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合集下载

泾源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泾源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六盘山下的绿色产业—泾源县林业经济发展典型材料泾源县地处六盘山土石山区,气候属于温带湿润区森林草原类型气候,全县辖4乡3镇110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 其中回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75%,,总户数万户,其中农业万户万人.年平均降雨量641mm,年日照时数2370小时,年平均气温℃,无霜期132天,海拔1608-2942米,年积温3200℃左右,气候湿润冷凉.国土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万亩,85%为山地,退耕还林草万亩,森林覆盖率为%,是全国造林百佳县之一.2009年泾源县被确定为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2010年被选为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典型县.近年来,泾源县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念,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紧紧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机遇,坚持靠发展产业、综合整治来支撑泾河源头的资源保护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做大苗木产业,做强草畜产业,做好旅游产业,盘活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撑的县域经济实力得到整体提升.苗木、草畜夯实基础,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反哺三产,初步形成了草畜、苗木、旅游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山绿民富”扮靓泾源.一、发展林下经济是农民致富的必然要求泾源县发展苗木产业和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在林改中实现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双赢,让农民从林改中获益.泾源县林木资源相对丰富,为防止农民承包后毁林开荒,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利用分包到户的林地发展苗木产业和种植业、养殖业等“林下经济”.通过林改,借助本地较好的立地条件开展林木育苗,已形成了一条以苗木产业为主,林下种养殖、草畜产业共同发展的致富产业链,全县已形成苗木、草畜、旅游为主的支柱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主渠道.二、林下经济成效显着一特色林木种苗产业筑牢农民致富根基泾源县地处六盘山腹地,土质疏松,水资源丰富,天然分布着13科788种林木资源,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种苗产业发展.近年来,泾源县以“山绿民富”为目标,以培育六盘山特色的“珍、稀、缺”良种壮苗为重点,按照“川台地、沿公路、靠城镇、连景区”的布局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协会组织、土地合作社带动、群众自发栽植”的运作机制,地埂培育大苗和幼苗移植同步推进, 强力推进特色种苗产业发展.一是搭建平台.多方筹措资金1320万元,建设现代化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为农民打开了苗木销售渠道.二是提供信息.组织召开全区苗木生产观摩暨种苗调剂大会,委托专业机构免费培训苗木营销经纪人,定期编发苗木余缺简报,为林农提供苗木产销信息.三是资金支持.建立了多渠道支持苗木等林业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开辟了林权证抵押贷款、干部职工帮扶贷款、大户担保贷款、林业产业协会担保贷款的四种融资渠道,凡是林农用于发展苗木等林业产业的贷款,政府均给予80%的贴息扶持.目前,全县林农累计贷款达6000多万元,政府贴息400余万元.四是引导建立合作组织.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耕地集中起来,统一承包,签订租赁合同,按照规划布局,把土地转包给林农、协会或客商进行育苗.目前,全县已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6家,参与的农户1800余户,存贷土地6300多亩,扩大了育苗规模.目前,全县育苗面积达到万亩,建成了特色林木工厂化育苗中心、28个千亩育苗园区、50个500亩以上的苗木专业村和1250户5亩以上的育苗专业户,成立三级苗木协会13个,培养苗木营销经纪人360余人.四是不断更新育苗品种.通过近几年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培育针叶常青树、阔叶花灌木、珍稀树种“三大类”的育苗格局.全县培育的苗木品种由历年的1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40余种.其中培育以云杉、油松、樟子松等为主的针叶常青树约占育苗总面积的65%;培育以山杏、山桃、刺槐、沙棘等为主的阔叶花灌木约占育苗总面积的25%;培育以黄刺梅、榆叶梅、丁香、忍冬、探春等为主的六盘山珍稀树种约占育苗总面积的10%;扦插杨树、柳树等其他树种约占育苗总面积的5%.全县实现了“人均一亩苗”目标,正在向“人均两亩苗”目标迈进.二草畜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子随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泾源县结合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支持群众发展林下种植牧草,为肉牛养殖提供基础保障,加快了草畜产业发展步伐.在肉牛养殖中,泾源县把以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地方特色、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号工程”来抓,探索出了一套养殖规模化、圈舍标准化、品种优良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科技化的“泾源养牛模式”.在草畜发展过程中,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化、打造品牌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了农民创业千头肉牛养殖园区、3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两大工程,加强了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种植加工调制体系、疫病防治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把农林业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牧业,又促进了林业.通过创新模式,政府推动,协会联动,以林下种草为基础,大力发展牧草种植规模,以种促养,形成了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独具特色的“泾源肉牛养殖模式”,促进了草畜产业的扩量、提质、增效.2010年,全县新建大雪山、龙潭、春发、双旗、世龙等8个存栏3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公司;新建合作组织8个;培育育肥贩运大户825户;林下种植牧草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16万头,人均牧业收入710元.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0%以上;养殖大户显着增加,存栏5-9头的1330户,存栏10头以上的900余户,百头以上养殖公司园区达到15处,肉牛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大户带全村,园区带全乡,龙头带全县”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真正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三“农家乐”增添农民增收新亮点近几来,泾源县依托当地独特的森林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按照保护生态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生态观光和民俗产业同发展的思路,精心打造生态六盘这张亮丽的旅游名片,全力推进农家乐民俗接待服务,力促以农家乐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助推器”作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泾源县把“农家乐”林改工作的突破口,初步把“农家乐”旅游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按照“依托旅游发展文化,借助文化促进旅游”的发展战略,泾源县着力做靓“生态六盘、清凉世界、泾水文化、回乡风情、红色之旅”五大旅游名片,突出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生态观光和民俗展示同发展,精心打造自然生态展示、民俗文化发掘、“农家乐”民俗接待、城市景观建设等产业开发项目,旅游产业迈出了实质性的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冶家、园子、羊槽等“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村6个,全县农家乐经营户总收入愈300万元. 冶家村农家乐是泾源县首批建成的农家乐,位于泾源县城南15公里处,是通往老龙潭、凉殿峡、二龙河、鬼门关等六盘山重点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地.2006年底,泾源县利用危房改造工程的机遇,因地制宜,吸引40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经营实力的受灾村民,统一规划,集中移地改造,建设农家乐安居工程,引导群众开展旅游服务业,发展生产经营,增加收入. 冶家村有268户1245人,在2005年以前村里主要靠种植业发展生产,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开办农家乐旅游项目以来,村民立足特色优势种植业发展旅游,现在经营农家乐旅游项目的40户村民,每月人均纯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三、林下经济典型村效益突显泾源县香水镇下寺村地处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等富民政策,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林改后,下寺村响应县委、政府发展苗木产业的号召,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承包大力发展苗木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一是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近年来,下寺村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利益驱动下,林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解决了农民以前“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格局,改变了落后的林业生产模式,让村民参与林业发展,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带动群众致富,把发展苗木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全县率先建成了苗木产业专业村和特色种苗基地.目前,该村共栽植特色苗木980亩,人均育苗面积3亩,2010年全村人均仅苗木收入超过5000元.由于苗木种植规模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农民开始利用积累的资金投入到发展运输业、建筑业、苗木贩运,有的农户每月有纯收入超过万元.下寺村已成为泾源县的苗木第一村.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随着苗木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下寺村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以苗木种植、销售、生态、绿化为主的私营企业——泾源县六盘山园林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了本地区第一家苗木花卉专业协会,依托“支部+协会+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协会理事长由村支部书记兼任,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经营大户为副理事长、监事长,重点农户为成员.协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由村支部和协会共同商定,支部成员联系农户;每一个农户既是协会成员,又是一定数量的苗木基地,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做到尽量集中连片.这种运作模式,便于组织、协调、领导,比较灵活,农民也感到心里踏实,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按照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相关程序,建立了下寺村苗木花卉专业协会章程、下寺村苗木花卉专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和下寺村苗木花卉专业协会会员吸收办法三项制度,这三项制度使协会的运作有章可循.同时,协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外联系市场和销路,解决会员销路难的问题.苗木品种也由最初的两个发展为至今的二十余种,注册发展会员66人,占全村农户的67%,成为泾源县苗木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子,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600元增加到去年的3210元,苗木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高出全县平均水平.大家真正尝到了党的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好处. 三是加强引导,强农富民.随着全村苗木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下寺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外地客商闻名前来订购苗木.苗木市场已拓展至甘肃、青海、内蒙等省区,苗木产业旺了,农民腰包鼓了.2010年,全村实现苗木销售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苗木收入2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全村有1750亩耕地和4300亩集体林地.林改后,人均分得林地11亩,主要用于发展苗木,各类苗木规格齐全,1米以上的云杉、油松大苗300亩,户均亩,有云杉、油松、樟子松、松柏苗木等5个品种,年销售苗木8万株以上.。

