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丨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教案
重点
难点
重点:梳理特征
难点: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梳理旧知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联系?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体积?
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生梳理,基础训练
1.S=2(ab+bc+ac) V=abh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2)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
2.灵活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邗江区实验学校)集体备课预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1)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进一步梳理和基础知识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做两个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0.8米,宽6分米,高0.5米。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所使用教材为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1.1节,其中涵盖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让学生们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PPT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用模型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结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5. 应用拓展: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找出两个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画出它们的展开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其他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他们能够直观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复习课》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进行复习的一节课。
教材通过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一些计算方法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以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6cm、4cm,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提问它们是什么形状,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2. 知识讲解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讲解它们的特征,如长方体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正方体则长、宽、高都相等。
然后讲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刚刚讲解的方法,计算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宽×高)×2,体积 = 长×宽×高正方体:表面积= 6a²,体积 = a³七、作业设计长方体:长4cm,宽3cm,高2cm。
正方体:边长5cm。
答案:长方体的表面积为52cm²,体积为24cm³。
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50cm²,体积为125cm³。
说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相同。
说法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不同。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整理之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包括它们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对它们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有所遗忘,需要通过复习和整理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准确地识别它们。
2.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巩固和提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剪刀、胶水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例如:“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的桌子,它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
”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利用PPT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定义、性质和相互关系。
2.利用PPT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和计算步骤。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复习》是对学生已经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体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理解不透彻,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想象,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性质的理解。
3.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单,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关系。
2 .进一步理解外表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3 .进一步理解外表积和体积计算公正,会应用公式正确灵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外表积。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说明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1、回忆我们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名答复。
2、整理所学内容:
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应练习
外表积:分别如何计算,以字母表示。
相应练习
体积和容积:如何计算,统一公式,字母表示。
相应练习
体积〔容积〕单位:如何规定,进率。
相应练习
3、以一个鱼缸为例将这些知识串连起来复习:
介绍鱼缸构造。
〔这些银色的金属条就是角钢;〕
依据提供的信息,说一说具体问题是求的什么?〔说明:之前介绍过前后左右的面积就是侧面积。
〕
给出具体数据,依据上一步思考如何列式计算?〔做到问题5时,问求水的体积与求鱼缸的体积一样吗?哪儿不同?有相同之处吗?〕
4、提升练习
第2题,展开后出示展开图两个数据12时,分别比照原图问:这个12是原来长方体的什么?这个12呢?由此能想到什么?〔底面边长就是12除以
4等于3厘米〕
三、机动练习
事先打算一些机动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在开始本节课之前,我先让学生们观察并触摸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品,如粉笔盒、魔方、牙膏盒等,以此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关系。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特征。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让学生们观察并触摸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讲解:我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们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以及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关系。
3. 互动:我邀请学生们上台展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并让大家一起讨论它们的特征和数量关系。
4.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和思考,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板书设计成两个部分: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数量关系。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生活中的五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a. 长方体:长4cm,宽3cm,高2cm。
b. 正方体:边长5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熟练运用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及两种形体的包含关系。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1、借助长方体实物与模型,经历感性的观察、猜想、实验和理性的验证、抽象、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丰富数学学习经验。
2、通过拼搭长方体、正方体框架的操作活动,经历问题解决策略的设计、调整等学习活动,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理猜想、科学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感受数学思维的有序、严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有目的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与正方体实物和模型、拼搭长方体与正方体框架的材料、长方体展开图等。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猜测特征观察长方体纸盒,交流长方体的特征。
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长方体,观察你准备的长方体纸盒,回忆你对长方体有哪些了解?板书:(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想一想,你觉得长方体六个面的大小有什么特征?板书:相对的面大小(面积)相等【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观察实物,复习二年级已学过的长方体特征,如面、棱、顶点的数量、面形状的特征,并合理猜想长方体面大小的特征,为引入新课作好准备。
】二、实验操作、验证特征㈠验证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的猜想操作要求:有的同学认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面积)相等,那这个想法是否正确呢,请利用长方体纸盒或老师提供的模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能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有几种验证办法)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测量计算、描比、剪拼。
