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沿溪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建设实施方案目录一、沿溪镇基本概况 (2)(一)自然环境优越 (2)(二)区位优势显著 (2)(三)基础设施健全 (3)(四)旅游资源丰富 (4)(五)农业基础良好 (5)二、乡村产业发展条件 (5)(一)政策保障有力 (5)(二)产业基础牢固 (7)(三)产业融合带动 (8)(四)规划布局合理 (9)(五)联农机制新颖 (11)(六)技术支撑强大 (13)(七)特色优势突出 (13)(八)品牌优势显著 (14)(九)市场优势突出 (16)三、思路目标 (17)(一)实施思路 (17)(二)任务目标 (18)四、规划布局 (21)(一)农业产业发展思路 (21)(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2)五、建设容 (28)(一)建设主体 (28)(二)实施容 (29)六、资金测算、使用和管理 (30)(一)资金测算 (30)(二)使用方向 (31)(三)资金监督 (31)七、效益分析 (32)(一)经济效益 (32)(二)社会效益 (33)八、支持政策 (36)九、组织保障 (38)(一)加强组织领导 (38)(二)强化机制创新 (39)(三)加大宣传策划力度 (41)一、沿溪镇基本概况沿溪镇位于浏阳市东部,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下设180个村民小组,32792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14元。
镇域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显著,基础设施健全,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
具体如下:(一)自然环境优越沿溪镇属于丘陵区的低缓丘陵,海拔高度190—805米之间;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有光温丰富的大陆性气候特色,又有雨水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色。
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寒、暑、干、湿与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开展蔬菜产业开发。
土壤主要是系红壤土,土质为第四纪红土,PH值介于5.0~5.5之间,土壤含丰富的有机质,土地肥沃,可种植多种作物、优质蔬菜和花卉苗木,是生产优质、安全、绿色农作物的优良环境。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2019年7月10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永平镇示范建设区域范围永平镇位于景谷县西南部,距离县城49公里,东与本县的威远镇、益智乡相连,南与碧安、勐班、半坡乡毗邻,西与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隔江相望,北与民乐镇和临翔区平村乡接壤。
全镇国土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是景谷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831米,年平均气温18.7℃,年降雨量1450毫米。
耕地总面积15.24万亩,其中水田5.94万亩、旱地9.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09亩。
全镇下辖30个村、1个社区,45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自然村376个),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共20751户73280人(常住人口),劳动力人口49730人。
(二)永平镇基本发展情况(依据2018年末数据)近年来,永平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2018年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64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11元,增长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6亿元和6.82亿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18年,永平镇突出特色产业,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种植烤烟3.49万亩,收获烤烟10.12万担,烟农实现收入1.54亿元。
大力支持蔗糖产业发展,种植甘蔗4.66万亩,入榨22.9万吨,实现蔗农收入9030万元。
完成冬季农业开发25.09万亩,收获产量21.22万吨,实现产值38157万元。
稳定发展特色养殖和山地畜牧业,生猪出栏4万头,羊出栏0.3万头,家禽出栏30.1万只,禽蛋产量412吨。
淡水渔业、果蔬、花卉、生物药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林禽、林牧、林蜂、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产业强镇实施方案
产业强镇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乡村产业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在这一背景下,产业强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产业强镇是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发展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兴旺、乡村富裕、生态宜居的目标。
因此,制定并实施产业强镇方案,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强镇实施方案。
1. 完善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完善基础设施是产业强镇的首要任务。
要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备和畅通,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培育特色产业。
产业强镇需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产业、支持本地企业发展等方式,推动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
3. 推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产业强镇的重要路径之一。
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建设人才队伍。
产业强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因此,建设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 打造产业生态。
产业强镇需要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双赢。
6. 加强政策支持。
产业强镇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要建立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三、总结。
产业强镇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乡村富裕、生态宜居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产业强镇方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乡村经济的全面复兴。
希望相关部门和乡村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落实产业强镇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为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打造区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思路(一)总体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总抓手,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特色立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增加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健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核心,以壮大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联合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路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生产模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特色农业与县域同步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二)实施原则。
一是创新引领,效益为先。
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农村生产要素内生动力,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善的产业推进机制,千方百计促提高质量,实现多渠道增收。
二是聚焦特色,集聚发展。
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以销定产,以产定种,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品种优良、效益显著的产业集聚区。
三是优化结构,多产融合。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产品加工、“互联网+”等新业态,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拉动产业提质增效。
四是绿色发展,优质高效。
坚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绿色高效发展。
(三)功能定位。
