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末期这五点很关键

合集下载

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确定方法

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确定方法

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确定方法作者:邓奎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水稻分蘖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2种,最终能形成有效穗并结实的分蘖是有效分蘖,不能形成有效穗或中途死亡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有效分蘖终止期是界定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重要时期,通常将单位面积总茎数达到预计成穗数的日期定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但未能将有效分蘖终止期具体到哪一天。

通过观测水稻分蘖期间(多次)和抽穗以后(一次)的每1 m2密度,就能准确地找到当年的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日期,确定方法有2种,分别是坐标画图法和计算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这2种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确定方法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52-01水稻返青后,如气象条件适宜,就会形成分蘖。

分蘖实质上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分蘖多发生在基部节间极短的分蘖节上。

当单位面积的分蘖茎数达到预计成穗数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在一般情况下,分蘖开始后10 d左右长出的分蘖多数能成穗。

在分蘖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效分蘖,无效分蘖在中途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这部分植株浪费了养分。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在有效分蘖之后就要控制分蘖,使水稻穗多、穗大,实现稳产高产。

因此,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是水稻生育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发育期,是水稻营养生长期间最后一个发育期,与水稻后期的生殖生长和最终产量有密切关系,确定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对水稻的生产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1]。

通常人们将水稻分蘖的茎数与分蘖长成的穗数相等时作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描述,人们并不知道有效分蘖具体出现在哪一天,不同的年份有效分蘖终止期会相差15 d,即使是对水稻十分了解、经验极其丰富的人也无法给出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具体日期[2]。

本文主要介绍确定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方法,以确定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

水稻分蘖规律

水稻分蘖规律

水稻分蘖规律一、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分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

深入研究水稻分蘖规律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什么是分蘖?分蘖是指主茎在生长过程中侧枝的形成和发育。

在生长初期,主茎会逐渐伸长,并且侧枝也会随之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侧枝会逐渐发育成为新的茎干,并且继续向外伸展。

三、水稻分蘖规律1. 生理基础水稻分蘖是由植物激素调控的。

其中,赤霉素和玉米素是两种最为关键的激素。

赤霉素可以促进主茎生长和抑制侧枝生长,而玉米素则可以促进侧枝生长。

2. 影响因素(1)光照条件:充足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主茎生长,抑制侧枝生长。

(2)温度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水稻分蘖。

一般来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稻分蘖。

(3)植株密度:植株密度越大,水稻分蘖就越少;植株密度越小,水稻分蘖就越多。

(4)土壤养分:充足的土壤养分可以促进水稻分蘖。

3. 分蘖类型(1)单行穗型:主茎上只有一个穗子,没有侧枝。

(2)低分蘖型:主茎上只有一个穗子,并且有少量的侧枝。

(3)中等分蘖型:主茎上有一个穗子,并且有较多的侧枝。

(4)高分蘖型:主茎上有一个或者多个穗子,并且有很多的侧枝。

四、水稻分蘖调控技术1.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赤霉素和玉米素等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调控水稻的分蘖。

通过喷洒叶面肥或者浸种处理来实现对水稻的调控。

2. 适宜的种植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水稻分蘖。

一般来说,每亩种植量在90-120kg之间比较合适。

3. 适宜的施肥量充足的土壤养分可以促进水稻分蘖。

在施肥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施肥,以免影响水稻分蘖。

4. 光照控制通过遮荫或者增加光照等方式来控制光照条件,以达到调节水稻分蘖的目的。

五、结论水稻分蘖是由植物激素调控的。

在生长过程中,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植株密度和土壤养分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稻分蘖。

通过使用生长调节剂、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以及控制光照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调控水稻分蘖。

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展开全文7 月初,水稻已陆续进入有效分蘖末期至拔节期,该时期水稻植株迅速生长,叶片相继长出,群体叶面积指数将达到峰值,对气候条件以及田间水、肥情况反应尤为敏感。