先进林场事迹材料

先进林场事迹材料

先进林场事迹材料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中国是一个林木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开发林木的过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的森林资源不仅质量下降,面积还大幅缩减。

尤其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动,对林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林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背景下,先进林场的兴起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先进林场是指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林业生产基地。

这些林场不仅在林木育种、种植、抚育、保护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而且具有高效、规范、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也是林业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我国的一些先进林场的事迹和成就。

第一个先进林场是中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实验站。

这个林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它占地7000亩,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

站内科研人员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生态学、森林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多个方面的科研团队。

在保护生态系统、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究生态农业、开拓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站内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比如,他们在实验站内建立了基于群落种植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机模型,各项参数基本反映了亚热带森林的生境特征,然后通过模型预测和新生态植被建设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林带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他们还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水热平衡、生态系统碳交换规律、土壤碳储量和空气污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第二个先进林场是云南香格里拉国家怒江江西干地热带林生态系统综合站。

这个林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

它主要研究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气象学、土壤学、地理信息学、信息技术等方面。

在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中,科研人员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实践。

比如,他们对常见的针叶类和阔叶类树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发育规律、生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另外,他们还研究了热带林的鸟类和昆虫等生物多样性,发现了一批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保护热带林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创生态强县 建森林石柱

创生态强县 建森林石柱

林业 产 业 。 全 县 森林 覆盖 率 达 到5 8 % , 吸 纳 农村 劳动 力7 万 人 。 实 现林 业 总产值 1 8 亿 元 , 农 民人均林业 年收入 达 到 1 5 0 0 元 , 生
态环 境 得 到 进 一 步提 升 。 全县 实 现 山川 秀 美 , 建 成 国家森林城 市 。
马世 勇 ( 石 柱县 林 业 局 )
k' ≯
森林工 程全面推进 ,
新 造 林5 6 万 亩 ,
改造低 效 林3 4 万 亩 ,
全县
森林
覆盖
率达 到4
8
5



林业产业初具规模 ,
林业 总产
值 达 到 1 5 亿 元 , 农 民 人 均 林 业 年 收 入 达 到 1 0 0 0 元 , 建 成 市 级 森 林 城 市 ; ~ JJ2 0 1 7 年 , 建 立 1 0 0 万 亩 林 业 特 色 产 业 基 地 , 迅 速 壮 大
森林 资源七 个大 县 之 一

全县 现 有林业 用 地3 0 0 万 亩 ,
占幅员面 积 的6 6
6



森 林 覆 盖 率 为 4 3 4. % ,
位 居 全市 第三 位 ,
林木覆
盖 率6 2 % ,
活 立 木 总 蓄 积 9 0 0 万 立 方米 。
同时 ,
该县 狠 抓林业 产业 建设 .
已 建 成 工 业原 料 林基地2 2 万 亩 ,
发 展 的 决 定 》精 神 为 动 力 , 严 格 按 照 “ 严 管林 , 慎 用钱 、 质 为先” 的林业 方针 , 深 化 改革 , 开 拓 创 新 , 克 难奋进 , 夯 实基础 , 加快 林 业 发展 , 森林 资源 管理 不 断 规 范 , 林分质量 明显 提高 , 生态环 境显 著改善 , 实现 了林地面积 、 森林 总蓄积 、 森林覆盖 率和 林分质量 “ 四增长” , 成 为重庆市

浅谈林业在新龙县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浅谈林业在新龙县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浅谈林业在新龙县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摘要: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态和观点发生了变化,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林业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工业,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公共服务。

