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 论语

合集下载

《论语》全文翻译(二十篇)

《论语》全文翻译(二十篇)

目录《论语》——学而------------------------------------------------------------------ 1《论语》——为政---------------------------------------------------------------- 21 《论语》——八佾---------------------------------------------------------------- 38 《论语》——里仁---------------------------------------------------------------- 56 《论语》——公冶长------------------------------------------------------------- 68 《论语》——雍也---------------------------------------------------------------- 87 《论语》——述而--------------------------------------------------------------- 107 《论语》——泰伯--------------------------------------------------------------- 130 《论语》——子罕--------------------------------------------------------------- 144 《论语》——乡党--------------------------------------------------------------- 162 《论语》——先进--------------------------------------------------------------- 177 《论语》——颜渊--------------------------------------------------------------- 195 《论语》——子路--------------------------------------------------------------- 212 《论语》——宪问--------------------------------------------------------------- 229 《论语》——卫灵公------------------------------------------------------------ 252 《论语》——季氏--------------------------------------------------------------- 270 《论语》——阳货--------------------------------------------------------------- 280 《论语》——微子--------------------------------------------------------------- 293 《论语》——子张--------------------------------------------------------------- 301 《论语》——尧曰--------------------------------------------------------------- 312《论语》——学而【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解《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

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

《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

《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

《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

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

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

《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

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

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

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

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众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堪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百科全书,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论语》的全文及译文。

一、《论语》的全文《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所组成的文集,包含了22篇,约有500余段。

它不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而是按主题和内容分类整理的,其中包括“学而篇”、“为政篇”、“仁篇”、“义篇”、“礼篇”等。

具体来说,《学而篇》主要探讨的是教育问题,包括学习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问题。

重要的章节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不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为政篇》则主要关注的是政治问题,探讨如何做一位好的领袖,如何治理国家。

重要的章节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等。

《仁篇》则论述的是仁爱之道,探讨如何做一位道德高尚的人。

重要的章节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等。

《义篇》则探讨的是如何能做到正直,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重要的章节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等。

《礼篇》则关注的是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礼貌得体。

重要的章节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朝闻道,夕死可以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等。

二、《论语》的译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精髓,本文提供一份《论语》的英文译文供大家参考。

《学而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Is it not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Chapter 1)“The wise find pleasure in water; the virtuous find pleasure in hills. The wise are active; the virtuous are tranquil. The wise are joyful; the virtuous are long-lived.” (Chapter 6)“The Master said, "In archery it is not going through the leather which is the principal thing; - because people's strength is not equal. This was the old way." (Chapter 9)“The Master said, "The cautious seldom err." (Chapter 16)《为政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It is only the man who is possessed of the most complete sincerity that can exist under heaven, who can give its full development to his nature. Able to give its full development to his own nature, he can do the same to the nature of other men." (Chapter 1)“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 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Chapter 2)“The Master said, "The man who is fond of daring and is dissatisfied with poverty, will proceed to insubordination. So will the man who is not virtuous, when you carry your dislike of him to an extreme." (Chapter 8)《仁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zu-kung asked about the practice of virtue. The Master said, "The mechanic, who wishes to do his work well,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So must the teacher do likewise." (Chapter 1)“Tsze-lu said, "The ruler of Wei has been waiting for you, in order with you to administer the government. What will you consider the first thing to be done?" The Master replied, "What is necessary is to rectify names." (Chapter 13)“The Mas ter said, "When a man stands in the proper relation to his fellow-men, he has fulfilled the relation to them; when he stands in the proper relation to his ruler, he has fulfilled the relation to his ruler. (Chapter 20)《义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With coarse rice to eat, with water to drink, and my bended arm for a pillow; - I have still joy in the midst of these things. Riches and honors acquired by unrighteousness, are to me as a floating cloud." (Chapter 7)“The Master said, "The cautious seldom err." (Chapter 16)“The Master said, "A horse is called a faithful beast, and there are others who are faithful without being called so. Li Yi* behaved with conspicuous fidelity to the purposes of his friend." (Chapter 22)《礼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The object of the superior man is truth. Food is not his object. There is plowing; - even in that there is sometimes want. So with learning; - emolument may be found in it. The superior man is anxious lest he should not get truth; he is not anxious lest poverty should come upon him." (Chapter 1)“Tsze-chang asked, saying, "What is the way of a man?""The Master said, "The way of a superior man is threefold, virtuous; he is free from anxieties; wise; he is free from perplexities; bold; he is free from fear.""(Chapter 16)“The Master said, "Being in a state of superior distress,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have friends." (Chapter 22)三、总结《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包含了22篇,约有500余段。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论语全文及翻译

