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磁共振波谱法 (3)课件
有机化学 12 第七章 波谱分析 (三) 核磁共振
H 实 = H 0 H 0σ = H 0 (1 σ )
在真实分子中,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
ν RF
γ = H 0 (1 σ ) 2π
这里σ是屏蔽常数. 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因其周围电子云密度不同,裸 露程度不同,其σ值也不同,从而发生核磁共振的H0 不 同.这就是化学位移的来源. 所以,化学位移也可定义为由于屏蔽程度不同 由于屏蔽程度不同而引起 由于屏蔽程度不同 的NMR吸收峰位置的变化.
OCH3
的NMR?
与氧原子相 连的甲基氢
δ3.9(单峰 单峰) 单峰 -OCH3 δ6.7~7.3 苯环氢
苯氢
所以,该图是2,3,4-三氯苯甲醚的NMR.
例3:下图与A,B,C哪个化合物的结构符合?
ClCH2C(OCH2CH3)2 Cl A Cl2CHCH(OCH2CH3)2 B CH3CH2OCH-CHOCH2CH3 Cl Cl C
例1:CH3CH2CH2NO2的NMR谱.
例2:CH3CH2OH的NMR谱.
通常,只有相邻碳 1H才相互偶合. 相邻碳上 相邻碳
1,1,2-三溴乙烷
(4) 积分曲线与质子的数目
积分曲线的高度与其相对应的一组吸收峰的峰面积成正 比,而峰面积与一组磁等价质子的数目成正比. 以乙醇 乙醇的NMR为例. 乙醇
(三) 核磁共振
(1) 1H-NMR的基本原理 (2) 1H-NMR的化学位移 (3) 1H-NMR的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4) 积分曲线与质子的数目 (5) 1H-NMR的谱图解析 (6) 13C-NMR谱简介(自学)
(三)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C Ha C Hb Ha C C Ha Hb C C Hb
第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NMR)现象的发现1945 年,Stanford 大学F. Bloch (波塞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和Harvard 大学E. M. Purcell (布洛赫)领导的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现象,他们分别观测到水、石蜡中质子的核磁共振信号。
⏹对NMR 作出贡献的12位Nobel得主他们二人因此获得195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ichard R. Ernst唯一一位因为在核磁共振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而得Nobel化学奖的科学家.⏹应用领域广泛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及研究化学动力学等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及多种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另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
⏹【基本要求】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掌握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核磁共振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重点难点】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核磁共振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1.1 原子核的自旋和自旋磁矩量子力学和实验都证明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 有关,而自旋量子数I 取决于原子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原子核是由中子与质子组成。
质子与中子数为偶数的核,其自旋量子数I=0,没有自旋运动,例如12C、18O、32S等核。
质子数与中子数其中之一为奇数I≠0,具有自旋现象,例如1H、13C、19F、31P、14N、35Cl等核。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自旋量子数I ≠ 0 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并且核带有一定的正电荷。
这些电荷也围绕着自旋轴旋转,从而产生循环电流,循环电流就会产生磁场。
因此凡是I ≠ 0的原子核都会产生磁矩。
其自旋磁矩μ = γ P。
μ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自旋轴重合;γ为磁旋比,代表磁核的性质,是核的特征常数。
核磁共振波谱2011(3)
• 4.对每个峰的化学位移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峰组的δ值, 推断该组峰可能的归属,并估计相邻基团.
5.从积分曲线,算出各组信号的相对面积,再参考分子 式中氢原子数目,来决定各组峰代表的质子数目,注意分 子的对称性。
6.从各组峰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及峰形,根据它们与 化学结构的关系,推出可能的结构单元。
偶合常数的绝对值,通常随偶合H核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同碳偶合:2J或J同 H-C-H 多数情况下,同碳质子为磁全同核,峰不分裂 邻碳偶合:3J或J邻 H-C-C-H 这是核磁共振氢谱中最主要的偶合方式 远程偶合:跨约4根键或更多键的两个氢间的偶合作用.
