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探析

合集下载

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

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

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在当今社会中,校园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普遍。

所谓校园语码转换,指的是在校园中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和词汇,而在与外界交流时又使用不同的语言和词汇。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尤其突出,主要是因为在校园中,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和群体,并通过这种转换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在研究校园语码转换现象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词汇和用语校园语码转换的首要因素之一是词汇和用语。

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人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术语来表示同一件事情。

例如,在学术领域或与教师交流时,学生可能会使用更正式的术语和词汇,而在与同学交流时,则可能使用更随意的语言和词汇。

这种转换不仅涉及到术语和专业词汇的使用,还包括语气、口音和语调等方面的变化。

二、身份认同校园语码转换还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在校园中,学生的身份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从新生到老生,从普通学生到会长等。

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也需要不同的语言和词汇来展现和维护。

例如,对于新生来说,他们可能会使用更加随意和亲切的语言和词汇来与同学交流,以获得更多的社交认同和接纳。

而对于会长等高级别的学生来说,他们则需要使用更加正式的语言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权威和责任感。

三、群体认同校园语码转换还涉及到群体认同的因素。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加入不同的社交群体,例如俱乐部、组织等。

这些群体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词汇,学生也需要在与这些群体交流时使用对应的语言和词汇来展现自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社交环境校园语码转换还与社交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交环境和场合需要不同的语言和词汇来适应和应对。

例如,在学术报告会或正式会议中,学生需要使用更加正式和专业的语言和词汇,以显示自己的学识和素养。

而在派对或异性社交中,学生则需要使用更加轻松和亲切的语言和词汇,以推动情感关系的发展。

总之,校园语码转换现象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在研究校园语码转换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词汇和用语、身份认同、群体认同和社交环境等。

论影响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因素

论影响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因素

导地 位的成员 对这种社会 变革持 积 ,使 用 从 属 社 团 的语 码 .
但是。 为了使用 自己社 区的语言
以强调 两 者之 间 的差别 和距 离 ,
( 陈耸岑
1 9 9 9 ) 将二者 整合 到一
语言或 语体 ,从 而可 以接 近对方
这些现象 ,就 必须使用 其他分 析
工 具 。 言 语 交 际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过 程 ,与 个 人 的 社 会 心 理 与 其 有 着
也指语 言的不同语体之间 的转换, 它是一种交 际现象 。大家知道 , 语 码 转换 与各 种社会 文化因素有着 密切的联系 ,例如语言政策, 语 言接触 , 语言环境等 。除 了社会文 化 因素 ,社 会和心理 因素对语 码 转 换的影响会更多. 言语行 为和社
或者希望融人一个社会群体 。 语 码 转 换 可 以 保 持 语 言社 区 内部 团结 ,语 码 转 换 的 特 定 模 式
显 ,语 码 转 换 现 象 日趋 频 繁 。 本文从社 会和心 理语言科 学 的角 度 ,探讨 影响语码 转换 的复杂 因 素, 研究表 明 , 某 些语码 转换 的现 象可 以用言语 调节理论 中的 “ 言 语趋 同” 以及 “ 言语 趋异 ” 来解 释 , 但说话 人 的语 言态度 ,心理动 机 等社会 心理 因素可 以对 其做 出更
起 的语 言 态 度 往 往 影 响 说 话 者 的
谈 话对 象的语言 或语体 ,使 双方
的 心 理 距 离 拉 的 更 近 ,建 立 共 聚
他们 对这种变 化持否定 态度时 就 不会 作任何语 言调 整。言语调 节
理论 在一定 意义上 可以解释语码
语码选择和转换 。
在 情 感 方 面 的 语 言 态 度 即 “ 语 言 的感 情 ” ,表 现 为人 们 把 语 言 和他 所 相 关 的 国家 或 民 族 结 合

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精品文档资料

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精品文档资料

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一、引言语码是人们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它既可以指一种语言,一种语言变体,也可以指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

美国语言学家Myers-Scotton 把这种说话者在同一次对话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称为语码转换。

转换不计数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语篇、一个分句、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所以,语码转换是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一个言语共同体内很少存在只掌握一种语码的人,因此每个人在说话时都面临着选择一种合适的语码的问题,这就需要考虑语码转换的一些功能和心理影响因素。

著名语言学家甘波兹将语码转换分三种类型:情境型、喻意型和会话型。

情境型是根据具体参与者或话题的变化转换;喻意型是为了引起注意或者强调而进行的转换;会话型也称混合型,一种语码并入到另一中语码中,如“别忘了call我”。

这些类型的划分都有其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使得人们能够借助语码转换顺利恰当的交流。

二、社会功能(1)重新明确一种更适合交谈性质的社会场景。

每一种场景都对应一种特定的规范,Scotton社会场景分为三类:对等场景、权势场景和事物场景。

对等场景下的交谈者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如在职业、年龄上,可视为一个集团成员。

家庭成员见、同学间或民族间的许多交谈都属于这个范畴;权势场景中的谈话者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谈话者中有几个占着主导,对参与者有着明显的影响,如老师同学,经理职员间等;事物场景中交谈者之间既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也没有相对的权势悬殊,如消费者和商人,陌生人之间。

