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学院提醒中国经济需要防范的是投资下滑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经济增速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_胡乃武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经济增速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胡迺武,范炳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40)作者简介:胡迺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炳龙,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程师、经济学博士。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既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又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换挡。
经济增速换档期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年均7% 8%中高速增长有五大依据,经济增速换档期三大产业结构调整有其要点,政府和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发挥其各自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4)10-0001-03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生产要素配置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表现为三点:一是内外部红利不断衰退,经济增速从高增长向中高增长换挡。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常态,从结构失衡到结构再平衡过程。
三是宏观经济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微刺激”阶段。
当前,更应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形势,面对经济增速换挡期的现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一、经济增速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档期,即从1978 2011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的高速增长期换档至2012年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7% 8%的中高速增长期。
这种经济增长速度换档符合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次产业演进规律。
同时,中国经济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有充分根据的,主要有:一是21世纪前20年,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与多极化的推进,为我国提供了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及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国内统一的市场逐渐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市场逐渐打开。
向松祚对中国经济的七个严厉警告
向松祚对中国经济的七个严厉警告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23)004
【总页数】1页(P36-36)
【正文语种】中文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近日在“2016城市观点论坛北京行”上对中国经济提出了严厉警告,概括如下:
1、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非常严重,有水分的经济数据根本掩盖不了这个问题。
2、中国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富豪人数虽然超过美国,但至少有一两亿非常非常贫穷。
3、中央新闻通稿显示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非常不满意。
4、统计局的CPI并没有反应真正的通胀指数,说弄不好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胀,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5、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如果你的杠杆率不断地在加大,不断地在升高,总有一天会出大麻烦。
6、中国不良贷款率非常高,很多数据被通过调胀,通过涨息,通过所谓的重组给掩盖住了。
7、一个国家内部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出现通胀,要么货币贬值,要么资产价格调整,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
(摘自《中外管理杂志》微博,2016-05-18)。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解及短期预测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总第227期)国民经济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解及短期预测钟世川U,毛艳华2,蔡火娣'梁经伟3(1.广东金融学院a•经济贸易学院;b.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广州510521;2.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广州5102:75;3•常州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伴随经济结构性减速、国际环境冲击和短期疫情影响,制度变革和生产率提升是新时代中国经 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文章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下构建了一个含有制度变量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 架,推导出制度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以党的十四大(1992 年)为划分依据,将改革开放四十年划分为两个不同制度阶段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双制”共 存期,市场化经济体制主导期的要素替代烊性大幅提升,经济活力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改革开放四十年,要素配置偏向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促进作用小于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抑制作用,新常 态下经济增长处于低迷状态的主因在于劳动投入、劳动体现型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偏向资本三者的增速均 下降,同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而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还将延续,预测在2021 —2025年间生产率和劳动力增 速将呈负增长。