林业既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又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重大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将林业与生态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一、新龙县林业发展的现状新龙县处川西北丘陵状高原山区,属沙鲁里山北段,北部最高点卡洼洛日,海拔5992米,南部最低点子拖西乡雅砻江河谷,全境由高山峡谷、高山低谷、高原低山丘陵、现代冰川冰蚀地貌。

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是全省第二大林业县,也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森林覆盖率为26%,高于全省、全国水平,有森林面积370.52万亩,木材蓄积量3387万立方米。

林业是新龙县经济潜力之一。

因此,要保障人民的居住环境,必须要加强城乡的绿化工作,同时也要从根本上保护我们的心脏——森林。

森林在人类生存环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吸收汽车尾气,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美化环境,还能降低噪声污染,保护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林业在新龙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发展林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新龙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龙县经济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的方向。

而世界上可再生的一切资源,都与森林息息相关。

森林从土壤中吸取营养,利用水分和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可以把这种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其他的形态。

新龙县发展林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和谐的生态环境如今因各种原因许多生物都在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新龙县想要挽救濒危生物,发展林业已成必然,只有实现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环境才会有保障。

并且新龙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灭绝的生物会越来越多。

森林资源丰富是生物繁衍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城乡建设绘新图——吉林省通化县造林绿化美化纪实

城乡建设绘新图——吉林省通化县造林绿化美化纪实
形成 了春 夏 秋 三 季 有 花 、 夏 有 荫 、 树种 ,栽植 大 苗 ,实施 针 阔混 交 标 责任 书 》 林 业工 作责任 目标 、《
秋有果 、冬有青的绿化美化格局 。 美化 ,达 到 了夏 有绿、 冬 有青 的 考核 办法 》等相 关制度 ,县、乡、
高标 准实施 乡 ( ) 屯绿 绿 化 效 果 。 镇 、村
2 1 1 2 8 0 0.
_ ln N D 7 EEN l 1l , N
乔、灌 、花 、草、 果相 结 合 ,多 地 或林 冠 下空地 清 除杂 灌木 ,保
责任 机 制 制 定 了 《 业 重 林
、《 品种、 多层次、 多颜色、 立体绿化 , 留阔叶 树种 ,引进 栽植 常 绿针 叶 点工 作包 点 方案 》 林业 工作 目
脚 ,加 快 了生态 建 设和产 业发 展 基地 等工 程 的先后 实施 ,构建 了
科 学布 局 ,制定 以县城和 乡
的步 伐 ,切 实 巩 固 了 “ 国 绿 化 结 构 日 趋 合 理 、 功 能 逐 步 完 善 、 镇 为辐射 源 ,以道路 与河 流 为纽 全
模范县”的基础地位。
实施重点 绿化 工程 对林 间、 亩文 冠果经济林和 1万亩蓝莓 ( 长 了音 乐 喷泉、水 幕 电影 ,修 建 了
林缘、 沟边、河 旁 等可 绿 化和 小 白越 橘 )经济林 基地 。还 发展 了 广场 平湖 、蜊蛄 河两 级 平湖 、茂 面积 零星 宜林地 实 施 “ 宣林 地造 以大 榛 子、葡 萄、五 味 子、编织 山 公 园、 南 山 公 园 、 滨 河 公 园 、 满造严工程 ” ,见空植树 ,栽 满补 材 料 、速生 丰产林 为主 的速效经 休 闲 广 场 和 城 市 绿 地。 以 乡土、 齐 ,使造 林面 积 增加 到 1 6万亩 。 济 林 基地 2 0万亩 。 这 些林 业 产 业 珍 贵 乔木和 灌 木树 种 为主 ,培 育 把红松 阔 叶林 保 护和 发展作 为一 发 展 项 目,充 分 调 动 了 林 农 开 发 大苗移栽 ,配置草本花 卉和 草坪 ,

平武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材料

平武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材料

平武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材料一、平武县基本情况平武县位于嘉陵江支流,涪江上游,四川盆地西北部,盆周山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东接青川县,南邻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连甘肃文县,东南靠江油市,西北抵南坪县,东西宽104公里,南北长120公里,幅员面积5962.5平方公里。

全县辖9个镇、16个乡、249个村、14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6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6.30万人,非农业人口2.38万人,农业劳动力8.35万人,属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省定贫困县,有藏族、羌族、回族等11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6.61万人。

200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工业产值4.69亿元,人均纯收入2307元,财政收入0.74亿元,银行存款余额8.80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10亿元,社会消费品临售总额3.20亿元。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据二类调查资料统计,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684.5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14%,活立木总蓄积3938.53万立方米;林业用地中,国有林面积329.07万亩,占总面积的48.07%,集体林面积355.51万亩,占总面积的51.93%。

二、天保工程完成情况平武县于1998年10月1日停止天然林采伐,1999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根据“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绵阳市县级实施方案的批复”:我县天保工程建设期为从2000年至2010年,森林管护面积438455公顷,工程建设投资2000年为2394.84万元、2001-2010年静态投资每年1339.36万元(不含2005年以后每年的“医保”等四项保险补助)。

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水电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1、公益林建设情况1998年-2007年共计按上级下达我县任务完成了公益林建设715845亩。

其中:人工造林53490亩、封山育林407930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5825亩、飞播造林208600亩;截至2007年底国债投资额3907.5万元,到位资金3907.5万元。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 提供“共富”新经验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 提供“共富”新经验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作者:浙江省林业局规划财务处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8期编者按:为发挥林业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展现各地林业发展的特色及亮点,2022年4月,浙江省林业局开展了林业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践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围绕“生态提质增汇、产业提效增收、文化提韵增彩、管理提智增能”等方面,共选送近70个典型案例。

评选活动从具有林业辨识度、社会影响力、群众获得感的角度出发,经地方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十大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均为全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新经验,充分展现各地林业发展的特色亮点。

[庆元县:创新“国乡合作”新机制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庆元创新开展了国乡合作改革,采取“国有林场出资金技术,农户以林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方式,按照“林地权属不变,林木权属共有,经营收益共享”的原则,将全县闲置零碎的林地统一流转整合,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成国乡合作造林基地30多万亩,价值高达17亿元以上。

