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一)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一)文综历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15·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一诊·8)《史记》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反映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思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2. (2015·济宁一模·9)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3. (2015·北京市东城区期末·6)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
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农业生产的衰落B.自然经济的瓦解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4. (2015·福州市期末·16)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
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A.博采众长 B.体系完备C.影响长远 D.崇尚公平5. (2015·莱州一中期末·19)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A.上帝 B.罗马教皇 C.君主 D.马丁·路德6. (2015·黄山一检·13)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7. (2015·临沂质检·8)“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l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世界政治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世界政治雅典民主政治1.(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14)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
”这说明城邦制度有利于( ) A.公民直接参政 B.摆脱法律束缚C.公民张扬个性 D.自由主义产生【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城邦制度【解析】材料中没有以及直接参政的信息,故A项错误;思想自由并不是要摆脱法律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中“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说明希腊的城邦制度有利于公民个性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并不是自由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山东淄博一模·19)有学者指出,“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这里旨在强调( ) A.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消亡B.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C.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D.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传统并非仅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对近代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错误;“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题中并未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C4.(2015·山东烟台二模·1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解析】“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它是指商业平等,因果关系颠倒,故A项错误;“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理解反了,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海外殖民,故C项错误;“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它是指商业平等,即“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故D项正确。
精编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及解析
山东师范大附属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举制度的成熟.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举制、三公九卿制D.举制、三省六部制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6.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一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
……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
”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7.有者指出:所有权概念起于罗马法的“d”一词,原有统治、管辖、控制、支配之意。
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2)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2)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2015·山东滨州一模·47)(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虽然他们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是洛克认为私有财产制是合理的、天然的,自然状态中是可以有私有权的,而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不可能有私有权的存在。
另外,他们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但是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了政府,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他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过小国寡民的生活,向往古典城邦的共和制,希望进行直接民主。
——摘编自《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之比较》(1)据材料,概括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异同。
(6分)(2)结合所学,指出洛克和卢梭的思想对本国政治的影响。
(4分)【考点】洛克;卢梭【解析】(1)相同点从材料中可以找出,两人都主张人人平等和社会契约以及实行民主政治;不同点从材料中看出两人在私有制和实行什么样的政体存在很大分歧,根据材料具体总结即可。
(2)影响主要结合两国的政治变革史实分析,即洛克思想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卢梭的思想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和民主政体的建立。
【答案】(1)同:都主张人人平等;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
(2分)异:洛克维护私有制,卢梭反对私有制;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实行直接民主制。
(4分)(2)影响:洛克的思想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发展;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及民主政治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4分)2.(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4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法国人每天都在他的财产、人身、福利或自尊方面受到某种旧法律、某种旧政治惯例、某些旧权力参与的妨碍,而他看不到任何他本人能采用的医治这种特殊疾病的药方。
似乎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全盘摧毁国家政体。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选修1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改革
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 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
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
被废除。
[史料印证]
史料 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
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
则资之天地。……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 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 导读:史料反映了王安石节用、生财、流通的理财主张,体
现了其开源节流的指导思想。
三、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理性思考
1.指导思想有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
2.变法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 强烈反对。 3.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 4.变法后期,宋神宗决心动摇及其去世,使王安石变法失
实施,继其之后,楚国起用吴起进行变法。
(3)“百家争鸣”的推动:法家的学说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 阶级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主观条件
(1)秦统治者热衷于改革,向全国发出“求贤令”。
(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的 赏识。
[史料印证]
史料 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
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主要措施
(1)富国之法 ①青苗法:a.措施:每年夏秋两收前政府以低息贷借给
农民钱或粮食,收获后农民按20%~30%的利息率归