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活力,激发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生产率和劳动力就业,才能有 效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关键词: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变革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丨674 -4543(2021)03 -0016 -11一、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中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 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年均高达9.4%,高出同期世界经济2.9%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达到18%左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刘元春简历刘元春,1972年8月21日出生于四川省,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人才,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聘请专家,先后被多家国家机构评为咨询专家;担任CCTV和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和媒体的财经特约专家;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一、获奖状况1、博士论文“动态宏观视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于2001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博士论文“动态宏观视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于200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3、专著《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获得“200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获“第十届(2002年度)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5、参与杨瑞龙主编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获得“200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参与纪宝成主编《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7、《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8、《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获“第8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优秀奖”;9、指导本科生论文“盗版治理的阶段性选择”获“第8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0、2001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所指导的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级体”称号;11、200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12、2006年获得“霍英东优秀青年基金奖”。
13、《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2007年获得“吴玉章社会科学优秀奖”。
人大经济学院表示增量政策退出可继续 存量政策退出应慎重
人大经济学院表示增量政策退出可继续存量政策退出应慎重下半年经济形势前瞻:警惕通货膨胀反弹回顾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前三个月迅猛增长,后三个月逐步回落。
物价态势也是一样。
年初时月月上涨(不包括存在春节假期的2月份),到了6月突然又掉头了。
然而从经济增长来看,二季度很可能是转折点,自此部分因为基数的原因,GDP增速将逐级稳步回落。
CPI的突然转向则像个随机变量,打乱了人们原先7月份见顶回落的预期,给下半年的走势增添了变数。
一季度防过热二季度防过冷进入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二季度开始的强劲反弹态势,加之去年同季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有6.1%,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了11.9%,创近两年的单季增速新高。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显现。
7月份,国家发改委提出拟对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等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然而与一季度的经济快速增长相对的,是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落。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为10.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
受国内需求拉动力下降影响,物价涨势在6月份也开始调头向下,当月同比增长2.9%,年内首次增幅回落。
为什么一季度人们担心经济过热,二季度又担心过冷了呢?有人说是国际经济波动的结果,但是5、6月份中国出口连续保持超过40%的高增长,说明国际经济对国内的冲击还未到来。
从国内需求来看,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的消费需求上半年增速较去年还有所加快,所以回落的只能是投资。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张卫华7月15日透露,近期国家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采取了控制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差别电价和调整或取消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措施,这对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投资战略研究室副主任王元京则认为,房地产投资受到调控的影响近来出现下滑,可能是导致投资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2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分析与政策建议陈锡康1,2 杨翠红1,2,6*祝坤福3 王会娟4 李鑫茹5 姜青言1,2,61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1903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24 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 北京 100081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6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0摘要 2021 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恢复持续增长。
2022 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系统分析和预测了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预计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速将呈波浪形下降趋势。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计量经济学、景气分析法、专家分析法、情景分析等,为预测国内生产总值(GDP )构建了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
在对 2021 年中国全年经济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对 2022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作出了预测:预计 2022 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将基本恢复正常,全年增速为 5.5% 左右。
文章基于经济形势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科学有序防疫,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进一步提振消费,科学灵活实现“双碳”目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
关键词 经济预测,经济形势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政策建议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11210001*通信作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988101、61873261、72074208、71673269)修改稿收到日期:2021年12月24日① 能耗“双控”是指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进行控制。
战略与决策研究Strategy & Policy Decision Research2021 年前三季度,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科学统筹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恢复持续增长,累计增速达到了 9.8%。
人大经济学院强调应高度重视中国宏观经济及股市背离问题doc