同时7 月份正值高温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极易滋生病菌,从而引发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纹枯病、细菌性褐斑病等病害,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因此,此时期稻田应适时晒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有效分蘖的快速生长,并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为水稻孕大穗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

水层管理——适时晒田在水稻分蘖末期,应根据稻田肥力状况、水稻长势以及天气等环境因素灵活把握晒田程度。

对于水稻叶色浓绿、长势过旺、分蘖较多的稻田,应及时排水晒田,待地表微裂、水稻叶色明显变淡时再灌水,一般晒田一周左右为宜;对于水稻叶色淡绿、长势较弱、分蘖较少的稻田,建议延缓晒田,以间歇性浅水灌溉的方式促进有效分蘖的快速发生,即每次灌3~5 cm 水层并自然落干,地面无水、脚窝有水时再灌3~5 cm 水层,如此反复。

拔节后应采用“浅-湿-干”的方法进行灌溉,确保水稻根系不缺氧。

通过晒田一方面可以使高位幼小分蘖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浪费以及后期的空瘪粒,使主茎以及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给,为水稻孕大穗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又能向土壤中输送氧气,增强土壤通透性和根系活力,同时使秸秆腐烂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促进稻根向下伸展,为水稻后期生长储存更多的营养。

通过晒田还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田间空气湿度,破坏病菌、虫卵繁殖传播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能抑制节间的生长,使稻株秆壁变厚,起到壮杆、抗倒伏的作用。

11 叶品种7 月15~16 日左右叶龄达到11 叶并逐渐开始进入孕穗期(12 叶品种7 月23 日左右进入孕穗期),叶耳间距±5 cm 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小孢子形成初期(约为出穗前8~14 天),此时期是影响花粉发育的低温最敏感期,若遇17℃以下气温,会影响颖花发育,形成障碍型冷害,造成空壳率增加,应注意防御低温冷害。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水稻的生长从种子萌发开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育期,直到有新的种子成熟为止,这些时期大致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

苗床、返青、分蘖盛期、分蘖末期移栽后25天(圆杆拔节)移栽后40天(穗分化6期末7期始,离抽穗10天)移栽后50-60天破口前(主茎鱼肚白)破口前7天、齐穗期、灌浆期按照水稻各生育期的不同生育特点,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一般全生育期,早稻约为110天,双季晚稻约为120天,一季晚稻约为130天,一季中稻约为130-150天。

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差异较大。

水稻生育期示意图早稻生育期(长江中游)晚稻生育期(长江中游)一季稻生育期(长江中游)水稻类型:按起源分为:籼稻和粳稻。

按生长季节来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耐旱性来划分:水稻和旱稻。

根据淀粉性状分为:粘稻和糯稻。

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南方地区,温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可以种一季,也可以种两季;北方地区只能种植单季稻。

水稻的栽培方式:抛秧、移栽(人工、机械)、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

水稻生育期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1、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分蘖期-拔节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水稻有效分蘖是指在成熟期能抽穗并能结籽10粒以上的分蘖,否则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1-2叶的分蘖为无效分蘖,具有3叶的分蘖有可能成为有效穗,具4叶以上的分蘖一般都能成为有效穗。

水稻生产上,通过晒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

晒田遵循“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根据田地、肥力、苗势而定。

“时到” 一般指在水稻移栽后25天左右,“苗到”一般指田间基本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5%左右。

2、水稻破口期稻穗分化完成后,单个穗子开始从最后1片叶(亦称剑叶,叶鞘呈环形包裹着未伸出的稻穗)的叶鞘(剑叶叶鞘及其包裹着的稻穗叫稻苞)中伸出,露出谷粒,称作破口。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这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芽期。

水稻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水和吸氧作用,开始发芽。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生根和萌芽。

第二阶段:幼苗期。

水稻幼苗在这个阶段开始生长,主要任务是生长和发育。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土壤肥力。

第三阶段:分蘖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分蘖,形成多个分蘖,这是水稻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分蘖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分蘖和生长。

