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新疆新闻联播》的内容分析
新闻联播 主要内容
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主要新闻节目,是国内外重
要新闻的集中报道和分析的重要平台。
该节目以其权威、客观、及
时的报道,深受观众的喜爱和信赖。
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重要新闻、时事评论、社会热点、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报道。
在国内新闻方面,新闻联播报道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
域的重要新闻,对国内各地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解析。
在
国际新闻方面,新闻联播报道了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
个方面的重要新闻,对国际热点事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论。
此外,新闻联播还通过专题报道、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形式,
深度挖掘各种社会问题,展现国家发展的多姿多彩。
同时,新闻联
播还关注民生问题,报道百姓关心的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新闻,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新闻联播还通过时事评论、专家解读等环节,对国内外重大事
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视角,帮助观
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新闻联播的报道风格客观、公正、权威,注重事实真相,关注民生百姓,深受观众的欢迎。
通过新闻联播,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掌握最新的社会动态,增进对国家发展的认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新闻联播作为国内权威的主流媒体新闻节目,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内外重要新闻、时事评论、社会热点、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报道和解读,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国家的重要窗口。
新闻联播对国内外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与客观性
新闻联播对国内外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与客观性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日播放的重要节目之一,它向广大观众报道来自国内外各个领域和层面的重要新闻事件。
凭借其广泛的报道范围和人民群众的喜爱,新闻联播已经成为国内外新闻报道中备受关注的主要媒体之一。
然而,对于新闻联播所报道的国内外新闻,人们对其权威性与客观性是否具有质疑,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新闻联播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新闻节目,具有较高的媒体权威性。
该节目的播出平台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并在国际范围内有一定的传播影响力。
新闻联播广泛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
这些报道凭借其权威的播出媒体,能够提供给观众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对于了解事实的需求。
由于其权威性,新闻联播报道被广大观众视为权威来源,并且会对其报道的信息进行信任度的高度维持。
然而,新闻联播报道是否客观和公正也是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新闻联播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色彩。
在处理政治敏感问题时,新闻联播报道可能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或者审查。
这种情况下,新闻联播报道的客观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新闻联播在报道国内外新闻时,也可能受到官方信息的主导,可能无法给出全面、全球的视角。
对于这些报道,观众需要保持辨别力,充分了解其中的可能偏见。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联播在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以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例如,《新闻联播评论员公开课》的推出,通过评论员的点评和解读,扩大了报道的角度和观点,增加了观众对于信息的多元解读。
此外,新闻联播还着力报道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比如扶贫攻坚、环境保护等,力图通过这些报道展示更真实、贴近民众的一面。
这些改变和创新,有助于提升新闻联播的客观性,使其报道更贴近社会现实,并满足人们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总的来说,新闻联播作为中国主要的新闻报道节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从新闻联播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
从新闻联播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新闻联播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每天都以客观、准确、权威的报道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
通过从新闻联播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当前的社会状况。
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角度出发,对其中一些突出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首先,新闻联播经常报道的政治新闻是我们理解国家发展的重要窗口。
政治新闻关乎国家的决策和政策,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通过观察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领导人的行程安排,重要会议的召开情况,以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这些报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的运行状况,比如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外交关系等。
通过对政治新闻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其次,新闻联播还经常报道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扶贫工作、医疗卫生、教育改革等。
这些报道通常会展示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访问、采访等方式展示社会现象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报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我们提供参考和思考。
同时,这些报道也能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此外,新闻联播还会报道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报道往往能够第一时间提供最新信息和救援指导,起到了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加强社会管理的作用。
通过观察这些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进行应急处理、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另外,新闻联播还会报道一些国际大事和国际社会的动态。
通过关注国际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间的权力平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情况。
