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学习
第二节 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 展与学习
二、 学前儿童有关空间形体的感知与学习
等分的教 学
讲解演示
实践操作
第三节 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 与学习
集体活动:图形等分(大班)
1. 学习运用对边折、对角、过中心
活动
折的方法,把图形进行二等分、四等 分……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目标
2. 尝试运用各种等分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 学前儿童有关空间形体的感知与学习
认识平面 图形
运用重叠比 较法认识图
形
正方形 PK 长方形
第二节 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 展与学习
猜图形(中班)
活动 目标
1. 感知图形的特征,尝试用相关语 言进行描述。 2. 在游戏中体验乐趣。
活
动
过
活动 准备
图形片(三角形、圆形、半圆形、 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各两个)、 图形卡片若干、摸箱一个
中学习和感知。
第三节 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 与学习
集体活动:造房子比高矮
1. 乐意和大家一起用多种材料造房
活动 子,尝试比较房子的高矮,并在比较
目标
的基础上将房子从矮到高依次排列。 2. 愿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合作,大胆
活
地表达。
动
过
幼儿收集的各种造房子的材料,如:空
程
活动 盒子、书本、小椅子、易拉罐等(堆
性。
活
动
过
活动
教师演示实物:圆纽扣、钥匙圈、 山楂片、唱片、乒乓球、玻璃弹
程
准备
子、桂圆、地球仪等若干;幼儿每 人1枚角币、1粒珠珠、1张练习纸。
一、 转转——玩角币 二、 找找——分两类 三、 摸摸——感觉怎么样? 四、 滚滚——会滚吗? 五、 说说——哪些是图形? 哪些是球体? 六、 添添——像什么?
第七章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一般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
幼儿在空间概念和空间定向方式的形成过程中, 各种分析器(运动的、触摸觉得、视觉的、听 觉的、嗅觉的)都参加了活动,其中触摸觉分 析器和视觉分析器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5-6岁(大班)
基本上能够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 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 断。
能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复杂关系。国外有研究 资料表明,5-6岁儿童可以在一定的抽象水平上概 括图形之间的关系。
还能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的命名, 并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 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4-5岁(中班)
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 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 的基本特征;
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能不受图形大小、摆放位 置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图形;
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 简单关系;
对平面图形组合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表 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第七章 学前儿童空间与 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011-10-17
第一节 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
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 (一)几何形体 数学概念中的形包含平面和立体两部分。
几何图形是指点、线、面以及它们的集合。 立体图形是指空间点、线、面所构成的图 形。 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 体图形认识两部分。
(一)量
学前期幼儿初步认识的是生活中的一些连续量,如多 少、大小、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等。
(二)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认知发展与教育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认知的教育目标第三节学前儿童空间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一、什么是空间?空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难以直观理解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空间是三维的,具有容纳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属性。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具有的一般规定。
任何客观物体与它周围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位置关系,并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对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辨别与判断就是对物体空间方位的感知。
空间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二、学前儿童空间感知能力的发展(一)3-4岁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幼儿对空间方位的知觉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年龄越小,理解的空间概念越狭窄。
3-4 岁幼儿已经能够对邻近关系(即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有较好的感知和理解。
在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上,幼儿只能感知和理解基本的方位,对于3-4岁的幼儿感知空间方位并加以辨别则更为困难,只能感知简单初步的空间方位。
我国心理学研究一般认为,3岁儿童能辨别上下,4 岁能辨别前后,5 岁以后是左右概念的发展期。
幼儿在辨别空间方位时,要经历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体为中心过渡的发展过程。
(二)4-5岁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发展4一5岁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除了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之外,已经能够辨别前后,但这些都是以自身为中心的辨别为主,如果要求辨别客体的前后,幼儿就会感到有些困难。
4-5 岁幼儿空间感知发展较为突出的是已能够辨别前后,而且辨别空间的方位区域也有所扩大,他们不仅能辨别近处的上下、前后方位,而且也能够辨别离自己较远的以及偏离正前方或上下的物体存在的方位。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由易到难逐步渗透和体验才能对空间方位较好地辨别。
4-5的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理解,同样需要通过实际的尝试与体验来获得。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引言: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时间与空间是学前教育的两个核心概念。