第四阶段:拔节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拔节,形成节间,这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拔节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拔节和生长。

第五阶段:抽穗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抽穗,形成花穗,这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抽穗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抽穗和生长。

第六阶段:灌浆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灌浆,籽粒开始变大,这
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灌浆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土壤肥力。

第七阶段:成熟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成熟,籽粒变硬,颜色变黄,这是水稻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熟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籽粒的成熟和收获。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完成生长过程,产生高产、优质的水稻。

水稻分蘖期

水稻分蘖期
LOGO
水稻的分蘖期管理
骚年的奇葩
什么是分蘖
LOGO
从移植到幼穗分化为分蘖期, 这个过程约经30天左右(因品 种、植期和育秧方式不同,而 有变化)。
LOGO
分蘖期又可分为回青期(移植的)、有 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回青期:移植的秧苗,由于在拔秧、运 秧和插秧过程中受到损伤,叫做植伤。 因此,在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复 原转青而长出新根,这段时间就称为回 青期。
2、适时插秧:不可过早插秧,尤其离 越冬场所近的稻田更不宜过早插秧, 以避免稻田过早受害。
药剂防治
LOGO
(1)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15002250克,加水喷雾;
(2)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300450毫升,加水喷雾;
分蘖期除草
LOGO
插秧后10-20天,根据苗情、草情进 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杀稗 剂,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用酰胺类 除草剂;稗草叶龄在2.1叶期以前用有 机磷类除草剂,如50%瑞飞特等,与 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 配,采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不提 倡毒肥法,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分蘖期水层管理
LOGO
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 -5厘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 加快土壤还原进程,提高磷、钾和微 量元素的溶解度和可吸收数量,加快 水稻生长速度,促进水稻分蘖发生。
LOGO
谢谢
注意防治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的防治
LOGO
在黑龙江省是水稻常发性害虫。
负泥虫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水稻,沿叶 脉取食叶肉,造成白色纵痕,重者造 成全叶变白,以致破裂、腐烂,造成 缺苗。即保存活也将造成水稻迟熟, 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
LOGO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措施分析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措施分析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措施分析韩孝顺 钏顺民 王国富(隆阳区板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8000)摘 要 水稻是精耕细作的作物,科学的栽培管理对水稻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水稻分蘖期是确定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加强水稻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对培育壮秧、丰产、促进水稻的高产优质至关重要。

基于此,简要分析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措施,为当前的水稻栽培作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要点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水稻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但受小农经济影响,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因此,推广普及先进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十分重要。

水稻是高度讲究精耕细作的作物,种植全过程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分蘖期的管理对水稻丰产至关重要[1]。

1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及目标分蘖期是指水稻从栽秧到幼穗分化前的时期,不同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期长短不同,一般为40~50 d,但无论什么品种,水稻分蘖期都是确定水稻有效分蘖的关键期,只有有效分蘖才能保障水稻的产量。

要想水稻种植获得高产,必须加强分蘖期的管理。

水稻分蘖期主要管理目标是促进水稻发根、早分蘖、多分蘖,增加有效穗数,防止僵苗,为水稻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2 水稻分蘖期的田间管理要点水稻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应根据水稻具体的生长情况进行,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原则,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1 科学灌水 水稻分蘖期应善用水来调节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

秧苗刚移栽时,根部受伤,吸水能力减弱,但叶面蒸腾作用没有减弱,应及时浇水,且注意浇水量,水过少不能满足秧苗需求,过多则会造成根部缺氧导致秧苗死亡。

在水稻移栽后应保持田间水位3~4 cm,使得田间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保温保湿环境,促使新根萌发,迅速返青。

秧苗进入分蘖期,应该浅水灌溉,一般保持水位在2~3 cm即可,既能满足秧苗叶面蒸腾、吸收和代谢需要,又能让根部和秧田接受到光照,以提升水温,促进秧苗根部分蘖,利于蘖芽萌发、叶稍缩短,让秧苗及早抽穗,缩短分蘖期。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高产稳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田间管理技术的科学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水稻生产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从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管理技术要点进行阐述。

