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探索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
栏目导 航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认读导引】 两条线索: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曲折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大主题: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实现;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 业。 四大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同
中心
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包围城市
点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影响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2.由理论到实践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 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 3.由理论到现实 1917 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
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 主,明清增加了宣
第
显性 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 讲“圣谕”的内容 信息 容”
(1) 问
“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 乡约组织从民间 度”→“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 自发建立到由地
约制度”
方官吏推动设立
隐性 “功能”“内容”“民间组织”“地方 乡约制度的内容
信息 管理”
改革开放的 进行;党的工 作重心转移; 民主法制日 益完善
善 (3)坚持党 的正确领 导,警惕右, 更要防止 “左”
纵向梳理
-7-
对点训练 2.(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24)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 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 ) 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性、广泛性,故D项正确。
关闭
D
解析-13- 答案
大题突破
-14-
【真题示例】(2018课标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 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 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 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 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 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 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关闭
材料中“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即肯定人权,故
A项正确;题干材料与人文主义精神无关,故B项错误;C、D两项在宪法中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单元总结提
6.和谐外交:它植根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反对单边主 义和霸权主义,主张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各国的共同问题,反对“美 国治下的和平”,而主张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致力于确立新的国 际政治经济秩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神 境界,是“和而不同”这一传统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外交政 策中的升华。
3.中美建交三原则:1978 年 12 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 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 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对某些地点或区域的重要性要给予必要说明的:如中国古 代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它不仅促进 了东西方的贸易,也是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道。
[典题例证] (2016·高考全国卷Ⅰ)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 在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 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 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 战时期等。
(3)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时间:也就是特定史事或历史现象发 生某一特定时间段。如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19 世纪 20 世纪初、 一次大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还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等。
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线索1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线索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日益完善。
线索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使“一国两制”理论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海峡两岸关系得到新发展。
线索4 新中国的外交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10讲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到俄国十月革命考纲要求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3.俄国十月革命考点一《共产党宣言》与巴黎公社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经济:随着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阶级: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
③思想: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
④个人: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工人运动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标志: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3)内容①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所取代。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
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巴黎公社:注意从爆发原因、政权性质和失败原因上分 析
三、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 化。 沙皇专 两个政 资产阶级 工兵苏 ①政权: → → → 制政权 权并存 临时政府 维埃政府 ②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 → 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政治发展的阶段性很强,理清新中国的历史分期 对于学好本专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60多年历史(1949年至今)
历史分期 过渡时期 恢复时期 改造时期
历史年代 1949~1952 1953~1956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徘徊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 起来。1871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 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 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 会。1917 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1956~1966 1966~1976 1976~1978 1978年至今
曲折发展 严重破坏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
2.用数字“四、三、二、一”掌握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 展历程。 “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 度(村民自治制度)。 “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 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 确立时期;1956~1976 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 1976 年至 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测评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单元小卷(四)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说:“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有共同的社会条件、生存条件而团结起来,摸索摆脱他们处境的出路,一部分人则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乐土的桥梁。
但到了马克思,才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
”材料所指的“特别的历史任务”是( )A.通过议会斗争颠覆资产阶级政权B.通过国际联合破坏资本主义经济C.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通过行业改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1878年10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宰相俾斯麦提出的《镇压社会某某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
根据法令,凡是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团体、报刊和集会,都要受到封禁;政府可以不经任何法律程序逮捕和放逐被它认为是危及社会治安的“危险”分子。
这表明( )A.帝国议会实际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B.宰相对议会负责,拥有内阁绝对权力C.德国仍是容克贵族专政的封建国家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工人运动发展3.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
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
巴黎公社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社工作效率B.保持政府良好形象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D.健全某某监督机制4.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不同的办法”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建立苏维埃政权5.“(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
2020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整合
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 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 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 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选 C。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使中国革命遭遇到 了挫折,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故 A 项错误;中国走的“十月 革命的道路”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然后扩展到农 村的道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 路,故 D 项错误。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
影响 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
主的新时代
类历史新纪元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方式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 基础
命 同
指导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结合
思想
结果 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
[对点训练] 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 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 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 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走 的“十月革命的道路”( ) A.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B.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C.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
解析:选 D。根据“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 制……弊病”可知这一制度涉及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故选 D 项。
民主的发展受到各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世界 上不存在普遍的民主模式,各国应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适 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模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探索第12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及俄国十月革命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探索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949-1954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初步建立,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得以重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20世纪末以来“一国两制”在港澳付诸实践。
第12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及俄国十月革命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制度性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独立工人运动兴起,表明工人阶级觉醒。
(3)思想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发展。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揭示其必然崩溃。
(2)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原则。
3.历史意义(1)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提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客观上说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1)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
(2)1871年3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妄图解散国民自卫军武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1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
