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三,阴阳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四,阴阳消长 阴阳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属阴阳的量变,渐变 自然,阴阳的年纪律 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春夏---阳气多,阴气少 秋冬---阴气多,阳气少 五,阴阳转化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属于阴阳的 质变 突变 转化条件, 重 极
2.气的医学含义”人体之气。 运行不息,极其细微的精微物质--------生物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的统一。 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质----物质 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 气的运动形式. 升降出入 行化(肉眼)--气化(不可见)--形气转化 气的运动根源.气有胜负阴阳相错 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气无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初期含义.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 阴阳学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2阴阳的相对性.相互转化性,无限可分性 3阴阳的相关性.相关基础上 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为阴 火为阳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 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性 空间 时间 季节 温度 阳 上外左南天 昼 春夏 温热 阴 下内右北地 夜 秋冬 寒凉
重量 轻 重
性状 清 浊
亮度 明亮 晦暗
运动状态 上升 运动 兴奋 亢进 下降 静止 抑制 衰退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 阴阳对立 ,阴阳双方的互相排升,互相斗争 自然:气,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昼夜,升降,清浊。。。。 形神,形为阴神为阳,气血,气为阳,血为阴 饮食,气为阳,味为阴,脏腑,脏为阳,腑为阴 察色按脉,色白为阴,色赤为阳 迟脉 为阴,数脉为阳 烦躁为阳 ,萎靡为阴 二。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 互为易迅 自然,天地 日月 水火 寒暑 昼夜 清浊 升降。。。。 人体。脏腑 形神 气血 阴阳气
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关于气是世界本原的理论,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气一元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根源于气。
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理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医学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哲学含义中国古代哲学的气,具有三层含义:1、常识概念的气常识概念的气,属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指一种极细微的、连续的、无间断状态的物质实体。
如云气、水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
2、哲学范畴的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表示现代汉语中所谓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一切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存在,相当于西方哲学的所谓物质,属抽象的概念。
3、广泛意义的气广泛意义的气,泛指任何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在中医学的气一元论中,上述气的三层含义,均有所及。
其中,以哲学范畴的气最为重要,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石。
气的概念最早见于西周末年伯阳父的言论中,“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伯阳父认为“天地之气”有一定的秩序,阴阳是天地之气的内容,阴阳可以相互作用。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最早的学说。
气在汉代的哲学著作中,多称元气。
大多认为,“元气”是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但并非等同于世界的本原。
宋代到明清的哲学家多讲气,很少提到元气。
宋代张载肯定一切存在都是气,提出“虚空即气”,“太虚即气”的命题,把气与虚统一起来,建立了比较明确的气一元论。
明清之际的王廷相、王夫之、毛以智和戴震等进一步发挥了张载的学说,把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发展到顶峰,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总之,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其本义,是一切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存在,其泛义,不论物质现象抑或精神现象,一切现象,均称之为气。
气一元论的主要内容
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气一元论”,简称气论,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
气是宇宙的本体,构成万物的本原。
(一)气是物质气,最基本的特性就是物质性。
充满宇宙间的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
《易传·系辞上》说:“精气为物。
”天地山川、人禽草木、日月水火都是由物质的气构成。
如王充认为,宇宙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所构成,“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人也是由元气构成,如《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气”为物质基础,“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论衡·论死》)。
(二)气是万物的本原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气构成,气的运动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如《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元者,气也。
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
”说明元气为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至乐》:“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气一元论经历最初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一种自然观,在古代哲学中占据主要地位。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与万物同源于气,但人类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是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
如《管子·内业》:“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淮南子·精神训》:“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气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设或人体一刻无气、七日绝谷,则生命危殆。
(三)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气的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正蒙·太和》)。
气一元论
气之动静,“动而不息”,气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而守位”气的静止则是相对的、暂时的。“动静相召”,天地之气相感;“上下相临”,五行之应天干,自东而西而右迁运行;地气之应十二地支,六十年周而复始。如是,则天地之气动静相感,动中有静,静中寓动,而万物之情,变化之机可见。以气的运动聚散而言,明代王廷相《慎言·乾运》说:“是天地万物不越乎气机聚散而已。”清代医家喻嘉言《医门法律·大气论》说:“天积气耳,地积形耳,人气以成形耳。唯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的运动变化,气散则无形,气聚则有形。人体之气的运动变化,就是气之聚散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过程。气的运动的动态平衡,则表现为生理状态;气的运动失衡,则表现为病理状态。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全面汲取并应用“精气学说”的理论,以气为总纲,根据气的分布部位、功能作用的不同,命名了八十余种气,用“气一元论”统一说明自然现象、生理活动、精神意识、病理变化、临床诊断、针药治疗、养生保健等,从而说明了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根源。
6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编辑气的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中医学全面、系统地应用中国古代哲学家气的学说,阐述人体与自然界的
气的运行变化不息,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气的运动变化停止,则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结。
百病皆生于气
中医学用气一元论的思维来认识疾病变化。使人体导致疾病的原因重称为“邪气”。病理变化则是人体之气的
失常,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气生百病,变化万千。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气的生成和运动失常有关。气的生成不足,发为气虚;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气机失调”,包括气滞(气机郁滞)、气逆(气机上逆)、气陷(气机下陷)、气闭(气外出受阻而闭厥)、气脱(气不内守而外脱)等,此外,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失常也是发生疾病的根本所在。
中医基础(1)气一元论,究竟什么是气?