4.核的等价性
(1)化学等价: 若分子中两个相同原子(或两个相同基团) 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其化学位移相同,它 们是化学等价的。
化学等价质子与化学不等价质子的判断
• --- 可通过对称操作或快速机制(如构象转换) 互换的质子是化学等价的。 • --- 不可通过对称操作或快速机制(构象转换) 互换的质子是化学不等价的。 • --- 与手性碳原子相连的 CH2 上的两个质子是 化学不等价的。
对称轴旋转 对称操作 等位质子 化学等价质子 非手性环境为化学等价 对映异位质子 手性环境为化学不等价
谱学知识介绍
裂分峰之间的峰面积或峰强度之比符合二项展开式各 项系数比的规律(a+b)n n为相邻氢核数 峰裂分数:n+1 规律;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 裂 分 峰 与 峰 面 积 n=1 (a+b)1 n=2 (a+b)2 n=3 (a+b)3 1︰1 1︰2 ︰1 1︰3︰3 ︰1
例:CH3CH2COCH3,右甲基为1峰, 左甲基为3重峰,面积比为1:2:1
《核磁共振》PPT课件.ppt
固体试样中的各核的相对位置比较固定,利于自旋-自旋间的能量交换,T2很小, 弛豫过程的速度很快,一般为10-4~10-5秒。
弛豫时间虽然有T1、T2之分,但对于一个自旋核来说,它在高能态所停 留的平均时间只取决于T1、T2中较小的一个。因T2很小,似乎应该采用 固体试样,但由于共振吸收峰的宽度与T成反比,所以,固体试样的共振 吸收峰很宽。为得到高分辨的图谱,且自旋-自旋弛豫并非为有效弛豫, 因此,仍通常采用液体试样。
z
pz
hm 2
核磁矩的能级
EZH 2hmH
*
(二) 磁性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特性
1、自旋取向与核磁能级
无外加磁场时,核磁矩的取向是任意的,自旋能级相同; 有外加磁场时,核磁矩共有2I+1个取向,用磁量子数(m
)表示每一种取向 m=I,I-1,I-2 … -I+1,-I 核磁矩在外磁场空间的取向不是任意的,是量子化的, 不同
高能态核寿命的量度。 T1取决于样品中磁核的运动,样品流动性降低时,T1增
大。气、液(溶液)体的T1较小,一般在1秒至几秒左右; 固体或粘度大的液体,T1很大,可达数十、数百甚至上千 秒。 因此,在测定核磁共振波谱时,通常采用液体试样。
*
2) 自旋-自旋驰豫(横向驰豫)
指两个进动频率相同而进动取向不同(即能级不同)的性核, 在一定距离内,发生能量交换而改变各自的自旋取向。交换能量 后,高、低能态的核数目未变,总能量未变(能量只是在磁核之 间转移),所以也称为横向弛豫。
取向具有不同自旋能级, 这种现象称为能级分裂.
*
当置于外磁场H0中时,相对于外磁场,有(2I+1)种 取向: m为磁量子数,取值范围:I,I-1,…,-I, 共(2I+1)种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置于外加磁场H0中 时,相对于外磁场,可以有 (2I+1)种取向:
氢核(I=1/2),两种 取向(两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
磁量子数m=+1/2;
(2)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
磁量子数m=-1/2;
两种取向不完全与外磁场平行,=54°24’ 和 125 °36’
相互作用, 产生进动(拉莫进动)
由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可获得质子所处化学环境的 信息,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结构。
四、弛豫过程
由高能态返回到低能态,由不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而不 发射原来所吸收的能量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
①自旋-晶格弛豫 指的是处于高能态的氢核将能量转移给周围的分子(固体为晶 格,液体则为周围的溶剂分子或同类分子)变成热运动,氢核 就回到低能态。于是对于所有的氢核而言,总的能量是下降 了,故又称之为纵向弛豫。
(3) 固定H0 ,改变(扫频) ,不同原子核在不同频率处 发生共振(图)。也可固定 ,改变H0 (扫场)。扫场方式
应用较多。 氢核(1H): 1.409 T 共振频率 60 MHz 2.305 T 共振频率 100 MHz
磁场强度H0的单位:1高斯(GS)=10-4 T(特拉斯)
讨论:
在1950年,Proctor等人研究发现:质子的共振频率与其 结构(化学环境)有关。在高分辨率下,吸收峰产生化学位 移和裂分,如右图所示。
当氢核处于外磁场H0中时,在H0的作用下电子的绕核运动 将会产生感应磁场H',H'的方向与外加磁场H0相反,因而核 外电子云产生感应磁场Hˊ起到了对H0的抗磁作用。那么氢核 实际所受的场强H为:
关于核磁共振波谱 法 (3)
第一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用无线电频率区域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它们会吸收某频 率的能量,产生原子核的自旋能级跃迁,使原子核从低能态 跃迁到高能态,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即产生核磁共振(NMR) ,吸收信号的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场强度)作图即为核磁 共振波谱图。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结构测定、定性及定量 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