中国共 产党领 导的多 党合作 和政治 协商制 度
初步确立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 开。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
正式确立 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 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 新阶段 实行“ 8 长期共存 ________,互相监督”的方 针。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上发表《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修订宪法:1982 年 11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并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2.新中国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 标志 人民 代表 大会 制度 内容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 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大会通过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 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宪法体现了 7 人民民主 ________ 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即 1982 年宪法)。
(3)加快步伐
依法治国 ①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 18 _____________ 、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②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确立依法治国的基 本方略。
宪法 (4)形成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以 19 ________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社会转变到 2 社会主义 ________社会的总任务。
2020高考历史(新课标)模块1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高效整合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纵向梳理]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由理论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到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成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5.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点训练]1.《共产党宣言》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终极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就是这种更高类型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建立这种类型的民主,主要是因为( )A.《共产党宣言》是纲领性文件B.中国共产党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C.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行不通D.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D[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只是提供了理论指导,外因并不能作为建立高度民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心城市暴动,并不包含民主层面的借鉴,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行不通,不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建立民主,两者不具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探索单元综合提升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探索单元综合提升[阶段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发展历程[精要阐释] 19世纪中期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的过程。
20世纪初经历了从理论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思想扩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过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革命道路创新(中国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新经济政策体现的经济建设理论和斯大林的现代化模式思想)。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主要体现在中国的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典题借鉴】1.(2016·山东省潍坊市二模)“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
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
”上述认识的历史背景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中国民主革命胜利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从材料“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说明社会主义成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
答案:C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的探索历程[精要阐释]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与专制独裁的北洋军阀、蒋介石政府进行较量,最典型的是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最终于1949年4月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为中国走向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础。
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的尝试,如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和普选制度,这些都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提供了经验借鉴。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的兴起与现代中国的政治单元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1)
单元整合通史概览历史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诞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1)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最终受时代的局限而失败(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逐渐成为时代的先进思想(2)巴黎公社起义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斗争以政治斗争、暴力革命为主,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从理想到现实(1917年) (1)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在一战的激化下,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1)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由俄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度,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了准备(2)1917年11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的历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至今) (1)建国初期,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2)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践踏(3)1978年后,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建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文化大革命”期间,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的曲折阶段(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至今)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发表“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三通”最终实现(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2020【新版上市】海南省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一 政治成长历程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
第9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_____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____社会主义的兴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整体感知理论实践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党内正常的组织生活无法开展提出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主旨归纳(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历程(2)新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考点1|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对应学生用书第69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线索1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线索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日益完善。
线索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使“一国两制”理论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海峡两岸关系得到新发展。
线索4 新中国的外交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10讲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到俄国十月革命考纲要求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3.俄国十月革命考点一《共产党宣言》与巴黎公社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经济:随着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阶级: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
③思想: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
④个人: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工人运动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标志: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3)内容①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所取代。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前提: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2.筹建: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3.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4.意义
(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3)开启了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
1949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中写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据材料指出“划时代的历史时刻”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意义。
提示: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意义: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中国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增强了亚洲反殖、反霸的力量。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形成:1949年初步建立,1954年正式建立。
(2)初步发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
(4)政协会议的职能变化: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其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5)历史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正式标志: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会议召开,1954年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2)意义
①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法律依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2)具体实施: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五个省级自治区和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
(3)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意义: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主要内容: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
①巩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②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种“特殊的民主”?
提示: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认识:立足国情,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内涵,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1.原因:党内指导思想“左”倾错误的发展。
2.表现:人权遭到严重践踏;宪法失去作用;民主制度遭破坏。
3.教训:民主法制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根据史料判断,这副对联是对我国建国后哪一历史事件的写照?它给我国民主法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事件:“文化大革命”。
影响:国家各级党政机关遭破坏,法律、制度成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
(1)主要措施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首要环节)。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修订宪法。
④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2)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逐步建立起法治国家。
2.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建立和发展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表述为“淡色”。
他指出,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请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淡色”观。
提示:推进和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如恢复和完善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行基层民主选举等。
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