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

chap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

chap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

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本章介绍1.I/O接口I/O接口的功能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PC机的I/O地址分配2.总线IBM PC总线AT总线或ISA总线6-1、I/O接口一.I/O接口的功能1.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带来一些问题:速度不匹配信号电平不匹配信号格式不匹配时序不匹配因此I/O设备不能直接与CPU的系统总线相连,必须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专门的接口电路来解决这些问题。

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芯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通用的可编程接口芯片,可用它们来方便地构成接口电路。

后面几章将介绍常见的可编程I/O接口芯片的原理、编程方法及与CPU的连接方法。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8255A串行通信和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AA/D和D/A转换芯片。

本章介绍最常用的简单I/O接口芯片,主要有缓冲器(Buffer)和锁存器(Latch)。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1.缓冲器74LS244和74LS245连接在总线上的缓冲器都具有三态输出能力。

在CPU或I/O接口电路需要输入输出数据时,在它的使能控制端EN(或G)作用一个低电平脉冲,使它的内部的各缓冲单元接通,即处在输出0或1的透明状态。

数据被送上总线。

当使能脉冲撤除后,它处于高阻态。

这时,各缓冲单元像一个断开的开关,等于将它所连接的电路从总线脱开。

74LS244和74LS245就是最常用的数据缓冲器。

除缓冲作用外,它们还能提高总线的驱动能力。

8个三态缓冲单元,分成两组,分别由门控信号为低电平时,数据传送;高电平时,输出高阻态。

单向缓冲器,只能从端。

OE 2.锁存器74LS3731. I/O端口1.数据端口(Data Port)用来存放CPU与外设之间交换的数据,长度一般为1-2个字节,主要起缓冲作用。

2.状态端口(Status Port)用来指示外设的当前状态。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六章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六章

2、CPU对中断的响应
关中断:CPU响应中断后,发中断响应(INTA)信号的同时,内部自动实现关中断 保留断点:封锁IP+1,入栈保存CS:IP。 保护现场:由中断服务程序先将有关REG入栈保存。
给出中断入口、转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起始地址,执行中断服务。
恢复现场:将中断服务程序入栈保存的REG内容弹出,恢复现场。 开中断与返回:中断服务的最后一条指令,出栈恢复CS:IP,恢复主程序运行,使IF自动恢
第十章
J X G
微型计算机开发应用
1/27
J X G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第六章、中断控制系统
本章要点:

J X G
中断的基本概念 中断处理过程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结构、功能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应用
2/27
J X G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6.1
一、中断的基本概念
中断系统
J X G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三、外部中断
8086芯片设置有两条中断请求信号输入引脚:NMI和INTR引脚,用于外部中断 源产生的中断请求,可分为以下两种: 1、可屏蔽中断 INTR (18脚) INTR线上的请求信号是电平触发的。当IF=0,CPU中断不响应,这种情况称为 可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通过指令设置IF中断标志位,达到控制的目的。 STI CLI ;IF←1,开中断,CPU才能响应INTR线上的中断请求。 ;IF←0,关中断,CPU不响应INTR线上的中断请求。
对于系统专用中断,系统将自动提供0~4中断类型号,保证系统自动转到处理程序。
J X G
对于可屏蔽中断INTR,外接口电路产生中断类型号。目前8259A产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

Ch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答案

Ch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答案
能。 I/O端口的编址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与内存单元统一编址,二是独立编址。8088/8086系统采用I/O端口独立编 址方式。 6.2 试比较4种基本输入输出方法的特点。(不要求) 解: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有4种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工作方式、中断工作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它们各自具有以下特点: (1)无条件传送方式适合与简单的、慢速的、随时处于“准备好”接收或发送数据的外部设备,数据交换与指令的 执行同步,控制方式简单。 (2)查询工作方式针对并不随时“准备好”、且满足一定状态才能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的简单外部设备,其控制方 式也比较简单,当CPU的效率比较低。 (3)中断工作方式是由外部设备作为主动的一方,在需要时向CPU提出工作请求,CPU在满足响应条件时响应该 请求并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这种工作方式使CPU的效率提高,但控制方式相对较复杂。 (4)DMA方式适合于高速外设,是4种基本输入/输出方式中速度最高的一种。
解:16位地址信号通过译码电路与74LS244芯片连接。其连接如下图所示。
74LS244
...