3 .射频信号接受器(检测 器):当质子的进动频率与 4.样品管:外径5mm的玻璃 辐射频率相匹配时,发生能 管,测量过程中旋转, 磁场作用 级跃迁,吸收能量,在感应 均匀。 线圈中产生毫伏级信号。
二、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不是用扫场或扫频的方式 来采集不同化学环境的磁核的共振信号,而是采用在外磁 场保持不变条件下,使用一个强而短的射频脉冲照射样品 ,这个射频脉冲中包括所有不同化学环境的同类磁核的共 振频率,这样在给定的谱宽范围内所有的氢核(不同化学 环境)都被激发而跃迁。 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后弛豫逐步 恢复波尔兹曼平衡。这时在感应线圈中可接收到一个随时 间衰减的信号,称为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在FID信号中 包含了各个激发核的时间域上的波谱信号,经快速傅里叶 变换后得到频域上的谱图,这就是常见的NMR谱。
(3)I=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 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 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
二、 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 (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 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 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奇数或偶数 1/2;3/2;5/2….
讨论:
(1) I=0 的原子核 O(16);C(12);S(22) 等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
(2) I=1 或 I >0的原子核 I=1 :2H,14N I=3/2: 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I
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 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0 / H0 = / (2 )
讨论:
共振条件: 0 = H0 / (2 ) (1)对于同一种核 ,磁旋比 为定值, H0变,射频频率变。 (2)不同原子核,磁旋比 不同,产生共振的条件不同,需 要的磁场强度H0和射频频率不同。
进动频率 0; 角速度0;
0 = 2 0 = H0 磁旋比; H0外磁场强度;
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
的能级差:E= H0 (磁矩)
三、核磁共振条件
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 级产生裂分,由低能级向高 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
能级量子化。射频振荡 线圈产生电磁波。
对于氢核,能级差: E= H0 (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E= H0 = h 0 由拉莫进动方程:0 = 2 0 = H0 ; 共振条件: 0 = H0 / (2 )
第三节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图谱
要想实现核磁共振,必须把磁性核放到外加磁场中,且射频 电磁波频率要等于核的进动频率即满足于:
v
0
2
H0
一、屏蔽效应与屏蔽常数
原子外层带有电子,当氢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外层电子会产 生环形电流,进而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这 种对抗外磁场的作用成为屏蔽效应。屏蔽作用的大小与核外 电子云密度有关,用屏蔽常数σ表示。电子云密度愈大,屏蔽 作用也愈大,共振时所需的外加磁场强度也愈强,而电子云 密度又和氢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也就是分子的结构特征)有 关。
一、 原子核的自旋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ຫໍສະໝຸດ 自旋角动量:P h
2
I(I 1)
核 磁 矩: P
I:自旋量子数; h:普朗克常数; 核磁子=eh/2M c;
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 原子的自旋情况可以用(I)表征:
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
偶数
偶数
0
偶数
奇数
1,2,3….
奇数
②自旋-自旋弛豫 指的是两个进动频率相同、进动取向不同的同种磁性核,在 一定距离内时会互相交换能量,改变进动方向,这就是自旋自旋弛豫,也称横向驰豫。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
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场, 要求稳定性好,均匀,不均 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扫 场线圈。
2 .射频振荡器:线圈垂直 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率的 电磁辐射信号。60MHz或 100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