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1】篇〗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
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究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风光。
(二)力量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力量。
(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根底上,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尝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到处以学生为主,努力表达“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根底,课外求进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气氛,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供应有关资料(、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供应平台。
五、媒体选用状况表: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留意反响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气氛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简介学问cai课件文字表达(、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供应资料了解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承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供应资料帮忙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承受反响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尝诗情承受反响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沟通边播放边写画、沟通观赏积存学问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供应材料边看边读边记六、教时安排:一课时。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
统编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对朋友林子方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想象。
【教学目标】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荷”“穷”四个生字。
2.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诗的意境。
3.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
会写“莲”“荷”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猜古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古诗的游戏。
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图片】观看图片,你想到了哪首古诗?(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师:孩子们你们知识掌握得真牢固。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师:你们可真会猜【展示道具: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
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地长大了。
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是呀,大大的,圆圆的荷叶要写进诗里该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杨万里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件出示诗题】二、初读题目,获取信息师:这个题目跟《小池》比起来,乍一看,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点长。
)师:题目太长可不好读,不过要想读好它也是有方法的。
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谁能从题目当中看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地点。
(生答:净慈寺。
)【教师板书:净慈寺】师:谁还有发现?除了地点,还有人物也出现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3、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
你还会感受到什么?(1)体会“红”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人教版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教材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专题编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不少的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即可。
【教学目标】1. 认识“晓、慈、毕、竟”四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四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 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借助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之美,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重点词语“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赏画配诗,揭题诵诗。
1.孩子们,诗歌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古人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画,你知道它表现的是哪一首诗吗?(出示)2.出示梅花图、荷花图,齐读古诗《梅花》、《小池》。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知作者,解诗题。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板书课题)2.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
3.齐读课题: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5我会写
湖、莲、穷、荷
6.多音字荷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理解诗意
学写生字
以读代讲,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知道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2)学习后两句
思考:“碧”“红”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感,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势宏大,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映日”与“荷花”相衬,更使整幅画绚烂生动。
4、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节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我们了解一下作者: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诚斋集》行世。
2.接下来,我们再读诗歌,划出节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 / 西湖 || 六月中,
风光 / 不与 || 四时同。
接天 / 莲叶 || 无穷碧,
映日 / 荷花 || 别样红。
3.理解诗意
(1)学习前两句思考:首句有什么作用?
“毕竟”一词表现出诗人的急切心情。首句看似突几,实际造句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却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3、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看到的。
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2、解题: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题目在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晓:早晨;出:走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2、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二、诵读古诗、感受音律美1、出示课件:介绍诗人。
2、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44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3、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4、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1,2;5、师: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
(播放课件古诗诵读)师:咱们一起像他那样再读一读!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1、同桌讨论交流,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记号,先提出来。
(师相机出示课件)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夏季)3、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师板书:(荷花、荷叶)4、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荷叶?师板书:(无穷碧)5、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师板书:(别样红)6、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呢?(在太阳的照耀下,在荷叶的映衬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清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所见到的西湖美景。
诗中用“碧”、“红”等色彩鲜明的词语形容莲叶和荷花,使人感到莲叶的碧绿,荷花的红艳,表现出莲叶的清新、荷花的娇艳。
同时,诗人用“无穷碧”、“别样红”赞美莲叶和荷花的美丽,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并背诵诗文。
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描述看到的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简介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民间生活为题材,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和停顿问题。
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问题,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范读时要注意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音和停顿,例如“晓”、“慈”、“莲”、“无穷”、“别样”等字的发音和停顿。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听读,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拟中,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育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拟中,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预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一、激趣导入。
1、师诵读译文:究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常迥然不同。
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
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那么水灵!2、说说你的头脑中消失了一副怎样的画面?3、今日我们学习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绘这副画面的诗。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
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
有《诚斋集》。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古诗。
[解释]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闻名佛寺。
林子方: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殊,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殊精彩。
三。
指导自学1、出示古诗。
范读。
2、学生练读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信任经过仔细的练们肯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教学目标1. 能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文章中的含义。
2.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感受文学之美。
3. 能体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朗读课文,感悟文学之美。
2. 教学难点:运用自然描写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来感受文学之美,并加深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课前导入、朗读、课堂讨论。
3. 图片展示、情境再现与联想。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根据短文提供的图片,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大概内容,并自由发挥。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导入请学生观看一张根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所制作的图片,并简短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或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三)朗读课文1. 教师先朗读全文,重点强调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让学生注意听。
2. 学生跟读全文,可以分小组跟读,朗读时首先注意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清晰,其次注意表情和姿势,尽量让学生的朗读显得生动,自然。
(四)探究文本,理解文章大意1. 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例如:林子方去了哪里?带了什么东西?怎样早早的出发了?依依惜别了谁?2. 通过课文中自然描写部分,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
从而激发他们对环保的思考。
(五)感悟文学之美1. 让学生重复阅读,大家再一次看课文,教师请同学了解文章中的词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研究背后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方法。
例如,反复重复的“心”字,造成循环感,表达了林子方众人对良好自然环境的珍爱和维护,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2. 结合所给予图片或新闻报道,华丽或朴素,让学生自由发挥,剧情般地展开想象力,畅想如何回到文学之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第1篇】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本单元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美景入诗,神来之笔,构思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字“慈、毕、竟、映”,会写4个字“莲、湖、荷、穷”。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根据诗文想象画面,体会西湖美景的壮美。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一)、师范读题目导入:师:刚才你们背诵的《小池》是谁的诗啊?那么今天我们还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手势指作者名,生读)的诗。
题目比较长,听老师读一读。
师:你们也学习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师:善于发现的同学们,你们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生:发现了时间是早晨师:你从哪个字发现的?生:晓师:我们可以通过“春晓”知道晓得意思还可以通过字源字理来了解字的含义,日表示太阳,尧表示太阳渐渐升高,就是早晨之意了。
生:我发现了地点生:我发现了人物和事件师:净慈寺在西湖旁边的山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
师总结:题目含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要素。
(随学生说就势板书)师:谁可以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早上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所以这就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师:学贵质疑,对于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生:为什么送?怎么送的?送的时候说了什么话?……师:那我们来听听看,怎么送的?又说了什么?(二)、写作背景情景演绎:师:我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一人扮演林子方,一人扮演杨万里。