例如,在英语教师招聘面试时,一些考官开始是和应试者用汉语交流一些个人信息等,随即突然会用英语提问,考查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这时候的语码转换就使得交际社会场景进入事务型,交谈者应相应做出语码转换,以便交流的顺畅。

再如,一个在外地购物的人用普通话同当地卖主进行讨价还价,双方都不让步,相持不下。

社会交流中语码转换的原因分析

社会交流中语码转换的原因分析

语 码 转 换 大 致 可 以分 为 两 种 情境 景型语码 转换
,
,
一 种 是情

使用 的 规 则
而 这 些 都 是 我 们 在 日常 生 活 中我 们

另 一 种是隐喻型语码 转换
情景
所熟知的一 些常识
也就是说
,
人 们 可 以通 过 语

,
作者简介
:
王 丽 欣 ( 19 9 3

)
,

,
辽宁
型 语 码 转 换 时 指 参 与 者 会 根 据 话 题或 环 境 的 改 变 来 转 换 自己 的 语 码
我们
而且还是用 方言
如 果 他们 是 在 服务 客
,
可 以 通 过 观 察 自己 做 周 边 的 人 和 事 来 定 义 自 己 当 前所处环境

就 会 使用 标 准 语 言
而 如 果 是 在 和 其 他服
,
人 们 利 用 隐 喻 型 语 码 转 换 就 可 以控

务人 员 谈 论 一 些 与 工 作 无 关 的 事 情 时
, , ,

因此 在
对其原因 进行了 分析 关键词
:
在 某 些 地区
,
,
特 定 的 语 言 是 与特 定 的
老 师 常 常 会 将英 语 转 化成
,
社会交流
,
;
语码 转换
;
原因
,
语言社区 相连接的 对于

,
一 种 语 言 对 应于 一 种 语 言 社

解释 那 些 晦 涩 难 懂
不 易 理 解 的 地方
于 外 界 条件 的 变 化 码

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分析模式

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分析模式
第 1 卷第 3 1 期
21 0 1年 9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 报(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 f i g u Unv ri f S in e a d Teh oo y ( o i c n e dt n o r a o J n s i s y o c c n c n 1g S c 1 i c io ) a e t e aS e E i
话; 转换 的语码 , 以是 没有 谱 系 关 系 的另一 种 语 可 言或 同一种语 言的两种语 体 。 ]

Vesh ee rcu rn的顺应 论 为 理论 依 据 , 为语 码 转 换 认 是对 语 言 现 实 、 观 语 境 与 心 理 动 机 的 一 种 顺 客 应[ 。这些 分析或从宏 观视角 , 5 ] 即把语码转 换视 为
Vo. 1 No 3 11 .
Sp 01 e .2 1
文 章 编 号 :1 7 ~0 5 (0 10 —0 5 —0 6 3 4 3 2 1 3 0 5 6 j
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分析 模式
王 蓓
( 苏 科 技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苏 镇 江 2 2 0 ) 江 江 10 3

要 :语 码 转 换 是 语 言 交 际 中 出现 的一 种 现 象 , 它普 遍 存 在 于 双 语 或 多语 社 会 中 。一 般 来说 , 码 转 语
换 是 说 话 人 在 特 定语 境 中主 观 选 择 不 同语 码 的 有 意 识 行 为 , 个 人 在 交 际 中所 进 行 的 语 码 转 换 是 种 种 一
关 键 词 : 码 转 换 ; 会 心 理 ;社 会 行 为 ;言语 选择 语 社 中 图 分 类 号 :H0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浅析大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现象

浅析大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现象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浅析大学生语码转换使用现象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刘砚【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朝气的一个群体,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文化,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多样,语言多样,从而语码转换普遍发生。

语码转换是大学生交际策略之一,也是有效促进或疏远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本文通过收集大学日常谈话真实语料,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动机以及语言顺应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 语码转换 转换原因一、引言大学生语码转换是极为常见的。

大学生地域多元化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多元化,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聚集于同一个校园内,不同方言及生活习惯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具有地域特色,在跟普通话混用时也带有方言色彩。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网络的便利,大学生能更便捷地获取全球流行文化,这也使得语言交际中夹杂着英文,甚至是其他语言,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日常谈话的分析,浅析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及原因。

二、何为语码转换首先,何为语码?语言学家伯恩斯坦(1971)认为语码是任意信号符号,可以为传达具体意义的数字、词汇等。

不同的语言,方言即可理解为语码。

其次,语码转换指在同一语境下,说话者替换使用一种或是几种语言的情况,即是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为使用另一种语言,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说话者使用语码转换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但有时说话者并不能意识到在转换语码。

从双语研究的角度看,由于英语教育的普及,可以把大学生看成双语能力掌握者——即英语和汉语。

而且,随着西方文化的流行,甚至是日韩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自学小语种,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常会夹杂使用其他语言。

因此,语码转换的运用在大学校园十分频繁。

三、大学生语码转换类别分析1.语码类别。

由于大学生地域的多样性,从而使得大学生语码多样,包括大学生家乡方言,普通话,以及外语(多数以英语为主),大学生在跟同学或老师沟通时,会根据对方年纪、地域、阅历等方面原因来选择语码。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摘要: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语码转换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语码转换是指一个个体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从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形式的过程。