还。b.作用:限制了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增加了 政府财政收入。 ②募役法:a.措施:州县政府按富裕程度摊派“免役 钱”,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b.作用:保障农民生产
2015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1.(2015·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0分)【考点】商鞅变法【解析】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中“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2分)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8分)吴起变法1.(2015·重庆文综·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
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D.废除分封制度【考点】吴起变法【解析】明确主张废除废除世卿世禄制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吴起强调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苟同他人,故B项正确;削弱王室的特权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吴起强调官员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约束,而非地方政治制度的变革,故D项错误。
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选修专题训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15分)(2014·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X“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
(9分)(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
(6分)2.(15分)(2014·某某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X,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分)3.(15分)(2014·某某调研)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
精编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及解析
山东省师范大附属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的特点。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念,故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
故应选B。
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结合材料“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可知,齐桓公极力维护的是宗法制。
故应选B。
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举制度的成熟.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依据所可知,明朝严令禁止皇室与大臣联姻,其目的是防止大臣与皇室勾结,威胁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故A项不合题意;明清八股取士标志着举制度的衰落,故B项错误;明朝时期皇室贵族仍然享有各种特权,社会地位也很高,故项表述有误;严禁通婚反映出皇帝对大臣控制的加强,是专制皇权强的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
故应选D。
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全国行政事务。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济宁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山东省济宁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一.第I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公元前538年,楚国令尹子木整顿田制和军赋,创立了“量入修赋”的制度,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井田制度趋于瓦解 B.宗法观念渐趋松弛C.分封秩序陷入混乱 D.礼乐文化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所谓“量入修赋”的制度,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破坏了原来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故A项正确;宗法观念的松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分封制秩序陷入混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礼乐文化,故排除D项。
1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的官僚制度。
依据所学,“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选官的手段,并不是指官员的职责和任职地域的变动,故AB量项错误;“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就是指选官的手段,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入专制集权制度体系之内,故C项正确;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是指“君主专制的刚性”,故D项错误。
15.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
由此可以推断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C.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的手工业。
题干材料只谈到了成都手工业状况,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上贡”“官诰”“臣僚”可以看出蜀锦的用途主要是供皇室和官府使用,符合官营手工业特征,故B项正确;在成都成立锦院,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说明在此时有雇佣关系,不能说明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选修1 第2课时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
地位大大下降。
[史料印证]
史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铁路里程对比
导读:俄国虽已开展工业革命,但生产能力、交通运输等方 面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史料二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把农民运动推向更大的
高潮。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畜大为减少。
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 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 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 到严重的破坏。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
政治经济利益,工商业奴隶主成为推动改革或革命的力量。
二、梭伦改革的特点 1.从目的看: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看:带有“折中”色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
不倚的中立立场。 4.从结果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
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
1.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生活上: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受天主教会控制。 (2)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广大的 土地。 (3)政治上: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权高于王
权,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中心。
(4)思想上:天主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异端”。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 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减……农民骚动、起义不断发生。
——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导读:克里木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空前破
坏了工农业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成为巩固统治的必
然选择。
二、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
山东省潍坊市2015高考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5高考高三一模历史试题2015-03-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好歌曲导师周华健连续抢下三位学员后高兴大呼:“连中三元!光宗耀祖!”与这一说法有关的古代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B.察举制和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和分封制D.科举制和宗法制2.《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
……使者之从者,食(粝)【音li,糙米】米半斗;仆,少半斗。