)得:“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想一想: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那么在验证的过程中你对长方体棱的长度又有哪些发现呢?想一想并说说理由。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苏教版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其他四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正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指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让学生学会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4.1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具、建筑、包装等。
4.2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表面积等。
第五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5.1 练习题的设计设计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5.2 练习题的讲解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第六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与比较6.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分类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根据其面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
6.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第七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7.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方法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转换方法,如通过拉伸、压缩等方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苏教版 (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判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2.学生能够正确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学生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4.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
2.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和文具等。
3.教师准备示范物品,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图片、课件等方式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学生进入小组讨论,各组成员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想法。
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进行总结。
2.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比如模型、课件等帮助学生观察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学生可以主动举起手回答问题并进行证明和解释。
计算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2.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3.学生进行组内合作,互相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结构中的柱子等。
2.学生分析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并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讨论。
练习1.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册,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外巩固。
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做一些真实的问题,例如:根据提示计算房间的面积和体积等。
拓展1.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拓展性的知识点介绍,如多面体等。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不同的拓展模块,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总结本节课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础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了解形态相同但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应用。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原创】苏教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2~4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学过的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作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立体图形。
出示: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这些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两种——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二)教学例1。
1.观察长方体。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2)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3)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感知面、棱、顶点。
(1)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作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2)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一下:①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②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板书工具:黑板、粉笔、彩色笔等;3.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4.课件: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并让学生说出两者的异同点。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解释其中的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课件讲解和实际模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课件讲解和实际模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教师通过讲解和回顾所学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评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落实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练习题、课堂表现、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有所欠缺,因此在导入环节增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练习环节中,通过课堂讲解和互相讨论学生们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们在互相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更加深入理解了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框架一个、长方体两个(一个有一组相对的面为正方形)、正方体一个、实物展台、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等。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
(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应该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来分析,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2)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应用的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形象,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相关的图片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实物,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2.讲解法;3.实例演练法。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们分组,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出它们的长、宽、高。
2. 探究1.让学生自己拼装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出各个面的名称;2.学生们观察模型,找出模型的特点,并记录下来;3.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用彩笔标注模型各个部分的名称。
3. 归纳1.让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相关术语;2.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公式(表面积和体积)。
4. 讲解1.通过幻灯片,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讲解中,加入各种有趣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实例演练1.通过幻灯片上的计算题,让学生自己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考试前,布置三到五道练习题。
六、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题情况,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程度;2.通过考试情况,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避免直接讲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2.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适时加入生动有趣的例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教学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 = 2(长×宽+长×高+宽×高)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 = 6边长²正方体的体积 = 边长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苏教版
