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专题练习(三十一)-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的经济政策

1.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

”这主要反映出()A. 清政府禁止对外贸易B. 十三行专门经营对外贸易C.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 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2.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

这一现象说明()A. 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完全消失B. 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C. “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 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3.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A. 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B. 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C. 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D. 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4.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下最符合我国农耕文明经济特点的是()A. 工商皆本B. 重本抑末C. 重商主义D. 工业至上5.《明史·與服志》记载:“(洪武) 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该措施从本质上体现出()A. 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 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C. 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D. 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变异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 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D.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7.明朝中叶,中国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始终未发生突破的原因有()①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②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③重农抑商的政策的阻碍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课题。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时期?A. 夏朝B. 商朝C. 汉朝D. 晋朝2. “冶铜为镰,悬刑为纲”是哪个朝代的经济特征?A. 唐朝B. 春秋时期C. 元朝D. 明朝3. 关于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以下错误的是:A. 刀币B. 壳币C. 铁钱D. 纸币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A. 马车B. 船舶C. 飞机D. 人力车5. “黄金盛世”是哪个朝代的经济特征?A. 元朝B. 唐朝C. 宋朝D. 东汉末年二、判断题1. 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并重。

()2. 铁器在中国古代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在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互通。

()4. 农民在中国古代经济中是最底层的社会阶层,缺乏社会地位和经济权益。

()5. 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主要是以金银为主,并逐渐发展出纸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古代冶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 金银在古代的货币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金银的使用情况。

四、综合题近年来,中国古代经济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请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研究的看法,以及为什么对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请你就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演变,从商朝到明朝,进行论述。

以上是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你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题,提高你对中国历史的全面理解能力。

相信经过努力学习,你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解析:“崇仁坊”不在传统的东市与西市内,说明已突破两市的范围;“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说明商业活动也突破时间的限制;“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崇仁坊已经是长安城内最为繁华的商业区,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两市。

答案:D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解析: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业发展过度会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所以说重农抑商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3.《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解析:封建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不会考虑人民利益,天子举行各种亲耕仪式,仅仅是为了表示自己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一切的根本。

答案:A4 明清统治者推行的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2018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2018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历史高考母题题源02:古代中国的经济【母题来源一】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母题原题】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B【试题解析】【命题意图】古代农业的发展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以区域位置来考查学生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试题的切入点比较新颖,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利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考试方向】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体现了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

【得分要点】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尤其是题干中史料信息的准确提炼,即“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判断即可。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母题来源二】 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1【母题原题】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试题解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4.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规划训练一、选择题(48分/24min)1.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3.(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的经济政策》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的经济政策》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的经济政策》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四川南充三模]汉初,商贾“大者田数百顷,小者百余顷”,中后期“(国)财赂衰耗而不澹”。

桑弘羊强调“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富在术数,不在力耕”。

这表明桑弘羊()A.主张工商可以富国B.放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政府宏观调控D.强调工商皆本的合理性2.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

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4.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5.[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清代乾隆年间的《生意世事初阶》一书中将商贾之理财视为居家之急务,并与为官出仕、“出而裕国”相提并论,而《贸易须知》中更是希望学习者“研求温习,玩味熟思”,并把“异日有成,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于经商之上。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工商皆本观念开始流行B.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农本商末观念受到冲击D.新商业伦理观的构建已完成6.《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版)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版)

考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考点图解】【名师点拨】1.“海禁”≠“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认识古代地主田庄经济(1)田庄是汉代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它占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众多的依附人口,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实体。

(2)汉代田庄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以满足地主的生活和享乐需要为目的组织生产。

田庄内部能够“闭门成市”,甚至可以“有求必给”,即农林牧副渔诸业并兴。

(3)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由依附农民组成。

平时起到了维护封建秩序、镇压人民反抗、保卫地主田庄的作用,但也成为封建割据的重要因素。

3.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

(2)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来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历年真题】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

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18题)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点拨】分析材料“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大意是说:现在外国商人仰慕我明王朝从很远地方赶来,如果向他们征税,得到很少,却失了我们的体面。

反映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本题选C项,①②项根据理解,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14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的出现根本差别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

根据“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说明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额“海禁”政策,明朝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入衰落的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是“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寻找市场而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但是国力仍然是强盛。

3.(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6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 36% 30% 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点拨】考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7.2018届高三历史题库——经济政策

27.2018届高三历史题库——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1.秦朝“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

汉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

汉初政策的变化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2.西汉武帝时任命理财家桑弘扬改革财政,实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法”等措施,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专制君主的统治权威B.打击王国及地方割据势力C.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D.扩大国家的财政税收来源3.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