人大经济学院强调应高度重视中国宏观经济与股市背离问题新浪财经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XX?经济导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5年7月4日在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杨社长出席并演讲。
杨表示,中国的构造出现了比拟大的分化,这个分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首先第一个比拟大分化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分化。
特别是在实体经济低迷条件下,我们的股市在房地产的回落过程中出现了股市的泡沫。
杨称,在过去一段时间,股市出现了一个背离实体经济的上扬,所以很多人担忧说中国的股市(泡沫会破),我们担忧下半年或者明年会,但是没有想到提前发生了。
现在来看问题挺严重。
杨表示,应该高度重视中国宏观经济与股市背离的问题,从战略上认识到利用股市繁荣来降低股市的债务,启动经济和整体,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另外一个方面必须要认识到股市泡沫对宏观经济带来的风险。
“写这个报告的时候是股市出现大下滑的前夜,我们意识到了一旦出现这个问题,股市泡沫很危险,中国是前所未有出现了一个救股市的现象,政府越陷越深。
这个最后如果是把散户绑架政府的话,这个问题挺严重的。
股市上涨总有一天会停滞,泡沫总有一天会沫,这个时候也许我们早一点有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个本钱会低一点,否那么的话越积累本钱越高。
〞杨瑞龙表示。
以下为演讲实录:非常感谢大会的邀请,我也是连续多年参加这样一个盛会,有时机和同行们进展交流。
那么今天我主要是想谈谈就当前的经济开展谈一点看法,大家知道我当经济院院长之前,2006年我们创立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出了十次中国宏观经济报告,长期关注宏观经济的变化和走势。
所以我借助这个时机,借助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我想谈两个问题,那么第一个问题的话,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家知道我们应对2010年年末开场出现的经济下行,为这样连续多年的下行给出一个新名词,尽管我们官方有一种倾向说大家不要把新常态和经济下限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无可回避,这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衰退的挑战及其应对
开 放 导 报
C i a p n g e al h n O e i i H r d r
F ru y 00 eb ar 2 9 N 1 Io o. ta1 No. 42 1
【 宏观经 济】
我 国经 济 增 长 动 力 衰 退 的挑江 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 浙江 杭州 3 0 1) 102
[ 摘要] 通过对存货周期、房地产周期 、企业设备投资周期、证券市场 负 财富效应以及外部国际环境冲击
等多种周期性 因素的实证分析 ,文章揭示 了我 国经济长期增 长的动力正在不断衰退 的客观现 实,进而深入分析
年 ,存货增 长 率超过 2 %,同时 伴随 着工业增 加值 的 5
下 滑 ; 0 8年三季度 ,工业产 成品资金 占用增速 已上 20
5 3
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和原材料的短缺现象 ,使得 国内企业对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可能导致的通
长 ,已经造成我国企业产能的大量过剩 。 受目前工业利
[ 作者 简介] 徐剑明 (98 ,山东潍坊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 16 一) 国际经济。
存货周期 、 房地产周期 、 企业设备投资周期 、 证券 市场负财富效应等 多周期性 因素叠加 以及受外部 国际环
升到 2 . % 8 5 ,证 明本次经 济下滑 程度要 比 以前两 次更
低 2 0小时 。 0 其中 1 O月份单月 同比降幅达到 6 小时②。 2
、
我 国经济长期增长 的动力正在 衰退
( )多种周期 性 因素 叠加造成我 国宏观经济将呈 一
L型 走 势
第一 ,企业存货规模是衡量企业产品供 给是否过剩
2024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五)
2024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五)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
A、加力B、继续加力C、适度加力D、紧缩正确答案:C、适度加力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最大阻力是()。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B、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民营经济遇到改开以来最大危机C、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D、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正确答案: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3、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效。
A、灵活B、灵活适度C、灵活开放D、适度开放正确答案:B、灵活适度4、据预测,我国2024-2026年间年均GDP增速会降至()左右。
A、0.035B、0.038C、0.04D、0.045正确答案:D、0.0455、“先立后破”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A、效B、质C、量D、财正确答案:A、效6、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B、中国式现代化C、社会主义强国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中国式现代化7、“先立后破”要统筹兼顾()。
A、稳和进B、大和小C、短期和长远D、整体和局部正确答案: A、稳和进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个统筹”,其针对的经济发展目标包括()。
A、切实增强经济活力B、防范化解风险C、改善社会预期D、扩大就业E、加强科技创新正确答案:A、切实增强经济活力 B、防范化解风险 C、改善社会预期2、扩大国内需求,要积极培育()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A、智能家居B、文娱旅游C、演唱会D、体育赛事E、国货“潮品”正确答案:A、智能家居 B、文娱旅游 D、体育赛事 E、国货“潮品”3、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个统筹”,具体是指()。
A、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B、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C、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D、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E、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正确答案:B、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E、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阻力有()。
人大经济学院:警惕经济负面因素叠加效应
人大经济学院:警惕经济负面因素叠加效应2010年,在刺激政策、存货周期逆转、世界经济同步反弹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09年反弹趋势,但由于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房产新政的出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结构性调整的力度加强以及中国存货周期与发达国家存货周期的同步高点回调、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与不确定性的冲击等因素,2010年宏观经济虽然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但GDP增速将出现强劲的逐季回落的趋势,多重经济下滑力量将在第四季度同时爆发,使中国在“周期转换”、“政策调控”与“结构调整”的三重力量的作用下可能步入“震荡”、“波动”与“相对低速”的过渡期。
与其它年份比,2010年有以下几个特征值得关注: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以及总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等指标上半年都呈现出强劲的反弹趋势,达到历史同期的高位水平。
但由于基数效应、潜在供给损失、低水平恢复性调整以及短期强烈刺激等原因,这些指标的反弹并不表明中国宏观经济进入稳定复苏或经济高涨的阶段,当前宏观经济的反弹依然具有基础不扎实、趋势不稳定、动力不明显等特征。