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孩子在学前教育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帮助学前教育教师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一、时间概念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时间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通过时间的安排和利用,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管理是学前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清晰的日程表和时间安排,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例如,将一天的活动分为不同的时间段,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的任务。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孩子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除了时间管理,时间的使用和利用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时间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例如,利用故事时间,让孩子通过阅读和讨论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利用游戏时间,引导孩子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通过这些时间活动,孩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增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空间概念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空间是学前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空间概念的培养和发展,孩子可以学会观察和理解世界,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空间感知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组织孩子进行绘画和拼图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形状、大小和位置等空间属性;引导孩子进行园所内外的空间探索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感觉来认识不同的空间环境。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逐步建立起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空间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
距离知觉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包括前庭 等其他感觉。
2周婴儿对物体向自己趋近已有的防御能力( 即是距 离知觉的表现)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6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 深度知觉。
例如:吉布森和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
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 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 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 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 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 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 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 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 度: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 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 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 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 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 觉 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 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 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 样。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它们不能通过某种单一的感觉通道,而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 来实现。
人对物体及其空间关系的认知,不能离开这些知觉。
形状知觉
对物体属性的知觉
大小知觉
方位知觉 对物体之间关系的知觉
距离知觉
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
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时间知觉所依靠的不同条件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生物钟) 2.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 的变化 3.幼儿还根据日夜和季节的变化来对时间定向 4.幼儿逐渐能够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 5.6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依靠具体的时间长度例子)
例如:对45°斜面的物体转头实验——形状知觉的恒 常性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学习
借助多媒体进行案例展示,小组讨论分享案例
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应用本章节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作业
课后反思
注:本页为每次课导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与设计过程
备注与后记
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学习
本章内容主要讨论学校儿童在空间方位,空间量,空间几何和时间概念的感知与发展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实施教育教学的问题。
第一节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
学生讲述有关空间的基本知识(主要从几何形体,等分两方面进行讲述)
列举有关空间的实例: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体都是以一定的形态,一定的形状呈现的,比如我们日常所用的书本一般是一个长方体的形式。
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学习
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从拓补图形到欧式图形,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抽象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
运用触摸觉感知形体及其特征。
通过自然测量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运用重叠比较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通过粘贴活动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学生分析活动会变的正方体。
3.等分的教学
等分是帮助幼儿获得整体与部分概念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形体特征认识与区分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的要点和主要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践操作。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年龄特点:小班儿幼儿一般能够正确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且对于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其他平面图形也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中班幼儿能够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大宝儿童基本上已经能够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
单元7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思考练习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过程。
答: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他的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相对性的发展。
儿童从很早开始,就能通过他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和周围世界中的物体相接触,探索它们的空间关系。
儿童会移动自己的身体,以接近目标物体或者伸手拿取特定位置的某个物体。
尽管儿童不能用语言明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但他们已具备了在动作水平上处理空间关系的一定能力。
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的空间概念也逐渐发展起来。
这主要表现为他们能将自己对周围物体位置的感知,逐渐转化成抽象的空间关系。
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向:(1)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由上下→前后→左右。
这样的顺序是由方位本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上下的方位是以“天地”为标准确定的,天为上,地为下,且上、下位置的区别较明显,不会因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前后和左右的方位具有方向性,随着方位判断者自身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儿童辨别比较困难。