中医基础(1)⽓⼀元论,究竟什么是⽓?先祝⼤家国庆节快乐,从今天起,我们开始系统性的学习中医,青娥学堂会逐⼀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尽量⽤通俗易懂,或者举例说明的形式,让⼤家不⽤看复杂深奥的教科书,就能进⼊中医的⼤门。
当然课程系列中间还是会穿插写点别的⽂章,让⼤家学习不会枯燥。
第⼀课我们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元论。
这个学说,不仅仅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是整个中华⽂化的理论基础,鲁迅说中国的⽂化根基在道家,其实就是指⾃古以来的中国建筑学,天⽂学,琴棋书画等艺术⽂化,医学,武学等,全部都是以⽓与阴阳五⾏学说为基础,了解这些,才能说是了解中华⽂明。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构成的,《素问》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真灵,摁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阴⽈阳,⽇柔⽈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化化,品物咸章”这段⽂字读起来特别⽞奥古朴,让⼈对古代先贤肃然起敬。
⽆论星⾠⽇⽉,万物⽣灵,寒暑变化,都是⽓的构造与显化,⽓中清扬者为天,重浊者为地,炙热者为阳,寒凉者为阴。
古⼈讲的⽓,并不是指我们现在讲的空⽓,所以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就是看不到的⽆⾊透明的。
其实⽓包含了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都是⽓,只是构成的⽅式与密度不同⽽已。
所以,阳光是⽓,⽔是⽓,空⽓是⽓,岩⽯⾦属也是⽓。
你觉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只不过是⽓的构成⽅式让你能够感知到⽽已,就像冰块你能摸到,化成⽔也能摸到,但变成⽔蒸⽓也并不表⽰它不存在了,⼀切都只是结构不同,⽤现代物理来讲,就类似于粒⼦的概念,实际上,如果把粒⼦⽆限制拆分下去,分⼦,原⼦,质⼦,夸克,会发现根本没有粒⼦,所以也不会有所谓的基本粒⼦⼀说,当然,现代物理学还做不到这⼀步。
这个理论,才叫做⾊即是空,⽽不是指讲⼼境的那套。
所谓的⼼⽓⼀体,⼼物不⼆,也就是讲⼼也是⽓,所以情绪能影响⾝体。
不过在中医层⾯上讲的⽓,主要还是指的狭义上的精⽓神的⽓,是指的推动⼈⾝体运⾏的⼀种⽣物能量。
中医基础理论气-元论【精品】
第一节气一元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
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即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
所以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
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宋·吴澄《答人问性理》)。
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故曰:“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故万物一也”(《庄子·知北游》)。
人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人之生也,因阴阳五行之气而有形,形之中便具得阴阳五行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性”(吴澄《答田副使第二书》)。
总之,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念,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气)的,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总之,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一、气的基本概念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医学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
(一)气的哲学含义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但在中国古代哲学上,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中基》第一单元重点归纳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1)气是物质(2)气是万物的本原(3)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升、降、出、入、聚、散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4)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2.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既可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又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
(相互关联,相互对立)3.阴阳的特性:(1)阴阳的普遍性(2)阴阳的关联性(3)阴阳的规定性(4)阴阳的相对性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和交合的相互作用。
阴阳交通相合,彼此交感相错,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2)阴阳对立:阴阳对立,指阴阳“一分为二”,即对待,相反的关系,是事物或现象固有的属性。
(3)阴阳互根(4)阴阳消长(5)阴阳转化(6)阴阳自和6.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阴阳交感是阴阳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的前提,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基础;阴阳的对立、互根是事物两个方面的固有属性,说明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在阴阳对立、互根的基础上,阴阳的消长、转化体现事物的量变与质变过程,说明阴阳的运动变化是使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阴阳自和是阴阳自身通过彼此之间制约和互用,自我调节以维持相对、动态的平衡。
7.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8.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土爰稼穑:承载、收纳、生化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变革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冷、闭藏9.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33页10.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一是五行生克制化的正常规律;二是五行生克的异常变化11.五行生克制化(1)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和抑制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递相生化,又递相制约,生化中有制约,制约中有生化,二者相辅相成,从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和正常协调的关系。
1.2气一元论中医学概论
学 1、熟悉:气的基本概念,气一元论 习 的基本内容; 目 标 2、了解:气一元论的起源和形成。
气壹
一 元 论
文输单 本入击 ,您此 ,的处 单文输 击本入 此,您 处单的 输击文 入此本 您处, 的输单 文入击 本您此
的处 文输 本入 ,您 单的 击文 此本 处, 输单 入击 您此 的处
2.2 形气转化指形与气之间的相互转换变化。 ❖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气生形”、“形化气”。 ❖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有形之物在气的推动与激发
下亦可相互转化,如冰化为水。 ❖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
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生长壮老已。
2.3 气化的类型
一
二
三
基
基
对
本
本
中
概
内
医
念
容
学
的
影
响
一、基本概念
(一)气概念的形成
自然界 云气 风气
水气
人体 呼吸之气
热气《说文解字》: “Fra bibliotek,云气也,象形。”
气
万物之本原
(二)气的哲学概念
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本原。 气(精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是化生自然万物的基本 物质,人的形体及精神智慧也是精气的产物。
《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 《素问·六节藏象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三)气的医学概念
❖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 在中医学的概念体系中,气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 含义最复杂的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气
《中医基础理论》气一、气的基本概念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来,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
