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同伴互助模式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同伴互助式”校本培训研究
___■■ ■■■■■■ ■■’■0一
市 同 高救教 师教 胄技 “ 伴 互 助 式 ”
被本 I il 夯 冰  ̄l - J研
口 刘梦 莲 刘 勇
摘 要 : 同伴 互 助 是 一 种新 的教 师 专业 发 展 策 略 。广 东 外语 艺 术 职 业 学 院将 同伴 互 助 的理 论 融
式 或 改 进 既 有 教 学 策 略 ,进 而 提 升 学 生 学 习 成 效 , 达 成 教 学 目 标 的 历 程 ; b is 1 9 ) 出 , 伴 互 助 Ro b n ( 9 1 提 同 是 指 两 个 或 多 个 教 师 同 伴 一 起 , 同 反 思 当 前 的 教 共 学 实 践 , 进 与 建 立 新 的 技 能 , 互 教 导 , 享 经 改 相 共 验 , 同 参 与 教 学 研 究 并 在 工 作 中解 决 实 际 问 题 。 共 综 上 所 述 可 知 . 伴 互 助 是 两 个 或 多 个 教 师 同 同
中图 分 类 号 :6 0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9 59 (0 0 0 — 0 8 0 d i 03 6 /.s. 0 — 152 1.1 1 G5 B 10 — 15 2 1 } 10 5 — 3 o: .9 9jsn1 9 5 9 . 0O . 3 1 i 0 0 0
对 高 校 教 师 进 行 教 育 技 术 培 训 .是 自教 育 部 20 0 0年 颁 布 《 于 开 展 高 校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培 训 工 作 关
人 教育 技 术 校 本 培 训实 践 , 虑 教 师需 求 , 考 创设 “ 合 + ” 专+ 导 的培 训 方 案 。 过 应用 效 果 调 查 , 种 方 通 这 式有 利 于 促 进 教 师把 教 育 技 术 的理 念 和 技 术 内化 为 他 们 的 教 学行 为 。 关 键 词 : 育 技术 ; 师培 训 ; 教 教 同伴 互 助 ; 式 研 究 模
教师工作中的互助与合作模式
教师工作中的互助与合作模式一、引言教师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和学习的职业,因此互助与合作模式在教师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模式,以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二、互助模式的实现互助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在师资团队相互支持、互相借鉴教学方法和资源共享等方面。
例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相互交流课程教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在教师工作中,合作模式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合作,教师可以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互相检验教学成果,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同时,合作也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四、互助与合作模式的优势互助与合作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个体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3. 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
4. 提高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五、互助与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为了实现教师工作中的互助与合作模式,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定期的团队会议,讨论教学问题,并进行经验交流。
2. 开展互助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相互观摩授课,提供反馈和建议。
3. 构建教师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4. 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六、合作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合作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和评价课程,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七、互助与合作模式在校际间的实施互助与合作模式不仅限于学校内部,还可以在校际间进行实施。
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借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之间也可以建立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八、互助与合作模式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互助与合作模式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议校本教师培训中同伴互助的形式 2019年精选文档
浅议校本教师培训中同伴互助的形式所谓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它是化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
在教师的学习中,如果只有自我研修,缺乏同伴互助,久而久之,这种自我研修就会处于一种封闭无援的状态。
所以,校本教师培训,要特别重视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
至于同伴互助的具体形式,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教师群体的要求不同。
根据我的了解,下面有几种形式是同伴互助中用得较多的形式。
一、师徒结对师徒结对,也就是师傅带徒弟,即中老年教师收青年教师做学徒,青年教师向中老年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师之间为了提高专业水平而进行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形式。
师徒结对一种历史比较悠久,目前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教师互助形式。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徒弟拜师的心要诚。
也许中老年教师并不一定是优秀教师,甚至学历也不是很高,还不懂现代教育技术,但他们经历的事多、见闻多、经验丰富,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只要认真去发现,是完全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的。
第二,徒弟要眼勤、耳勤、手勤、脑勤。
中老年教师带青年教师,与手艺人带学徒和学校里的师生情况不同,在这里,师傅不索礼物、不增薪水,完全出于一种道义,靠.的是发扬人梯精神,所以徒弟不能象要求手艺人中的师傅或封建社会里的教师一样要求自己的师傅。
徒弟要学到师傅的本事和经验,就要做到眼勤、耳勤、手勤、脑勤。
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师傅在教学中,特别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和突发事件中是怎么做的;耳勤,就是要善于倾听师傅在教育学生时是怎么说的;手勤,就是要按照师傅的要求多实践、多总结,把师傅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脑勤,就是要多想,想一想自己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上与师傅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
第三,徒弟要安排好时间,持之以恒。
时间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徒弟听师傅的课要时间,与师傅讨论交流要时间,而徒弟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又不能耽误,这就要求科学地安排好时间,必要时请求学校在时间上提供帮助,如课时要错开,这样才方便互相听课。
(完整word版)教师同伴互助方案(修改版)1
XXXXXXXXX学校教师同伴互助方案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合作的社会里,只有互相帮助,群策群力,才能发挥最好的价值.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合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
鉴于此,特制订《XXXXXXXXX学校教师同伴互助方案》.一、活动目的:1。