但前后的参照容易找到些,一般正面为前,背面为后,左右对幼儿来说就更难辨别了。
(2)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判断空间方位。
在判断空间方位时,人们往往会采取两种参照系:以主体(自身)为参照,判断客体相对于主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另一种是以客体为参照(其他的人或事物),判断客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
儿童在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中要经历以自身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
(3)由近及远的区域扩展。
儿童开始只能够区分距离比较近的,正对着自己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物体的方位,对于方位偏斜的客体或离自身较远的客体的空间位置的判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能够区分主体的斜前方、斜后方、以及偏左或偏右物体的方位。
可见,幼儿空间方位辨别的区域也是逐渐扩展的。
2.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空间方位概念的教育?答:(1)指导儿童学习并理解有关方位词的意义。
幼儿数学教育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几何形体的一般过程
第一,从拓扑图形到几何图形
从生活经验和具体而熟悉的物体开始的。最初对形
体的认识属于拓扑性质的,是从拓扑向欧式几何过渡的。
从一般的笼统认识到对各形体的细节认识,在拓扑
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再认各种欧式图形,从先区分曲线与直
线图形,再在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中加以区分。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 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
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 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 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 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
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
育
第一节 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
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 (一)几何形体 1、整个数学世界包括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数,另一
个是形。 Q:什么是形呢? A: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具有
教学方法
第一,在视觉、触摸觉感知实物轮廓的基础 上认识平面图形
1、引导幼儿抚摩、观察物体的面,感知物 体面的轮廓
2、出示与物体的面形状相似的几何形体, 介绍其名称、特征
3、出示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排放形式不 同的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第二,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
第三,通过对图形分割和拼合的操 作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理解一种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
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一)空间
1.2空.设间计的工含作义阶段
本书讨论的空间概念主要是狭义的空间概念, 是指人们对客观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关系的判断, 可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表示。狭义的空间概 念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认识空间方 位的顺序是上下— 前后—左右。
(2) 以自身 为中心过渡到以 客体为中心判断
空间方位。
(3) 由近及远的区域扩展。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2.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1) 3~4岁的学前儿童能够辨别上下,并开始认识前后。
(2) 4~5岁是学前儿童空间概念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们 已能够熟练地辨别上下、前后,并开始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 右方位,能够辨别较远距离物体和稍偏离上下、前后、左右 方向的物体的方位。
3.大班 (1) 认识钟表,知道表示时间的单位,学会看整点和 半点。 (2) 学会看日历,知道一周各日的名称及顺序,能说 出今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3) 了解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四)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1. 认识“早、中、晚” “白天与黑夜”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三)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教育内容及要求
1.小班 让学前儿童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这些词汇。
2.中班 让学前儿童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这些词汇。
单元7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作为一位优秀的学前教育的教师,我一直关注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的培养。
在学前教育中,时间和空间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的培养。
一、时间观培养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时间观念,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比如,我们可以用定时器来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时间概念,比如5分钟、10分钟等。
同时,我们可以为幼儿制定一份简单的日程表,让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比如吃饭、午休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逐渐理解时间的概念,形成对时间的感知和掌握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关于时间的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时间游戏,比如制定时间的标志物、做时间线等,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时间的概念。
二、空间观培养空间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础,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
比如,我们可以为幼儿设置不同的角落和区域,比如阅读角、角色扮演角等,让幼儿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游戏和探索。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室的布置中设置一些空间概念的元素,比如挂钟、地图等,让幼儿在观察和使用这些元素时能够理解和掌握空间的概念。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拼图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组合不同的图案和形状,从而培养他们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定位和导引的活动,比如让幼儿根据地图找到指定的位置、让幼儿按照指令在教室中进行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空间的概念。
总之,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学习
二、 学前儿童有关空间量的感知与学习
比较物体 的大小、 长短、粗 细、高矮、 轻重等
运用重叠、 并放法比较 物体的量
第三节 与学习
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
二、 学前儿童有关空间量的感知与学习
比较物体 的大小、 长短、粗 细、高矮、 轻重等
运用发现法 认识物体的 量
第三节 与学习
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
活 动 过 程
一、 转转——玩角币 二、 找找——分两类 三、 摸摸——感觉怎么样? 四、 滚滚——会滚吗? 五、 说说——哪些是图形? 哪些是球体? 六、 添添——像什么?