同时,这些报道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际社会对国内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通过对国际新闻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评价。
综上所述,从新闻联播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的发展动态。
新闻联播是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和思考其中呈现的各种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关注时事、参与讨论。
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摘要:一、新时代新疆的背景二、新疆故事的内涵与价值三、如何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四、举例展示新时代新疆故事五、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的意义正文: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是传播新疆各民族和睦相处、繁荣发展的一扇窗口,也是展现我国多元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新疆故事富含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如何讲好这些故事,对于提升新疆形象、增进各民族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新疆的背景新时代新疆地处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民族和睦相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这为讲好新疆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新疆故事的内涵与价值新时代新疆故事包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故事、脱贫攻坚故事、文化传承故事等。
这些故事展现了新疆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的生动场景,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勤劳、智慧、善良。
三、如何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1.深入挖掘新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典型事例,展示新疆各民族亲如一家、守望相助的生动局面。
2.突出新疆特色,讲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就。
3.创新讲述方式,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让新疆故事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4.注重故事的真实性、生动性、感人性,以真实的事例、鲜活的语言、饱满的情感打动人心。
四、举例展示新时代新疆故事1.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故事:如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团结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庄,村民们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经济社会发展故事:如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3.文化传承故事:如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十二木卡姆”,传承千年,成为展现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瑰宝。
五、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的意义1.提升新疆形象,展示新疆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成果。
2.增进各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4.激发新疆各族人民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闻联播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特点:中央的发言机构,歌颂为主,较为古板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和谐社会《新闻联播》名牌栏目,关注度忠诚度高,优质的节目品质是收视率的最佳保障。
观众主要以中高年龄段群体为主,收视率高,覆盖率广,播放的节目内容最具权威。
知识面广泛,影响力大,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栏目。
《晚间新闻》CCTV旗舰频道四大新闻版块、开办最早的新闻栏目之一!中央电视台具有标志性影响力的晚间新闻类栏目!权威新闻速递、聚焦高端力量,最具权威的新闻,网罗一天全球热点!唯一与《新闻联播》齐名的央视新闻类品牌栏目!坐拥CCTV-1晚间22点,汇聚社会领袖群体!《晚间新闻》栏目收视稳定,分钟收视起伏低于10%!《新闻联播》作为央视新闻的核心节目,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宣传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特有的话语结构和象征功能,成为"联播体"的典范。
但由于其"新闻"话语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在社会转型加剧、媒介内容膨胀、受众需求变化等情况下,其强大的效果不断被弱化。
因此需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传播观念,改变过于僵化的业务模式,回归新闻传播规律主导的途径,以期可持续发展。
一、国家政治优先:话语宏观结构的第一考量电视新闻的编排原本只关乎技术和时间序列,但背后往往赋予政治权力等象征意蕴。
话语的总体意义不仅有自己的组织原则,还依靠某种总体的句法来限定话题或主题在实际文本中插入或排列的可能形式,凝聚成宏观的新闻图式或超结构。
②换句话说,把关人通过位列、取舍、详略等策略,从命题族群中推导出宏观命题,传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由于推进国家重大工作的需要、覆盖有效范围和受众的关注点等原因,《新闻联播》在主题内容上先国内后国际、重国内轻国外的特征尤为明显,形成以“我”为主的格局。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占据了半壁江山,最多时曾达十七八分钟,后来时间被控制在10分钟左右。
③改革开放初期,该栏目采用国内外新闻并重的结构,因为当时人们非常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而能利用的媒介非常有限,央视的新闻联播是最佳渠道之一。
浅议新疆媒体的对外传播
浅议新疆媒体的对外传播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新疆对外传播活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要求新疆媒体运用恰当的传播策略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
本文从新疆对外传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升新疆媒体对外传播的品质。
关键词:新疆对外传播问题对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纵深影响,我国东部沿海企业,特别是针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开展贸易受阻,因此,纷纷调整战略,将原来的方向转向西部,瞄准了中亚地区。
因此,可以预见。
未来几年,新疆与内地与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变得更加密切。
因此,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既给新疆各种媒体带来了机遇,同样使其面临历史以来的挑战。
新疆的媒体将出现。
也必然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新趋势。
一、新疆媒体对外传播的意义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八个国家毗邻,自古以来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文明在这里碰撞,多民族在这里融合,多种宗教在这里交融。