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提升人格魅力,增强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解决以往未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互助同伴双方着重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二、具体要求1.同伴互助的形式:本着以同学科、同年组、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原则结成“1+1或1+1+1互助同伴"。
语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数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英语: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科任: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2.制定同伴互助计划。
3。
课堂互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师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
实施课堂互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准备好示范课,每学期让同伴对象听取示范课不少于5节。
同时教师要开放自己的课堂,让同伴对象经常到课堂听课.同伴间要重点学习课堂设计、组织教学、双边活动、教师基本功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师同伴互助
蒋红梅在本学期学校开展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中,我与同组的凌境老师结成了互助,我们已经由原来的帮教中“升华”上来,我和凌境老师都积极主动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我从中收益良多。
现在对本学期同伴互助工作作出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发扬优点,客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观念达共识。
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在互相学习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观念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备课。
平时备课和同伴互助的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作业。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课后及时对课件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教学模式同进步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
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再进行二次反思,不断的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在进行二次反思,不光是对自己,而且也针对同伴老师的课。
通过一学期的同伴互助的活动,我们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和教研水平。
增强了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精讲精炼,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集思广益共提高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教师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教师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是一种促进教师间合作和研究的方式。
本文通过实践和研究,探讨了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的有效性和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
通过分享经验、合作探讨和互相支持,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本文还分析了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的实施策略和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介绍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是指教师们通过合作、分享和讨论,共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这种研究模式意味着教师们不再孤立地从事教学活动,而是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互动和研究。
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实践与研究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的实践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行教学经验分享会来开展合作研究。
在分享会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促进相互的研究和交流。
其次,教师可以形成小组,进行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
教师们可以互相观摩和评价彼此的课堂教学,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深入的研讨和讨论。
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探索教学方法和教育问题。
通过合作研究,教师们可以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教学领域,提出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研究表明,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合作研究,教师可以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合作研究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
实施策略和障碍要成功实施教师互助合作研究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和文化是成功实施的基础。
教师们应该彼此尊重、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研究环境。
其次,需要提供有效的组织和支持。
学校应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支持教师参与合作研究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此外,教师们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如时间压力、合作意愿和沟通困难等。
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同伴互助这一教学研究方式。
同伴互助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一种活动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一场以“同伴互助”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本次活动首先安排了五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他们分别来自不同学科,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课后,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对每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了改进意见。
2. 同伴互助研讨在课堂观摩的基础上,各学科组进行了同伴互助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1)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3. 专家讲座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4. 教学经验分享在活动最后,我校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
他们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享了在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成果1.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2. 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更加紧密,团队精神得到增强;3.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五、活动总结本次同伴互助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充分体现了同伴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为我校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深入推进同伴互助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同伴互助”式的校本教研模式探索
