已经隐含在制度规定之中,即参与政协的党派 、团体 、各方面人士,以及各界别等。 (二 )政治协商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完备的操作规程 第一 ,政治协商 的基本形式就是会议 。主要包括 :“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会议 ,常务委员会 议 ,主席会议 ,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 ,各专 门委员会会议 ,根据需要召开的各党派 、无党派爱国人 士 、人民团体 、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 国人士的代表参加 的协商座谈会等 ,以及应邀列席全 国人 大 及其 常委会 的有 关会议 。”[4](p466)不 同的类 型 的会 议 ,协 商 的主题 、参加 人员 的范 围和 规模 ,以及 基本程序都有明确的要求 。第二 ,政治协商的基本程序包括五个主要环节 ,即确立选题 、组织协 商活动 、听取意见、得 出方案 、给予反馈 。例如 ,全国政协主席会议研究认为需要协商的事项 ,可 以建议 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 院、各 民主党派 、各人 民团体 以及中央党政有关部 门将 问题提交政协协商。全国政协进行政治协商 ,可视 隋况邀请 中共中央、全 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各 民主党派 、各人 民团体 以及 中央党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并请相关负责人对提交协商的 问题作 出说 明。议题 和会 期确 定 后 ,全 国政协 的有 关机关 至 少提 前一 周将 会议 通 知或 有关 文 件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多学科比较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多学科比较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多学科比较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在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探讨其内涵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中,首先需要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其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需要关注国际社会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识和差异,以及不同国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之间的学习和比较成为必然趋势,多学科比较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展开。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学科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不同学科视角下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和分析,为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

通过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学科比较分析,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学科视角下对国家治理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

通过比较不同学科对国家治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差异性,有助于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框架,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学术支持和指导,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国家长治久安、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多学科比较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和特点。

政治学可以揭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协商机制,经济学可以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影响,社会学可以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挑战和变革。

政治学中的政府治理研究

政治学中的政府治理研究

政治学中的政府治理研究政府治理是政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政府如何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和实现社会发展目标。

政府治理的研究旨在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合法性,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从政府治理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挑战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全面介绍政治学中的政府治理研究。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与执行政策、规划和管理公共资源,以及代表国家利益与公众利益,来解决社会问题、管理公共事务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和机制。

政府治理的核心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社会利益进行调节和管理。

政府治理研究关注政府如何实现良好的决策、执行、反馈和监督机制,以有效实现社会改革与国家建设。

政府治理的目标是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合法性。

效能包括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监督能力,以及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能力。

合法性则体现政府的合法权威和合法权力行使,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法关系。

良好的政府治理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支持,推动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政府治理的原则是依法治理、公正治理和可持续治理。

依法治理是指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和处理事务,保证公共权力对公民的限制和规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

公正治理是指政府在决策和财政资源分配过程中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防止腐败和不公正行为的发生。

可持续治理是指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追求长久的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

然而,政府治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政府治理需要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的问题,以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透明度、公开性和责任性。

其次,政府治理需要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问题和利益冲突,需要政府与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和协调。

第三,政府治理需要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最后,政府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以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把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性质定位之一写入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成为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行动指南。

在新时代,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含义,对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内涵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一)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在成立时虽然是统一战线组织,但它代行人大职权,民主议政,协商建国,建立新中国,实际上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确立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的法定地位。

1954年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作为统战组织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形成了从上到下的政协系统,重构了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组织结构上形成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位一体”的国家政治体制框架,确立了政协作为“四套班子”之一的政治地位。

在运行机制上赋予政协参与国是协商之权,初步明确了“党委动议—政协协商—人大决策—政府执行”的政治运行机制,确立了政协在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协商地位。

这样,人民政协很自然地就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无疑是重大的政治体制创新,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顶层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周 清文_设计,体现了他们的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对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统一战线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统战组织,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方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界别设置,扩大统战范围,拓展团结面和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代表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适应现 起 的关 键 因素”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以来 ,国 内 学 界对 国 代 社 会 的 各 种 要 求 , 以往 研 究 做 了相 应 的 解 答 。王 浦劬 认 为 :在社 会 主义 社 会 中 ,人 民 内 家 治 理 体 系 和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问 题 进 行 了积 极 部 各 阶层 、团 体 、集体 、个 人 的根 本 利 益 是 一 的分析 和探讨 。学者们 聚焦于 国家治理体系和
致 的 ,这 就 决 定 了 在 人 民政 治 权 利 实 现 过 程 中 ,必 须 以政 治 协 调 的方 式 处 理各 方 面 的利 益 矛 盾 ,协 调 人 民 内 部 各 种 政 治 力 量 之 间 的关 系 ,从 而 保 证 人 民 通 过 政 治 权 利 的 实 现 协 调 各 方 面 利 益 之 间 以及 它 们 与共 同利益 之 间 的关 系 。在他 看 来 ,国家 治理 能力 现代 化 与政 治协 商具 有 高度 关 联 性 ,国家 治 理 现 代 化 离 不 开 协 商 民主 。李 景 鹏认 为 ,国家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是
重 要保 证 。