以振兴民族种业为目标,集聚现代农业发展要素,打造集种子生产、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商业服务、创意创新于一体的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使产业园成为瓜菜种业创新发展先行区、“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样板区。
(五)建设目标。
产业园现代种业体系基本完善,瓜菜制种基地达到“五化”建设标准,构建创新式发展、协同式发展、集群式发展的新机制,走出一条供需协调、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实现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生态绿色高效、品牌营销增强、农民增收显著,成为西部现代种业产业发展的典范。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追求,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可以推广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培养优秀农业企业和农业创新人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内的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举措,带动周边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项目内容1.选址: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地区作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选址。
2.规划设计:根据项目目标和选址条件,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农田布局、种植结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基础建设等。
3.农业科技研发: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聘请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4.推广示范:通过在基地内种植特色农产品、示范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吸引农民和农业企业参观学习,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5.人才培养:建立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组织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6.农业产业链延伸:与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引导农民将农产品加工成深加工产品,增加附加值。
7.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基地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行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项目计划1.年度计划:制定每年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包括种植计划、科技研发计划、培训计划和推广计划等。
2.投资计划:根据建设规模和项目需要,编制详细的投资计划,包括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3.建设进度:按照年度计划,制定详细的建设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五、项目组织1.项目领导小组:成立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
浏阳市沿溪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方案.doc
浏阳市沿溪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方案浏阳市沿溪镇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方案概要 (10)1.1方案名称、申报单位与实施主体 (10)1.2建设目标 (10)1.3规划范围 (11)1.4总体布局 (11)1.5主要建设内容 (11)1.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2)1.7省级资金开支范围 (12)第二章产业发展基础 (14)2.1沿溪镇概况 (14)2.2发展基础 (17)第三章产业发展优势 (21)3.1发展优势 (21)3.2存在问题 (29)3.3发展潜力 (29)第四章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32)4.1总体思路 (32)4.2建设目标 (32)4.3规划布局 (33)4.4建设主体 (35)4.5建立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 (36)4.6强化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 (37)第五章产业政策支持 (40)第六章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内容 (41)6.1建设内容 (41)6.2项目实施进度 (44)6.3投资估算 (44)6.4资金来源 (46)6.5省级资金使用范围 (46)第七章组织保障措施 (48)7.1加强组织领导 (48)7.2强化机制创新 (49)7.3加大监管力度 (51)第一章方案概要1.1方案名称、申报单位与实施主体1.1.1项目名称2018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1.1.2申报单位浏阳市人民政府1.1.3组织实施主体浏阳市沿溪镇人民政府1.2建设目标“浏阳蒸菜”是一道全国知名的传统名吃,2011年8月浏阳获得“中国蒸菜之乡”称号,“浏阳蒸菜”于2013年1月获得“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7年2月晋升长沙市级“非遗”项目。
沿溪镇沙龙村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蕴植出的天然食材,是“浏阳蒸菜”原材料主要供应基地。
项目以沿溪镇沙龙村“长沙市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区”为龙头,浏东公路沿线为轴线,辐射建设村、沿溪桥村、大光圆村和金桔村、礼花村、花园村等,依托该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企业与合作社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引导农民发展壮大培育特色蔬菜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10.25•【字号】津农委〔2022〕28号•【施行日期】2022.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农委〔2022〕28号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市农科院、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食品集团,各有关单位: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培育和储备一批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市农业农村委制定了《天津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2022年10月25日天津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产业振兴,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培育和储备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现制定我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坚持人民至上和促进共同富裕为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供给、保安全、保畅通”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生产生活服务业、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和乡村富民产业等乡村产业,培育一批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载体建设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实力,为我市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27•【字号】白政办发〔2022〕18号•【施行日期】2022.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白政办发〔2022〕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关于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责任清单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27日关于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吉厅字〔2022〕2号)要求部署,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结合白城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三生”融合、建管并重的原则,从2022年开始,建设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治理镇村人居环境、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示范镇(以下简称示范镇)。
力争到“十四五”末,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的建制镇示范样板。
二、重点任务(一)抓好产业项目示范。
1.推进各类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产城一体、镇园融合。
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园区发展规模。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新电商等服务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建制镇建设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示范镇聚集,加快二、三产业发展。