“同伴互助”式的校本教研模式探索作者:唐美红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5年第04期【关键词】同伴互助校本教研模式【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0015-0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时时在想:“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道路”的有效途径在哪里呢?后来,笔者参加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践研究工作后,深感“同伴互助”对于校本教研工作异常重要。
下面笔者以所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为例,谈“同伴互助”对校本教研模式的促进作用。
一、“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要加强教师的同伴互助,学校就应该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尊重、培养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师认识事物的规律,让教师从同伴鼓励中树立信心,并在同伴的帮助下得到改进。
“校内教师群体的互助研讨”可以分为以下操作流程:一是“信息收集”。
即在教师的教育工作或研究课中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信息收集注重收集教师平常的看法、思想,特别是注意收集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冒”出来的有价值的新见解。
二是“诊断”。
即教师在科研组有目的的组织下,就教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或对教育工作、某个课堂教学案例等进行“诊断”,既肯定优点所在,又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原因。
三是“献策”。
即教师们在一起围绕发现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或就如何改进教育工作和教学设计各抒己见,出谋献策。
四是“落实改进措施”。
即通过各种方式落实具体的改进办法,使研究收到实效。
这种案例式的互动参与,可以是单人对多人、多人对单人或多人对多人的交流。
下面,笔者以我校四年级数学科研组李芳老师参加的北流市教课比赛《认识三角形》一课的磨课活动为例,谈“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
同伴互助的方式、基本模式和措施研究
助、 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 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 师 的主要 问题 是 : 过理论 和实践研 究 , 通 揭示校 本教研的基 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 特别是对我 国特有教育体制 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 究省 、 、 探 市 县三级教研 室在校本教研
下如何在教师集体中开展同伴互助, 更需要我们着力进行 中的作用。
同伴互助的方式 、 基本模式和措施研究
赵永全 ,曾晓红 2 ,
( 池州市教育局 , 1 安徽 池州 2 70 ;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 艺术系, I 4 002 安徽 池州 270 ) 400
【 摘要】在行动研 究中逐步明确开展 同伴 互助 的方式主要有校外 同伴互助和枝 内同伴 互助 。. - .-分为学科 内同行协 X* q
作和跨学科教师间协作 。同伴互助的基 本模 式 : 教学活动式 、 互动 交流 式、 课侧备课式。每种模 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 形式。强化同伴互助的措施 : 充分发挥各 级教研部 门的作用 ; 实学校在 构建校本教研 制度 中的主体地位。 落
【 关健词】 同伴 互助 ; 方式; 本模 式; 基 措施
主决策 、 交流 和讨 论 的权 利 , 同时又 强调 在机制 上以学校
1对话。 、 又可分 为四种类 型。一是 信息交换 。 如信息
为 中心和主体 , 引导校外 教学研究力量积 极有效地参 与研 发布会——教 师把 自己拥有 的信息公布给大家。教师在参 究和解决学 校的教学实际 问题 。 三、 课题研究 的过程 ( ) 一 准备阶段
加了各种研讨会后, 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通过一定途径
发布和传达 。读 书汇 报会—— 彼此交流 看到过的书 、 观点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6 O 期
同伴互助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决定开展同伴互助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三、活动内容1. 同伴听课:教师相互听课,了解彼此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 专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课例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5. 教研论文撰写: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研论文,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四、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教师报名参加。
2. 实施阶段:(1)同伴听课:教师根据活动安排,相互听课,认真记录,课后进行交流。
(2)专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形成共识。
(3)课例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其他教师进行点评。
(4)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撰写教学反思。
(5)教研论文撰写: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研论文。
3.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
五、活动要求1. 参加活动的教师要认真备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 听课教师要认真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
3. 专题研讨要深入、务实,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 课例展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教学反思要真实、客观,反映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同伴互助
教师同伴互助,促进专业成长本学年,我校开展了“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系列活动,采用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同伴互助”成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专业成长方式转变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按互助的风格不同,分为年级组内“照镜式”互助,师徒之间合作式互助和专家引领式互助。
“照镜式”互助者只对所观察的事件作忠实的反映,不提供任何评论。
师徒合作式互助,由师傅和学徒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
同伴互助的方法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观察法。
教师间的课堂教学观察分为三个步骤,即观察前会议、教学过程观察、观察后会议。
1、观察前会议:目的是培养教师间相互信任的关系,确定观察的目的与规划。
此阶段要了解同伴教师所关注的教学问题,把其转换成可观察的行为;同时教师小组成员要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背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
2、教学过程观察:教学过程观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施过程,包括进入课堂和在课堂中依照事先选定的观察工具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