春 欢 把 国家 治 理 能力 现 代 化 看 作 中 国现 代 化 总
体进程中的重要 内容 ,认为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 化是一个伴 随对社会转型风 险的认知而不断建 构 的过程 ,明确 把 国家 治理 能 力 现代 化 的衡 量 标 准作 为 国家 治 理 能 力 现代 化 建构 的前设 条 件 。戴 长征 认 为 ,国 家治 理能 力 是指 国家 在管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5 - 0 8

作者 简介 :徐 光木 ( 1 9 8 0 一),男 ,湖北 武汉人 , 中南民族 大学 经济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湖北省 教 育考 试 院主任科 员 ,主要从 事协 商 民主理论 、制 度 经济 学研 究。

66 ・
徐 光木 :政 治协 商对 国家 治理 能力现 代 化影 响度 的 实证研 究
2 0 1 5 年 第4 期
2 01 5 NO. 4
重 庆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o l f Ch o n g 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总 第81 期
Su m NO. 81

治 理 能力 现代 化 的科 学 内涵 、重 大 意 义 、现 实 障 碍 、 实 现 路 径 等 方 面 。 其 理 论 成 果 比较 丰
富 ,取 得 了 一 些 共识 。 不 足之 处 是 ,相 关 研 究
理政 治 、经济 、文化 事务过 程 中 ,为 实现 国家治 理 的战 略 目标 ,分 配 社 会 利 益 并 实 现 对 社 会 生

研究 基础 和述 评
治 理 理 论起 源 于 国外 。治 理 理 论 的创 始 人
之一 詹姆 斯 ・ N・ 罗西 瑙把 治 理定 义 为一 种 由共 同 的 目标 支持 的活 动 。他 认 为 ,与 政 府 统 治 相
目标 。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执政 然治理理论产生于国外 ,但是不等 于治理理论 不 能 为 中 国 所 用 ,关 键 在 于 以 什 么 为 参 照 标 和政治类社会组 织 ,参政党在推进 国家治理体 准 。邵 春 霞 认 为 ,现 代 国家 的 治 理 能力 不 仅 仅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责无 旁贷 。在 中国特色 取决 于 国家 专 制 权 力 所 提 供 的 稳 定 秩序 ,而 是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发 展 进 程 中 ,提 高 参 政 党 履 职 在 更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国家 基 础 权 力 所构 建 的 国 。赵 能 力 ,加 强 参 政 党 履 职 创 新 ,推 进 政 治 协 家 与社会 关 系 及其 所 提供 的公共 治 理水 平 商 ,团结 、协助其他 治理主体更好参与国家治 理 ,是 实 现 国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代 化 的
比 ,治 理 的 内涵 更 加 丰 富 ,既 包 括 政 府 机 制 ,
也包括非正式 、非政府的机制 。在过去 ,国内
活 的有效控制和调节 的能量及其作用的总称 。
DOI : 1 0 . 1 3 9 4 6 / j . c n k i . j c q i s . 2 0 1 5 . 0 4 . 0 1 3
常显著的影响 ;政治协商在5 7 %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参政党 ;政治协商;国家治理能力 ;实证研究
中图分 类号 :D6 1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全会 以 全 面 深 化 改革 为 主 题 ,提 出 了完 善 和 发 展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学者普遍认 为 ,治理理论 主要适用于西方 国家
的后现 代 国情 。党 的十 八届 三 中全会 以来 ,国 内学 者 的 观 点 开 始 发 生 变 化 。俞 可 平 提 出 ,虽
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
党 建 设 密 切相 关 。作 为 中 国共 产 党 的亲 密 战 友
政治协商 对国家 治理能] ( 】 现代化影响 度的 实 证研究
徐光木
(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7 )
摘 要 -建立 以政 治协 商 为 自变量 、 以 国家治理 能 力现代 化 为 因 变量的理 论模 型 ,能够 对 政 治协 商 对 国 家治理 能 力现 代 化 的影 响度进 行 实证 研 究 。 国家治理 能 力现代 化 和政 治协 商关 系密切 ,二 者为非 线性 的 曲线 相 关关 系。研 究发现 :政 治 协 商对 国 家治理 能 力现代 化具 有 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