经过30多年的精心管护,国乡合作造林基地已发展成为庆元最主要的商品林基地,活立木蓄积超过200万立方米,累计向村集体和林农兑现收益分红1.6亿元。

庆元也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乡合作经营改革创新试点县。

2022年4月29日上午,贤良镇石川村村民齐聚永青国有林场办事大厅,等待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分红。

当天,石川村145亩山林共分得85.2万元,每亩净分红5862元。

林业“三定”后,林农承包的山林比较分散,面积也很小,又缺乏造林技术,不方便管理。

参加国乡合作以后,山林由林场统一管理,不仅可以拿到分红,还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生产工作。

而合作造林兑现收益周期长、见效慢,使得部分林农不愿续签合同。

为此,2021年庆元统筹谋划了国乡合作经营改革项目的2.0版本。

新一轮合作打破原有的林木采伐后一次性兑现模式,以每3年按照不低于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标准支付一次预期收益,到期按照“多付不还、少付补足”原则结算收益。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工作总结林业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所在的林业部门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下面就我所参与的几个重要项目进行总结。

首先,我参与了某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工作。

该森林公园地处大自然风光秀美的山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珍稀的野生动物。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公园内的林地进行修复和改造,提高其生态功能的恢复能力。

我们在此期间,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林业生态规划、种子区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有效解决了公园内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公园内的生态环境。

其次,在某个县级林区内,我参与了退耕还林工程。

该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增加林地的面积,进一步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我们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加强与农民的沟通,鼓励他们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为农民提供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并组织了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林业技能。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恢复了大片退耕还林的山地,使得该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第三,我还参与了某个城市中心城区的绿化工作。

这个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但由于人口过多和过度开发,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较低,城市森林质量也不高。

为了改善这个状况,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城市绿化规划,包括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绿化质量等。

我们与城市政府、社会组织合作,在城区内新建了多处公园和绿地,修剪整齐的绿色植物点缀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树木更新工作,用优质树种替代老旧树木,并进行了定期养护和管理工作。

如今,城市中心城区的绿化面积大大增加,居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美好。

总之,过去一年里,我们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这些工作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也意识到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等。

材料范文之林业工作汇报材料

材料范文之林业工作汇报材料

林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一:林业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一)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二)经济林发展加快(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加强植树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必须始终坚持“三分栽,七分管”。

近年来新造林,尤其是道路林网、林带等生态林,战线长、分布广,管护难度大。

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严格保护、持续增长”的林业建设方针,着力在执行林业管理、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业限额采伐、林业整治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增长。

1、林木抚育管养工作取得实效。

年初与各责任单位签定林木五定三包管养责任状(即定县级领导、定科级干部、定责任单位、定责任区、定工作任务,包监管、包及时补植、包成活率),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手中有任务。

区机关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林木修枝去枯、除草施肥、涂白、加固防鼠网、修缮水系等工作,巩固和扩大我区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2、护林防火工作成绩明显。

护林防火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乡镇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通过几年来不断落实防火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扑救装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了“不发生重大特大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目标。

3、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继续加强。

设立了有害生物防治监测点,积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制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合理开展防治工作。

今年共投入10万元购臵3吨药剂,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林业管护员严格按照防治工作要求完成防控面积1万余亩。

同时积极采取单株钻孔挂吊液、全株喷施化学药剂等措施对天然白榆进行救治,有一定的效果,全年未发生重大林木病虫害。

4、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建立和完善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警机制,切实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日报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3起。

将湿地资源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出台了《达坂城区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对湿地资源私自围垦、开采、侵占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完成全区湿地资源普查建档工作。