麻江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麻江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式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2017年12月,麻江县入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名单,为加快推进全县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各项工作落地,结合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方案简介(一)示范园范围示范园位于麻江县东部,包括龙山镇和宣威镇全域,园区总面积49.9万亩,占麻江县总面积的34.8%。
(二)创建类型围绕蓝莓核心产业,在强化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业创新创业功能、带动农民增收功能,创建多种功能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功能拓展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三)创建目标——到2018年,麻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初见成效,组织管理与政策支持框架基本形成,功能拓展型产业融合模式基本确立,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形成。
——计划到201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蓝莓产值达到2.5亿元,农民合作社增加到85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
蓝莓加工转化率达45%,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产值3.8亿元。
实现创建区内9006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脱贫。
——到2020年,按照创建标准体系及要求全面建成并高效运行,成为产业优势突出、功能拓展丰富、设施装备先进、新型主体集聚、带动农民作用显著、生产方式绿色的功能拓展型产业融合样板区,成为农民脱贫增收助推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计划到2020年,示范园区总产值达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8.8亿元,蓝莓种植面积达8万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占总面积的65%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3.5万亩以上,蓝莓产量达1万吨以上,蓝莓种植产值超过4亿元以上,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游客接待量达3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3亿元,加工企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加工产值与种植产值比例达1.2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篇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篇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1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23〕2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粤农农规〔2023〕5号)、《关于印发新会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府办〔2023〕18号)、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江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方案的通知》(2023.9.30)、《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新会区2023 2023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函》(新农农函〔2023〕266号)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3-2023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结合实际,全区2023年建设3条村,2023年建设4条村。
二、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一)建设条件一是产业主导性强。
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相关推荐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1为加快我市“设施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在总结几年来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制定20xx年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为原则,立足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设施大棚栽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热带高效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设施农业资金安排及实施单位20xx年市政府投入设施农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其中瓜菜设施农业和果蔬储存项目资金1900万元,花卉设施农业资金5052万元。
(一) 75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朗芒田洋建设瓜果菜设施大棚150亩(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设150亩钢架大棚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
(二) 88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建设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
建成使用后将有助于解决崖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果蔬“烂市”情况,解决农民果蔬销售、运销难题,提高果蔬的利用价值,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200多亩,目前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缺口资金2000万,政府扶持资金880万。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以农业产业强镇为建设核心,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实施农业
技术改造,落实农业系统性,形成平衡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发
展升级。
2、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服务业,打造集农业技术改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农业产业发展、休闲农业、
智慧农业、农业产业园、生态农业、生态示范区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前瞻性发展。
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利用农业产业强镇枢纽作用,推进城乡道
路交通网络建设,支持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有机融合,形成城乡联动、一体
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具体措施
1、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坚持以农业为核心,把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
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和农业服务业,以提高农业核心竞
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健全农业发展新体系、新格局,不断完
善技术、设施、人员、市场、政策等全方位支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
续发展。
2、推进农业综合与现代化升级。
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改造与现代化升级,实施系统性农业,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计划方案]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计划方案]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认真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
根据镇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特编制了。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以粮、油、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壮大油樟产业,做大宜成高速沿线以鑫绿茶叶为龙头的早茶产业带,做优越溪河沿岸以霞辉生态、金鹏农业特色水果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做强北部以世湘味业、初源花椒为龙头的花椒产业带,拓展西部以清平农业公司为龙头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绿色生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到2020年,集中连片发展油樟产业2万亩、早茶产业1万亩、花椒产业1万亩、中药材产业1万亩、特色水果产业1万亩,形成一村一品或联村一业。