IOR
A 15
A 13
A 12
A 11

A 10

A9

A8
线
A2
A 14
A7
A6
A5 A4 A3
A A
01
DB
≥1 ≥1
&
D0
I0
I1 D7
. . .
E1 I7
E2
2
www.khd课后a答w案.网com
断点的逆过程。即CPU会自动地将堆栈内保存的断点信息弹出到IP、CS和FLAG中,保证被中断 的程序从断点处继续往下执行。 6.11 CPU满足什么条件能够响应可屏蔽中断?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使数据总线D0~D7浮空。从而CPU将总线交给DMAC
使用。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讲稿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图6.10 利用8288构成系统总线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讲稿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6.3 总线裁决器8289
8289是为了构成中、大规模的8086/88多处理器系 统设计的,由于总线及资源的多处理器共享,为了防 止竞争必须进行裁决。 6.3.1 8289引线及简单功能说明 总线裁决器8289引线如图6.11所示。8289的20条引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图6.7 共阳LED数码管的示意图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讲稿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2. 接口电路
这种七段LED数码管与微机系统总线有多种接口 方式。而生产厂家为数码管生产了多种译码器,可直 接作为LED数码管接口,本书不做说明。在此,利用 前面提到的锁存器74LS273作为输出接口,将开路集电 极门7406作为驱动器连接LED数码管。用三态门作为 按钮K的输出接口,其连接图如图6.8所示。
2.内部结构
8255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6.15所示。 从图6.15中可以看到,左边的信号与系统总线相接, 而右边是与外设相连接的3个口。3个口均为8位。 为了控制方便,将8255的3个口分成A,B两组。其中
A组包括A口的8条线PA0~PA7和C口的高4位PC4~PC7。
B组包括B口的8条线PB0~PB7和C口的低4位PC0~PC3 。 A组和B组分别由软件编程来加以控制。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讲稿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图6.15 8255的内部结构框图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讲稿
第6章 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微机接口技术课本答案

微机接口技术课本答案
2011年7月5日 习题解答
14/80
7.执行如下令后,标志寄存器中各状态位之值。 执行如下令后,标志寄存器中各状态位之值。
(1)MOV AX,34C5H ADD AX,546AH
0011010011000101 解: + 0101010001101010 1000100100101111 显然:CF = 0, SF = 1, ZF = 0, AF = 0, OF = 1, PF = 0
2011年7月5日
习题解答
7/80
(11)SEC 解:SEC———Single Edge Contact,单边接触。这是 Pmntiium II微处理器所采用的新的封 装技术。先将芯片固 定在基板上,然后用塑料和金属将其完全封装起来,形成 一个SEC插 盒封装的处理器,这一SEC插盒通过Slot1插槽 同主板相连。 (12)SSE 解: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 令多数据扩展技术。采用SSE技 术的指令集称为SSE指令 集, Pentium III微处理器增加了70条SSE指令,使Pentium III微处理器在音频、视频和3D图形领域的处理能力大为增 强。
2011年7月5日
习题解答
8/80
(13)乱序执行 解:指不完全按程序规定的指令顺序依次执行,它同推 测执行结合,使指令流能最有效 地利用内部资源。这是 Pentium Pro微处理器为进一步提高性能而采用的新技术。 (14)推测执行 解:是指遇到转移指令时,不等结果出来便先推测可能 往哪里转移而提前执行。 由于推测不一定全对,带有一定 的风险,又称为“风险执行”。
2011年7月5日
习题解答
13/80
6.写出寄存器AX、BX、CX、DX、SI和DI的隐 写出寄存器AX、BX、CX、DX、SI和DI的隐 AX 含用法。 含用法。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_(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__杨素行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_(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__杨素行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题1-1 计算机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代?答: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非冯诺伊曼计算机和神经计算机。

题1-2 微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微机、微机系统的关系是什么? 答:1、微机系统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接口,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微处理器是指微机的核心芯片CPU;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微机;微机、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微机系统。