这说明秦律A.细密严苛B.注重规范C.强调等级D.轻罪重罚3.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A.内儒外法B.外儒内法C.以德治国D.依法治国4.“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5.《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治理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6.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7.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导致这一现象的决定因素是A.君主专制B.小农经济C.文化政策D.闭关锁国8.“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针对的是A.抵抗派B.洋务派C.顽固派D.维新派9.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2015年高考真题历史(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C B B A D C C D A B C38.(16分)(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9.(14分)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
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史学理论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史学理论史学理论1.(2015·山东潍坊二模·23)我国学者在研究“全球化与第三世界”问题时,提出了下列不同观点。
这说明( )A.只有“有利有弊说”具有合理性B.研究视角不同会形成历史观点差异C.时代不同会制约对历史真相的认识D.研究者的身份会影响历史结论【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解析】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对第三世界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故A项错误;上表不同观点是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形成不同历史观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代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研究者的身份,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山东济南一模单科·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
”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史学理论——史学观念【解析】革命史观重视阶级斗争,通过对立阶级的斗争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其以革命为基调,站在被压迫阶级、民族的立场上分析社会问题;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般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而文明又可以分为不同方面和发展阶段,强调文明的发展、交流、多元甚至是碰撞;由此可见二者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史观相同,同属于革命史观,不过前者是从阶级斗争,后者是从民族斗争的角度进行的分析,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2015·山东菏泽一模文综·23)有专家认为,“中国梦”概念能够揭示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遭遇后的必然结果。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及答案
山东省师范大附属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的特点。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念,故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
故应选B。
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结合材料“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可知,齐桓公极力维护的是宗法制。
故应选B。
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举制度的成熟.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依据所可知,明朝严令禁止皇室与大臣联姻,其目的是防止大臣与皇室勾结,威胁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故A项不合题意;明清八股取士标志着举制度的衰落,故B项错误;明朝时期皇室贵族仍然享有各种特权,社会地位也很高,故项表述有误;严禁通婚反映出皇帝对大臣控制的加强,是专制皇权强的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
故应选D。
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全国行政事务。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一.第I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公元前538年,楚国令尹子木整顿田制和军赋,创立了“量入修赋”的制度,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井田制度趋于瓦解 B.宗法观念渐趋松弛C.分封秩序陷入混乱 D.礼乐文化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所谓“量入修赋”的制度,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破坏了原来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故A项正确;宗法观念的松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分封制秩序陷入混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礼乐文化,故排除D项。
1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的官僚制度。
依据所学,“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选官的手段,并不是指官员的职责和任职地域的变动,故AB量项错误;“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就是指选官的手段,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入专制集权制度体系之内,故C项正确;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是指“君主专制的刚性”,故D项错误。
15.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
由此可以推断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C.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的手工业。
题干材料只谈到了成都手工业状况,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上贡”“官诰”“臣僚”可以看出蜀锦的用途主要是供皇室和官府使用,符合官营手工业特征,故B项正确;在成都成立锦院,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说明在此时有雇佣关系,不能说明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
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科技文艺-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现代世界科技文艺相对论和量子论1.(2015·某某某某二模·19)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
这说明(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考点】经典力学;相对论【解析】伽利略为牛顿力学创立奠定基础,爱因斯坦相对论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故A 项错误;牛顿力学发展伽利略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定牛顿力学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故B项正确;相对论和量子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故C项错误;三人理论不属于生物学X畴,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某某某某一模·28)“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
”这一理论的提出(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考点】量子论【解析】从“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可看出该理论是量子理论。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故C项错误;量子理论引导人们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探索微观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故D项正确。
【答案】D现代信息技术1.(2015·某某某某一模文综·23)由于体力劳动者减少,20世纪之初为数尚少的所谓的“白领阶层”在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逐渐转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结构,中间阶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
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一)
梭伦改革1.(2015·山东烟台一模·4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
材料一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
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结合所学以史实说明梭伦改革是如何达到社会力量的“平衡”的?(4分)【考点】(1)梭伦改革【解析】(1)“以史实说明”即要答出梭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要分析说明这一措施怎样使社会力量达到平衡。
梭伦改革的核心是财产等级制,按财产来划分等级,改变了原来按血缘划分等级,新兴工商业者可凭借财产跻身进入前三等级,获得参政机会,而贵族也可以凭借财产继续享受参政机会,由此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答案】(1)说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4分)2.(2015·山东滨州二模·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并不彻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不过梭伦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缓和。
——孙林《浅谈梭伦改革及其影响》(1)结合梭伦改革的措施,指出其改革存在着不平等的表现。
(4分)【考点】(1)梭伦改革【解析】(1)结合梭伦改革内容和雅典直接民主的特点,总结改革措施中没有完全维护公民权利的表现即可。