本文通过探讨语码转换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流,语言形式,影响因素一、引言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这种跨文化交流使得语言成为了沟通的重要媒介。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存在,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常遇到语言障碍。

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人们需要进行语码转换,即从一种语言或语言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形式。

语码转换不仅是一个个体学习和运用多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受到社会语言学因素的影响。

二、语码转换的概念和原因语码转换是个体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使用多种语言或语言形式的过程。

语码转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交流需求: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沟通,因此需要进行语码转换。

2. 社会身份认同:个体的社会身份认同往往与语言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和社会角色,个体需要进行语码转换。

3. 文化接触和迁移: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移居和旅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需要学习和使用其他语言,进行语码转换。

4. 社会变迁和全球化:社会变迁和全球化使得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促使个体进行语码转换。

三、社会语言学因素对语码转换的影响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语码转换中,社会语言学因素对个体的语言选择和语言形式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1. 社会语言态度:社会语言态度是指社会对不同语言和语言形式的偏好和态度。

个体在语码转换中会受到社会语言态度的影响,选择使用较为受欢迎的语言和语言形式。

社会语言学-浅谈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浅谈语码转换

浅谈语码转换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这样,使用双语甚至多语的人数越来越多,而这种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

他们在沟通过程中,通常都面临着选择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因而语码转换的出现不可避免。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

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语码及语码转换的定义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者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

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不像方言,语言,洋泾滨语,克里奥尔语,标准语等术语多少都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对语码转换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各有侧重。

Fraomkin的定义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

Scotton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

McKa Hornberger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是语码转换。

Poplack描述的语码转换是在连续的话语中出现不同语言的句子或句子片段的现象。

她认为新插入成分的内部结构必须符合原有语言的句法和词法规则。

我们不妨认为,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

总的说来,对语码转换的定义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操双语或多语者在同一次会话中从一种语言转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

第二,在主要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另一种语言组块(词、词组、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对于这种现象,有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是语码转换,有的则认为它仅是一种语码混合。

第三,指某一语言系统内各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

二、语码转换的类型甘柏兹(Gumperz)和布鲁姆(Blom)最早区别了语码转换的两种类型:一种是情景语码转换,一种是喻意型语码转换。

情景语码转换是指,根据交际情景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语码,即在一种情景下采用一种语码,而在另一种情景下采用另一种语码,话题不变,说话者根据情景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语码。