题1-3 微机的分类方法包括哪几种?各用在什么应用领域中?答:按微处理器的位数,可分为1位、4位、8位、32位和64位机等。

按功能和机构可分为单片机和多片机。

按组装方式可分为单板机和多板机。

单片机在工业过程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板机可用于过程控制、各种仪器仪表、机器的单机控制、数据处理等。

题1-4 微处理器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个主要部分。

运算器的功能是完成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指令的要求,对微型计算机各部分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使它们协调工作,从而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经常使用的数据。

题1-5 微处理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答:第一代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第二代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第四代32位微处理器、第五代64位微处理器、第六代64位高档微处理器。

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如:RISC技术、超级流水线技术、超标量结构技术、MMX技术、动态分支预测技术、超顺序执行技术、双独立总线DIB技术、一级高速缓冲存储器采用双cache结构、二级高速缓冲存储器达256KB或512KB、支持多微处理器等。

题1-6 何为微处理器的系统总线?有几种?功能是什么?答: 系统总线是传送信息的公共导线,微型计算机各部分之间是用系统总线连接的。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何宏)章 (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何宏)章 (6)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2.端口编址方式 既然端口可被微处理器访问,如同存储单元,那么每个端口 也存在着编址的方式问题。在当今流行的各类微机中,对I/O接口 的端口编址有两种办法,即端口统一编址和端口独立编址。用 Motorola公司的微处理器,如6800、68000系列构成的微型机采用 前一种方法;而用Zilog和Intel 公司的微处理器,如Z-80、Z800、8086/8088、80286、80386、80486、Pentium等系列构成的 微型机都采用后一种方法。
期(WR为低电平时)呈现在数据总线上,这样短的时间用于向低速 外围设备传送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接口电路中设置数据锁存 器,将CPU输出的信息先放在锁存器中锁存,再由外设进行处理, 以解决双方的速度匹配问题。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2.缓冲隔离功能 CPU与外设的信息交换是通过CPU的数据总线完成的,系统不 允许外设长期占用数据总线,而仅允许被选中的设备在读周期(或 写周期)占用数据总线。通过接口电路,就可以实现外围设备信息 在CPU允许期内传递到CPU数据总线上,其他时间对CPU总线呈高阻 状态,这样,设备之间可互不干扰。一般在接口电路中设置输入 三态缓冲器满足上述要求。 3.转换功能 通过接口电路,可以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转换。若外 设电平幅度不符合CPU要求,则通过接口电路进行电平匹配,也可 以实现串行数据与并行数据的转换。
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3种类型。 1.数据信息 CPU和外围设备交换的基本信息就是数据,数据通常为8位或
16位。数据信息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1) 数字量。数字量是指由键盘、磁盘、扫描仪等输入设备
读入的信息,或者主机发送给打印机、磁盘、显示器、绘图仪等 输出设备的信息,它们是二进制形式的数据或是以ASCII码表示的 数据及字符,通常为8位。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三、简答题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答: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相应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外部设备之后,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也可)2.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思想?答:冯.诺依曼型计算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的。

其中,运算器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控制中心,所以数值计算和信息的输入,输出都有是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存储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它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个字节;输入设备是把人们编写好的程序和数据送入到计算机内部;输出设备是把运算结果告知用户。

(写出主要内容,即可)3.什么是微型计算机?答: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

(只要答出五大组成部分即可)4.什么是溢出?答:溢出就是在运算中,使用已经确定的二进制位数,没有办法表示运算结果。

二、简答题1.在内部结构中,微处理器主要有哪些功能部件组成?答:1) 算术逻辑部件 2) 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3) 程序计数器 4) 时序和控制部件(意思相近即可)2. 微处理器一般应具有哪些功能?答:1)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2)可保存少量数据3)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完成规定的操作 4)能和存储器、外部设备交换数据5)提供整个系统所需的定时和控制 6)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3. 什么是总线周期?答:CPU使用总线完成一次存储器或I/O接口的存取所用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一个基本的总线周期包含4个T状态,分别称为T1、T2、T3、T4。

(意思相近即可)?2.中断服务程序结束时,。

RET应该可以使中断服务程序返回主程序,但因为RETF是子程序返回指令,它只从堆栈中恢复CS和IP,而不能使状态字PSW得以恢复,所以不能使断点完全恢复,对源程序的继续执行造成不良影响。