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以泾川县为例

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以泾川县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5㊀基金项目:平凉市第五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课题(P L S K K T 2020026).作者简介:刘瑞芳,中共平凉市委党校讲师;李赛钰,中共泾川县委党校讲师.化进程的客观方向,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3.2㊀掌握核心技术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高新技术是生物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的生物经济安全,要建立在独立㊁自主㊁创新的基础上,提高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加强和鼓励原始创新.此外,我们还要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在核心领域拥有话语权,形成产业效应和集群效应,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形成 研发-产品-消费 的良性循环体系.3.3㊀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生物经济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经济土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对发明专利㊁商标等方面的保护意识,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机制.鼓励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适配的投资方式,促进基础研究的落地,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大力培育生物科技,生物经济以及生物产业化人才.首先,培养生物技术研发的领军型人物,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培育,加速培养基础扎实,训练有素的各种类型的人才,锻造阶梯型人才队伍;其次,形成良好的研发㊁生产和市场环境,吸引全球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凝聚全球的智慧到中国的生物经济发展的战略上.3.4㊀生物高科技经济产业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是形成良性生物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科学研究不应止步于实验室,落实到国民经济的具体环节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物经济的产业链很长,包括生物技术研发,生物交易流通,生物金融市场等各个细分行业.生物经济的产业链上游源自实验室,下游则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的生物经济才是健康可持续的.结合产业革命的扩散㊁辐射㊁示范和加速效应,顺应其自身的自然规律,积极推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鼓励和发展各种形态的生物经济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一方面创新发展生物技术,另一方面做大做强生物技术企业,使生物经济成为新的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参考文献[1]S c h ür r l eK a r s t e n .H i s t o r y ,C u r r e n t S t a t e ,a n dE m e r g i n g A p pl i Gc a t i o n s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J ].A d v a n c e s i nb i o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20,173.[2]高佳琪.论生物技术对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J ].经贸实践,2018,(01):167G169.[3]王宏广,朱姝,尹志欣,等.国际生物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J ].中国科技论坛,2018,(05):158G164.[4]曹瑄玮.发挥生物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08):59G61.[5]吴晓燕,陈方,丁陈君,等.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市场与融资现状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40(05):117G124.[6]丁陈君,陈方,郑颖,等.全球生物科技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42(02):133G143.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以泾川县为例刘瑞芳1㊀李赛钰2(1.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744300;2.中共泾川县委党校,甘肃平凉744300)摘㊀要: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泾川县被列为重点县之一.本文着眼于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紧盯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㊁退耕配套荒山造林㊁三北防护林㊁公益林㊁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林业㊁民生林业,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在解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㊁风沙危害㊁气候变化和土壤贫瘠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泾川县探索生态㊁经济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社会效益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21.09.0031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现状从2014年开始,针对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泾川县积极争取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合理确定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区域,依托项目支撑扶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其中经济林4.12万亩占91.5%㊁生态林0.38万亩占8.5%,2014年度完成9008亩,实施工程57处,其中经济林7572亩,生态林1436亩,涉及13个乡镇,共计35个行政村2166户;2016年度完成3.6万亩,实施工程110处,其中经济林33601亩,生态林2399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59个行政村6235户,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果品总产量30万吨,总收入9.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100元,已成为全县的首要产业,为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林业用地达到122.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8.13%,先后荣获 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 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 等称号.2㊀主要经验和做法泾川县坚持 生态立县 战略不动摇,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把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㊁合理布局,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努力推动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2.1㊀坚持三大原则 ,不断优化发展思路(1)坚持 严格标准㊁科学规划 原则.统筹考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㊁耕地保护和产业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6㊀㊀支撑等因素,注重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镇规划㊁交通规划等各类专业规划相协调,聘请高资质单位,在广泛调研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建设规划,为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找准了定位㊁明确了方向.(2)坚持 因地制宜㊁适地适树 原则.按照 山顶防护林戴帽,梯田经济林缠腰,沟底刺槐穿靴 的模式,采取集中会战㊁联村造林等方式,对重点流域荒山及疏林地㊁公路沿线裸露荒地进行治理.把生态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乡村立地条件和群众意愿,在持续抓好苹果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油用牡丹㊁山地核桃㊁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集中建成了一批果品㊁蔬菜㊁畜草㊁苗木基地,走出了生态产业化㊁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子.(3)坚持 以城带乡㊁城乡联动 原则.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村屯绿化㊁县城街道㊁机关单位㊁公园广场㊁住宅小区㊁景区绿化为重点,采取见缝插绿㊁破墙透绿㊁破硬还绿㊁规划建绿等措施,持续加大绿化力度,扩大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多种类㊁多层次的城乡绿化格局初步形成.2.2㊀强化四项支撑 ,多方破解瓶颈制约(1)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资金筹措㊁土地流转㊁技术服务㊁督查考核等 十条措施 ,切实加大对林业主导产业培育㊁林下经济发展㊁苗木基地建设㊁中幼林抚育管理㊁专业合作组织建办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按照 产权到户㊁补偿到户 的原则,采取 一册明㊁一折统 方式,将中央和省上下达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2)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新技术㊁新品种的引进㊁试验㊁示范㊁推广和科技攻关.采取走出去㊁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国内外专家㊁教授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科学化管理水平.(3)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化战略,先后择优招录48名林果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林业综合管理服务站工作;确定46名林业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划片包干,驻村蹲点,对重点乡镇㊁重点村组林业生产进行挂牌指导;聘请农民技术员700名,县财政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列支报酬,常年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4)强化项目支撑.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整合财政支农㊁扶贫开发㊁道路交通㊁五小水利㊁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用于重点林区和林下经济重点地区水㊁电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林业发展创设了良好条件.2.3㊀深化四项改革 ,不断激发发展活力(1)深入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分林到户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际,全面建立政府主导与农户参与相结合的双层管护制度,在组织和引导群众进行分户管护的同时,组建护林协会,签订管护合同,统一落实森林防火㊁病虫害防治㊁封山禁牧等管护措施,保证了森林资源安全.(2)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精心研究制定«泾川县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㊁农户申请㊁乡村申报㊁县林业局审批的程序,积极开展林木抚育性间伐试点,严格落实定株㊁松土㊁除草㊁修枝等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林木健康生长.(3)稳步推进林权流转制度改革.按照 依法㊁自愿㊁有偿 的原则,鼓励引导群众通过自愿协商㊁签订合同㊁备案登记等程序,将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有经营能力的大户,县上统一为流入者农户颁发«林权流转证»,鼓励林业大户流转林地扩大经营规模,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4)扎实推进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把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作为拓宽果品产业筹融资渠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县三年生以上果树经济林全部纳入确权颁证程序.2.4㊀健全四项机制 ,切实强化工作保障(1)目标管理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列为 一把手 工程,逐级签订责任目标,分环节制定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形成各级领导抓林业的工作格局.(2)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 行政+技术 双包责任制,县级领导每人包抓一个乡镇,定期督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落实;乡镇和林业部门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重点工程,县㊁乡技术人员每人包抓一个示范点,一定三年不变,常年开展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在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3)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协调金融部门开发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建立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林业小额贷款.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将林权抵押贷款与信用担保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4)督查考核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县委㊁县政府主要领导㊁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对各乡镇㊁各单位林业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通报反馈问题,严格兑现奖惩.3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巩固对策(1)把夯实思想基础作为基本前提,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弘扬 一届接着一届干㊁一张蓝图绘到底 的矢志播绿接力精神,教育引导群众重视生态建设,掌握生态内涵,传承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把强化项目带动作为有力抓手,坚持抓项目不动摇,切实加大林业项目的争取实施力度,多方整合农综开发㊁水利建设㊁畜牧养殖㊁水保治理等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促进林业的大发展㊁快发展.(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紧盯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有机果品㊁绿色畜牧和无公害蔬菜,积极培育壮大地方生态工业,多方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方增加群众收入.(4)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参考文献[1]张怀宁,何超.泾川史话[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2]泾川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泾川县志[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G2010.[3]泾川林业志编纂委员会.泾川林业志[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9.[4]张小燕,杨改河.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林业先进事迹材料

林业先进事迹材料

林业先进事迹材料××乡林业站是××县林业局的派出机构,管护着全乡9万余亩森林、林木。

在××县林业局的正确领导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林业站全体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为工作重心,扎实工作、求真务实,促进了全乡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全站现有干部职工3人,年龄在35岁以下,学历都在大专以上,而且都是林业专业毕业的,是一个有朝气、有理论功底、有战斗力的集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林业生产的关系,特别是我国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使站内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县林业系统的前列。