语码转换产生的社会和面理动因探析

语码转换产生的社会和面理动因探析
安徽文学
A NHU I W EN XUE 语


语码转换产生 的社舍和心理 动因探析
车 彬 彬
( 烟 台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
摘 要 :语码 转 换 作 为 语 言接 触 中的 一 种 会 话 策 略 , 指 的是 说 话 者在 交谈 中使 用 两 种 或 两种 以 上 语 言 或 语 言 变体 的现 象 它不 仅 受语 法规 则 限制 . 更 受 一 些 社会 、 心 理 因素 限制 . 如 交 际的 话 题 、 场景 、 双方 的角 色关系、 受教 育 程度 以及 趋 同和 趋 异 心理 等 。本 文 旨 在 从 社 会 和 心理 两方 面 对语 码 转 换 进 行 动 因分析 关键词 : 语 码 转 换 社 会 因素 心 理 因 素
( 1 9 9 5 ) 提 出 了 三 种 类 型 的 语 码 转 换 :交 替 ( a h e r - a t i o n ) 、 插入( i n s e r t i o n ) 和词汇等 同( c o n g r u e n t l e x i c a 1 . i z a t i o n ) 。而 G u m p e r z ( 1 9 7 2 ) 认 为 有 两 类语 码 转 换 : 一 类 是 情 景 型 语 码转 换 ( s i t u a t i o n a l c o d e - s w i t c h i n g ) . 它 是 指 由于 参 与 者所 处 环 境 的 改 变 而发 生 的 语 码 转 换 . 他 们 在 一种 环 境 下 使 用 特 定 的语 码 .根 据 环 境 的 不 同. 则 转换 为 另 外 一 种语 码 另 外 一 类是 喻 意 型语 码 转 换(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c o d e — s w i t c h i n g ) . 是 由 于 会 话 本 身 的 因素 产 生 的 . 它 是 指为 改 变 说 话 的 语气 以及 会 话 者 相 互 关 系而 发 生 . 有 一 定 的感 情 功 能 二 、语 码 转换 的社 会 因 素 ( 一) 交 际 话 题 语 码 转 换 与会 话 的主 体 或话 题 有 关 当人 们 在 日 常生 活 中谈 论 小说 或 电影 时 . 特 别 是 在谈 论 到 小说 的 高潮 情 节 或 者 电影 中一 个 令 其 印 象深 刻 的人 物 时 . 往 往 会 选 择 用 家 乡话 来 谈 论 . 这 样 会 使 自己 的讲 述更 为 真实生动 . 同时 给 双 方 营造 一 种 身 在 其 中 的 氛 围 而 在 演讲 或 参 加 正式 活动 需 要 讲 话 时 . 人 们 则 趋 向 于 使 用普通话 . 以便 于 听 众 达 到一 种 心 灵 的 沟 通 和互 动 ( 二) 交 际 场 景 根 据 对 话 发 生场 景 的不 同 . 人 们 往 往 也 会 选 择 不 同 的语 码 。 如 在学 校 。 如果 是 上 课 讨 论 的 时候 . 同 学 们 往 往会 选 择 用 普 通 话 来 交 流 . 以达 到 更 好 的讨 论 效 果 。而 如 果 是 讲话 人 在 校 园 中遇 到 自己 的老 乡 . 则 一 般 会 选 择 家 乡 话 .这 样 会 自然 增 进 谈 话 双 方 的距 离 感. 使 人 觉 得亲 切 自然 . 反 之 则 显 得矫 揉造 作 。 ( 三) 交 际双 方 的 角 色关 系 谈 话 者 互 相 的 角色 关 系 也 影 响着 语 码 的选 择 如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动因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动因
摘 要: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一直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语码转化现象的主要动因。关键词: 大学校园语码转换 动因 顺应论 1.引言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Myers-Scotton:1995)〔1〕语言学家们对语码转换的定义表达虽不同, 但内涵都是一致的, 即指在讲话或文章中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或语体的现象。语码转换一般分为直接嵌入和注释嵌入。专业术语往往采用注释嵌入,这在论文、教材和专业性很强的文章中到处可见,如中文专业术语后用英文注释,或英文专业术语后用中文注释。 嵌入的语码不仅可以是单词或短语,还可以是单句、句群、语段甚至语篇。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研究限于双语、多语国家或社团,对单语国家由于一种外语或多种外语存在而产生的语码转换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此类语码转换,特别是大学校园内的语码转换作初步探讨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加强,各种外事活动日趋频繁,国家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随之增长。为满足需求,国内各高校纷纷创办外语系或外语学院,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教授中国学生口语、写作等技能。各高校还在非外语专业学生中开设外语课,并使之成为必修课程。大学外语教学促使外语与汉语不断接触,为语码转换产生创造条件。大学校园内的语码转换与双语、 多语国家或社团的语码转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不同的是双语、多语国家或社团的语码转换成因复杂: ①一种语言中缺乏某一特定词汇, 或某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应用广泛(Grosjean:1982);〔2〕 ②受社会心理动机驱使,转换语码强调个人或群体身份;③标志主题变更;④确定某个特定的听话者;⑤引起对某一特定信息的注意;⑥表达某种情感(Grosjean:1982)。〔3〕大学校园内语码转换的形成原因则主要是一种交际策略。 2.语码转换的动因 2.1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有关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及心理动因的研究,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卡罗尔·迈尔斯·斯珂腾提出的标记模式理论(the markedness Mode1)是目前最系统最成熟的理论。斯珂腾的标记模式理论认为: ①谈话选用的语言变体具有一种指示力(indexicality),指示说话者此刻希望与听话者保持符合自己角色身份的权力义务集 (rights-and- obligations set),并期望听话者也持相同看法;②说话者转换语码是想与听话者协商权力义务集的手段, 这时他遵循的是协商原则(negotiation principle),用来选择指示希望在此刻交谈中维持的两人之间权力义务集的语言形式; ③说话者在社会规范的导引下是有判断力的行事者(actor),语码转换是一种有目的的、巧妙的言语行为;④ 在规约化语境中, 交谈双方都具备一种 “标记性尺度” (the markedness metrics),用来衡量语码选择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或期望。 这种“标记性尺度”具有普遍性,是其内在的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码转换的动机是要解释语码转换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是遵循社会统一规范和标准的情景型语码转换还是表达情感的喻意型语码转换。 说话者在谈话过程中进行语码转换有时是有意识的, 有时是无意识的,它往往隐含着说话人试图表达的某种意图,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选择语码转换,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说话者中至少有一人希望借助改变交谈的社会场景(social situation)重新确立交谈的性质,也就是说语码转换的使用与交谈的社会意义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二是因为语码转换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及对某种变体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2.2语码转换的心理动因语境制约交际者的言语选择, 而交际者的言语选择同时也反映出交际的主客观语境特征,两者相互作用。语码转换是一种理性行为, 特定的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语言和言语选择会受到相应社会语言规则的制约。但交际者常在交谈中违反期望中的社会语言规则, 这种现象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反映出交际者的主观意愿。在研究语码转换的领域中, 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的语言学家有 Belyayevat Gibbonst 等,其中贾尔斯(H.Giles)和史密斯(Smith)提出的语言适应理论(Accomodation Theory)对于语码转换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其语言适应理论,语码转换现象分为两种:一种叫聚合(convergence),它表明说话者为了谋求对方承认彼此的一致性, 因此在言语上努力适应对方。 另一种叫分散(divergence),它表明说话人想要强调彼此的区别或分歧, 因此在言语上坚持强调使用不同的语码。聚合可称作趋同,分散可称作偏离。语言趋同反映的是赞同或讨好交谈对方的心理,说话者的趋同心理越强烈, 所使用的语言向双方靠拢的倾向性就越强;语言偏离反映不赞同交谈对象的心理,说话者的偏离心理越强, 所使用的语言就越可以使谈话双方的情感距离拉远。 3.顺应论语言选择的执行是由进行顺应这个巨大推动力驱使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动因郑 静(河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 文学语言学研究 77 2009年2月号下旬刊的,而且进行顺应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顺应语境因素的具体体现。顺应论是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Jef Ver- schueren(2000)〔4〕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 matics)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语用学研究模式。 在Ver- schueren看来,语用学是对语言现象的一种集认知、社会、文化为一身的综观。 它揭示的是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而不仅是对语言现象简单地作出描述, 语用学把语言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结合了起来(于国栋:2000)。〔5〕语码转换现象也是一种涉及语言、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复杂语言现象,因而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 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而人们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变异性(variabili- 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商讨性指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 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作出, 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 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 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的三个特性是不可分割的,但语用学将顺应性看作是语言使用的核心。在此基础上,Verschueren提出了顺应论, 认为语用学应从下面四个角度来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即:语境关系顺应(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语言结构顺应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 ability)、顺应的动态性(dynamics of adaptability)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salience of the adaptability)。这四个角度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界定了顺应的范围,即言语交际中的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总和,动态性涉及顺应的过程,即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动态关系,而意识程度则展示了顺应过程在人类意识中所处的地位。 换言之,“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这一过程因人们顺应语言的意识程度不同而影响着语境和语言结构间关系的变化。 语用学正以研究这种动态顺应作为自己的任务”。 4.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高校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特殊的言语共同体,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掌握不同的语码。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至少掌握以下三种语码:普通话、外语(通常是英语)和地方方言。 因此,高校学生在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或者谈论不同话题时,常常会进行相应的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调节师生关系,教师会采用语码转换策略。 从语言的变异性来看,教师会根据课堂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结构来表达思想;从语言的商讨性来看,教师使用的语言并非机械或随意的, 而是根据不同因素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进行;就语言的顺应性而言,语码转换是教师为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和促使学生有效语言吸收而采取的一种有效语用策略。 (于国栋:2004)〔6〕利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性理论研究模式进行了语码转换的研究, 他认为语码转换的意向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和心理动机(mental motiva- tion)。 而笔者认为大学校园里的语码转换主要是说话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引言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交流过程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方言或语体进行表达。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多语言环境的普遍,语码转换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

