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学设计反思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用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画图和方程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分数乘法和实际应用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的计算和表面的理解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策略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画图和方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画图和方程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课件、例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分数乘法和实际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变式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画图和方程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整理与复习(有单元目标,课时安排)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整理与复习(有单元目标,课时安排)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能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能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研究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本单元的研究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课堂上注重做到以下几点:1、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

3、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

4、在练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如在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2课时首先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掌握的不错,在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更好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打好基础。

例题是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先按照例题中的步骤操作,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再请同学自己尝试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把自己剪得的展开图和例题以及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研究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数与代数概念、空间与几何概念、统计与概率概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包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既要以初步认识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已有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引导他们查找知识上的不足,进行一些基本练习等,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满足他们的进一步需要,如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或稍难的练习等。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1 数与代数1课时2 图形与几何1课时3 综合与实践1课时数与代数教材第112~114页的内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四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四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四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1、目标的定位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

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

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2.学生准备: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你们能回忆一下这些知识的主要内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8米,宽是5米,请问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得出答案。

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位整理与复习

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位整理与复习


二次备课
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 小黑板出示:
5÷ 5 - 5 × 1 775
3、整理比的知识 出示:35:25 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呢? 学生汇报
(读作 35 比 25,:是比号,35 是比的前项,25 是比的后项, 可以化简成 7:5,比值是 1 2 )
5 出示题目:先化简,后求比值
直接写得数,集体核对。
5.完成第 4 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交流发言
五、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 6、7 题。
教 学 反 思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七单元 教案(word版)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七单元  教案(word版)
2.第15题
学生按照要求涂色。
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
思考题。
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1.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四、全课总结。
教师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第10题。
用250克死海的水能制出75克盐,用250克东海的水能制出15克盐,死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东海海水呢?
师:你能说说这题中包含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吗?同桌小声讨论后回答(百分数和小数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师:大家试着用比和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Hale Waihona Puke 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总结比较:
三、拓展练习
1.做第8、9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2.做第11题。
让学生先计算,然后完成书上填空,做完指名说一说折扣的意义。
四、评价总结
你今天学完之后,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我们在运用这些知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二课时
第2课时:整理和复习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P113整理与复习第8-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20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20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数与代数概念、空间与几何概念、统计与概率概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包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既要以初步认识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已有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引导他们查找知识上的不足,进行一些基本练习等,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满足他们的进一步需要,如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或稍难的练习等。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1数与代数1课时2图形与几何1课时3综合与实践1课时数与代数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引言数学教学一直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的内容更加深奥和抽象。

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中,我认为有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了数的认识、整数计算、分数的认识和计算、小数的认识和计算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等。

但是在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些知识点,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比如在整数计算中,可以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化对整数计算的理解。

在分数和小数的认识和计算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小数的真实意义和应用场景,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

三、对教材的适应性和灵活运用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时,我觉得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在教学分数的认识和计算时,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另外,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反思,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另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五、总结和回顾通过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反思,我深刻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深度和广度的教学内容,注重灵活运用教材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

六、结语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正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一次深刻总结和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其次,教学方法和策略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最后,评价方式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首先,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因此,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时候,我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建筑物、家具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教学方法和策略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在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挑战,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可以采用更加直观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最后,评价方式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同时,我会尽量避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项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展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需要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作为一名六年级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反思,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改进,下面我来对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内容设计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难,需要细心设计和合理安排。

我发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有时候会偏向于机械的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有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也发现教学内容设置上有时候会过于碎片化,没有考虑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延伸性。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候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需要尝试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性教学等,让学生能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另外,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也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课堂秩序,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在课堂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安排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因此,我需要在课堂管理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调整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我作为一名方案撰写专家,经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反思,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以下是我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建议: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个单元的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该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练习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具、实物模型和教学软件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 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积极、活跃、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和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6. 教学反思和改进: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与同事的交流等方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总结起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课堂氛围的营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反思和改进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思考,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应用、整数的认识与应用、分数的认识与应用、小数的认识与应用等。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紧密联系,逐步深入,形成知识体系。

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1. 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我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还有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在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准确引导学生;(2)教具准备不充分:有时候我没有准备足够的教具,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概念。

2.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进度过快:有时候我在追求进度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2)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课堂不够积极参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作者及工作单位黄珍艳靖西县地州乡中心小学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图画、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1、教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提问:曹冲怎么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为什么只需要称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讲述:原来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替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就是“替换”法。

