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卫东军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7期
摘要:茄子在我国栽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高档喜温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种植面积较大。
但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重茬发生黄萎病严重,已成为限制茄子高产高效的主要障碍之一。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防治黄萎病的经验,把茄子黄萎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
关键词:茄子;黄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31-1
1 病害症状
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发生,表现为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片,引起叶片歪曲。
晴天高温,病株萎缩,夜晚或阴雨天尚可恢复,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全叶变褐枯死。
病状由下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
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2 发病规律
茄子黄萎病菌以菌丝或厚坦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一般能存活6~8年,拟菌核可存活14年之久。
次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发病,在维管束内繁殖,扩展到茎、叶、果实或种子内。
另外,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和带菌土壤借风雨、流水、人畜和农具传播,都是无病地区的侵染来源。
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时间较长,则发病早而重;如果这期间天气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
当气温在20℃~25℃、地温在22℃~26℃时,7~8月间多雨年份、久旱后降雨或大水漫灌,发病均较重,而久旱高温发病轻,当气温高达28℃以上,病害显著受到抑制。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茄子黄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长茄类品种抗病性较圆茄抗病性好,如布利塔、702、706、765等长茄品种,都是高抗黄萎病的品种。
3.2 实行合理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5轮作,即种植两年茄子,然后种植五年以上的非茄科作物。
3.3 培育无病壮苗
工厂化育苗使用的是无菌草炭和蛭石,杜绝幼苗感病现象的发生,可以大大减轻后期黄萎病的发生。
3.4 搞好栽培管理
适时精细定植茄苗,前期控制浇水,加强中耕。
起高垄铺地膜,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
增加腐熟有机肥,并且及时喷施甲壳素、氨基寡糖素、抗败坏性血酸叶面肥,保持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3.5 嫁接防病
现在使用高抗枯黄萎病的砧木嫁接茄子,在生产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果砧木使用合理,不但可以预防茄子的枯黄萎病,而且对茄子的根腐病、根结线虫病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6 生物防治
在定植茄苗之前,每亩使用40kg酵素菌的三级扩大菌种来处理土壤;在定植以后,使用200倍双菌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以及牛蒡寡聚糖、硝酸稀土等)灌根两次,用药间隔期为10~15天;叶面喷施300倍液3~4次,用药间隔期为7~10天,此方法对茄子枯、黄萎病的防效可到达90%以上。
3.7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选用绿亨一号、琥胶肥酸铜2000倍液灌根,每株灌溉药液量为100mL。
或者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400倍液,80%乙蒜素800倍,68%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36%三氯异氰尿酸400倍喷雾,视病情5~7天1次,也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并撒上石灰,以防止再侵染。
作者简介:卫东军,男,商丘市梁园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从事作物及蔬菜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