水稻分蘖期是指水稻从分蘖开始到灌浆期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主要是分蘖和分蘖后产生的早、中、晚生蘖的竞争期。

下面是水稻分蘖期的管理技术要点:1.控制适宜的密度:适当地减少密植,使水稻分蘖均匀、留下适当数量的生蘖,并避免过度分蘖。

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地选用适宜的品种和密度,以确保每株稻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2.合理施肥:水稻分蘖期对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科学施肥。

早期要注意补充氮肥,促进分蘖生长;中晚期要适量补充磷、钾肥,以促进稻谷的形成和积累。

3.适当的田间水分管理:分蘖期水分要求较高,保持适当的田间水分是促进水稻分蘖生长的关键。

要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及时灌水、排水、干湿交替,以维持土壤水分在合理范围内。

4.及时去花穗补缺:如果发现分蘖不稳定,出现空穗和小穗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去花穗补缺,保持合理的分蘖数量。

去穗时要注意留下主穗和壮穗,并避免过度补缺造成生长不良。

水稻灌浆期是指水稻花后至稻实充实,籽粒形成期的时间段,也是最重要的稻谷形成和积累阶段。

下面是水稻灌浆期的管理技术要点:1.合理施肥:在灌浆期,应避免过量施肥,以防止营养过剩导致秆倒、花后翻倒等情况。

适量补充磷、钾肥,有利于稻谷的充实和质量的提高。

2.调控水分:灌浆期适宜控制田间水分,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促进稻谷的形成和充实。

在湿润区域,要适当减少灌水量,以免稻谷粒破裂;在干旱地区,要适时灌水,确保稻谷的充实。

3.防治病虫害:在灌浆期,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防止病虫害对稻谷的伤害。

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稻谷的安全生产。

4.人工控制灌浆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可以通过提前灌水或延迟灌水等人工控制灌浆期,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要。

水稻叶蘖同伸规律

水稻叶蘖同伸规律

水稻叶蘖同伸规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叶蘖同伸规律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水稻的生长过程、叶蘖的形成机制和合理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水稻叶蘖同伸规律。

首先,水稻的生长过程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在幼苗期,水稻的叶片还比较少,叶蘖尚未形成。

随着水稻进入分蘖期,主茎逐渐延伸,并开始分蘖。

这个阶段是水稻的关键生长期,也是叶蘖同伸规律的主要表现期。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主茎停止生长,主要专注于穗的形成和籽粒的灌浆。

最后是成熟期,水稻籽粒变硬、变黄,并准备着糙米的收割。

其次,水稻叶蘖同伸规律是指水稻的主茎和分蘖茎的生长速度大致相等,叶片的分布均匀。

这一规律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激素调控和光合物质的分配。

水稻叶蘖同伸的关键在于两个营养系统的平衡和合理分配。

当激素水平不平衡时,会导致茎的生长过快,而叶片发育不良,影响产量。

因此,合理管理激素的使用和施肥是实现叶蘖同伸的关键。

最后,要实现水稻叶蘖同伸,合理的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选择合适的品种是保证叶蘖同伸的基础。

一般而言,早熟、矮秆、分蘖力强的品种叶蘖同伸效果较好。

其次,在播种和灌浆期间,要适时追肥,并掌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时机,保证水稻的充分营养供应。

此外,适当修剪茎叶,促进叶蘖的生长和分布均匀,还可以增强植株的光能利用率,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

总结起来,水稻叶蘖同伸规律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合理利用激素,合理分配养分,加强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水稻叶蘖的生长,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同时,选择适合水稻叶蘖同伸的品种也是关键。

相信在科学的栽培管理下,我国的水稻产量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分蘖阶段田间管理措施

分蘖阶段田间管理措施

分蘖阶段田间管理措施
一、引言
水稻作物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然而,由于水稻作物的生长及开发过程中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氮磷缺乏及有机肥料缺乏等原因,导致水稻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