(回答可以返回2分,出现的问题3分,意思相近即可)3.写出把首地址为 BLOCK1) MOV BX,OFFSET BLOCK+6 2) LEA BX,BLOCK 3) LEA BX,BLOCKMOV DX,[BX] MOV DX,[BX+12] MOV SI,12MOV DX,[BX+SI]4. 设BX=134AH,BP=1580H,DI=0528H,SI=0234H,DS=3200H,SS=5100H,求在各种寻址方式下源操作数的物理地址。

计算机基础知识什么是输入输出(IO)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什么是输入输出(IO)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什么是输入输出(IO)操作计算机基础知识:什么是输入输出(IO)操作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数据的工具,而输入输出(IO)操作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进行数据交流的方式。

通过输入,我们可以将外部的数据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而输出则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外部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输入输出操作的基础知识。

一、输入输出(IO)的概念输入输出是计算机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流的方式。

输入是指将外部数据传递给计算机,供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输出则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外部环境,供人们观察和使用。

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输出设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键盘、鼠标和触摸屏等输入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命令和数据,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则用于向用户展示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二、输入输出的分类1. 人机交互输入输出:这种输入输出方式主要是通过外部设备与人进行交互。

例如,使用键盘输入文字、鼠标点击图标进行操作、触摸屏选择菜单等。

同时,显示器将结果输出给人们观察。

2. 设备驱动程序输入输出:这种输入输出方式是通过设备驱动程序进行的。

计算机通过设备驱动程序与各类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例如,打印机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与计算机通信,将计算机处理的文档输出。

3. 文件输入输出:文件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一种形式,也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

我们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文件中,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

三、输入输出的基本操作在计算机基础中,我们了解到输入输出操作的基本函数包括读取和写入。

读取是指从外部获取数据并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写入则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传递给外部。

读取函数的基本形式如下:input(data):从外部读取数据,存储在变量data中。

写入函数的基本形式如下:output(data):将变量data中的数据写入外部设备,供外部环境使用。

四、输入输出的应用输入输出操作在计算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入输出操作应用场景:1. 数据采集:许多科学实验、气象观测等需要收集大量外部数据,通过输入输出操作,这些数据可以传递给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第6章-并行输入输出接口

第6章-并行输入输出接口
R1 R2
数据
状态 控制
CPU
I/O 接口 „
Rn
外设
图6-1
I/O接口的基本结构
根据I/O接口的功能,接口电路的典型结构如图6-1所示。接口作为 一个“桥梁”,一边连着系统总线,另一边连着外部设备,是CPU与 外设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正如上图所示,每个接口部件都包含一组寄存器,CPU与外设之间 进行数据传输时,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进入不同的寄存器。
数据总线(DB ) 中央 处理器 CP U 控制总线(C B ) 地址总线(AB ) I/O 接口 I/O 接口
内存储器
I/O 设备
图1-1
I/O 设备
微机系统结构示意图
一. I/O接口的定义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功能繁多的外设不断出现。这些 外设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千差万别(机械式、电子式、光电式),所采用的 信号形式也各不相同(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工作速度差异也很大 (高速、中速、低速),„ „ 。由于它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这些 外设不可能像存储器那样直接连在系统总线上,CPU也无法直接对所有外 设进行管理与控制。因此,CPU与外设之间必须有某个中间环节,这就是
2. 独立编址方式 这种方式中,内存地址空间和I/O端口地址是相对独立的。比 如在8086/8088CPU中,其内存地址是从00000H~FFFFFH连续的 1M字节,而I/O地址范围从0000H ~FFFFH ,它们相互独立,互不 影响。同时,设置了专门的IN、OUT等I/O指令。 优点: 不占用内存空间;访问I/O端口的指令格式较短,速度 快,程序可读性强。 缺点:需设置专用指令,这些指令功能较弱; CPU的I/O 控制 逻辑相对比较复杂。

第6章 输入输出及终端系统

第6章 输入输出及终端系统
外设状态端口地址为03FBH,第5位(bit5)为状态 标志(=1忙,=0准备好) 外设数据端口地址为03F8H,写入数据会使状态 标志置1 ;外设把数据读走后又把它置0。 试画出其电路图,并将DATA下100B数据输出。
51
状态端口地址:0000 0011 1111 1011 数据端口地址:0000 0011 1111 1000

