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新的音乐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实施美育。
我们通过教唱歌曲、器乐演奏、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而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那么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以审美为核心,又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体会:一、创设优美,愉悦的音乐教学情境,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学习兴趣。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雅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
”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对我触动很大,启发更大。
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对教师可创设一个优美、整洁的音乐气氛,浓郁的(音乐名言、节奏与乐器挂图等)音乐环境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儿童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一进入教室就有一种轻松愉快、高雅稳定的感觉。
在教学中,还应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者,是沟通儿童与音乐的桥梁,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铙有兴趣的故事;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体现出愉悦性,增强儿童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欲望。
1、在课堂上,加强乡土音乐教育,放眼大自然,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利用挂图,使音乐教育教学有艺术氛围,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课堂环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把歌词与音乐的具体内容与自然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它能点燃儿童的求知火把,比如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在课前用绘画的形式将整块黑板装饰成印尼风格为儿童喜欢的市场的景象,再贴上几辆能活动的正在驾驭马车奔驰的骏马,还有蓝天、白云等等这样一来让学生一进教室就仿佛进入了印度尼西亚儿童的生活环境,从而体会印尼儿童驾着马车奔向市场的欢乐自得的心情,就能使学生产生非唱不能言的歌唱欲望,新歌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
传授 知识 技 能 与 提 高 审 美 能力 两 者 并 不 矛 盾 , 传 授 知 识 是 为 了让 学 生 运 用 掌 握 的 知 识 技 能 更 好 地 感 受
美 、 现 美 、 造 美 ; 高 审 美 习知识技 能 . 者 相辅 相戚 。 两 旋 律 音 组 的 排 列 与 填 空 是 小 学 音 乐 教 材 中 常 见 的 练习, 教师 可把每 组旋 律 按 教参 答 案填 人 空 内, 可让 也 学 生 发 挥 想 象 填 人 不 同 的 旋 律 , 教 师 引 导 下 进 行 比 在
人 声统一谐 调 之美 。 读 谱 知 识 在 教 学 中 , 让 学 生 感 到 最 枯 燥 乏 昧 的 是
较 、 纳 , 出最 完 美 谐 和 的旋 律 音 组 , 归 选 两者 都 是 传 授 知 识 , 前者 是 为 知 识而 传 授 , 者 是 通 过 发 现 美 , 但 后 分 辨美 , 创造美 的过 程 , 提 高事 美 能 力 而 传 授 知 识 , 为 其 教育思 想 有 着 本 质 的 区 别 。从 教 学 形 式上 来 看 , 者 后 更 能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性 , 分 发 挥 教 师 的 主 导 和 以 学 生 充 为 主体的 作用 。 在音 乐欣 赏 教 学 中, 一些 教 师 习惯 反复 放 录 音 然 后讲讲 欣 赏要 领 , 结 束 了一 堂 课 。或 许 学 生 在 课 堂 就 中掌 握 了教 师 说 的 一 些 知 识 , 一 下 了 课 就 忘 了 , 有 但 没 深刻 印象 , 就更 谈 不 上提 高 审美 能力 了 :这就 需 要 也 教 师在 教育过 程 中 , 分 吃 透教 材 理利 用种 种 电教 充 合 手段 , 强 教 育 作 用 比 如 : 赏一 些 少 数 民 族 曲 调 加 欣 ; 可 以让 学生 看录 相 ; 就 了解 某个 少 数 民族 的 民俗 风 情 眠饰特征 , 出示 相 关 图 片等 等 , 或 然后 再 欣赏 音 乐 作 品 , 学 生产 生各 种联 想 , 后 教 师再 与 学生 共 同探 让 最 讨 作 曲家包 含 在作 品 中 的 审美 理 想和 思 想感 隋。最 终 选 到提 高学 生 事美 力 的 目的 。在较 低 年 级 的 音乐 欣 赏 教 学 中, 如果 教 师能 把作 品编 成故 事 讲给 学 生听 , 后 然 再 欣 赏, 最后 让 学生 用 色彩 来 表 现 , 让 学生 把 听音 乐 或 所想 的用 图画表 现 出来 . 抽象的 音乐 变成 实际 的彩 把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诸城市龙都街道指挥小学梁允秋2012年7月22日10:32浏览:37评论:1鲜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8“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种提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即“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审美为核心,不是一句空话,是有具体的内容指向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愉悦,学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音乐知识,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得到了提高;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知识,课堂上就会缺乏信心,就会缺乏审美能力。
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本人从音乐基本技能方面,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学会听1、静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音乐,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
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
无论学唱歌曲或是欣赏乐曲,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
2、想像听丰富的想象力是听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也是不同的。
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3、让身体动起来在听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本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
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注重学科整合,促进跨学科发展音乐课程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跨学科发展。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丰富的研究体验,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三)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多种实践形式,如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四)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多元文化交流音乐教育应该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音乐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基本概念、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演唱、器乐演奏、合奏、创作等方面的技能。
二)审美素养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素养,包括音乐欣赏、音乐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情感态度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包括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四)实践能力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包括音乐演唱、器乐演奏、合奏、音乐创作和音乐综合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课程内容一)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是音乐课程的基础内容,包括音乐基本概念、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演唱、器乐演奏、合奏、创作等方面的技能。
202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2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全面开展为目标本标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开展为目标。
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主线,以多元化为特点本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以教师为引领,以社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本标准以教师为引领,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依托社会资源和文化环境,为音乐课程的开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同时,本标准鼓励教师创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音乐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演唱、合奏、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达情感,展示才能。
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通过研究和体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三〕促进个性和全面开展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民主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四、课程内容音乐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音乐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研究和体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解读(一)