从近期发展趋势来看,大部分指标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调整模式。
先行指标表明,未来逐季下降的幅度很可能超出一般市场主体的预期。
存货周期力量的逆转是2009-2010年经济反弹的核心动力机制之一,但是,存货调整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通胀预期-存货调整”的正反馈机制以及存货周期的力量不仅带来了前半年经济增速的高位运行,同时也是下半年经济快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进出口回升不仅是2010年经济反弹的原因,也是经济强劲反弹的产物。
1-6月份中国出口虽然呈现强劲反弹的态势,但是在剔除基数效应、交易商对6月份贸易政策和汇率调整的逆向选择、世界经济同步出现短期“V”型反弹等因素之后,出口增长的态势并不乐观。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核心动力机制在于各种救市与刺激政策以及存货周期的逆转,因此,在世界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存货周期高点逆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中国刺激性贸易政策的退出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很可能出现强劲的“前高后低”的趋势。
12月13日人民日报打印版
“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实施(经济聚焦)本报记者李丽辉《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3日10 版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
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其中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哪些新变化?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
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十分必要高培勇说,从2008年11月到现在,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实施了两年多的时间,实施的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
从财政支出来看,增加公共投资,是近两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
从2008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底,中央政府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带动引导社会投资4万亿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增加政府公共投资的同时,还进一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方面的安排。
就结构性减税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涉及到诸如增值税转型、两个企业所得税法合并等份额较大的税种的减收,也有包括个人所得税、二手房交易税负、股票交易印花税等份额相对较小的税种的减收。
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近5000亿元,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培勇认为,虽然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好势头,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的形势复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十分必要。
重要领域增支、部分领域减税,统筹考虑积极财政政策和收入分配问题“增支和减税,几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部内容。
但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一定会和过去两年多有所不同。
浅析降息与降准原因及影响
浅析降息与降准原因及影响王冠男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政府需要继续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良好发展,创造积极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我国降息降准的原因、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30.4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015-02引言中国人民银行自2016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继续平稳适度增长,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2015年至今,央行已降息5次、降准5次,存款准备金率已由2015年初的20%降至17%,市场对政策宽松的预期依旧未减。
一、降息降准的概念(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的广义含义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及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及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选择性工具和补充性工具。
一般性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三种。
选择性工具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
补充性工具主要包括信用直接控制工具和信用间接控制工具。
无论采用哪种货币政策,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稳定市场物价,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提高就业率,平衡国际收支等等。
(二)降息与降准的概念降息与降准都是央行调整国内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而言,这两个工具都是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启用的,就如当前,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接连数月持续不振,国内开始预警通缩,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的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央行就需要向市场补充流动性来托底经济。
降息(Interest rate cuts)是指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基准利率。
银行可以利用利率调整改变现金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当银行降息时,人们存入银行的资金收益会减少,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原本的银行存款转变为投资或消费,使得资金流动性变大。
2024年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A、绿色发展B、人工智能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科技创新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最大阻力是()。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B、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民营经济遇到改开以来最大危机C、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D、外部环境复杂严峻3、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A、稳预期B、稳增长C、稳就业D、以上都对4、据测算,我国消费年均增长潜力为()。
A、0.028B、0.045C、0.062D、0.0735、我国不搞强刺激政策的()原因是避免美西方的话语“陷阱”。
A、经济B、政治C、文化D、社会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A、发展B、高质量C、高质量发展D、安全7、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B、中国式现代化C、社会主义强国D、以上都不对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A、科技创新B、绿色转型C、普惠小微D、数字经济E、安全保障2、稳中求进,“进”是关键,是()。