为此,农业科技部等部门出台《分期田间管理措施》,旨在有效地控制水稻作物的收获量,提高产量。

二、分期田间管理措施
1、农作物的管理和维护
合理地给予农作物足够的浇水、施肥、修剪、除草和杀虫等护理措施,以保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严格控制灌溉量,降低灌溉系统的水污染,减少由此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2、增种技术的施用
使用优良的种子,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采用新技术并利用有机肥料,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推广各种农业机械,如收割机、灌溉机械等,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作物的产量。

4、科学和合理的施药
采用合理的施药方法,如用合法的农药杀虫防病,合理施用有机肥料,重视施肥管理,正确施用农药,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结论
以上就是有关《分期田间管理措施》的介绍,它们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作物的产量,同时也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蘖阶段田间管理措施

分蘖阶段田间管理措施

分蘖阶段田间管理措施
分蘖阶段是稻作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农民朋友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稻谷会不断地分出新的分蘖,同时生长速度也会逐渐加快。

如果不加以管理,就会影响稻谷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一些分蘖阶段的田间管理措施:
1. 及时除草:在分蘖期,草木的生长速度也会加快。

如果不及时除草,草木会占用水分和养分,影响到稻谷的生长。

因此,要定期对稻田进行除草,保持田间的整洁。

2. 施肥:在分蘖期,稻谷需要更多的养分来支持分蘖和生长。

因此,要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适时施肥,保证稻谷的养分供应。

3. 控制水量:分蘖期的稻谷对水分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大。

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情况适时调整稻田的水位,保证稻谷的生长。

4. 防治病虫害:分蘖期的稻谷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定期喷洒农药,保证稻谷的健康生长。

5. 做好稻田的排水:分蘖期的稻谷还要注意排水问题,特别是遇到大雨天气,要及时清理稻田内的积水,避免稻谷被水淹没。

总之,分蘖阶段是稻作生长的关键阶段,需要农民朋友们特别关注。

只有加强田间管理,才能保证稻谷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丰收。

- 1 -。

提高水稻有效分蘖的主要措施

提高水稻有效分蘖的主要措施
叶面喷施
通过叶面喷施方式,快速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分 蘖发生率和质量。
施肥量调整
地力评估
根据土壤肥力和地力评估结果,调整施肥量,避免盲目增加肥料用量,减少浪费 和环境污染。
品种差异
不同水稻品种对肥料的需求存在差异,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施肥量,以满足其分蘖 生长的需要。
04 科学灌溉
分蘖期水分需求
生育期适中
这类品种往往具有适中的生育期,不 会过早抽穗,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分 蘖生长。
高分蘖能力品种
分蘖多:高分蘖能力品种具有天生的多分蘖性,能够产生更多的有效分蘖,增加稻 穗数量。
分蘖生长旺盛:这类品种的分蘖生长旺盛,能够形成健壮的分蘖,为高产打下基础 。
需要注意的是,选育优良品种应结合实际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进 行种植,以达到最佳的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效果。
预防为主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 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综合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 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适时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 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防治,
提高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自然 控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种植密度调整
合理安排水稻的种植密度,使植株之间有适当的空间,有利于光照和 空气流通,提高有效分蘖的发生率。
植株调整与支架应用
要点一
植株调整
通过摘除主茎顶端、控制株高等措施,调整植株的生长态 势,使养分更多地分配给有效分蘖,促进分蘖的生长。
要点二
支架应用
对于株高较高、易倒伏的水稻品种,可以应用支架进行支 撑,保持植株直立生长,有利于提高有效分蘖数和产量。

水稻的分蘖期名词解释

水稻的分蘖期名词解释

水稻的分蘖期名词解释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给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提供粮食。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分蘖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水稻的分蘖期进行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生理过程。

一、分蘖期的定义分蘖期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指每个水稻植株从主茎发出侧枝,并开始形成侧枝分蘖的时期。