中医学把先秦气论思想应用到医学中来,对气范围的含义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和分析,形成了以生理之气为核心的气论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气范畴和气论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内经》时代哲学领域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观出发,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然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
因此,在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既有哲学含义,又有医学科学的含义,其内涵错综复杂,不可作单一的、片面的理解。
(一)气的哲学含义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
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
中医学将这,一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二)气的医学含义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
在这些物质中,“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类经·脏象类》)。
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关于人的起源和本质,中医学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
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环境。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
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贯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
其中,气一元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如果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基础之上的,也并不为过。
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则构筑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既各有所指和特点,又相互关联。
(一)气一元论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
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
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
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
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
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
阴阳匀平,命日平人。
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部分,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脾、肝、肾等五个系统。
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
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巨系统。
(二)阴阳学说阴阳是在气一元论的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刻辩证性质的气本体论的概念。
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法论的性质。
气一元论注重分析世界万物产生的本原,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的物质基础,以气之聚散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气的存在形式的转化,坚持了宇宙万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着重回答哲学“本体论”的问题。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 有滋润、下行、寒冷、闭藏等类似性 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五行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归类方 法。
东方归属于木,南方归属于火,西方 归属于金,北方归属于水,中央归属 于土。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 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 系。
行制化,指五行之间逆相生化,又逆相 制约,生化中有制约,制约中有生化, 两者相辅相成。
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 火,火克金,金克木。
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 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和抑制的关 系。
五行胜复
01
行胜复是五行理论中的一种调节机制,指在五行系统中,当一行亢盛 时,会引发其所不胜一行的报复性制约。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 质属性及其运动变化。“行”指,运 动变化。
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归类
“木曰曲直” 曲,屈也,弯曲;直,伸也,伸直。曲直,指树木枝条具有生长 、升发、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
“火曰炎上”
炎、炎热、光明;上,上升、升腾。炎上,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
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02
这一机制保证了五行之间的协调和稳定,如木行亢盛为土行的胜气, 金行旺盛为土行的复气。
03
土为木之所胜,而土之子金能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则为子复 母仇。
04
通过胜复调节机制,五行系统在局部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下,自行调节 以维持其整体的协调平衡。
五行生克异常
01 02 03 04
行生克异常是指在一个五行系统中,某些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出现了异 常。
中医气一元论的概念
中医气一元论的概念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气的概念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气一元论观念。
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它是指宇宙万物皆由气所组成,人体也是由气所构成的,人体内部各种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通过气的运行来实现的。
本文将从气的概念、气的分类、气的功能、气的运行等方面来探讨中医气一元论的概念。
一、气的概念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中医学所研究的最基本的物质形态,也是中医学所关注的最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
中医学认为气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无臭、具有动力和能量的物质,它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物质,是一切事物的能量源泉。
气有形有质,但又不同于物质的有形有质,它是一种能量形态,是一种具有动力和活力的物质。
气是中医学所关注的最主要的物质形态,它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是中医学所关注的最主要的生命现象之一。
二、气的分类中医学将气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元气、气血、津液、精气、营气、卫气、气化、气机等。
其中,元气是指人体的本源气,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它贯穿于全身,具有掌握生命的主导作用。
气血是指人体内部的血液和气体,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的生命活动基础,它们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津液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液体,包括汗液、唾液、泪液、津液等,它们的运行状态与人体的水分代谢密切相关。
精气是指人体内部的精华和气息,它们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殖和生长发育。
营气是指人体内部的营养和氧气,它们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卫气是指人体内部的抵抗力和防御力,它们是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气化是指人体内部的气体代谢和物质转化,它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新陈代谢。
气机是指人体内部的气流动和运行状态,它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气一元论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