培育农业加工企业5个、建设5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以上;新增农业产值过5亿元,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位数增长。
三、建设内容(一)实施区域。
按照“因地制宜,农民自愿,逐步推进,优势区域集约种植、市场导向”的布局原则,重点在徐家片XX至徐家、XX至隆兴及成宜高速沿线等13个村连片发展油樟产业;宜成高速沿线及周边的瓦窑、猴朝、红菊、铧匠、飞虎、候山、改进、互助、红豆、上峰、双鱼、中峰等村重点发展茶叶产业;在菜板、茨竹、中秀、广学、菜花、翻身、万古、周场、小弯、雷殿、利民、陈河等村重点发展花椒产业;在席草、花甲、新兴、尹家、寿昌、分水、书楼、大同、吉祥、茅坪、群众等村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古塘、荷花、菊花、大山、一步、蟠山、合众、凤竹、土红、石庙等村重点发展特色水果水产业。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方案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方案一、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1.发展特色农业项目。
通过培育农业产业特色,引进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
可以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特色农产品,例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
2.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通过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可以鼓励企业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
3.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
通过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以引进先进的农机具、植保无人机、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促进农业科技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二、加强农民素质培养,提高农业产业人才能力要实现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目标,必须加强农民素质培养,提高农业产业人才的能力,具体做法包括:2.建设农业专业人才队伍。
引导高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回乡创业,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可以设立农村创业基金,为农业高技术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
3.加强农村教育事业。
通过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培养农村优秀青年人才。
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师资和教育资源。
三、推动农业产业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1.建设农产品流通平台。
通过建设集中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打通农产品上游和下游的信息流和物流,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拓展。
2.发展农村旅游业。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农家乐、农庄观光、农产品采摘等农业旅游项目,促进农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可以加强农村旅游宣传和推广,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
通过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可以鼓励外资企业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投资兴办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案1. 方案目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农村的资源,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 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 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素质和创造力; -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 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 实施步骤步骤一:规划与准备阶段1.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组成员及其职责分工;2.组织调研工作,了解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和市场需求;3.制定规划方案,明确示范园的定位、规模、布局和发展目标;4.确定项目资金来源,并制定资金筹集计划。
步骤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确定示范园的选址,并进行土地征收和规划审批手续;2.建设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3.建立示范园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
步骤三:产业布局与引进阶段1.根据调研结果和规划方案,确定示范园内的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2.招商引资,吸引具有相关产业经验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入驻示范园;3.配套建设相关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给入驻企业使用。
步骤四:培训与支持阶段1.组织农民培训班,提升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2.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转型升级;3.开展技术交流会议和经验分享活动,促进各产业间的合作与学习。
步骤五:推广与复制阶段1.通过媒体宣传和示范效应,提高示范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吸引更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关注并复制推广示范园模式;3.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3. 预期结果通过以上实施步骤,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将取得以下预期结果:1.农村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引进新兴产业和技术,实现农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19•【字号】青政字〔2020〕26号•【施行日期】2020.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将《青岛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0年10月19日青岛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为打赢全市乡村产业振兴攻坚战,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鲁政发〔2020〕1号)精神,市政府决定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三大行动,强化县域统筹、镇域聚集、镇村联动,确保到2025年,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上取得重大突破。
制定方案如下:一、实施乡村产业平台构筑行动(一)产业强镇建设工程。
强化镇(街道)功能,依托区域1-2个主导产业,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
着力提升原料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的乡村产业体系,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示范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土地资源整理和规模化经营,实现镇域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每年建设产业强镇5个以上,到2025年,建成30个以上超10亿元的市级特色产业强镇,争创20个省级、5个国家级产业强镇。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涉农区、市政府。
以下各项工作均涉及各涉农区、市政府,不再一一列出)(二)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
以镇(街道)为单位,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文化旅游、田园社区建设,片区化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载体。