而且属农牧业大区、矿产资源大区以及西气东输源头。
本世纪以来,新疆更是挺立于西部大开发潮头浪尖的,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朋友的目光,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地区。
因此,新疆各媒体的对外传播功能必须同步强化,为区外、国外全面展示一个真实的新疆、发展的新疆。
找准新疆对外传播事业中的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传播策略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从而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新疆形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营造,对新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疆考察时明确指出,新疆广播电视的宣传工作既是内宣,又是外宣,要尽快使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在周边国家落地。
自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文艺活动等大文化范畴内的对外宣传“走出去”工程序幕拉开。
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的新新疆形象已为周边国家的人民所熟知。
二、新疆对外传播的客观环境分析伴随着中国“西新工程”(为加强西藏、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而实施的工程)和“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的全面实施,新疆对外传播的信息环境得以改善和加强。
浅谈央视《新闻联播》改版及传播效果分析-2012新闻学2班-杨雷
物质条件——物质生产力和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主要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形式,或报刊,或广播,或电视;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即社会条件,则决定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内容,决定报道什么,为什么阶级服务, 因而每个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每个阶段所掌握的新闻传播事业,总是这个时期和这个阶级的思想意识的反映,它们无不表现一定的社会内容和阶级意志。中国电视诞生的年代,正是中国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发展滞后的阶段,使得中国的电视节目染上了浓重的政治宣传色彩。《电视新闻》从内容选取到播报方式都非常重视新闻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宣传和推广政府的政策,维护和强化政府的地位,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 脱胎于《电视新闻》的《新闻联播》延续了新闻节目的政治性,到现在《新闻联播》仍然是中国众多电视新闻节目中政治性最强的节目。央视《新闻联播》极强的政治性导致节目制作严肃,但呆板。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受众对此越来越反感。与此同时,各个地方电视台利用有些地面频道不承担转播央视《新闻联播》任务的契机和自身的接近性、地域性,相继开通了自己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电视新闻栏目立足于大众尤其是当地民众做新闻,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了新闻的实用性,增加了当地新闻量,有的还用地方方言来说新闻,无论是新闻内容的丰富性、接近性还是播报方式,都对观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和各类信息的需求,这无疑会对央视《新闻联播》产生冲击,促使其改变现状。加之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的相继出现,便捷、快速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央视《新闻联播》的观众。
从民族国家的视角看《新闻联播》
《 新闻联播 》: 一个栏 目, 一段历史, 一种现象
1 新 闻联 播 主 义 ” 、“ 在 《 闻联 播 》 新 的历 史 上 , 以 下 两个 事 件 值得 关 注 : 有 18 9 1年 4月 1 3目至 2 1曰 ,全 国 电视 新 闻 工 作 座 谈 会在 青 岛 举行 , 议做 出两 项 重 大 规 定 : 会 各省 、 自治 区 、 辖 市 电 视 台都 直 是 中 央 电 视 台 的 集 体 记 者 , 责任 、 义 务 向 中 央 电视 台供 稿 ; 有 有 各省 、 自治 区 、 辖 市 电 视 台 必须 转 播 《 闻联 播 》 目。 直 新 节 18 9 2年 9月 1日开 始 ,将 重 大新 闻 的发 布 时 间 由原 来 的 2 0
会 各 个 阶层 的行 政 体 系 ,并 且 要 求 国民 对 国家 整 体 必 须 有 忠 贞
不 渝 的认 同感 。作 为一 种 超越 文化 和 宗 教差 别 的 政 治性 组 织 . 民 族 国 家 通 过某 种 程 序 把 所 有 的公 民 联 合 起 来 , 为所 有 的成 员介 入 ‘ 民 政治 ’c ip li ) 公 (i i ot s提供 了有 效 身 份 。 种特 殊 的社 会 化 v ic 这 网络超 越 了 公 民 的个 体特 性 , 自 己 的权 威 结构 。由于 具 有其 他 有 政 治 组织 方 式 所 不 具 有 的加 强 国家 凝 聚 力 、动 吴和 集 中社 会 资 源 、 高 政 治 效 率 的能 力 . 族 国家 成 为 了 保 护 确 定 的共 同体 抵 提 民 御 有 害 的 全球 性 影 响 、特别 是抵 御 国家 控 制力 之 外 的政 治及 其 它 有 害 的全 球 性影 响 的 一 个主 要 装 置 。 ” 关于 民 族 国 家 的 由 来 ,来 自上 层 的革 命 : 《 苏联 体 制 的 终 结 》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而新闻联播作为我国主要的新闻报道平台,也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表现之一。
通过从新闻联播的角度来观察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可以窥见我国社会发展的脉络,还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现代文化的创新。
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内容、节目形式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来探讨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内容传承:新闻联播传承传统文化新闻联播作为我国权威的新闻报道平台,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闻的内容上,新闻联播不仅详细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还加入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报道。
比如,在传统节日到来时,新闻联播会播放相关的节目,介绍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节目形式创新:新闻联播符合现代观众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闻联播在节目形式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比如,新闻联播在报道中增加了多样化的元素,如定格动画、视频特效等。
这些创新不仅使节目更加生动有趣,也更符合现代观众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
同时,新闻联播还通过设立专题报道和名嘴评论等环节,丰富了节目内容,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三、传播方式创新:新闻联播与新媒体融合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也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变。
而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也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