本文将综述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1、语码转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交流过程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方言或语体进行表达。

根据不同的标准,语码转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标准,语码转换可以分为语言转换、社会方言转换、语体转换等。

此外,语码转换还具有以下特点:(1)可选择性:语码转换是在不同的语言、方言或语体之间进行选择,使用哪种语码取决于交流的需要和语境的要求。

(2)灵活性:语码转换可以根据交流的进程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在不同的语码之间灵活切换。

(3)多样性:语码转换涉及的语言、方言或语体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言、不同的语体等。

2、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语码转换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研究者主要语码转换的语言学特征和规律,如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特点。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研究者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因素,如文化、社会地位、教育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研究者探讨语码转换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如语言认同、社会认同、沟通动机等。

然而,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领域仍需进一步拓展,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领域和群体,如英语教学、跨文化交流、青少年语言使用等,而对其他领域和群体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其次,研究方法需要更加科学严谨,目前的研究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质性研究,缺乏量化研究的支持,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研究方法。

3、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语码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所处的语言环境决定了他在交流中使用哪种语言或方言。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分析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分析

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分析蒋平 北方民族大学刘天爱 北方民族大学基金项目:2017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号:YCX1716。

项目名称:家庭内部谈话语码转换的个案研究。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这家人使用济南话、南京话、连云港话和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得来的自然谈话语料,从社会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其中社会动因主要包括交谈话题、交谈对象、和角色分析;心理动因主要包括权威意识和教育意识等等。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动因;心理动因作者简介:蒋平,女,汉族,北方民族大学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刘天爱,女,汉族,北方民族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169-02一、引言在一次交谈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包括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现象被称为“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语码转换不仅发生在对外交际的对话之中,在家庭谈话中也屡见不鲜。

目前,国内对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较少,主要有祝畹瑾的《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和郭现莹、王欣的《家庭谈话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一个三代人家庭使用济南话、南京话、连云港话和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收集到的自然谈话语料,剖析谈话人进行语码转换的社会和心理动机。

二、调查对象研究与分析本文的语料收集对象具体情况如下:外祖父,86岁,会说南京话、济南话和普通话;外祖母,84岁,会说连云港话和济南话,能听懂普通话,但不会说;姨妈,61岁,会说连云港话、济南话和普通话。

舅舅,57岁,会说济南话、南京话和普通话。

母亲,53岁,会说济南话和普通话。

大学生校园语码转换现象浅析

大学生校园语码转换现象浅析

大学生校园语码转换现象浅析作者:邓燏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2期摘要: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双语(或多语)使用者常常十分自然地进行语码转换,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

本文以大学生校园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旨在阐述当代大学生语码转换特点及动机。

研究发现,大学生通过语码转换而实现的语言表达效果,比坚持汉语单语模式的表达效果更令人满意。

一、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指操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言语行为。