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D.察举制度切实可行4.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

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

盐铁官营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5.司马迂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

据此可知,司马迁A.赞同汉武帝的商业政策B.反对逐利致富的社会风气C.强调商业发展顺其自然D.颠覆了儒家推崇的义利观6.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

”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

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A.盐业商运商销B.减轻盐商税负C.官商共利D.盐铁官营7.“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

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

这说明明初政府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8.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2018届高考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专题练习(三十一)

2018届高考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专题练习(三十一)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6.《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
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
A.限制经营场所 B.奉行“重农抑商”
C.商业空前繁荣 D.重视监管商业
7.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
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这反映其( )
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 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
10.《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
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
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 )
A.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2.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
3.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
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
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出( )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复习:2.4 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复习:2.4 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考点集训【P217】一、选择题1.(2016一中)国内部分学者对井田制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孟子井田说赖以建立的前提是个体劳动普遍化,只有个体劳动已经成为可能,才会出现“八家各私百亩”的事实,反之,在个体劳动尚不存在的情况下,无论把私田说成是农奴的份地,抑或说成是公社社员的份地,都会显得毫无意义。

由此可见,他们的质疑主要是针对(C)A.土地的国有性质B.井田的分布形状C.生产的组织形式D.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解析】概括质疑者的观点就是:孟子描述的井田制只可能存在于个体劳动普遍化的基础上,但个体劳动当时并不存在。

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C。

2.(2016四校)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

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的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C)A.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B.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解析】A项解释了其“作用”,而非“进步性”。

B项错误,春秋时期赋税改革早已有之,鲁国“初税亩”是公元前594年。

D项错在“封建国家”。

只有C项直接说明了子产改革的历史进步性——顺应或推动历史发展。

3.(2016雅礼)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

”下列措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B)A.商鞅“重农抑商”B.北魏推行均田制C.北宋“不立田制”D.张居正“田赋征银”【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立国的前提是养民,收取赋税是资国的方式。

北魏均田制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有助于“养人”和“资国”,故B项正确。

A项未涉及“赋人取财”,排除;C项会加剧土地兼并,不利于“养人”和“资国”;D项未涉及“养人”排除。

4.(2016一中)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

高一历史必修2_《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2_《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解题关键:秦国的发展状况和社会背景思路引领: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又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制度的典型。

那么重农抑商政策与这个社会背景有何关系?从而了解对秦国的作用。

答案要点: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解题关键: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性。

思路引领:结合时代背景阐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题关键:重农抑商的原因要结合背景答;影响从经济角度答。

思路引领: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答。

答案要点:(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这些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2)“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学习延伸: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

(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解题关键: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应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政治经济特点入手。

本问题是开放式讨论,不拘泥于答案,无论选择何种观点,均应结合时代特点多角度论证,不能单凭个人好恶或只从一个角度论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1.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

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3.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C.6.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7.明朝成化年间(1464年-1487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随朋友去海外经商,贩卖“洞庭红”蜜桔到南洋,获利千倍。

返途,捡到一个腹中藏有巨大珍珠的“海龟”,船到福建,被波斯商人玛宝哈高价买下,遂逐步成为大户人家。

这说明当时()①大量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学而优则仕及贱商的观念有所改变③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④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8.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1672年,福建新任总督范承谟发现,迁海十余年后,大量迁民仍旧“无业可安,无生可求”,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以其课税“或接济兵饷,或借给迁民”。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必修2《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含答案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必修2《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目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概念,以及其在历朝历代的表现,分析其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预习作业】一、阅读第3课(不要漏了导言、小字和注释,熟悉课本上的配图),找出并解释重要概念1.2.3.4.5.三、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课堂学习】一、预习展示与交流二、课堂探究学习1.土地制度的演变2.“重农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巩固基础】1.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到了夏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那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这种土地制度叫做“制”。

2.春秋时期,由于的发展,这种土地制度遭到破坏,从国开始,各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的合法性。

3.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制。

4.明朝政府为了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并绘制成“”。

5.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政策。

6.此后,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项政策,以确保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7.我国秦汉以来,各朝代都实行对盐、茶等重要商品的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8.清朝时期,统治者长期实行“海禁”和“”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学以致用】1.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3.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认为古代政府的抑商政策,“名为抑商,实为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二1.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作业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二1.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作业含解析