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乡***村****产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和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村以*****为基地,建设***产业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带动,进一步配齐****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逐步解决本乡乃至周边乡镇****产业发展中的苗木培育、科技推广、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等困难和问题,同时,辐射带动全乡各业和谐发展,实现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乡***村***产业示范点建设,坚持***农业发展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政府推动、示范带动为手段,借助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引进***种植新品种,实施***育苗,推广节水高效灌溉措施为重点,提升***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尽快把**村**产业示范点建成具有全县领先水平的**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产业的优质化,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二、目标任务1(一)2012—2016年总体发展目标2012到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全乡“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围绕建设“***专业乡”的奋斗目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村***产业示范园区,保障群众收入稳步增加。
在全乡形成集观摩学习、典型推广、示范引领等为一体的具有较强集聚能力和带动作用的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园区。
带动全乡****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努力实现种植产业化。
1、大力发展促农增收主导产业。
继续坚持***农业发展方向,从作物的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化养殖,园区的标准化建设,劳务的就地化输转入手,加快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一是做强****产业。
坚持专而精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盯以***为主打的***生产,在巩固基地规模的基础上,注重种植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新型乡村振兴示范区施工方案(设施设计与生态规划)
《新型乡村振兴示范区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建设新型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为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振兴示范区,通过设施设计与生态规划,提升乡村的整体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所在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交通便利,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然而,目前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振兴。
二、施工步骤1. 规划设计阶段(1)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了解项目区域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情况。
(2)根据勘察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生态规划、设施设计、产业布局、文化旅游规划等。
(3)组织专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符合国家规范和乡村发展实际需求。
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道路建设:修建乡村主干道和支路,确保道路畅通。
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保证道路质量。
(2)给排水工程:建设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确保乡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供应。
同时,做好污水处理,保护生态环境。
(3)电力通信工程:铺设电力和通信线路,确保乡村居民的用电和通信需求。
3. 生态环境建设阶段(1)绿化工程: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种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花卉,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2)水体治理:对乡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治理,清除垃圾和污染物,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3)生态农业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 产业发展建设阶段(1)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有机蔬菜、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
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旅游产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如农家乐、民宿、游客服务中心等。
(3)文化产业: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文化表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2019年7月10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永平镇示范建设区域范围永平镇位于景谷县西南部,距离县城49公里,东与本县的威远镇、益智乡相连,南与碧安、勐班、半坡乡毗邻,西与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隔江相望,北与民乐镇和临翔区平村乡接壤。
全镇国土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是景谷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831米,年平均气温18.7℃,年降雨量1450毫米。
耕地总面积15.24万亩,其中水田5.94万亩、旱地9.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09亩。
全镇下辖30个村、1个社区,45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自然村376个),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共20751户73280人(常住人口),劳动力人口49730人。
(二)永平镇基本发展情况(依据2018年末数据)近年来,永平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2018年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64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11元,增长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6亿元和6.82亿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18年,永平镇突出特色产业,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种植烤烟3.49万亩,收获烤烟10.12万担,烟农实现收入1.54亿元。
大力支持蔗糖产业发展,种植甘蔗4.66万亩,入榨22.9万吨,实现蔗农收入9030万元。
完成冬季农业开发25.09万亩,收获产量21.22万吨,实现产值38157万元。
稳定发展特色养殖和山地畜牧业,生猪出栏4万头,羊出栏0.3万头,家禽出栏30.1万只,禽蛋产量412吨。
淡水渔业、果蔬、花卉、生物药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林禽、林牧、林蜂、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建成永和村犇牧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场,完成岔河村盛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场扩建,有序推进景谷雷沃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冷库项目建设。
颁发14245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89万元。
抓住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大会战的机遇,全力加快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305.5公里村组路路基改扩建,共计投入4708万元,实施11.1公里直过民族地区村组路硬化,大大提高道路保障能力。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580万元,完成“五小水利”工程209件、人饮巩固提升工程25件、贫困退出饮水保障工程15件,下邦弄水库建设稳步推进。
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17个贫困村村民小组建成172座公厕、254座垃圾池、36个污水处理池、501个污水检查井、1451座化粪池、276座猪圈和23座牛圈,修建组内道路8.39万平方米,埋设污水管网3.1万米,共计投入6162万元。
建成村组活动场所8个,共计投入120万元。
实现所有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所辖自然村100%通380V三相动力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通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千方百计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
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考专科上线率达100%,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列全县第二。