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官方网站、开辟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账号,新闻联播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传播,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看和参与渠道。
四、社会舆论引导:新闻联播在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推动和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联播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新闻联播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观众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新闻联播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加强对各类文化活动和传统手艺的报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总之,新闻联播作为我国主要的新闻报道平台,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联播中的文化传承与高考作文的文化意识
新闻联播中的文化传承与高考作文的文化意识新闻联播作为国家重点新闻节目之一,每天向亿万观众传递着各类新闻信息。
作为媒体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仅承载了新闻的报道和传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此同时,高考作文作为高中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考试内容,也对学生们的文化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新闻联播中的文化传承以及高考作文的文化意识表达。
一、新闻联播中的文化传承在新闻联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类文化传承的报道,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这些内容的报道呈现了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也为观众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首先,新闻联播通过报道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加深了观众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无论是春节、端午节还是中秋节,新闻联播都会通过各类报道向全国观众展示庆祝活动的盛况。
这些庆祝活动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纪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每年春节期间,新闻联播会报道各地的庙会、花灯表演等传统活动,这些报道使广大观众不仅在新闻联播中了解到了各地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其次,新闻联播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报道,使观众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视与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新闻联播通过报道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让观众了解到我国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工作的努力。
例如,每当我国某一项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闻联播总会第一时间报道,让观众了解到我国文化遗产的丰富和独特之处。
这样的报道不仅仅是对国家形象的展示,更是对观众们传达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意识。
最后,新闻联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报道,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包括传统技艺、民俗习惯等。
新闻联播通过报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向观众展示了传统技艺的精湛和独特之处。
新闻联播对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推动
新闻联播对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推动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新闻节目,每天晚上在全国范围内播出。
它是国内外新闻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政府向全球展示其文化、经济和政治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闻联播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角色。
本文将探讨新闻联播是如何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
首先,新闻联播通过报道国内重大文化活动,推动了国内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每天晚上,新闻联播都会播出国内各地的文化盛事,比如各类文化节、音乐会、艺术展览等。
这些报道不仅让全国观众了解到各地的文化活动,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观众可以通过新闻联播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从而增进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其次,新闻联播通过报道国外文化活动,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新闻联播会定期报道国外重要的文化活动,如海外文化节、艺术展览和外交文化交流活动等。
这种报道能够将中国观众带到世界的文化舞台上,让他们了解到国际上的先进文化形式。
同时,国外观众也可以通过新闻联播了解到中国的文化盛况,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这种方式,新闻联播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此外,新闻联播通过报道国内外文化项目的成功案例,激发了民众对文化创新的热情。
新闻联播经常报道国内外的文化项目取得的成就和突破,如电影、音乐、文学等方面的新作品。
这些报道激励了广大观众和创作者的创新精神,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新闻联播的报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优秀的文化项目,提高民众对文化创新的认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新闻联播通过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报道,推动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新闻联播对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报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宣传平台。
当中国政府组织了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新闻联播会全程进行报道,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特色文化的魅力。
这种报道有助于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增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总之,新闻联播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新闻播音当中的语态变迁1. 引言1.1 新闻播音的重要性新闻播音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它能够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和立场,引导公众舆论和思潮。
新闻播音的语言、声音和节奏都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影响他们的认知和态度。