分蘖是指水稻植株在分蘖期生长过程中,逐渐从一株变为多株,形成水稻田中茂密的植株群落。

二、分蘖的原因分蘖是水稻植株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

在分蘖期,由于主茎生长点受到外界条件的刺激,如光照、温度等因素,导致主茎生长点休眠,侧枝生长点被激活,开始分蘖生长。

这样,水稻植株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利用光能和养分,增加生物产量。

三、分蘖期的时机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分蘖期通常分为早期分蘖期、中期分蘖期和晚期分蘖期。

早期分蘖期开始于拔节后的第2-3天,持续约7-10天;中期分蘖期从早期分蘖期结束后开始,持续约15-20天;晚期分蘖期从中期分蘖期结束后开始,一直延续到秋季收获。

四、分蘖的影响因素分蘖期的发生和分蘖数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光照是影响分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越充足,植株的分蘖数目就越多。

温度对分蘖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植株的分蘖。

此外,土壤条件、水分供应等也会对分蘖产生影响。

五、分蘖的调控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最佳的产量和质量,对水稻的分蘖进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调整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因素,可以控制分蘖的数量和分蘖的强度。

一般来说,适度的分蘖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过多的分蘖会分散养分和光能,影响植株的发育和产量。

六、分蘖的农艺管理为了合理控制水稻的分蘖,农民在农田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在早期分蘖期,可以适时追施氮肥,促进植株的早期分蘖;在中期分蘖期,可以进行间插杂交措施,提高产量。

此外,还可以合理管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度,有助于促进分蘖生长。

七、分蘖的研究意义对水稻分蘖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还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分蘖消长规律

水稻分蘖消长规律

水稻分蘖消长规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分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水稻分蘖消长规律对于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分蘖初期水稻种子发芽后,第一叶片伸长,初级分蘖开始生长。

随着植株的发育,水稻初期生长迅速,主茎上的分蘖也同时开始生长。

一般来说,水稻一株可分蘖4-6个左右。

当水稻生长到2-3叶期时,次生分蘖就开始发展。

一般情况下,每个主茎上会长出2-3个次生分蘖,而每个次生分蘖会生长出1-2个三级分蘖。

在这个时期,由于种植条件和品种的不同,有些水稻可能会分蘖更多。

在水稻分蘖后期,新分蘖的生长受到限制,同时还会出现早期分蘖断裂的现象。

此时,水稻开始抽穗,而新产生的分蘖则会逐渐停止生长。

分蘖逐渐达到稳定状态,数量也不会再增加。

二、分蘖高产的栽培技术1. 适当的密植适当密植可以有效促进分蘖,提高水稻产量。

在不同的地区和种植条件下,在确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利用不同的密度来提高水稻的株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栽植密度是:早熟品种20,000-25,000株/亩、中晚熟品种17,000-20,000株/亩。

2. 合理的施肥充足的营养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分蘖,并且对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应定期施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来选择不同的肥料类型。

在生长快速的时期,应该给予综合营养肥,而在成熟期应使用钾肥、有机肥等营养元素。

3. 确定适宜的种植时间适宜的种植时间对于促进水稻分蘖、成熟和高产有关键作用。

在不同的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时间和适宜的品种种植。

一般情况下,早季水稻应在4-5月份种植,晚季水稻应在7-8月份种植。

4. 控制灌水量灌水是控制水稻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遵循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不能盲目使用水资源。

在灌溉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墒情、水源和气象条件控制灌水量,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缺水现象。

总之,水稻分蘖消长规律对于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合理地利用以上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水稻分蘖的巨大潜力被充分挖掘,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影响水稻分蘖的几大因素粮油

影响水稻分蘖的几大因素粮油

影响水稻分蘖的几大因素粮油
一、环境影响:
1、温度影响:A:分蘖发生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2、光照影响:
分蘖发生与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3、水份影响: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发生时需要充足的水分。

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但是,分蘖期水分因为过多对分蘖不利,造成分蘖过晚影响水稻产量。