A、新动能B、新方法C、新机制D、高质量发展E、中国式现代化关口突破的“核心任务”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阻力有()。
A、有效需求不足B、部分行业产能过剩C、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D、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E、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4、关键时期面临的“关口重压”包括()。
A、能否顺利地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有效化解房地产风险B、能否根本摆脱工业(制造业)报酬递减问题约束,创造新的“报酬递增”C、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D、消费不足问题可能长期化E、应对外部可能出现的“惊涛骇浪”冲击5、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径包括()。
2024,走向新均衡
2024,走向新均衡作者:庄双博来源:《中国民商》2024年第01期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结束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面对外需下滑、地产调整、工业去库存、价格冲击和地方债务等重重挑战,恢复之路虽显曲折,但稳健前行。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经济尽快恢复至新均衡的关键一年,相信重大项目将会持续推进。
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信在政策支持下,随着内生动能持续修复、外部环境逐渐转好,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实现稳定发展。
政策效应将逐渐显现2023年出台了很多稳增长的利好政策,但由于三年新冠疫情的疤痕效应以及国际局势动荡,导致经济复苏缓慢,政策利好并没有在经济实际运行中得到充分展现。
但这些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对维护经济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渐落实,对2024年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有力支撑和托举的作用。
2023年下半年,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民营经济31条”,中央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及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如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等;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導意见》;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等。
同时,不少地方政府也随即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2023年12月各相关部门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相继举办了工作会议。
2023年12月17日-18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为2024年我国发展和改革领域“划重点”。
中国经济面临“两难”选择
中国经济面临“两难”选择在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经济导报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保八”的任务。
进入2010年,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国内外各种影响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此长彼消,短期和长期的矛盾互相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
专家指出,经济刺激计划造成的高速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才能保证未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宏观调控面临六个“两难”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六个“两难”选择。
第一,前一段的刺激政策是退出还是不退出,如果退出又该如何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同时就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一些影响,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选择,是一个两难。
第二,最近房价调控的力度比较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想把高房价调下来,又怕伤害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这是第二个两难。
第三,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牵涉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以结构调整作为战略重点,结构调整里第一个需要调整的就是需求结构,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就要扩大消费,怎么才能扩大消费?跟投资怎么形成良性关系?这是第三个“两难”。
第四,价格。
一方面已经出现了通胀的压力,但资源、能源这些价格的改革还要推进,又怕进一步助长通胀的压力,这是第四个两难。
第五,人民币汇率。
从年初到现在,人民币升值不升值,怎么升值,处在两难境地。
第六,外贸出口。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可能二次探底的情况下,又要扩大出口,又要结构调整,这是又一个两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2010年将持续向好但后劲不足。
对当前经济形势几个问题的判断第一个问题:通货膨胀存在吗?我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第一个判断是,目前通货膨胀不仅仅是预期,而且已经转变为一个现实。
把脉当下中国经济
把脉当下中国经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字号背景评论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今年初始,中国经济已放慢前进的脚步,出口的下滑、产能的过剩,再加之消费的疲软让原本动力十足的“三驾马车”开始举步维艰。
从年初的通货膨胀压力,到年中所谓的“CPI下行”,货币政策的每一次调动都刺激着市场的神经。
再加之房地产市场调控、证劵市场制度改革、国际板上市等争论,在此宏观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面对中国经济的增速下滑,什么才是最适宜的宏观政策?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货币流动性、楼市、股市的核心问题又是什么?复旦大学教授韦森近期为东方财富网做了一个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访谈;经韦森教授授权,FT中文网发表由他自己审定的这一长篇访谈的部分原稿,以飨读者。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是个必然趋势纵观中国今年上半年宏观数据,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增速3年来首次跌破8%。
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
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扩大56.4%。
记者: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已开始显现,投资、消费、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在此宏观经济的格局下,您认为今后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经济是否存在“硬着陆”的风险?韦森:我素来不怎么用“硬着陆”、“软着陆”这种带有情感的隐喻性词汇,总觉得这种说法的背后的潜台词是假定一国的宏观经济像架大飞机,总有一个航班“驾驶员”和“机长”似的政府操控和调控在其中。
今年5月初,《东方早报》记者曾给我做了一个访谈,在那篇《大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的访谈中,我就指出,中国经济逐渐下行,将是一种自然趋势,甚至可以认为一个必然趋势。
这个观点随后也影响到了较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包括国外的一些经济观察家。
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有一个十年的黄金增长时期。