语码转换是语言之间发生接触,互动的必然结果。

随着社会文化的交流碰撞,语码转换现象日益普遍。

作为多数掌握双语或多语的群体,大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常常进行语码转换,主要类型有汉英语码转换、普通话与方言语码转换、以及规范用语与网络俚语语码转换等。

二、校园语码转换汉英语码转换随着全球化局面的加剧,大学生普遍接受多年的双语教育,这使得大学校园成了语码转换的天然场所。

英语作为学习者最多的一门外语,最常见的校园中外语码转换仍然发生在英语与汉语之间。

许多英语词汇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如:e-mail,HR,WTO等,这些词汇往往无需翻译便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常常被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如:你昨天面试怎么样?别提了,那个HR实在是太变态了。

另一方面,当一些英文词在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缺或者专业性较强,但又缺乏对等的汉语词汇时,汉英语码转换也会发生。

如:今天轮到我做presentation了,好紧张啊。

Presentation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活动,译成中文可作“陈述,发言”等,但却没有哪个词语在意义上与其完全对等,因此,大学生常常直接使用presentation进行交流,这样反而比翻译成中文词汇更加易懂。

与此相反,有的英语词汇尽管含义不一样,但在中文中却只有一个对应词,为了避免理解上的误会,大学生常常使用英文词汇进行表达。

语码转换与心理需要探讨

语码转换与心理需要探讨

1 引言
在社 会语言 学中 , 语 言, 言 语, 方言 , 俚语 等都 可 称为 语码 . 语码 转换 是指 在同 一次 对话 或交 谈中 使 用两 种甚 至更多 的语 言或 语言 变体 . 人 们在 相互 交 往中 进行 语码转 换是 极其 普遍 的社 会语 言现 象 . 因 此, 语 码转 换是 社会 语言 学的 重要 研究 课题 . 本文 将 从心 理需 要的角 度出 发谈 谈语 码转 换现 象 . 1 . 1 语码 转换 的定 义 语码 转 换 是社 会 语 言 学研 究 的 重要 课 题 之一 , 泛指 言者 从一种 语言 ( 含 方言 , 语体 , 下 同) 转 换到 使 用另 一种 语言 . 存在 三种 现象 : 言者 在不 同场 合 ( 1 ) 使 用 不 同 语 言; 言 者 在 一 次 交 谈 中 使用 不 同 语 ( 2 ) 言; 言 者在一 句话 里使 用不 同语 言 ( 3 ) 1 . 2 语码 转换 的研 究方 法 自2 语 言 学 家们 对 语 码 转 0世 纪 6 0年 代以 来 , 换现 象进 行了多 方面 的研 究 , 尽管 方法 各异 , 但研 究 方 向大 致 可 分为 三 类 :� 从 社 会 和 心 理 语 言学 ( 包 括话 语分 析 ) 角 度着 眼 , 揭 示语 码转 换与 社会 因素 的 内在 关系 , 强调 语码 转换 的社 会或 会话 组织的 信息 ; � 认 为特 定语言 社团 内的 语码 转换 反映 了该 社团 对 社会 所 持的 态 度以 及 运 用 语言 的 流 利程 度 , 它的研 究重 点 是语 码 转换 的 形 态 句法 学 ; � 从 语用 学 角 度 研究 语 码转 换 , 把 语码 转 换 从 描述 性 转 到解 释 性 的 动态 研究 上来 . 语码 转换 的分 类 1 . 3 令社 会学家 们感 兴趣 的是 , 在 一定 的社会 场景 , 人们 为何 选择不 同的 语码 ? 人 们为 何要 从一 种语 码 转换 为另 一种语 码 , 或是 把不 同的 语码 混合 ? 本世 纪 社 会 语言 学家 们进 行 了不 懈 的努 力 和 6 0年代 以 来 , 探索 , 提出 了各 自的 理论 和观 点 , 一 时间 语码 转换 的

语码转换与心理需求

语码转换与心理需求

文化长廊语码转换与心理需求谭诗语 辽宁大学摘 要:语码转换是社会学、语言学等一系列学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般来说,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接触现象,它渗透到双语和多语社会中。

在这里的语码转换指的是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情况。

本文旨在从人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现象,试图找出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

关键词: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的原因;心理需要;交际功能[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187-011.介绍语码转换不仅是一种交际策略,也是一种交际方式的转变,而且语码转换本身就是一种交际策略。

这也就是说,交际中的说话人在交际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变体的战略转换,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标。

语码转换被认为是一种具体的交际策略,它表明语言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与整体语境密切相关,在具体某种情况下,说话人希望 通过使用语码转换来实现当时的特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语码转换研究的是自然状态下的语言,这为语言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2.语码转换的原因正如Crystal表述的那样,可能导致语码转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当说话人不能用一种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说话人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或是变体来弥补不足。

这一类型的语码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受说话人当时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影响,往往发生在说话者心烦意乱、疲劳或分心的时候。

第二个原因是当某个人期望表达出与特定社会群体的团结一致时,说话人会进行一定的语码转换。

在这种情况下,当受话人以类似的语码进行回应时,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就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这种类型的语码转换也可以将不讲或不会使用第二语言或是变体的其他人排除在谈话之外。