论语全文及翻译

论语全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文化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撰而成。

全书共包含论语、孟子、为政、八佾、里仁、述而、泰伯、乡党、党人、先进、学而、为民、尧曆等十二篇。

《论语》是一部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著作,强调个人修养、家庭道德、社会伦理以及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原则与道理。

书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充满智慧与哲理。

下面是《论语》中部分名言的全文及翻译:1. 教材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然后再复习,岂不乐哉?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欢喜?人们不了解我,我不会生气,岂不是君子吗?”2. 道德论语: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烦恼。

”3. 学习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做老师了。

”4. 修身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巧言令色的人,很少有仁德。

”5. 父子关系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愿而行。

”翻译:孔子说:“学生进门要孝顺父母,出门要顺从兄长,言行要谨慎可靠,言出必行。

”6. 社会关系论语:子曰:“对天地之间的众人,爱之如自己;对天地之间的贤人,敬之如佛羊。

”翻译:孔子说:“对待众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爱他们;对待贤人,要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尊敬他们。

”7. 政治治理论语:子曰:“政者,正也;子帅而不仪,惠而不费,治而不严,能而不知。

”翻译:孔子说:“治理者要正直;子弟帅而不矜持,慷慨施舍而不铺张浪费,治理而不严酷,才能而不骄傲自大。

”以上是《论语》中的部分名言全文及翻译。

这些名言富含智慧和哲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论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目录▼【一】作品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注释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

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

曾参的父亲,约小孔子20多岁。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小孔子42岁。

以上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

单用“侍”是陪伴者站着。

用“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2.率尔:轻率地、毫不思索地样子。

3.千乘(shèng)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①十二章【原文】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语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原文】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原文】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

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古文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文名篇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和翻译这些名篇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几篇古文名篇进行翻译和注释,以期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论语·学而》【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开篇语。

他告诫人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

学习是一种快乐,有朋友从远方前来,也是一种快乐。

当别人对自己一无所知时,不要生气,而是要保持温和的态度。

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君子。

【注释】:本段文字选自《论语·学而》一篇,是孔子弟子之间的问答。

其中的“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后要不断地去实践和总结。

孔子认为学习和实践是紧密相连的。

他还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种值得高兴的事情。

孔子的观点强调了学习、实践和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具有深远而普遍的价值。

二、《儒家文化课》【翻译】:“诸葛亮的《出使西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文章描述了出使西蜀的旅程,朴实而动人。

其中的一段写道:‘重阳之日,爬山登高,祭祀祖先,祈求吉祥。

’这里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重阳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对祖先的敬爱之情。

”【注释】:本段文字选自《儒家文化课》一篇文章,介绍了诸葛亮的《出使西蜀》。

《出使西蜀》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故事,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这一段描述了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爬山登高,祭祀祖先,向祖先祈求福祉。

这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祖先的敬爱之情。

三、《古文诵读与鉴赏》【翻译】:“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

其中的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类历史的壮丽气象。

这句诗总结了中国的地理景观和历史演变,通过形象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原文及翻译精选

《论语》原文及翻译精选

《论语》原文及翻译精选《论语》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收录着孔子及其门徒言行和思想的精髓。

下面将选取几个经典的原文及翻译进行解析。

1.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n翻译:“学习而时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这是孔子所说的话,表达了对于学习的人性化理解。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温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变得愉悦。

2. 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n翻译:“君子坦荡荡,小人心里总是狭小的。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品格与内心的形象,君子是最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坦诚宽宏,能够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努力奋斗。

而小人则总是心胸狭窄,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

3.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n翻译:“三个人在一起,一定有我所学习的东西。

”这句话表达了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让自己有机会将所学习到的东西传递给别人。

4.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n翻译:“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施加的事情,就不要去对别人做。

