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米和毫米是什么单位。

2.能够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

3.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准确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2.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小球,一个小球上面标着“分米”,另一个小球上面标着“毫米”。

教师问学生:“这两个小球上标着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是分米,一个是毫米。

”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学习分米和毫米。

2. 讲授(1)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尺子上面有很多小刻度,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长度,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尺子上的小刻度表示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表示长度。

”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的名字吗?”学生可能会说:“不知道。

”教师继续介绍:“这个小刻度代表的是毫米,而这长一点的小刻度代表的是分米。

”(2)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教师出示一组物品,如橡皮、钢笔、书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样物品,用尺子来测量它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表格,让学生将自己测量的物品的长度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需要注意,对于一些比较短的物品,应该用毫米来测量,而对于比较长的物品,则应该用分米来测量。

(3)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如5分米和50毫米,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换算。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简单的换算方法:1分米=10毫米。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求解并核对答案。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可以出一些综合性的例题或真实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换算知识去进行解答。

3. 练习1.将以下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米、毫米、厘米。

2.把140毫米表示成分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板书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在情景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方式,述说方式。

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金钥匙。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毫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为后续学习千米的认识以及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1 米= 10 分米。

教材通过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铅笔的长度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1 米= 10 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操作发现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娄银娜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长度单位,有一些相关的经验活动,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记住容易,但实际应用起来可能又不是很明确。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换算关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教具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感受到分米和毫米的存在,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3.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换算关系。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根底上。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了解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

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比照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渐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新〔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了解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

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打算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觉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活动一: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练一练:推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

〔课件出示画法,从刻度5画到刻度十15〕活动三:要求:1、四个人一小组观察米尺。

《分米、毫米的认识 》 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 》 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说课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米、毫米的认识》。

说教材:1、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分米和毫米是通过厘米和米的认识过渡过来的,所以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认识1毫米和1分米,通过实物测量过程让学生加深对1毫米和1分米的记忆。

知道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长。

3、教学重难点:认识1毫米和1分米。

知道有多长。

能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4、说教法:A、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在观察长度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有分米和毫米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B、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实物精确到毫米,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5、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铅笔、钢笔、带子、钉子。

6、说学法:在学法上,通过学生观察——验证——质疑——解答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7、教学环节: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导入上我利用直接进入主题的方法,问学生:我们学习过那些长度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一目了然。

记住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开基础。

在探究新知识的环节,先让学生观察1米和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

然后让生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子,告诉学生着中间的每一个小格子就是1毫米。

告诉生1厘米=10毫米接着在黑板上画出10厘米的长度,让生把1米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

告诉生1米=10分米通过观察、交流、实际操作,很好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猜想、认识、感知、测量、判断、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能力。

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

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

尤其是“分米”,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很有必要,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两种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可能还比较模糊,换算关系也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他们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长度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长度单位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小桌布,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自主探究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二 甜甜的梦——《认识毫米和分米》(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二 甜甜的梦——《认识毫米和分米》(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一、编写目的本文旨在向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师介绍青岛版教材《认识毫米和分米》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特点,提供教学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教师们将对如何有效地使用此教材进行深入思考。

二、教学背景《认识毫米和分米》是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长度。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门相对较新的知识,需要通过图画、实物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2.掌握使用卷尺、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2. 能力目标1.能够合理地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践操作2.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知道其他实践场景中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测量和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体验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2.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2. 教学难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五、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物品的照片,增加学生对长度的认知,并借由提问和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长度用什么单位进行度量。

2. 呈现引入毫米和分米的概念,通过图画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注意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3. 实践提供测量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测量教室的某个角落或其他物品的长度,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报告测量结果。

4. 总结对学生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2.采用讨论、展示、实践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实现以下评价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长度、毫米和分米的概念2.能够进行测量操作,并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3.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实践,注意加强实际操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

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新(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