例如,当电梯中的两个人用家乡话的进行对话时,电梯中的其他人就被排除在外,不在对话范围内。

对于会说不同语言的人来说,他们对所说的语言及其文化背景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也会阻止其他人倾听他们的谈话内容。

教师语码转换的情感因素分析

教师语码转换的情感因素分析

对学生 而言 ,如果 完全使用英 语 ,他 们会觉得语 境更加 真实 ,电有助于他 接受 。所 以说 .有时教师 的批 评不要 们构建 自己独有的 语言学 习系统。 太直接 ,可 以. } { j 母 语诙谐 地 、婉转地 当然 ,也有反对把 母语排 除之外 表达 ,学生定会有积极 的反馈。 的声音 ,他 们认为把 母语完 全从英语 2 . 鼓 励学 生用 英语 交流 。我们 的
d o i n g a t h o me ? Yo u a r e s u p p o s e d I n r e e i l e
t h e s e n e w w o r d s" a f t e r e a e h e l a s ・ 你
中 ,学生几 乎是完全依 赖 于教 师来学 习英语 ;而教师也在 支配着上 课的 内 容和 奏。 ” 很明 显 ,教师 在英 语课
入 的机 会 , 会 破 坏 学 生 学 习 的 过 程 . .
后应 该认真 复习新单词 的 ,这 对于学 习英语 来说是 非常重要 的 ,如果不复 习 ,你 就 会 很 快 遗 忘 掉 。An y w a y , 1
wi l l c a l l y o u n e x t t i me a n d I h o p e y o u
学 科 视 野
语码 转 换 是 指 在 教 授 外 语 的 过 程
t e l l y o u a p i e c e o f g  ̄ w J d n e w s . 王芳 同 学 获
巾 目标语和学 生使用 的母语之 间的交
替转换 ,是说话 者 为了达到 交流 目的 而采用的一 种语 言策 略 。语码 转换是
w o u l d d o i t w e l l …”这位教 师先用英语

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

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

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说话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选用语码转换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及心理动机的顺应,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运用顺应论,结合具体语料对语码转换进行解释,由此阐明语码转换的认知基础、认知途径及认知心理过程,从而揭示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认知心理模型图。

标签:语码转换顺应论认知心理机制认知心理模型一、引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等因素促使了不同语言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导致了人们语言使用、表达和交际手段的多样化。

语码转换现象就是现代社会中语言使用和交际手段多样化的典型例证。

吕叔湘(1983:8)指出,语言使用是与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联系的一种互动性社交行为,据此,语言研究应该着眼语言使用过程的动态性与顺应性。

冉永平(2006:150)认为,语码转换是涉及社会文化、认知心理、交际目的等多种因素的语言行为,是一种与语用意图、目的密切相关的交际策略。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顺应论,结合具体语料对语码转换进行解释,主要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这三个因素对语码转换的影响,由此阐明语码转换的认知基础、认知途径及认知心理过程,从而揭示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认知心理模型图。

二、语码转换概述研究者们从自身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出发,对语码转换进行不同的解释,以至于至今对语码转换的概念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Gumperz(1971)认为,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一次性对话或交谈中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及其变体(language variety)。

Scotton(1977)认为,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说话者从使用一种语码转向另外一种语码。

转换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祝畹瑾(1994)认为语码转换存在以下三种现象:(一)交际者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二)交际者在一次交谈中使用不同语言;(三)交际者在一句话里使用不同语言。

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的语境和心理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的语境和心理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的语境和心理分析[摘要]语码转换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受交谈话题、交谈对象、交际场合、角色关系以及交谈者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反映出言语交际者心理、感情以及对某种语言或变体所持的态度。

研讨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对于正确理解方言和共同语关系,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语码转换;语境;心态一、引言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它可以指一种语言,也可以指一种方言或其他语言变体,甚至可以指一种语体,如正式语体或非正式语体。

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的现象,语言学上称之为语码转换。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在民族众多、语言庞杂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要有效进行交际活动,准确地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双言现象,能熟练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人,我们称之为双语人。

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大和教育的发展,民族和语言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多样,少数民族地区双言(di-glossia)、双语(bilingualism)或多语(multilingual-ism)现象普遍存在。

比如在广西很多地方,很多双语人能流利地使用白话、壮话、柳州话、客家话、平话、侗语、苗语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方言)进行交谈。

笔者在任教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143名学生作为受访对象,统计结果显示双语人占了总数的65%,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人是不少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正如吕叔湘所说:“大多数人都是‘多面手’,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语库’,在不同场合跟不同的人在一起,说不同的话。

”这些双语人根据语境的变化,时而使用这种语言或方言,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造成了语言学上称之为语用选择或语码转换的有趣现象。

这种语码转换有时整段进行,有时在句子间进行,也就是说以句子为单位进行转换;有时在句子内部进行,即转换其中的部分短语甚至个别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丰富性 。