第三节 与学习
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
区域活动:大布袋(大班)
玩法
准备大布袋一只,里面放置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片,以及皮球、 积木、卷糖、电池、魔方等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请幼 儿用手伸进布袋,触摸口袋中的物品,并告知他人摸到了什么。 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幼儿另准备一套图片,图片上画有圆形、正方形、长方 形或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既可以让幼儿根据拿到的图片去摸相应形 体的物品,也可以让幼儿把摸出的形体区分后,分别放到对应的图片下面进 行匹配,巩固幼儿对形和体特征的区分与认识
二、 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
量是指客观世界 中物体或现象所 具有的可以定性 区别或测定的属 性
测量是指把待测 定的量同一个作 为标准的同类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
自然测量是指利 用自然物(如虎口、 臂长、小棒、绳 子、瓶子等)作为 量具来测量物体 的长短、高矮、 粗细等
第一节 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
三、 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
二、 学前儿童有关空间形体的感知与学习
认识平面 图形
运用重叠比 较法认识图 形
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 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
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
(一)几何形体 (二)等分
简到繁,环环相扣。
4.面向全体,重点指导个别幼儿。
活动效果
1.完成活动目标 2 .幼儿操作积极性高
1.略沉闷,幼儿积极性欠缺;教师演示过多,幼儿操作过少
2.按规律排序,难度过高;(中班水平)
3.引导之下,可以完成。发现规律,不能用语言描
4.个别幼儿完成,红圆--红圆--红圆;红方—绿方--红方--绿方
5.幼儿自己操作时间较短。
(二)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
1.触摸感知形体及特征 2.自然测量认识形体及特征 3.运用重叠比较 4.通过粘贴活动 5.复习巩固 (1)寻找活动 (2)分类、排序活动 (3)拼搭活动
(三)等分的教学
1.讲解演示 2.实践操作: 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191-195 1.三角王国 2.圆变球 3.去小鸡家做客
第一节第一节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第二节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三节第三节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四节第四节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五节第五节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一几何形体一几何形体二等分二等分二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二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量测量自然测量量测量自然测量三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三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四有关时间的基本知识有关时间的基本知识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1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在学前教育的广袤领域中,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概念看似抽象,却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如同隐形的翅膀,默默地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游戏和生活,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他们可能还无法准确理解时钟上的指针所代表的意义,但却能通过日常生活的节奏和规律来感知时间的流逝。
在学前教育中,合理安排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每天的作息时间应该有一定的规律,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是起床时间、什么时候是吃饭时间、什么时候是游戏时间和学习时间。
这样有规律的时间安排,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然而,我们也不能让时间变得过于刻板和紧张。
幼儿需要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和发现。
比如,在自由游戏时间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摆弄玩具,与小伙伴交流。
这种自由的时间给予了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把握时间的长短。
对于幼儿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注意力集中的特点来合理安排。
比如,对于小班的幼儿,一次教学活动可能持续 15 分钟左右;而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适当延长到 20 25 分钟。
空间,在学前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的空间布局和环境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空间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室里的区域划分应该清晰合理,比如有图书角、建构区、美工区、角色扮演区等。
每个区域都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活动和操作。
室外空间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的操场、花园等户外空间为幼儿提供了接触大自然、锻炼身体的机会。
在户外,孩子们可以奔跑、跳跃、攀爬,感受阳光和微风,增强体质和协调能力。
此外,空间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园的设施和环境应该经过精心设计,避免尖锐的边角、容易滑倒的地面等危险因素。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在学前教育的广袤领域中,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概念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搭建起重要的基石。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抽象但又切实影响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存在。
在学前阶段,幼儿对时间的感知往往是模糊和不精确的。
他们可能还无法理解时钟上的指针所代表的具体时刻,但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活动的先后顺序以及等待和期待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例如,每天固定的午睡时间、游戏时间和用餐时间,在幼儿的心中逐渐形成一种规律和节奏。
这种规律不仅给予他们安全感,还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时间观念。
然而,在学前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幼儿被动地适应时间安排,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感知和管理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如制作简单的日程表,让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一天的活动流程,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持续长度。
此外,设置一些限时的小任务,如在五分钟内整理好玩具,也能让幼儿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对时间的感知和把握能力。
空间,在学前教育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幼儿园的教室布局、活动场地的规划,乃至教具的摆放,都构成了幼儿日常接触的空间环境。
一个合理、舒适且富有启发性的空间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比如,一个宽敞的游戏区,放置着各种玩具和建构材料,能够鼓励幼儿自由地奔跑、搭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社交技能。