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活动一: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3.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的物体和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比较长,有些长度比较短,需要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用米来表示比较方便,有些长度用分米或毫米来表示比较方便。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精选5篇)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

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

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

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泗洲小学的数学老师何宏玲。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重难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这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一个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目标以外,重在引导学生探讨只是空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二、说学情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一节课时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之上来认识分米和毫米,并在脑海中形成对分米和厘米的第一印象,在实践当中也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

三、说教学法1、教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分层的教学策略。

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身边的事物来形成对分米和厘米的认识。

(如:没有用过的粉笔、用了几天的铅笔和橡皮擦等)四、说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分米、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能利用有关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只直观的判断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个学期所学过的米和厘米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实践操作,认识新知1、量一量通过测量让学生感受分米的长度2、认一认通过直尺让学生知道1分米的长度(三)、认识毫米1、量一量:通过测量让学生感受毫米的长度2、数一数:通过观察直尺的长度让学生知道1毫米的长度3、看一看(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七、说板书设计分米dm 毫米mm 10厘米=1分米1厘米=10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精品模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精品模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中心及学校领导们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我在这么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这节课。

我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空间表象,感知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基于以上理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趣导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我结合教材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有趣情境,形成情境串贯穿全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通常是从现实生活里积累的相关感性认识出发,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为此,我是这样做的,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已经有学习厘米、米的基础,我让学生课前用手比一比1米、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使学生回忆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测量它的长度,复习测量方法。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对米、厘米表象的记忆,拉近学生对新知认识的距离,也为下一步感知四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重视实际操作活动。

这我一共设计了4次测量活动,先是测量7厘米的小棒达到复习测量方法的目的,然后测量8毫米的小棒,不到1厘米,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使学生思想中产生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水到渠成引出“毫米”的学习;还有就是测量1毫米厚的硬币,和后面的1分米的纸条。

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体验、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形成测量技能。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娄银娜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长度单位,有一些相关的经验活动,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记住容易,但实际应用起来可能又不是很明确。

所以要不但学生要理解,而且还要学会应用。

二、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板书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情景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方式,述说方式。

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金钥匙。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这一复习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情境创设
上课时,运用课件出示情景图片《齐天大圣—金箍棒》,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选用富有童趣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用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1、认识毫米
(1)实物展示,引出毫米
在学生观察直尺时,学生可能会发现很多信息,我会根据学生的信息,然后引出需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厘米中小格的数量,使学生发现每一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在学生已认识毫米的基础上,找一找身边的事物哪些是一毫米的,哪些也是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量一量身边的书本厚度、橡皮等物,感受一下毫米的表象。

(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师:在学习毫米时,教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展示学习步骤:
①直尺上一厘米中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是一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一厘米有若干毫……
③在咱们四周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约莫是一毫米,请你量一量。

(3)自我反馈,现学现用
设计一系列的关于毫米的练习为解决教学环节(1)所遗留问题,加深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正确进行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认识分米
(1)对比情境,引出分米
齐天大圣又出了一题(单位是10厘米),请学生对比上一题(上题单位是1厘米),启发学生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又应该如何准确读出金箍棒的长度能否以更小的数字表示它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同事物的对比,使学生发现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读数不同的结果。

同时引出长度单位分米。

(2)出示课件,学习分米
课件出示一把以1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对比于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请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同样每10厘米中有10个小格,建立分米概念,1分米=10厘米。

请学生在量一量文具盒,用分米作单位,它的长宽是多杀
设计意图:对比方法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易于发现事物的差异,在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更为深刻,亦同时教授学生一种数学方法—对比。

(3)四人小组合作:
先去猜想,再去合作验证,再去找一找生活中的一分米
3、新旧交融,螺旋上升
出示课件,请学生完成图表(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关系)讨论:分米与毫米的换算。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的整合,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三)、趁胜追击,巩固练习
第一层:操作题
第二层:综合题
第三层:改错题
设计意图:(1)使学生知道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率;(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理解度。

(四)、知识点的回顾与拓展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