课堂教学一开始,作为教师同伴的观察人员就要开始教室教学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3、观察后会议:教师要将在教学观察中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做好归纳与整理,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同伴互助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加强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及“为教师所享”。
2009年7月。
“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伴互助”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校本研修”模式。
这种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师间的互相式研修是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维是不完善的,因此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非常重要。
对于老师来说,这种同伴互助更是珍贵,因为它能使老师们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而通过“ 同伴互助”,与同事之间不断地交流、探讨教学经验,使我也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过集体备课互助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交流的主要平台。
它不仅能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能节约时间,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开发课程资源,挖掘、剖析教材的重难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研究,让同伴分享到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形成和谐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推动校本教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每一章节具体的教学进度、重点、难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怎样互动,教学过程如何实施等等;集体备课的流程各不同,但一般是主备教师先发表见解,对教材教学任务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提学案的制定要求,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策略等等。
然后备课组成员逐个发表见解,最后根据取得的一致意见制定出教案和学案。
这种教案和学案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也将使教师得到发展。
二、通过听课互助听课是校本教研的重点方式,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通过它可以把教师的缄默知识呈现出来,并能将教学情境展示给同伴。
同伴观摩,仔细感受教学的各个环节,感受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的设计,经过思维碰撞,实现智慧迁移和共享。
为了克服听课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应熟悉教材,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目标,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制度(5篇)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制度(5篇)第一篇: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制度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制度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学会开放自己,教师之间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形成“研究共同体”。
面对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话、协商、合作解决问题。
在同伴互助前,教师要独立思考,合作过程中,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牵强附会;提倡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比较,将自己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
1、同伴互助的形式(1)集体备课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课后再进行集体议课,反思原教学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再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实践,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2)结队帮扶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与新教师采取结队帮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或学校领导跟班听课等形式进行指导,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3)经验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是解决同类问题的一条捷径。
通过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做到经验共享。
(4)专题研讨围绕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5)网上对话通过上网与同行、专家讨论、交流,获取教育信息,提高业务水平。
2、具体落实措施(1)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体备课、学习汇报、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
(2)学校每学期末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
(3)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在全校组织学习汇报活动,做到资源共享。
(4)鼓励“聊天式”教研方式,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谈话,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信息。
将心得随时记录整理。
校本教研学习制度2007-12-11 22:361、学习内容:现代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理论、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校本教研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学习方式:(1)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学校每周安排具体时间作为教师集体业务学习的时间。
教师同伴合作的研究
教师同伴合作的研究田敏李心灵【摘要】美国的同伴互助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旨趣,由两个或三个及以上教师自愿参与为原则,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在分析美国同伴互助的缘起、内涵和开展同伴互助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研组活动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同伴合作,教研组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一、同伴合作的由来在7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教师成长的普遍观点是,教师参与一连串的校内外研习活动,并遵循专家、学者的理论思考就能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推行以微格教学为范式的“演讲—示范—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就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有学者也认为,只要教师认真参与,政府有足够的资金保证,那么,教师在经过培训后,必能将所学的新知识顺利且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而培训本身的结构设置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与教学效果的改善。
然而,在80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学质量下滑、师资水平低下的现象又不得不让人们反思以往的师资培训工作。