新闻播音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传播能力,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引导受众思考,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播音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新闻联播》的历史背景《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重要新闻节目,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节目之一。
该节目首播于1978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档国家级新闻联播节目,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观众获取国内外重要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新闻联播》的历史背景下,播音语态在不断演变和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闻播音的语态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从最初的庄重严谨到后来的更加接地气和亲民化,新闻播音的语态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改变,《新闻联播》的语态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
语态的变迁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观众接受能力的考量。
播音语态的变迁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在今天新闻播音的语态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新闻传播的需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新闻报道的多样化。
随着新闻播音语态的不断变迁和调整,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新闻信息对受众的传达和影响。
2. 正文2.1 新闻播音中的语态演变新闻播音中的语态演变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播音的语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早期的新闻报道中,语态多采用第三人称客观的叙述方式,以保持客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据报道"、"据《参考消息》报道"等。
这种叙述方式较为传统,报道的内容多为客观事实,没有主观情感色彩。
《中国历史新疆》观后感7篇
《中国历史新疆》观后感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习报告、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作文大全、申请书、自我鉴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历史新疆》观后感7篇通过认真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认真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传递给他人,引起更多人对该影片的关注和思考,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历史新疆》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新闻联播》内容分析
《新闻联播》内容分析
王国鹏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下》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新闻联播》的内容是最具有政治导向性的,它的任务已经远远超过了
一般电视新闻发布信息、上传下达、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的层次。
《新闻传播》的内容选择是为了维护既有的社会制度,传播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从这一点上来说,《新闻联播》有效地引领了社会舆论,发挥了代党和政府为受众设置议程的功能。
【总页数】1页(P231-231)
【作者】王国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新闻联播》内容分析
2.联播类新闻节目对世界形象的建构——基于对比2015年《新闻联播》和《时事直通车》的内容分析
3.《新疆新闻联播》报道内容分析
4.文化视角下《新疆新闻联播》的内容分析
5.地方媒体新闻生产框架的内容分析——以《西藏新闻联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电视节目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作用
新疆电视节目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作用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何让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环境中发展创新,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其独特性和先进性,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因此,充分利用电视这一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介为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服务,将对少数民族文化变革与进步起到促动作用。
从某种更为深层次的角度而论,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兴旺,而且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昌盛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论文在这一背景下,用宏观的视角对新疆电视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了批判和重构。
怎样才能制作出一档好的少数民族节目?在这样的思考中,本文试图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接受者和传播效果等几方面,探讨少数民族节目独有的特点及对这些特征的利用。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及特点进行简单梳理,对新疆电视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战略进行总结,综合分析新疆电视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背景。
第二部分是对现状的分析,把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电视节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总结少数民族节目的叙事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少数民族节目受众的特点和传播渠道的特点。
现状的陈述是客观的,但从中能推导出少数民族节目的优势与劣势所在。
这将为三、四部分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具体总结新疆电视台少数民族节目传播的不足。
主要是针对传播内容、传播接受者、传播效果几方面来分析,其中传播效果仍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在坚持优势和总结不足的基础上,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接受者、传播效果等四方面归纳出传播者应如何改进少数民族节目,并试图提出创新性思考,以期为少数民族节目的改进,以及更好的传扬少数民族文化提供新视角和方法上的参考简单来说,本论文所欲思考的是:新疆电视台的少数民族节目如何办的更精彩,如何利用少数民族节目传扬少数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又如何产生社会意义,并得到大众的接受和认可。
编年体结构新闻稿
编年体结构新闻稿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xx县水利局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
据悉,《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是由xx广播电视总台、xx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8集纪录片。