主要先进事迹如下:一、分山到户,加快林权制度改革。

一是森林分类卓有成效。

2001年秋,××乡林业站全体干部积极配合自治区林勘二院进行森林分类工作。

夜已继日,不辞劳苦,翻山越岭,历经一个半月的时间,率先完成了全乡七万余亩的森林分类工作。

摸清了全乡森林资源,为制定全乡林业生产的长远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分山到户增强了农户的造林、护林积极性。

按照县委政府的文件精神,乡政府下发了分山到户文件,同时林业站四人分成四组,每人负责四个村,对所包村没分到户的荒山(地),结合各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将各村19000余亩宜林荒山(地)全部分到户。

一家一户去经营,经过十来年的不懈努力,乡内的山绿起来了,水清起来了,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改善了全乡的生态环境。

二、退耕还林工程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站内几位干部分村逐户宣传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使这项工程深入人心,克服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面积小,地块多,工程量大,牵涉面广,且关系到退耕还林补助、钱粮直接兑现,影响着农户造林积极性。

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林业在国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

以下是一些林业系统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展示了林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

一、积极投入生态保护1. 平陆县红岩山林场保护行动平陆县红岩山林场位于山西省,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在过去几年里,该林场积极投入生态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加强了林地的巡查和监测,严厉打击非法砍伐、滥采滥挖行为;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恢复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000公顷;通过推广科学种植和灌溉技术,提高了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存率;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毛毕岗林场治理重点工程五大连池市毛毕岗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是一个沙地固定林场。

在过去几年里,该林场面临着严重的沙化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林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并将治理沙地作为重点工程进行推进。

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护林和固沙造林,修建了风沙固定带,成功地控制了沙化现象的扩散。

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植被恢复和生态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为其他沙化地区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1. 湖南省农垦总局林业科技创新园湖南省农垦总局林业科技创新园是一个专注于林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机构。

他们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

该创新园不断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如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产品加工技术等。

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在湖南省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还走出了国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广东省河源市林业局数据化管理项目广东省河源市林业局积极推进林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在该林业局内推行了数据化管理项目。

他们通过建立数字化林地管理平台,对林地资源进行全面、精确的统计和分析,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管理的精细化。

通过该项目,他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林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还能对林木的生长和发展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数据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2024年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2024年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2024年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标题:____年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引言:____年,我国林业系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位在林业系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表彰他们在林业事业中的卓越贡献。

一、李明:改革创新,推动林业智能化发展李明,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

在他的带领下,江苏省林业局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在林业生产、管理和保护中的应用。

他发起成立了智能林业技术研发团队,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

通过引入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林业生产效益,提升了管理水平,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其在林业智能化发展方面的经验也被地方政府广泛借鉴和推广。

二、王俊:扶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王俊,湖南省洞口县林业局局长。

他在担任林业局局长期间,把务实开展扶贫攻坚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他依托洞口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了林下经济,建立了若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大量贫困户增收致富。

同时,他注重培养村级骨干,提高农民的林业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洞口县成为了一个农林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赵丽:科研创新,推动生态保护工作赵丽,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她长期从事生态学研究,关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她率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深入探究了栖息地保护、物种保护等关键问题。

她的研究成果先后被应用于我国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中,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

她的科研成果被林业系统广泛认可,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四、张伟:志愿服务,推动绿化事业发展张伟,河北省石家庄市荣华苑社区居民。

他自发组织居民,义务参与社区环境绿化工作,动员社区居民种植绿化树木,打造美丽的居住环境。

他坚持不懈地开展绿地养护、废品回收等志愿服务活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将居民参与度逐渐提高,并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装点山河千山秀 造福后代万泉清——西和县林业建设发展纪实

装点山河千山秀 造福后代万泉清——西和县林业建设发展纪实

策、 组织 、 责任“ 三落 实” 的造管 相结 合机 制 ; 非公有 林 业 建设 上 , 实 践 总结 出 了 国企 联 营 型 、 国社 合 营型 和
资源先进集体 、 全省退耕还林示范县和全市生态建设
先进 县等光 荣称 号 。 西和林 业创造 了许 多林 业建设 的 亮点 和 成 功经 验 , 受 到 国家 、 省、 市 的充 分 肯 定 , 成 为 陇南林 业建 设 的旗 帜和典 范 。
富庶 林 业
既要绿水 青 山 , 又要 金 山银 山。 改革 开放 以来 , 西
到 现在 的 2 9 . 5 %, 林 木绿 化 率 达 到 4 0 . 6 8 %, 活 立木 蓄 积量 由 l 0年 前 的 7 7万 立 方 米 增 加 到 现 在 的 9 5 . 0 7 万 立方 米 , 水 土 流 失 面积 减 少 8 2 7平 方公 里 , 每年 流 人 江河 的泥 沙量 减少 了 8 2万 吨 , 特 别是 工矿 区 , 有 害
多年 来 , 西 和 县 始终 坚 持 以“ 大林 业 、 大 产业 、 大 生态 ” 谋 划林业 发 展 , 牢 固树 立 “ 潜力 在 山 , 希 望在林 , 关键在人” 的发展 理 念 , 把林 业建 设 作 为 一项 战略 性 工程 来 抓 , 按照“ 南 椒北 果 重 核桃 , 东 用 西 防全 县林 ” 的建 设 思 路 , 因地 制 宜 , 适 地适 树 , 集 中连 片 , 整 体 推
和县 坚持 以 “ 打 绿色 牌 , 走特 色路 , 努力 构建 以特 色 产
业开发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为指导 , 以退耕还 林 工 程 为依 托 , 以地 埂经 济 林 为 突破 口, 以荒 山建 园
为 主要 途径 , 采取 双 带相 问 、 双埂 隔畦 等 地埂 栽 植模 , 采 用林 菜 、 林药 、 林 草 间套 等 种植 结 构 , 大力 发 展