一项有关以学校教师教学策略和课程实施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估表明,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后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如意,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甚微;只有10%的参与者能将所学内容加以运用,即便包括那些自愿参加的教师在内,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教学中的比率也仍然相当低。
研究者不得不承认,对于培训的诸多努力,即使受到公众的大力资助和赞许,其精心设计研究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也难以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最初,研究者将这一现象归咎于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努力程度和态度问题,而并未考虑到培训的设计或学校组织的形态问题。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沃斯针对教师培训的现状开展了研究。
他们根据不同的培训设计,对培训中教师对“知识、技能、运用”三大环节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分析:随着培训方式的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从培训中受益的比例在不断地提高。
在培训结束之后加入“指导”,培训所产生的效能要比之前提高多倍(见下表)。
谈高校辅导员的同伴互助
谈高校辅导员的同伴互助摘要:高校辅导员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同伴互助有利于辅导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最优化。
实现高校辅导员同伴互助的策略有:要端正心态,营造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通过优化活动,搭建同伴互助的平台;通过反思总结,巩固深化同伴互助的成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同伴互助;策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是高校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高校輔导员同伴互助,是快速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特点及作用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作为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得以成功应用。
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同伴一起组成的伙伴关系,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交流、互助与协作,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
借鉴学术界对同伴互助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同伴互助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辅导员组成一个互助团队,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互助交流活动,以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终促进团队中每个成员自身教育管理水平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同伴互助内涵的界定,可以发现,同伴互助的团队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同伴互助团队成员的多元化。
由于团队中的成员各自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同时每个成员关注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这样就使得团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视野更加开阔。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同伴互助又独具特点。
一是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及学术目标。
辅导员同处在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和研究目标,这是辅导员同伴互助建设的基础,也是同伴互助的中心任务和行动方向。
同伴互助模式研究
同伴互助模式研究
同伴互助模式是指学生之间建立合作性的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相互支持、帮助、促进。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对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视,同伴互助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同伴互助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功。
首先,同伴互助模式能够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和其他同学合作,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在学习中有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也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
同伴互助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从而加深
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同伴互助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同伴互助模式中,学生
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学生们不断地沟通和协调。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
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积累更多的社
交经验。
最后,同伴互助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同伴互助模式中,学生们可
以互相帮助,提供反馈,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自己
对于其他同学的帮助有着很大的价值,同时也能够获得其他同学的肯定和支持。
这些都能
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
总之,同伴互助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有着很多的优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
强学生的社交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
种教育模式,为学生们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同伴互助模式研究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51
[本刊网址]http://hbxb
一、引言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迄今十几个年头,高校的办学质量一直是社会以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不仅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成功,而且也不可能开展任何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国家教育部多次颁发有关教师发展的政策文件:《教学成果奖励条例》、《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等,这些均体现国家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支持。
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也展开一系列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行动,如普通教师培训、骨干教师选拔、双师型教师培养等等。
但是无论是校内、或是校外的集中培训,因为其时间集中,持续性差,针对性不强的特点,从实际上是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故此,各高校继续建立稳定的内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同伴互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同伴互助理念形成的最初是为了在有效提升中高层领导者