该片采用编年体结构,跨越秦汉、魏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等历史时期,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4个维度,用考古成果和视听语言梳理新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
该片阐明了中国新疆地区的许多重大历史事实: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观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后,激动地说:“这部纪录片太棒了,主题宏大、内容生动、脉络清晰、制作精良,以考古成果诠释”中国之新疆”历史本质,阐明诸多重大历史事实。
纪录片中有一件文物令我印象深刻,织锦护臂残片上用隶书汉文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是在新疆地区出土的文物中,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中国”二字。
这部纪录片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我一定会看完全集的。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开播后,xx县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苗旭满怀期待地看完了两集。
他难掩心中激动的心情,向家人诉说着自己的观后感:“这部纪录片值得观看,视听影像极具震撼力,用真实、客观、可信的历史叙述、考古成果、文物存证来阐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反复观看。
”xx县水利局干部姚亚龙观看纪录片后,感触颇深。
他表示,《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用重大考古成果和真实动人的视听影像,完整梳理了新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全景权威地讲述了中国新疆地区数千年历史演进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种文化融合互通。
“我会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同事、朋友一起观看,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纪录片前期的介绍中提到,该片先后拍摄了两百余件相关文物、文献,实地拍摄九十余个遗址和历史建筑,用考古成果来实证新疆自古是中国的领土,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这让我充满期待。
“文政结合,读写一体”—以学科融合课《新闻聚焦》为例
“文政结合,读写一体”—以学科融合课《新闻聚焦》为例摘要:学科融合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各学科间互相渗透、交叉的活动。
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为例,将高中语文学科和政治学科的新闻知识相融合,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达到良好的课程融合与目标任务的生成效果,也通过跨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产生创新性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学科融合新闻阅读新闻写作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主体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下的教学模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阅读方法,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来撰写新闻稿件。
一、单元任务总规划目标定位善融合本单元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基础,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围绕三篇新闻通讯《细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及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等文本内容展开设计,紧紧抓住“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的写作手法,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道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
那么,本节学科融合课基于高中新课改“立德树人”总体思想,将语文学科任务群教学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当代文化参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目标任务相结合,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新闻的体裁特点、结构方式、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辩证的角度概括新闻的社会价值,进而彰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视角下《新疆新闻联播》的内容分析
作者:岳子荷周丽
来源:《今传媒》2016年第05期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得新疆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了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同时,作为“喉舌”与“社会公器”的媒体自然也义不容辞地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介绍新疆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传播新疆文化,向世界展示新疆和中国的文化及形象。
《新疆新闻联播》作为新疆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栏目,自然承担起了此重任,让世界了解新疆,了解中国,对新疆和中国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新疆新闻联播》;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5-0154-02
一、引言
自习近平提出了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新疆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了面向西部开放的窗口,新疆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亚欧路桥的经济核心区和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史学家拉尔夫·特纳提出了“文化外交”的概念,文化外交的根本任务就是向其他国家传播本国文化。
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倡导“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对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文化外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文化外交是投射国家对外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外交过程中,所有的外交都可以追溯到文化外交,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有的传播都是关于文化的传播。
新疆地处“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地位,对外传播过程中,媒体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新疆的对外传播中,电视的影响力要强于其它媒体。
在新疆,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电视新闻栏目必然是《新疆新闻联播》。
《新疆新闻联播》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新闻联播节目,不但承担着向全疆各族人民传播新闻信息的责任,还需要向全国其它省市乃至其它国家宣传新疆,传播新疆文化,塑造新疆形象。
二、研究方法
盖伊·塔奇曼将新闻比作人们了解自己和了解世界的窗口,窗口的视野决定了人们了解的内容,新闻作为一种框架,它的功能就是告诉受众应该知道并且想要知道的内容[1]。