生(林子方):万里啊,我要离开杭州去福州做官了,听说那个地方景色很美,你替我高兴吗?生(杨万里):子方啊,你要考虑清楚啊,咱们杭州是京城,留在京城你才会更有前途,福州再美,还能有我们杭州西湖美?不信,我吟诗一首给你听……谢谢两位同学,那你们想知道杨万里究竟吟诵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基本结构、韵律特点和意境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创作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它以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著称。古诗的韵律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古时同”,了解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记忆。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意境相关的主题,如“清晨出游的感受”。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体验。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展示,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一首。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古诗的朗读与欣赏,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具体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学习生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通过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感受古诗的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字;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三、教学难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导入。
上課前,我们先来一起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诗句”,根据老师出示的猜出相关诗句,当然,只有坐姿端正的孩子才有发言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你真聪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了不起)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仅回答正确,声音还特别洪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非常准确)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个诗句出自谁的哪首古诗?对,杨万里的《小池》。
(二)简介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诗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板书课题,理解题目(请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才能读得准确。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读一读?(生读)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晓是早晨,净慈寺师西湖旁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做官)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上,杨万里从净慈寺出门去送林子方)我们知道强调的重音不同,句子读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想强调送行的时间,怎么读?送行的地点呢?送行的对象呢?瞧,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体会作者的所见所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究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育喜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妙。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预备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实行措施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到达课堂教学“学中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宽阔,风景如画。
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漂亮的图画,请同学们观赏。
(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
今日,你们情愿再背几首吗?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
(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美的山河。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祖国风景的美妙,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风光?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闻名的风景名胜。
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妙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
(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漂亮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用多媒体展现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出示:荷花、荷叶)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
(出示:荷花录象)看到这么美的景*你最想干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古诗)二、学习古诗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
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配乐)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出示:小池)]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第1篇】学习目标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育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诗句,体会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
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
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
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由于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
荷花以其名贵、高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宠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方为水中的灵芝。
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
今日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
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假如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仔细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荷花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沟通。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爱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
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提出什么意见?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教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教师读得怎样,给教师提个意见。
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
”让学生发觉并引导争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情,而是通过对西湖风光的极度赞美,动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目标: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诗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
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
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
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
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
哪十景呢(师细数)。
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诗人对西河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
教学本课我试图将音乐和文学综合起来,让学生一边欣赏秀丽的风光景色和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有三点欣喜的发现:一、多媒体课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
在课程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西湖的风光影像资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样的吸引让他们更认真地朗读古诗,想去看看诗中到底写了一些什么?在之后指导朗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句子时,我同样展现了一段莲叶荷花相映衬的影像资料,学生看影像资料的时候,不时地发出“啊”的惊讶声,所以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颂读古诗。
在朗读中能够专注,接下来的背诵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充分地朗读让学生更好的如情入境。
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朗朗的书声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个体朗读的机会很多。
个体的朗读可以让他们更完整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颂读中,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现出来。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
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
搭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的首要就是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充分地朗读。
在读中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在读中感受古诗中的诗情画意,在读中领悟到诗句蕴含的情感。
正因为充分、认真地读,所以在初读之后学生发现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
而在熟练的背诵古诗之后,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中没有写离愁?”的问题,通过谈话交流,他们更是悟出了诗句背后蕴藏的点点离愁、丝丝眷恋,想象到了那一番依依惜别的场景。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采取措施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一、激趣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
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
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
(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
(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 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多的解析。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南宋诗人,(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
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
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m ào)、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
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课件出示全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
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
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
(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
(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
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1)重点理解:无穷碧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
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
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
)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再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荷花?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讨论,试着回答)(课件出示——网络评论)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
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
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
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
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
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预设: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
(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
(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
(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
(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
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
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作业)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具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学习诗人的写法就更好了,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美写出来,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好像有点意犹未尽,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美景进行扩写练习。
3、读过这首诗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同学们就此诗写一篇读后感日记。
4、反馈交流。
回家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八、总结全诗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无穷碧送别以景寄情别样红2018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了解诗人: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
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七个字的简称七言绝句,五个字的简称五言绝句。
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2.那这位诗人是谁呢?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他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公元七六三年,杜甫得知故人严武回到成都,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这首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还要争取读出点诗味来。
2.指读,正音(提醒同学们多音字:泊)3.再指读。
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好听在哪呢?(节奏、押韵an)4.谁也想这样读一读?(指读,齐读)三、吟诗炼字,感悟诗意:同学们,读完这首诗,诗中有哪些字或词你不理解吗?提出来讨论讨论。
含——包含(画简笔画理解)泊——停靠白鹭、黄鹂——看图介绍四、描述画面,感悟诗情: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2.交流:你看到了哪一幅画面?(1)两个黄鹂鸣翠柳(示图)仔细看,这两只黄鹂在哪儿?它们在干什么?(2)一行白鹭上青天(示图)一抬头,你又看到了什么?白鹭怎么飞的?飞到哪儿去了?●谁能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你感觉这画面怎么样?你能读出画面的美吗?(3)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