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教学目标1、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说——语言层次)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ppt),这是…这是…?我们已经学过了是吧?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复习,好吗?(揭示课题)昨天老师已经把复习的任务交给了你们,情况怎么样?谁先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有条理复习这些知识?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师:你觉得他说的有条理吗?这样复习觉得有些乱,怎样复习才能使这些知识变得有条理呢?有补充吗?还有谁和前面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再交流想法——教师调整板书。
(指名2-3生交流)3、板书后逐一复习每个知识点,指名学生说,师适当引领提问。
特征:(①:面:长方体有两种情况;顶点;棱:棱长总和公式②联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③展开图——有11种))表面积:①定义②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①体积定义——体积的推导过程(请一生上台说过程)②容积的定义——常用单位:单位间的注意点③相互间的关系:任何一个物体的体积都大于它的容积④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与区别:体积和容积计算方法一样;但量的方法不一样。
单位的区别: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如升(L)或毫升(ml))判断。
(如瓶子里装的是水,是说瓶子的容积,水的体积。
)】⑤公式:独有的和通用的)4、小结:刚才我们同学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表面积、体积系统地有条理的进行了一次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丨苏教版1.1 教学目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能够根据图形判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2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性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3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共同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尤其是计算公式的推导。
2.1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2.1.1 教学内容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共同点。
3.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参数,如表面积和体积。
2.1.2 教学方式•演示法:通过物理实物或幻灯片等等展示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练习法:通过课后作业,提高学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参数的能力。
2.2 师生互动环节2.2.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请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可以通过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来求解。
区别在于,正方体有六个相等的面,而长方体则没有。
2.2.2 练习环节•练习一: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2cm,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练习二: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3.1 教学设计与评价3.1.1 设计要点•整合教育资源,使用幻灯片、物理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通过提问、讲解、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算法,计算相关参数。
•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1.2 教学评价•课堂互动评价: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书面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教案-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复习内容】苏教版六年级复习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书115、116页的习题【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的互化,在实际应用中能合理地运用好单位。
3.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拼或切的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理解本单元知识,能够理解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规律与方法,从而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复习重难点】1.理解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如何正确用好棱长、表面积或体积方面的知识。
2.掌握应用棱、表面积、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与方法。
【复习过程】一、知识整理:(先自行总结,记不起来的可以查阅书本;然后小组交流,加强记忆与理解)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切。
(1)至少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2)若干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一个大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变化分别有什么规律?(如果是一个大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呢?)(3)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和体积变化有什么规律?(如果是把一个大长方体切成两个相同的小长方体呢?)(4)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
(如有六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四个呢?八个呢?)4.扩大与缩小。
(1)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2)一个长方体长扩大6倍,宽扩大3倍,高缩小9倍,体积()。
(3)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棱长总和扩大(),表面积扩大(),体积扩大()。
二、教材基础练习注重评讲22题:1.明确注入的40升水是指水的体积,求水深就是求高。
2.明确水升高是因为鹅卵石有空间,上升水的体积就是鹅卵石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提炼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用图表的方式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系统图表。
2、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联想,归纳求长方体表面积的特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图表的方式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每个同学将书和草稿本准备好。
拿出一支笔放在笔盒外面。
2、自己安静地趴在桌上,边休息边回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
一、回顾相关知识点
1.直接揭示课题:
2.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学生自主整理
1.学生分小组整理,完成表格:
(提示:1.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2.组内分工;3.整理归纳知识。
)
2.小组展示汇报:
如果长方体的棱不是相对的相等,而是都相等会怎样呢?
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正方体都具有,即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有关表面积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所以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一般需要知道?正方体需要知道?字母公式?
(S 长=( ab+bh+ah) ×2,为什么乘2?S 正= a 2×6为什么乘6?)
看,我们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就是根据它们自身的特征。
4.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谁来直接说字母公式?
(V 长=abh , V 正=a 3)
(2)二者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没有联系?都可以用哪一个公式来计算?
(板书:V=Sh ,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
(3)复习常用的单位
长度单位及进率
面积单位及进率
体积单位及进率
5.什么是容积?怎样计算容器的容积呢?
(1)怎样计算物容器的容积?(正方体、长方体)
V 长=abh , V 正=a 3
(2)容积的单位是什么?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
容积单位: L ml
1L=1000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当堂训练:
相关知识都复习了,觉得这一章掌握得怎么样?能经得起考验吗?一起来看。
1、明察秋毫
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
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
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
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0立方分
米。
()
2、你能给这些物体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吗?
①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20(),它的表面积大约是400()。
②一节集装箱所占空间约是60()。
③一个汽车油箱的容积大约是72()。
④一个茶叶罐的容积大约是900()。
3、比一比,看看谁选的正确。
①3.05立方米=()
A、305立方分米
B、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
②.4560立方分米=()
A、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4、综合运用。
①.细致演算
师:数学不只需要聪明的头脑,还需要耐心细致,细致演算下面的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①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是;体积是。
②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表面积是:体积是:。
③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②.解决问题
出示:一间教室长10米,宽6米,高4米,门窗面积19.6平方米,要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