能力的同时节省成本。
同伴互助这一理论被美国教育界广泛采纳,用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研究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团队意识的形成。
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之间彼此交流互动的一个过程,它建立在教师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教师们共同努力提升教学技能。
同伴合作是通过高度合作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它可以提高教师的一些重要技能,如团队交流、课堂设计等。
同伴互助的具体作用是:
(一)创建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讨论平台;
(二)通过观察发现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动机和技巧;
(三)讨论和反思教学安排、策略、方法、手段、形式等,改进教学实践;
(四)将教师专业培训融人工作场所,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五)消除教学工作孤立性,增进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给予和接受帮助和想法;
(六)支持和帮助新教师更快、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
同伴互助可以在最好的教学实践上产生更好的理解,形成更清晰、更严密、更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设计。
同伴互助提供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使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不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从教学研讨中学到新的教学策略,并将其实践在自己的课堂,此后,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反馈。
教师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内部化并应
用在自己的课堂,随后进行相关的专业讨论,并与其他教师分享新的想法和新的策略。
同伴互助不仅深化了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同时还改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气氛。
三、教师互助模式
每个教师互助的过程都因参与人、课程、关注重点、学生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别。
一般情况下,二个或多个教师共同合作参与观察和分享经验,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种“前期会议→观察→后期研讨”的模式。
主动发起教师互助的教师被称为“邀请教师”,是整个过程的主导者,其他参与的教师则为“被邀请教师”,主要担任观察者一职,在邀请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研讨和观察。
首先,发起者邀请其他一名或多名教师参与前期会议,会议包含以下内容:
(一)邀请教师可向其他受邀教师讲解观察课的具体教学计划和安排,包含之前及之后的相关课时安排,邀请教师亦可与受邀教师共同研讨和制定观察课的教学安排;
(二)邀请教师明确观察重点,如具体课堂活动效果、时间安排、教学内容、课堂管理手段、个别学生课堂表现、教学技能等;
(三)邀请教师阐明其他影响课堂因素,如学生整体水平、授课时间、师生关系等;
(四)邀请教师为受邀教师的课堂观察行为制定基本的导向
要求;
(五)邀请教师与受邀教师商讨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如录像、录音、笔头记录、填表等;
(六)邀请教师就受邀教师对以上细节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观察课开始后,受邀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不参与实际教学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观察重点和数据收集方式观察并记录受邀教师课堂授课。
或者,邀请教师和受邀教师可以采取“协同支持联合教学”――邀请教师作为主要授课教师,受邀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帮助,并观察学生反应和课堂效果。
受邀教师在观察课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明确自己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给出建议、增加细节信息或分享教学经验。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受邀教师要考虑:“在聆听和观察时,我的肢体语言如何表现?”“我是不是要面对说话人?”“需不需要
进行眼神交流?”等等。
结束观察后,受邀教师整理数据和记录,参与后期研讨,研讨的主导者仍为邀请教师,主要讨论内容有:
1.邀请教师逐项提出前期会议确定的观察重点,受邀教师如实反馈课堂上发生的相关事实和提供数据。
后期研讨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受邀教师的反馈是否有建设性,受邀教师不能批判、指责或泛泛概述其观察到的事实,相反,其描述必须诚实、客观且具体,采用“我听到你说……”、“当你……时,你的意图是什么”、“如果我没理解错,你的意思是……”等释义的话语,避
免不应该出现的误会。
受邀教师的反馈一定要及时,最好观察课一结束就将一些重要信息和数据整理归类分析,在适当的时间和场所将反馈信息转达给邀请教师;
2.邀请教师与受邀教师共同讨论课堂效果:好的方面有哪些,不尽人意的方面是什么,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教与学怎样共同提升等等。
在不偏离讨论主题的前提下,受邀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采用开放性提问方式,引导邀请教师对其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如“你感觉你今天的课上得如何?”“如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等。
教师同伴互助的过程中,邀请教师虽是主导者,但受邀教师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位受邀教师身兼多重身份――导师、资源、问题解决达人、支持者、协助者、教练、搭档、顾问和值得信任的倾听者。
作为一名好的受邀教师,他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须条件:善于且会提问;关注细节,善于观察;乐于交流分享,自愿协助;诚实公开,不抱偏见。
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仅不会武断地对观察结果进行妄加评论或品头论足,反而会帮助彼此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同伴互助中,邀请教师不一定非得是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受邀教师也不一定必须扮演专家的角色,即便被邀教师与邀请教师可能在同一领域存在同样或相似的问题,但因为别人的观察永远都比自己的反省更客观,邀请教师在被邀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跳出旧的思考模式,而被邀教师相对邀请教师也更有可能提出较好的问题解决方案,二者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共同寻
求发展和进步。
同伴互助不是一个评价和批判教师表现的评估体系,而是为了给教育者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
四、结语
从各个方面来看,实现教师同伴互助对于教师本身和高校都是一种挑战:教师需要在多个方面接受培训,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和实践辅助技能,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会议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之间还需要更多的机会彼此交流,这样他们才能最终形成有效的团队。
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都要有坚定的意志,定期为其他成员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这同时也意味着学校需要将同伴互助项目提上日程。
教师同伴互助模式的实践和推广需要高校提供一个开明、民主、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
同伴互助并不是要纠正教师错误、改良教师队伍的改革措施。
实施教师同伴互助项目的学校将其视为一种增加教学反馈的途径。
一些教师将其视为学校对教师正式考核前的“排练”,还有一些教师把同伴互助看做一次“机会”――一次你可以冒险尝试新想法、新教法或新策略,事后跟你信任的同事讨论结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