指在汉语语句内插入英文短语或词组。分句式转 换通常是在大段的 中文语句中 , 插入整句 的英文 句子。段落式转换发生在语段之间的轮换式语码

语码转换 的种类及 语言选择机制
语码转换的基本类型有三种 : 情景型 , 即由于 转换 。语码转换 可以是句内转换 、 旬间转换或 附 改变场合 、 时间、 话题参与者等因素而引发 的语码 加句转换 , 嵌入的语码 , 以是单词、 可 词组 、 短语、 转换 , 如英语老师课上用英语上课 , 课下则用 中文 分句 , 也可以是段落和语篇。 和学生交谈 , 就是为 了适应情景 因素的改变而 维 V r hr 认为人类 之所以在语码转换 的过 e ee n s e
码转换。仅从广东地区发行的《 羊城晚报》 《 、南方 主体语言多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 第二语言为嵌入 都市报》 广州 日报》 和《 的调查 中, 就发现 了频繁 出 语 言 , 之亦然 。 反 。
现的语码转换现象 , 主题 多为 I 汽车、 T、 财经 、 音 Myr-Sotn e s ct 提出的“ o 主体语言构造模式” 乐及影视作品的广告内容 。语码转换作为语 言文 从语法 和语 言学层 面分 析 了语码转 换的基本规 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普遍 现象 , 是指两种 则 , 其语言选择和转换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
[ 中图分类号]-3 I /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2 120 ) —0 1 — 4 0 1 60 (060 4 12 0
自2 世纪 7 年代 以来 , 0 0 语码转换 主要是 在 持讲话的合适性 ; 隐喻型 , 是指在情景不变的情况 交 语言接触的范畴内进行研究 , 研究 的方 向大致可 下 , 际 者为 了表达 一定 的交 际意 图 而实 施 的 语 分为 4 : 类 语法结构学、 社会语言学 、 心理语言学 码转换 , 如表示强调、 引人注意、 表达情感、 传达信 避免尴尬等 。会话型 , 即说话者在句 中进行转 和语用学。随着跨文化 间人际交流 的 日益频繁 , 息 、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报刊、 日常会话 以及文学作 品 换, 不发生情景变化 , 不改变话题 。语码转换 的完 中经常出现汉语( 普通话) 和英语或法语之间的语 成是由主体语言和嵌入语言 的转换来实现的, 其
[ 日期 】 06 0 —1 收稿 20 ~ 5 2 [ 作者简介】 樊建华 (96 , , 辉南人 , 16 一)女 吉林 深圳大学文学 院讲师 , 华南师范大学博 士研究生 ; 志成 , 金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 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12 ・ 1
维普资讯
程中选择语言, 是因为自然语 言具有三个特征 : 变 义在于“ 只有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适合在某个 特 讲话人需要改变 自己的语言来 异性 (ai i y 、 讨性 (eoi i y 和顺应性 定的情景中使用 , vrbl )商 a i t ngt b i ) al t
(dpait) aa t ly 。语 言运 用就 是 选 择— —顺 应 的理 适应情 景 因素 的改变从而最终 维持讲话 的合适 bi
种族 、 、 、 性别 年龄 社会经济地位 、 受教育 程度 、 地域等文化 因素 以及他 们的趋 同、 趋异 和从众等心理 因素 的影 响。通 过对 小说 《 围城》 傅雷家书》 和《 的语料分析 , 以透见 交际者进行跨语 言语码 转换 的社会文化及心理 动 可
因。
【 关键词 】 语码转换 ; 动因 ; 文化 心理动 因
N . 20 o4 06
S m No 2 2 u .2
语码转换 的文化及 心理 因素探析
樊建 华 2金志成2 ,
(. 1 深圳大学文 学院, 东, 广 深圳 ,100 58 6 : 2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 院, 东, . 广 广州,16 1 50 3 )
[ 摘
要]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 和跨 文化交际 中常用 的交际策略 , 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 , 更受说话者 的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4期 0 6 2 2期 总第 2
JL to r es N r l i (i P i ̄p yadS c l c ne) om ̄ f t at oma Unvr t hk o h oi i cs l l No h 东北师大学报 e哲 y( s 学社会科学版) n aS e
语法制约原则 : 同制 约(q i l c nt i ) 等 eu a ne o s a t v e c rn
和自由词素制约 ( e op e ecnt i ) f em rhm s a t。在 r o rn
例 1 鲍小姐 笑说:方先生, : “ 你教我想 起我的 fn6你相貌和他像极 了! i c, a ” 例 2 苏 小 姐胜 利 地 微 笑, 声语 言结构 的选择 , 如语音 、 性”而喻意语码转换是交际者为了表示强调、 语调 、 语码 、 词汇 、 法结构等 , 语 也有语言策略的选 人注意 , 或表示某种情感 , 达某种信息等, 传 它打 择, 即顺应交际环境 和交际对象 的策略选择。早 破了情景与语言选择之间的规约关 系, 际对象 交 在 2 世纪 8 年代 ,ol k 0 0 Ppa 就提 出了普遍意义 的 需要更多的语境线索来推理语码转换的用意。 c
( 或多种) 语言或语言变体( 方言) 的交替使用。跨 单词式转换 、 短语或词组式转换 、 分句式转换和段
语言语码 转换涉及 同种或不 同种语言 、 方言 、 语 落式转换。所谓单词式转换是指一个单词被插入
体、 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 , 从而决定 了语码转换 另一种语言的语句或语篇 中。短语或词组式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