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 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这种智能 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收到信号后 即会发出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
2
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智能材料尽管仅仅是起步,但它代表着
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 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 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 料的数据的线索。
③太阳光为何是白色的?原来光是波动 的一种形式,不同的色光对应有不同的波长, 太阳光大约含有 300 纳米到 900 纳米的波, 波长由短到长,依次按紫、蓝、青、绿、黄、 橙、红的次序排列,各种颜色的光混到一起,
1
所以阳光呈白色。 ④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呢?原来光是按
直线传播的,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由观察点 对球面做条切线,切线下面所对应的弧长就 是所能看到的距离。所以离地越高,看得也 就越远。
⑥光纤通信就是用纯净的高透明度玻璃 做成光学纤维输线,它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 的粗细,让激光在光纤中传输,用以传输信 息进行通信。光纤通信实际上就是有线的光 通信,但比现在的有线电通信容量却大几万 倍;况且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代替了铜、 铝等金属制成的导线,不但成本低廉,而且 原材料比比皆是。光纤通信的另一优点是不 受电磁波的干扰,比较安全可靠,线路也很
1. 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的 材料是智能材料。
2. 第三段中的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材料是如何制成的?
4. 最后一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 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 照应?
5. “智能材料尽管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 但已经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这 种说法是否符合文章原意?请回答并说明 理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有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11分)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发现它们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

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

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

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

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

”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

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课外阅读训练(一)(一)有趣的彗星世界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

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

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

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

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

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

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

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

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

“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

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

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

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 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 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4.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5. 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6. 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16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16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

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

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

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八上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外文段阅读,完成1—6题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森林是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因此,森林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的两大功劳是吞水吐雨器和吞碳吐氧机。

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是森林被采伐和毁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是使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达森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森林消失的速度,“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森林消失的程度。

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的生态环境还会出现水土流失、生物物种灭绝等问题。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人类对彗星的观测和发现数量。

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其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当彗星受到外来碎块撞击时,便成为“游子”,并产生美丽的大尾巴。

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摇篮”中的彗星“婴儿”和彗星的形成过程。

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文章第三段主要讲述了彗星释放X射线的原因和关于地球水来源的假设。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这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彗星的形成过程。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相照应。

拭目以待,并期盼XXX”指的是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人们期待着这次探索的结果。

彗星是一种小行星,由冰块、石块等物质组成,绕着太阳运行,当靠近太阳时,会产生美丽的大尾巴。

8上语文说明文试题及答案

8上语文说明文试题及答案

8上语文说明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文章文章内容:在自然界中,植物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展现出了神奇的生命力。

例如,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它的叶片演化成了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而藤蔓植物则通过攀附其他植物,来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间。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自我保护的机制,如捕蝇草,它们能够捕食小昆虫来补充营养。

1. 文章标题“神奇的植物世界”中的“神奇”一词,指的是什么?(5分)2. 仙人掌叶片演化成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3. 藤蔓植物攀附其他植物的目的是什么?(5分)4. 文章中提到的捕蝇草是如何补充营养的?(5分)二、写作(共60分)请以“我最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要求:- 描述该植物的外形特征。

- 说明该植物的生长环境。

- 阐释该植物对环境或人类生活的意义。

答案一、阅读理解1. “神奇”一词在文章标题中指的是植物所展现出的非凡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存方式。

(5分)2. 仙人掌叶片演化成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5分)3. 藤蔓植物攀附其他植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生长空间。

(5分)4. 文章中提到的捕蝇草通过捕食小昆虫来补充营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5分)二、写作示例我最喜欢的植物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向日葵。

向日葵以其向阳的特性和鲜艳的花朵而闻名。

它的外形特征十分独特,花朵大而圆,花瓣呈金黄色,花心则是深褐色,整个花朵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太阳。

向日葵的生长环境并不挑剔,它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但更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向日葵的茎干粗壮,叶片宽大,能够为花朵提供足够的养分。

向日葵对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的花朵可以吸引蜜蜂等传粉昆虫,有助于植物的繁殖。