同时,空间的概念还体现在幼儿的个人空间和群体空间的认知上。
教师要教导幼儿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不随意侵犯和打扰,学会与他人共享群体空间,懂得排队、轮流和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礼仪和规则意识,也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时间与空间的融合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时间在广阔的空间中自由探索和运动。
而在室内的手工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空间摆放材料和作品,同时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效率意识。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学前教育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在学前教育领域,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维度,更是影响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关键因素。
时间在学前教育中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
他们可能无法像成人那样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和顺序,但他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所带来的变化。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充足的游戏时间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而固定的午休时间则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参与后续的活动。
同时,时间的节奏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活动之间的转换过于匆忙,幼儿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反之,如果时间安排过于松散,幼儿又可能会变得散漫和缺乏专注力。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有规律、有节奏的时间表,让幼儿在稳定的时间框架中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空间在学前教育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幼儿园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和交往。
一个宽敞、明亮、开放的空间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各种活动。
例如,在教室里设置不同的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工区等,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空间的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确保教室和活动场地没有尖锐的边角、危险的物品,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
同时,空间的灵活性也很重要。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需求,随时调整空间的布置和使用方式。
在户外空间方面,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可以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感知能力。
沙坑、滑梯、秋千等设施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体验,促进他们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和社交互动。
时间和空间在学前教育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合理的时间安排需要与适宜的空间布局相配合。
比如,在组织集体活动时,需要一个相对较大且安静的空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在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时,则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有关时间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持续 性和顺序性。时间还意味着两个时刻 间的距离或指某一时刻。
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教育
(一)认识“早、中、晚”、“白天与黑夜”(小班)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回忆与认识来进行教学: 1、借助于视听同步的感知 通过形象化的图片及教师生动的语言情节故事的演绎,帮助幼儿 感知与认识;也可以通过对比性的图片,让幼儿找出相应的图片 。 2、借助于情景谈话 通过谈话、讨论和交流,帮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梳理过程 中形成“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正确时间概念。 注:小班教学内容。
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
(二)排序 1、排序: 排序是将两 个以上的物 体按照某种 特征上的差 异或一定的 规则排列成 序。
2、排序的形式:
按次序规则排序
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序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
按特定规则排序
按物体外部特征的特定规则排序 按物体摆放位置的特定规则排序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 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则排序
5、总结整点、半点规律
(1)整点: 分针在12上,时针在几,就是几点整。 (2)半点整: 分针在数字6上时,时针在几过去一点就是几点半 。
6、幼儿练习,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注:学前期,对儿童进行有关时间概念认识的教学,一方面可以 促进他们时间知觉的发展,加深对次序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 的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注:大班教学内容 附:有关认识时间概念的案例
(四)认识时钟(整点、半点)——大班教学内容
4、多次演示讲解整点(半点)。
(1)演示整点时要强调分针从12开始沿着1,2……的方向行走 ,又走到12上,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重点讲解12点整。 (2)讲解半点时,强调分针从12开始沿着1,2……的方向行走 ,走到6上,时针指着数字几过去点就是几点半,重点讲解6点 半
正方 体 长方 体 圆柱 体
展开图由六个正方形组成
棱都相等的长方体。
其表面展开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或四个面是长方形。 其表面展开图为两个圆盒一个长 方形。
底面是长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
以长方形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 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集合体。
儿童对形状的认识是从生活经验、从具体而熟悉的物体 开始的。 儿童是从一般的笼统认识到对各形体的细节认识,在拓 扑概念基础上探索再认识各种欧氏图形,从先区分曲线 与直线图形,再区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 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 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2)立体图形:空间点、线、面所构成的图 形叫立体图形(三维空间)。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 边形
圆形
三 角 形
梯形
椭圆形
3、学前期几何形体的认识 平 面 图 形
名称
圆形
定义
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 点的集合。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 平行四边形。
性质
圆由封闭曲线围成,半径都相等 。
图形
正方 形
四个角相等。 四条边相等。
三角 形