外设应提供设备状态信息 接口应具备状态端口
48
查询工作方式流程图
开始
读入并测试外设状态
N
READY?
Y
进行一次 数据交换
N
每满足一次 条件只能进 行一次数据 传送
传送完?
Y
结束
防止死循环 超时?
N Y
读入并测试外设状态
N
超时错
READY?
Y
复位计时器
N
与外设进 行数据交换 传送完?
Y
结束
查询工作方式例
N 进行一次传送
修改地址指针
N
传送完否?
Y
结 束
查询工作方式

优点:

软硬件比较简单 CPU效率低,数据 传送的实时性差, 速度较慢
1号外设 准备就绪? N 2号外设 准备就绪? N 3号外设 准备就绪? N
Y
对1号外设服务

缺点:

Y
对2号外设服务
Y
对3号外设服务

n号外设 准备就绪? N
Y
对n号外设服务
按传输信息的类型分类:


模拟接口
并行接口 串行接口
33

按传输信息的方式分类:

接口特点

输入接口:

微机原理复习思考题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微机原理复习思考题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第6章输入/输出1.外部设备为什么要通过接口电路和主机系统相连?存储器需要接口电路和总线相连吗?为什么?解答:外部设备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外设作为输入设备,有些外设作为输出设备,也有些外设既作为输入设备又作为输出设备,还有一些外设作为检测设备或控制设备,而每一类设备本身可能又包括了多种工作原理不同的具体设备。

对于一个具体设备来说,它所使用的信息可能是数字式的,也可能是模拟式的,而非数字式信号必须经过转换,使其成为对应的数字信号才能送到计算机总线。

外设的工作速度通常比CPU的速度低得多,而且各种外设的工作速度互不相同,这就要求接口电路对输入/输出过程能起一个缓冲和联络的作用。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变换问题而提出来的,输入/输出接口是计算机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的部件,每个外设都要通过接口和主机系统相连。

不需要,因为所有存储器都是用来保存信息的,功能单一;传送方式也单一,一次必定是传送1个字节或者1个字;品种很有限,只有只读类型和可读/可写类型。

此外,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基本上可以和CPU的工作速度匹配。

这些决定了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和CPU相连。

2.是不是只有串行数据形式的外设需要接口电路和主机系统连接?为什么?解答:不是的,因为CPU通过总线要和外设打交道,而在同一个时刻CPU通常只和一个外设交换信息,就是说,一个外设不能长期和CPU相连,只有被CPU选中的外设,才接收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或者将外部信息送到数据总线上。

考虑外设的速度和信号规格,所以,即使是并行设备,也同样要通过接口与总线相连。

3.接口电路的作用是什么?按功能可分为几类?解答:作用是:微处理器可以接收外部设备送来的信息或将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

按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微外理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电路通过这些辅助电路,使外理器得到所需要的时钟信号或接收外部的多个中断请求等;另一类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利用这些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可以接收外部设备送来的信息或将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

微机原理吴宁 (12)

微机原理吴宁 (12)

数据信息
状态信息 外 设
控制信息
接CPU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寻址操作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6.1.3 I/O端口的编址方法
第6章 输入/输出和中断
为了区分接口电路的各个寄存器,系统为它们各自分配了一个 地址,称为I/O端口地址,以便对它们进行寻址。
6.1.2 I/O接口的作用
1. I/0接口电路的功能
数据缓冲或锁存
2. I/0接口电路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数据传送方式:➢并行接口 ➢串行接口
功能选择的灵活性:
设备选择 信号转换(电平、格式) 接收、解释并执行CPU的命令 中断管理 可编程功能
➢可编程接口
➢不可编程接口
通用性:
➢通用接口(8253 定时/计数器、8259 中断控制器、8257 DMA、8250
第6章 输入/输出和中断
I/O端口地址选用的原则 自行设计接口电路或给微机系统添加接口卡时,必须避免端口 地址发生冲突 申明保留的地址,不要使用。用户可使用300H--31FH地址。
▲ 在PC/XT中,扩展总线上用A9~A0作为外设端口译码(部分译 码方式),共可寻址210=1K个端口。
当A9=0时,寻址主机板上的512个端口。 当A9=1时,寻址I/0卡上的512个端口。
8251 串行接口、 8255 并行接口)
➢专用接口(软盘控制器 8271 8272、CRT 8275、键盘显示 8279)
第6章 输入/输出和中断
3. I/0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第6章(304)