如何理解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如何理解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作者:苏剑《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1日15版)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9.2%降到了2014年的7.4%。
就这一现象,学术界的意见很不一样。
有人认为这是周期性现象,一旦经济尤其是国际经济形势回暖,经济增长率仍将回到高速增长状态;有人则认为,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显著降低,中国经济以后再也无法实现以前的高速增长,将逐步向中高速和低速增长转移。
该怎么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这种变化呢?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笔者严格区分了“潜在增长率”和“产能增长率”两个概念。
“产能增长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率。
而“潜在增长率”,指的是一个经济的生产潜力的增长率。
这种生产潜力决定于这个经济的可用资源,比如劳动力、资金、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制度效率、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等。
这种生产潜力是潜在的,还没有形成生产能力。
比如,资金要通过投资变成资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要通过企业家的整合形成企业,才能够形成生产能力。
我国近年经济增长率下滑,到底是周期性的,还是因为产能增长率下滑导致的?如果是周期性的,那么以后还有可能重新回到高速增长;如果是由于产能增长率下滑导致的,那么今后回到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因此,在理解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率下滑时需要考虑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实际增长率和产能增长率一起下滑。
如果是这种情况,当政府采取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时,通货膨胀率会提高,因为实际增长率是随着产能增长率一起下滑的,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会导致总需求接近甚至超过产能,引发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第二,实际增长率下滑,但产能增长率没有下滑。
跟这种情形相应的是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下通货膨胀率不高。
在这种情形下,产能增长率依然较高,但由于需求约束,导致实际增长率下滑。
因此,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即使需求有所增加,也赶不上产能的增长,通货膨胀率就不会上升,至少在这种政策的初期或者在这种政策的力度没有超过产能增长的限制的时候是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经济学院提醒中国经济需要防范的是投资下滑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5月CPI同比涨3.1% 统计局:中国经济无滞胀风险
本报讯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3.1%,虽然超出3%的警戒线,但环比出现0.1%的降幅,与上个月环比上涨0.2%趋势相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物价上涨动力正在减弱,全年平均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尽管欧债危机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整体看中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增长都比较强劲,不存在发生滞胀的可能性。
食品价格仍是影响CPI涨落的首要因素。
从同比情况看,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
环比方面,5月份食品价格下降0.5%,尤其鲜菜价格环比下降9.8%,对CPI 环比的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及今后价格上涨压力有缓解的趋势。
随着天气好转,前期一些农产品(000061,股吧)季节性上涨动力在减弱,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下降,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盛来运分析,去年物价低点是在6月份、7月份,与此相对应,今年翘尾的高点有可能在6月份、7月份,所以第三季度开始翘尾因素的影响会相对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际大宗商品走低,但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高达7.1%,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
对于两者出现的反差,盛来运解释,国际产品价格5月份回落,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回调会有一个滞后期,现在工业品出厂价格反映的是前期原材料价格。
业界普遍认为,从5月份PPI环比上涨0.6%的数据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见顶,很快会进入下降通道,而PPI下降也会在三四个月后传导到CPI,成为物价走低的重要因素。
5月份宏观数据最大的亮点是出口,进出口总值2439.9亿美元,增长48.4%,显示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前5个月,中国外贸规模已经超过金融危机之前2008年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投资与消费环节也保持平稳。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5亿元,同比增长18.7%,比上年同月加快3.5个百分点,比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1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7358亿元,同比增长25.9%,比1至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考虑到去年的较高基数,前5月的投资增长仍是相对比较快的增速。
因此,总体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虽然面临欧债危机后的新考验,但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RJ033
【专家观点】
尚无加息理由投资下滑成隐忧
5月CPI同比涨幅突破3%,但业界对加息的预期却骤然降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物价上行压力已经减弱,而欧盟、美国两大经济体都没有加息,如果中国率先加息反而会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加大CPI上涨压力。
目前,中国经济需要防范的是投资下滑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他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是前高后低的走势,关键看下半年低到什么程度。
5月出口强劲是前两三个月下订单的结果,在欧债危机后可能出现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保持投资的平稳增
长至关重要。
5月份,支撑投资的核心力量仍然是房地产,在城镇总投资中的占比从18%提升到21%,显然非房地产投资已经显露疲态。
在楼市调控政策打压下,房价下降滞后于销量下滑,而房产投资又滞后于销量变化,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第四季度会明显收缩,从而拉低经济增长数据。
【新闻链接】
5月工业增速16.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7.6个百分点,比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
1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2个百分点,比1至4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
5月份,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月提高0.3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628亿元,同比增长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