其次,向日葵的种子富含油脂,可以用于制作食用油,对人类饮食有着重要的贡献。

【八年级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有答案)八年级语上册说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八年级语上册说明阅读测试题(有答案)
5 c (二)阅读下,完成17-20题。

(11分)
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
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发现它们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

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

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

可每当暴风雨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

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

”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鲁的安第斯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

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

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空间顺序B. 工艺流程顺序C. 由主到次的顺序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

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

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典型例题】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

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空间顺序B. 工艺流程顺序C. 由主到次的顺序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

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

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课外阅读训练(一)(一)有趣的彗星世界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

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

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

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

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

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

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

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

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

“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

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

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

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 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 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4.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5. 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6. 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八年级语文上说明文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说明文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说明文练习一、基础知识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的一种文体。

其类型有两种:一是(),一是()。

2、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 和------ 。

“逻辑”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到()、从()到()、从()到()、从()到()、从()到()、由()到()等。

3、说明方法主要有()、()、()、()、()、()、()、()、()、()十种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5、写说明文,最关键是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其次是安排好说明的(),还要注意运用好说明的()。

二、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2、登楼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百舸争流。

正如李白诗中写的:“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3、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4、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5、祠里有100多块碑,刻有从春秋到清代2500年间跟苏州市历史有关的5940幅人物画像。

()6、假山的造型和别致,看上去像各式各样的狮子。

它们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吃人;有的歪倒在树旁,像经过搏斗后,累得一个劲地喘息;有的静卧着,像是在沉睡……()7、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8、把花纹图案设计杂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

()9、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0、风是因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有,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动的大自然现象。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彭茜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

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

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

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

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

2015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

2020年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 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一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一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课外阅读训练(一)(一)有趣的彗星世界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

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

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

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

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

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

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

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

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

“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

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

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

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 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 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4.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5. 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6. 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测试题阅读《动物的忧伤》,完成10—15题。

(15分)动物的忧伤谢尔盖耶夫(1)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2)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

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

在米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车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

它每一次到火车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车进站,等到乘务员全部离开火车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着头,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3)对高等动物来说当然也不例外。

那么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们是否也有某种类似的感觉呢?直接去问蝴蝶看来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办法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对不同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

譬如,把它们与同类分开,不让它们接触,看它们的表现如何,观察它们是怎样忍受孤独和寂寞的。

(4)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

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

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

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5)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

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

譬如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

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6)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

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

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

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谈很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7)有许多鱼也喜欢群居。

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

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8)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

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

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

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

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

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

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

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9)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

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

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

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

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选自《科学家谈新知识》)10.这篇说明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2分)11.如果把文章开头一段“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改为:“动物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12.第(2)段画线部分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13.(5)—(8)段都依次说了那些动物的寂寞情形?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说明?(4分)14.第(6)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5.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蚂蚁和猴子哪种动物更难以承受孤寂?为什么?(2分)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8分)天赐良“源”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

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

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

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1.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22.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4分)A:B:23.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4分)2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3分)()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2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3分)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

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

(12分)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答:1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答:11.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1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答:冬虫夏草①不是什么幼虫都能成为冬虫夏草菌的寄生体。

②小虫活动的天空是如此高阔,土地是如此辽远,小虫更是如此之多,何以冬虫夏草菌偏要选择蝙蝠蛾幼虫作为寄生体呢?选菜青虫就不行吗?——其形象并不怎么高雅,但毕竟还是虫,还能够化蝶,翩翩然上下,亦虚亦实,恍兮惚兮,饶有诗意的。

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茵的“培养体”,是被宠幸还是命运的安排?③也不是任何真菌都能生长在蝙蝠蛾幼虫的身体里。

④我们比较熟悉的真菌如蘑菇、霉菌,还有酵母菌等,谁也不会想到要深入如此逼仄、窄小的“虫体环境”。

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冤家路窄。

我想,一开始也可能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只是这种偶然多了,才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最后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