分蘖时如果是井水灌溉,也影响水稻分蘖,因为井水偏凉,井水灌溉******有晒水池。

二:分蘖受营养影响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站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

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

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水稻分蘖时对锌和磷的需求很大,如果缺锌缺磷都会影响分蘖质量三:分蘖受品种特性影响
水稻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四:分蘖受田间土壤影响:
1:除草剂残留也影响分蘖
2:肥害如缩二脲、硫元素与未腐烂的草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分蘖
总结:秧好一半谷,越早分蘖,成穗率越高,产量越高,所以一般增施有效磷肥,钾肥、锌肥。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分蘖末期这五点很关键
目前水稻生长已陆续进入分蘖末期,正处于—叶,可争取的分蘖还有1—2个,即第8叶同生分蘖和第2叶的次生分蘖,到7月10日左右,水稻进入拔节、孕穗始期,所以小编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在水稻管理上掌握以下几点:
一、促蘖
应采取浅水促蘖的方式,保持水层2—3厘米,不可上深水,不可重晒。

如果田间有冒泡、异味、黑根、灰根,或根系向上伸展等缺氧或有毒气体浓度过高情况,应撤水晾田,即田间泥面无水而脚窝有水,充氧壮根后及时上新水。

浅水可以平衡昼夜温差,提高泥温,促进分蘖芽生长。

二、施肥
水稻进入8叶是施用调节肥的时期,但应注意,8叶施肥量仅占全生育期施用氮肥总量的10%左右,不宜过多,否则肥效是反应在10叶,10叶是水稻颖花分化和拔节阶段,将造成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易倒伏。

如果此时出现田间不平,青黄不均,或有脱肥情况,应及时补充氮肥,以防止脱肥影响分蘖或造成田间生长不均衡。

建议用硫铵,公顷用量为50—60公斤。

施肥时要看田间长势,颜色深浓不追肥,黄、稀、瘦、矮处要适当调节。

如果稻苗长势弱,到分蘖末期可喷一次水稻专用叶面肥,对水稻壮苗、抢积温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水层
8叶期应进行晒田控蘖,分蘖量不足的地块,建议延缓晒田,以浅水促蘖,待6月25日后田间每平方米达到600株时再晒田。

如果有异味或冒泡等缺氧情况可晾田充氧壮根,恢复根系活力。

分蘖够用的要及时晒田,要在拔节前晒,晒田标准是地表有微裂时再上新水。

拔节后采用“浅—湿—干”的方法灌溉,以保证根系不缺氧。

7月10—20日是水稻减数分裂期,遇低于17度低温应上深水护苗,建议在夜间气温低时上水,或通过晒水池晒水进田。

四、除草
田间杂草较多的地块,建议采取茎叶处理的方法,以苯达松为主,分蘖期间尽量不用2-甲4氯,防止药害。

稻稗可采用氰氟草酯防除。

分蘖期水稻对药剂敏感,除草要选择安全性高的药剂。

五、防病
肥量和密度大的地块,如果长期淹灌会造成水稻根系缺氧,根量小,长势弱,抗病、抗倒伏能力低,易发生纹枯病、稻瘟病等,纹枯病是造成倒伏和减产的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必须坚持“浅—湿—干”灌溉法,即前水不见后水。

每次都要待田面落干至有微裂时再上新水,这样才能排出有毒气体,恢复根系活力,提高抗病、抗倒伏能力。

其次是合理使用药剂,必须“浅—湿—干”的情况下使根系恢复后再用药,否则药效不高。

建议用市场上口碑不错的药剂,严格按说明书用药,用药时先配成母液再兑水喷雾。

近期国内稻米价格保持稳定,6月17日全国稻米均价4298元/吨,与上周持平。

2019年南方新早籼稻上市在即,目前生长情况总体良好,预计丰收,初步预估新稻上市到厂均价或在元/斤,按质定价。

2014-2018年稻米市场延续按年份定价,购销市场不快,米厂开机率普遍低位,多维持老客户走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