第6章(304)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3) 开关量。开关量可表示两个状态,如开关的闭合和断开、 电机的运转和停止、阀门的打开和关闭等,这样的量只要用一 位二进制数表示就可以了。
以上数据信息一般是由外设通过接口芯片输入给系统的。 在输入过程中,数据信息由外设经过外设和接口之间的数据线 进入接口,再经过系统的数据总线送给CPU。在输出过程中, 数据信息从CPU经过数据总线进入接口,再通过接口和外设之 间的数据线送到外设。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6.1.6 简单的I/O接口图6-2 三态门电路 不同的I/O设备,所需采用的I/O接口电路复杂程度可能相
差甚远,但分解到最基本的功能,接口中应用最多的是三态缓 冲器和数据锁存器。
1.三态缓冲器 所谓三态,是指电路输出端具有三种稳态,即1态(高电平 状态),0态(低电平状态)和第三态(高阻态或称浮空态)。三态门 电路的逻辑符号如图6-2所示。
6.1.5 端口及编址方式 1.端口 所谓端口,是指I/O接口(包括芯片和控制卡)中供CPU直接
存取访问的那些寄存器或某些硬件特定电路。一个I/O接口总要 包括若干个端口,除常见的数据端口、命令端口和状态端口外, 还有特殊用途的端口,如方式控制端口、操作结果端口和地址 索引端口等。端口的多少及相应的功能完全取决于与I/O接口所 关联的I/O设备。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个端口可设定为只读(一 般为状态和结果信息)、读写(一般为数据或命令信息)或只写(读 出无意义,如方式控制、命令参数信息)。这些属性是在设计 I/O接口功能时决定的,用户不能改变。
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3种类型。 1.数据信息 CPU和外围设备交换的基本信息就是数据,数据通常为8位
或16位。数据信息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1) 数字量。数字量是指由键盘、磁盘、扫描仪等输入设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课本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课本习题答案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由于系统所需的I/O远少于存储单元,一般 只设置256~1024,因此只需要8~10根地址线即 可。
6.1 CPU与外设通信的特点
6.1.3 I/O端口地址形成
I/O映像编址(独立编址空间)的优缺点:
优点:不占用存储器地址空间;地址线数较少,地 址译码较简单,寻址速度快;使用专用指令,程序 可读性增强。
6.1 CPU与外设通信的特点
6.1.2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CPU与外部设备通信,需要区分系统中的不同外设,就必须为 每个外设分配必要的地址,为了与存储单元地址相区别,这样 的地址称为端口地址。一个外设可以有多个端口地址。端口地 址的形成,类似存储器地址的形成。
1.存储器映像寻址(统一编址)
2.I/O映像编址(独立编址)
和DMA方式。 6.2.1程序控制传输方式
包括:同步传输方式、异步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
1.同步传输方式(无条件传输方式)
简单外设作为输入设备时,输入数据时间相对于CPU的处理时 间长很多,可直接使用三态(1、0、高阻态)缓冲器和数据总 线相连。外设的数据是已经准备好了的。
当简单外设作为输出设备时,一般需要锁存器,使CPU输出的 数据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直到数据被取走。显然也要求CPU在输 出数据时要确认输出锁存器是空的。
6.2 输入/输出方式
6.2.1程序控制传输方式
3.中断方式
这种方式下CPU与外设处于并行工作状态,CPU不必 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询外设的工作状态,大大地提高 了CPU的利用率。但当大量地与外设交换数据时,有 可能降低系统的运行性能。
6.2 输入/输出方式
6.2.2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
DMA是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 的简称。可以满足高速I/O设备与RAM进行批量传送数 据的需要。