关注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和个性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音乐课程选择,满足不同学生 的音乐学习需求。
加强音乐实践
弘扬民族音乐
强调音乐学习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引导学 生在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 经验和情感体验。
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 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 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格把握等。
学习品质标准
03
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品质,如自主性、创新性
、合作性等。
05
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编写原则
思想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教材编写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
教材编写应遵循音乐学科基本规律,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准 确性和系统性,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社区音乐活动
利用社区音乐活动资源,如社区合唱团、乐队等,引导学生参与社区 音乐文化建设。
网络资源利用
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音乐教学平台,提供多样化的音乐学习资源,满足学生 个性化学习需求。
音乐教育资源库
建设音乐教育资源库,整合优质音乐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音乐教学 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设计
1 2
音乐表演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表演活动,如音乐会、音 乐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 和自信心。
音乐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作曲、编曲、歌词创 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
3
音乐与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参与社区 音乐活动、音乐治疗等,让学生理解音乐在社会 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背景及其内涵
当前 , 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 以审美为核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从属论” ,即美育可包含在
心” 的教育理念 , 那么, 什么是“ 以审美为核心” 的音 德 、 、 智 体等之内, 实质上等于否定美育的独立地位 与作用。这种观点对我国的影响很大 , 如叶圣陶先 乐教育理念呢? 了弄明白“ 为 以审美为核心” 问题 , 我们有必要先弄明白其提出背景。
样 ,人们也承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但是 ,它实际上只不过是打着美育的幌子而已, 美
育的本质和中心地位被置换了。兜 了这么一大圈 , 历史经验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必须 回归其美育本位。
虽都从不 同角度为证实音乐教育的价值提供重要 的理论依据 , 但是 , 终因其只是从智力和情感技术
训练角度立论 , 因而无法证实音乐教育是每一个人
从借鉴 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角度来看 ,建国 初, 受我 国全面学 习苏联 的影响 , 音乐教育也 自然
而然地接受其美育观。 根据苏联奥夫相尼柯夫等主
所必须要具备的, 从而不能成为音乐教育最本质的 核心理论。 世纪之交 , 受美国教育家雷默“ 音乐审美
维普资讯
第 6期
吴跃华: 音乐教育“ 以审美为核心” 理念背帚及其内涵
・0 ・ 1 1
从把握当今 的时代特征角度来看 , 目前 , 人类
已进人知识经济时代 , 也受 2 世纪 7 年代 以来的 0 0 世界性教育改革影响 ,我 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标 。如果达不到这个 目标 , 就谈不上美育对德 、 智、
教育理论 ” 的影响 , 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经过权 我
衡, 终于为音乐教育找到了适合 当代 中国实际的理
论基 础 。
编 的《 简明美学辞典》 美育” 对“ 的解释可看 出, 其最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作者:聂菁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9期摘要:新课标指出,我们的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是这样理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反映着生活。
小学的音乐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現美的教育,通过音乐的美,感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学唱歌曲、演奏乐器甚至是随音乐翩翩起舞等各种不同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但丰富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指引着学生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不断的持续发展。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体会。
关键词:审美;兴趣;音乐技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普及和提高广大小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课堂。
我们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钢琴家、舞蹈家等等,而是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从而提高国民的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不是一味教授知识,更多的是以学生为载体,以参与艺术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形式,歌唱、演奏、欣赏、律动、创作等让学生尽情的表达音乐情感。
音乐的课堂不应该是固定的、统一的,而是带着动态的变化,充满了创造性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精神所在。
那么,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分析学情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年级会有不同的学情表现,我们要结合实际的学生学情,抓住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如:一年级的学生,刚才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学前教育踏入了正式的、正规的教育教学。
他们活泼好动,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而在音乐学习方面,大多一年级的小朋友都经过幼儿园阶段的儿歌学习,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非常高。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正式实施,吹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为中国教育增添了隆重的一笔,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其中音乐的"新课标"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
“新课表”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改革。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尽快的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我是这样去做的: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
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
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
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深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最深的人,那他就是最具有爱心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完美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必然是完美的社会。
所以培养学生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
“技术”教学是短暂的,而“艺术”教学是永恒的,是学生终生受用的。
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比如我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人,让他们去寻找美,发现美,去表达美。
从而让音乐知识渗透给每一位学生。
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音乐(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2、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层面。
4、从民歌的体裁形式来讲,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
5、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曲式、和声;速度和力度;音色等。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制。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舒伯特的《小夜曲》是选自他创作的声乐组曲《天鹅》中14首歌曲的第4首。
()2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写有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鳟鱼》。
()3 、琵琶曲《楚汉》是《霸王卸甲》的前身,全曲十六段,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悲剧。
()4 、《霓裳羽衣曲》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和融化都充分显示了明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5、《重归苏莲托》是库尔蒂斯兄弟创作的,这首歌属那不勒斯船歌体裁,3 /4拍子。
论新课标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