气一元论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基础。
在中医学中,气一元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本文将探讨气一元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包括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诊疗方法的形成等方面。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基础,是一种独特的物质存在状态。
气具有运动性、无形性和功能性,其运动不息,不断变化,是宇宙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
在中医学中,气一元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体生命的奥秘,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为中医解释人体生命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气在人体内的运动和变化,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
气一元论在中医诊疗方法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气的运动和变化,判断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以及季节、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强调了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气一元论对中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中医理论中,气一元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体生命的奥秘,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对气一元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和诊疗方法,进一步推广中医的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推动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逐渐受到广泛。
页岩气储层作为页岩气开发的关键环节,具有一系列独特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页岩气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大放送(1)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大放送(1)气一元论现在主流的科学界动不动就说中医不科学,给中医穿小鞋。
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是真正的懂科学,科学是干什么的?是用来揭示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并指导人的。
可你向这些科学家们发问,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上来。
连自然最普遍的规律都不知道,在这妄称科学,不是很笑话吗?中医虽然说不科学,但它早在几千年前就把大自然最普遍规律揭示出来了。
看看气一元论就知道了,“气聚则生,气散则亡。
”气聚散的规律就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
气聚是什么?它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气散是什么,它是物质系统的灭亡,简单地说,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就是两个字——生死的规则。
有人会说了,西方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却至今也没有发现终极的自然规律,反而是技术落后的中国古人发现了。
原来,万物归一,真正的自然规律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可观察的东西,而只可能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原理,它用任何精密仪器都是观察不到的,西方科学由于过去巨大的成功,非常迷信精密仪器,观察到就认为是真的,观察不到就不承认它的存在,当然不可能发现终极的自然规律。
而中国古人是用哲学思辨的形式来认识自然的,因为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所以,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哲学就是通过认识自己存在与发展的原理来认识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显然,哲学方法就是系统方法,它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即取象比类。
有了这种方法论,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系统来认识微观系统,从可观察的系统现象来认识不可的系统现象,进而得到对自然更本质的认识。
西方科学与哲学是格格不入的,根源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同的前提假设。
西方科学的假设是多元论,即万物是由少数几个基本粒子组成的。
而哲学呢?它也有唯一确定的基石,那就是一元论,即万物归一气,万物同一理,一通百通。
东方科学和哲学都由同一个基础——气一元论,当然科学就是哲学,哲学就是科学,两者是有机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
“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
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
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
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
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 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
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
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
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
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入性、渗透性和感应性。
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感应,即交感相应之谓。
有感必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气有阴阳是两,两存在于一之中。
气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
气之阴阳两端相互感应而产生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
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
人体的脏腑经络,周身组织,都在不同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
这类气化运动,并从中获取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排出无用或有害的代谢产物。
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
由此可见,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其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的矛盾运动。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体内气的运动称之为
“气机”。
而气化运动的升降出入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来实现的,故又有脏腑气机升降之说。
人体通过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把摄人体内的空气和水谷转化为气、血、津、液、精等,完成“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的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
这种气(元气)、精(水谷精微)、味(营养物质)、形(形体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建筑在物质(气)运动转换的基础之上的。
脏腑气化功能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方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动,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地新陈代谢,保证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一气的不断自我更新。
气在于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
故气的生理,贵在乎“和”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故气之盛衰可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人之元气为脉之根本,故曰: “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