推进生态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记华亭县“三北”防护林建设

推进生态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记华亭县“三北”防护林建设

设工作 , 按照项 目规划 的 目标任务 , 始终坚持绿色接 力赛 , 自始至终保持林业政策 、 林业机构 、 林业队伍和 林 业 发展 速 度 “ 四稳 定 ” 根据 工 程进 展情 况 和县 情 实 , 际 , 订 了实 施 方 案 , 立 健 全 了县 乡村 三 级 责 任 落 制 建 实联运机制 ,层层签订工程建设 目 标管理责任书 , 强 化舆论宣传 ,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筹措 , 确保 了工程
维普资讯
华亭县林业局
华 亭 县位 于甘 肃 东 部 , 山东 麓 , 陇东 黄 土高 关 属
华 亭县 过 去 自然灾 害 较 多 , 别 是 干 旱 、 风 、 温 、 特 大 低
原丘 陵沟壑 区 , “ 是 三北 ” 防护林体 系工程建设县之 多 年来 , 届 党委 、 历 政府 发 扬 自力 更 生 、 苦 奋 斗 艰
建 设 的顺利 进行 。 二 是 因地制 宜 , 分类 指导 , 探索 了三 种模 式 。围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2 百 分 点 ,森 林 蓄 积量 由 17 的 3 0 立 方 . 个 2 9 8年 9万
米 增 加 到 “ 五 ” 的 5 3万 立方 米 , 长 2 . 百 十 末 0 增 8 9个
分点。
经济林 基地 建设 发 展迅 速 。 坚定 不移 地把 经 济林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杠杆和农民增收的支柱 , 持 续 扩 张 基 地 建 设 规 模 ,全 县 果 树 经 济 林 面 积 达 到
— —
1 133公 顷 , 03 . 尤其 是 核桃 产 业建 设得 到 迅速 发 展 , 核 桃 基 地建 设 面 积 达 到 96 . 顷 ,果 品质量 效 益 明 26 7公

林长制事迹材料

林长制事迹材料

林长制事迹材料一、背景介绍某地区为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行了林长制。

林长制实行党政同责,把生态保护作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构建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具体措施1. 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

该地区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辖区内的林业工作。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林长制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林长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

4. 加强监督考核。

林长制实行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各级林长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处理。

三、工作成效1.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实施林长制,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均呈下降趋势。

2.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林长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3. 促进了绿色发展。

林长制的实施促进了该地区的绿色发展,推动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

4. 提高了社会参与度。

林长制的实施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四、经验教训和建议1. 经验教训:在实施林长制过程中,该地区遇到了部分干部对林长制认识不到位、工作不积极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该地区加强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对林长制的认识和理解。

2. 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建议进一步加强林长制的监督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同时,建议加强林长制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总之,该地区的林长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推行林长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林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立足“生态立县” 建设“森林腾冲”

立足“生态立县” 建设“森林腾冲”
改 造 任 务 1 0万 亩 , 完 成 0 中 幼 林 抚 育 6 万 亩 ,林 0
业生态体 系、产业体 系、
本 油 料 精 深 加 工 、 野 生 动 物 驯 养 繁 殖 、 森 林 生 态 旅 游 等 产 业 , 提 高 林 业 产 业 竞 争 力 ,发 展 林 业 绿
色 经 济 ,提 高 林 业 产 业 的 经 济 效 益 。
固好 特 色 经 济 林 产 业 发 展 成 果 。二 是 引导 发 展 石 斛 产 业 。着 力进 行 人 工 示 范种 植 ,引导 农 户走 规
模 化 、集 约 型 的 发 展 路 子 。 计 划 到 2 1 0 5年 , 全 县 石 N- 业 发 展 到 3 0万 平 方 米 , 其 中 新 植 2 6万 产 0 8 平 方 米 ,预 计 到 2 2 0 0年 末 ,腾 冲 石 斛 产 业 的 产 值 达 5亿 元 以 上 。 三 是 大 力 发 展 绿 色 经 济 。 积 极 扶
继 续 深 化 林 业 改 革 , 进 一 步 激 发林 业 生 产 活
生态文化体 系基本建立 ,
林 业 总产 值 达 到 1 5亿 元 ,
力。 巩 固好 集 体林 权 制 度 主体 改 革成 果 基 础上 , 在
进 一 步 深 化 配 套 改 革 ,努 力 完 善 林 木 采 伐 管 理 、
苗 质 量 管 理 ,把 好 种 苗 出 圃和 调 入 关 ,坚 决 杜 绝
47 8 2万 立 方 米 ; 经 济 林 总
面 积 1 6. 8 2万 亩 ,2 0年 01 林 业 总 产 值 8. 5亿 元 。 3
腾 冲 县 确 定 的
劣 质 苗 木 上 山 ,确 保 种 苗 质量 。加 强特 色 经济 林 的 管 护 工 作 , 落 实 施 肥 、 病 虫 害 防 治 等 措 施 ,巩

【林业局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典型材料】防沙治沙问题

【林业局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典型材料】防沙治沙问题

【林业局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典型材料】防沙治沙问题按照会议安排,我就xx县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作大会发言:xx县位于xx最南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国土总面积3.1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40.5%、沙漠戈壁占56.6%,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仅占2.9%,且被沙漠戈壁分割包围成大大小小72块绿洲。

xx县属典型的内陆暖温带荒漠气候,被五大风口包围,年均降水量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595毫米。

历史上xx县城因风沙侵袭三迁其址,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也是国家西北部风沙线上的桥头堡。

严酷的生态条件和落后的生产力,严重制约了xx县农牧业生产。

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平原绿化、重点公益林管护等防沙治沙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南部昆仑山区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使裸露的山坡覆盖了绿色植被,中北部平原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绿洲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20xx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同年被全国绿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xx县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富民强县”战略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常抓不懈。

结合实际,制定《xx县防沙治沙中长期规划》,实行领导任期防沙治沙目标化管理责任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及林业、畜牧、水利、环保、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防沙治沙领导小组。

虽然班子换了几届,但治沙的蓝图没有变,治理的士气没有减,形成一级抓一级,上下联动的局面。

二、狠抓警示宣传,奠定开展防沙治沙群众基础。

县城“三迁其址”是一段令xx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位于县城西北边的流动沙丘仍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前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金秋时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的竹溪县稻熟菊黄,瓜果飘香。