2、板书:替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替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补充板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复习导入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追问:还可以怎么说?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6)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小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始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与面积知识为储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我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而设计教案,按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概念—发现长方体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合作研究长方体特征——组内强化正方体特征—共同研究正方体特征—结总二者关系——运用”的层次来安排的,使学生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本节课的课前准备较好,学具、教具非常丰富,提供多种学具给所有的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都能通过亲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如果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长方体,那么他们将对学习的新知印象更加深刻。

不足之处是建立长方体的概念的时候,进度有点缓慢,教师还应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站出来,适时、智慧的引导。

没能做相关练习方面,下节课还需多准备一些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的习题。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牢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

从而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加法的角度联想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这种顺向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作用很大。

在学生研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

教师运用新知与旧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认知的最近发展领域自由学习并有所收获,学生的学习是积极有效的。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突出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数与代数概念、空间与几何概念、统计与概率概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包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既要以初步认识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已有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引导他们查找知识上的不足,进行一些基本练习等,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满足他们的进一步需要,如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或稍难的练习等。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1数与代数1课时2图形与几何1课时3综合与实践1课时数与代数教材第112~114页的内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4.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4.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整理与复习。

(板书)师: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部分,我们学过哪些内容?自己整理一下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图。

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图,老师选出比较完整的课件展示。

(学生可能整理出如下的知识点)师:请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在这些知识点当中,你有哪些是掌握了的?有哪些还没有掌握?(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问题。

)生: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师:全班一起来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算的?生: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能约分的要约分。

师:分数的除法又是怎样算的?生: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并且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的运算也同样适用。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

师:判断对错。

0的倒数是0。

()1的倒数是1。

()0.2没有倒数。

()学生讨论出结果,老师点评。

生:化简比和求比值。

师:谁能说说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师:对于“数与代数”,我们就复习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做练习,要综合利用分数与比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面积。

(教师指名小组回答,其他小组陆续报告答案,教师把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答案各不相同)生:16×5÷8÷2=5(厘米)16×3÷8÷2=3(厘米)5×3=15(平方厘米)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生:我认为第一和第三种答案是对的,而第二种答案是错的,原因是16包含着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在求长和宽时要除以2。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哪个答案对,如果是第一和第三种答案,周长是16厘米;第二种答案的周长是32厘米。

现在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1.学校图书室新买来630本图书。

如果把这些图书按2∶3∶4分给低、中、高年级,低年级比高年级少分多少本?2.抽查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质量情况,甲品牌抽查50台,合格的有49台;乙品牌抽查80台,合格的有78台。

这两种品牌的电视机的合格率分别是多少?哪种品牌的电视机的合格率高?3.服装厂生产一批校服,前10天完成的套数与这批校服未完成套数的比是1∶3。

如果再生产150套,正好可以完成这批校服的。

这批校服共有多少套?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教材第112~114页数的世界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15页的内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1.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在图形王国里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复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1.想想填填。

(1)(2)(3)体积(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4)常用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单位有哪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下来)它们是如何规定的?你能写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吗?生: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

师: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得最棒!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

(如右图)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3)再往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2.5厘米。

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把一个长20分米、宽4分米、高12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平均分成3段,木料的表面积最多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2.要挖一个长30米、宽20米、深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米?如果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磁砖,贴磁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把一个长8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截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用厚0.1分米的木块做成一个无盖小木盒笔筒,从外面量它的长和宽都是1分米,高2分米。

求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课堂作业新设计1. 20×12×4=960(平方分米)2. 30×20×2=1200(立方米)30×20+30×2×2+20×2×2=800(平方米)3. 4×4×2=32(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4. (1-0.1×2)×(1-0.1×2)×(2-0.1)=1.216(立方分米)教材习题教材第115页图形王国18. (1)立方厘米(2)立方米(3)立方分米(4)立方厘米19. 30500.060.4580020. 长方形188平方厘米192立方厘米长方形128平方厘米96立方厘米正方形150平方厘米125立方厘米21. 1号和3号,2号和5号,4号和6号22. (1)74平方分米(2)2分米(3)6立方分米图形与几何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综合与实践教材第116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位学生带一张长26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师: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综合与实践)1.完成第23题。

(1)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去调查。

(2)课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3)分析:从这些信息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相关的信息有什么好处?2.完成第24题。

师:读题,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怎样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生:四个角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四个角剪去后,把四边凸出去的向上折起,就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师: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找一找,算一算,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生:折成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后,纸盒的长是原来的长方形的长剪去2个4厘米,宽是原来的宽剪去2个4厘米,高是4厘米。

师:如果计算纸盒的容积应该根据什么计算呢?算一算,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生: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来计算。

生:26-4×2=18(厘米),18-4×2=10(厘米),18×10×4=720(立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