【答案】(1)表现:梭伦改革通过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资格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由四个血缘部落选举产生四百人议事会,有利于氏族贵族对部分政权的控制。
(4分,任答一点即可)3.(2015·山东菏泽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梭伦改革1.(2015·山东烟台一模·4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
材料一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
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结合所学以史实说明梭伦改革是如何达到社会力量的“平衡”的?(4分)【考点】(1)梭伦改革【解析】(1)‚以史实说明‛即要答出梭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要分析说明这一措施怎样使社会力量达到平衡。
梭伦改革的核心是财产等级制,按财产来划分等级,改变了原来按血缘划分等级,新兴工商业者可凭借财产跻身进入前三等级,获得参政机会,而贵族也可以凭借财产继续享受参政机会,由此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答案】(1)说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4分)2.(2015·山东滨州二模·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并不彻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不过梭伦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缓和。
——孙林《浅谈梭伦改革及其影响》(1)结合梭伦改革的措施,指出其改革存在着不平等的表现。
(4分)【考点】(1)梭伦改革【解析】(1)结合梭伦改革内容和雅典直接民主的特点,总结改革措施中没有完全维护公民权利的表现即可。
【答案】(1)表现:梭伦改革通过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资格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由四个血缘部落选举产生四百人议事会,有利于氏族贵族对部分政权的控制。
(4分,任答一点即可)3.(2015·山东菏泽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
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6分)(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分)【考点】梭伦改革【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梭伦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采取的措施包括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2)第一小问是否达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达成,也可以回答未达成,关键是要史论结合地说明;第二小问说明,若回答‚是‛,可从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赋予平民以参政机会,缓和社会矛盾,促成社会平衡的角度分析;若回答‚否‛,可从改革的制度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的角度说明。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6分)(2)达成:是。
说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4分)达成:否。
说明: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4分)(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商鞅变法1.(2015·山东滨州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并不彻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不过梭伦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缓和。
——孙林《浅谈梭伦改革及其影响》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2)材料一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梭伦改革的?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材料二的结论。
(6分)【考点】(2)商鞅变法【解析】(2)第一小问方法,从材料一中‚梭伦改革并不彻底…不过梭伦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缓和‛,可知评价方法是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的方法);第二小问评价,从材料二内容总结评价商鞅变法方法的局限性,然后运用辩证观点全面分析商鞅变法。
【答案】(2)方法: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的方法)。
(1分)评价:材料二只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观点片面。
(1分)商鞅变法一方面使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转型。
另一方面推行严刑峻法、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等措施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分)2.(2015·山东菏泽一模单科·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诏日:‚臵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
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
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大赦天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4分)(3)两次改革共同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转型?(2分)【考点】(1)商鞅变法(3)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1)根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受爵‛、‚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等字眼可推断出实行军功爵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
(3)从性质上来看,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因此,两次改革都体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趋势。
【答案】(1)措施:实行军功爵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
(4分)(3)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2分)3.(2015·山东德州二模·45)(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历史影响?(6分)【考点】(1)商鞅变法【解析】(1)第一小问体现,注意审题时抓住‚材料一中的思想‛究竟是什么,然后据此结合教材所学来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破旧立新的思路出发,辩证分析积极作用和旧体制的弊端。
【答案】(1)体现:重视农耕经济,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
(4分)影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有利于调动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2分)4.(2015·山东青岛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
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臵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4分)【考点】(1)商鞅变法【解析】(1)本小问社会转型,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和‚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废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答案】(1)转型:经济上,废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
(4分)5.(2015·山东临沂二模·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60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宣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孝公《求贤令》和商鞅入秦的影响。
(4分)【考点】(1【解析】(1)依据材料一文字以及图片信息从人才汇聚、秦国富强以及国家统一的角度回答作用。
【答案】(1)影响:《求贤令》发布后,商鞅等各类人才人秦;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4分)6.(2015·山东济宁二模·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
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商君书》材料二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
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
——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
(6分)(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
(4分)【考点】【解析】(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中‚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以刑去刑,国治‛的信息可知其理念为农战兴国和严刑峻法;第二小问效果,结合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史(2)根据材料二中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法无等级,根据材料二中‚南门徙木‛,重金买‚信‛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取信于民。
【答案】(1)理念:农战兴国;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4分)效果: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分)(2)原因:取信于民;法无等级(法不阿贵)。
(4分)7.(2015·山东威海二模·46)(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实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