”这句话表达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需要尊重对方的权利和感受,不能去侵犯别人的利益和尊严,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5.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n翻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才真正知道。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知识的认识和态度,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以上是我对《论语》几句经典语录的解读和理解。

《论语》虽然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但是它所表达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却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价值。

我们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运用这些智慧,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6. 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n翻译:“不是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节选的文言文翻译

论语节选的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要持之以恒,温故知新。

同时,也表达了友谊的可贵,以及对待他人宽容的态度。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解读:这句话揭示了政治的本质是端正,政治家要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

只有这样,政治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想要的;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忍受。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生价值的看法,即追求富有和尊贵,但必须通过正当途径。

同时,也强调了面对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原则。

四、《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饱,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解读: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修养,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

同时,要注重实际行动,善于思考和表达。

五、《论语·里仁》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反省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总结:《论语》中的这些章节,虽然都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论语的文言文翻译

论语的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安居于天空,而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三、《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孔子说:“在庭院里跳八佾舞,这是可以忍受的,还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呢?”四、《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算是明智呢?”五、《公冶长》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六、《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对他的缺点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士人不能不胸怀壮志,承担重任而道路遥远。

把仁义当作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难道不是很遥远吗?”《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论语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儒家著作,其中包含了很多充满智慧的话语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哇,这几句话真的是很经典呢。

学习之后还能经常复习,这能让知识更加巩固,当然会让人觉得喜悦呀。

有朋友大老远来相聚,那是多开心的事儿呀。

别人要是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恼怒,这才是有君子风度嘛。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孔子真的是很注重自我反省呢。

每天都要多次想想自己在为人处事、交友、学习这些方面有没有做好,这对自己的成长肯定很有帮助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就告诉我们呀,复习旧知识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从中发现新的东西,这样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呢。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学习和思考必须得结合起来才行呀。

要是光学习不思考,知识就只是死知识,没有办法融会贯通。

要是光思考不学习,就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来支撑思考,也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呢。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这一点很重要呢。

不懂装懂是很不好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去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呀。

论语里还有好多好多这样充满智慧的话语呢。

这些话语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能给我们提供指导呀。

论语的文言文加翻译

论语的文言文加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孔子说:“《诗经》共有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制来统一他们的行为,人民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我约束。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工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通过文学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与人交往广泛而不结党营私,小人则结党营私而不广泛。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稳固了,道德就会产生。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吧!”子曰:“君子不器,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工具,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使自己被人了解。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伏。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翻译:孔子说:“听信道听途说的言论,是道德的败坏。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学习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全文及翻译(微子篇)

《论语》全文及翻译(微子篇)

《论语》全文及翻译(微子篇)《论语》全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第十八章微子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竭力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孔子说:““殷朝有这三位仁人啊!”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柳下惠担任掌管刑罚的官,被罢免了很多次。

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用正直之道来侍奉人,去哪里而能不被多次罢免呢?不用正直之道来侍奉人,又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故国家园呢?”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那我做不到,只能用低于季氏而高于孟氏的规格来对待他。

”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

”孔子离开了齐国。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

于是孔子离开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

算了吧,算了吧。

现在的当政的那些人太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论语》全文中英对照

《论语》全文中英对照

《论语》全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and application?"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The philos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There have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 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MTI 英语笔译李颖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onfucius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review the learned knowledge at regular time?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afar? Is it not a gentleman to treat people who don’t recognize his merits without being angry?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onfucius said, "I determined to study at fifteen, finished the establishment of my life principles at thirty, eliminated all confusion about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manners, wisdom and credit at forty, grasped the meaning of life at fifty, comprehended various opinions easily at sixty and did whatever I wanted without losing decency. "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Confucius said, a man of noble character should consider if he had grasped what he observed; if he had used his wisdom to judge what he heard; if he had kept genial to whom he met, if he had dressed decently when met others; if he had kept promised about what he said; if he had spared no effort about what he did; if he had sought advice about which he was confused; if he had thought about results when he was about to lose temper; if he had considered the righteousness when he confronted gains about personal interests at h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