课时作业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故答案选D项。

【答案】D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选C项.“重农”也没有提高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抑商”也未抑制古代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C3.“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下列对此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B.政府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商人利益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从材料中可知此时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国家也通过立法维护商人的利益,所以A、B、D皆正确,可排除.而国家直至清末甲午战争后才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重农抑商政策才开始有所动摇.综上,本题选C.【答案】C4.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工商业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B.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为政府增加了收入C.唐朝时期对“市”的管理有所松动,特别是“市”的交易空间不再受限制D.古代王朝对私营工商业通常通过加重赋税的方式加以控制【解析】唐政府对商人和市场仍严格管制,“市”的交易空间仍受限制。

2018届高三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专题练习(二十一)-答案

2018届高三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专题练习(二十一)-答案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5.AADDB 6~8.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1)特点:大量财富投向非生产领域;官场消费;科举消费;买田置地;公益消费(建祠、助学、济贫等);没有将大量商业利润用来扩大再生产。

(2)差异,中国: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消费畸形。

西欧:商人与王权相互依赖;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和社会地位高。

根源: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西欧以商品经济为主导。

(3)认识:商人群体受制于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所起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常识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因为半两钱出现于秦朝,而当时的文字为小篆;B项错在它的字体不可能为楷书,应为隶书;C项错在唐朝只有开元通宝,而太宗是死后才有的庙号;D项错在南宋是后人对其的称呼。

2.【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朝后期宰相多次被拦截甚至殴击的原因在于市民抗税,而这些税的主要名目是“房产税”和“交易税”,这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力量的增强,由此可知A 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3.【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帮衰落的原因。

材料反映了晋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遵循封建礼制,阻碍社会发展,揭示了晋商衰落的深层原因,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根据“城中东西市”可知A项解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可知,B项解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估客”“经游(营)天下遍”可知,C项解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表明,大商人交结长安权贵后,只是富比王者,而不是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因此并没有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故A 项错误;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体现出国家管理制度化,故C 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2.(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

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

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恃此质哲,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但材料没有涉及,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相符,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并非指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理解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7·黄冈质检)《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58—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解析:“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

经济政策练习题(含答案)

经济政策练习题(含答案)

经济政策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他们的主张都A.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要求B.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C.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D.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2)《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初统治者“轻田租”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阶级矛盾B.减轻农民的租税负担C.恢复经济D.稳定封建统治(3)我国今天的粮食作物依次是水稻、小麦、玉米等,这种构成的格局基本形成于:A.南朝B.唐朝C.南宋D.明朝(4)下列古币中,你认为属于假币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唐政府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达到最高水平C.唐政府对城市贸易不加限制D.唐政府抑止城市商业的发展(6)朱元璋说道:“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初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从根本上有利于A.小农经济的恢复与成长 B.政府增加财政收入C.改变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D. 巩固明朝统治(7)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8)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司马迁鼓励人们追逐利益 B.商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C.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D.天下事皆为利益所驱动(9)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的姜尚受封于齐,他可以从事的政治经济活动有①在自己的领地设置官员、建立武装②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③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④将齐北部的一块土地转让给受封于燕的召公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10)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发展B.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C.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提高(11)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直接目的是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B.维护传统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D.限制和打击工商业(12)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C.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D.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3、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C、在封建社会前期发挥过积极作用D、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4、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商人奸猾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都是农民出身D、古代中国自己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15、唐宋以后,中国的东南地区赋税较其他地区更为沉重,这是因为()A、该地区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百姓相对富裕B、统治者对非统治中心的地区往往课以重税C、削弱该地区人民的经济实力,防止人民的反抗活动D、历史上长期以来的重税传统16、一般来说,统一王朝时能获得优先发展机会的地方不包括()A、政治、文化中心B、少数重镇C、首都D、边远地区17、古代中国“禁奢侈”的政令往往难以取得实效,这是因为()A、百姓收入多了想过好日子,故不愿接受这项政令B、统治者和贵族高官不能禁奢侈,无法“上行下效”C、商人的高消费生活败坏社会风气D、会富足无须禁止奢侈18、古代中国对工商业的管理政策包括()①征收赋税②对“市”的严格管理③、实行盐铁等官营④明清时期的“海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9.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惊慌中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国家体的国情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
23.( 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二、非选择题
21.( 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不复存在;户口削减,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积极作用:简化了税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征税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
主,赋税负担相对公平。(任答其中 3 点即可)
消极作用:量出制入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按钱计算便利了富商大贾的巧取豪夺。
22.(1)经济思想: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明清之际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异: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
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3)变化:由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为贸易自由主义政策。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
2018 届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三十一)
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 案
一、选择题
1~5:DADDB 6~10:DCDDB 11~15:BCAAB 16~20:DDBDB
(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
惠商政策。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