新闻框架包含了媒体对事实的选择、排除、重组,以及对主题的确定,也包括对各种表达方式的选择。
即新闻是媒体根据一定框架,对事实进行加工选择而呈现出来的“事实”。
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采样样本为2014年全年的《新疆新闻联播》,采取十天一个间隔的抽取方法,从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共抽取样本537条。
按文化报道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类,从三个方面进行内容分析。
三、文化视角下的《新疆新闻联播》内容分析
根据数据可知,行为文化类新闻报道427篇,占样本总量的80%;物态文化类的新闻报道73篇,占样本总量的14%;制度文化类的新闻报道37篇,占样本总量的6%。
1.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长期形成的,并通过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而展现出来的行为总和[2]。
行为文化可分为民间、世风、社会组织行为。
在新闻报道中,大部分都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下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行为,都是在当地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下进行的,统称为社会组织行为。
在行为文化的各项指标中,占比最大是政治行为,相关报道共196篇,占比达到46%,如“自治区党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张春贤作重要讲话”(2014-1-8)、“人大代表审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报告”(2014-1-18)。
其次是经济行为,有关新闻报道115篇,占比为27%。
关于经济方面的报道有:“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分析经济运行”(2014-7-7)、“创新合作模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2014-3-29)、“外交新定位丝路新机遇”(2014-1-8)。
《外交新定位、丝路新机遇》这则新闻就报道了“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新疆与土耳其的合作交流情况。
由数据可得出,社会组织行为是行为文化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通过对行为文化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新疆新闻联播》的行为文化报道内容中,政治类占比最大,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有替政府进行政治宣传的责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媒体理所当然需要对这类内容进行报道。
在对行为文化的报道中,报道内容更多的是政府或媒体希望受众了解的,如相关政治话题或政策内容。
政府希望受众通过对政府政治、经济行为的了解,从而增强受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2.物态文化
人类在长期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称之为物态文化,它是文化中可以具体感知的、摸得着、看得见的部分,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事物,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诸要素中最基础的内容[3]。
在所抽取样本范围中,对物态文化进行细分,可分为建筑物、工具、工程、饮食、服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文化产品共八类。
有关物态文化的报道内容中,占比最多的是对各项工
程的介绍,所占比例为48%;其次有关新疆民族文化产品的报道也比较多,占比32%,有关新疆自然景观的报道占比也较高,达到了15%。
物态文化中对工程的报道量较大,主要是因为新疆的建设中有很多民生工程的建设,比如抗震安居工程、定居兴牧工程、村村通工程、公路铁路建设工程、无线电建设工程等,反映了新疆建设的成就。
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各种工程的完成,都需要政府来组织完成。
物态文化在文化形象表征的选择上,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中各种动植物的物象和现状为主。
近年来新疆加快自然资源开发,增加文化内涵。
不断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新疆各地政府不断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转化,同时增加文化内涵,融入了丝绸之路,民俗风情等元素。
媒体通过对这类内容的报道,向外界传播新疆的风土民情,介绍新疆文化,蕴含多元文化之美的新疆,吸引了大批入境游客。
3.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生产中运用制度进行管理实践形成的一些共识。
在所抽取的样本范围中,对制度文化进行细分,可分为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婚姻家庭、宗教共六类。
在制度文化的六项指标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对经济制度的报道,占比高达41%,主要内容是报道在新疆经济活动中实行的一些制度,自2010年起,全国19省对口援疆,建立起各方面的有效机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新疆经济大发展。
新疆的经济发展要注重质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环保优先,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比如相关报道有:“[深化改革]新疆6月底前全面启动大病医保试点[扩大试点]”(2014-5-18)、“为农牧民量身打造‘增收档案’[增收档案]”(2014-5-18)、“[民生新疆]不断完善政策让更多人受益”(2014-10-25)。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使新疆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民生项目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通过出台有关政策和对原有制度的改善,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结语
如今,在“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际外交地位的形势下,文化传播是各国整体外交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向外界传播带有中国文化的各种元素,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可并且喜欢我国的文化,是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手段。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外宣和外交窗口,传播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新闻作为一种框架,作为受众了解自己和世界的窗口,传播的内容是需要慎重选择的。
通过从文化的视角对《新疆新闻联播》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的相关报道中,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都离不开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建设。
新疆地处“一带一
路”战略的核心地区,要大力增进与各国的文化外交,通过文化外交,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价值观传播出去,让新疆的发展更加迅速,作为新疆的后盾和依靠,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实力也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美)盖·塔奇曼.做新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桂霞.刍议大学行为文化建设[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6).
[3] 路明.从物态文化看设计创新[J].新视觉艺术,2013(6).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