驱车沿着305省道县河至关垭段“百里长廊”一路行来,一辆辆车辆飞驰而过,赏心悦目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粉红色的紫薇花、鲜艳的月季、绿色的香樟,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百里绿色长廊已初显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依法治林、项目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的基本思路,大力营造林,共绣山河美,谱写了一曲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的新篇章。

廓清思路谋发展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

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2个村、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竹溪是一个发展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的山区县。

从优势上讲,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竹溪是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现有森林面积288万亩,森林覆盖率%。

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食用药用植物500多个品种,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25种、动物48种,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竹溪是全省水电资源富县,水能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其中煤储量6亿吨、板石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茶叶面积达15万亩,茶叶远销日本、韩国、新马泰等国,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魔芋精粉远销韩国、日本等地。

从劣势上讲,竹溪区位偏远,受交通、信息等制约非常突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穷经济、富资源”的基本县情,我们广泛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找出路,把保护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新竹溪作为策应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根本点和切入点。

竹溪既是全国资源富县之一,又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林地面积大,山场资源丰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特殊的立体气候,充沛的雨量,使得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要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在山上做文章,实行林、果、药一起上,发挥林业综合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样性,发展潜力大,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也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前景,拓宽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同时,建设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农业县,必须加快林业建设步伐,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产业富县,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力建设这一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全县36万人民形成了建设林业大县的共识,并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保护经验,为建设林业大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立足县情,统一认识,面向发展,明确思路。

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竹溪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和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良好机遇,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为目标,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努力把竹溪建设成为全省林业大县,确保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措施促发展发展是主题,落实是关键。

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永续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切实巩固林业产业发展成果。

措施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百里生态长廊”建设,着力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一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XX年,竹溪县被列为全国174个、全省4个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之一。

止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万亩,荒山造林万亩,分别占省下达计划的100%和%),共涉及15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场、261个村、40200农户。

在整体思路上,把生态林、用材林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地制宜,营造规模型经济林基地,既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样板示范、典型引路的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针对群众不怕苦干,就怕白干的心理,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把山当田种,把林特当粮管,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另一方面,紧盯国内外市场,在适宜我县生长的数百个林特品种中,精心筛选,发展骨干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基地,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全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我们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措施入手,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关闭、取缔木材加强企业,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现了工程区内林木资源全面禁伐、商品材零控制的目标,森林植被得到良好恢复。

在组织领导方面,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县林业局成立管护总站和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乡镇、农林场为单位组建管护站、哨、卡,全县共设立24个管护站,5个管护哨,5个管护所和1个管护巡逻大队,择优录用管护员384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561人,关闭、取缔木材加工企业67家。

在实施措施上,一方面全面推行“绩效挂钩”责任制,将300万亩天然林划分为384个管护责任区,层层签订管护合同,建立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奖勤罚懒,激发了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构建社会护林体系,加强护林联防。

在全县范围内成立护林联防队、义务扑火队和防火突击队,各管护站与周边乡镇的管护站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加强协作,形成横向管护关系,实现纵向管理与横向联防的有机结合。

同时,坚持依法治林,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全县林政、森林公安加强了林业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使一个由林政、森林公安、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天然林资源管护站等林业单位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护林联防网络基本形成。

其三,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交通要道口设立宣传碑(牌)等天保工程标志物510 块,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 1000 条(幅),新修、维修森林防火隔离带210 公里,新建防火了望哨5座,形成了完整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保证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是创造性地推进“百里生态长廊”建设。

在XX年12月召开的县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力推进305省道县河至关垭“百里绿色长廊”建设。

按照“路边樟、地边竹、河边柳、门前花、地中茶、坡上果、山上林、林中草,沿途岩石爬山虎”的建设目标,确立了第一排香樟、第二排紫薇、第三排竹子、悬崖裸体地段栽植爬山虎的绿化方案,集中精力抓好305省道沿线道路、集镇、村庄、庭院、河滩造林绿化工作。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家园建设,引导沿线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使树、竹、花、果、茶合理搭配,相映成辉,常年有花,四季常青。

通过去年春、秋两季和今年春季造林绿化,305省道沿线共栽植各类苗木万株,造林绿化任务基本完成,百里绿色长廊初显雏形,有效地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

措施二:立足保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一是加强林木资源源头管理。

从XX年开始,我们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县境内不再有木材流通出境。

对农民自用材严格坚持限额采伐和林木采伐指标审批制度,实行伐前公示、伐中监督、代后验收,保证了林木采伐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县林业局成立林地管理办公室,完善林地管理机制,明确林地管理职能职责。

围绕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管理与服务,加大林地清理和植被恢复力度,服务全县生态建设。

三是加强木材流通管理。

在运输、加工、市场和林业政策性规费征管等方面,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木材正常流通秩序。

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

实行区域管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五是加大封山育林力度。

近年来,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万亩,占计划120万亩的%,实现了预期目标。

措施三:培植基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百里长廊”建设与“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植特色,形成规模。

一是优先发展茶叶产业。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茶叶12万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7万亩,基地面积跃居全省第一。

XX年,全县茶叶综合收入达到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00元。

二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全县新发展以杜仲、黄柏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3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

三是培植壮大林特产业。

以“百里长廊”为载体,新建木瓜、香橼基地5000亩。

大力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发展林特经济,全县林果基地达到20万亩以上。

措施四:深化改革,激活社会力量办林业。

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舆论先行,政策引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和“调查摸底,试点先行,形成方案,全面铺开”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组织,乡村运作,部门服务,群众参与”的总体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围绕“均山、均股、均利到户,还山、还权、还利于民”这个核心,深入广泛地展开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林业网站、宣传栏等媒介和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使干部群众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精神,让他们了解、支持、积极参与林改。

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严把方案制定关,严格操作程序,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

积极筹建“林地林木资源评估中心”和“林权交易中心”,搭建规范流转平台。

截至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面完成,确权到户万亩、万宗林地,占应确权面积的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明确了林木、林地经营者的责、权、利,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目标,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山林开发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改进林业管理方式,着力把林业管理的重点放在宏观指导、依法行政和提供服务上,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体的林业管理新体制。

加强林业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应急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完善防止盗伐滥伐林木的组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