以健康扶贫为抓手,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建档立卡群众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发放计生教育奖学金23.08万元,资助独生子女保健家庭3.57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工作“两线合一”,发放城乡低保536万元、临时救助61.26万元、特困供养187万元、各类优抚补助192.49元。
食品药品监管有效加强,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规范。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扎实推进,各民族团结和谐、宗教和顺。
生态绿色旅游成效初显,打造昔木水库、七七小组等旅游景点,抓好迁糯、芒岛文化传承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美丽乡村——谷中千景芒岛傣族传统文化节”。
现代文化体育工作强力推进,成功举办全县第三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投入510万元,完成3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建设,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基础显著提升。
水电移民安置后续扫尾工作稳步推进,后续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镇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非天保工程区天然商品林禁停伐43.36万亩,完成1700亩退耕还林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
加强节能降耗和综合资源利用,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完成500台节柴灶芯改造,加快中普生物质发电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多措并举推进黄标车淘汰,淘汰报废黄标车264辆,切实改善和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措施,在集镇及重点村开展清河行动,有效提升全镇河湖库渠水质,向“河畅、水清、岸绿、库美”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二、乡村产业发展条件(一)主导产业发展条件第一,永平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永平镇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永平镇目前拥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31座,大小河流34条,水库干渠100公里,坝塘36口)。
非常适宜发展种植甘蔗、烤烟、茶叶等产业;同时永平镇拥有富足的耕地资源,全镇国土总面积1465.66平方公里,是景谷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永平镇共有31个村(居)民委员会,共453个村民小组,“国土二调”耕(园)地面积为30.71万亩,2016年以来,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后,实测面积达到44万余亩,人均实测耕地面积达到5亩以上。
第二,永平镇是全县的人口大镇,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
全镇下辖30个村、1个社区,45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自然村376个),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共20751户73280人(常住人口),劳动力人口49730人。
第三,永平镇地处交通要道,是景谷通往临沧方向的出境要道,也是景谷县城链接碧安、勐班、半坡等乡镇的重要枢纽,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第四,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优惠,一方面鼓励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一方面也鼓励农户自立根生、发家致富。
(二)产业融合条件第一,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融合条件。
结合永平镇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及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需求,建立甘蔗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和绿色材料为主导、关联配套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目前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及种植农户签订了甘蔗种植协议及购销协议,已形成了以农产品甘蔗为原料的糖料加工产业链。
第二,农旅融合发展条件。
永平镇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条件,同时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文化。
目前,永平镇生态绿色旅游成效初显,昔木水库、七七小组等旅游景点打造初具规模,迁糯、芒岛文化传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美丽乡村——谷中千景芒岛傣族传统文化节”的举办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条件本地龙头企业资源丰富,具备雄厚的实力,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联农带农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依托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该公司座落在景谷县永平镇西郊,占地面积405亩,筹建于1985年,1987年2月建成投产,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甘蔗1000吨/日,1994年技改扩建达到1500吨的日处理能力,2001年进行了第二次技术改造,使日处理甘蔗能力达到了2000吨),着眼培育糖料基地建设,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并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收购协议,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户,形成产销链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四)技术研发应用条件在县农业农村与科学技术局和永平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与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合作,建立甘蔗试验示范基地,用于甘蔗品种的研发、试种及推广,为永平镇甘蔗产业的长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绿色发展、品牌建设等条件1.以农业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已形成。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原则,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乱占耕地。
二是防止工业污染农业,对属于布局不合理,资源、能源浪费大的,对环境污染严重,又无有效的治理措施的项目,坚决停止建设;对已建的工艺落后、污染危害大、又不好治理的工厂企业,有计划地关停或并转。
三是控制农业污染,通过农业部们配合、宣传引导农户在农业生产时将秸秆过腹还田、多使用有机肥、低毒、低残留肥料,严禁生产、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是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育草生态工程,严格控制采伐,严历打击森林野外用火。
2.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
一是定期回收农药瓶、农药袋,将用于农业生产的残膜、化肥袋等由农民分类回收,进行集中处置。
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严格控制秸秆焚烧,通过秸秆粉碎还田、作为生物质能量、建筑加工、食用菌生产,编制稻草艺术等方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100%。
3.采用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在合理选择甘蔗生产基地和加强植物检疫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甘蔗作物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来生产安全和营养双重质量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高产、优质、无公害的甘蔗产品。
三、思路目标(一)项目实施思路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健康发展和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结合永平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在“产业兴旺”下功夫,加快推进主导产业提质转型,全面提升标准化生态农业相关技术装备水平和现代农业经营效益水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和产业融合模式,形成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模式,努力创建农业产业示范强镇,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效益更高。
(二)任务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镇为载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聚焦甘蔗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培育,多要素聚集,建设一个由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构建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的产业集群,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