论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摘要】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审美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新课标对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引领着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力量,丰富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音乐审美、新课标、课程设计、音乐情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启示、未来发展、结语1. 引言1.1 新课标的背景新课标的背景可追溯至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偏重于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而忽略了音乐审美的培养。
新课标的出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不足,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核心,引领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等活动来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新课标的背景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一次革新和完善,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体验音乐,从而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同时也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重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其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知。
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美与情感,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其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体验。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篇一: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操程内容(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培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堆择运用的空间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橱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一)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茸;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二、学段目标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明显变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第二、兴趣爱好为动力1、精选音乐教材2、采用集体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3、鼓励但不要过分虚伪的鼓励学生4、认识音乐学习的价值第三、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四、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五、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六、鼓励音乐创造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第七、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八、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第九、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懒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音乐课学科思想
音乐课学科思想项中慧一、指导思想1.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生通过以聆听、体验、表现、创造性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面向全体学生与注重个性发展有机结合,遵循学生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功能目标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
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
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三、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二)寓教于乐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三)创造表现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四)完美结课四、实现条件(一)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
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教师随时激发调动学唱歌曲的兴趣与积极性。
3.教师应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4.教师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反思和交流,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目标。
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景和意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例如;《鸭子拌嘴》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首民间吹打乐曲。
通过合奏刻划了一群鸭子嬉戏“拌嘴”的活泼可爱情景,以启迪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但光用录音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欣赏到它美的所在,并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要求。
为此。
我把相关的音乐编制成CAI课件。
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的放肆去启迪学生的新桑能力。
课件充分显示了鸭子的“行走”“交谈”“入水”“嬉戏”“拌嘴”等个性情趣,学生既听又看,兴趣盎然,随着乐曲演奏和动画表演的形象效果,纷纷不由自主的模仿起可爱的小鸭子,从而使原本呆板乏味的合奏,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声画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充分提高了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当我再让学生第二次欣赏时,只单独播放乐曲录音。
由于学生们已具备了乐曲的视觉形象,所以听得津津有味。
这表明多媒体情景发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我认为这要从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说起。
因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
正如一位美学家所说:“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他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
离开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艺术的任何社会价值将无所依附。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追求艺术的社会价值,最终将是缘木求鱼,并使艺术沦为艺术的赝品和低劣的宣传。
”
从古到今,有无数先哲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艺术的根本价值,进而深刻地论述了人的修养离不开艺术的熏陶。
例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行于乐。
”意思是说:人的修养由诗来开始,以礼为依据,由音乐来完成。
希腊古代哲学家柏拉图说:“很难找出一种比从长期的经验中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
”在柏拉图的理想中,一个完美的人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博而深透的智力,还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不可缺或缺的审美能力。
因此,体育和音乐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
到了近代,马克思又明确指出:“一件艺术品,创造了一个了解艺术,而且能够欣赏美的公众。
”这说明,艺术的价值是培养和造就了解艺术的和具有审美能力的人。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既然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培养完善的人又离不开艺术教育,那么,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就一目了然吗?然而,在我国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并不是一直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
我们曾经经历过“唱好一支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时代。
尽管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把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异化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
例如,我们的《音乐教育大纲》就明确地要求过:“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
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挥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这就是说,这个理念不是一种点缀,也不是偶尔为之的一件小事,更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洞说教,它是音乐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至始至终的、全面彻底的、自觉遵循的、认真贯彻的教育哲学。
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含糊。
只有坚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才能达到音乐课程教育的最佳效果,才能培养学生自己多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使老师在音乐教学中积极的引导和指导学生。
同时只有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才能为青少年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音乐环境,让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们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