长方 形 梯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围成 的封闭图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各三角形不相同。 四个角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球体
一个半圆以它的直径为轴旋转所得的 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经过球心截得的圆为最大。
立 体 图 形
活动名称:二等分与四等分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 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 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 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 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比较能力。
三、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 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四、活动准备:
小丑头、绳子、剪刀、 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回形针若干。
(二)认识区分“昨天、今天、明天”(中班) 教学要点: 1、尽量联系幼儿的生活事件。 2、讲清时间的相对性问题。 3、借助多种手段巩固概念。 注:中班教学内容
(三)认识“年、月、四季、星期”(大班) • 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当充分地与幼 儿的生活相联系:与主题相融合。 • 注:大班教学内容
(四)认识时钟(整点、半点)—大班教学内容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 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 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 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 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 分哪个大?哪个小? 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 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6、教师小结。
六、活动延伸
游戏:《卖饼干》
二 、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
(一)量 可以测定的属性不连续量、连续量
(二)测量 计量单位,比较,累加(量数)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不同单位,量数不同;测量必有误差
(三) 自然测量 自然物为量具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
(一)比较物体的 大小、长短、粗细、 高矮、轻重
(二)排序
(三)量的守恒
(四)自然测量
整 体 与 部 分
平面图
形的等
分
立体 图形 的等 分
等分认识
• 2、学前期学习的等分
• (1)二等分:即把一个几何体分成相等的 二份。 • (2)四等分:即把一个几何体分成相等的 四份。
3、等分的形式
(1)等分平面图形 (2)等分几何体
注:让儿童等分的几何图 形应选择具有轴对称性质 的图形,通过多种多样的 等分形式让儿童掌握多种 等分形式,培养、提高儿 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
(一)比较物体的 大小、长短、粗细、 高矮、轻重
多种感官比 较 重叠并放· 发现 寻找 游戏 量的比较教学要点提示
(1)量的比较教学中,应 先让儿童确定哪两个物体比, 比什么。 (2)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 来说,教师可通过物的比较 帮助儿童体会量的相对性。 (3)应通过三个不同量的 物体的比较帮助儿童认识量 的相对性。 (4)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要 正确并注意教具的摆放。
等分的数学
1、教学的主要目标 此内容一般安排在大班年龄段,目标是能区分二等分和四等分, 了解其含义,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教学的要点和主要方法 (1)讲解演示 儿童刚开始学习等分时,教师应选择同样的教具2份,进行重叠 比较,帮助幼儿理解等分。 (2)实践操作 几何体等分教学中应选择儿童熟悉的有规则的实物;数量等分的 教学中,应选用大小一样,同类的,数量成双的东西。操作的方 式应多种多样,操作的学具应安全卫生。 讲解演示 实践操作
• 1、出示时钟,讲解用途。 •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出示时钟,引导幼儿了解 钟的作用。 •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钟面的结构。 • 教学中,应让幼儿知道钟面上有1至12个数字( 重点解释11、12两个数字);让幼儿知道钟面上 有两根针,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 3、演示讲解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及规律。 • 教师把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以演示时针分针的 行走顺序,并强调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分 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个数字,让幼儿看清楚。
高
体积
边
长
容积
底
高
(三)量的守恒 2、添加干扰因素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 通过比较或数数来理解量的守 恒。比较时,先用同等量的两 份物体进行比较,在儿童看到 是一样的以后,将其中一份量 的形式加以变化并提出问题。
(四)学习自然测量
示范讲解
实践操作
空间量的比较和判定在不同的年 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五、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 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 (一根、、、、、)小朋友想学小丑变魔术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 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 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 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见书P201
3、排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从小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
• (1)从小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
• 首先让幼儿找出最大(长)的和最小(短)的,然后再分 别找出其他的,通过与最大(长)的或最小(短)的比较 ,最后确定序列顺序。
• (2)从按次序规则排序——按特定规则排序
• 在量的比较教学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物体大小、 长短、粗细、高矮等量的特征区分的相关经验,因此按次 序规则排序的教学会相对容易些。
儿童对空间认识的发展性特点
一:从上下—前后——左右
二:从以自身为中心——以 客体为中心
三:从近的区域范围——远的 区域范围
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
(一)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 左右 (二)以客体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 左右
(三)认识空间方位的相对性、连 续性、可变性
(一)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以每一个人为 中心看看谁在谁的 前面,谁在谁的后 面,谁在谁的左边, 谁在谁的右边,再 看看我们 的头顶有些什么, 我们的下面 又有些什么?
• 1、示范讲解的方法 • (1)明确测量对象及测量工具; • (2)向儿童讲清楚测量的始端、终点、移 动及其记号; • (3)算出量的结果; • (4)重复测量加以验证。 • 附:有关空间量的数学活动案例(E.g: P206“奇奇超市”、“水、沙、米”、“串 糖葫芦”)
• 2、实践操作的方法 • (1)教师创设尽可能的环境和材料让儿童 自己去感知,材料的提供应和日常生活相 联系,结合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测量的问 题,让儿童在情景中学习和感知。 • (2)在幼儿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启 发幼儿注意比较不同的量具所带来的不同 结果,帮助幼儿认识到不同量具测量同一 物体能得到不同结果,要比较两个量是否 相等,应用同一种量具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