数据总线DBCPUFra bibliotek地址总线AB
控制总线CB
存储器 RAM ROM
I/O芯片 8259 8253 8255
8251…
I/O设备 显示器 打印机 键盘 鼠标
6.3 CPU与外设通信的接口
接口电路基本结构
数据口(输入/输出):双向;数据寄存器 状态口:只能由CPU读入。状态寄存器 控制口:只能由CPU写出。控制寄存器 每个口由译码电路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
还需要通过软件或硬件进行优先级排序。
为了防止死循环,应该在查询流程中设置一个等待超时值。
6.2 输入/输出方式
当系统中有多个外设时,CPU要对所有外设进行巡回 查询。查询方法: (1)每个设备对应一个状态端口; (2)一个状态端口中顺序存放所有的设备状态信息; (3)在上述端口前增设一个优先级编码器。
第6章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 输入/输出
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 2008 机电学院
6.1 CPU与外设通信的特点
需要接口作为CPU与外设通信的桥梁; 需要有数据传送前的“联络”; 需要传递的信息有:状态、数据及控制 信息。
6.1 CPU与外设通信的特点
I/O接口
接口的定义:是完成数据、地址和控制三总线转换和连 接的一组电路
6.3.1 同步传输方式与接口
又称为无条件传输方式,主要应用于外设的时序和控 制完全处于CPU控制之下的场合。这类设备必须在 CPU限定的时间内准备就绪,并且完成数据的发送和 接收。
实际上在无条件传输方式下,外设总是处于“等待” 状态,只要简单地将I/O指令放在程序中需要的位置 既可。
6.3 CPU与外设通信的接口
6.3.1 同步传输方式与接口
1.同步输入方式
1)同步输入过程
•提供端口地址,以便CPU从指定的外设中取入数据; •执行IN指令或存储器读指令; •地址译码器输出,同时产生M/IO#和RD#控制信号; •数据从端口中输入至CPU寄存器。
6.3 CPU与外设通信的接口
6.3.1 同步传输方式与接口 1.同步输入方式
2)同步输入硬件接口电路
为了防止CPU在取外设数 据时,数据发生变化,往 往采用缓冲器或锁存器把 外设数据保护起来。
6.3 CPU与外设通信的接口
6.3.1 同步传输方式与接口 1.同步输入方式 3)缓冲器74LS244
缺点:专用指令少;寻址方式单一,只能在AX与 I/O之间交换信息,使程序设计灵活性差;要求处理 器 专门的引脚,增加了控制逻辑的复杂性,也造成 了CPU引脚数的增加。
6.1 CPU与外设通信的特点
6.1.3 I/O端口地址形成 1.存储器映像寻址 (统一编址)
2.I/O映像编址 (独立编址空间)
6.2 输入/输出方式 包括:程序控制方式
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也是通过数据总线传递的,由于 它们的性质不同于数据信息,故在传送时赋予不同的 端口。
因此一个外设往往占有几个端口,如数据端口、状态 端口、控制端口等。这样一来,CPU对外设的控制或 CPU与外设间的信息交换,实际上就转换成CPU通过 I/O指令读/写断口的数据而已。
6.3 CPU与外设通信的接口
6.2 输入/输出方式
6.2.1程序控制传输方式
2.异步查询方式(条件传输方式)
也称为程序查询方式。
CPU通过程序不断地读取并测试外设的状态,如果外设处于准 备好状态(输入设备)或空闲状态(输出设备),则CPU执行 输入或输出指令,否则CPU处于循环查询状态。为此,接口电 路除了有数据端口外,还要有状态端口。
其特点是通过一个专用的DMA控制器,直接控制I/O设 备与RAM的数据传输,而无需CPU介入。即用硬件替 代软件实现数据传输。
在实现DMA传输时,是由DMA控制器直接掌管总线, 因此存在一个总线控制权转移的问题。
6.3 CPU与外设通信的接口
在实际应用中可分为:专用接口和通用接口,或可编 程接口和不可编程接口,或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DB
AB CPU
CB
数据端口
译 码
状态端口
控制端口
I/O 设备
一个典型的I/O接口
6.1 CPU与外设通信的特点
6.1.1接口的用途
1.进行地址译码或设备选择; 2.状态信息应答,以协调数据传送之前的准备工作; 3.进行中断管理,提供中断信号; 4.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5.进行电平转换; 6.协调速度; 7.时序控制。 8.对数据传送的控制,具体为:锁存,隔离,驱动, 变换,连络,定时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